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素菜,比吃肉更容易長胖!難怪你減不了肥

素食主義 中餐 川菜 蘋果 山藥 光明網 2019-01-30
這些素菜,比吃肉更容易長胖!難怪你減不了肥

臨近春節期間,聚會肯定少不了,為了保持身材,不少人在點了葷菜後會下意識的來點素菜,葷素搭配,吃得健康。但素菜真的不會發胖嗎?其實,有些素菜背後隱藏的油脂,熱量可能比肉還高!

一、吸油厲害的菜

有不少蔬菜本身吸油比較嚴重,要想口感過得去,油量就不能少,往往吃起來還沒什麼感覺。

1、疏鬆多孔型蔬菜

像茄子、豆角等都屬於疏鬆多孔型蔬菜。

以茄子為例,其本身就比較鬆軟,含有較多的水分,在炒制的過程中,水分會隨著溫度升高快速蒸發,大量的油脂就會乘機進入。

而豆角內部本身孔洞較多,中間容易藏匿大量的油脂。

2、澱粉類食物

土豆、藕、山藥等都含有不少的澱粉。不難發現,這些食物在炒制的過程中很容易脫水糊化粘鍋,而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很多人會不自覺地添加油。

而像山藥、秋葵中的黏液蛋白還具有吸油特性。

小貼士:

先將切好的土豆絲、藕片等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等澱粉沉落到水裡,再撈出來,控乾淨水分,這樣炒就不會粘鍋了。

也可以在倒油前,預先用生薑抹鍋底,然後快速的翻炒,也能減少粘鍋的狀況。

3、部分加工豆製品

油豆皮、豆泡、腐竹等加工豆製品,在製作的過程中因為要經過油炸的工序,本身就攜帶過多的油脂,熱量自然較高,而在製作的過程中也會因為多孔性質,吸收大量的油脂。

100克油豆皮=2碗米飯、100克豆泡=3碗米飯、100克腐竹=4碗米飯,所以食用時千萬要控制量。

4、仿葷素食

隨著素食愛好者越來越多,很多仿葷食物也開始流行起來,為了做出類似肉類的口感,很多商家往往會加入過重的調味料,造成鹽分、油脂過高;不僅如此,這些仿葷食物本身吃多了也對人體並沒有好處。

① 豆類仿葷

大豆不僅蛋白質含量豐富,而且不含脂肪,是很多素食愛好者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而大豆蛋白質加工而成的仿葷食品也較為常見,如素雞、素火腿、素蝦等,但是要想其從外觀到口感都做到逼真,就需經過高濃度食鹽浸漬、過油、擠乾等工序。

油分完全浸到豆類蛋白中才能使得口感近似肉類的彈性和柔軟性,其脂肪含量也就不少。

② 菇類仿葷

正常的菇類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多糖類等,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有效控脂、控壓,還能促進人體鈣質吸收。

素牛肉乾、素羊腩、素肉鬆等菇類仿葷食物,在製作過程中會添加食品添加劑,如果攝入過多會對腸胃造成傷害,嚴重時甚至會損害肝臟、腎臟器官。

仿葷食物在製作過程中不但會損失原料的營養,甚至會產生反式脂肪酸等不利健康的物質,同時還有高糖、高鹽的隱患,所以還是少吃為好。

這些素菜,比吃肉更容易長胖!難怪你減不了肥

二、烹飪方式決定油脂含量

餐桌上有不少看上去不是油炸,也不是爆炒的菜,卻也是高油“大戶”!

1、番茄炒蛋

絕大多數家庭在做番茄炒蛋的時候會放兩次油:炒雞蛋放一次;然後撈出雞蛋,炒番茄的時候再放一次油,這樣,一盆番茄炒蛋往往就超過一天的油量攝入。

若是在製作的過程中還要加入糖調味,那就真的是高熱量食物了!

2、幹鍋菜

幹鍋菜是川菜的一種,在烹製過程中,大部分食材都要先經過“過油”處理。在吃之前,幹鍋也需要經過長時間慢煮,油脂在這個過程中會被食材吸收,所以熱量也較高。

3、水煮菜

這裡所說的水煮類是水煮魚、水煮肉片一類的川菜。不難發現,這些雖然名為水煮,但表面上卻會浮著一層油。

據測試發現,一份水煮魚約含200ml的油,吃一次就超過了一天的攝油量!

提示:川菜的特點是重油、重辣、料多,建議外出就餐時,吃的次數不要過於頻繁。

4、各種調味醬

蔬菜里加沙拉醬、炒菜里加辣椒醬……為了口感加入的這些調味醬,往往熱量驚人。

據瞭解,每100克沙拉醬就有大概78.8克的脂肪以及724大卡的熱量;而部分辣椒醬每100克就有高達870大卡的熱量!

這些素菜,比吃肉更容易長胖!難怪你減不了肥

三、茶飲巧清腸

看完前面的“素菜”,真是有點扎心,但年前聚會少不了,快給你的腸子“洗個澡”,幫你減肥吧!

1、荷葉茶

材料:幹荷葉適量。

做法:幹荷葉撕成小片或研磨成荷葉粉,每次取15-30g,開水泡15分鐘,出茶色即可,每日2次。

荷葉中的生物鹼,生理活性顯著,能促進膽固醇代謝,有輔助降脂作用;還能有效阻止脂肪吸收。

2、山楂蘋果茶

材料:幹山楂片50克,蘋果2個,冰糖適量。

做法:將洗淨去核的蘋果、山楂加入到煮開的水中,大火煮10分鐘,轉小火慢燉30分鐘,加適量冰糖調味。

蘋果中的果膠,能吸收多餘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並幫助其排出體外,從而增強控血脂功效;山楂中的脂肪酶能幫助消除體內脂肪、減少脂肪吸收。

版權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