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
"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在中華飲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在餐桌上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和形態。兩塊錢一塊的豆腐,就可以做出一大盤美味的食物,也成了千家萬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

"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在中華飲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在餐桌上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和形態。兩塊錢一塊的豆腐,就可以做出一大盤美味的食物,也成了千家萬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可葷可素隨意搭配的做法,為飲食製作者提供了發揮的極大自由度,製成的菜餚也千變萬化,很多豆腐菜品,是所在菜系派別的經典之作。

豆腐的由來有較多版本,其中被廣為接受的說法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在燒煉丹藥時,偶然將石膏點入豆漿中,於是出現了豆腐的雛形。朱熹他的詩詞《豆腐》中說“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說"世傳豆腐本淮南王術”

"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在中華飲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在餐桌上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和形態。兩塊錢一塊的豆腐,就可以做出一大盤美味的食物,也成了千家萬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可葷可素隨意搭配的做法,為飲食製作者提供了發揮的極大自由度,製成的菜餚也千變萬化,很多豆腐菜品,是所在菜系派別的經典之作。

豆腐的由來有較多版本,其中被廣為接受的說法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在燒煉丹藥時,偶然將石膏點入豆漿中,於是出現了豆腐的雛形。朱熹他的詩詞《豆腐》中說“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說"世傳豆腐本淮南王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的誕生和流傳,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食譜和味蕾,而且經過歷代的創新和改進,豆腐的花樣百出,推陳出新。之後豆腐的製作工藝,不斷地被勞動人民改進,豆腐食品,也出現了更多的花式和種類。

按地域分,中國的豆腐或分為二派,即:南豆腐和北豆腐。清代詩人楊燮《豆腐詩》寫道“北人館異南人館,黃酒坊殊老酒坊。仿紹不真真紹有,芙蓉豆腐是名湯”。

南北豆腐的主要區別是,使用的凝固劑不同。南豆腐採用石膏作為凝固劑,含水量較多,質地鬆軟;北豆腐採用鹽滷做凝固劑,含水量較少,質地較硬,豆香味濃郁。

"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在中華飲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在餐桌上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和形態。兩塊錢一塊的豆腐,就可以做出一大盤美味的食物,也成了千家萬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可葷可素隨意搭配的做法,為飲食製作者提供了發揮的極大自由度,製成的菜餚也千變萬化,很多豆腐菜品,是所在菜系派別的經典之作。

豆腐的由來有較多版本,其中被廣為接受的說法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在燒煉丹藥時,偶然將石膏點入豆漿中,於是出現了豆腐的雛形。朱熹他的詩詞《豆腐》中說“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說"世傳豆腐本淮南王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的誕生和流傳,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食譜和味蕾,而且經過歷代的創新和改進,豆腐的花樣百出,推陳出新。之後豆腐的製作工藝,不斷地被勞動人民改進,豆腐食品,也出現了更多的花式和種類。

按地域分,中國的豆腐或分為二派,即:南豆腐和北豆腐。清代詩人楊燮《豆腐詩》寫道“北人館異南人館,黃酒坊殊老酒坊。仿紹不真真紹有,芙蓉豆腐是名湯”。

南北豆腐的主要區別是,使用的凝固劑不同。南豆腐採用石膏作為凝固劑,含水量較多,質地鬆軟;北豆腐採用鹽滷做凝固劑,含水量較少,質地較硬,豆香味濃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蘇軾稱讚豆腐是“煮豆作乳脂為酥”。近年來,還出現了以β---葡萄糖酸內脂作為凝固劑的豆腐,這種豆腐製作更加簡單,成品保持期較長,質地潔白滑嫩,俗稱內脂豆腐。

製作豆腐時,採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種類繁多的豆腐成品。豆腐點得老,俗稱老豆腐。

"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在中華飲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在餐桌上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和形態。兩塊錢一塊的豆腐,就可以做出一大盤美味的食物,也成了千家萬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可葷可素隨意搭配的做法,為飲食製作者提供了發揮的極大自由度,製成的菜餚也千變萬化,很多豆腐菜品,是所在菜系派別的經典之作。

豆腐的由來有較多版本,其中被廣為接受的說法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在燒煉丹藥時,偶然將石膏點入豆漿中,於是出現了豆腐的雛形。朱熹他的詩詞《豆腐》中說“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說"世傳豆腐本淮南王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的誕生和流傳,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食譜和味蕾,而且經過歷代的創新和改進,豆腐的花樣百出,推陳出新。之後豆腐的製作工藝,不斷地被勞動人民改進,豆腐食品,也出現了更多的花式和種類。

按地域分,中國的豆腐或分為二派,即:南豆腐和北豆腐。清代詩人楊燮《豆腐詩》寫道“北人館異南人館,黃酒坊殊老酒坊。仿紹不真真紹有,芙蓉豆腐是名湯”。

南北豆腐的主要區別是,使用的凝固劑不同。南豆腐採用石膏作為凝固劑,含水量較多,質地鬆軟;北豆腐採用鹽滷做凝固劑,含水量較少,質地較硬,豆香味濃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蘇軾稱讚豆腐是“煮豆作乳脂為酥”。近年來,還出現了以β---葡萄糖酸內脂作為凝固劑的豆腐,這種豆腐製作更加簡單,成品保持期較長,質地潔白滑嫩,俗稱內脂豆腐。

製作豆腐時,採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種類繁多的豆腐成品。豆腐點得老,俗稱老豆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據汪曾祺散文《豆腐》中的介紹,最老最硬的豆腐,可以用秤鉤鉤起扛著走,走出幾十里路,豆腐還掛在秤鉤上;如果點得嫩些,就是我們日常吃的豆腐,南豆腐多為此類,這類豆腐軟硬適中,主婦在日常料理中,使用最為頻繁。

如果再嫩一些就是豆腐腦。將豆腐腦制熟,撈在碗裡,加入黃豆、香菜、鹹菜末、辣椒油、香油、醬油等佐料調味,就是中國常見的早餐食品。

"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在中華飲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在餐桌上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和形態。兩塊錢一塊的豆腐,就可以做出一大盤美味的食物,也成了千家萬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可葷可素隨意搭配的做法,為飲食製作者提供了發揮的極大自由度,製成的菜餚也千變萬化,很多豆腐菜品,是所在菜系派別的經典之作。

豆腐的由來有較多版本,其中被廣為接受的說法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在燒煉丹藥時,偶然將石膏點入豆漿中,於是出現了豆腐的雛形。朱熹他的詩詞《豆腐》中說“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說"世傳豆腐本淮南王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的誕生和流傳,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食譜和味蕾,而且經過歷代的創新和改進,豆腐的花樣百出,推陳出新。之後豆腐的製作工藝,不斷地被勞動人民改進,豆腐食品,也出現了更多的花式和種類。

按地域分,中國的豆腐或分為二派,即:南豆腐和北豆腐。清代詩人楊燮《豆腐詩》寫道“北人館異南人館,黃酒坊殊老酒坊。仿紹不真真紹有,芙蓉豆腐是名湯”。

南北豆腐的主要區別是,使用的凝固劑不同。南豆腐採用石膏作為凝固劑,含水量較多,質地鬆軟;北豆腐採用鹽滷做凝固劑,含水量較少,質地較硬,豆香味濃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蘇軾稱讚豆腐是“煮豆作乳脂為酥”。近年來,還出現了以β---葡萄糖酸內脂作為凝固劑的豆腐,這種豆腐製作更加簡單,成品保持期較長,質地潔白滑嫩,俗稱內脂豆腐。

製作豆腐時,採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種類繁多的豆腐成品。豆腐點得老,俗稱老豆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據汪曾祺散文《豆腐》中的介紹,最老最硬的豆腐,可以用秤鉤鉤起扛著走,走出幾十里路,豆腐還掛在秤鉤上;如果點得嫩些,就是我們日常吃的豆腐,南豆腐多為此類,這類豆腐軟硬適中,主婦在日常料理中,使用最為頻繁。

如果再嫩一些就是豆腐腦。將豆腐腦制熟,撈在碗裡,加入黃豆、香菜、鹹菜末、辣椒油、香油、醬油等佐料調味,就是中國常見的早餐食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不同的地域,加入的佐料不同,北京地區習慣,加羊肉滷汁調味;河南地區,喜好加胡辣湯滷汁;陝西的風翔縣,豆花泡饃是一大特色。南方城市,如廣東、深圳,還有加糖水製成甜豆花、冰鎮豆花的吃法。

將豆腐壓緊,可以得到豆腐乾,最有名的當屬“界首茶幹”。汪曾祺在小說《茶幹》中有詳細的介紹:這種茶幹是圓形的,周圍較厚,中間較薄。嚼起較勁足,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稱作“茶幹”;

"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在中華飲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在餐桌上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和形態。兩塊錢一塊的豆腐,就可以做出一大盤美味的食物,也成了千家萬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可葷可素隨意搭配的做法,為飲食製作者提供了發揮的極大自由度,製成的菜餚也千變萬化,很多豆腐菜品,是所在菜系派別的經典之作。

豆腐的由來有較多版本,其中被廣為接受的說法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在燒煉丹藥時,偶然將石膏點入豆漿中,於是出現了豆腐的雛形。朱熹他的詩詞《豆腐》中說“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說"世傳豆腐本淮南王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的誕生和流傳,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食譜和味蕾,而且經過歷代的創新和改進,豆腐的花樣百出,推陳出新。之後豆腐的製作工藝,不斷地被勞動人民改進,豆腐食品,也出現了更多的花式和種類。

按地域分,中國的豆腐或分為二派,即:南豆腐和北豆腐。清代詩人楊燮《豆腐詩》寫道“北人館異南人館,黃酒坊殊老酒坊。仿紹不真真紹有,芙蓉豆腐是名湯”。

南北豆腐的主要區別是,使用的凝固劑不同。南豆腐採用石膏作為凝固劑,含水量較多,質地鬆軟;北豆腐採用鹽滷做凝固劑,含水量較少,質地較硬,豆香味濃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蘇軾稱讚豆腐是“煮豆作乳脂為酥”。近年來,還出現了以β---葡萄糖酸內脂作為凝固劑的豆腐,這種豆腐製作更加簡單,成品保持期較長,質地潔白滑嫩,俗稱內脂豆腐。

製作豆腐時,採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種類繁多的豆腐成品。豆腐點得老,俗稱老豆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據汪曾祺散文《豆腐》中的介紹,最老最硬的豆腐,可以用秤鉤鉤起扛著走,走出幾十里路,豆腐還掛在秤鉤上;如果點得嫩些,就是我們日常吃的豆腐,南豆腐多為此類,這類豆腐軟硬適中,主婦在日常料理中,使用最為頻繁。

如果再嫩一些就是豆腐腦。將豆腐腦制熟,撈在碗裡,加入黃豆、香菜、鹹菜末、辣椒油、香油、醬油等佐料調味,就是中國常見的早餐食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不同的地域,加入的佐料不同,北京地區習慣,加羊肉滷汁調味;河南地區,喜好加胡辣湯滷汁;陝西的風翔縣,豆花泡饃是一大特色。南方城市,如廣東、深圳,還有加糖水製成甜豆花、冰鎮豆花的吃法。

將豆腐壓緊,可以得到豆腐乾,最有名的當屬“界首茶幹”。汪曾祺在小說《茶幹》中有詳細的介紹:這種茶幹是圓形的,周圍較厚,中間較薄。嚼起較勁足,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稱作“茶幹”;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如果用白布壓成大張薄片,就是豆腐片,壓得緊而薄俗稱“百頁”或“千張”;將熟熱豆漿鍋表面凝結的薄皮揭起,可得一層薄薄的油皮。將油皮晾乾,就是市場上賣的油豆皮啦。

豆腐是一種將植物性蛋白,進行轉化再加工的食材,由於其營養價值豐富,售價低廉,且製作不受地域、季節的限制,很快成為我國最受歡迎的料理食材。

"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在中華飲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在餐桌上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和形態。兩塊錢一塊的豆腐,就可以做出一大盤美味的食物,也成了千家萬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可葷可素隨意搭配的做法,為飲食製作者提供了發揮的極大自由度,製成的菜餚也千變萬化,很多豆腐菜品,是所在菜系派別的經典之作。

豆腐的由來有較多版本,其中被廣為接受的說法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在燒煉丹藥時,偶然將石膏點入豆漿中,於是出現了豆腐的雛形。朱熹他的詩詞《豆腐》中說“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說"世傳豆腐本淮南王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的誕生和流傳,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食譜和味蕾,而且經過歷代的創新和改進,豆腐的花樣百出,推陳出新。之後豆腐的製作工藝,不斷地被勞動人民改進,豆腐食品,也出現了更多的花式和種類。

按地域分,中國的豆腐或分為二派,即:南豆腐和北豆腐。清代詩人楊燮《豆腐詩》寫道“北人館異南人館,黃酒坊殊老酒坊。仿紹不真真紹有,芙蓉豆腐是名湯”。

南北豆腐的主要區別是,使用的凝固劑不同。南豆腐採用石膏作為凝固劑,含水量較多,質地鬆軟;北豆腐採用鹽滷做凝固劑,含水量較少,質地較硬,豆香味濃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蘇軾稱讚豆腐是“煮豆作乳脂為酥”。近年來,還出現了以β---葡萄糖酸內脂作為凝固劑的豆腐,這種豆腐製作更加簡單,成品保持期較長,質地潔白滑嫩,俗稱內脂豆腐。

製作豆腐時,採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種類繁多的豆腐成品。豆腐點得老,俗稱老豆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據汪曾祺散文《豆腐》中的介紹,最老最硬的豆腐,可以用秤鉤鉤起扛著走,走出幾十里路,豆腐還掛在秤鉤上;如果點得嫩些,就是我們日常吃的豆腐,南豆腐多為此類,這類豆腐軟硬適中,主婦在日常料理中,使用最為頻繁。

如果再嫩一些就是豆腐腦。將豆腐腦制熟,撈在碗裡,加入黃豆、香菜、鹹菜末、辣椒油、香油、醬油等佐料調味,就是中國常見的早餐食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不同的地域,加入的佐料不同,北京地區習慣,加羊肉滷汁調味;河南地區,喜好加胡辣湯滷汁;陝西的風翔縣,豆花泡饃是一大特色。南方城市,如廣東、深圳,還有加糖水製成甜豆花、冰鎮豆花的吃法。

將豆腐壓緊,可以得到豆腐乾,最有名的當屬“界首茶幹”。汪曾祺在小說《茶幹》中有詳細的介紹:這種茶幹是圓形的,周圍較厚,中間較薄。嚼起較勁足,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稱作“茶幹”;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如果用白布壓成大張薄片,就是豆腐片,壓得緊而薄俗稱“百頁”或“千張”;將熟熱豆漿鍋表面凝結的薄皮揭起,可得一層薄薄的油皮。將油皮晾乾,就是市場上賣的油豆皮啦。

豆腐是一種將植物性蛋白,進行轉化再加工的食材,由於其營養價值豐富,售價低廉,且製作不受地域、季節的限制,很快成為我國最受歡迎的料理食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本味清淡,幾乎可以與任何葷素食材搭配,製成菜餚,再加上其加工方式不受限制,勤勞的主婦,可以根據當時所需,使用涼拌、煎、炒、炸、燉、蒸、煮、燒等等方式進行料理,每一種做法,都讓其散發出獨特的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如果您認為豆腐價廉、易得,適合製作家常菜餚,那可就大錯特錯。很多菜系的大廚,利用精湛的技藝,可以將豆腐的身價提高數倍,甚至成為菜系代表作,或高級食府的鎮店菜品。

最能展現中華廚師刀功技藝的,當屬淮揚名菜:“大煮乾絲”。將大方豆腐乾片成極薄的薄片,再用立刀切成絲。

"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在中華飲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在餐桌上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和形態。兩塊錢一塊的豆腐,就可以做出一大盤美味的食物,也成了千家萬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可葷可素隨意搭配的做法,為飲食製作者提供了發揮的極大自由度,製成的菜餚也千變萬化,很多豆腐菜品,是所在菜系派別的經典之作。

豆腐的由來有較多版本,其中被廣為接受的說法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在燒煉丹藥時,偶然將石膏點入豆漿中,於是出現了豆腐的雛形。朱熹他的詩詞《豆腐》中說“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說"世傳豆腐本淮南王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的誕生和流傳,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食譜和味蕾,而且經過歷代的創新和改進,豆腐的花樣百出,推陳出新。之後豆腐的製作工藝,不斷地被勞動人民改進,豆腐食品,也出現了更多的花式和種類。

按地域分,中國的豆腐或分為二派,即:南豆腐和北豆腐。清代詩人楊燮《豆腐詩》寫道“北人館異南人館,黃酒坊殊老酒坊。仿紹不真真紹有,芙蓉豆腐是名湯”。

南北豆腐的主要區別是,使用的凝固劑不同。南豆腐採用石膏作為凝固劑,含水量較多,質地鬆軟;北豆腐採用鹽滷做凝固劑,含水量較少,質地較硬,豆香味濃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蘇軾稱讚豆腐是“煮豆作乳脂為酥”。近年來,還出現了以β---葡萄糖酸內脂作為凝固劑的豆腐,這種豆腐製作更加簡單,成品保持期較長,質地潔白滑嫩,俗稱內脂豆腐。

製作豆腐時,採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種類繁多的豆腐成品。豆腐點得老,俗稱老豆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據汪曾祺散文《豆腐》中的介紹,最老最硬的豆腐,可以用秤鉤鉤起扛著走,走出幾十里路,豆腐還掛在秤鉤上;如果點得嫩些,就是我們日常吃的豆腐,南豆腐多為此類,這類豆腐軟硬適中,主婦在日常料理中,使用最為頻繁。

如果再嫩一些就是豆腐腦。將豆腐腦制熟,撈在碗裡,加入黃豆、香菜、鹹菜末、辣椒油、香油、醬油等佐料調味,就是中國常見的早餐食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不同的地域,加入的佐料不同,北京地區習慣,加羊肉滷汁調味;河南地區,喜好加胡辣湯滷汁;陝西的風翔縣,豆花泡饃是一大特色。南方城市,如廣東、深圳,還有加糖水製成甜豆花、冰鎮豆花的吃法。

將豆腐壓緊,可以得到豆腐乾,最有名的當屬“界首茶幹”。汪曾祺在小說《茶幹》中有詳細的介紹:這種茶幹是圓形的,周圍較厚,中間較薄。嚼起較勁足,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稱作“茶幹”;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如果用白布壓成大張薄片,就是豆腐片,壓得緊而薄俗稱“百頁”或“千張”;將熟熱豆漿鍋表面凝結的薄皮揭起,可得一層薄薄的油皮。將油皮晾乾,就是市場上賣的油豆皮啦。

豆腐是一種將植物性蛋白,進行轉化再加工的食材,由於其營養價值豐富,售價低廉,且製作不受地域、季節的限制,很快成為我國最受歡迎的料理食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本味清淡,幾乎可以與任何葷素食材搭配,製成菜餚,再加上其加工方式不受限制,勤勞的主婦,可以根據當時所需,使用涼拌、煎、炒、炸、燉、蒸、煮、燒等等方式進行料理,每一種做法,都讓其散發出獨特的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如果您認為豆腐價廉、易得,適合製作家常菜餚,那可就大錯特錯。很多菜系的大廚,利用精湛的技藝,可以將豆腐的身價提高數倍,甚至成為菜系代表作,或高級食府的鎮店菜品。

最能展現中華廚師刀功技藝的,當屬淮揚名菜:“大煮乾絲”。將大方豆腐乾片成極薄的薄片,再用立刀切成絲。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製作這道菜,必須選用特製的大白豆腐乾,制地堅韌,普通豆乾口感略差。刀功好的師傅,切出的細絲粗細均勻,根根分明不斷裂,可以充分吸收湯汁的味道。成品色澤明黃,各種名貴的火腿、乾貝、蝦仁、筍絲等名貴食材,只能作為陪襯點綴其中,湯香濃郁不見油花。

各種食材的精華,充分融入湯中,在煮制過程中被幹絲吸收。品嚐一口乾絲,可以充分體會到不同味道的層次,彼此交融、薈萃其中,最後形成統一、和諧的味道。

"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在中華飲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在餐桌上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和形態。兩塊錢一塊的豆腐,就可以做出一大盤美味的食物,也成了千家萬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可葷可素隨意搭配的做法,為飲食製作者提供了發揮的極大自由度,製成的菜餚也千變萬化,很多豆腐菜品,是所在菜系派別的經典之作。

豆腐的由來有較多版本,其中被廣為接受的說法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在燒煉丹藥時,偶然將石膏點入豆漿中,於是出現了豆腐的雛形。朱熹他的詩詞《豆腐》中說“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說"世傳豆腐本淮南王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的誕生和流傳,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食譜和味蕾,而且經過歷代的創新和改進,豆腐的花樣百出,推陳出新。之後豆腐的製作工藝,不斷地被勞動人民改進,豆腐食品,也出現了更多的花式和種類。

按地域分,中國的豆腐或分為二派,即:南豆腐和北豆腐。清代詩人楊燮《豆腐詩》寫道“北人館異南人館,黃酒坊殊老酒坊。仿紹不真真紹有,芙蓉豆腐是名湯”。

南北豆腐的主要區別是,使用的凝固劑不同。南豆腐採用石膏作為凝固劑,含水量較多,質地鬆軟;北豆腐採用鹽滷做凝固劑,含水量較少,質地較硬,豆香味濃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蘇軾稱讚豆腐是“煮豆作乳脂為酥”。近年來,還出現了以β---葡萄糖酸內脂作為凝固劑的豆腐,這種豆腐製作更加簡單,成品保持期較長,質地潔白滑嫩,俗稱內脂豆腐。

製作豆腐時,採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種類繁多的豆腐成品。豆腐點得老,俗稱老豆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據汪曾祺散文《豆腐》中的介紹,最老最硬的豆腐,可以用秤鉤鉤起扛著走,走出幾十里路,豆腐還掛在秤鉤上;如果點得嫩些,就是我們日常吃的豆腐,南豆腐多為此類,這類豆腐軟硬適中,主婦在日常料理中,使用最為頻繁。

如果再嫩一些就是豆腐腦。將豆腐腦制熟,撈在碗裡,加入黃豆、香菜、鹹菜末、辣椒油、香油、醬油等佐料調味,就是中國常見的早餐食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不同的地域,加入的佐料不同,北京地區習慣,加羊肉滷汁調味;河南地區,喜好加胡辣湯滷汁;陝西的風翔縣,豆花泡饃是一大特色。南方城市,如廣東、深圳,還有加糖水製成甜豆花、冰鎮豆花的吃法。

將豆腐壓緊,可以得到豆腐乾,最有名的當屬“界首茶幹”。汪曾祺在小說《茶幹》中有詳細的介紹:這種茶幹是圓形的,周圍較厚,中間較薄。嚼起較勁足,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稱作“茶幹”;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如果用白布壓成大張薄片,就是豆腐片,壓得緊而薄俗稱“百頁”或“千張”;將熟熱豆漿鍋表面凝結的薄皮揭起,可得一層薄薄的油皮。將油皮晾乾,就是市場上賣的油豆皮啦。

豆腐是一種將植物性蛋白,進行轉化再加工的食材,由於其營養價值豐富,售價低廉,且製作不受地域、季節的限制,很快成為我國最受歡迎的料理食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本味清淡,幾乎可以與任何葷素食材搭配,製成菜餚,再加上其加工方式不受限制,勤勞的主婦,可以根據當時所需,使用涼拌、煎、炒、炸、燉、蒸、煮、燒等等方式進行料理,每一種做法,都讓其散發出獨特的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如果您認為豆腐價廉、易得,適合製作家常菜餚,那可就大錯特錯。很多菜系的大廚,利用精湛的技藝,可以將豆腐的身價提高數倍,甚至成為菜系代表作,或高級食府的鎮店菜品。

最能展現中華廚師刀功技藝的,當屬淮揚名菜:“大煮乾絲”。將大方豆腐乾片成極薄的薄片,再用立刀切成絲。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製作這道菜,必須選用特製的大白豆腐乾,制地堅韌,普通豆乾口感略差。刀功好的師傅,切出的細絲粗細均勻,根根分明不斷裂,可以充分吸收湯汁的味道。成品色澤明黃,各種名貴的火腿、乾貝、蝦仁、筍絲等名貴食材,只能作為陪襯點綴其中,湯香濃郁不見油花。

各種食材的精華,充分融入湯中,在煮制過程中被幹絲吸收。品嚐一口乾絲,可以充分體會到不同味道的層次,彼此交融、薈萃其中,最後形成統一、和諧的味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向上追溯,乾絲最早是茶館裡,上點心前,茶客喝茶時的閒食。而且早期的乾絲為涼拌,將乾絲切好,入水略煮,加入切段青蒜、五香花生米、油鹽醬醋略拌,味道清新爽口。

現在的名菜大煮乾絲,是之後師傅們,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之作。作為輔料的各種名貴食材,使得乾絲味道,更加鮮美濃郁,其身價也陡然倍增,成為淮揚名菜的代表之作。

提到豆腐的刀功,不能不讓人想起另一道淮揚名菜--“文思豆腐”。相傳這道菜,由揚州天寧寺文思和尚所創。

"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在中華飲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在餐桌上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和形態。兩塊錢一塊的豆腐,就可以做出一大盤美味的食物,也成了千家萬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可葷可素隨意搭配的做法,為飲食製作者提供了發揮的極大自由度,製成的菜餚也千變萬化,很多豆腐菜品,是所在菜系派別的經典之作。

豆腐的由來有較多版本,其中被廣為接受的說法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在燒煉丹藥時,偶然將石膏點入豆漿中,於是出現了豆腐的雛形。朱熹他的詩詞《豆腐》中說“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說"世傳豆腐本淮南王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的誕生和流傳,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食譜和味蕾,而且經過歷代的創新和改進,豆腐的花樣百出,推陳出新。之後豆腐的製作工藝,不斷地被勞動人民改進,豆腐食品,也出現了更多的花式和種類。

按地域分,中國的豆腐或分為二派,即:南豆腐和北豆腐。清代詩人楊燮《豆腐詩》寫道“北人館異南人館,黃酒坊殊老酒坊。仿紹不真真紹有,芙蓉豆腐是名湯”。

南北豆腐的主要區別是,使用的凝固劑不同。南豆腐採用石膏作為凝固劑,含水量較多,質地鬆軟;北豆腐採用鹽滷做凝固劑,含水量較少,質地較硬,豆香味濃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蘇軾稱讚豆腐是“煮豆作乳脂為酥”。近年來,還出現了以β---葡萄糖酸內脂作為凝固劑的豆腐,這種豆腐製作更加簡單,成品保持期較長,質地潔白滑嫩,俗稱內脂豆腐。

製作豆腐時,採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種類繁多的豆腐成品。豆腐點得老,俗稱老豆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據汪曾祺散文《豆腐》中的介紹,最老最硬的豆腐,可以用秤鉤鉤起扛著走,走出幾十里路,豆腐還掛在秤鉤上;如果點得嫩些,就是我們日常吃的豆腐,南豆腐多為此類,這類豆腐軟硬適中,主婦在日常料理中,使用最為頻繁。

如果再嫩一些就是豆腐腦。將豆腐腦制熟,撈在碗裡,加入黃豆、香菜、鹹菜末、辣椒油、香油、醬油等佐料調味,就是中國常見的早餐食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不同的地域,加入的佐料不同,北京地區習慣,加羊肉滷汁調味;河南地區,喜好加胡辣湯滷汁;陝西的風翔縣,豆花泡饃是一大特色。南方城市,如廣東、深圳,還有加糖水製成甜豆花、冰鎮豆花的吃法。

將豆腐壓緊,可以得到豆腐乾,最有名的當屬“界首茶幹”。汪曾祺在小說《茶幹》中有詳細的介紹:這種茶幹是圓形的,周圍較厚,中間較薄。嚼起較勁足,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稱作“茶幹”;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如果用白布壓成大張薄片,就是豆腐片,壓得緊而薄俗稱“百頁”或“千張”;將熟熱豆漿鍋表面凝結的薄皮揭起,可得一層薄薄的油皮。將油皮晾乾,就是市場上賣的油豆皮啦。

豆腐是一種將植物性蛋白,進行轉化再加工的食材,由於其營養價值豐富,售價低廉,且製作不受地域、季節的限制,很快成為我國最受歡迎的料理食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本味清淡,幾乎可以與任何葷素食材搭配,製成菜餚,再加上其加工方式不受限制,勤勞的主婦,可以根據當時所需,使用涼拌、煎、炒、炸、燉、蒸、煮、燒等等方式進行料理,每一種做法,都讓其散發出獨特的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如果您認為豆腐價廉、易得,適合製作家常菜餚,那可就大錯特錯。很多菜系的大廚,利用精湛的技藝,可以將豆腐的身價提高數倍,甚至成為菜系代表作,或高級食府的鎮店菜品。

最能展現中華廚師刀功技藝的,當屬淮揚名菜:“大煮乾絲”。將大方豆腐乾片成極薄的薄片,再用立刀切成絲。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製作這道菜,必須選用特製的大白豆腐乾,制地堅韌,普通豆乾口感略差。刀功好的師傅,切出的細絲粗細均勻,根根分明不斷裂,可以充分吸收湯汁的味道。成品色澤明黃,各種名貴的火腿、乾貝、蝦仁、筍絲等名貴食材,只能作為陪襯點綴其中,湯香濃郁不見油花。

各種食材的精華,充分融入湯中,在煮制過程中被幹絲吸收。品嚐一口乾絲,可以充分體會到不同味道的層次,彼此交融、薈萃其中,最後形成統一、和諧的味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向上追溯,乾絲最早是茶館裡,上點心前,茶客喝茶時的閒食。而且早期的乾絲為涼拌,將乾絲切好,入水略煮,加入切段青蒜、五香花生米、油鹽醬醋略拌,味道清新爽口。

現在的名菜大煮乾絲,是之後師傅們,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之作。作為輔料的各種名貴食材,使得乾絲味道,更加鮮美濃郁,其身價也陡然倍增,成為淮揚名菜的代表之作。

提到豆腐的刀功,不能不讓人想起另一道淮揚名菜--“文思豆腐”。相傳這道菜,由揚州天寧寺文思和尚所創。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這道菜為湯品,選取的金針菇、木耳等輔料,顯得較為普通日常。使這道菜名聲大震的主要原因是,製作者必須具有極高的刀功技術。

這道菜品選用的豆腐,質地需極細嫩,廚師要將其切成極細的豆腐絲,彼此不能斷裂、不能有粘連。這種技術沒有三年五載的苦練,是絕對不能成功的。

最細的豆腐絲,可以輕鬆地穿過縫紉針眼。與其精豔的刀功相比,這道菜品的味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因為每當一碗“文思豆腐”上桌,食客們都會被碗中,比髮絲還精細的嫩豆腐絲所吸引,驚歎之餘捨不得動筷,生怕下箸,擾亂豆腐絲的穿插之美,打斷了細軟綿長的,精緻豆腐絲。

"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在中華飲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在餐桌上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和形態。兩塊錢一塊的豆腐,就可以做出一大盤美味的食物,也成了千家萬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可葷可素隨意搭配的做法,為飲食製作者提供了發揮的極大自由度,製成的菜餚也千變萬化,很多豆腐菜品,是所在菜系派別的經典之作。

豆腐的由來有較多版本,其中被廣為接受的說法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在燒煉丹藥時,偶然將石膏點入豆漿中,於是出現了豆腐的雛形。朱熹他的詩詞《豆腐》中說“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說"世傳豆腐本淮南王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的誕生和流傳,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食譜和味蕾,而且經過歷代的創新和改進,豆腐的花樣百出,推陳出新。之後豆腐的製作工藝,不斷地被勞動人民改進,豆腐食品,也出現了更多的花式和種類。

按地域分,中國的豆腐或分為二派,即:南豆腐和北豆腐。清代詩人楊燮《豆腐詩》寫道“北人館異南人館,黃酒坊殊老酒坊。仿紹不真真紹有,芙蓉豆腐是名湯”。

南北豆腐的主要區別是,使用的凝固劑不同。南豆腐採用石膏作為凝固劑,含水量較多,質地鬆軟;北豆腐採用鹽滷做凝固劑,含水量較少,質地較硬,豆香味濃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蘇軾稱讚豆腐是“煮豆作乳脂為酥”。近年來,還出現了以β---葡萄糖酸內脂作為凝固劑的豆腐,這種豆腐製作更加簡單,成品保持期較長,質地潔白滑嫩,俗稱內脂豆腐。

製作豆腐時,採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種類繁多的豆腐成品。豆腐點得老,俗稱老豆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據汪曾祺散文《豆腐》中的介紹,最老最硬的豆腐,可以用秤鉤鉤起扛著走,走出幾十里路,豆腐還掛在秤鉤上;如果點得嫩些,就是我們日常吃的豆腐,南豆腐多為此類,這類豆腐軟硬適中,主婦在日常料理中,使用最為頻繁。

如果再嫩一些就是豆腐腦。將豆腐腦制熟,撈在碗裡,加入黃豆、香菜、鹹菜末、辣椒油、香油、醬油等佐料調味,就是中國常見的早餐食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不同的地域,加入的佐料不同,北京地區習慣,加羊肉滷汁調味;河南地區,喜好加胡辣湯滷汁;陝西的風翔縣,豆花泡饃是一大特色。南方城市,如廣東、深圳,還有加糖水製成甜豆花、冰鎮豆花的吃法。

將豆腐壓緊,可以得到豆腐乾,最有名的當屬“界首茶幹”。汪曾祺在小說《茶幹》中有詳細的介紹:這種茶幹是圓形的,周圍較厚,中間較薄。嚼起較勁足,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稱作“茶幹”;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如果用白布壓成大張薄片,就是豆腐片,壓得緊而薄俗稱“百頁”或“千張”;將熟熱豆漿鍋表面凝結的薄皮揭起,可得一層薄薄的油皮。將油皮晾乾,就是市場上賣的油豆皮啦。

豆腐是一種將植物性蛋白,進行轉化再加工的食材,由於其營養價值豐富,售價低廉,且製作不受地域、季節的限制,很快成為我國最受歡迎的料理食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本味清淡,幾乎可以與任何葷素食材搭配,製成菜餚,再加上其加工方式不受限制,勤勞的主婦,可以根據當時所需,使用涼拌、煎、炒、炸、燉、蒸、煮、燒等等方式進行料理,每一種做法,都讓其散發出獨特的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如果您認為豆腐價廉、易得,適合製作家常菜餚,那可就大錯特錯。很多菜系的大廚,利用精湛的技藝,可以將豆腐的身價提高數倍,甚至成為菜系代表作,或高級食府的鎮店菜品。

最能展現中華廚師刀功技藝的,當屬淮揚名菜:“大煮乾絲”。將大方豆腐乾片成極薄的薄片,再用立刀切成絲。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製作這道菜,必須選用特製的大白豆腐乾,制地堅韌,普通豆乾口感略差。刀功好的師傅,切出的細絲粗細均勻,根根分明不斷裂,可以充分吸收湯汁的味道。成品色澤明黃,各種名貴的火腿、乾貝、蝦仁、筍絲等名貴食材,只能作為陪襯點綴其中,湯香濃郁不見油花。

各種食材的精華,充分融入湯中,在煮制過程中被幹絲吸收。品嚐一口乾絲,可以充分體會到不同味道的層次,彼此交融、薈萃其中,最後形成統一、和諧的味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向上追溯,乾絲最早是茶館裡,上點心前,茶客喝茶時的閒食。而且早期的乾絲為涼拌,將乾絲切好,入水略煮,加入切段青蒜、五香花生米、油鹽醬醋略拌,味道清新爽口。

現在的名菜大煮乾絲,是之後師傅們,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之作。作為輔料的各種名貴食材,使得乾絲味道,更加鮮美濃郁,其身價也陡然倍增,成為淮揚名菜的代表之作。

提到豆腐的刀功,不能不讓人想起另一道淮揚名菜--“文思豆腐”。相傳這道菜,由揚州天寧寺文思和尚所創。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這道菜為湯品,選取的金針菇、木耳等輔料,顯得較為普通日常。使這道菜名聲大震的主要原因是,製作者必須具有極高的刀功技術。

這道菜品選用的豆腐,質地需極細嫩,廚師要將其切成極細的豆腐絲,彼此不能斷裂、不能有粘連。這種技術沒有三年五載的苦練,是絕對不能成功的。

最細的豆腐絲,可以輕鬆地穿過縫紉針眼。與其精豔的刀功相比,這道菜品的味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因為每當一碗“文思豆腐”上桌,食客們都會被碗中,比髮絲還精細的嫩豆腐絲所吸引,驚歎之餘捨不得動筷,生怕下箸,擾亂豆腐絲的穿插之美,打斷了細軟綿長的,精緻豆腐絲。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由於這道菜,能夠展現廚師師傅的精湛刀功,經常作為中華飲食技藝的保留炫技節目。

除了這些廣為人們熟知的經典菜品外,豆腐也經常被人們作為創新菜品的主角。

據美食家蔡瀾先生的記述,早年他曾突發興致,嘴饞難忍,想要將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杜撰的“二十四橋明月夜”製出。為此,他與香港的幾位著名大廚,反覆琢磨,不斷地修改流程工藝,最終確定“二十四橋明月夜”的製作方法。將上好的金華火腿整隻剖開,均勻挖出二十四個小洞,用雪糕器挖出同樣大小的二十四個豆腐球填入其中,猛火蒸八個小時,最後將豆腐取出食用,火腿棄而不食。蔡瀾先生研製出做法後,欣喜若狂,特邀十一位好友品嚐,每個人分到二塊烹製好的豆腐。

"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在中華飲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在餐桌上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和形態。兩塊錢一塊的豆腐,就可以做出一大盤美味的食物,也成了千家萬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可葷可素隨意搭配的做法,為飲食製作者提供了發揮的極大自由度,製成的菜餚也千變萬化,很多豆腐菜品,是所在菜系派別的經典之作。

豆腐的由來有較多版本,其中被廣為接受的說法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在燒煉丹藥時,偶然將石膏點入豆漿中,於是出現了豆腐的雛形。朱熹他的詩詞《豆腐》中說“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說"世傳豆腐本淮南王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的誕生和流傳,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食譜和味蕾,而且經過歷代的創新和改進,豆腐的花樣百出,推陳出新。之後豆腐的製作工藝,不斷地被勞動人民改進,豆腐食品,也出現了更多的花式和種類。

按地域分,中國的豆腐或分為二派,即:南豆腐和北豆腐。清代詩人楊燮《豆腐詩》寫道“北人館異南人館,黃酒坊殊老酒坊。仿紹不真真紹有,芙蓉豆腐是名湯”。

南北豆腐的主要區別是,使用的凝固劑不同。南豆腐採用石膏作為凝固劑,含水量較多,質地鬆軟;北豆腐採用鹽滷做凝固劑,含水量較少,質地較硬,豆香味濃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蘇軾稱讚豆腐是“煮豆作乳脂為酥”。近年來,還出現了以β---葡萄糖酸內脂作為凝固劑的豆腐,這種豆腐製作更加簡單,成品保持期較長,質地潔白滑嫩,俗稱內脂豆腐。

製作豆腐時,採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種類繁多的豆腐成品。豆腐點得老,俗稱老豆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據汪曾祺散文《豆腐》中的介紹,最老最硬的豆腐,可以用秤鉤鉤起扛著走,走出幾十里路,豆腐還掛在秤鉤上;如果點得嫩些,就是我們日常吃的豆腐,南豆腐多為此類,這類豆腐軟硬適中,主婦在日常料理中,使用最為頻繁。

如果再嫩一些就是豆腐腦。將豆腐腦制熟,撈在碗裡,加入黃豆、香菜、鹹菜末、辣椒油、香油、醬油等佐料調味,就是中國常見的早餐食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不同的地域,加入的佐料不同,北京地區習慣,加羊肉滷汁調味;河南地區,喜好加胡辣湯滷汁;陝西的風翔縣,豆花泡饃是一大特色。南方城市,如廣東、深圳,還有加糖水製成甜豆花、冰鎮豆花的吃法。

將豆腐壓緊,可以得到豆腐乾,最有名的當屬“界首茶幹”。汪曾祺在小說《茶幹》中有詳細的介紹:這種茶幹是圓形的,周圍較厚,中間較薄。嚼起較勁足,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稱作“茶幹”;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如果用白布壓成大張薄片,就是豆腐片,壓得緊而薄俗稱“百頁”或“千張”;將熟熱豆漿鍋表面凝結的薄皮揭起,可得一層薄薄的油皮。將油皮晾乾,就是市場上賣的油豆皮啦。

豆腐是一種將植物性蛋白,進行轉化再加工的食材,由於其營養價值豐富,售價低廉,且製作不受地域、季節的限制,很快成為我國最受歡迎的料理食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本味清淡,幾乎可以與任何葷素食材搭配,製成菜餚,再加上其加工方式不受限制,勤勞的主婦,可以根據當時所需,使用涼拌、煎、炒、炸、燉、蒸、煮、燒等等方式進行料理,每一種做法,都讓其散發出獨特的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如果您認為豆腐價廉、易得,適合製作家常菜餚,那可就大錯特錯。很多菜系的大廚,利用精湛的技藝,可以將豆腐的身價提高數倍,甚至成為菜系代表作,或高級食府的鎮店菜品。

最能展現中華廚師刀功技藝的,當屬淮揚名菜:“大煮乾絲”。將大方豆腐乾片成極薄的薄片,再用立刀切成絲。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製作這道菜,必須選用特製的大白豆腐乾,制地堅韌,普通豆乾口感略差。刀功好的師傅,切出的細絲粗細均勻,根根分明不斷裂,可以充分吸收湯汁的味道。成品色澤明黃,各種名貴的火腿、乾貝、蝦仁、筍絲等名貴食材,只能作為陪襯點綴其中,湯香濃郁不見油花。

各種食材的精華,充分融入湯中,在煮制過程中被幹絲吸收。品嚐一口乾絲,可以充分體會到不同味道的層次,彼此交融、薈萃其中,最後形成統一、和諧的味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向上追溯,乾絲最早是茶館裡,上點心前,茶客喝茶時的閒食。而且早期的乾絲為涼拌,將乾絲切好,入水略煮,加入切段青蒜、五香花生米、油鹽醬醋略拌,味道清新爽口。

現在的名菜大煮乾絲,是之後師傅們,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之作。作為輔料的各種名貴食材,使得乾絲味道,更加鮮美濃郁,其身價也陡然倍增,成為淮揚名菜的代表之作。

提到豆腐的刀功,不能不讓人想起另一道淮揚名菜--“文思豆腐”。相傳這道菜,由揚州天寧寺文思和尚所創。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這道菜為湯品,選取的金針菇、木耳等輔料,顯得較為普通日常。使這道菜名聲大震的主要原因是,製作者必須具有極高的刀功技術。

這道菜品選用的豆腐,質地需極細嫩,廚師要將其切成極細的豆腐絲,彼此不能斷裂、不能有粘連。這種技術沒有三年五載的苦練,是絕對不能成功的。

最細的豆腐絲,可以輕鬆地穿過縫紉針眼。與其精豔的刀功相比,這道菜品的味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因為每當一碗“文思豆腐”上桌,食客們都會被碗中,比髮絲還精細的嫩豆腐絲所吸引,驚歎之餘捨不得動筷,生怕下箸,擾亂豆腐絲的穿插之美,打斷了細軟綿長的,精緻豆腐絲。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由於這道菜,能夠展現廚師師傅的精湛刀功,經常作為中華飲食技藝的保留炫技節目。

除了這些廣為人們熟知的經典菜品外,豆腐也經常被人們作為創新菜品的主角。

據美食家蔡瀾先生的記述,早年他曾突發興致,嘴饞難忍,想要將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杜撰的“二十四橋明月夜”製出。為此,他與香港的幾位著名大廚,反覆琢磨,不斷地修改流程工藝,最終確定“二十四橋明月夜”的製作方法。將上好的金華火腿整隻剖開,均勻挖出二十四個小洞,用雪糕器挖出同樣大小的二十四個豆腐球填入其中,猛火蒸八個小時,最後將豆腐取出食用,火腿棄而不食。蔡瀾先生研製出做法後,欣喜若狂,特邀十一位好友品嚐,每個人分到二塊烹製好的豆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看到這裡,我不禁慨然,這道菜做法不難,卻是豪氣沖天啊。上好的金華火腿,棄之不食,偏偏只食用這價廉的豆腐,就算吃整道菜品,也不過是二十四口豆腐而已,可其中花費的功夫、錢財,卻是普通人所無法承受的。

同時我也很佩服蔡瀾先生,是怎樣的一枚“吃貨”,才肯花這麼大的代價,去復原金庸先生杜撰的一道菜品啊,蔡先生的情懷,是我輩無法比擬的啊!

介紹了這麼多的菜餚,不是需要非凡的刀功,就是需要非凡的財力,馬上將會介紹一道流傳大江南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製作簡單美味可口的豆腐菜品——麻婆豆腐。這道菜品背後也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

"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在中華飲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在餐桌上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和形態。兩塊錢一塊的豆腐,就可以做出一大盤美味的食物,也成了千家萬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可葷可素隨意搭配的做法,為飲食製作者提供了發揮的極大自由度,製成的菜餚也千變萬化,很多豆腐菜品,是所在菜系派別的經典之作。

豆腐的由來有較多版本,其中被廣為接受的說法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在燒煉丹藥時,偶然將石膏點入豆漿中,於是出現了豆腐的雛形。朱熹他的詩詞《豆腐》中說“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說"世傳豆腐本淮南王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的誕生和流傳,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食譜和味蕾,而且經過歷代的創新和改進,豆腐的花樣百出,推陳出新。之後豆腐的製作工藝,不斷地被勞動人民改進,豆腐食品,也出現了更多的花式和種類。

按地域分,中國的豆腐或分為二派,即:南豆腐和北豆腐。清代詩人楊燮《豆腐詩》寫道“北人館異南人館,黃酒坊殊老酒坊。仿紹不真真紹有,芙蓉豆腐是名湯”。

南北豆腐的主要區別是,使用的凝固劑不同。南豆腐採用石膏作為凝固劑,含水量較多,質地鬆軟;北豆腐採用鹽滷做凝固劑,含水量較少,質地較硬,豆香味濃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蘇軾稱讚豆腐是“煮豆作乳脂為酥”。近年來,還出現了以β---葡萄糖酸內脂作為凝固劑的豆腐,這種豆腐製作更加簡單,成品保持期較長,質地潔白滑嫩,俗稱內脂豆腐。

製作豆腐時,採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種類繁多的豆腐成品。豆腐點得老,俗稱老豆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據汪曾祺散文《豆腐》中的介紹,最老最硬的豆腐,可以用秤鉤鉤起扛著走,走出幾十里路,豆腐還掛在秤鉤上;如果點得嫩些,就是我們日常吃的豆腐,南豆腐多為此類,這類豆腐軟硬適中,主婦在日常料理中,使用最為頻繁。

如果再嫩一些就是豆腐腦。將豆腐腦制熟,撈在碗裡,加入黃豆、香菜、鹹菜末、辣椒油、香油、醬油等佐料調味,就是中國常見的早餐食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不同的地域,加入的佐料不同,北京地區習慣,加羊肉滷汁調味;河南地區,喜好加胡辣湯滷汁;陝西的風翔縣,豆花泡饃是一大特色。南方城市,如廣東、深圳,還有加糖水製成甜豆花、冰鎮豆花的吃法。

將豆腐壓緊,可以得到豆腐乾,最有名的當屬“界首茶幹”。汪曾祺在小說《茶幹》中有詳細的介紹:這種茶幹是圓形的,周圍較厚,中間較薄。嚼起較勁足,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稱作“茶幹”;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如果用白布壓成大張薄片,就是豆腐片,壓得緊而薄俗稱“百頁”或“千張”;將熟熱豆漿鍋表面凝結的薄皮揭起,可得一層薄薄的油皮。將油皮晾乾,就是市場上賣的油豆皮啦。

豆腐是一種將植物性蛋白,進行轉化再加工的食材,由於其營養價值豐富,售價低廉,且製作不受地域、季節的限制,很快成為我國最受歡迎的料理食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本味清淡,幾乎可以與任何葷素食材搭配,製成菜餚,再加上其加工方式不受限制,勤勞的主婦,可以根據當時所需,使用涼拌、煎、炒、炸、燉、蒸、煮、燒等等方式進行料理,每一種做法,都讓其散發出獨特的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如果您認為豆腐價廉、易得,適合製作家常菜餚,那可就大錯特錯。很多菜系的大廚,利用精湛的技藝,可以將豆腐的身價提高數倍,甚至成為菜系代表作,或高級食府的鎮店菜品。

最能展現中華廚師刀功技藝的,當屬淮揚名菜:“大煮乾絲”。將大方豆腐乾片成極薄的薄片,再用立刀切成絲。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製作這道菜,必須選用特製的大白豆腐乾,制地堅韌,普通豆乾口感略差。刀功好的師傅,切出的細絲粗細均勻,根根分明不斷裂,可以充分吸收湯汁的味道。成品色澤明黃,各種名貴的火腿、乾貝、蝦仁、筍絲等名貴食材,只能作為陪襯點綴其中,湯香濃郁不見油花。

各種食材的精華,充分融入湯中,在煮制過程中被幹絲吸收。品嚐一口乾絲,可以充分體會到不同味道的層次,彼此交融、薈萃其中,最後形成統一、和諧的味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向上追溯,乾絲最早是茶館裡,上點心前,茶客喝茶時的閒食。而且早期的乾絲為涼拌,將乾絲切好,入水略煮,加入切段青蒜、五香花生米、油鹽醬醋略拌,味道清新爽口。

現在的名菜大煮乾絲,是之後師傅們,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之作。作為輔料的各種名貴食材,使得乾絲味道,更加鮮美濃郁,其身價也陡然倍增,成為淮揚名菜的代表之作。

提到豆腐的刀功,不能不讓人想起另一道淮揚名菜--“文思豆腐”。相傳這道菜,由揚州天寧寺文思和尚所創。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這道菜為湯品,選取的金針菇、木耳等輔料,顯得較為普通日常。使這道菜名聲大震的主要原因是,製作者必須具有極高的刀功技術。

這道菜品選用的豆腐,質地需極細嫩,廚師要將其切成極細的豆腐絲,彼此不能斷裂、不能有粘連。這種技術沒有三年五載的苦練,是絕對不能成功的。

最細的豆腐絲,可以輕鬆地穿過縫紉針眼。與其精豔的刀功相比,這道菜品的味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因為每當一碗“文思豆腐”上桌,食客們都會被碗中,比髮絲還精細的嫩豆腐絲所吸引,驚歎之餘捨不得動筷,生怕下箸,擾亂豆腐絲的穿插之美,打斷了細軟綿長的,精緻豆腐絲。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由於這道菜,能夠展現廚師師傅的精湛刀功,經常作為中華飲食技藝的保留炫技節目。

除了這些廣為人們熟知的經典菜品外,豆腐也經常被人們作為創新菜品的主角。

據美食家蔡瀾先生的記述,早年他曾突發興致,嘴饞難忍,想要將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杜撰的“二十四橋明月夜”製出。為此,他與香港的幾位著名大廚,反覆琢磨,不斷地修改流程工藝,最終確定“二十四橋明月夜”的製作方法。將上好的金華火腿整隻剖開,均勻挖出二十四個小洞,用雪糕器挖出同樣大小的二十四個豆腐球填入其中,猛火蒸八個小時,最後將豆腐取出食用,火腿棄而不食。蔡瀾先生研製出做法後,欣喜若狂,特邀十一位好友品嚐,每個人分到二塊烹製好的豆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看到這裡,我不禁慨然,這道菜做法不難,卻是豪氣沖天啊。上好的金華火腿,棄之不食,偏偏只食用這價廉的豆腐,就算吃整道菜品,也不過是二十四口豆腐而已,可其中花費的功夫、錢財,卻是普通人所無法承受的。

同時我也很佩服蔡瀾先生,是怎樣的一枚“吃貨”,才肯花這麼大的代價,去復原金庸先生杜撰的一道菜品啊,蔡先生的情懷,是我輩無法比擬的啊!

介紹了這麼多的菜餚,不是需要非凡的刀功,就是需要非凡的財力,馬上將會介紹一道流傳大江南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製作簡單美味可口的豆腐菜品——麻婆豆腐。這道菜品背後也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相傳此菜為陳麻婆所創。陳麻婆長年經營著一個小小的飯鋪,食客多為往來的挑油腳伕。他們在途中,歇腳常來陳麻婆的飯鋪。為了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做出可以下飯、價格實惠的菜餚,陳麻婆利用油桶底部刮下的油,為他們燒豆腐。

由於豆腐的味道美味,腳伕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人,為了吃到美味的豆腐,來到陳麻婆的飯鋪,就這樣,麻婆豆腐聞名遐邇。清代詩人馮家吉曾經在《成都竹枝詞》中寫道“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

麻婆豆腐製作簡單,不容易失敗,幾乎每個主婦都能夠做出,但要製成正宗的麻婆豆腐卻不是非常容易。

"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在中華飲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在餐桌上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和形態。兩塊錢一塊的豆腐,就可以做出一大盤美味的食物,也成了千家萬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可葷可素隨意搭配的做法,為飲食製作者提供了發揮的極大自由度,製成的菜餚也千變萬化,很多豆腐菜品,是所在菜系派別的經典之作。

豆腐的由來有較多版本,其中被廣為接受的說法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在燒煉丹藥時,偶然將石膏點入豆漿中,於是出現了豆腐的雛形。朱熹他的詩詞《豆腐》中說“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說"世傳豆腐本淮南王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的誕生和流傳,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食譜和味蕾,而且經過歷代的創新和改進,豆腐的花樣百出,推陳出新。之後豆腐的製作工藝,不斷地被勞動人民改進,豆腐食品,也出現了更多的花式和種類。

按地域分,中國的豆腐或分為二派,即:南豆腐和北豆腐。清代詩人楊燮《豆腐詩》寫道“北人館異南人館,黃酒坊殊老酒坊。仿紹不真真紹有,芙蓉豆腐是名湯”。

南北豆腐的主要區別是,使用的凝固劑不同。南豆腐採用石膏作為凝固劑,含水量較多,質地鬆軟;北豆腐採用鹽滷做凝固劑,含水量較少,質地較硬,豆香味濃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蘇軾稱讚豆腐是“煮豆作乳脂為酥”。近年來,還出現了以β---葡萄糖酸內脂作為凝固劑的豆腐,這種豆腐製作更加簡單,成品保持期較長,質地潔白滑嫩,俗稱內脂豆腐。

製作豆腐時,採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種類繁多的豆腐成品。豆腐點得老,俗稱老豆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據汪曾祺散文《豆腐》中的介紹,最老最硬的豆腐,可以用秤鉤鉤起扛著走,走出幾十里路,豆腐還掛在秤鉤上;如果點得嫩些,就是我們日常吃的豆腐,南豆腐多為此類,這類豆腐軟硬適中,主婦在日常料理中,使用最為頻繁。

如果再嫩一些就是豆腐腦。將豆腐腦制熟,撈在碗裡,加入黃豆、香菜、鹹菜末、辣椒油、香油、醬油等佐料調味,就是中國常見的早餐食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不同的地域,加入的佐料不同,北京地區習慣,加羊肉滷汁調味;河南地區,喜好加胡辣湯滷汁;陝西的風翔縣,豆花泡饃是一大特色。南方城市,如廣東、深圳,還有加糖水製成甜豆花、冰鎮豆花的吃法。

將豆腐壓緊,可以得到豆腐乾,最有名的當屬“界首茶幹”。汪曾祺在小說《茶幹》中有詳細的介紹:這種茶幹是圓形的,周圍較厚,中間較薄。嚼起較勁足,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稱作“茶幹”;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如果用白布壓成大張薄片,就是豆腐片,壓得緊而薄俗稱“百頁”或“千張”;將熟熱豆漿鍋表面凝結的薄皮揭起,可得一層薄薄的油皮。將油皮晾乾,就是市場上賣的油豆皮啦。

豆腐是一種將植物性蛋白,進行轉化再加工的食材,由於其營養價值豐富,售價低廉,且製作不受地域、季節的限制,很快成為我國最受歡迎的料理食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本味清淡,幾乎可以與任何葷素食材搭配,製成菜餚,再加上其加工方式不受限制,勤勞的主婦,可以根據當時所需,使用涼拌、煎、炒、炸、燉、蒸、煮、燒等等方式進行料理,每一種做法,都讓其散發出獨特的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如果您認為豆腐價廉、易得,適合製作家常菜餚,那可就大錯特錯。很多菜系的大廚,利用精湛的技藝,可以將豆腐的身價提高數倍,甚至成為菜系代表作,或高級食府的鎮店菜品。

最能展現中華廚師刀功技藝的,當屬淮揚名菜:“大煮乾絲”。將大方豆腐乾片成極薄的薄片,再用立刀切成絲。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製作這道菜,必須選用特製的大白豆腐乾,制地堅韌,普通豆乾口感略差。刀功好的師傅,切出的細絲粗細均勻,根根分明不斷裂,可以充分吸收湯汁的味道。成品色澤明黃,各種名貴的火腿、乾貝、蝦仁、筍絲等名貴食材,只能作為陪襯點綴其中,湯香濃郁不見油花。

各種食材的精華,充分融入湯中,在煮制過程中被幹絲吸收。品嚐一口乾絲,可以充分體會到不同味道的層次,彼此交融、薈萃其中,最後形成統一、和諧的味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向上追溯,乾絲最早是茶館裡,上點心前,茶客喝茶時的閒食。而且早期的乾絲為涼拌,將乾絲切好,入水略煮,加入切段青蒜、五香花生米、油鹽醬醋略拌,味道清新爽口。

現在的名菜大煮乾絲,是之後師傅們,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之作。作為輔料的各種名貴食材,使得乾絲味道,更加鮮美濃郁,其身價也陡然倍增,成為淮揚名菜的代表之作。

提到豆腐的刀功,不能不讓人想起另一道淮揚名菜--“文思豆腐”。相傳這道菜,由揚州天寧寺文思和尚所創。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這道菜為湯品,選取的金針菇、木耳等輔料,顯得較為普通日常。使這道菜名聲大震的主要原因是,製作者必須具有極高的刀功技術。

這道菜品選用的豆腐,質地需極細嫩,廚師要將其切成極細的豆腐絲,彼此不能斷裂、不能有粘連。這種技術沒有三年五載的苦練,是絕對不能成功的。

最細的豆腐絲,可以輕鬆地穿過縫紉針眼。與其精豔的刀功相比,這道菜品的味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因為每當一碗“文思豆腐”上桌,食客們都會被碗中,比髮絲還精細的嫩豆腐絲所吸引,驚歎之餘捨不得動筷,生怕下箸,擾亂豆腐絲的穿插之美,打斷了細軟綿長的,精緻豆腐絲。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由於這道菜,能夠展現廚師師傅的精湛刀功,經常作為中華飲食技藝的保留炫技節目。

除了這些廣為人們熟知的經典菜品外,豆腐也經常被人們作為創新菜品的主角。

據美食家蔡瀾先生的記述,早年他曾突發興致,嘴饞難忍,想要將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杜撰的“二十四橋明月夜”製出。為此,他與香港的幾位著名大廚,反覆琢磨,不斷地修改流程工藝,最終確定“二十四橋明月夜”的製作方法。將上好的金華火腿整隻剖開,均勻挖出二十四個小洞,用雪糕器挖出同樣大小的二十四個豆腐球填入其中,猛火蒸八個小時,最後將豆腐取出食用,火腿棄而不食。蔡瀾先生研製出做法後,欣喜若狂,特邀十一位好友品嚐,每個人分到二塊烹製好的豆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看到這裡,我不禁慨然,這道菜做法不難,卻是豪氣沖天啊。上好的金華火腿,棄之不食,偏偏只食用這價廉的豆腐,就算吃整道菜品,也不過是二十四口豆腐而已,可其中花費的功夫、錢財,卻是普通人所無法承受的。

同時我也很佩服蔡瀾先生,是怎樣的一枚“吃貨”,才肯花這麼大的代價,去復原金庸先生杜撰的一道菜品啊,蔡先生的情懷,是我輩無法比擬的啊!

介紹了這麼多的菜餚,不是需要非凡的刀功,就是需要非凡的財力,馬上將會介紹一道流傳大江南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製作簡單美味可口的豆腐菜品——麻婆豆腐。這道菜品背後也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相傳此菜為陳麻婆所創。陳麻婆長年經營著一個小小的飯鋪,食客多為往來的挑油腳伕。他們在途中,歇腳常來陳麻婆的飯鋪。為了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做出可以下飯、價格實惠的菜餚,陳麻婆利用油桶底部刮下的油,為他們燒豆腐。

由於豆腐的味道美味,腳伕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人,為了吃到美味的豆腐,來到陳麻婆的飯鋪,就這樣,麻婆豆腐聞名遐邇。清代詩人馮家吉曾經在《成都竹枝詞》中寫道“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

麻婆豆腐製作簡單,不容易失敗,幾乎每個主婦都能夠做出,但要製成正宗的麻婆豆腐卻不是非常容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據汪曾祺先生所考,正宗麻婆豆腐必須有六要素,即:第一,必須油多;第二,必須用牛肉末,其它肉末不可;第三,必須用郫縣豆瓣;第四,必須用文火慢燉收湯汁;第五,必須在起鍋時撒一層川花椒末,其餘花椒不可替;第六,必須出鍋快吃,稍涼則味差。

中華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後人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地總結和創造,歷經多年,才形成目前的形態。

我認為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是文化的創造者、傳承者和貢獻者,他們都懷有對美食和文化的無限嚮往和追求,才能投入身心所有體會,也是多虧了這麼多優秀的人,我們才能得以享用眾多的美食佳品。

"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在中華飲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在餐桌上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和形態。兩塊錢一塊的豆腐,就可以做出一大盤美味的食物,也成了千家萬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可葷可素隨意搭配的做法,為飲食製作者提供了發揮的極大自由度,製成的菜餚也千變萬化,很多豆腐菜品,是所在菜系派別的經典之作。

豆腐的由來有較多版本,其中被廣為接受的說法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在燒煉丹藥時,偶然將石膏點入豆漿中,於是出現了豆腐的雛形。朱熹他的詩詞《豆腐》中說“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說"世傳豆腐本淮南王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的誕生和流傳,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食譜和味蕾,而且經過歷代的創新和改進,豆腐的花樣百出,推陳出新。之後豆腐的製作工藝,不斷地被勞動人民改進,豆腐食品,也出現了更多的花式和種類。

按地域分,中國的豆腐或分為二派,即:南豆腐和北豆腐。清代詩人楊燮《豆腐詩》寫道“北人館異南人館,黃酒坊殊老酒坊。仿紹不真真紹有,芙蓉豆腐是名湯”。

南北豆腐的主要區別是,使用的凝固劑不同。南豆腐採用石膏作為凝固劑,含水量較多,質地鬆軟;北豆腐採用鹽滷做凝固劑,含水量較少,質地較硬,豆香味濃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蘇軾稱讚豆腐是“煮豆作乳脂為酥”。近年來,還出現了以β---葡萄糖酸內脂作為凝固劑的豆腐,這種豆腐製作更加簡單,成品保持期較長,質地潔白滑嫩,俗稱內脂豆腐。

製作豆腐時,採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種類繁多的豆腐成品。豆腐點得老,俗稱老豆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據汪曾祺散文《豆腐》中的介紹,最老最硬的豆腐,可以用秤鉤鉤起扛著走,走出幾十里路,豆腐還掛在秤鉤上;如果點得嫩些,就是我們日常吃的豆腐,南豆腐多為此類,這類豆腐軟硬適中,主婦在日常料理中,使用最為頻繁。

如果再嫩一些就是豆腐腦。將豆腐腦制熟,撈在碗裡,加入黃豆、香菜、鹹菜末、辣椒油、香油、醬油等佐料調味,就是中國常見的早餐食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不同的地域,加入的佐料不同,北京地區習慣,加羊肉滷汁調味;河南地區,喜好加胡辣湯滷汁;陝西的風翔縣,豆花泡饃是一大特色。南方城市,如廣東、深圳,還有加糖水製成甜豆花、冰鎮豆花的吃法。

將豆腐壓緊,可以得到豆腐乾,最有名的當屬“界首茶幹”。汪曾祺在小說《茶幹》中有詳細的介紹:這種茶幹是圓形的,周圍較厚,中間較薄。嚼起較勁足,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稱作“茶幹”;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如果用白布壓成大張薄片,就是豆腐片,壓得緊而薄俗稱“百頁”或“千張”;將熟熱豆漿鍋表面凝結的薄皮揭起,可得一層薄薄的油皮。將油皮晾乾,就是市場上賣的油豆皮啦。

豆腐是一種將植物性蛋白,進行轉化再加工的食材,由於其營養價值豐富,售價低廉,且製作不受地域、季節的限制,很快成為我國最受歡迎的料理食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本味清淡,幾乎可以與任何葷素食材搭配,製成菜餚,再加上其加工方式不受限制,勤勞的主婦,可以根據當時所需,使用涼拌、煎、炒、炸、燉、蒸、煮、燒等等方式進行料理,每一種做法,都讓其散發出獨特的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如果您認為豆腐價廉、易得,適合製作家常菜餚,那可就大錯特錯。很多菜系的大廚,利用精湛的技藝,可以將豆腐的身價提高數倍,甚至成為菜系代表作,或高級食府的鎮店菜品。

最能展現中華廚師刀功技藝的,當屬淮揚名菜:“大煮乾絲”。將大方豆腐乾片成極薄的薄片,再用立刀切成絲。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製作這道菜,必須選用特製的大白豆腐乾,制地堅韌,普通豆乾口感略差。刀功好的師傅,切出的細絲粗細均勻,根根分明不斷裂,可以充分吸收湯汁的味道。成品色澤明黃,各種名貴的火腿、乾貝、蝦仁、筍絲等名貴食材,只能作為陪襯點綴其中,湯香濃郁不見油花。

各種食材的精華,充分融入湯中,在煮制過程中被幹絲吸收。品嚐一口乾絲,可以充分體會到不同味道的層次,彼此交融、薈萃其中,最後形成統一、和諧的味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向上追溯,乾絲最早是茶館裡,上點心前,茶客喝茶時的閒食。而且早期的乾絲為涼拌,將乾絲切好,入水略煮,加入切段青蒜、五香花生米、油鹽醬醋略拌,味道清新爽口。

現在的名菜大煮乾絲,是之後師傅們,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之作。作為輔料的各種名貴食材,使得乾絲味道,更加鮮美濃郁,其身價也陡然倍增,成為淮揚名菜的代表之作。

提到豆腐的刀功,不能不讓人想起另一道淮揚名菜--“文思豆腐”。相傳這道菜,由揚州天寧寺文思和尚所創。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這道菜為湯品,選取的金針菇、木耳等輔料,顯得較為普通日常。使這道菜名聲大震的主要原因是,製作者必須具有極高的刀功技術。

這道菜品選用的豆腐,質地需極細嫩,廚師要將其切成極細的豆腐絲,彼此不能斷裂、不能有粘連。這種技術沒有三年五載的苦練,是絕對不能成功的。

最細的豆腐絲,可以輕鬆地穿過縫紉針眼。與其精豔的刀功相比,這道菜品的味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因為每當一碗“文思豆腐”上桌,食客們都會被碗中,比髮絲還精細的嫩豆腐絲所吸引,驚歎之餘捨不得動筷,生怕下箸,擾亂豆腐絲的穿插之美,打斷了細軟綿長的,精緻豆腐絲。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由於這道菜,能夠展現廚師師傅的精湛刀功,經常作為中華飲食技藝的保留炫技節目。

除了這些廣為人們熟知的經典菜品外,豆腐也經常被人們作為創新菜品的主角。

據美食家蔡瀾先生的記述,早年他曾突發興致,嘴饞難忍,想要將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杜撰的“二十四橋明月夜”製出。為此,他與香港的幾位著名大廚,反覆琢磨,不斷地修改流程工藝,最終確定“二十四橋明月夜”的製作方法。將上好的金華火腿整隻剖開,均勻挖出二十四個小洞,用雪糕器挖出同樣大小的二十四個豆腐球填入其中,猛火蒸八個小時,最後將豆腐取出食用,火腿棄而不食。蔡瀾先生研製出做法後,欣喜若狂,特邀十一位好友品嚐,每個人分到二塊烹製好的豆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看到這裡,我不禁慨然,這道菜做法不難,卻是豪氣沖天啊。上好的金華火腿,棄之不食,偏偏只食用這價廉的豆腐,就算吃整道菜品,也不過是二十四口豆腐而已,可其中花費的功夫、錢財,卻是普通人所無法承受的。

同時我也很佩服蔡瀾先生,是怎樣的一枚“吃貨”,才肯花這麼大的代價,去復原金庸先生杜撰的一道菜品啊,蔡先生的情懷,是我輩無法比擬的啊!

介紹了這麼多的菜餚,不是需要非凡的刀功,就是需要非凡的財力,馬上將會介紹一道流傳大江南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製作簡單美味可口的豆腐菜品——麻婆豆腐。這道菜品背後也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相傳此菜為陳麻婆所創。陳麻婆長年經營著一個小小的飯鋪,食客多為往來的挑油腳伕。他們在途中,歇腳常來陳麻婆的飯鋪。為了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做出可以下飯、價格實惠的菜餚,陳麻婆利用油桶底部刮下的油,為他們燒豆腐。

由於豆腐的味道美味,腳伕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人,為了吃到美味的豆腐,來到陳麻婆的飯鋪,就這樣,麻婆豆腐聞名遐邇。清代詩人馮家吉曾經在《成都竹枝詞》中寫道“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

麻婆豆腐製作簡單,不容易失敗,幾乎每個主婦都能夠做出,但要製成正宗的麻婆豆腐卻不是非常容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據汪曾祺先生所考,正宗麻婆豆腐必須有六要素,即:第一,必須油多;第二,必須用牛肉末,其它肉末不可;第三,必須用郫縣豆瓣;第四,必須用文火慢燉收湯汁;第五,必須在起鍋時撒一層川花椒末,其餘花椒不可替;第六,必須出鍋快吃,稍涼則味差。

中華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後人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地總結和創造,歷經多年,才形成目前的形態。

我認為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是文化的創造者、傳承者和貢獻者,他們都懷有對美食和文化的無限嚮往和追求,才能投入身心所有體會,也是多虧了這麼多優秀的人,我們才能得以享用眾多的美食佳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歷史上許多名人在世,以博學的學識和優秀的品格,征服世人。他們留在世界上的最後一句話,往往富含深刻的哲學內涵,引起無數人的思索和探究。

相傳清代奇才金聖嘆,留在世上的最後一句話是:“請轉告我的子孫,花生與豆乾同嚼,有火腿滋味”。

"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在中華飲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在餐桌上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和形態。兩塊錢一塊的豆腐,就可以做出一大盤美味的食物,也成了千家萬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可葷可素隨意搭配的做法,為飲食製作者提供了發揮的極大自由度,製成的菜餚也千變萬化,很多豆腐菜品,是所在菜系派別的經典之作。

豆腐的由來有較多版本,其中被廣為接受的說法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在燒煉丹藥時,偶然將石膏點入豆漿中,於是出現了豆腐的雛形。朱熹他的詩詞《豆腐》中說“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說"世傳豆腐本淮南王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的誕生和流傳,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食譜和味蕾,而且經過歷代的創新和改進,豆腐的花樣百出,推陳出新。之後豆腐的製作工藝,不斷地被勞動人民改進,豆腐食品,也出現了更多的花式和種類。

按地域分,中國的豆腐或分為二派,即:南豆腐和北豆腐。清代詩人楊燮《豆腐詩》寫道“北人館異南人館,黃酒坊殊老酒坊。仿紹不真真紹有,芙蓉豆腐是名湯”。

南北豆腐的主要區別是,使用的凝固劑不同。南豆腐採用石膏作為凝固劑,含水量較多,質地鬆軟;北豆腐採用鹽滷做凝固劑,含水量較少,質地較硬,豆香味濃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蘇軾稱讚豆腐是“煮豆作乳脂為酥”。近年來,還出現了以β---葡萄糖酸內脂作為凝固劑的豆腐,這種豆腐製作更加簡單,成品保持期較長,質地潔白滑嫩,俗稱內脂豆腐。

製作豆腐時,採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種類繁多的豆腐成品。豆腐點得老,俗稱老豆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據汪曾祺散文《豆腐》中的介紹,最老最硬的豆腐,可以用秤鉤鉤起扛著走,走出幾十里路,豆腐還掛在秤鉤上;如果點得嫩些,就是我們日常吃的豆腐,南豆腐多為此類,這類豆腐軟硬適中,主婦在日常料理中,使用最為頻繁。

如果再嫩一些就是豆腐腦。將豆腐腦制熟,撈在碗裡,加入黃豆、香菜、鹹菜末、辣椒油、香油、醬油等佐料調味,就是中國常見的早餐食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不同的地域,加入的佐料不同,北京地區習慣,加羊肉滷汁調味;河南地區,喜好加胡辣湯滷汁;陝西的風翔縣,豆花泡饃是一大特色。南方城市,如廣東、深圳,還有加糖水製成甜豆花、冰鎮豆花的吃法。

將豆腐壓緊,可以得到豆腐乾,最有名的當屬“界首茶幹”。汪曾祺在小說《茶幹》中有詳細的介紹:這種茶幹是圓形的,周圍較厚,中間較薄。嚼起較勁足,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稱作“茶幹”;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如果用白布壓成大張薄片,就是豆腐片,壓得緊而薄俗稱“百頁”或“千張”;將熟熱豆漿鍋表面凝結的薄皮揭起,可得一層薄薄的油皮。將油皮晾乾,就是市場上賣的油豆皮啦。

豆腐是一種將植物性蛋白,進行轉化再加工的食材,由於其營養價值豐富,售價低廉,且製作不受地域、季節的限制,很快成為我國最受歡迎的料理食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豆腐本味清淡,幾乎可以與任何葷素食材搭配,製成菜餚,再加上其加工方式不受限制,勤勞的主婦,可以根據當時所需,使用涼拌、煎、炒、炸、燉、蒸、煮、燒等等方式進行料理,每一種做法,都讓其散發出獨特的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如果您認為豆腐價廉、易得,適合製作家常菜餚,那可就大錯特錯。很多菜系的大廚,利用精湛的技藝,可以將豆腐的身價提高數倍,甚至成為菜系代表作,或高級食府的鎮店菜品。

最能展現中華廚師刀功技藝的,當屬淮揚名菜:“大煮乾絲”。將大方豆腐乾片成極薄的薄片,再用立刀切成絲。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製作這道菜,必須選用特製的大白豆腐乾,制地堅韌,普通豆乾口感略差。刀功好的師傅,切出的細絲粗細均勻,根根分明不斷裂,可以充分吸收湯汁的味道。成品色澤明黃,各種名貴的火腿、乾貝、蝦仁、筍絲等名貴食材,只能作為陪襯點綴其中,湯香濃郁不見油花。

各種食材的精華,充分融入湯中,在煮制過程中被幹絲吸收。品嚐一口乾絲,可以充分體會到不同味道的層次,彼此交融、薈萃其中,最後形成統一、和諧的味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向上追溯,乾絲最早是茶館裡,上點心前,茶客喝茶時的閒食。而且早期的乾絲為涼拌,將乾絲切好,入水略煮,加入切段青蒜、五香花生米、油鹽醬醋略拌,味道清新爽口。

現在的名菜大煮乾絲,是之後師傅們,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之作。作為輔料的各種名貴食材,使得乾絲味道,更加鮮美濃郁,其身價也陡然倍增,成為淮揚名菜的代表之作。

提到豆腐的刀功,不能不讓人想起另一道淮揚名菜--“文思豆腐”。相傳這道菜,由揚州天寧寺文思和尚所創。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這道菜為湯品,選取的金針菇、木耳等輔料,顯得較為普通日常。使這道菜名聲大震的主要原因是,製作者必須具有極高的刀功技術。

這道菜品選用的豆腐,質地需極細嫩,廚師要將其切成極細的豆腐絲,彼此不能斷裂、不能有粘連。這種技術沒有三年五載的苦練,是絕對不能成功的。

最細的豆腐絲,可以輕鬆地穿過縫紉針眼。與其精豔的刀功相比,這道菜品的味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因為每當一碗“文思豆腐”上桌,食客們都會被碗中,比髮絲還精細的嫩豆腐絲所吸引,驚歎之餘捨不得動筷,生怕下箸,擾亂豆腐絲的穿插之美,打斷了細軟綿長的,精緻豆腐絲。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由於這道菜,能夠展現廚師師傅的精湛刀功,經常作為中華飲食技藝的保留炫技節目。

除了這些廣為人們熟知的經典菜品外,豆腐也經常被人們作為創新菜品的主角。

據美食家蔡瀾先生的記述,早年他曾突發興致,嘴饞難忍,想要將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杜撰的“二十四橋明月夜”製出。為此,他與香港的幾位著名大廚,反覆琢磨,不斷地修改流程工藝,最終確定“二十四橋明月夜”的製作方法。將上好的金華火腿整隻剖開,均勻挖出二十四個小洞,用雪糕器挖出同樣大小的二十四個豆腐球填入其中,猛火蒸八個小時,最後將豆腐取出食用,火腿棄而不食。蔡瀾先生研製出做法後,欣喜若狂,特邀十一位好友品嚐,每個人分到二塊烹製好的豆腐。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看到這裡,我不禁慨然,這道菜做法不難,卻是豪氣沖天啊。上好的金華火腿,棄之不食,偏偏只食用這價廉的豆腐,就算吃整道菜品,也不過是二十四口豆腐而已,可其中花費的功夫、錢財,卻是普通人所無法承受的。

同時我也很佩服蔡瀾先生,是怎樣的一枚“吃貨”,才肯花這麼大的代價,去復原金庸先生杜撰的一道菜品啊,蔡先生的情懷,是我輩無法比擬的啊!

介紹了這麼多的菜餚,不是需要非凡的刀功,就是需要非凡的財力,馬上將會介紹一道流傳大江南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製作簡單美味可口的豆腐菜品——麻婆豆腐。這道菜品背後也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相傳此菜為陳麻婆所創。陳麻婆長年經營著一個小小的飯鋪,食客多為往來的挑油腳伕。他們在途中,歇腳常來陳麻婆的飯鋪。為了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做出可以下飯、價格實惠的菜餚,陳麻婆利用油桶底部刮下的油,為他們燒豆腐。

由於豆腐的味道美味,腳伕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人,為了吃到美味的豆腐,來到陳麻婆的飯鋪,就這樣,麻婆豆腐聞名遐邇。清代詩人馮家吉曾經在《成都竹枝詞》中寫道“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

麻婆豆腐製作簡單,不容易失敗,幾乎每個主婦都能夠做出,但要製成正宗的麻婆豆腐卻不是非常容易。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據汪曾祺先生所考,正宗麻婆豆腐必須有六要素,即:第一,必須油多;第二,必須用牛肉末,其它肉末不可;第三,必須用郫縣豆瓣;第四,必須用文火慢燉收湯汁;第五,必須在起鍋時撒一層川花椒末,其餘花椒不可替;第六,必須出鍋快吃,稍涼則味差。

中華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後人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地總結和創造,歷經多年,才形成目前的形態。

我認為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是文化的創造者、傳承者和貢獻者,他們都懷有對美食和文化的無限嚮往和追求,才能投入身心所有體會,也是多虧了這麼多優秀的人,我們才能得以享用眾多的美食佳品。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歷史上許多名人在世,以博學的學識和優秀的品格,征服世人。他們留在世界上的最後一句話,往往富含深刻的哲學內涵,引起無數人的思索和探究。

相傳清代奇才金聖嘆,留在世上的最後一句話是:“請轉告我的子孫,花生與豆乾同嚼,有火腿滋味”。

只有資深老饕,才能感受豆腐在舌尖上綻放的驚豔之美

這位幽默大師,臨死了還給世間留下了這麼一個未解之謎和誘惑。金大師沒有說明是,花生和豆乾的種類、配合比例等等信息,僅一句“有火腿滋味”,便引發無數人的好奇和嚮往。畢竟花生與豆乾價廉易得,火腿價高奢侈啊。

如果有興趣有時間,可以一試探究,找到火腿的平價替代品,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