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野原舊之助

古裝玄幻仙俠劇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影視行業的熱門題材,相信大家也都或多或少接觸過此類影視作品。比如90後一代的童年經典《仙劍奇俠傳》,收穫十幾億票房的大熱電影《捉妖記》,還有前幾年大火的《古劍奇譚》、《花千骨》等等,其中都描繪了不少的“上古神獸”“奇人奇事”,而這些靈能異獸的元素就來源於中國古代的一部奇書——《山海經》

"

文/野原舊之助

古裝玄幻仙俠劇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影視行業的熱門題材,相信大家也都或多或少接觸過此類影視作品。比如90後一代的童年經典《仙劍奇俠傳》,收穫十幾億票房的大熱電影《捉妖記》,還有前幾年大火的《古劍奇譚》、《花千骨》等等,其中都描繪了不少的“上古神獸”“奇人奇事”,而這些靈能異獸的元素就來源於中國古代的一部奇書——《山海經》

從《山海經》看中國人的吃貨本性

一、腦洞大開

《山海經》的具體成書年份不詳,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甚至連作者也無人知曉,但是它描述了上古時代一系列奇形怪狀的怪獸神話地理等等古代志怪,可以說是包含了那個時候的人民對於上古時代的一系列想象。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一幅絢麗多彩,又荒誕無稽的畫卷。書中還記載了包括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打開這本書,你會感受到什麼叫做“腦洞大開”三條腿的烏龜九條尾巴的狐狸一隻眼的鳥,包括《捉妖記》的那棵萌萌的“大白蘿蔔”胡巴也有記載,可以說是極盡人類想象力之能。甚至我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童話故事中的美人魚獨角獸,在書中也能找到。《山海經》的最晚成書時間是在西漢,如果按照這麼推算的話,比什麼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早了還要一千八百多年呢。

"

文/野原舊之助

古裝玄幻仙俠劇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影視行業的熱門題材,相信大家也都或多或少接觸過此類影視作品。比如90後一代的童年經典《仙劍奇俠傳》,收穫十幾億票房的大熱電影《捉妖記》,還有前幾年大火的《古劍奇譚》、《花千骨》等等,其中都描繪了不少的“上古神獸”“奇人奇事”,而這些靈能異獸的元素就來源於中國古代的一部奇書——《山海經》

從《山海經》看中國人的吃貨本性

一、腦洞大開

《山海經》的具體成書年份不詳,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甚至連作者也無人知曉,但是它描述了上古時代一系列奇形怪狀的怪獸神話地理等等古代志怪,可以說是包含了那個時候的人民對於上古時代的一系列想象。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一幅絢麗多彩,又荒誕無稽的畫卷。書中還記載了包括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打開這本書,你會感受到什麼叫做“腦洞大開”三條腿的烏龜九條尾巴的狐狸一隻眼的鳥,包括《捉妖記》的那棵萌萌的“大白蘿蔔”胡巴也有記載,可以說是極盡人類想象力之能。甚至我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童話故事中的美人魚獨角獸,在書中也能找到。《山海經》的最晚成書時間是在西漢,如果按照這麼推算的話,比什麼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早了還要一千八百多年呢。

從《山海經》看中國人的吃貨本性

二、舌尖上的怪獸

《山海經》中記錄了不少怪獸,而這其中又大體分兩類:吃人的,和被人吃的。在那個妖怪小獸滿山亂跑的年代,人類出門遛個彎說不定就能遇上那麼一兩隻。吃人的怪獸有個特徵,就是會發出類似嬰兒哭泣的聲音來吸引人類,方便狩獵,這大概就是最早的“嚶嚶怪”?至於那些被人吃的野獸,書中則詳細記錄了它們的形狀、相貌和吃法及功效。

比如,書中記載北囂山往北三百五十里,是一座只產黃金美玉的山。這裡有一種叫做“囂”的怪鳥,它的樣子像一種名為“夸父”的猿猴,長著兩對翅膀和狗的尾巴,只有一隻長在臉正中央的眼睛。吃了這怪鳥,不但可以治療腹痛,還可以止腹瀉。

涿光山往北三百八十里,就是丹薰山,這裡的奇獸名為“耳鼠”,樣子像老鼠,但卻長著兔子的腦袋和麋鹿的身體,叫聲又和狗類似。吃了它,不但可以治療腹部的腫脹,而且還能抵禦百毒的侵襲。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它還真是一種集治病、防疫於一體的奇獸啊。

在今天內蒙古四王子旗邊上,傳說上古時有一座北嶽山。諸懷之水從這裡發源,向西流注於囂水,水中出產一種似狗又似魚的怪魚,名叫鮨魚。它長著魚的身子和尾巴,卻長了一顆狗腦袋,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療驚風癲狂之病。

這些怪獸,不光能吃,吃完還有治病的功效,在研究吃這一點上,中國古代的祖先們可謂是發揮到了極致。不僅如此,《山海經》中還記載,人類部落在煮食怪獸的同時,會將它們的皮毛扒下來,披在身上,因為口口相傳著某些怪獸的皮毛可以讓人多子多福。在面對這麼多怪獸的時候,仍然能淡定地研究記載它們的吃法,《山海經》可以算是譜寫了一本“舌尖上的怪獸”

"

文/野原舊之助

古裝玄幻仙俠劇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影視行業的熱門題材,相信大家也都或多或少接觸過此類影視作品。比如90後一代的童年經典《仙劍奇俠傳》,收穫十幾億票房的大熱電影《捉妖記》,還有前幾年大火的《古劍奇譚》、《花千骨》等等,其中都描繪了不少的“上古神獸”“奇人奇事”,而這些靈能異獸的元素就來源於中國古代的一部奇書——《山海經》

從《山海經》看中國人的吃貨本性

一、腦洞大開

《山海經》的具體成書年份不詳,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甚至連作者也無人知曉,但是它描述了上古時代一系列奇形怪狀的怪獸神話地理等等古代志怪,可以說是包含了那個時候的人民對於上古時代的一系列想象。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一幅絢麗多彩,又荒誕無稽的畫卷。書中還記載了包括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打開這本書,你會感受到什麼叫做“腦洞大開”三條腿的烏龜九條尾巴的狐狸一隻眼的鳥,包括《捉妖記》的那棵萌萌的“大白蘿蔔”胡巴也有記載,可以說是極盡人類想象力之能。甚至我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童話故事中的美人魚獨角獸,在書中也能找到。《山海經》的最晚成書時間是在西漢,如果按照這麼推算的話,比什麼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早了還要一千八百多年呢。

從《山海經》看中國人的吃貨本性

二、舌尖上的怪獸

《山海經》中記錄了不少怪獸,而這其中又大體分兩類:吃人的,和被人吃的。在那個妖怪小獸滿山亂跑的年代,人類出門遛個彎說不定就能遇上那麼一兩隻。吃人的怪獸有個特徵,就是會發出類似嬰兒哭泣的聲音來吸引人類,方便狩獵,這大概就是最早的“嚶嚶怪”?至於那些被人吃的野獸,書中則詳細記錄了它們的形狀、相貌和吃法及功效。

比如,書中記載北囂山往北三百五十里,是一座只產黃金美玉的山。這裡有一種叫做“囂”的怪鳥,它的樣子像一種名為“夸父”的猿猴,長著兩對翅膀和狗的尾巴,只有一隻長在臉正中央的眼睛。吃了這怪鳥,不但可以治療腹痛,還可以止腹瀉。

涿光山往北三百八十里,就是丹薰山,這裡的奇獸名為“耳鼠”,樣子像老鼠,但卻長著兔子的腦袋和麋鹿的身體,叫聲又和狗類似。吃了它,不但可以治療腹部的腫脹,而且還能抵禦百毒的侵襲。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它還真是一種集治病、防疫於一體的奇獸啊。

在今天內蒙古四王子旗邊上,傳說上古時有一座北嶽山。諸懷之水從這裡發源,向西流注於囂水,水中出產一種似狗又似魚的怪魚,名叫鮨魚。它長著魚的身子和尾巴,卻長了一顆狗腦袋,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療驚風癲狂之病。

這些怪獸,不光能吃,吃完還有治病的功效,在研究吃這一點上,中國古代的祖先們可謂是發揮到了極致。不僅如此,《山海經》中還記載,人類部落在煮食怪獸的同時,會將它們的皮毛扒下來,披在身上,因為口口相傳著某些怪獸的皮毛可以讓人多子多福。在面對這麼多怪獸的時候,仍然能淡定地研究記載它們的吃法,《山海經》可以算是譜寫了一本“舌尖上的怪獸”

從《山海經》看中國人的吃貨本性

三、吃貨本性的一脈相承

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典型吃貨,他就是東坡肉這道菜的開創者、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他的一生充滿了漂泊,政治命運多舛,接連被貶官,但是好在他心胸豁達,從不因此自怨自艾。蘇軾有一句詩“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黃州、惠州、儋州分別是他三次被貶之地,每次被貶都愈來愈遠離京城,儘管條件越來越惡劣,但他總是能隨遇而安,被貶到哪裡,他就吃到哪裡,將當地的美食“一網打盡”

蘇軾被貶到黃州那會兒,當時的黃州人不吃豬肉,不僅富人不吃,就連窮人也不吃。於是吃不起牛羊肉的蘇軾,就開始鑽研豬肉的烹飪方法,甚至還寫了一篇《豬肉頌》來讚美黃州的豬肉: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是多麼自得其樂的生活態度啊,我早上起來吃上兩大碗,酒足飯飽哪管他人評說。

後來蘇軾又被貶到惠州,對當地的荔枝那是愛不釋手,還寫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名句。說起來,這個 "日啖荔枝三百顆"其實是蘇東坡對廣州話的誤解,還原成廣東話,應該是"一啖荔枝三把火"才對,就是說這誰要是一天吃上三百顆荔枝,保準會上火。所以東坡大快朵頤之後就犯了痔瘡,在床上躺了很久。正可謂是,若為美食故,健康亦可拋——將“吃”融入生命。蘇軾不僅愛惠州的荔枝,也愛惠州的羊脊骨,在當時蘇軾會讓市集上殺羊的人給他留下一般沒人要的羊脊骨,把羊脊骨取回家後,蘇軾先將骨頭放在水中徹底煮透,再抹上一層薄薄的酒和鹽,用火烘烤,等骨肉燒到微焦,就可以食用了。製作完成之後將脊骨拿在手裡慢慢啃,享受在在羊脊骨間摘剔碎肉的快樂,遂沉迷“羊蠍子”不可自拔。

"

文/野原舊之助

古裝玄幻仙俠劇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影視行業的熱門題材,相信大家也都或多或少接觸過此類影視作品。比如90後一代的童年經典《仙劍奇俠傳》,收穫十幾億票房的大熱電影《捉妖記》,還有前幾年大火的《古劍奇譚》、《花千骨》等等,其中都描繪了不少的“上古神獸”“奇人奇事”,而這些靈能異獸的元素就來源於中國古代的一部奇書——《山海經》

從《山海經》看中國人的吃貨本性

一、腦洞大開

《山海經》的具體成書年份不詳,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甚至連作者也無人知曉,但是它描述了上古時代一系列奇形怪狀的怪獸神話地理等等古代志怪,可以說是包含了那個時候的人民對於上古時代的一系列想象。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一幅絢麗多彩,又荒誕無稽的畫卷。書中還記載了包括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打開這本書,你會感受到什麼叫做“腦洞大開”三條腿的烏龜九條尾巴的狐狸一隻眼的鳥,包括《捉妖記》的那棵萌萌的“大白蘿蔔”胡巴也有記載,可以說是極盡人類想象力之能。甚至我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童話故事中的美人魚獨角獸,在書中也能找到。《山海經》的最晚成書時間是在西漢,如果按照這麼推算的話,比什麼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早了還要一千八百多年呢。

從《山海經》看中國人的吃貨本性

二、舌尖上的怪獸

《山海經》中記錄了不少怪獸,而這其中又大體分兩類:吃人的,和被人吃的。在那個妖怪小獸滿山亂跑的年代,人類出門遛個彎說不定就能遇上那麼一兩隻。吃人的怪獸有個特徵,就是會發出類似嬰兒哭泣的聲音來吸引人類,方便狩獵,這大概就是最早的“嚶嚶怪”?至於那些被人吃的野獸,書中則詳細記錄了它們的形狀、相貌和吃法及功效。

比如,書中記載北囂山往北三百五十里,是一座只產黃金美玉的山。這裡有一種叫做“囂”的怪鳥,它的樣子像一種名為“夸父”的猿猴,長著兩對翅膀和狗的尾巴,只有一隻長在臉正中央的眼睛。吃了這怪鳥,不但可以治療腹痛,還可以止腹瀉。

涿光山往北三百八十里,就是丹薰山,這裡的奇獸名為“耳鼠”,樣子像老鼠,但卻長著兔子的腦袋和麋鹿的身體,叫聲又和狗類似。吃了它,不但可以治療腹部的腫脹,而且還能抵禦百毒的侵襲。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它還真是一種集治病、防疫於一體的奇獸啊。

在今天內蒙古四王子旗邊上,傳說上古時有一座北嶽山。諸懷之水從這裡發源,向西流注於囂水,水中出產一種似狗又似魚的怪魚,名叫鮨魚。它長著魚的身子和尾巴,卻長了一顆狗腦袋,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療驚風癲狂之病。

這些怪獸,不光能吃,吃完還有治病的功效,在研究吃這一點上,中國古代的祖先們可謂是發揮到了極致。不僅如此,《山海經》中還記載,人類部落在煮食怪獸的同時,會將它們的皮毛扒下來,披在身上,因為口口相傳著某些怪獸的皮毛可以讓人多子多福。在面對這麼多怪獸的時候,仍然能淡定地研究記載它們的吃法,《山海經》可以算是譜寫了一本“舌尖上的怪獸”

從《山海經》看中國人的吃貨本性

三、吃貨本性的一脈相承

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典型吃貨,他就是東坡肉這道菜的開創者、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他的一生充滿了漂泊,政治命運多舛,接連被貶官,但是好在他心胸豁達,從不因此自怨自艾。蘇軾有一句詩“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黃州、惠州、儋州分別是他三次被貶之地,每次被貶都愈來愈遠離京城,儘管條件越來越惡劣,但他總是能隨遇而安,被貶到哪裡,他就吃到哪裡,將當地的美食“一網打盡”

蘇軾被貶到黃州那會兒,當時的黃州人不吃豬肉,不僅富人不吃,就連窮人也不吃。於是吃不起牛羊肉的蘇軾,就開始鑽研豬肉的烹飪方法,甚至還寫了一篇《豬肉頌》來讚美黃州的豬肉: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是多麼自得其樂的生活態度啊,我早上起來吃上兩大碗,酒足飯飽哪管他人評說。

後來蘇軾又被貶到惠州,對當地的荔枝那是愛不釋手,還寫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名句。說起來,這個 "日啖荔枝三百顆"其實是蘇東坡對廣州話的誤解,還原成廣東話,應該是"一啖荔枝三把火"才對,就是說這誰要是一天吃上三百顆荔枝,保準會上火。所以東坡大快朵頤之後就犯了痔瘡,在床上躺了很久。正可謂是,若為美食故,健康亦可拋——將“吃”融入生命。蘇軾不僅愛惠州的荔枝,也愛惠州的羊脊骨,在當時蘇軾會讓市集上殺羊的人給他留下一般沒人要的羊脊骨,把羊脊骨取回家後,蘇軾先將骨頭放在水中徹底煮透,再抹上一層薄薄的酒和鹽,用火烘烤,等骨肉燒到微焦,就可以食用了。製作完成之後將脊骨拿在手裡慢慢啃,享受在在羊脊骨間摘剔碎肉的快樂,遂沉迷“羊蠍子”不可自拔。

從《山海經》看中國人的吃貨本性

四、總結

中國人民愛吃,也喜歡研究吃,“吃”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國千百年來流傳著一句話“民以食為天”,吃向來是中國人民的頭等大事,食為人之大欲,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才能建設國家。“吃”中也能發掘出許多趣味來,希望每一位讀者也都能吃得好,吃得開心!

參考文獻:

【1】《山海經》,嶽麓書社,2006-5

【2】《蘇東坡傳》,林語堂,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5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