《八子》:中國戰爭片必須過的工業關


管虎的《八佰》正磨刀霍霍,高希希的《八子》搶先一步上映,後面還有《戰狼3》開機在即,繼《戰狼2》和《紅海行動》先後領銜2017年和2018年度票王后,2019年國產戰爭片浪潮捲土重來。

《八子》改編自上世紀紅色年代贛南老區真人真事,講述了一位農家母親將八個兒子先後送進紅軍隊伍的故事。這是個我再熟悉不過故事了。我老家福建寧化,也是革命老區,是當年紅軍四個起點縣之一,紅軍長征最遠的起點,可以追溯到離我出生地十公里的曹坊鄉。曹坊鄉現存幾十棟曹氏宗祠的牆上,至今還完好地保留著上世紀三十年代那場戰爭的遺蹟——同一個廳堂內,紅軍的宣傳標語和白軍的宣傳標語各執一詞,定格在了斑駁的牆體上。而翻過我家責任山,便是江西的贛南地界,小時候常有老表的採茶劇團過來演出,一衣帶水,“八子參軍”的典故在我們客家地區家喻戶曉。

這一次,江西老表高希希延續了他拍新《三國》的血氣,以戰爭場面為主,通篇的槍林彈雨,在高爆火藥中完成121分鐘的敘事。和贛南經典採茶戲《八子參軍》的娓娓道來不同,電影《八子》並沒有拉開篇幅去講述楊大媽從送子參軍的來龍去脈,而是截取楊家老八滿崽初闖戰場的洗禮。沒有《血戰鋼鋸嶺》開篇的童年前史,也沒有《拯救大兵瑞恩》開局老兵墓地的鋪墊,上來就是以滿崽與野豬生死肉搏的方式闖入戰場,交織的是戰場的殘酷與血腥。作為三排的菜鳥新兵,滿崽甚至連害怕的縫隙都沒有,就追隨他的大哥投入到接二連三的寡不敵眾的血戰中。

《八子》:中國戰爭片必須過的工業關

戰爭片影史上,上來就打的經典作品並不多見,通篇都是高爆火藥,將文戲和敘事都埋伏在槍林彈雨中的更是鳳毛麟角。《拯救大兵瑞恩》老兵引子後20分鐘的諾曼底登陸戰,是公認的戰爭戲經典段落,但隨後便轉入了文戲的時空;《血戰鋼鋸嶺》開篇的戰爭只是片花帶過,隨後是長達一小時的文戲鋪墊,然後才是鋼鋸嶺血戰;《敦刻爾克》分海陸空三線推進,文戲為主戰爭戲只是助力,且鏡頭幾乎通篇對準人物。《八子》的劇本邏輯倒是和《黑鷹墜落》類似,將人物置身於一個未知不可控境地,猶困獸之鬥,而片中一眾人物的隕落又如《十月圍城》,氣血衝宵。

發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那場戰爭,我的鄉親長輩們是付出過血的代價的。以我鄉親長輩為主的紅軍第5軍團第34師承擔後衛作戰任務,他們像《八子》中的三排一樣喋血鏖戰,在中央紅軍縱隊的身後築起了一道血肉屏障,為中國革命走向最後的勝利付出了全軍覆沒的代價。僅湘江一役,3000寧化子弟兵為護紅軍主力渡江浴血奮戰,幾乎犧牲殆盡,最後抵達陝北的僅存58人。

關於那段紅色歷史的電影拍過不少,我輩耳熟能詳的老片有《萬水千山》《突破烏江》《大渡河》《四渡赤水》《馬蹄聲碎》《彝海結盟》《大渡橋橫鐵索寒》《長征歲月》等。近年新作中也有以我寧化子弟兵為原型的《我的軍號》《決戰》《絕命後衛師》湧現,但說句實話,能吸引年輕一代觀眾且符合當代電影工業創作規律的作品幾乎沒有。這也無怪,放眼一整個國產片領域,戰爭片還是一片處女地。

《八子》:中國戰爭片必須過的工業關

關於近現代戰爭,早前張藝謀的《金陵十三衩》、陸川的《南京南京》和馮小剛的《集結號》《一九四二》涉獵,但那不過是“大片潮”背景下的偶發行為。包括更新近的《無問西東》,人文的追求遠大過於戰爭。戰爭題材作為類型片引起觀眾和市場的高度重視,還要從2017年《戰狼2》的爆款算起,該片一舉將國產片的票房天花板推高到了50億檔,而後2018年的《紅海行動》又以36.5億勇奪2018年票冠,接連兩部當代戰爭題材的湧現,讓我們看到了國產戰爭片的新徵程。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我們有半個世紀處在朝代更迭與戰火紛飛中。先是清末的內憂外患,接著是民國初年的軍閥割據,紅軍與白軍的博弈還沒見分曉,抗日戰爭又全面爆發,然後是四年的解放戰爭,就算是建國之後,東北和西南邊境,依舊還先後爆發過兩次大規模戰事,這些都是我們戰爭片創作之源。作為創作量實力僅次於好萊塢,潛在市場遠大於歐美的電影大國,戰爭片的缺席顯然是說不過去的。陳凱歌拍攝《妖貓傳》時說要幫中國電影過工業關,許多人當做笑話來看,其實陳導所言極是,中國電影不僅魔幻片要過工業關,科幻片和戰爭片,甚至恐怖片、言情片等等都要過工業關。以當代視覺和當代工業為基準的《八子》,只是一個投石問路的開始。

《八子》:中國戰爭片必須過的工業關

說到當代戰爭片,大多人推崇的是好萊塢模式,尤其是《拯救大兵瑞恩》中所謂的人道精神。然而斯皮爾伯格鏡像中八個救一個的代價,一度引發廣泛的爭議與探討,畢竟瑞恩一個家庭的背後,是八個家庭的犧牲。類似的探討,我們的《紅海行動》也有所涉獵,但已經不是簡單的幾個救一個的問題,而是軍人奮不顧身救護國民的天職使然。電影《八子》只截取了“八子參軍”典故的一個片段,呈現的更多的是犧牲精神,為了主力部隊,打光全排也在所不惜,為了農民解放的未來,拼盡楊家血脈也在所不惜,而這正是當下中國需要的血氣。

當然,《八子》的故事原型與《拯救大兵瑞恩》傳導的人文精神並不相悖,在經歷了一系列戰爭的洗禮以及七子之殤之後,首長強令楊家最後一個兒子老八解甲歸田回鄉盡孝,楊家一門,一度是奔著我們傳統的忠孝兩全方向行進的。然而這個故事並沒有止步於此,楊母再次將老八送回戰場,直到噩耗再度傳來。作為母親,楊母有決絕的一面,但作為危難之中的中國家庭來說,自古就有忠烈滿門的北宋楊家將典故立身示範。

除了工業關,摸索我們自己的戰爭價值取向之路,也是國產戰爭片的一大使命。

《八子》:中國戰爭片必須過的工業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