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老母親擀的面,比城裡賣的好吃太多!

農民 農村 麵條 農業 九娃有禮 九娃有禮 2017-08-27

關中農村不產米,多以麵食為主,久而久之,關中農村人的麵食文化也是舉世聞名。而擀麵,一個看似簡單卻又蘊含著無數人生哲理的手藝活兒,吃麵要吃擀麵,擀的面又薄又光,吃起來筋道耐嚼口感好。

在關中農村裡,流傳著這樣的一段關於擀麵的歌謠:舀上一升雪花面,一把兩把採上案,擀成一張紙,切成萬條線,下到鍋裡蓮花轉,撈到碗裡是牡丹。這就是我們那裡的擀麵。

農民老母親擀的面,比城裡賣的好吃太多!

在農村,沒有城市裡五花八門的美食,但光就擀麵這一點,農民婦女也能做出很多的花樣來。寬的窄的薄的細的綠色的,紅色的,黃的的,想吃啥就能擀出個啥,想要什麼顏色就能做出什麼顏色來。一塊麵團,三揉兩搗騰,只聽擀麵杖哐哩哐當響幾下,案板上立馬會鋪開一張碩大的面蒲團來,再三疊兩疊,用刀子輕輕一劃,要寬的,要細的,都隨你!鍋兒一開,面兒一下,想吃乾的直接往碗裡撈,想吃湯的直接在鍋裡調。油辣子一放辣呼呼,醋水水一倒酸溜溜,吃上一碗,額頭冒汗,想多舒坦有多舒坦。

農民老母親擀的面,比城裡賣的好吃太多!

農村的面好吃不全在擀麵上,還在調飯上,調和都一般,關鍵在醋好。農村人常說:“揉好的面,捂到的醋。”農村人把柿子醋稱醋家婆,在做醋上是行家,每次做醋總要把門關緊,不讓人看見,說是醋家婆怕撞見生人進來。這樣每次做出的醋油黑黃亮,像醬油一樣,酸酸的,香香的,送給村子裡其他的鄉親品嚐,沒有不說好的。有些家待客,總要來討一碗別家的柿子醋。

農民老母親擀的面,比城裡賣的好吃太多!

現在,隨著農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上不再侷限於不得不吃麵而飽腹,但愛吃麵的習慣卻成了很多關中農村人一輩子的情愫。一次農村母親到我這裡來,說是從家裡給我帶來的擀麵,嫌我這裡案板小擀不成面。我說城裡小飯店到處都有賣的,大老遠帶這幹啥?!母親說沒有自家擀的好吃。

晚上下班回家,那巴掌大點的案板上整整齊齊靜躺著新擀的細細的麵條。當母親遞給我一碗熱騰騰的臊子面時,不知怎麼,我的心裡不是滋味。想母親為了這碗麵,一路倒車顛奔,揉了又揉,擀了又擀,費盡了心思,我不禁潸然淚下!

農民老母親擀的面,比城裡賣的好吃太多!

面,對於關中人,早已不僅僅是美食這麼簡單了,更多的是一種文化,一種滲進骨子裡的頑勁兒,一種家族的傳承,一種母親的關愛,一種和鄉里鄉親聊不完的美好話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