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家的餃子

燴麵 蘿蔔 黃瓜 豆腐 大樹歸鄉 2018-11-29

每逢長假,最愜意的事情就是宅在家裡讀點兒書,寫點兒字,睡個飽覺,打掃打掃衛生,淘寶買買衣服。最不想出的就是自家門,除非是——

“去老張家吃餃子吧?”這一天,大樹空間的張嬌提議。

“好。”

這幾乎是最具誘惑的出門動力,之一。

老張家,就是張宇家。張宇,我的前輩,著名作家,省作協名譽主席。他的絕對領導、夫人靜姐經常稱他是老張,久而久之,我們也都跟著說“你們家老張”,反正老張總是笑眯眯地說:好,好,好。


老張家的餃子

老張一家


老張家的餃子,也記不得吃了多少次了。真是好吃。簡直可以說是全鄭州最好吃的餃子,沒有之一。靜姐盤餡,老張和麵,靜姐擀皮兒,老張包餃子,夫妻二人同心同德,珠聯璧合。相較之下,靜姐的手藝更值得讚美。她盤的餡無論是豬肉羊肉牛肉還是三鮮,無論是蘿蔔白菜西葫蘆,都是那麼清香美味。她擀餃子皮兒也有心得,每一張皮兒都擀得中間厚四邊兒薄,這種皮兒包出來的餃子,邊兒和邊兒壓在一起不厚,餃子肚那裡也不薄,口感又好,煮起來還不會破。

當然當然,老張同志和麵包餃子的水平也是極高的。第一次看到他包出來的餃子時,那感覺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驚豔。每逢到他家吃餃子,我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廚房去,先把餃子們盡情欣賞一番。

今天的餃子是三蓋簾兒。靜姐說,這餃子有140個呢。在蓋簾上,大餃子們氣勢恢宏地一隊隊排列著,像戰士一樣,一看就是男人包出來的餃子。


老張家的餃子

圖/張嬌


餐桌上有四樣涼菜。在老張家吃餃子,向來就只是四個涼菜。

“主要是吃餃子”。老張說。

對極。我吃東西也喜歡一心一意。要吃餃子,就吃餃子,要吃燴麵,就吃燴麵。有幾樣菜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簡單,不能喧賓奪主——這個主,就是主食。要把寶貴的胃空間,留給可愛的主食,不然哪能叫吃飯呢。

四樣涼菜是:木耳,豆腐乾,肘花,銀條。其他三個也罷了,偃師特產的銀條卻是大有學問。據偃師縣誌載,這菜是廚神宰相伊尹培植,因此原名為“尹條”,作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它可嬌氣得很,需要的土質是:有水而不溼,有沙而不鬆,所以只在偃師伊洛河匯源之處的寺莊一帶生長。物以稀為貴,再加上其品相潔白修長,口感清新爽脆,賣價也高,因此又被百姓稱之為“銀條”。

備涼菜其實也是為了下酒。餃子就酒,越喝越有嘛。吃餃子,是得有一點兒酒。即便再不善飲,此時我也不拒絕來一小杯酒——如果是茅臺,就來兩杯吧。


老張家的餃子

圖/張嬌


我們在餐廳吃著喝著,靜姐在廚房煮著餃子。我們假模假式地說要去廚房幫忙,被她嚴詞拒絕。不是怕勞動我們,而是怕我們把餃子煮破。她做得對。她親自煮餃子,我真是再放心不過了。

餃子還在鍋裡,醋上來了。衣裳配褲,餃子配醋嘛。

終於,兩大盤主角登場,熱氣騰騰,醉人心脾。兩種餡兒,一種是蘿蔔豬肉餡兒,一種是黃瓜雞蛋木耳餡兒,也就是三鮮餡兒。是混下在一起的,想吃哪種吃哪種。很好辨認:黃瓜綠和雞蛋黃透著白瑩瑩的皮兒,清晰可見。

“本來想盤白菜餡兒,一看,那白菜不行啊。蘿蔔剛到時令,就吃蘿蔔吧。”靜姐說。這個蘿蔔餡,聽她說起來,就是一篇好文章。她說她以前都是把蘿蔔切片後再焯水,然後再把蘿蔔片擠幹,剁碎。現在她不這麼做了:“我直接把蘿蔔擦絲,擦成特別細特別細的絲,稍微控一下水,再加調料,這餃子,你慢慢品,這個蘿蔔絲有嚼勁兒吧?有韌勁兒吧?有鮮勁兒吧?”

嗯嗯嗯,有有有。你們家餃子這麼好吃好看,你說什麼都對。

老張家的餃子

圖/張嬌


對於調餡,她也自有訣竅:“不,千萬不能直接把肉和菜調到一起。要分開調。肉呢,要放生抽和老抽,生抽調鮮味,老抽調顏色。再放蔥,姜,十三香,鹽……調好之後,把肉醃半個小時,才能拌進菜裡。菜肉的比例麼,城市裡精細些的吃法,是一比二,一比三。我家裡吃的都是一比四。肉麼,就是那麼輕輕點一下,能讓菜裡進去肉味兒就可以了。要記住呀,肉是給菜錦上添花的。許多人都弄反了,把肉當成了錦,把菜當成了花,結果是菜少肉多。既是膩香,也不健康。”

酒足餃飽後,到客廳喝茶。靜姐負責泡茶,老張負責聊天。聽張宇說話也是一種享受。他講八大,講齊白石,講蘇金傘,講南丁,講羅布泊,講雲岡石窟……也不知道講到了哪裡,講到哪裡就是哪裡。無論是扯東扯西還是扯南扯北,好多事從他嘴裡說出來,就有了他的意思。

聽靜姐說話,你會知道什麼叫做人間煙火。聽張宇說話,你會知道什麼叫做塵埃落定。你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了,沒什麼過不去的,那麼多人的人生啊,沒有笑話,也沒有神話,只有三個字:不容易……總之吧,隨便一小段,也都是一篇好文章,或者說,都是一碗薄皮大餡的好餃子。遺憾的是,近些年,他不大寫了。這些好餃子,成了他的私房。

親愛的老張,請寫起來吧,讓更多的人吃到這些好餃子吧。寫的時候,請記得搭配上你特有的涼菜、醋和酒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