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乾菜和榨面

筍乾 辣椒 芥菜 故事 今有所悟 今有所悟 2017-09-26

老婆、乾菜和榨面,本風馬牛不相及,卻被我硬生生地拉在了一起——這緣於最近老婆的一次外出旅行。

老婆出門以後,那天女兒女婿照常來家裡吃飯,我自忖做幾個小菜不在話下。年輕時,我曾在北方獨立生活多年,自己會做饅頭,擀麵條,炒菜做飯,最拿手的要數包餃子,從和麵、剁餡、擀皮到最後包餡,全套活都能做。特別是擀皮,我一人擀皮能供三四個熟練工包,單位過節改善伙食包餃子,後勤科總是點名要我……回憶是美好的,可現實卻是殘酷的。我做好飯菜,吃起來才發現:飯軟了,菜鹹了,火候也過了——看來,娶妻之後近三十年的家庭生活,已經把我做家務的武功全都廢掉了。我沒有再叫女兒女婿來吃飯,倒是女兒女婿請了我幾次。但每天下館子總不是個事,還是各顧各的,自已動手做飯。可是,做什麼呢?

我想起了家裡有乾菜和榨面:乾菜是上虞老家的親戚送的,榨面是連襟從老家嵊州帶來的——就做乾菜煮榨面!

我所說的乾菜,準確地講應該叫筍乾菜——多數的乾菜加少量的竹筍乾。小時候我跟祖母在山村生活時,親眼見過祖母做筍乾菜:將芥菜洗淨瀝乾水分,置於通風處晾乾,然後切成小段,晒乾後放進罈子裡,撒上鹽拌勻,再用石塊壓實,一直壓得菜滷溢出有泡沫為止。經過一個月的發酵,一罈飄香的冬芥菜就做成了。再說做筍乾。祖母用菜刀在春筍上切一道口子,剝去老皮,洗淨後對半刨開,切成細細的筍絲,加入適量的鹽煮一陣子,再加上乾菜煮一陣子,然後撈出來瀝淨水分拿到外面晒……

筍乾菜有多種吃法:可作為湯料用,亦可與肉、魚、雞、鴨等一起蒸、燒、炒、煮,味道十分鮮美。我到北方生活後,老家的親戚常寄來家鄉特產,其中筍乾菜是必不可少的。我成家後,老婆做過幾次吃乾菜煮榨面,便覺得這兩樣東西是絕配:省時省事,不必加鹽和其他任何調味品,甚是可口——老婆外出咱不怕,家有乾菜和榨面。

我拿出一包老家的筍乾菜,撈取一把在清水裡過一下,然後投入鍋裡,再打一個雞蛋,煮上兩分鐘後,取來一盤榨面放入。榨面由早稻米經過蒸煮和壓榨日晒而成,是熟製品,投入沸水片刻即可食用。從動手做,到吃完出門,不會超過半個小時。

老婆、乾菜和榨面

榨面和乾菜煮榨面

每天早上起床,我閱讀或寫作一小時左右,然後做乾菜煮榨面。晚上下班回到家裡,仍做乾菜煮榨面,吃完後獨自外出散步,然後回到家裡,洗澡,洗衣,獨自看電視,睡覺。連續十幾天,我不厭其煩地吃乾菜煮榨面,過著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生活,週末在家一日三餐也是如此。望著被我消滅得所剩無幾的那包乾菜與那筒榨面,想起了以前父親在部隊時調侃批評一個連隊的伙食:"這個連隊伙食真不差——早上土豆炒辣椒,中午辣椒炒土豆,晚上來了個大花樣,土豆辣椒一起炒”。哈哈,我的伙食也不差:“早上乾菜煮榨面,中午榨面煮乾菜,晚上來個大花樣,乾菜榨面一起煮”。雖說我依然喜愛乾菜煮榨面,但在連續經過十幾天這樣的生活之後,心裡還是生出一絲悲涼來——想起老婆在家的日子,我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該吃什麼菜,該喝什麼湯,食譜常更換,想著法子讓你多吃,吃好。現在老婆不在家,自己的生活單調湊和,只能做乾菜煮榨面,孩子也少來了,家裡沒有了往日的熱鬧生動,心裡空落落的,人也突然間滄老了許多。我不由地感嘆:女主人是家庭凝聚的源泉,老婆不在家,家便不像個家了——老婆不在,還真的不行! 

十天後,老婆回家,得知這些天我的生活窘況,在數落了一番之後,叫來女兒女婿,然後變戲法似得做出一桌豐盛的飯菜來。

老婆、乾菜和榨面

一年前我和妻子

家裡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與溫馨,我也不用再吃乾菜煮榨面了。不過,我還是十分懷念乾菜煮榨面的味道。榨面要經過二十幾道工序才能吃,但要煮出好味道,須配上諸如筍乾菜般的好佐料。

其實,經營家庭也是同樣道理,雖說男主人是家裡的頂樑柱,但女主人才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女主人操持家裡的生活瑣碎,關懷家人的喜怒哀樂,主宰著一個家庭的情感氛圍、生活品味與後代的身心健康。如果說一個家庭的幸福有一把鑰匙,那麼,這鑰匙應該就攥在這個叫老婆的家庭女主人手裡。老婆,也只有老婆全身心的投入付出與特有的溫情愛意,才能“煮”出其樂融融的家庭好味道。

(金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