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大鍋蒸出來的菜叫“大鍋蒸菜”。大鍋又稱飯鑊,原本是專門用來煮粥飯的。但是,不知是誰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在大鍋上接一個籠屜,就能用來蒸出別具風味的美食,大鍋蒸菜就是其中之一。

大鍋蒸菜雖然名為蒸菜,其實是一種涼拌菜。蒸菜在大鍋裡蒸的時候,是不加任何調料的,連鹽也不要加。蒸菜蒸好之後,晾一下,等它涼的時候,加入食鹽、味精、香油、蒜泥,拌勻,氣味鮮香,入口清爽。這樣的大鍋蒸菜既能健脾開胃,又能清熱解毒,更有強身健體、清肝名目之效,實在是難得美食。

"

用大鍋蒸出來的菜叫“大鍋蒸菜”。大鍋又稱飯鑊,原本是專門用來煮粥飯的。但是,不知是誰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在大鍋上接一個籠屜,就能用來蒸出別具風味的美食,大鍋蒸菜就是其中之一。

大鍋蒸菜雖然名為蒸菜,其實是一種涼拌菜。蒸菜在大鍋裡蒸的時候,是不加任何調料的,連鹽也不要加。蒸菜蒸好之後,晾一下,等它涼的時候,加入食鹽、味精、香油、蒜泥,拌勻,氣味鮮香,入口清爽。這樣的大鍋蒸菜既能健脾開胃,又能清熱解毒,更有強身健體、清肝名目之效,實在是難得美食。

大鍋蒸菜撲鼻香

大鍋蒸菜

不過,要想使大鍋蒸菜的味道香美,最好在傳統的土灶上來蒸,在土灶上蒸出的蒸菜肯定要比在電磁爐或燃氣灶上蒸的香。傳統的土灶既講究實用,又講究美觀。灶臺的橫截面看上去大致上是一個腰子形,而縱截面則是無法名狀的。平時,灶臺上總是有一大一小倆口鐵鍋,還有一隻熬湯用的砂鍋,擺放得各就各位,毫不凌亂。圍著鍋的是灶沿,那是用方磚隨形鑲拼而成的。灶臺靠灶門的一面立著一道牆,稱為灶壁。灶壁阻隔了灶膛的菸灰到處飄落,還掩蔽了柴草等雜物的凌亂入目,使廚房顯得整潔有序。除了灶沿,灶的其他部位都用石灰粉過,又用墨線勾勒出了輪廓線,畫出種種圖案。一些講究的人家會在墨汁里加一些別的顏料,使畫出來的墨線中隱隱透出些青藍,顯得清秀而悅目。整個土灶幾乎沒有直線,那麼多柔美的弧線使土灶既端莊又秀氣,像是一位穿著清麗、質樸的農家女子。

"

用大鍋蒸出來的菜叫“大鍋蒸菜”。大鍋又稱飯鑊,原本是專門用來煮粥飯的。但是,不知是誰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在大鍋上接一個籠屜,就能用來蒸出別具風味的美食,大鍋蒸菜就是其中之一。

大鍋蒸菜雖然名為蒸菜,其實是一種涼拌菜。蒸菜在大鍋裡蒸的時候,是不加任何調料的,連鹽也不要加。蒸菜蒸好之後,晾一下,等它涼的時候,加入食鹽、味精、香油、蒜泥,拌勻,氣味鮮香,入口清爽。這樣的大鍋蒸菜既能健脾開胃,又能清熱解毒,更有強身健體、清肝名目之效,實在是難得美食。

大鍋蒸菜撲鼻香

大鍋蒸菜

不過,要想使大鍋蒸菜的味道香美,最好在傳統的土灶上來蒸,在土灶上蒸出的蒸菜肯定要比在電磁爐或燃氣灶上蒸的香。傳統的土灶既講究實用,又講究美觀。灶臺的橫截面看上去大致上是一個腰子形,而縱截面則是無法名狀的。平時,灶臺上總是有一大一小倆口鐵鍋,還有一隻熬湯用的砂鍋,擺放得各就各位,毫不凌亂。圍著鍋的是灶沿,那是用方磚隨形鑲拼而成的。灶臺靠灶門的一面立著一道牆,稱為灶壁。灶壁阻隔了灶膛的菸灰到處飄落,還掩蔽了柴草等雜物的凌亂入目,使廚房顯得整潔有序。除了灶沿,灶的其他部位都用石灰粉過,又用墨線勾勒出了輪廓線,畫出種種圖案。一些講究的人家會在墨汁里加一些別的顏料,使畫出來的墨線中隱隱透出些青藍,顯得清秀而悅目。整個土灶幾乎沒有直線,那麼多柔美的弧線使土灶既端莊又秀氣,像是一位穿著清麗、質樸的農家女子。

大鍋蒸菜撲鼻香

農家蒸菜

因為土灶裡的火候不緊不慢,而且溫度恆定而持久,因此,蒸出來的菜香噴噴的,非常好吃。

大鍋蒸菜的籠屜的底子用十多片竹片做成,這些竹片排列得非常疏朗,上面鋪一塊洗得非常乾淨的紗布,要蒸的菜就放在紗布上。土灶裡的火燒起來,大鍋裡的水蒸氣透上來,慢慢把籠屜裡的菜變成了美味。蒸菜用硬柴,特別在燒火時要小心掌握好火候,不能太小,也不能太旺。我老家的人們就喜歡蒸菜,說是取“蒸蒸日上”的美意。

大鍋上可以疊接好多個籠屜用來蒸菜。過年過節或是請客的時候,更是要蒸一些葷菜,譬如大鍋蒸紅燒肉、大鍋蒸甜藕,還有一品蒸菜。一品蒸菜的碗底是炸蓮藕,上面整整齊齊地鋪排著炸魚塊、肉丸子、回鍋肉片、雞塊,最後又撒上一點b末、薑絲和火腿絲,一品蒸菜裡的湯用的是雞湯原汁,蒸出來味道更鮮,鮮得讓人饞涎欲滴。

"

用大鍋蒸出來的菜叫“大鍋蒸菜”。大鍋又稱飯鑊,原本是專門用來煮粥飯的。但是,不知是誰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在大鍋上接一個籠屜,就能用來蒸出別具風味的美食,大鍋蒸菜就是其中之一。

大鍋蒸菜雖然名為蒸菜,其實是一種涼拌菜。蒸菜在大鍋裡蒸的時候,是不加任何調料的,連鹽也不要加。蒸菜蒸好之後,晾一下,等它涼的時候,加入食鹽、味精、香油、蒜泥,拌勻,氣味鮮香,入口清爽。這樣的大鍋蒸菜既能健脾開胃,又能清熱解毒,更有強身健體、清肝名目之效,實在是難得美食。

大鍋蒸菜撲鼻香

大鍋蒸菜

不過,要想使大鍋蒸菜的味道香美,最好在傳統的土灶上來蒸,在土灶上蒸出的蒸菜肯定要比在電磁爐或燃氣灶上蒸的香。傳統的土灶既講究實用,又講究美觀。灶臺的橫截面看上去大致上是一個腰子形,而縱截面則是無法名狀的。平時,灶臺上總是有一大一小倆口鐵鍋,還有一隻熬湯用的砂鍋,擺放得各就各位,毫不凌亂。圍著鍋的是灶沿,那是用方磚隨形鑲拼而成的。灶臺靠灶門的一面立著一道牆,稱為灶壁。灶壁阻隔了灶膛的菸灰到處飄落,還掩蔽了柴草等雜物的凌亂入目,使廚房顯得整潔有序。除了灶沿,灶的其他部位都用石灰粉過,又用墨線勾勒出了輪廓線,畫出種種圖案。一些講究的人家會在墨汁里加一些別的顏料,使畫出來的墨線中隱隱透出些青藍,顯得清秀而悅目。整個土灶幾乎沒有直線,那麼多柔美的弧線使土灶既端莊又秀氣,像是一位穿著清麗、質樸的農家女子。

大鍋蒸菜撲鼻香

農家蒸菜

因為土灶裡的火候不緊不慢,而且溫度恆定而持久,因此,蒸出來的菜香噴噴的,非常好吃。

大鍋蒸菜的籠屜的底子用十多片竹片做成,這些竹片排列得非常疏朗,上面鋪一塊洗得非常乾淨的紗布,要蒸的菜就放在紗布上。土灶裡的火燒起來,大鍋裡的水蒸氣透上來,慢慢把籠屜裡的菜變成了美味。蒸菜用硬柴,特別在燒火時要小心掌握好火候,不能太小,也不能太旺。我老家的人們就喜歡蒸菜,說是取“蒸蒸日上”的美意。

大鍋上可以疊接好多個籠屜用來蒸菜。過年過節或是請客的時候,更是要蒸一些葷菜,譬如大鍋蒸紅燒肉、大鍋蒸甜藕,還有一品蒸菜。一品蒸菜的碗底是炸蓮藕,上面整整齊齊地鋪排著炸魚塊、肉丸子、回鍋肉片、雞塊,最後又撒上一點b末、薑絲和火腿絲,一品蒸菜裡的湯用的是雞湯原汁,蒸出來味道更鮮,鮮得讓人饞涎欲滴。

大鍋蒸菜撲鼻香

大鍋蒸豬排骨

大鍋蒸菜出籠後,倒扣在盤子裡,圓圓的樣子,看上去熱氣騰騰,和和美美,香味嫋嫋,沁人肺腑,真是讓人胃口大開。大鍋蒸菜比之於炒菜,脂肪少,爛熟可口,入味均勻,是美食中的上品。大鍋蒸菜其實都是家常菜,譬如蒸薺菜、蒸芹菜葉、蒸茼蒿、蒸嫩柳絮。這些蒸菜蒸好後,放入適量的鹽、味精、辣椒油、蒜泥、香油拌一下,吃進嘴裡,哎呀,那個鮮啊,真是讓人食之難忘!而且,這些家常的大鍋蒸菜醒脾開胃,再加上纖維素豐富,還能預防滯食,真是難得的美食佳品。

尋常的日子裡,找一點閒暇,大張旗鼓地吃一頓大鍋蒸菜,味美可口,是極其開心的事情。

據說,大鍋蒸菜是被明太祖朱元璋這個皇帝親口御封過的“天下第一美味”。當年,朱元璋落難時在一戶農家吃過大鍋蒸菜。當時,朱元璋飢腸轆轆,再加上大鍋蒸菜的確好吃,朱元璋覺得大鍋蒸菜太好吃了,就問是什麼菜,農家哪裡講究菜名,主人隨口說是“大鍋蒸菜”。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就封大鍋蒸菜為“天下第一美味”。這當然是民間傳說,其真實與否姑且不論,不過,大鍋蒸菜的味道之美是實實在在的。

作者:王吳軍;編輯:徐無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