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

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乾脆直接用“tofu”當名字,日本是鑑真和尚帶去的。杜甫說:“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朱熹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國人劉安發明,確鑿無異議。

"

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乾脆直接用“tofu”當名字,日本是鑑真和尚帶去的。杜甫說:“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朱熹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國人劉安發明,確鑿無異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上篇:豆腐的由來

——劉安的顯赫身世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195年),千辛萬苦打下來江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實現全國統一的皇帝,漢文化的創始人,統治中國四百年。他有八個兒子,劉長封淮南王,後被孫子劉安(公元前179-122年)繼承王位,為淮南王。

"

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乾脆直接用“tofu”當名字,日本是鑑真和尚帶去的。杜甫說:“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朱熹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國人劉安發明,確鑿無異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上篇:豆腐的由來

——劉安的顯赫身世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195年),千辛萬苦打下來江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實現全國統一的皇帝,漢文化的創始人,統治中國四百年。他有八個兒子,劉長封淮南王,後被孫子劉安(公元前179-122年)繼承王位,為淮南王。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他是個不問世事的皇孫

劉安是劉邦的嫡孫,漢文帝的親侄子。漢高祖和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500年才能出現一個的人物。按說這樣顯赫的家族背景,又有了王位封地,理應享受榮華富貴才是。可他偏是不問世事,埋頭學問,痴迷於自然科學搞研究。據史料記載,他在封地組建了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機構,網羅全國知名科學家3000多名。就是說,國內能找到的各行業拔尖人物,統統召集到他的麾下。然後分門別科,天文地理,植物醫學,五花八門,儼然組織嚴明的國家科學院。

"

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乾脆直接用“tofu”當名字,日本是鑑真和尚帶去的。杜甫說:“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朱熹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國人劉安發明,確鑿無異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上篇:豆腐的由來

——劉安的顯赫身世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195年),千辛萬苦打下來江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實現全國統一的皇帝,漢文化的創始人,統治中國四百年。他有八個兒子,劉長封淮南王,後被孫子劉安(公元前179-122年)繼承王位,為淮南王。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他是個不問世事的皇孫

劉安是劉邦的嫡孫,漢文帝的親侄子。漢高祖和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500年才能出現一個的人物。按說這樣顯赫的家族背景,又有了王位封地,理應享受榮華富貴才是。可他偏是不問世事,埋頭學問,痴迷於自然科學搞研究。據史料記載,他在封地組建了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機構,網羅全國知名科學家3000多名。就是說,國內能找到的各行業拔尖人物,統統召集到他的麾下。然後分門別科,天文地理,植物醫學,五花八門,儼然組織嚴明的國家科學院。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在八公山有自己的實驗室

他自己卻不在科學院內,獨自在附近的八公山上建個實驗室,專攻煉丹術。煉丹術是最古老的道家學術,類似於現在的化學實驗室,把各種化學物質配過來,煉過去,千方百計要整出想要的結果,他每天就忙活這個。劉安每天大早離開王宮,去到八公山,晚上再回,日復一日,不見仙丹煉成,依然樂此不彼。

——廚師先他出來成果:淮南牛肉湯

這期間,淮南王的貼身老廚子,袒念淮南王每日在山上辛苦,堅持把飯親手做好還送去他吃。從王宮後廚到山上,很遠的路程,不辭勞苦,天天做好了送到山上實驗室。好在盛具是瓦甏,壁厚保溫,又裝的多,送到後飯食熱度不減。老師傅做的飯食很簡單,幾味中藥熬的牛骨頭湯,和著牛肉一起熬,配食綠豆餅。

"

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乾脆直接用“tofu”當名字,日本是鑑真和尚帶去的。杜甫說:“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朱熹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國人劉安發明,確鑿無異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上篇:豆腐的由來

——劉安的顯赫身世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195年),千辛萬苦打下來江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實現全國統一的皇帝,漢文化的創始人,統治中國四百年。他有八個兒子,劉長封淮南王,後被孫子劉安(公元前179-122年)繼承王位,為淮南王。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他是個不問世事的皇孫

劉安是劉邦的嫡孫,漢文帝的親侄子。漢高祖和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500年才能出現一個的人物。按說這樣顯赫的家族背景,又有了王位封地,理應享受榮華富貴才是。可他偏是不問世事,埋頭學問,痴迷於自然科學搞研究。據史料記載,他在封地組建了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機構,網羅全國知名科學家3000多名。就是說,國內能找到的各行業拔尖人物,統統召集到他的麾下。然後分門別科,天文地理,植物醫學,五花八門,儼然組織嚴明的國家科學院。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在八公山有自己的實驗室

他自己卻不在科學院內,獨自在附近的八公山上建個實驗室,專攻煉丹術。煉丹術是最古老的道家學術,類似於現在的化學實驗室,把各種化學物質配過來,煉過去,千方百計要整出想要的結果,他每天就忙活這個。劉安每天大早離開王宮,去到八公山,晚上再回,日復一日,不見仙丹煉成,依然樂此不彼。

——廚師先他出來成果:淮南牛肉湯

這期間,淮南王的貼身老廚子,袒念淮南王每日在山上辛苦,堅持把飯親手做好還送去他吃。從王宮後廚到山上,很遠的路程,不辭勞苦,天天做好了送到山上實驗室。好在盛具是瓦甏,壁厚保溫,又裝的多,送到後飯食熱度不減。老師傅做的飯食很簡單,幾味中藥熬的牛骨頭湯,和著牛肉一起熬,配食綠豆餅。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如今淮南的牛肉湯還是當年做法

據說如今的淮南牛肉湯還是當初的做法,柔和骨頭一鍋熬,然後把熬熟的肉切了,湯里加入粉絲和千張豆腐(如今的做法,那時還沒有豆腐),泡在牛肉湯裡,加辣椒油,配綠豆餅。老廚子的牛肉湯,後來被寫進《淮南子》裡。

——老廚師功德圓滿

老師傅一路送去,每日裡不斷,就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想淮南王見天吃什麼好東西啊?羨慕的不得了,心想人家貴為王,一定山珍海味。及至打探清楚,原來就是牛肉湯啊,當地黃牛很多。當地人就學著做來吃,沒想到竟然如此的美味。很快流傳開來,百姓都已能吃到淮南王吃的美食為榮耀。關鍵很好做,取材很方便。

"

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乾脆直接用“tofu”當名字,日本是鑑真和尚帶去的。杜甫說:“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朱熹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國人劉安發明,確鑿無異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上篇:豆腐的由來

——劉安的顯赫身世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195年),千辛萬苦打下來江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實現全國統一的皇帝,漢文化的創始人,統治中國四百年。他有八個兒子,劉長封淮南王,後被孫子劉安(公元前179-122年)繼承王位,為淮南王。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他是個不問世事的皇孫

劉安是劉邦的嫡孫,漢文帝的親侄子。漢高祖和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500年才能出現一個的人物。按說這樣顯赫的家族背景,又有了王位封地,理應享受榮華富貴才是。可他偏是不問世事,埋頭學問,痴迷於自然科學搞研究。據史料記載,他在封地組建了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機構,網羅全國知名科學家3000多名。就是說,國內能找到的各行業拔尖人物,統統召集到他的麾下。然後分門別科,天文地理,植物醫學,五花八門,儼然組織嚴明的國家科學院。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在八公山有自己的實驗室

他自己卻不在科學院內,獨自在附近的八公山上建個實驗室,專攻煉丹術。煉丹術是最古老的道家學術,類似於現在的化學實驗室,把各種化學物質配過來,煉過去,千方百計要整出想要的結果,他每天就忙活這個。劉安每天大早離開王宮,去到八公山,晚上再回,日復一日,不見仙丹煉成,依然樂此不彼。

——廚師先他出來成果:淮南牛肉湯

這期間,淮南王的貼身老廚子,袒念淮南王每日在山上辛苦,堅持把飯親手做好還送去他吃。從王宮後廚到山上,很遠的路程,不辭勞苦,天天做好了送到山上實驗室。好在盛具是瓦甏,壁厚保溫,又裝的多,送到後飯食熱度不減。老師傅做的飯食很簡單,幾味中藥熬的牛骨頭湯,和著牛肉一起熬,配食綠豆餅。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如今淮南的牛肉湯還是當年做法

據說如今的淮南牛肉湯還是當初的做法,柔和骨頭一鍋熬,然後把熬熟的肉切了,湯里加入粉絲和千張豆腐(如今的做法,那時還沒有豆腐),泡在牛肉湯裡,加辣椒油,配綠豆餅。老廚子的牛肉湯,後來被寫進《淮南子》裡。

——老廚師功德圓滿

老師傅一路送去,每日裡不斷,就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想淮南王見天吃什麼好東西啊?羨慕的不得了,心想人家貴為王,一定山珍海味。及至打探清楚,原來就是牛肉湯啊,當地黃牛很多。當地人就學著做來吃,沒想到竟然如此的美味。很快流傳開來,百姓都已能吃到淮南王吃的美食為榮耀。關鍵很好做,取材很方便。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彼時當地茶水很特殊

那時的淮南不僅黃牛多,地裡大豆也多,難怪後來的大學問家,宋代的朱熹說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呢。種豆多,就得想著法吃。當時就有流行吃法,不,流行喝法,磨了漿汁,煮熟了當茶喝。反正豆子多,如此一來,都不喝水,也還沒有茶葉,喝豆漿還有粥的作用。我們現在很多早餐的豆漿,也還是古老的做法,只是不用毛驢拉磨,豆漿機一會兒都好。

"

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乾脆直接用“tofu”當名字,日本是鑑真和尚帶去的。杜甫說:“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朱熹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國人劉安發明,確鑿無異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上篇:豆腐的由來

——劉安的顯赫身世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195年),千辛萬苦打下來江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實現全國統一的皇帝,漢文化的創始人,統治中國四百年。他有八個兒子,劉長封淮南王,後被孫子劉安(公元前179-122年)繼承王位,為淮南王。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他是個不問世事的皇孫

劉安是劉邦的嫡孫,漢文帝的親侄子。漢高祖和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500年才能出現一個的人物。按說這樣顯赫的家族背景,又有了王位封地,理應享受榮華富貴才是。可他偏是不問世事,埋頭學問,痴迷於自然科學搞研究。據史料記載,他在封地組建了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機構,網羅全國知名科學家3000多名。就是說,國內能找到的各行業拔尖人物,統統召集到他的麾下。然後分門別科,天文地理,植物醫學,五花八門,儼然組織嚴明的國家科學院。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在八公山有自己的實驗室

他自己卻不在科學院內,獨自在附近的八公山上建個實驗室,專攻煉丹術。煉丹術是最古老的道家學術,類似於現在的化學實驗室,把各種化學物質配過來,煉過去,千方百計要整出想要的結果,他每天就忙活這個。劉安每天大早離開王宮,去到八公山,晚上再回,日復一日,不見仙丹煉成,依然樂此不彼。

——廚師先他出來成果:淮南牛肉湯

這期間,淮南王的貼身老廚子,袒念淮南王每日在山上辛苦,堅持把飯親手做好還送去他吃。從王宮後廚到山上,很遠的路程,不辭勞苦,天天做好了送到山上實驗室。好在盛具是瓦甏,壁厚保溫,又裝的多,送到後飯食熱度不減。老師傅做的飯食很簡單,幾味中藥熬的牛骨頭湯,和著牛肉一起熬,配食綠豆餅。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如今淮南的牛肉湯還是當年做法

據說如今的淮南牛肉湯還是當初的做法,柔和骨頭一鍋熬,然後把熬熟的肉切了,湯里加入粉絲和千張豆腐(如今的做法,那時還沒有豆腐),泡在牛肉湯裡,加辣椒油,配綠豆餅。老廚子的牛肉湯,後來被寫進《淮南子》裡。

——老廚師功德圓滿

老師傅一路送去,每日裡不斷,就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想淮南王見天吃什麼好東西啊?羨慕的不得了,心想人家貴為王,一定山珍海味。及至打探清楚,原來就是牛肉湯啊,當地黃牛很多。當地人就學著做來吃,沒想到竟然如此的美味。很快流傳開來,百姓都已能吃到淮南王吃的美食為榮耀。關鍵很好做,取材很方便。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彼時當地茶水很特殊

那時的淮南不僅黃牛多,地裡大豆也多,難怪後來的大學問家,宋代的朱熹說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呢。種豆多,就得想著法吃。當時就有流行吃法,不,流行喝法,磨了漿汁,煮熟了當茶喝。反正豆子多,如此一來,都不喝水,也還沒有茶葉,喝豆漿還有粥的作用。我們現在很多早餐的豆漿,也還是古老的做法,只是不用毛驢拉磨,豆漿機一會兒都好。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機緣巧合出“黎祁”

淮南王也不例外,餓了有老頭兒送來的飯食,渴了喝豆漿。煉丹,也就是如今的化學實驗,是很枯燥乏味的。做過化學實驗的研究生們都知道,如果心靜不下來,真的能把人整瘋。這天劉安立在工作臺邊,苦思冥想著什麼,一碗熱豆漿放在旁邊都忘了喝。不經意間,掉落點石膏粉豆漿碗裡,嫌髒就不喝了。過一會負責熬豆漿的師傅來收拾,見到碗裡豆漿有了凝固,成了豬油一樣,白白嫩嫩滑滑的,挑塊嚐嚐,滑嫩美妙極了。劉安見狀也是驚奇,讓他把熬的豆漿連鍋端來,撒點石膏粉裡攪攪。不一會豆漿開始凝固成了一鍋豆花,吃著非常滑嫩可口。劉安喜不自禁,連連自嘆:“離奇!離奇!離奇”。

"

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乾脆直接用“tofu”當名字,日本是鑑真和尚帶去的。杜甫說:“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朱熹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國人劉安發明,確鑿無異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上篇:豆腐的由來

——劉安的顯赫身世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195年),千辛萬苦打下來江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實現全國統一的皇帝,漢文化的創始人,統治中國四百年。他有八個兒子,劉長封淮南王,後被孫子劉安(公元前179-122年)繼承王位,為淮南王。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他是個不問世事的皇孫

劉安是劉邦的嫡孫,漢文帝的親侄子。漢高祖和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500年才能出現一個的人物。按說這樣顯赫的家族背景,又有了王位封地,理應享受榮華富貴才是。可他偏是不問世事,埋頭學問,痴迷於自然科學搞研究。據史料記載,他在封地組建了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機構,網羅全國知名科學家3000多名。就是說,國內能找到的各行業拔尖人物,統統召集到他的麾下。然後分門別科,天文地理,植物醫學,五花八門,儼然組織嚴明的國家科學院。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在八公山有自己的實驗室

他自己卻不在科學院內,獨自在附近的八公山上建個實驗室,專攻煉丹術。煉丹術是最古老的道家學術,類似於現在的化學實驗室,把各種化學物質配過來,煉過去,千方百計要整出想要的結果,他每天就忙活這個。劉安每天大早離開王宮,去到八公山,晚上再回,日復一日,不見仙丹煉成,依然樂此不彼。

——廚師先他出來成果:淮南牛肉湯

這期間,淮南王的貼身老廚子,袒念淮南王每日在山上辛苦,堅持把飯親手做好還送去他吃。從王宮後廚到山上,很遠的路程,不辭勞苦,天天做好了送到山上實驗室。好在盛具是瓦甏,壁厚保溫,又裝的多,送到後飯食熱度不減。老師傅做的飯食很簡單,幾味中藥熬的牛骨頭湯,和著牛肉一起熬,配食綠豆餅。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如今淮南的牛肉湯還是當年做法

據說如今的淮南牛肉湯還是當初的做法,柔和骨頭一鍋熬,然後把熬熟的肉切了,湯里加入粉絲和千張豆腐(如今的做法,那時還沒有豆腐),泡在牛肉湯裡,加辣椒油,配綠豆餅。老廚子的牛肉湯,後來被寫進《淮南子》裡。

——老廚師功德圓滿

老師傅一路送去,每日裡不斷,就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想淮南王見天吃什麼好東西啊?羨慕的不得了,心想人家貴為王,一定山珍海味。及至打探清楚,原來就是牛肉湯啊,當地黃牛很多。當地人就學著做來吃,沒想到竟然如此的美味。很快流傳開來,百姓都已能吃到淮南王吃的美食為榮耀。關鍵很好做,取材很方便。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彼時當地茶水很特殊

那時的淮南不僅黃牛多,地裡大豆也多,難怪後來的大學問家,宋代的朱熹說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呢。種豆多,就得想著法吃。當時就有流行吃法,不,流行喝法,磨了漿汁,煮熟了當茶喝。反正豆子多,如此一來,都不喝水,也還沒有茶葉,喝豆漿還有粥的作用。我們現在很多早餐的豆漿,也還是古老的做法,只是不用毛驢拉磨,豆漿機一會兒都好。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機緣巧合出“黎祁”

淮南王也不例外,餓了有老頭兒送來的飯食,渴了喝豆漿。煉丹,也就是如今的化學實驗,是很枯燥乏味的。做過化學實驗的研究生們都知道,如果心靜不下來,真的能把人整瘋。這天劉安立在工作臺邊,苦思冥想著什麼,一碗熱豆漿放在旁邊都忘了喝。不經意間,掉落點石膏粉豆漿碗裡,嫌髒就不喝了。過一會負責熬豆漿的師傅來收拾,見到碗裡豆漿有了凝固,成了豬油一樣,白白嫩嫩滑滑的,挑塊嚐嚐,滑嫩美妙極了。劉安見狀也是驚奇,讓他把熬的豆漿連鍋端來,撒點石膏粉裡攪攪。不一會豆漿開始凝固成了一鍋豆花,吃著非常滑嫩可口。劉安喜不自禁,連連自嘆:“離奇!離奇!離奇”。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最早的名字叫“黎祁”

黎祁,豆腐別稱,至今可查。史上讚美豆腐用到這個名字,著名的詩句是陸游的,他在《山庖》有句“施壓黎祁軟勝酥”,還在《鄰曲》有名句“試盤推進食,洗釜煮黎祁”。蘇東坡《蜜酒歌》更誘人了:“脯青苔,炙青莆,爛蒸鵝鴨乃匏壺。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

"

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乾脆直接用“tofu”當名字,日本是鑑真和尚帶去的。杜甫說:“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朱熹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國人劉安發明,確鑿無異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上篇:豆腐的由來

——劉安的顯赫身世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195年),千辛萬苦打下來江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實現全國統一的皇帝,漢文化的創始人,統治中國四百年。他有八個兒子,劉長封淮南王,後被孫子劉安(公元前179-122年)繼承王位,為淮南王。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他是個不問世事的皇孫

劉安是劉邦的嫡孫,漢文帝的親侄子。漢高祖和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500年才能出現一個的人物。按說這樣顯赫的家族背景,又有了王位封地,理應享受榮華富貴才是。可他偏是不問世事,埋頭學問,痴迷於自然科學搞研究。據史料記載,他在封地組建了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機構,網羅全國知名科學家3000多名。就是說,國內能找到的各行業拔尖人物,統統召集到他的麾下。然後分門別科,天文地理,植物醫學,五花八門,儼然組織嚴明的國家科學院。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在八公山有自己的實驗室

他自己卻不在科學院內,獨自在附近的八公山上建個實驗室,專攻煉丹術。煉丹術是最古老的道家學術,類似於現在的化學實驗室,把各種化學物質配過來,煉過去,千方百計要整出想要的結果,他每天就忙活這個。劉安每天大早離開王宮,去到八公山,晚上再回,日復一日,不見仙丹煉成,依然樂此不彼。

——廚師先他出來成果:淮南牛肉湯

這期間,淮南王的貼身老廚子,袒念淮南王每日在山上辛苦,堅持把飯親手做好還送去他吃。從王宮後廚到山上,很遠的路程,不辭勞苦,天天做好了送到山上實驗室。好在盛具是瓦甏,壁厚保溫,又裝的多,送到後飯食熱度不減。老師傅做的飯食很簡單,幾味中藥熬的牛骨頭湯,和著牛肉一起熬,配食綠豆餅。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如今淮南的牛肉湯還是當年做法

據說如今的淮南牛肉湯還是當初的做法,柔和骨頭一鍋熬,然後把熬熟的肉切了,湯里加入粉絲和千張豆腐(如今的做法,那時還沒有豆腐),泡在牛肉湯裡,加辣椒油,配綠豆餅。老廚子的牛肉湯,後來被寫進《淮南子》裡。

——老廚師功德圓滿

老師傅一路送去,每日裡不斷,就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想淮南王見天吃什麼好東西啊?羨慕的不得了,心想人家貴為王,一定山珍海味。及至打探清楚,原來就是牛肉湯啊,當地黃牛很多。當地人就學著做來吃,沒想到竟然如此的美味。很快流傳開來,百姓都已能吃到淮南王吃的美食為榮耀。關鍵很好做,取材很方便。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彼時當地茶水很特殊

那時的淮南不僅黃牛多,地裡大豆也多,難怪後來的大學問家,宋代的朱熹說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呢。種豆多,就得想著法吃。當時就有流行吃法,不,流行喝法,磨了漿汁,煮熟了當茶喝。反正豆子多,如此一來,都不喝水,也還沒有茶葉,喝豆漿還有粥的作用。我們現在很多早餐的豆漿,也還是古老的做法,只是不用毛驢拉磨,豆漿機一會兒都好。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機緣巧合出“黎祁”

淮南王也不例外,餓了有老頭兒送來的飯食,渴了喝豆漿。煉丹,也就是如今的化學實驗,是很枯燥乏味的。做過化學實驗的研究生們都知道,如果心靜不下來,真的能把人整瘋。這天劉安立在工作臺邊,苦思冥想著什麼,一碗熱豆漿放在旁邊都忘了喝。不經意間,掉落點石膏粉豆漿碗裡,嫌髒就不喝了。過一會負責熬豆漿的師傅來收拾,見到碗裡豆漿有了凝固,成了豬油一樣,白白嫩嫩滑滑的,挑塊嚐嚐,滑嫩美妙極了。劉安見狀也是驚奇,讓他把熬的豆漿連鍋端來,撒點石膏粉裡攪攪。不一會豆漿開始凝固成了一鍋豆花,吃著非常滑嫩可口。劉安喜不自禁,連連自嘆:“離奇!離奇!離奇”。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最早的名字叫“黎祁”

黎祁,豆腐別稱,至今可查。史上讚美豆腐用到這個名字,著名的詩句是陸游的,他在《山庖》有句“施壓黎祁軟勝酥”,還在《鄰曲》有名句“試盤推進食,洗釜煮黎祁”。蘇東坡《蜜酒歌》更誘人了:“脯青苔,炙青莆,爛蒸鵝鴨乃匏壺。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中篇:豆腐的做法

豆腐的出現,是劉安在八公山的偶然發現,但也存在必然性。古人煉丹,為金石之法,多用汞礬硃砂之類燒煉。工作面就經常有石膏之類礦物質。碰巧石膏粉撒入豆漿裡,豆腐因而問世。所以,就有了“石膏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說法。石膏也一直充當著豆腐製作的凝固劑。

"

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乾脆直接用“tofu”當名字,日本是鑑真和尚帶去的。杜甫說:“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朱熹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國人劉安發明,確鑿無異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上篇:豆腐的由來

——劉安的顯赫身世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195年),千辛萬苦打下來江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實現全國統一的皇帝,漢文化的創始人,統治中國四百年。他有八個兒子,劉長封淮南王,後被孫子劉安(公元前179-122年)繼承王位,為淮南王。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他是個不問世事的皇孫

劉安是劉邦的嫡孫,漢文帝的親侄子。漢高祖和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500年才能出現一個的人物。按說這樣顯赫的家族背景,又有了王位封地,理應享受榮華富貴才是。可他偏是不問世事,埋頭學問,痴迷於自然科學搞研究。據史料記載,他在封地組建了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機構,網羅全國知名科學家3000多名。就是說,國內能找到的各行業拔尖人物,統統召集到他的麾下。然後分門別科,天文地理,植物醫學,五花八門,儼然組織嚴明的國家科學院。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在八公山有自己的實驗室

他自己卻不在科學院內,獨自在附近的八公山上建個實驗室,專攻煉丹術。煉丹術是最古老的道家學術,類似於現在的化學實驗室,把各種化學物質配過來,煉過去,千方百計要整出想要的結果,他每天就忙活這個。劉安每天大早離開王宮,去到八公山,晚上再回,日復一日,不見仙丹煉成,依然樂此不彼。

——廚師先他出來成果:淮南牛肉湯

這期間,淮南王的貼身老廚子,袒念淮南王每日在山上辛苦,堅持把飯親手做好還送去他吃。從王宮後廚到山上,很遠的路程,不辭勞苦,天天做好了送到山上實驗室。好在盛具是瓦甏,壁厚保溫,又裝的多,送到後飯食熱度不減。老師傅做的飯食很簡單,幾味中藥熬的牛骨頭湯,和著牛肉一起熬,配食綠豆餅。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如今淮南的牛肉湯還是當年做法

據說如今的淮南牛肉湯還是當初的做法,柔和骨頭一鍋熬,然後把熬熟的肉切了,湯里加入粉絲和千張豆腐(如今的做法,那時還沒有豆腐),泡在牛肉湯裡,加辣椒油,配綠豆餅。老廚子的牛肉湯,後來被寫進《淮南子》裡。

——老廚師功德圓滿

老師傅一路送去,每日裡不斷,就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想淮南王見天吃什麼好東西啊?羨慕的不得了,心想人家貴為王,一定山珍海味。及至打探清楚,原來就是牛肉湯啊,當地黃牛很多。當地人就學著做來吃,沒想到竟然如此的美味。很快流傳開來,百姓都已能吃到淮南王吃的美食為榮耀。關鍵很好做,取材很方便。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彼時當地茶水很特殊

那時的淮南不僅黃牛多,地裡大豆也多,難怪後來的大學問家,宋代的朱熹說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呢。種豆多,就得想著法吃。當時就有流行吃法,不,流行喝法,磨了漿汁,煮熟了當茶喝。反正豆子多,如此一來,都不喝水,也還沒有茶葉,喝豆漿還有粥的作用。我們現在很多早餐的豆漿,也還是古老的做法,只是不用毛驢拉磨,豆漿機一會兒都好。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機緣巧合出“黎祁”

淮南王也不例外,餓了有老頭兒送來的飯食,渴了喝豆漿。煉丹,也就是如今的化學實驗,是很枯燥乏味的。做過化學實驗的研究生們都知道,如果心靜不下來,真的能把人整瘋。這天劉安立在工作臺邊,苦思冥想著什麼,一碗熱豆漿放在旁邊都忘了喝。不經意間,掉落點石膏粉豆漿碗裡,嫌髒就不喝了。過一會負責熬豆漿的師傅來收拾,見到碗裡豆漿有了凝固,成了豬油一樣,白白嫩嫩滑滑的,挑塊嚐嚐,滑嫩美妙極了。劉安見狀也是驚奇,讓他把熬的豆漿連鍋端來,撒點石膏粉裡攪攪。不一會豆漿開始凝固成了一鍋豆花,吃著非常滑嫩可口。劉安喜不自禁,連連自嘆:“離奇!離奇!離奇”。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最早的名字叫“黎祁”

黎祁,豆腐別稱,至今可查。史上讚美豆腐用到這個名字,著名的詩句是陸游的,他在《山庖》有句“施壓黎祁軟勝酥”,還在《鄰曲》有名句“試盤推進食,洗釜煮黎祁”。蘇東坡《蜜酒歌》更誘人了:“脯青苔,炙青莆,爛蒸鵝鴨乃匏壺。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中篇:豆腐的做法

豆腐的出現,是劉安在八公山的偶然發現,但也存在必然性。古人煉丹,為金石之法,多用汞礬硃砂之類燒煉。工作面就經常有石膏之類礦物質。碰巧石膏粉撒入豆漿裡,豆腐因而問世。所以,就有了“石膏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說法。石膏也一直充當著豆腐製作的凝固劑。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傳統豆腐工藝流程

  1. 挑揀黃豆;
  2.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3. 石磨成漿;
  4. 濾除豆渣;
  5. 熬豆漿;
  6. 石膏點制豆腐;
  7. 豆漿凝結成豆腐腦;
  8. 豆腐腦舀入模具壓制成豆腐。

——挑揀黃豆

黃豆在生長和收穫過程中,難免會有生蟲、破損和糜爛的個體,這些豆子要事先挑剔乾淨。這個道理都明白,壞豆子混在裡面,影響豆腐的質量,還影響豆腐的成品率。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黃豆比較好洗,學問在浸泡,泡豆子是做豆腐第一道技術坎。泡豆子不到位,增加磨豆漿難度,出漿率降低;泡過頭會發生腐壞,影響成品率。手感上,要泡到比新鮮大豆軟,兩指能碾碎就行。這時候的大豆,不僅出漿率合適,豆子本身的有害物質,諸如能引起嘔吐噁心的皁角素、苦澀的單寧、抑制人體吸收大豆蛋白的胰蛋白酶等,從而保持豆腐的整體營養和口感。

"

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乾脆直接用“tofu”當名字,日本是鑑真和尚帶去的。杜甫說:“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朱熹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國人劉安發明,確鑿無異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上篇:豆腐的由來

——劉安的顯赫身世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195年),千辛萬苦打下來江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實現全國統一的皇帝,漢文化的創始人,統治中國四百年。他有八個兒子,劉長封淮南王,後被孫子劉安(公元前179-122年)繼承王位,為淮南王。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他是個不問世事的皇孫

劉安是劉邦的嫡孫,漢文帝的親侄子。漢高祖和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500年才能出現一個的人物。按說這樣顯赫的家族背景,又有了王位封地,理應享受榮華富貴才是。可他偏是不問世事,埋頭學問,痴迷於自然科學搞研究。據史料記載,他在封地組建了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機構,網羅全國知名科學家3000多名。就是說,國內能找到的各行業拔尖人物,統統召集到他的麾下。然後分門別科,天文地理,植物醫學,五花八門,儼然組織嚴明的國家科學院。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在八公山有自己的實驗室

他自己卻不在科學院內,獨自在附近的八公山上建個實驗室,專攻煉丹術。煉丹術是最古老的道家學術,類似於現在的化學實驗室,把各種化學物質配過來,煉過去,千方百計要整出想要的結果,他每天就忙活這個。劉安每天大早離開王宮,去到八公山,晚上再回,日復一日,不見仙丹煉成,依然樂此不彼。

——廚師先他出來成果:淮南牛肉湯

這期間,淮南王的貼身老廚子,袒念淮南王每日在山上辛苦,堅持把飯親手做好還送去他吃。從王宮後廚到山上,很遠的路程,不辭勞苦,天天做好了送到山上實驗室。好在盛具是瓦甏,壁厚保溫,又裝的多,送到後飯食熱度不減。老師傅做的飯食很簡單,幾味中藥熬的牛骨頭湯,和著牛肉一起熬,配食綠豆餅。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如今淮南的牛肉湯還是當年做法

據說如今的淮南牛肉湯還是當初的做法,柔和骨頭一鍋熬,然後把熬熟的肉切了,湯里加入粉絲和千張豆腐(如今的做法,那時還沒有豆腐),泡在牛肉湯裡,加辣椒油,配綠豆餅。老廚子的牛肉湯,後來被寫進《淮南子》裡。

——老廚師功德圓滿

老師傅一路送去,每日裡不斷,就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想淮南王見天吃什麼好東西啊?羨慕的不得了,心想人家貴為王,一定山珍海味。及至打探清楚,原來就是牛肉湯啊,當地黃牛很多。當地人就學著做來吃,沒想到竟然如此的美味。很快流傳開來,百姓都已能吃到淮南王吃的美食為榮耀。關鍵很好做,取材很方便。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彼時當地茶水很特殊

那時的淮南不僅黃牛多,地裡大豆也多,難怪後來的大學問家,宋代的朱熹說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呢。種豆多,就得想著法吃。當時就有流行吃法,不,流行喝法,磨了漿汁,煮熟了當茶喝。反正豆子多,如此一來,都不喝水,也還沒有茶葉,喝豆漿還有粥的作用。我們現在很多早餐的豆漿,也還是古老的做法,只是不用毛驢拉磨,豆漿機一會兒都好。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機緣巧合出“黎祁”

淮南王也不例外,餓了有老頭兒送來的飯食,渴了喝豆漿。煉丹,也就是如今的化學實驗,是很枯燥乏味的。做過化學實驗的研究生們都知道,如果心靜不下來,真的能把人整瘋。這天劉安立在工作臺邊,苦思冥想著什麼,一碗熱豆漿放在旁邊都忘了喝。不經意間,掉落點石膏粉豆漿碗裡,嫌髒就不喝了。過一會負責熬豆漿的師傅來收拾,見到碗裡豆漿有了凝固,成了豬油一樣,白白嫩嫩滑滑的,挑塊嚐嚐,滑嫩美妙極了。劉安見狀也是驚奇,讓他把熬的豆漿連鍋端來,撒點石膏粉裡攪攪。不一會豆漿開始凝固成了一鍋豆花,吃著非常滑嫩可口。劉安喜不自禁,連連自嘆:“離奇!離奇!離奇”。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最早的名字叫“黎祁”

黎祁,豆腐別稱,至今可查。史上讚美豆腐用到這個名字,著名的詩句是陸游的,他在《山庖》有句“施壓黎祁軟勝酥”,還在《鄰曲》有名句“試盤推進食,洗釜煮黎祁”。蘇東坡《蜜酒歌》更誘人了:“脯青苔,炙青莆,爛蒸鵝鴨乃匏壺。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中篇:豆腐的做法

豆腐的出現,是劉安在八公山的偶然發現,但也存在必然性。古人煉丹,為金石之法,多用汞礬硃砂之類燒煉。工作面就經常有石膏之類礦物質。碰巧石膏粉撒入豆漿裡,豆腐因而問世。所以,就有了“石膏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說法。石膏也一直充當著豆腐製作的凝固劑。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傳統豆腐工藝流程

  1. 挑揀黃豆;
  2.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3. 石磨成漿;
  4. 濾除豆渣;
  5. 熬豆漿;
  6. 石膏點制豆腐;
  7. 豆漿凝結成豆腐腦;
  8. 豆腐腦舀入模具壓制成豆腐。

——挑揀黃豆

黃豆在生長和收穫過程中,難免會有生蟲、破損和糜爛的個體,這些豆子要事先挑剔乾淨。這個道理都明白,壞豆子混在裡面,影響豆腐的質量,還影響豆腐的成品率。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黃豆比較好洗,學問在浸泡,泡豆子是做豆腐第一道技術坎。泡豆子不到位,增加磨豆漿難度,出漿率降低;泡過頭會發生腐壞,影響成品率。手感上,要泡到比新鮮大豆軟,兩指能碾碎就行。這時候的大豆,不僅出漿率合適,豆子本身的有害物質,諸如能引起嘔吐噁心的皁角素、苦澀的單寧、抑制人體吸收大豆蛋白的胰蛋白酶等,從而保持豆腐的整體營養和口感。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石磨成漿

石磨豆漿,還不都是泡好的黃豆。為了磨出的豆漿順暢流出,磨的中間要加水。我們見到老式磨豆漿的石磨上,進豆子磨眼正上方,掛有個水桶,桶底有個小眼,插根筷子,引出涓涓細流,匯合著磨碎的豆子,成漿流出磨盤。

——濾除豆渣

磨出的豆漿,還是粗漿,粘性過大,還要加進開水沖淡,便於漿渣分離。老式的做法,就兩根毛竹片子,十字交叉綁住。一塊四四方方的土布,四角分別掛住毛竹一頭,成一個下圓上四方的大口袋。粗漿倒裡面,師傅一手把住一頭,順著勁晃動,豆漿濾下去,豆渣留在口袋裡。

"

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乾脆直接用“tofu”當名字,日本是鑑真和尚帶去的。杜甫說:“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朱熹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國人劉安發明,確鑿無異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上篇:豆腐的由來

——劉安的顯赫身世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195年),千辛萬苦打下來江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實現全國統一的皇帝,漢文化的創始人,統治中國四百年。他有八個兒子,劉長封淮南王,後被孫子劉安(公元前179-122年)繼承王位,為淮南王。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他是個不問世事的皇孫

劉安是劉邦的嫡孫,漢文帝的親侄子。漢高祖和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500年才能出現一個的人物。按說這樣顯赫的家族背景,又有了王位封地,理應享受榮華富貴才是。可他偏是不問世事,埋頭學問,痴迷於自然科學搞研究。據史料記載,他在封地組建了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機構,網羅全國知名科學家3000多名。就是說,國內能找到的各行業拔尖人物,統統召集到他的麾下。然後分門別科,天文地理,植物醫學,五花八門,儼然組織嚴明的國家科學院。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在八公山有自己的實驗室

他自己卻不在科學院內,獨自在附近的八公山上建個實驗室,專攻煉丹術。煉丹術是最古老的道家學術,類似於現在的化學實驗室,把各種化學物質配過來,煉過去,千方百計要整出想要的結果,他每天就忙活這個。劉安每天大早離開王宮,去到八公山,晚上再回,日復一日,不見仙丹煉成,依然樂此不彼。

——廚師先他出來成果:淮南牛肉湯

這期間,淮南王的貼身老廚子,袒念淮南王每日在山上辛苦,堅持把飯親手做好還送去他吃。從王宮後廚到山上,很遠的路程,不辭勞苦,天天做好了送到山上實驗室。好在盛具是瓦甏,壁厚保溫,又裝的多,送到後飯食熱度不減。老師傅做的飯食很簡單,幾味中藥熬的牛骨頭湯,和著牛肉一起熬,配食綠豆餅。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如今淮南的牛肉湯還是當年做法

據說如今的淮南牛肉湯還是當初的做法,柔和骨頭一鍋熬,然後把熬熟的肉切了,湯里加入粉絲和千張豆腐(如今的做法,那時還沒有豆腐),泡在牛肉湯裡,加辣椒油,配綠豆餅。老廚子的牛肉湯,後來被寫進《淮南子》裡。

——老廚師功德圓滿

老師傅一路送去,每日裡不斷,就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想淮南王見天吃什麼好東西啊?羨慕的不得了,心想人家貴為王,一定山珍海味。及至打探清楚,原來就是牛肉湯啊,當地黃牛很多。當地人就學著做來吃,沒想到竟然如此的美味。很快流傳開來,百姓都已能吃到淮南王吃的美食為榮耀。關鍵很好做,取材很方便。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彼時當地茶水很特殊

那時的淮南不僅黃牛多,地裡大豆也多,難怪後來的大學問家,宋代的朱熹說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呢。種豆多,就得想著法吃。當時就有流行吃法,不,流行喝法,磨了漿汁,煮熟了當茶喝。反正豆子多,如此一來,都不喝水,也還沒有茶葉,喝豆漿還有粥的作用。我們現在很多早餐的豆漿,也還是古老的做法,只是不用毛驢拉磨,豆漿機一會兒都好。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機緣巧合出“黎祁”

淮南王也不例外,餓了有老頭兒送來的飯食,渴了喝豆漿。煉丹,也就是如今的化學實驗,是很枯燥乏味的。做過化學實驗的研究生們都知道,如果心靜不下來,真的能把人整瘋。這天劉安立在工作臺邊,苦思冥想著什麼,一碗熱豆漿放在旁邊都忘了喝。不經意間,掉落點石膏粉豆漿碗裡,嫌髒就不喝了。過一會負責熬豆漿的師傅來收拾,見到碗裡豆漿有了凝固,成了豬油一樣,白白嫩嫩滑滑的,挑塊嚐嚐,滑嫩美妙極了。劉安見狀也是驚奇,讓他把熬的豆漿連鍋端來,撒點石膏粉裡攪攪。不一會豆漿開始凝固成了一鍋豆花,吃著非常滑嫩可口。劉安喜不自禁,連連自嘆:“離奇!離奇!離奇”。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最早的名字叫“黎祁”

黎祁,豆腐別稱,至今可查。史上讚美豆腐用到這個名字,著名的詩句是陸游的,他在《山庖》有句“施壓黎祁軟勝酥”,還在《鄰曲》有名句“試盤推進食,洗釜煮黎祁”。蘇東坡《蜜酒歌》更誘人了:“脯青苔,炙青莆,爛蒸鵝鴨乃匏壺。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中篇:豆腐的做法

豆腐的出現,是劉安在八公山的偶然發現,但也存在必然性。古人煉丹,為金石之法,多用汞礬硃砂之類燒煉。工作面就經常有石膏之類礦物質。碰巧石膏粉撒入豆漿裡,豆腐因而問世。所以,就有了“石膏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說法。石膏也一直充當著豆腐製作的凝固劑。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傳統豆腐工藝流程

  1. 挑揀黃豆;
  2.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3. 石磨成漿;
  4. 濾除豆渣;
  5. 熬豆漿;
  6. 石膏點制豆腐;
  7. 豆漿凝結成豆腐腦;
  8. 豆腐腦舀入模具壓制成豆腐。

——挑揀黃豆

黃豆在生長和收穫過程中,難免會有生蟲、破損和糜爛的個體,這些豆子要事先挑剔乾淨。這個道理都明白,壞豆子混在裡面,影響豆腐的質量,還影響豆腐的成品率。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黃豆比較好洗,學問在浸泡,泡豆子是做豆腐第一道技術坎。泡豆子不到位,增加磨豆漿難度,出漿率降低;泡過頭會發生腐壞,影響成品率。手感上,要泡到比新鮮大豆軟,兩指能碾碎就行。這時候的大豆,不僅出漿率合適,豆子本身的有害物質,諸如能引起嘔吐噁心的皁角素、苦澀的單寧、抑制人體吸收大豆蛋白的胰蛋白酶等,從而保持豆腐的整體營養和口感。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石磨成漿

石磨豆漿,還不都是泡好的黃豆。為了磨出的豆漿順暢流出,磨的中間要加水。我們見到老式磨豆漿的石磨上,進豆子磨眼正上方,掛有個水桶,桶底有個小眼,插根筷子,引出涓涓細流,匯合著磨碎的豆子,成漿流出磨盤。

——濾除豆渣

磨出的豆漿,還是粗漿,粘性過大,還要加進開水沖淡,便於漿渣分離。老式的做法,就兩根毛竹片子,十字交叉綁住。一塊四四方方的土布,四角分別掛住毛竹一頭,成一個下圓上四方的大口袋。粗漿倒裡面,師傅一手把住一頭,順著勁晃動,豆漿濾下去,豆渣留在口袋裡。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熬豆漿

過濾的豆漿倒進大鐵鍋裡熬熟。這也是個技術活,還是力氣活。因為豆漿成分主要是植物蛋白,受熱起沫,搞不好都成泡沫鬻鍋流一地。而且很容易糊鍋,稍不注意就糊了鍋底,焦糊味豆腐沒人買。我們看到熬豆漿的師傅兩手不閒,一手拿鏟子,不停的貼著鍋底鏟動;一隻手拿著大水瓢,不停的舀起衝下。鍋鏟不停的鏟動是防止糊住鍋底;不停的舀起豆漿再衝進鍋裡是消除泡沫。就這樣,堅持到熬開出豆腐香味,關火。這時候,一般的要提出一部分豆油,就是豆筋,也叫豆巾,豆漿表面遇到空氣凝結成的皮。一根長於鐵鍋直徑的細棍,從鍋這邊沿伸進去,棍子頭到了鍋那沿再挑起來,一張豆巾就挑在棍上,然後放架子上晾起來。

"

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乾脆直接用“tofu”當名字,日本是鑑真和尚帶去的。杜甫說:“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朱熹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國人劉安發明,確鑿無異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上篇:豆腐的由來

——劉安的顯赫身世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195年),千辛萬苦打下來江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實現全國統一的皇帝,漢文化的創始人,統治中國四百年。他有八個兒子,劉長封淮南王,後被孫子劉安(公元前179-122年)繼承王位,為淮南王。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他是個不問世事的皇孫

劉安是劉邦的嫡孫,漢文帝的親侄子。漢高祖和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500年才能出現一個的人物。按說這樣顯赫的家族背景,又有了王位封地,理應享受榮華富貴才是。可他偏是不問世事,埋頭學問,痴迷於自然科學搞研究。據史料記載,他在封地組建了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機構,網羅全國知名科學家3000多名。就是說,國內能找到的各行業拔尖人物,統統召集到他的麾下。然後分門別科,天文地理,植物醫學,五花八門,儼然組織嚴明的國家科學院。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在八公山有自己的實驗室

他自己卻不在科學院內,獨自在附近的八公山上建個實驗室,專攻煉丹術。煉丹術是最古老的道家學術,類似於現在的化學實驗室,把各種化學物質配過來,煉過去,千方百計要整出想要的結果,他每天就忙活這個。劉安每天大早離開王宮,去到八公山,晚上再回,日復一日,不見仙丹煉成,依然樂此不彼。

——廚師先他出來成果:淮南牛肉湯

這期間,淮南王的貼身老廚子,袒念淮南王每日在山上辛苦,堅持把飯親手做好還送去他吃。從王宮後廚到山上,很遠的路程,不辭勞苦,天天做好了送到山上實驗室。好在盛具是瓦甏,壁厚保溫,又裝的多,送到後飯食熱度不減。老師傅做的飯食很簡單,幾味中藥熬的牛骨頭湯,和著牛肉一起熬,配食綠豆餅。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如今淮南的牛肉湯還是當年做法

據說如今的淮南牛肉湯還是當初的做法,柔和骨頭一鍋熬,然後把熬熟的肉切了,湯里加入粉絲和千張豆腐(如今的做法,那時還沒有豆腐),泡在牛肉湯裡,加辣椒油,配綠豆餅。老廚子的牛肉湯,後來被寫進《淮南子》裡。

——老廚師功德圓滿

老師傅一路送去,每日裡不斷,就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想淮南王見天吃什麼好東西啊?羨慕的不得了,心想人家貴為王,一定山珍海味。及至打探清楚,原來就是牛肉湯啊,當地黃牛很多。當地人就學著做來吃,沒想到竟然如此的美味。很快流傳開來,百姓都已能吃到淮南王吃的美食為榮耀。關鍵很好做,取材很方便。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彼時當地茶水很特殊

那時的淮南不僅黃牛多,地裡大豆也多,難怪後來的大學問家,宋代的朱熹說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呢。種豆多,就得想著法吃。當時就有流行吃法,不,流行喝法,磨了漿汁,煮熟了當茶喝。反正豆子多,如此一來,都不喝水,也還沒有茶葉,喝豆漿還有粥的作用。我們現在很多早餐的豆漿,也還是古老的做法,只是不用毛驢拉磨,豆漿機一會兒都好。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機緣巧合出“黎祁”

淮南王也不例外,餓了有老頭兒送來的飯食,渴了喝豆漿。煉丹,也就是如今的化學實驗,是很枯燥乏味的。做過化學實驗的研究生們都知道,如果心靜不下來,真的能把人整瘋。這天劉安立在工作臺邊,苦思冥想著什麼,一碗熱豆漿放在旁邊都忘了喝。不經意間,掉落點石膏粉豆漿碗裡,嫌髒就不喝了。過一會負責熬豆漿的師傅來收拾,見到碗裡豆漿有了凝固,成了豬油一樣,白白嫩嫩滑滑的,挑塊嚐嚐,滑嫩美妙極了。劉安見狀也是驚奇,讓他把熬的豆漿連鍋端來,撒點石膏粉裡攪攪。不一會豆漿開始凝固成了一鍋豆花,吃著非常滑嫩可口。劉安喜不自禁,連連自嘆:“離奇!離奇!離奇”。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最早的名字叫“黎祁”

黎祁,豆腐別稱,至今可查。史上讚美豆腐用到這個名字,著名的詩句是陸游的,他在《山庖》有句“施壓黎祁軟勝酥”,還在《鄰曲》有名句“試盤推進食,洗釜煮黎祁”。蘇東坡《蜜酒歌》更誘人了:“脯青苔,炙青莆,爛蒸鵝鴨乃匏壺。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中篇:豆腐的做法

豆腐的出現,是劉安在八公山的偶然發現,但也存在必然性。古人煉丹,為金石之法,多用汞礬硃砂之類燒煉。工作面就經常有石膏之類礦物質。碰巧石膏粉撒入豆漿裡,豆腐因而問世。所以,就有了“石膏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說法。石膏也一直充當著豆腐製作的凝固劑。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傳統豆腐工藝流程

  1. 挑揀黃豆;
  2.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3. 石磨成漿;
  4. 濾除豆渣;
  5. 熬豆漿;
  6. 石膏點制豆腐;
  7. 豆漿凝結成豆腐腦;
  8. 豆腐腦舀入模具壓制成豆腐。

——挑揀黃豆

黃豆在生長和收穫過程中,難免會有生蟲、破損和糜爛的個體,這些豆子要事先挑剔乾淨。這個道理都明白,壞豆子混在裡面,影響豆腐的質量,還影響豆腐的成品率。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黃豆比較好洗,學問在浸泡,泡豆子是做豆腐第一道技術坎。泡豆子不到位,增加磨豆漿難度,出漿率降低;泡過頭會發生腐壞,影響成品率。手感上,要泡到比新鮮大豆軟,兩指能碾碎就行。這時候的大豆,不僅出漿率合適,豆子本身的有害物質,諸如能引起嘔吐噁心的皁角素、苦澀的單寧、抑制人體吸收大豆蛋白的胰蛋白酶等,從而保持豆腐的整體營養和口感。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石磨成漿

石磨豆漿,還不都是泡好的黃豆。為了磨出的豆漿順暢流出,磨的中間要加水。我們見到老式磨豆漿的石磨上,進豆子磨眼正上方,掛有個水桶,桶底有個小眼,插根筷子,引出涓涓細流,匯合著磨碎的豆子,成漿流出磨盤。

——濾除豆渣

磨出的豆漿,還是粗漿,粘性過大,還要加進開水沖淡,便於漿渣分離。老式的做法,就兩根毛竹片子,十字交叉綁住。一塊四四方方的土布,四角分別掛住毛竹一頭,成一個下圓上四方的大口袋。粗漿倒裡面,師傅一手把住一頭,順著勁晃動,豆漿濾下去,豆渣留在口袋裡。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熬豆漿

過濾的豆漿倒進大鐵鍋裡熬熟。這也是個技術活,還是力氣活。因為豆漿成分主要是植物蛋白,受熱起沫,搞不好都成泡沫鬻鍋流一地。而且很容易糊鍋,稍不注意就糊了鍋底,焦糊味豆腐沒人買。我們看到熬豆漿的師傅兩手不閒,一手拿鏟子,不停的貼著鍋底鏟動;一隻手拿著大水瓢,不停的舀起衝下。鍋鏟不停的鏟動是防止糊住鍋底;不停的舀起豆漿再衝進鍋裡是消除泡沫。就這樣,堅持到熬開出豆腐香味,關火。這時候,一般的要提出一部分豆油,就是豆筋,也叫豆巾,豆漿表面遇到空氣凝結成的皮。一根長於鐵鍋直徑的細棍,從鍋這邊沿伸進去,棍子頭到了鍋那沿再挑起來,一張豆巾就挑在棍上,然後放架子上晾起來。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石膏點豆腐

點豆腐是做豆腐的核心技術,不是關鍵師傅不會完全掌握其中的訣竅;即便是關鍵師傅也不敢說自己很行。所以有老話:“釀酒磨豆腐,一輩子不敢稱師傅”,指的就是點豆腐。只要能把豆腐點好,其他技術都不在話下。老式做豆腐,難在沒有量化指標,譬如豆漿多大濃度、多高溫度、石膏與豆漿比例、凝結時間,等等,全都是憑經驗。全程任一條件變化,其他所有都要隨之調整。所以,看著不難,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運作,牽一髮而動全身,一點不注意,一鍋豆漿就玩完。

"

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乾脆直接用“tofu”當名字,日本是鑑真和尚帶去的。杜甫說:“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朱熹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國人劉安發明,確鑿無異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上篇:豆腐的由來

——劉安的顯赫身世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195年),千辛萬苦打下來江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實現全國統一的皇帝,漢文化的創始人,統治中國四百年。他有八個兒子,劉長封淮南王,後被孫子劉安(公元前179-122年)繼承王位,為淮南王。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他是個不問世事的皇孫

劉安是劉邦的嫡孫,漢文帝的親侄子。漢高祖和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500年才能出現一個的人物。按說這樣顯赫的家族背景,又有了王位封地,理應享受榮華富貴才是。可他偏是不問世事,埋頭學問,痴迷於自然科學搞研究。據史料記載,他在封地組建了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機構,網羅全國知名科學家3000多名。就是說,國內能找到的各行業拔尖人物,統統召集到他的麾下。然後分門別科,天文地理,植物醫學,五花八門,儼然組織嚴明的國家科學院。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在八公山有自己的實驗室

他自己卻不在科學院內,獨自在附近的八公山上建個實驗室,專攻煉丹術。煉丹術是最古老的道家學術,類似於現在的化學實驗室,把各種化學物質配過來,煉過去,千方百計要整出想要的結果,他每天就忙活這個。劉安每天大早離開王宮,去到八公山,晚上再回,日復一日,不見仙丹煉成,依然樂此不彼。

——廚師先他出來成果:淮南牛肉湯

這期間,淮南王的貼身老廚子,袒念淮南王每日在山上辛苦,堅持把飯親手做好還送去他吃。從王宮後廚到山上,很遠的路程,不辭勞苦,天天做好了送到山上實驗室。好在盛具是瓦甏,壁厚保溫,又裝的多,送到後飯食熱度不減。老師傅做的飯食很簡單,幾味中藥熬的牛骨頭湯,和著牛肉一起熬,配食綠豆餅。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如今淮南的牛肉湯還是當年做法

據說如今的淮南牛肉湯還是當初的做法,柔和骨頭一鍋熬,然後把熬熟的肉切了,湯里加入粉絲和千張豆腐(如今的做法,那時還沒有豆腐),泡在牛肉湯裡,加辣椒油,配綠豆餅。老廚子的牛肉湯,後來被寫進《淮南子》裡。

——老廚師功德圓滿

老師傅一路送去,每日裡不斷,就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想淮南王見天吃什麼好東西啊?羨慕的不得了,心想人家貴為王,一定山珍海味。及至打探清楚,原來就是牛肉湯啊,當地黃牛很多。當地人就學著做來吃,沒想到竟然如此的美味。很快流傳開來,百姓都已能吃到淮南王吃的美食為榮耀。關鍵很好做,取材很方便。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彼時當地茶水很特殊

那時的淮南不僅黃牛多,地裡大豆也多,難怪後來的大學問家,宋代的朱熹說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呢。種豆多,就得想著法吃。當時就有流行吃法,不,流行喝法,磨了漿汁,煮熟了當茶喝。反正豆子多,如此一來,都不喝水,也還沒有茶葉,喝豆漿還有粥的作用。我們現在很多早餐的豆漿,也還是古老的做法,只是不用毛驢拉磨,豆漿機一會兒都好。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機緣巧合出“黎祁”

淮南王也不例外,餓了有老頭兒送來的飯食,渴了喝豆漿。煉丹,也就是如今的化學實驗,是很枯燥乏味的。做過化學實驗的研究生們都知道,如果心靜不下來,真的能把人整瘋。這天劉安立在工作臺邊,苦思冥想著什麼,一碗熱豆漿放在旁邊都忘了喝。不經意間,掉落點石膏粉豆漿碗裡,嫌髒就不喝了。過一會負責熬豆漿的師傅來收拾,見到碗裡豆漿有了凝固,成了豬油一樣,白白嫩嫩滑滑的,挑塊嚐嚐,滑嫩美妙極了。劉安見狀也是驚奇,讓他把熬的豆漿連鍋端來,撒點石膏粉裡攪攪。不一會豆漿開始凝固成了一鍋豆花,吃著非常滑嫩可口。劉安喜不自禁,連連自嘆:“離奇!離奇!離奇”。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最早的名字叫“黎祁”

黎祁,豆腐別稱,至今可查。史上讚美豆腐用到這個名字,著名的詩句是陸游的,他在《山庖》有句“施壓黎祁軟勝酥”,還在《鄰曲》有名句“試盤推進食,洗釜煮黎祁”。蘇東坡《蜜酒歌》更誘人了:“脯青苔,炙青莆,爛蒸鵝鴨乃匏壺。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中篇:豆腐的做法

豆腐的出現,是劉安在八公山的偶然發現,但也存在必然性。古人煉丹,為金石之法,多用汞礬硃砂之類燒煉。工作面就經常有石膏之類礦物質。碰巧石膏粉撒入豆漿裡,豆腐因而問世。所以,就有了“石膏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說法。石膏也一直充當著豆腐製作的凝固劑。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傳統豆腐工藝流程

  1. 挑揀黃豆;
  2.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3. 石磨成漿;
  4. 濾除豆渣;
  5. 熬豆漿;
  6. 石膏點制豆腐;
  7. 豆漿凝結成豆腐腦;
  8. 豆腐腦舀入模具壓制成豆腐。

——挑揀黃豆

黃豆在生長和收穫過程中,難免會有生蟲、破損和糜爛的個體,這些豆子要事先挑剔乾淨。這個道理都明白,壞豆子混在裡面,影響豆腐的質量,還影響豆腐的成品率。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黃豆比較好洗,學問在浸泡,泡豆子是做豆腐第一道技術坎。泡豆子不到位,增加磨豆漿難度,出漿率降低;泡過頭會發生腐壞,影響成品率。手感上,要泡到比新鮮大豆軟,兩指能碾碎就行。這時候的大豆,不僅出漿率合適,豆子本身的有害物質,諸如能引起嘔吐噁心的皁角素、苦澀的單寧、抑制人體吸收大豆蛋白的胰蛋白酶等,從而保持豆腐的整體營養和口感。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石磨成漿

石磨豆漿,還不都是泡好的黃豆。為了磨出的豆漿順暢流出,磨的中間要加水。我們見到老式磨豆漿的石磨上,進豆子磨眼正上方,掛有個水桶,桶底有個小眼,插根筷子,引出涓涓細流,匯合著磨碎的豆子,成漿流出磨盤。

——濾除豆渣

磨出的豆漿,還是粗漿,粘性過大,還要加進開水沖淡,便於漿渣分離。老式的做法,就兩根毛竹片子,十字交叉綁住。一塊四四方方的土布,四角分別掛住毛竹一頭,成一個下圓上四方的大口袋。粗漿倒裡面,師傅一手把住一頭,順著勁晃動,豆漿濾下去,豆渣留在口袋裡。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熬豆漿

過濾的豆漿倒進大鐵鍋裡熬熟。這也是個技術活,還是力氣活。因為豆漿成分主要是植物蛋白,受熱起沫,搞不好都成泡沫鬻鍋流一地。而且很容易糊鍋,稍不注意就糊了鍋底,焦糊味豆腐沒人買。我們看到熬豆漿的師傅兩手不閒,一手拿鏟子,不停的貼著鍋底鏟動;一隻手拿著大水瓢,不停的舀起衝下。鍋鏟不停的鏟動是防止糊住鍋底;不停的舀起豆漿再衝進鍋裡是消除泡沫。就這樣,堅持到熬開出豆腐香味,關火。這時候,一般的要提出一部分豆油,就是豆筋,也叫豆巾,豆漿表面遇到空氣凝結成的皮。一根長於鐵鍋直徑的細棍,從鍋這邊沿伸進去,棍子頭到了鍋那沿再挑起來,一張豆巾就挑在棍上,然後放架子上晾起來。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石膏點豆腐

點豆腐是做豆腐的核心技術,不是關鍵師傅不會完全掌握其中的訣竅;即便是關鍵師傅也不敢說自己很行。所以有老話:“釀酒磨豆腐,一輩子不敢稱師傅”,指的就是點豆腐。只要能把豆腐點好,其他技術都不在話下。老式做豆腐,難在沒有量化指標,譬如豆漿多大濃度、多高溫度、石膏與豆漿比例、凝結時間,等等,全都是憑經驗。全程任一條件變化,其他所有都要隨之調整。所以,看著不難,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運作,牽一髮而動全身,一點不注意,一鍋豆漿就玩完。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腦舀入模具壓制成品

這一環節也有技術難度,但是比點漿難度小。不同的豆腐:嫩豆腐、老豆腐、幹豆腐、二薄豆腐、豆腐乾,等等,模具不同,用豆漿量不同,壓制力度也不一樣。有一樣是一致的,模具裡都用土布完全包裹豆漿,然後加壓力,擠出裡面的水分,成品後卸掉壓力,揭開土布,就是成品豆腐。

下篇:豆腐製作的發展

劉安那時的豆腐製作方法和核心技術,一直延續到當下沒變。只是凝固劑和製作工具有些發展。

"

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乾脆直接用“tofu”當名字,日本是鑑真和尚帶去的。杜甫說:“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朱熹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國人劉安發明,確鑿無異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上篇:豆腐的由來

——劉安的顯赫身世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195年),千辛萬苦打下來江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實現全國統一的皇帝,漢文化的創始人,統治中國四百年。他有八個兒子,劉長封淮南王,後被孫子劉安(公元前179-122年)繼承王位,為淮南王。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他是個不問世事的皇孫

劉安是劉邦的嫡孫,漢文帝的親侄子。漢高祖和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500年才能出現一個的人物。按說這樣顯赫的家族背景,又有了王位封地,理應享受榮華富貴才是。可他偏是不問世事,埋頭學問,痴迷於自然科學搞研究。據史料記載,他在封地組建了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機構,網羅全國知名科學家3000多名。就是說,國內能找到的各行業拔尖人物,統統召集到他的麾下。然後分門別科,天文地理,植物醫學,五花八門,儼然組織嚴明的國家科學院。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在八公山有自己的實驗室

他自己卻不在科學院內,獨自在附近的八公山上建個實驗室,專攻煉丹術。煉丹術是最古老的道家學術,類似於現在的化學實驗室,把各種化學物質配過來,煉過去,千方百計要整出想要的結果,他每天就忙活這個。劉安每天大早離開王宮,去到八公山,晚上再回,日復一日,不見仙丹煉成,依然樂此不彼。

——廚師先他出來成果:淮南牛肉湯

這期間,淮南王的貼身老廚子,袒念淮南王每日在山上辛苦,堅持把飯親手做好還送去他吃。從王宮後廚到山上,很遠的路程,不辭勞苦,天天做好了送到山上實驗室。好在盛具是瓦甏,壁厚保溫,又裝的多,送到後飯食熱度不減。老師傅做的飯食很簡單,幾味中藥熬的牛骨頭湯,和著牛肉一起熬,配食綠豆餅。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如今淮南的牛肉湯還是當年做法

據說如今的淮南牛肉湯還是當初的做法,柔和骨頭一鍋熬,然後把熬熟的肉切了,湯里加入粉絲和千張豆腐(如今的做法,那時還沒有豆腐),泡在牛肉湯裡,加辣椒油,配綠豆餅。老廚子的牛肉湯,後來被寫進《淮南子》裡。

——老廚師功德圓滿

老師傅一路送去,每日裡不斷,就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想淮南王見天吃什麼好東西啊?羨慕的不得了,心想人家貴為王,一定山珍海味。及至打探清楚,原來就是牛肉湯啊,當地黃牛很多。當地人就學著做來吃,沒想到竟然如此的美味。很快流傳開來,百姓都已能吃到淮南王吃的美食為榮耀。關鍵很好做,取材很方便。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彼時當地茶水很特殊

那時的淮南不僅黃牛多,地裡大豆也多,難怪後來的大學問家,宋代的朱熹說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呢。種豆多,就得想著法吃。當時就有流行吃法,不,流行喝法,磨了漿汁,煮熟了當茶喝。反正豆子多,如此一來,都不喝水,也還沒有茶葉,喝豆漿還有粥的作用。我們現在很多早餐的豆漿,也還是古老的做法,只是不用毛驢拉磨,豆漿機一會兒都好。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機緣巧合出“黎祁”

淮南王也不例外,餓了有老頭兒送來的飯食,渴了喝豆漿。煉丹,也就是如今的化學實驗,是很枯燥乏味的。做過化學實驗的研究生們都知道,如果心靜不下來,真的能把人整瘋。這天劉安立在工作臺邊,苦思冥想著什麼,一碗熱豆漿放在旁邊都忘了喝。不經意間,掉落點石膏粉豆漿碗裡,嫌髒就不喝了。過一會負責熬豆漿的師傅來收拾,見到碗裡豆漿有了凝固,成了豬油一樣,白白嫩嫩滑滑的,挑塊嚐嚐,滑嫩美妙極了。劉安見狀也是驚奇,讓他把熬的豆漿連鍋端來,撒點石膏粉裡攪攪。不一會豆漿開始凝固成了一鍋豆花,吃著非常滑嫩可口。劉安喜不自禁,連連自嘆:“離奇!離奇!離奇”。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最早的名字叫“黎祁”

黎祁,豆腐別稱,至今可查。史上讚美豆腐用到這個名字,著名的詩句是陸游的,他在《山庖》有句“施壓黎祁軟勝酥”,還在《鄰曲》有名句“試盤推進食,洗釜煮黎祁”。蘇東坡《蜜酒歌》更誘人了:“脯青苔,炙青莆,爛蒸鵝鴨乃匏壺。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中篇:豆腐的做法

豆腐的出現,是劉安在八公山的偶然發現,但也存在必然性。古人煉丹,為金石之法,多用汞礬硃砂之類燒煉。工作面就經常有石膏之類礦物質。碰巧石膏粉撒入豆漿裡,豆腐因而問世。所以,就有了“石膏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說法。石膏也一直充當著豆腐製作的凝固劑。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傳統豆腐工藝流程

  1. 挑揀黃豆;
  2.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3. 石磨成漿;
  4. 濾除豆渣;
  5. 熬豆漿;
  6. 石膏點制豆腐;
  7. 豆漿凝結成豆腐腦;
  8. 豆腐腦舀入模具壓制成豆腐。

——挑揀黃豆

黃豆在生長和收穫過程中,難免會有生蟲、破損和糜爛的個體,這些豆子要事先挑剔乾淨。這個道理都明白,壞豆子混在裡面,影響豆腐的質量,還影響豆腐的成品率。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黃豆比較好洗,學問在浸泡,泡豆子是做豆腐第一道技術坎。泡豆子不到位,增加磨豆漿難度,出漿率降低;泡過頭會發生腐壞,影響成品率。手感上,要泡到比新鮮大豆軟,兩指能碾碎就行。這時候的大豆,不僅出漿率合適,豆子本身的有害物質,諸如能引起嘔吐噁心的皁角素、苦澀的單寧、抑制人體吸收大豆蛋白的胰蛋白酶等,從而保持豆腐的整體營養和口感。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石磨成漿

石磨豆漿,還不都是泡好的黃豆。為了磨出的豆漿順暢流出,磨的中間要加水。我們見到老式磨豆漿的石磨上,進豆子磨眼正上方,掛有個水桶,桶底有個小眼,插根筷子,引出涓涓細流,匯合著磨碎的豆子,成漿流出磨盤。

——濾除豆渣

磨出的豆漿,還是粗漿,粘性過大,還要加進開水沖淡,便於漿渣分離。老式的做法,就兩根毛竹片子,十字交叉綁住。一塊四四方方的土布,四角分別掛住毛竹一頭,成一個下圓上四方的大口袋。粗漿倒裡面,師傅一手把住一頭,順著勁晃動,豆漿濾下去,豆渣留在口袋裡。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熬豆漿

過濾的豆漿倒進大鐵鍋裡熬熟。這也是個技術活,還是力氣活。因為豆漿成分主要是植物蛋白,受熱起沫,搞不好都成泡沫鬻鍋流一地。而且很容易糊鍋,稍不注意就糊了鍋底,焦糊味豆腐沒人買。我們看到熬豆漿的師傅兩手不閒,一手拿鏟子,不停的貼著鍋底鏟動;一隻手拿著大水瓢,不停的舀起衝下。鍋鏟不停的鏟動是防止糊住鍋底;不停的舀起豆漿再衝進鍋裡是消除泡沫。就這樣,堅持到熬開出豆腐香味,關火。這時候,一般的要提出一部分豆油,就是豆筋,也叫豆巾,豆漿表面遇到空氣凝結成的皮。一根長於鐵鍋直徑的細棍,從鍋這邊沿伸進去,棍子頭到了鍋那沿再挑起來,一張豆巾就挑在棍上,然後放架子上晾起來。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石膏點豆腐

點豆腐是做豆腐的核心技術,不是關鍵師傅不會完全掌握其中的訣竅;即便是關鍵師傅也不敢說自己很行。所以有老話:“釀酒磨豆腐,一輩子不敢稱師傅”,指的就是點豆腐。只要能把豆腐點好,其他技術都不在話下。老式做豆腐,難在沒有量化指標,譬如豆漿多大濃度、多高溫度、石膏與豆漿比例、凝結時間,等等,全都是憑經驗。全程任一條件變化,其他所有都要隨之調整。所以,看著不難,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運作,牽一髮而動全身,一點不注意,一鍋豆漿就玩完。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腦舀入模具壓制成品

這一環節也有技術難度,但是比點漿難度小。不同的豆腐:嫩豆腐、老豆腐、幹豆腐、二薄豆腐、豆腐乾,等等,模具不同,用豆漿量不同,壓制力度也不一樣。有一樣是一致的,模具裡都用土布完全包裹豆漿,然後加壓力,擠出裡面的水分,成品後卸掉壓力,揭開土布,就是成品豆腐。

下篇:豆腐製作的發展

劉安那時的豆腐製作方法和核心技術,一直延續到當下沒變。只是凝固劑和製作工具有些發展。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凝結劑有發展

人們在長期的做豆腐實踐中,一直在摸索更好的方法,以求得到更合適的味道和口感。譬如沿海一帶,學會了用晒鹽的廢棄物,鹽滷。滷水點豆腐,效果比石膏要好些;缺乏石膏礦產的地區,學會了酸漿點豆腐,充分利用酵母菌的作用。做法最簡單,壓豆腐出來的汁水,本來廢棄不要的。但是先用酵母使其發酵變酸,再用來點豆腐,效果尤其的好,豆腐味道最正點,而且沒任何礦物質添加,安全衛生。盛放酸漿的器皿,一勞永逸,不斷取用酸漿,新出來的汁水不斷加進去。正所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另外還有醋、瓊脂等也可以點豆腐,只是成本高和比較複雜的原因,沒有得到大範圍使用。

——磨具有發展

改石磨為鋼磨或電磨,也是近30幾年的事。驢推磨的效率實在太低,工業技術的發展也必然涉及生活領域,目的很明確,在保證原有的味道和口感條件下,只為了提高工作效率。

"

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乾脆直接用“tofu”當名字,日本是鑑真和尚帶去的。杜甫說:“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朱熹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國人劉安發明,確鑿無異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上篇:豆腐的由來

——劉安的顯赫身世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195年),千辛萬苦打下來江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實現全國統一的皇帝,漢文化的創始人,統治中國四百年。他有八個兒子,劉長封淮南王,後被孫子劉安(公元前179-122年)繼承王位,為淮南王。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他是個不問世事的皇孫

劉安是劉邦的嫡孫,漢文帝的親侄子。漢高祖和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500年才能出現一個的人物。按說這樣顯赫的家族背景,又有了王位封地,理應享受榮華富貴才是。可他偏是不問世事,埋頭學問,痴迷於自然科學搞研究。據史料記載,他在封地組建了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機構,網羅全國知名科學家3000多名。就是說,國內能找到的各行業拔尖人物,統統召集到他的麾下。然後分門別科,天文地理,植物醫學,五花八門,儼然組織嚴明的國家科學院。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在八公山有自己的實驗室

他自己卻不在科學院內,獨自在附近的八公山上建個實驗室,專攻煉丹術。煉丹術是最古老的道家學術,類似於現在的化學實驗室,把各種化學物質配過來,煉過去,千方百計要整出想要的結果,他每天就忙活這個。劉安每天大早離開王宮,去到八公山,晚上再回,日復一日,不見仙丹煉成,依然樂此不彼。

——廚師先他出來成果:淮南牛肉湯

這期間,淮南王的貼身老廚子,袒念淮南王每日在山上辛苦,堅持把飯親手做好還送去他吃。從王宮後廚到山上,很遠的路程,不辭勞苦,天天做好了送到山上實驗室。好在盛具是瓦甏,壁厚保溫,又裝的多,送到後飯食熱度不減。老師傅做的飯食很簡單,幾味中藥熬的牛骨頭湯,和著牛肉一起熬,配食綠豆餅。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如今淮南的牛肉湯還是當年做法

據說如今的淮南牛肉湯還是當初的做法,柔和骨頭一鍋熬,然後把熬熟的肉切了,湯里加入粉絲和千張豆腐(如今的做法,那時還沒有豆腐),泡在牛肉湯裡,加辣椒油,配綠豆餅。老廚子的牛肉湯,後來被寫進《淮南子》裡。

——老廚師功德圓滿

老師傅一路送去,每日裡不斷,就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想淮南王見天吃什麼好東西啊?羨慕的不得了,心想人家貴為王,一定山珍海味。及至打探清楚,原來就是牛肉湯啊,當地黃牛很多。當地人就學著做來吃,沒想到竟然如此的美味。很快流傳開來,百姓都已能吃到淮南王吃的美食為榮耀。關鍵很好做,取材很方便。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彼時當地茶水很特殊

那時的淮南不僅黃牛多,地裡大豆也多,難怪後來的大學問家,宋代的朱熹說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呢。種豆多,就得想著法吃。當時就有流行吃法,不,流行喝法,磨了漿汁,煮熟了當茶喝。反正豆子多,如此一來,都不喝水,也還沒有茶葉,喝豆漿還有粥的作用。我們現在很多早餐的豆漿,也還是古老的做法,只是不用毛驢拉磨,豆漿機一會兒都好。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機緣巧合出“黎祁”

淮南王也不例外,餓了有老頭兒送來的飯食,渴了喝豆漿。煉丹,也就是如今的化學實驗,是很枯燥乏味的。做過化學實驗的研究生們都知道,如果心靜不下來,真的能把人整瘋。這天劉安立在工作臺邊,苦思冥想著什麼,一碗熱豆漿放在旁邊都忘了喝。不經意間,掉落點石膏粉豆漿碗裡,嫌髒就不喝了。過一會負責熬豆漿的師傅來收拾,見到碗裡豆漿有了凝固,成了豬油一樣,白白嫩嫩滑滑的,挑塊嚐嚐,滑嫩美妙極了。劉安見狀也是驚奇,讓他把熬的豆漿連鍋端來,撒點石膏粉裡攪攪。不一會豆漿開始凝固成了一鍋豆花,吃著非常滑嫩可口。劉安喜不自禁,連連自嘆:“離奇!離奇!離奇”。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最早的名字叫“黎祁”

黎祁,豆腐別稱,至今可查。史上讚美豆腐用到這個名字,著名的詩句是陸游的,他在《山庖》有句“施壓黎祁軟勝酥”,還在《鄰曲》有名句“試盤推進食,洗釜煮黎祁”。蘇東坡《蜜酒歌》更誘人了:“脯青苔,炙青莆,爛蒸鵝鴨乃匏壺。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中篇:豆腐的做法

豆腐的出現,是劉安在八公山的偶然發現,但也存在必然性。古人煉丹,為金石之法,多用汞礬硃砂之類燒煉。工作面就經常有石膏之類礦物質。碰巧石膏粉撒入豆漿裡,豆腐因而問世。所以,就有了“石膏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說法。石膏也一直充當著豆腐製作的凝固劑。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傳統豆腐工藝流程

  1. 挑揀黃豆;
  2.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3. 石磨成漿;
  4. 濾除豆渣;
  5. 熬豆漿;
  6. 石膏點制豆腐;
  7. 豆漿凝結成豆腐腦;
  8. 豆腐腦舀入模具壓制成豆腐。

——挑揀黃豆

黃豆在生長和收穫過程中,難免會有生蟲、破損和糜爛的個體,這些豆子要事先挑剔乾淨。這個道理都明白,壞豆子混在裡面,影響豆腐的質量,還影響豆腐的成品率。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黃豆比較好洗,學問在浸泡,泡豆子是做豆腐第一道技術坎。泡豆子不到位,增加磨豆漿難度,出漿率降低;泡過頭會發生腐壞,影響成品率。手感上,要泡到比新鮮大豆軟,兩指能碾碎就行。這時候的大豆,不僅出漿率合適,豆子本身的有害物質,諸如能引起嘔吐噁心的皁角素、苦澀的單寧、抑制人體吸收大豆蛋白的胰蛋白酶等,從而保持豆腐的整體營養和口感。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石磨成漿

石磨豆漿,還不都是泡好的黃豆。為了磨出的豆漿順暢流出,磨的中間要加水。我們見到老式磨豆漿的石磨上,進豆子磨眼正上方,掛有個水桶,桶底有個小眼,插根筷子,引出涓涓細流,匯合著磨碎的豆子,成漿流出磨盤。

——濾除豆渣

磨出的豆漿,還是粗漿,粘性過大,還要加進開水沖淡,便於漿渣分離。老式的做法,就兩根毛竹片子,十字交叉綁住。一塊四四方方的土布,四角分別掛住毛竹一頭,成一個下圓上四方的大口袋。粗漿倒裡面,師傅一手把住一頭,順著勁晃動,豆漿濾下去,豆渣留在口袋裡。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熬豆漿

過濾的豆漿倒進大鐵鍋裡熬熟。這也是個技術活,還是力氣活。因為豆漿成分主要是植物蛋白,受熱起沫,搞不好都成泡沫鬻鍋流一地。而且很容易糊鍋,稍不注意就糊了鍋底,焦糊味豆腐沒人買。我們看到熬豆漿的師傅兩手不閒,一手拿鏟子,不停的貼著鍋底鏟動;一隻手拿著大水瓢,不停的舀起衝下。鍋鏟不停的鏟動是防止糊住鍋底;不停的舀起豆漿再衝進鍋裡是消除泡沫。就這樣,堅持到熬開出豆腐香味,關火。這時候,一般的要提出一部分豆油,就是豆筋,也叫豆巾,豆漿表面遇到空氣凝結成的皮。一根長於鐵鍋直徑的細棍,從鍋這邊沿伸進去,棍子頭到了鍋那沿再挑起來,一張豆巾就挑在棍上,然後放架子上晾起來。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石膏點豆腐

點豆腐是做豆腐的核心技術,不是關鍵師傅不會完全掌握其中的訣竅;即便是關鍵師傅也不敢說自己很行。所以有老話:“釀酒磨豆腐,一輩子不敢稱師傅”,指的就是點豆腐。只要能把豆腐點好,其他技術都不在話下。老式做豆腐,難在沒有量化指標,譬如豆漿多大濃度、多高溫度、石膏與豆漿比例、凝結時間,等等,全都是憑經驗。全程任一條件變化,其他所有都要隨之調整。所以,看著不難,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運作,牽一髮而動全身,一點不注意,一鍋豆漿就玩完。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腦舀入模具壓制成品

這一環節也有技術難度,但是比點漿難度小。不同的豆腐:嫩豆腐、老豆腐、幹豆腐、二薄豆腐、豆腐乾,等等,模具不同,用豆漿量不同,壓制力度也不一樣。有一樣是一致的,模具裡都用土布完全包裹豆漿,然後加壓力,擠出裡面的水分,成品後卸掉壓力,揭開土布,就是成品豆腐。

下篇:豆腐製作的發展

劉安那時的豆腐製作方法和核心技術,一直延續到當下沒變。只是凝固劑和製作工具有些發展。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凝結劑有發展

人們在長期的做豆腐實踐中,一直在摸索更好的方法,以求得到更合適的味道和口感。譬如沿海一帶,學會了用晒鹽的廢棄物,鹽滷。滷水點豆腐,效果比石膏要好些;缺乏石膏礦產的地區,學會了酸漿點豆腐,充分利用酵母菌的作用。做法最簡單,壓豆腐出來的汁水,本來廢棄不要的。但是先用酵母使其發酵變酸,再用來點豆腐,效果尤其的好,豆腐味道最正點,而且沒任何礦物質添加,安全衛生。盛放酸漿的器皿,一勞永逸,不斷取用酸漿,新出來的汁水不斷加進去。正所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另外還有醋、瓊脂等也可以點豆腐,只是成本高和比較複雜的原因,沒有得到大範圍使用。

——磨具有發展

改石磨為鋼磨或電磨,也是近30幾年的事。驢推磨的效率實在太低,工業技術的發展也必然涉及生活領域,目的很明確,在保證原有的味道和口感條件下,只為了提高工作效率。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核心的是出來個工業豆腐。

結尾:工業豆腐

工業豆腐的概念,就是運用現代工業技術,取代傳統的技術,做出的豆腐。

"

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乾脆直接用“tofu”當名字,日本是鑑真和尚帶去的。杜甫說:“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朱熹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國人劉安發明,確鑿無異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上篇:豆腐的由來

——劉安的顯赫身世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195年),千辛萬苦打下來江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實現全國統一的皇帝,漢文化的創始人,統治中國四百年。他有八個兒子,劉長封淮南王,後被孫子劉安(公元前179-122年)繼承王位,為淮南王。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他是個不問世事的皇孫

劉安是劉邦的嫡孫,漢文帝的親侄子。漢高祖和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500年才能出現一個的人物。按說這樣顯赫的家族背景,又有了王位封地,理應享受榮華富貴才是。可他偏是不問世事,埋頭學問,痴迷於自然科學搞研究。據史料記載,他在封地組建了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機構,網羅全國知名科學家3000多名。就是說,國內能找到的各行業拔尖人物,統統召集到他的麾下。然後分門別科,天文地理,植物醫學,五花八門,儼然組織嚴明的國家科學院。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在八公山有自己的實驗室

他自己卻不在科學院內,獨自在附近的八公山上建個實驗室,專攻煉丹術。煉丹術是最古老的道家學術,類似於現在的化學實驗室,把各種化學物質配過來,煉過去,千方百計要整出想要的結果,他每天就忙活這個。劉安每天大早離開王宮,去到八公山,晚上再回,日復一日,不見仙丹煉成,依然樂此不彼。

——廚師先他出來成果:淮南牛肉湯

這期間,淮南王的貼身老廚子,袒念淮南王每日在山上辛苦,堅持把飯親手做好還送去他吃。從王宮後廚到山上,很遠的路程,不辭勞苦,天天做好了送到山上實驗室。好在盛具是瓦甏,壁厚保溫,又裝的多,送到後飯食熱度不減。老師傅做的飯食很簡單,幾味中藥熬的牛骨頭湯,和著牛肉一起熬,配食綠豆餅。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如今淮南的牛肉湯還是當年做法

據說如今的淮南牛肉湯還是當初的做法,柔和骨頭一鍋熬,然後把熬熟的肉切了,湯里加入粉絲和千張豆腐(如今的做法,那時還沒有豆腐),泡在牛肉湯裡,加辣椒油,配綠豆餅。老廚子的牛肉湯,後來被寫進《淮南子》裡。

——老廚師功德圓滿

老師傅一路送去,每日裡不斷,就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想淮南王見天吃什麼好東西啊?羨慕的不得了,心想人家貴為王,一定山珍海味。及至打探清楚,原來就是牛肉湯啊,當地黃牛很多。當地人就學著做來吃,沒想到竟然如此的美味。很快流傳開來,百姓都已能吃到淮南王吃的美食為榮耀。關鍵很好做,取材很方便。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彼時當地茶水很特殊

那時的淮南不僅黃牛多,地裡大豆也多,難怪後來的大學問家,宋代的朱熹說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呢。種豆多,就得想著法吃。當時就有流行吃法,不,流行喝法,磨了漿汁,煮熟了當茶喝。反正豆子多,如此一來,都不喝水,也還沒有茶葉,喝豆漿還有粥的作用。我們現在很多早餐的豆漿,也還是古老的做法,只是不用毛驢拉磨,豆漿機一會兒都好。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機緣巧合出“黎祁”

淮南王也不例外,餓了有老頭兒送來的飯食,渴了喝豆漿。煉丹,也就是如今的化學實驗,是很枯燥乏味的。做過化學實驗的研究生們都知道,如果心靜不下來,真的能把人整瘋。這天劉安立在工作臺邊,苦思冥想著什麼,一碗熱豆漿放在旁邊都忘了喝。不經意間,掉落點石膏粉豆漿碗裡,嫌髒就不喝了。過一會負責熬豆漿的師傅來收拾,見到碗裡豆漿有了凝固,成了豬油一樣,白白嫩嫩滑滑的,挑塊嚐嚐,滑嫩美妙極了。劉安見狀也是驚奇,讓他把熬的豆漿連鍋端來,撒點石膏粉裡攪攪。不一會豆漿開始凝固成了一鍋豆花,吃著非常滑嫩可口。劉安喜不自禁,連連自嘆:“離奇!離奇!離奇”。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最早的名字叫“黎祁”

黎祁,豆腐別稱,至今可查。史上讚美豆腐用到這個名字,著名的詩句是陸游的,他在《山庖》有句“施壓黎祁軟勝酥”,還在《鄰曲》有名句“試盤推進食,洗釜煮黎祁”。蘇東坡《蜜酒歌》更誘人了:“脯青苔,炙青莆,爛蒸鵝鴨乃匏壺。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中篇:豆腐的做法

豆腐的出現,是劉安在八公山的偶然發現,但也存在必然性。古人煉丹,為金石之法,多用汞礬硃砂之類燒煉。工作面就經常有石膏之類礦物質。碰巧石膏粉撒入豆漿裡,豆腐因而問世。所以,就有了“石膏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說法。石膏也一直充當著豆腐製作的凝固劑。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傳統豆腐工藝流程

  1. 挑揀黃豆;
  2.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3. 石磨成漿;
  4. 濾除豆渣;
  5. 熬豆漿;
  6. 石膏點制豆腐;
  7. 豆漿凝結成豆腐腦;
  8. 豆腐腦舀入模具壓制成豆腐。

——挑揀黃豆

黃豆在生長和收穫過程中,難免會有生蟲、破損和糜爛的個體,這些豆子要事先挑剔乾淨。這個道理都明白,壞豆子混在裡面,影響豆腐的質量,還影響豆腐的成品率。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黃豆比較好洗,學問在浸泡,泡豆子是做豆腐第一道技術坎。泡豆子不到位,增加磨豆漿難度,出漿率降低;泡過頭會發生腐壞,影響成品率。手感上,要泡到比新鮮大豆軟,兩指能碾碎就行。這時候的大豆,不僅出漿率合適,豆子本身的有害物質,諸如能引起嘔吐噁心的皁角素、苦澀的單寧、抑制人體吸收大豆蛋白的胰蛋白酶等,從而保持豆腐的整體營養和口感。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石磨成漿

石磨豆漿,還不都是泡好的黃豆。為了磨出的豆漿順暢流出,磨的中間要加水。我們見到老式磨豆漿的石磨上,進豆子磨眼正上方,掛有個水桶,桶底有個小眼,插根筷子,引出涓涓細流,匯合著磨碎的豆子,成漿流出磨盤。

——濾除豆渣

磨出的豆漿,還是粗漿,粘性過大,還要加進開水沖淡,便於漿渣分離。老式的做法,就兩根毛竹片子,十字交叉綁住。一塊四四方方的土布,四角分別掛住毛竹一頭,成一個下圓上四方的大口袋。粗漿倒裡面,師傅一手把住一頭,順著勁晃動,豆漿濾下去,豆渣留在口袋裡。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熬豆漿

過濾的豆漿倒進大鐵鍋裡熬熟。這也是個技術活,還是力氣活。因為豆漿成分主要是植物蛋白,受熱起沫,搞不好都成泡沫鬻鍋流一地。而且很容易糊鍋,稍不注意就糊了鍋底,焦糊味豆腐沒人買。我們看到熬豆漿的師傅兩手不閒,一手拿鏟子,不停的貼著鍋底鏟動;一隻手拿著大水瓢,不停的舀起衝下。鍋鏟不停的鏟動是防止糊住鍋底;不停的舀起豆漿再衝進鍋裡是消除泡沫。就這樣,堅持到熬開出豆腐香味,關火。這時候,一般的要提出一部分豆油,就是豆筋,也叫豆巾,豆漿表面遇到空氣凝結成的皮。一根長於鐵鍋直徑的細棍,從鍋這邊沿伸進去,棍子頭到了鍋那沿再挑起來,一張豆巾就挑在棍上,然後放架子上晾起來。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石膏點豆腐

點豆腐是做豆腐的核心技術,不是關鍵師傅不會完全掌握其中的訣竅;即便是關鍵師傅也不敢說自己很行。所以有老話:“釀酒磨豆腐,一輩子不敢稱師傅”,指的就是點豆腐。只要能把豆腐點好,其他技術都不在話下。老式做豆腐,難在沒有量化指標,譬如豆漿多大濃度、多高溫度、石膏與豆漿比例、凝結時間,等等,全都是憑經驗。全程任一條件變化,其他所有都要隨之調整。所以,看著不難,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運作,牽一髮而動全身,一點不注意,一鍋豆漿就玩完。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腦舀入模具壓制成品

這一環節也有技術難度,但是比點漿難度小。不同的豆腐:嫩豆腐、老豆腐、幹豆腐、二薄豆腐、豆腐乾,等等,模具不同,用豆漿量不同,壓制力度也不一樣。有一樣是一致的,模具裡都用土布完全包裹豆漿,然後加壓力,擠出裡面的水分,成品後卸掉壓力,揭開土布,就是成品豆腐。

下篇:豆腐製作的發展

劉安那時的豆腐製作方法和核心技術,一直延續到當下沒變。只是凝固劑和製作工具有些發展。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凝結劑有發展

人們在長期的做豆腐實踐中,一直在摸索更好的方法,以求得到更合適的味道和口感。譬如沿海一帶,學會了用晒鹽的廢棄物,鹽滷。滷水點豆腐,效果比石膏要好些;缺乏石膏礦產的地區,學會了酸漿點豆腐,充分利用酵母菌的作用。做法最簡單,壓豆腐出來的汁水,本來廢棄不要的。但是先用酵母使其發酵變酸,再用來點豆腐,效果尤其的好,豆腐味道最正點,而且沒任何礦物質添加,安全衛生。盛放酸漿的器皿,一勞永逸,不斷取用酸漿,新出來的汁水不斷加進去。正所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另外還有醋、瓊脂等也可以點豆腐,只是成本高和比較複雜的原因,沒有得到大範圍使用。

——磨具有發展

改石磨為鋼磨或電磨,也是近30幾年的事。驢推磨的效率實在太低,工業技術的發展也必然涉及生活領域,目的很明確,在保證原有的味道和口感條件下,只為了提高工作效率。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核心的是出來個工業豆腐。

結尾:工業豆腐

工業豆腐的概念,就是運用現代工業技術,取代傳統的技術,做出的豆腐。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工業豆腐的出現,徹底改變了2000多年一成不變的豆腐格局。包括製作技術、產品質量、市場供應。

——傳統豆腐1斤豆子做豆腐2.3斤,工業豆腐1斤豆子做豆腐10斤或更多。

這裡面,不可否認現代工業技術對豆腐製作技術的貢獻,把這門完全經驗型的古老技術數據化。但也要正確認識做豆腐數據化帶來的新問題。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認識,工業豆腐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我們需要嗎?這樣的豆腐還是豆腐嗎?

"

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乾脆直接用“tofu”當名字,日本是鑑真和尚帶去的。杜甫說:“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朱熹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國人劉安發明,確鑿無異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上篇:豆腐的由來

——劉安的顯赫身世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195年),千辛萬苦打下來江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實現全國統一的皇帝,漢文化的創始人,統治中國四百年。他有八個兒子,劉長封淮南王,後被孫子劉安(公元前179-122年)繼承王位,為淮南王。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他是個不問世事的皇孫

劉安是劉邦的嫡孫,漢文帝的親侄子。漢高祖和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500年才能出現一個的人物。按說這樣顯赫的家族背景,又有了王位封地,理應享受榮華富貴才是。可他偏是不問世事,埋頭學問,痴迷於自然科學搞研究。據史料記載,他在封地組建了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機構,網羅全國知名科學家3000多名。就是說,國內能找到的各行業拔尖人物,統統召集到他的麾下。然後分門別科,天文地理,植物醫學,五花八門,儼然組織嚴明的國家科學院。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在八公山有自己的實驗室

他自己卻不在科學院內,獨自在附近的八公山上建個實驗室,專攻煉丹術。煉丹術是最古老的道家學術,類似於現在的化學實驗室,把各種化學物質配過來,煉過去,千方百計要整出想要的結果,他每天就忙活這個。劉安每天大早離開王宮,去到八公山,晚上再回,日復一日,不見仙丹煉成,依然樂此不彼。

——廚師先他出來成果:淮南牛肉湯

這期間,淮南王的貼身老廚子,袒念淮南王每日在山上辛苦,堅持把飯親手做好還送去他吃。從王宮後廚到山上,很遠的路程,不辭勞苦,天天做好了送到山上實驗室。好在盛具是瓦甏,壁厚保溫,又裝的多,送到後飯食熱度不減。老師傅做的飯食很簡單,幾味中藥熬的牛骨頭湯,和著牛肉一起熬,配食綠豆餅。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如今淮南的牛肉湯還是當年做法

據說如今的淮南牛肉湯還是當初的做法,柔和骨頭一鍋熬,然後把熬熟的肉切了,湯里加入粉絲和千張豆腐(如今的做法,那時還沒有豆腐),泡在牛肉湯裡,加辣椒油,配綠豆餅。老廚子的牛肉湯,後來被寫進《淮南子》裡。

——老廚師功德圓滿

老師傅一路送去,每日裡不斷,就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想淮南王見天吃什麼好東西啊?羨慕的不得了,心想人家貴為王,一定山珍海味。及至打探清楚,原來就是牛肉湯啊,當地黃牛很多。當地人就學著做來吃,沒想到竟然如此的美味。很快流傳開來,百姓都已能吃到淮南王吃的美食為榮耀。關鍵很好做,取材很方便。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彼時當地茶水很特殊

那時的淮南不僅黃牛多,地裡大豆也多,難怪後來的大學問家,宋代的朱熹說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呢。種豆多,就得想著法吃。當時就有流行吃法,不,流行喝法,磨了漿汁,煮熟了當茶喝。反正豆子多,如此一來,都不喝水,也還沒有茶葉,喝豆漿還有粥的作用。我們現在很多早餐的豆漿,也還是古老的做法,只是不用毛驢拉磨,豆漿機一會兒都好。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機緣巧合出“黎祁”

淮南王也不例外,餓了有老頭兒送來的飯食,渴了喝豆漿。煉丹,也就是如今的化學實驗,是很枯燥乏味的。做過化學實驗的研究生們都知道,如果心靜不下來,真的能把人整瘋。這天劉安立在工作臺邊,苦思冥想著什麼,一碗熱豆漿放在旁邊都忘了喝。不經意間,掉落點石膏粉豆漿碗裡,嫌髒就不喝了。過一會負責熬豆漿的師傅來收拾,見到碗裡豆漿有了凝固,成了豬油一樣,白白嫩嫩滑滑的,挑塊嚐嚐,滑嫩美妙極了。劉安見狀也是驚奇,讓他把熬的豆漿連鍋端來,撒點石膏粉裡攪攪。不一會豆漿開始凝固成了一鍋豆花,吃著非常滑嫩可口。劉安喜不自禁,連連自嘆:“離奇!離奇!離奇”。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最早的名字叫“黎祁”

黎祁,豆腐別稱,至今可查。史上讚美豆腐用到這個名字,著名的詩句是陸游的,他在《山庖》有句“施壓黎祁軟勝酥”,還在《鄰曲》有名句“試盤推進食,洗釜煮黎祁”。蘇東坡《蜜酒歌》更誘人了:“脯青苔,炙青莆,爛蒸鵝鴨乃匏壺。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中篇:豆腐的做法

豆腐的出現,是劉安在八公山的偶然發現,但也存在必然性。古人煉丹,為金石之法,多用汞礬硃砂之類燒煉。工作面就經常有石膏之類礦物質。碰巧石膏粉撒入豆漿裡,豆腐因而問世。所以,就有了“石膏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說法。石膏也一直充當著豆腐製作的凝固劑。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傳統豆腐工藝流程

  1. 挑揀黃豆;
  2.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3. 石磨成漿;
  4. 濾除豆渣;
  5. 熬豆漿;
  6. 石膏點制豆腐;
  7. 豆漿凝結成豆腐腦;
  8. 豆腐腦舀入模具壓制成豆腐。

——挑揀黃豆

黃豆在生長和收穫過程中,難免會有生蟲、破損和糜爛的個體,這些豆子要事先挑剔乾淨。這個道理都明白,壞豆子混在裡面,影響豆腐的質量,還影響豆腐的成品率。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黃豆比較好洗,學問在浸泡,泡豆子是做豆腐第一道技術坎。泡豆子不到位,增加磨豆漿難度,出漿率降低;泡過頭會發生腐壞,影響成品率。手感上,要泡到比新鮮大豆軟,兩指能碾碎就行。這時候的大豆,不僅出漿率合適,豆子本身的有害物質,諸如能引起嘔吐噁心的皁角素、苦澀的單寧、抑制人體吸收大豆蛋白的胰蛋白酶等,從而保持豆腐的整體營養和口感。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石磨成漿

石磨豆漿,還不都是泡好的黃豆。為了磨出的豆漿順暢流出,磨的中間要加水。我們見到老式磨豆漿的石磨上,進豆子磨眼正上方,掛有個水桶,桶底有個小眼,插根筷子,引出涓涓細流,匯合著磨碎的豆子,成漿流出磨盤。

——濾除豆渣

磨出的豆漿,還是粗漿,粘性過大,還要加進開水沖淡,便於漿渣分離。老式的做法,就兩根毛竹片子,十字交叉綁住。一塊四四方方的土布,四角分別掛住毛竹一頭,成一個下圓上四方的大口袋。粗漿倒裡面,師傅一手把住一頭,順著勁晃動,豆漿濾下去,豆渣留在口袋裡。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熬豆漿

過濾的豆漿倒進大鐵鍋裡熬熟。這也是個技術活,還是力氣活。因為豆漿成分主要是植物蛋白,受熱起沫,搞不好都成泡沫鬻鍋流一地。而且很容易糊鍋,稍不注意就糊了鍋底,焦糊味豆腐沒人買。我們看到熬豆漿的師傅兩手不閒,一手拿鏟子,不停的貼著鍋底鏟動;一隻手拿著大水瓢,不停的舀起衝下。鍋鏟不停的鏟動是防止糊住鍋底;不停的舀起豆漿再衝進鍋裡是消除泡沫。就這樣,堅持到熬開出豆腐香味,關火。這時候,一般的要提出一部分豆油,就是豆筋,也叫豆巾,豆漿表面遇到空氣凝結成的皮。一根長於鐵鍋直徑的細棍,從鍋這邊沿伸進去,棍子頭到了鍋那沿再挑起來,一張豆巾就挑在棍上,然後放架子上晾起來。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石膏點豆腐

點豆腐是做豆腐的核心技術,不是關鍵師傅不會完全掌握其中的訣竅;即便是關鍵師傅也不敢說自己很行。所以有老話:“釀酒磨豆腐,一輩子不敢稱師傅”,指的就是點豆腐。只要能把豆腐點好,其他技術都不在話下。老式做豆腐,難在沒有量化指標,譬如豆漿多大濃度、多高溫度、石膏與豆漿比例、凝結時間,等等,全都是憑經驗。全程任一條件變化,其他所有都要隨之調整。所以,看著不難,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運作,牽一髮而動全身,一點不注意,一鍋豆漿就玩完。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腦舀入模具壓制成品

這一環節也有技術難度,但是比點漿難度小。不同的豆腐:嫩豆腐、老豆腐、幹豆腐、二薄豆腐、豆腐乾,等等,模具不同,用豆漿量不同,壓制力度也不一樣。有一樣是一致的,模具裡都用土布完全包裹豆漿,然後加壓力,擠出裡面的水分,成品後卸掉壓力,揭開土布,就是成品豆腐。

下篇:豆腐製作的發展

劉安那時的豆腐製作方法和核心技術,一直延續到當下沒變。只是凝固劑和製作工具有些發展。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凝結劑有發展

人們在長期的做豆腐實踐中,一直在摸索更好的方法,以求得到更合適的味道和口感。譬如沿海一帶,學會了用晒鹽的廢棄物,鹽滷。滷水點豆腐,效果比石膏要好些;缺乏石膏礦產的地區,學會了酸漿點豆腐,充分利用酵母菌的作用。做法最簡單,壓豆腐出來的汁水,本來廢棄不要的。但是先用酵母使其發酵變酸,再用來點豆腐,效果尤其的好,豆腐味道最正點,而且沒任何礦物質添加,安全衛生。盛放酸漿的器皿,一勞永逸,不斷取用酸漿,新出來的汁水不斷加進去。正所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另外還有醋、瓊脂等也可以點豆腐,只是成本高和比較複雜的原因,沒有得到大範圍使用。

——磨具有發展

改石磨為鋼磨或電磨,也是近30幾年的事。驢推磨的效率實在太低,工業技術的發展也必然涉及生活領域,目的很明確,在保證原有的味道和口感條件下,只為了提高工作效率。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核心的是出來個工業豆腐。

結尾:工業豆腐

工業豆腐的概念,就是運用現代工業技術,取代傳統的技術,做出的豆腐。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工業豆腐的出現,徹底改變了2000多年一成不變的豆腐格局。包括製作技術、產品質量、市場供應。

——傳統豆腐1斤豆子做豆腐2.3斤,工業豆腐1斤豆子做豆腐10斤或更多。

這裡面,不可否認現代工業技術對豆腐製作技術的貢獻,把這門完全經驗型的古老技術數據化。但也要正確認識做豆腐數據化帶來的新問題。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認識,工業豆腐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我們需要嗎?這樣的豆腐還是豆腐嗎?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第一個方面,手工豆腐根本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

40年的經濟大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方式、內容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譬如豆腐,傳統的製作早就無法滿足生活需要。如果沒有工業豆腐,恐怕城裡人吃不到豆腐了。可以說,現在人們對豆腐的需要,絕大部分靠工業豆腐滿足,四線以上城市,工業豆腐佔到99%以上。縣城在70%以上,鄉鎮一級也在50%以上。我生活的小縣城,還在鄭州市和開封市正中間,城裡兩個大點的菜市場,賣傳統豆腐的不到10家,10%還不到。

"

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乾脆直接用“tofu”當名字,日本是鑑真和尚帶去的。杜甫說:“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朱熹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國人劉安發明,確鑿無異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上篇:豆腐的由來

——劉安的顯赫身世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195年),千辛萬苦打下來江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實現全國統一的皇帝,漢文化的創始人,統治中國四百年。他有八個兒子,劉長封淮南王,後被孫子劉安(公元前179-122年)繼承王位,為淮南王。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他是個不問世事的皇孫

劉安是劉邦的嫡孫,漢文帝的親侄子。漢高祖和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500年才能出現一個的人物。按說這樣顯赫的家族背景,又有了王位封地,理應享受榮華富貴才是。可他偏是不問世事,埋頭學問,痴迷於自然科學搞研究。據史料記載,他在封地組建了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機構,網羅全國知名科學家3000多名。就是說,國內能找到的各行業拔尖人物,統統召集到他的麾下。然後分門別科,天文地理,植物醫學,五花八門,儼然組織嚴明的國家科學院。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在八公山有自己的實驗室

他自己卻不在科學院內,獨自在附近的八公山上建個實驗室,專攻煉丹術。煉丹術是最古老的道家學術,類似於現在的化學實驗室,把各種化學物質配過來,煉過去,千方百計要整出想要的結果,他每天就忙活這個。劉安每天大早離開王宮,去到八公山,晚上再回,日復一日,不見仙丹煉成,依然樂此不彼。

——廚師先他出來成果:淮南牛肉湯

這期間,淮南王的貼身老廚子,袒念淮南王每日在山上辛苦,堅持把飯親手做好還送去他吃。從王宮後廚到山上,很遠的路程,不辭勞苦,天天做好了送到山上實驗室。好在盛具是瓦甏,壁厚保溫,又裝的多,送到後飯食熱度不減。老師傅做的飯食很簡單,幾味中藥熬的牛骨頭湯,和著牛肉一起熬,配食綠豆餅。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如今淮南的牛肉湯還是當年做法

據說如今的淮南牛肉湯還是當初的做法,柔和骨頭一鍋熬,然後把熬熟的肉切了,湯里加入粉絲和千張豆腐(如今的做法,那時還沒有豆腐),泡在牛肉湯裡,加辣椒油,配綠豆餅。老廚子的牛肉湯,後來被寫進《淮南子》裡。

——老廚師功德圓滿

老師傅一路送去,每日裡不斷,就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想淮南王見天吃什麼好東西啊?羨慕的不得了,心想人家貴為王,一定山珍海味。及至打探清楚,原來就是牛肉湯啊,當地黃牛很多。當地人就學著做來吃,沒想到竟然如此的美味。很快流傳開來,百姓都已能吃到淮南王吃的美食為榮耀。關鍵很好做,取材很方便。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彼時當地茶水很特殊

那時的淮南不僅黃牛多,地裡大豆也多,難怪後來的大學問家,宋代的朱熹說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呢。種豆多,就得想著法吃。當時就有流行吃法,不,流行喝法,磨了漿汁,煮熟了當茶喝。反正豆子多,如此一來,都不喝水,也還沒有茶葉,喝豆漿還有粥的作用。我們現在很多早餐的豆漿,也還是古老的做法,只是不用毛驢拉磨,豆漿機一會兒都好。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機緣巧合出“黎祁”

淮南王也不例外,餓了有老頭兒送來的飯食,渴了喝豆漿。煉丹,也就是如今的化學實驗,是很枯燥乏味的。做過化學實驗的研究生們都知道,如果心靜不下來,真的能把人整瘋。這天劉安立在工作臺邊,苦思冥想著什麼,一碗熱豆漿放在旁邊都忘了喝。不經意間,掉落點石膏粉豆漿碗裡,嫌髒就不喝了。過一會負責熬豆漿的師傅來收拾,見到碗裡豆漿有了凝固,成了豬油一樣,白白嫩嫩滑滑的,挑塊嚐嚐,滑嫩美妙極了。劉安見狀也是驚奇,讓他把熬的豆漿連鍋端來,撒點石膏粉裡攪攪。不一會豆漿開始凝固成了一鍋豆花,吃著非常滑嫩可口。劉安喜不自禁,連連自嘆:“離奇!離奇!離奇”。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最早的名字叫“黎祁”

黎祁,豆腐別稱,至今可查。史上讚美豆腐用到這個名字,著名的詩句是陸游的,他在《山庖》有句“施壓黎祁軟勝酥”,還在《鄰曲》有名句“試盤推進食,洗釜煮黎祁”。蘇東坡《蜜酒歌》更誘人了:“脯青苔,炙青莆,爛蒸鵝鴨乃匏壺。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中篇:豆腐的做法

豆腐的出現,是劉安在八公山的偶然發現,但也存在必然性。古人煉丹,為金石之法,多用汞礬硃砂之類燒煉。工作面就經常有石膏之類礦物質。碰巧石膏粉撒入豆漿裡,豆腐因而問世。所以,就有了“石膏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說法。石膏也一直充當著豆腐製作的凝固劑。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傳統豆腐工藝流程

  1. 挑揀黃豆;
  2.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3. 石磨成漿;
  4. 濾除豆渣;
  5. 熬豆漿;
  6. 石膏點制豆腐;
  7. 豆漿凝結成豆腐腦;
  8. 豆腐腦舀入模具壓制成豆腐。

——挑揀黃豆

黃豆在生長和收穫過程中,難免會有生蟲、破損和糜爛的個體,這些豆子要事先挑剔乾淨。這個道理都明白,壞豆子混在裡面,影響豆腐的質量,還影響豆腐的成品率。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黃豆比較好洗,學問在浸泡,泡豆子是做豆腐第一道技術坎。泡豆子不到位,增加磨豆漿難度,出漿率降低;泡過頭會發生腐壞,影響成品率。手感上,要泡到比新鮮大豆軟,兩指能碾碎就行。這時候的大豆,不僅出漿率合適,豆子本身的有害物質,諸如能引起嘔吐噁心的皁角素、苦澀的單寧、抑制人體吸收大豆蛋白的胰蛋白酶等,從而保持豆腐的整體營養和口感。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石磨成漿

石磨豆漿,還不都是泡好的黃豆。為了磨出的豆漿順暢流出,磨的中間要加水。我們見到老式磨豆漿的石磨上,進豆子磨眼正上方,掛有個水桶,桶底有個小眼,插根筷子,引出涓涓細流,匯合著磨碎的豆子,成漿流出磨盤。

——濾除豆渣

磨出的豆漿,還是粗漿,粘性過大,還要加進開水沖淡,便於漿渣分離。老式的做法,就兩根毛竹片子,十字交叉綁住。一塊四四方方的土布,四角分別掛住毛竹一頭,成一個下圓上四方的大口袋。粗漿倒裡面,師傅一手把住一頭,順著勁晃動,豆漿濾下去,豆渣留在口袋裡。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熬豆漿

過濾的豆漿倒進大鐵鍋裡熬熟。這也是個技術活,還是力氣活。因為豆漿成分主要是植物蛋白,受熱起沫,搞不好都成泡沫鬻鍋流一地。而且很容易糊鍋,稍不注意就糊了鍋底,焦糊味豆腐沒人買。我們看到熬豆漿的師傅兩手不閒,一手拿鏟子,不停的貼著鍋底鏟動;一隻手拿著大水瓢,不停的舀起衝下。鍋鏟不停的鏟動是防止糊住鍋底;不停的舀起豆漿再衝進鍋裡是消除泡沫。就這樣,堅持到熬開出豆腐香味,關火。這時候,一般的要提出一部分豆油,就是豆筋,也叫豆巾,豆漿表面遇到空氣凝結成的皮。一根長於鐵鍋直徑的細棍,從鍋這邊沿伸進去,棍子頭到了鍋那沿再挑起來,一張豆巾就挑在棍上,然後放架子上晾起來。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石膏點豆腐

點豆腐是做豆腐的核心技術,不是關鍵師傅不會完全掌握其中的訣竅;即便是關鍵師傅也不敢說自己很行。所以有老話:“釀酒磨豆腐,一輩子不敢稱師傅”,指的就是點豆腐。只要能把豆腐點好,其他技術都不在話下。老式做豆腐,難在沒有量化指標,譬如豆漿多大濃度、多高溫度、石膏與豆漿比例、凝結時間,等等,全都是憑經驗。全程任一條件變化,其他所有都要隨之調整。所以,看著不難,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運作,牽一髮而動全身,一點不注意,一鍋豆漿就玩完。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腦舀入模具壓制成品

這一環節也有技術難度,但是比點漿難度小。不同的豆腐:嫩豆腐、老豆腐、幹豆腐、二薄豆腐、豆腐乾,等等,模具不同,用豆漿量不同,壓制力度也不一樣。有一樣是一致的,模具裡都用土布完全包裹豆漿,然後加壓力,擠出裡面的水分,成品後卸掉壓力,揭開土布,就是成品豆腐。

下篇:豆腐製作的發展

劉安那時的豆腐製作方法和核心技術,一直延續到當下沒變。只是凝固劑和製作工具有些發展。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凝結劑有發展

人們在長期的做豆腐實踐中,一直在摸索更好的方法,以求得到更合適的味道和口感。譬如沿海一帶,學會了用晒鹽的廢棄物,鹽滷。滷水點豆腐,效果比石膏要好些;缺乏石膏礦產的地區,學會了酸漿點豆腐,充分利用酵母菌的作用。做法最簡單,壓豆腐出來的汁水,本來廢棄不要的。但是先用酵母使其發酵變酸,再用來點豆腐,效果尤其的好,豆腐味道最正點,而且沒任何礦物質添加,安全衛生。盛放酸漿的器皿,一勞永逸,不斷取用酸漿,新出來的汁水不斷加進去。正所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另外還有醋、瓊脂等也可以點豆腐,只是成本高和比較複雜的原因,沒有得到大範圍使用。

——磨具有發展

改石磨為鋼磨或電磨,也是近30幾年的事。驢推磨的效率實在太低,工業技術的發展也必然涉及生活領域,目的很明確,在保證原有的味道和口感條件下,只為了提高工作效率。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核心的是出來個工業豆腐。

結尾:工業豆腐

工業豆腐的概念,就是運用現代工業技術,取代傳統的技術,做出的豆腐。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工業豆腐的出現,徹底改變了2000多年一成不變的豆腐格局。包括製作技術、產品質量、市場供應。

——傳統豆腐1斤豆子做豆腐2.3斤,工業豆腐1斤豆子做豆腐10斤或更多。

這裡面,不可否認現代工業技術對豆腐製作技術的貢獻,把這門完全經驗型的古老技術數據化。但也要正確認識做豆腐數據化帶來的新問題。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認識,工業豆腐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我們需要嗎?這樣的豆腐還是豆腐嗎?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第一個方面,手工豆腐根本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

40年的經濟大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方式、內容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譬如豆腐,傳統的製作早就無法滿足生活需要。如果沒有工業豆腐,恐怕城裡人吃不到豆腐了。可以說,現在人們對豆腐的需要,絕大部分靠工業豆腐滿足,四線以上城市,工業豆腐佔到99%以上。縣城在70%以上,鄉鎮一級也在50%以上。我生活的小縣城,還在鄭州市和開封市正中間,城裡兩個大點的菜市場,賣傳統豆腐的不到10家,10%還不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第二個方面,工業豆腐為了提高出品率,對豆腐做了重新定義。

就像工業甜酒釀,傳統的甜酒釀相當於10倍以上的工業甜酒釀。為什麼這樣說?工業甜酒釀改變了甜酒釀密度,傳統的甜酒釀稀釋10倍以上的密度。我們看到超市的瓶裝甜酒釀,裡面的米粒都漂浮著,個不挨個,稀釋到極點了。工業豆腐也是這個路徑,改變了豆腐蛋白的密度。然後一斤豆子磨出的豆漿,可以做豆腐10斤以上,還能使其硬度相似於手工豆腐。

"

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乾脆直接用“tofu”當名字,日本是鑑真和尚帶去的。杜甫說:“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朱熹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國人劉安發明,確鑿無異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上篇:豆腐的由來

——劉安的顯赫身世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195年),千辛萬苦打下來江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實現全國統一的皇帝,漢文化的創始人,統治中國四百年。他有八個兒子,劉長封淮南王,後被孫子劉安(公元前179-122年)繼承王位,為淮南王。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他是個不問世事的皇孫

劉安是劉邦的嫡孫,漢文帝的親侄子。漢高祖和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500年才能出現一個的人物。按說這樣顯赫的家族背景,又有了王位封地,理應享受榮華富貴才是。可他偏是不問世事,埋頭學問,痴迷於自然科學搞研究。據史料記載,他在封地組建了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機構,網羅全國知名科學家3000多名。就是說,國內能找到的各行業拔尖人物,統統召集到他的麾下。然後分門別科,天文地理,植物醫學,五花八門,儼然組織嚴明的國家科學院。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在八公山有自己的實驗室

他自己卻不在科學院內,獨自在附近的八公山上建個實驗室,專攻煉丹術。煉丹術是最古老的道家學術,類似於現在的化學實驗室,把各種化學物質配過來,煉過去,千方百計要整出想要的結果,他每天就忙活這個。劉安每天大早離開王宮,去到八公山,晚上再回,日復一日,不見仙丹煉成,依然樂此不彼。

——廚師先他出來成果:淮南牛肉湯

這期間,淮南王的貼身老廚子,袒念淮南王每日在山上辛苦,堅持把飯親手做好還送去他吃。從王宮後廚到山上,很遠的路程,不辭勞苦,天天做好了送到山上實驗室。好在盛具是瓦甏,壁厚保溫,又裝的多,送到後飯食熱度不減。老師傅做的飯食很簡單,幾味中藥熬的牛骨頭湯,和著牛肉一起熬,配食綠豆餅。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如今淮南的牛肉湯還是當年做法

據說如今的淮南牛肉湯還是當初的做法,柔和骨頭一鍋熬,然後把熬熟的肉切了,湯里加入粉絲和千張豆腐(如今的做法,那時還沒有豆腐),泡在牛肉湯裡,加辣椒油,配綠豆餅。老廚子的牛肉湯,後來被寫進《淮南子》裡。

——老廚師功德圓滿

老師傅一路送去,每日裡不斷,就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想淮南王見天吃什麼好東西啊?羨慕的不得了,心想人家貴為王,一定山珍海味。及至打探清楚,原來就是牛肉湯啊,當地黃牛很多。當地人就學著做來吃,沒想到竟然如此的美味。很快流傳開來,百姓都已能吃到淮南王吃的美食為榮耀。關鍵很好做,取材很方便。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彼時當地茶水很特殊

那時的淮南不僅黃牛多,地裡大豆也多,難怪後來的大學問家,宋代的朱熹說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呢。種豆多,就得想著法吃。當時就有流行吃法,不,流行喝法,磨了漿汁,煮熟了當茶喝。反正豆子多,如此一來,都不喝水,也還沒有茶葉,喝豆漿還有粥的作用。我們現在很多早餐的豆漿,也還是古老的做法,只是不用毛驢拉磨,豆漿機一會兒都好。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機緣巧合出“黎祁”

淮南王也不例外,餓了有老頭兒送來的飯食,渴了喝豆漿。煉丹,也就是如今的化學實驗,是很枯燥乏味的。做過化學實驗的研究生們都知道,如果心靜不下來,真的能把人整瘋。這天劉安立在工作臺邊,苦思冥想著什麼,一碗熱豆漿放在旁邊都忘了喝。不經意間,掉落點石膏粉豆漿碗裡,嫌髒就不喝了。過一會負責熬豆漿的師傅來收拾,見到碗裡豆漿有了凝固,成了豬油一樣,白白嫩嫩滑滑的,挑塊嚐嚐,滑嫩美妙極了。劉安見狀也是驚奇,讓他把熬的豆漿連鍋端來,撒點石膏粉裡攪攪。不一會豆漿開始凝固成了一鍋豆花,吃著非常滑嫩可口。劉安喜不自禁,連連自嘆:“離奇!離奇!離奇”。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最早的名字叫“黎祁”

黎祁,豆腐別稱,至今可查。史上讚美豆腐用到這個名字,著名的詩句是陸游的,他在《山庖》有句“施壓黎祁軟勝酥”,還在《鄰曲》有名句“試盤推進食,洗釜煮黎祁”。蘇東坡《蜜酒歌》更誘人了:“脯青苔,炙青莆,爛蒸鵝鴨乃匏壺。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中篇:豆腐的做法

豆腐的出現,是劉安在八公山的偶然發現,但也存在必然性。古人煉丹,為金石之法,多用汞礬硃砂之類燒煉。工作面就經常有石膏之類礦物質。碰巧石膏粉撒入豆漿裡,豆腐因而問世。所以,就有了“石膏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說法。石膏也一直充當著豆腐製作的凝固劑。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傳統豆腐工藝流程

  1. 挑揀黃豆;
  2.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3. 石磨成漿;
  4. 濾除豆渣;
  5. 熬豆漿;
  6. 石膏點制豆腐;
  7. 豆漿凝結成豆腐腦;
  8. 豆腐腦舀入模具壓制成豆腐。

——挑揀黃豆

黃豆在生長和收穫過程中,難免會有生蟲、破損和糜爛的個體,這些豆子要事先挑剔乾淨。這個道理都明白,壞豆子混在裡面,影響豆腐的質量,還影響豆腐的成品率。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黃豆比較好洗,學問在浸泡,泡豆子是做豆腐第一道技術坎。泡豆子不到位,增加磨豆漿難度,出漿率降低;泡過頭會發生腐壞,影響成品率。手感上,要泡到比新鮮大豆軟,兩指能碾碎就行。這時候的大豆,不僅出漿率合適,豆子本身的有害物質,諸如能引起嘔吐噁心的皁角素、苦澀的單寧、抑制人體吸收大豆蛋白的胰蛋白酶等,從而保持豆腐的整體營養和口感。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石磨成漿

石磨豆漿,還不都是泡好的黃豆。為了磨出的豆漿順暢流出,磨的中間要加水。我們見到老式磨豆漿的石磨上,進豆子磨眼正上方,掛有個水桶,桶底有個小眼,插根筷子,引出涓涓細流,匯合著磨碎的豆子,成漿流出磨盤。

——濾除豆渣

磨出的豆漿,還是粗漿,粘性過大,還要加進開水沖淡,便於漿渣分離。老式的做法,就兩根毛竹片子,十字交叉綁住。一塊四四方方的土布,四角分別掛住毛竹一頭,成一個下圓上四方的大口袋。粗漿倒裡面,師傅一手把住一頭,順著勁晃動,豆漿濾下去,豆渣留在口袋裡。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熬豆漿

過濾的豆漿倒進大鐵鍋裡熬熟。這也是個技術活,還是力氣活。因為豆漿成分主要是植物蛋白,受熱起沫,搞不好都成泡沫鬻鍋流一地。而且很容易糊鍋,稍不注意就糊了鍋底,焦糊味豆腐沒人買。我們看到熬豆漿的師傅兩手不閒,一手拿鏟子,不停的貼著鍋底鏟動;一隻手拿著大水瓢,不停的舀起衝下。鍋鏟不停的鏟動是防止糊住鍋底;不停的舀起豆漿再衝進鍋裡是消除泡沫。就這樣,堅持到熬開出豆腐香味,關火。這時候,一般的要提出一部分豆油,就是豆筋,也叫豆巾,豆漿表面遇到空氣凝結成的皮。一根長於鐵鍋直徑的細棍,從鍋這邊沿伸進去,棍子頭到了鍋那沿再挑起來,一張豆巾就挑在棍上,然後放架子上晾起來。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石膏點豆腐

點豆腐是做豆腐的核心技術,不是關鍵師傅不會完全掌握其中的訣竅;即便是關鍵師傅也不敢說自己很行。所以有老話:“釀酒磨豆腐,一輩子不敢稱師傅”,指的就是點豆腐。只要能把豆腐點好,其他技術都不在話下。老式做豆腐,難在沒有量化指標,譬如豆漿多大濃度、多高溫度、石膏與豆漿比例、凝結時間,等等,全都是憑經驗。全程任一條件變化,其他所有都要隨之調整。所以,看著不難,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運作,牽一髮而動全身,一點不注意,一鍋豆漿就玩完。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腦舀入模具壓制成品

這一環節也有技術難度,但是比點漿難度小。不同的豆腐:嫩豆腐、老豆腐、幹豆腐、二薄豆腐、豆腐乾,等等,模具不同,用豆漿量不同,壓制力度也不一樣。有一樣是一致的,模具裡都用土布完全包裹豆漿,然後加壓力,擠出裡面的水分,成品後卸掉壓力,揭開土布,就是成品豆腐。

下篇:豆腐製作的發展

劉安那時的豆腐製作方法和核心技術,一直延續到當下沒變。只是凝固劑和製作工具有些發展。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凝結劑有發展

人們在長期的做豆腐實踐中,一直在摸索更好的方法,以求得到更合適的味道和口感。譬如沿海一帶,學會了用晒鹽的廢棄物,鹽滷。滷水點豆腐,效果比石膏要好些;缺乏石膏礦產的地區,學會了酸漿點豆腐,充分利用酵母菌的作用。做法最簡單,壓豆腐出來的汁水,本來廢棄不要的。但是先用酵母使其發酵變酸,再用來點豆腐,效果尤其的好,豆腐味道最正點,而且沒任何礦物質添加,安全衛生。盛放酸漿的器皿,一勞永逸,不斷取用酸漿,新出來的汁水不斷加進去。正所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另外還有醋、瓊脂等也可以點豆腐,只是成本高和比較複雜的原因,沒有得到大範圍使用。

——磨具有發展

改石磨為鋼磨或電磨,也是近30幾年的事。驢推磨的效率實在太低,工業技術的發展也必然涉及生活領域,目的很明確,在保證原有的味道和口感條件下,只為了提高工作效率。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核心的是出來個工業豆腐。

結尾:工業豆腐

工業豆腐的概念,就是運用現代工業技術,取代傳統的技術,做出的豆腐。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工業豆腐的出現,徹底改變了2000多年一成不變的豆腐格局。包括製作技術、產品質量、市場供應。

——傳統豆腐1斤豆子做豆腐2.3斤,工業豆腐1斤豆子做豆腐10斤或更多。

這裡面,不可否認現代工業技術對豆腐製作技術的貢獻,把這門完全經驗型的古老技術數據化。但也要正確認識做豆腐數據化帶來的新問題。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認識,工業豆腐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我們需要嗎?這樣的豆腐還是豆腐嗎?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第一個方面,手工豆腐根本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

40年的經濟大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方式、內容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譬如豆腐,傳統的製作早就無法滿足生活需要。如果沒有工業豆腐,恐怕城裡人吃不到豆腐了。可以說,現在人們對豆腐的需要,絕大部分靠工業豆腐滿足,四線以上城市,工業豆腐佔到99%以上。縣城在70%以上,鄉鎮一級也在50%以上。我生活的小縣城,還在鄭州市和開封市正中間,城裡兩個大點的菜市場,賣傳統豆腐的不到10家,10%還不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第二個方面,工業豆腐為了提高出品率,對豆腐做了重新定義。

就像工業甜酒釀,傳統的甜酒釀相當於10倍以上的工業甜酒釀。為什麼這樣說?工業甜酒釀改變了甜酒釀密度,傳統的甜酒釀稀釋10倍以上的密度。我們看到超市的瓶裝甜酒釀,裡面的米粒都漂浮著,個不挨個,稀釋到極點了。工業豆腐也是這個路徑,改變了豆腐蛋白的密度。然後一斤豆子磨出的豆漿,可以做豆腐10斤以上,還能使其硬度相似於手工豆腐。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第三個方面,工業豆腐也沒了傳統豆腐的味道和口感。

看著是豆腐,比手工豆腐細膩,白淨,好看,摸著也一樣硬度手感。但是,聞著沒了豆腐味,是化學品的味道,豆腥味都沒有。吃著就不提了,閉著眼睛不讓看,完全憑味道和口感,十有八九說不出吃的是豆腐。

"

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乾脆直接用“tofu”當名字,日本是鑑真和尚帶去的。杜甫說:“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朱熹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國人劉安發明,確鑿無異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上篇:豆腐的由來

——劉安的顯赫身世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195年),千辛萬苦打下來江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實現全國統一的皇帝,漢文化的創始人,統治中國四百年。他有八個兒子,劉長封淮南王,後被孫子劉安(公元前179-122年)繼承王位,為淮南王。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他是個不問世事的皇孫

劉安是劉邦的嫡孫,漢文帝的親侄子。漢高祖和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500年才能出現一個的人物。按說這樣顯赫的家族背景,又有了王位封地,理應享受榮華富貴才是。可他偏是不問世事,埋頭學問,痴迷於自然科學搞研究。據史料記載,他在封地組建了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機構,網羅全國知名科學家3000多名。就是說,國內能找到的各行業拔尖人物,統統召集到他的麾下。然後分門別科,天文地理,植物醫學,五花八門,儼然組織嚴明的國家科學院。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在八公山有自己的實驗室

他自己卻不在科學院內,獨自在附近的八公山上建個實驗室,專攻煉丹術。煉丹術是最古老的道家學術,類似於現在的化學實驗室,把各種化學物質配過來,煉過去,千方百計要整出想要的結果,他每天就忙活這個。劉安每天大早離開王宮,去到八公山,晚上再回,日復一日,不見仙丹煉成,依然樂此不彼。

——廚師先他出來成果:淮南牛肉湯

這期間,淮南王的貼身老廚子,袒念淮南王每日在山上辛苦,堅持把飯親手做好還送去他吃。從王宮後廚到山上,很遠的路程,不辭勞苦,天天做好了送到山上實驗室。好在盛具是瓦甏,壁厚保溫,又裝的多,送到後飯食熱度不減。老師傅做的飯食很簡單,幾味中藥熬的牛骨頭湯,和著牛肉一起熬,配食綠豆餅。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如今淮南的牛肉湯還是當年做法

據說如今的淮南牛肉湯還是當初的做法,柔和骨頭一鍋熬,然後把熬熟的肉切了,湯里加入粉絲和千張豆腐(如今的做法,那時還沒有豆腐),泡在牛肉湯裡,加辣椒油,配綠豆餅。老廚子的牛肉湯,後來被寫進《淮南子》裡。

——老廚師功德圓滿

老師傅一路送去,每日裡不斷,就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想淮南王見天吃什麼好東西啊?羨慕的不得了,心想人家貴為王,一定山珍海味。及至打探清楚,原來就是牛肉湯啊,當地黃牛很多。當地人就學著做來吃,沒想到竟然如此的美味。很快流傳開來,百姓都已能吃到淮南王吃的美食為榮耀。關鍵很好做,取材很方便。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彼時當地茶水很特殊

那時的淮南不僅黃牛多,地裡大豆也多,難怪後來的大學問家,宋代的朱熹說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呢。種豆多,就得想著法吃。當時就有流行吃法,不,流行喝法,磨了漿汁,煮熟了當茶喝。反正豆子多,如此一來,都不喝水,也還沒有茶葉,喝豆漿還有粥的作用。我們現在很多早餐的豆漿,也還是古老的做法,只是不用毛驢拉磨,豆漿機一會兒都好。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機緣巧合出“黎祁”

淮南王也不例外,餓了有老頭兒送來的飯食,渴了喝豆漿。煉丹,也就是如今的化學實驗,是很枯燥乏味的。做過化學實驗的研究生們都知道,如果心靜不下來,真的能把人整瘋。這天劉安立在工作臺邊,苦思冥想著什麼,一碗熱豆漿放在旁邊都忘了喝。不經意間,掉落點石膏粉豆漿碗裡,嫌髒就不喝了。過一會負責熬豆漿的師傅來收拾,見到碗裡豆漿有了凝固,成了豬油一樣,白白嫩嫩滑滑的,挑塊嚐嚐,滑嫩美妙極了。劉安見狀也是驚奇,讓他把熬的豆漿連鍋端來,撒點石膏粉裡攪攪。不一會豆漿開始凝固成了一鍋豆花,吃著非常滑嫩可口。劉安喜不自禁,連連自嘆:“離奇!離奇!離奇”。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最早的名字叫“黎祁”

黎祁,豆腐別稱,至今可查。史上讚美豆腐用到這個名字,著名的詩句是陸游的,他在《山庖》有句“施壓黎祁軟勝酥”,還在《鄰曲》有名句“試盤推進食,洗釜煮黎祁”。蘇東坡《蜜酒歌》更誘人了:“脯青苔,炙青莆,爛蒸鵝鴨乃匏壺。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中篇:豆腐的做法

豆腐的出現,是劉安在八公山的偶然發現,但也存在必然性。古人煉丹,為金石之法,多用汞礬硃砂之類燒煉。工作面就經常有石膏之類礦物質。碰巧石膏粉撒入豆漿裡,豆腐因而問世。所以,就有了“石膏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說法。石膏也一直充當著豆腐製作的凝固劑。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傳統豆腐工藝流程

  1. 挑揀黃豆;
  2.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3. 石磨成漿;
  4. 濾除豆渣;
  5. 熬豆漿;
  6. 石膏點制豆腐;
  7. 豆漿凝結成豆腐腦;
  8. 豆腐腦舀入模具壓制成豆腐。

——挑揀黃豆

黃豆在生長和收穫過程中,難免會有生蟲、破損和糜爛的個體,這些豆子要事先挑剔乾淨。這個道理都明白,壞豆子混在裡面,影響豆腐的質量,還影響豆腐的成品率。

——清洗乾淨並充分浸泡

黃豆比較好洗,學問在浸泡,泡豆子是做豆腐第一道技術坎。泡豆子不到位,增加磨豆漿難度,出漿率降低;泡過頭會發生腐壞,影響成品率。手感上,要泡到比新鮮大豆軟,兩指能碾碎就行。這時候的大豆,不僅出漿率合適,豆子本身的有害物質,諸如能引起嘔吐噁心的皁角素、苦澀的單寧、抑制人體吸收大豆蛋白的胰蛋白酶等,從而保持豆腐的整體營養和口感。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石磨成漿

石磨豆漿,還不都是泡好的黃豆。為了磨出的豆漿順暢流出,磨的中間要加水。我們見到老式磨豆漿的石磨上,進豆子磨眼正上方,掛有個水桶,桶底有個小眼,插根筷子,引出涓涓細流,匯合著磨碎的豆子,成漿流出磨盤。

——濾除豆渣

磨出的豆漿,還是粗漿,粘性過大,還要加進開水沖淡,便於漿渣分離。老式的做法,就兩根毛竹片子,十字交叉綁住。一塊四四方方的土布,四角分別掛住毛竹一頭,成一個下圓上四方的大口袋。粗漿倒裡面,師傅一手把住一頭,順著勁晃動,豆漿濾下去,豆渣留在口袋裡。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熬豆漿

過濾的豆漿倒進大鐵鍋裡熬熟。這也是個技術活,還是力氣活。因為豆漿成分主要是植物蛋白,受熱起沫,搞不好都成泡沫鬻鍋流一地。而且很容易糊鍋,稍不注意就糊了鍋底,焦糊味豆腐沒人買。我們看到熬豆漿的師傅兩手不閒,一手拿鏟子,不停的貼著鍋底鏟動;一隻手拿著大水瓢,不停的舀起衝下。鍋鏟不停的鏟動是防止糊住鍋底;不停的舀起豆漿再衝進鍋裡是消除泡沫。就這樣,堅持到熬開出豆腐香味,關火。這時候,一般的要提出一部分豆油,就是豆筋,也叫豆巾,豆漿表面遇到空氣凝結成的皮。一根長於鐵鍋直徑的細棍,從鍋這邊沿伸進去,棍子頭到了鍋那沿再挑起來,一張豆巾就挑在棍上,然後放架子上晾起來。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石膏點豆腐

點豆腐是做豆腐的核心技術,不是關鍵師傅不會完全掌握其中的訣竅;即便是關鍵師傅也不敢說自己很行。所以有老話:“釀酒磨豆腐,一輩子不敢稱師傅”,指的就是點豆腐。只要能把豆腐點好,其他技術都不在話下。老式做豆腐,難在沒有量化指標,譬如豆漿多大濃度、多高溫度、石膏與豆漿比例、凝結時間,等等,全都是憑經驗。全程任一條件變化,其他所有都要隨之調整。所以,看著不難,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運作,牽一髮而動全身,一點不注意,一鍋豆漿就玩完。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豆腐腦舀入模具壓制成品

這一環節也有技術難度,但是比點漿難度小。不同的豆腐:嫩豆腐、老豆腐、幹豆腐、二薄豆腐、豆腐乾,等等,模具不同,用豆漿量不同,壓制力度也不一樣。有一樣是一致的,模具裡都用土布完全包裹豆漿,然後加壓力,擠出裡面的水分,成品後卸掉壓力,揭開土布,就是成品豆腐。

下篇:豆腐製作的發展

劉安那時的豆腐製作方法和核心技術,一直延續到當下沒變。只是凝固劑和製作工具有些發展。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凝結劑有發展

人們在長期的做豆腐實踐中,一直在摸索更好的方法,以求得到更合適的味道和口感。譬如沿海一帶,學會了用晒鹽的廢棄物,鹽滷。滷水點豆腐,效果比石膏要好些;缺乏石膏礦產的地區,學會了酸漿點豆腐,充分利用酵母菌的作用。做法最簡單,壓豆腐出來的汁水,本來廢棄不要的。但是先用酵母使其發酵變酸,再用來點豆腐,效果尤其的好,豆腐味道最正點,而且沒任何礦物質添加,安全衛生。盛放酸漿的器皿,一勞永逸,不斷取用酸漿,新出來的汁水不斷加進去。正所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另外還有醋、瓊脂等也可以點豆腐,只是成本高和比較複雜的原因,沒有得到大範圍使用。

——磨具有發展

改石磨為鋼磨或電磨,也是近30幾年的事。驢推磨的效率實在太低,工業技術的發展也必然涉及生活領域,目的很明確,在保證原有的味道和口感條件下,只為了提高工作效率。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核心的是出來個工業豆腐。

結尾:工業豆腐

工業豆腐的概念,就是運用現代工業技術,取代傳統的技術,做出的豆腐。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工業豆腐的出現,徹底改變了2000多年一成不變的豆腐格局。包括製作技術、產品質量、市場供應。

——傳統豆腐1斤豆子做豆腐2.3斤,工業豆腐1斤豆子做豆腐10斤或更多。

這裡面,不可否認現代工業技術對豆腐製作技術的貢獻,把這門完全經驗型的古老技術數據化。但也要正確認識做豆腐數據化帶來的新問題。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認識,工業豆腐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我們需要嗎?這樣的豆腐還是豆腐嗎?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第一個方面,手工豆腐根本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

40年的經濟大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方式、內容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譬如豆腐,傳統的製作早就無法滿足生活需要。如果沒有工業豆腐,恐怕城裡人吃不到豆腐了。可以說,現在人們對豆腐的需要,絕大部分靠工業豆腐滿足,四線以上城市,工業豆腐佔到99%以上。縣城在70%以上,鄉鎮一級也在50%以上。我生活的小縣城,還在鄭州市和開封市正中間,城裡兩個大點的菜市場,賣傳統豆腐的不到10家,10%還不到。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第二個方面,工業豆腐為了提高出品率,對豆腐做了重新定義。

就像工業甜酒釀,傳統的甜酒釀相當於10倍以上的工業甜酒釀。為什麼這樣說?工業甜酒釀改變了甜酒釀密度,傳統的甜酒釀稀釋10倍以上的密度。我們看到超市的瓶裝甜酒釀,裡面的米粒都漂浮著,個不挨個,稀釋到極點了。工業豆腐也是這個路徑,改變了豆腐蛋白的密度。然後一斤豆子磨出的豆漿,可以做豆腐10斤以上,還能使其硬度相似於手工豆腐。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第三個方面,工業豆腐也沒了傳統豆腐的味道和口感。

看著是豆腐,比手工豆腐細膩,白淨,好看,摸著也一樣硬度手感。但是,聞著沒了豆腐味,是化學品的味道,豆腥味都沒有。吃著就不提了,閉著眼睛不讓看,完全憑味道和口感,十有八九說不出吃的是豆腐。

工業化滿足了市場卻丟失了味道,二千年的劉安豆腐以後還能吃到嗎

但是,工業豆腐畢竟是今後的選擇,因為傳統的手工豆腐根本無法滿足市場。但是,工業豆腐存在嚴重的不再是豆腐的的問題。需要解決的問題應該在豆腐的定義上。不要別的,只把傳統豆腐各項指標作為標準,不需要再重新定義豆腐。只有這樣,既保持了傳統豆腐的質量、口感和味道,又保證了豆腐的產量,大家都能吃到從劉安那時就保持下來的香香豆腐。我想這就是工業豆腐今後的唯一出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