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三亞旅遊有哪些當地的小吃值得一吃?

品嚐當地小吃,是一名合格的旅遊者的必修課。

因為各地小吃都是就地取材,結合本地的飲食方式製作,大多伴隨著當地人類文明的發展,沿襲了千百年而來。一個地方的小吃,同時也是當地文化特色的代表和體現。

海南的小吃,主要以各式粉類和糯米糕點為主。

海南話把糯米糕點稱為“粑”,讀Bua,第三聲。作為海南文化的發源地的海南島北部地區,把粉也稱為“粑Bua”。由此推斷,Bua在海南話裡的初始涵義,應該就是小吃的統稱了。

粉類

三亞港門粉

去三亞旅遊有哪些當地的小吃值得一吃?

港門,從字面顧名思義,“海港之門”,海南話裡就是港口的意思。那裡是三亞西線的一個漁村,距離市區約60公里。漁村挨著一座天然良港,現在發展為三亞市的漁獲供應碼頭,崖州漁港。

港門人多以打漁為生,飲食自然與海鮮息息相關。“港門粉”就是漁民做的,食材和做法皆源自海鮮。

去三亞旅遊有哪些當地的小吃值得一吃?

細嫩的粉條配上新鮮海魚做成的魚餅片,再放入花生、炸蝦皮、豆芽、醃製好的酸菜或者白花菜,接著添上一勺用豬大骨和海白螺熬成的高湯,最後撒上粗胡椒粉和蔥花,一氣呵成,美味至極。

吃港門粉必須要配上海南黃燈籠辣椒,而且必須是未經加工的純天然黃辣椒,加在湯裡拌著吃。這種辣椒的辣度是世界第二,中國第一。超市裡買的罐裝貨海南人是不吃的,因為為了迎合全國各地遊客的大眾口味,加工後的黃辣椒,辣度已經大為降低。但是遊客只能選擇這一種,因為便於攜帶和保存。罐裝的黃辣椒依然保留了黃燈籠辣椒獨特的鮮味和香味,只是不辣而已。

去三亞旅遊有哪些當地的小吃值得一吃?

港門粉是三亞的特色小吃,三亞人民的最愛。三亞人通常把港門粉作為早餐、下午茶或夜宵,既補充能量,還不佔肚子,吃完還想吃。

每一個三亞人都是吃著港門粉長大的。

海南粉

去三亞旅遊有哪些當地的小吃值得一吃?

海南的粉類小吃很多樣,其中一種叫“海南粉”。

海南粉是海南最傳統、最常見的一種粉,在海南島各地都能嚐到。這個地位怎麼來的,暫無從考證。

海南人把“海南粉”也稱為“醃粉”。海南話裡的“醃粉”就是指沒有湯、幹拌醬汁和配料的做法。

去三亞旅遊有哪些當地的小吃值得一吃?

海南粉的粉較細,配料通常會放肉絲、花生、酸菜或酸筍、香菜,重點在於最後淋上的芡汁。

各家的芡汁,製作方法都不一樣,口味自然也大相徑庭。在海口、文昌、定安等東部、北部地區口味偏甜,三亞的醃粉偏鹹,大體上差異不大。

如果喜歡辣,放點海南特產紅辣椒或者黃燈籠椒一起吃,更起味。

吃完粉,再來碗清湯,這是標配。一般是用大罐熬的海白湯,盛上來後再放一把香菜,清香撲鼻,喝一勺解膩又爽口。好多食客喝不夠,還能讓老闆免費加湯。

抱羅粉

去三亞旅遊有哪些當地的小吃值得一吃?

抱羅粉的粉身比“海南粉”粗,瓊北各地稱之為“粗粉湯”,盛起於文昌市抱羅鎮而得名。

抱羅粉可醃(沒有湯、幹拌醬汁和配料的做法)可湯,一般製成湯粉。好吃不好吃,主要取決於湯的工夫。

本地做粉的店裡,往往放著一口大鍋,鍋中熬煮著豬骨或牛骨。湯滾時,不斷地把浮沫除淨,熬至骨味完全滲出,再調人適量食鹽、味精增鮮即成。每一家的火候、調料把控都不盡相同,味道也是天差地別。

去三亞旅遊有哪些當地的小吃值得一吃?

吃的時候把早已燙熟涼卻的米粉瀝乾水分,逐一加入炒花生米、炒芝麻仁(碾成碎末),炒筍絲、炒酸菜、特製牛肉乾絲、炒豬肉絲、蒜香熟油、香菜、蔥花等。打一勺滾燙靚湯澆過粉面,灑進少量胡椒粉即成。

一碗熱滾滾的抱羅粉端上來,冒著熱氣,香氣撲鼻,這是當地人早餐的最優選。

後安粉

去三亞旅遊有哪些當地的小吃值得一吃?

後安粉產於海南萬寧市的後安鎮。相對於海南粉和抱羅粉,後安粉的粉是扁平狀,類似於廣東的河粉,一般製成湯粉。

後安粉就是豬肉粉。湯底用豬骨和豬內臟熬成。把粉在湯鍋裡撈燙加熱以後,加入豬腸、瘦肉、螺、青菜,再澆上粉湯,撒入香菜,一碗後安粉就做好了。

吃後安粉,要配海南當地的紅辣椒,提味提香,一碗簡單的粉也能吃得十分痛快。不能用別的辣椒,味道截然不同。

陵水酸粉

去三亞旅遊有哪些當地的小吃值得一吃?

海南的粉類小吃,口味要麼偏鹹,要麼偏甜,陵水酸粉是其中的異類。陵水酸粉口味酸辣甜香,十分有層次。

陵水酸粉發源於海南陵水縣。配料豐富,有魚餅、小魚仔、魷魚乾、牛肉乾、韭菜等,如果喜歡嘗試新鮮,還能讓店家加一些沙蟲幹。

雖然叫做酸粉,其實也只是在拌粉的醬湯里加一點食醋,酸的剛剛好,刺激味蕾。

陵水人不知道吃什麼好的時候,就吃陵水酸粉。

甜品

清補涼

去三亞旅遊有哪些當地的小吃值得一吃?

海南普及度最高、海南人民最喜歡吃的甜品,就是“清補涼”。

這名字起的,一看就知道是熱帶地區的甜品。

清補涼的配料選擇範圍十分寬泛,通常由椰肉、紅棗、西瓜粒、鵪鶉蛋、龜苓膏、西米露、椰絲、紅豆、綠豆等十餘種小料鋪底,然後再淋上一勺冰過的椰汁。拌著椰汁和小料一起吃,夏天的暑氣頓時煙消雲散。

為了照顧更多人的口味,還能把椰汁換成糖水、椰子水,多樣搭配,不同風味。

雞屎藤

去三亞旅遊有哪些當地的小吃值得一吃?

海南叫做“雞屎藤”小吃,和雞屎沒有任何關係。

雞屎藤是海南本地產的一種中藥植物,植物的葉子糅爛後散發出類似於雞屎的味道。把這種植物的葉子晒乾,舂成粉,再跟米粉和在一起,揉成條狀,以生薑紅糖水煮熟。

雞屎藤的口感很Q,澆上冰鎮椰汁,清甜可口。

因為自帶一種草本植物的味道,有些人可能不習慣這種純天然味道。其實越吃越好吃。

炒冰

去三亞旅遊有哪些當地的小吃值得一吃?

海南的炒冰,就是把新鮮水果和煉乳打成果汁,再澆在炒冰機上不斷炒制而成。

買炒冰前需要挑自己喜歡的水果,可以多種水果混合口味。其中芒果炒冰最為經典。

另外,小編親測芒果+菠蘿、火龍果+番石榴,非常爽滑可口,好吃得不行,感興趣可以一試。

其它小吃

蝦餅

去三亞旅遊有哪些當地的小吃值得一吃?

蝦餅是一種把蔥、蝦和麵粉一起油炸的當地傳統小吃。

一般現炸現賣,剛炸出來香脆可口,配上特製醬料,熱乎中透著蝦的獨特鮮味,口感酸甜微辣,回味無窮。

蝦餅的攤位很小,而且數量不多。遊客如果遇見蝦餅攤,一定要嘗一嘗。

豬腸粑

去三亞旅遊有哪些當地的小吃值得一吃?

名字聽起來挺油膩的,其實製作過程一點油也沒放。

外皮是用糯米蒸熟,放在砧板上,一層層均勻撒上椰絲、紅糖、花生組成的餡料,然後切成一段一段售賣。

餡料香甜濃郁,外皮的酥脆極富層次感,大口大口的咬下去,糯米合著餡在嘴裡翻轉,甜絲絲又不膩,好吃到一口氣能吃下2個(通常吃過的人都會這樣)。

海南人根據其圓滾的外形,稱為“豬腸粑”。

紅糖糕

去三亞旅遊有哪些當地的小吃值得一吃?

紅糖糕就是海南的年糕。

最早是逢年過節的供品。後來漸漸發展成為日常小吃。

紅糖糕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和紅糖。蒸製成型切塊,口感Q彈軟糯。味道很質樸,回味很悠長。

紅糖糕蒸熟就可以吃。蒸熟後再用油煎過,更好吃。

粽子

去三亞旅遊有哪些當地的小吃值得一吃?

粽子在海南,從端午節的供品延伸發展成為日常小吃,作為早餐、茶點。

海南人吃的粽子口味是鹹粽、肉粽。配料是五香五花肉、排骨和鹹鴨蛋的蛋黃。有的地方還會用椰子葉作為粽葉。

海南的肉粽,浸著粽葉、豬肉、鹹蛋黃和糯米的香。豬肉蒸的酥爛,豬油融入糯米中,吃起來肥而不膩。

海南小孩吃粽子,喜歡把熱乎的粽子蘸著白糖吃。這份鹹甜可口的獨特味道,是每一個海南人的記憶。

結語

海南的小吃很多,各市縣皆有特產,小小海島,東西南北各有不同。此篇僅介紹三亞常見部分。

如果要全面領略海南的特地小吃,那得來一趟海南島的環島深度遊才行。從東吃到西,從南吃到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