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服中藥、穴位貼敷、日常食療治療慢性咳嗽,總有一個適合你

“咳”和“嗽”

“有聲無痰謂之咳,無聲有痰謂之嗽,有聲有痰謂之咳嗽”,這句話出自醫聖張仲景《景嶽全書·咳嗽》中。張景嶽作為對現代中醫學影響最大的醫學宗師,現在臨床上的中醫治療基本上都是本著他的理論來治療。

內服中藥、穴位貼敷、日常食療治療慢性咳嗽,總有一個適合你

慢性咳喘

慢性咳喘作為臨床上非常常見的病症,此類患者多是久咳不愈,給生活帶來極大的困擾。“諸病易治,久咳難醫,乾咳更甚。”民間有諺語云:“乾咳少痰,要好很難。”針對臨床久咳不愈的患者,臨床上以肺陰虧虛者多見。陰虛咳是咳嗽中的頑症痼疾,其病位深,病程長,疾病纏綿難愈。肺陰既傷,一但受到外邪侵襲(以秋季燥邪,冬季寒邪),症狀便時有反覆,治療往往難取速效。有統計顯示,呼吸科門診中以慢性咳嗽就診者比例高達77.8%。西醫學治療此類咳嗽,多給予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支氣管擴張劑或止咳鎮咳藥等對症處理,雖短時多能見效,但停藥後症狀常有反覆,很難做到徹底治癒。

治療方法

方劑:桑百杏龍湯。處方:苦杏仁、浙貝母、桔梗各10g,地龍、百部各15g,炒紫蘇子5~10g,桑白皮30g,甘草5g。氣逆作咳者加黛蛤散或枳殼;咳嗽劇烈者加五味子、烏梅;屬涼燥者加麻黃;屬溫燥者加桑葉。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穴位貼敷:組成:白芥子、延胡索、法半夏、甘遂、細辛、甘草、百部、肉桂,依次按8:8:8:5:4:4:5:5的比例組成。外敷方法:將上藥烘乾,粉碎成末,越細越好。用時取藥末,用薑汁調成較幹稠糊狀,貼敷肺俞、風門、定喘、天突、豐隆、膻中、大椎穴。貼敷上述穴位,隔天1次,每次6~8小時。人體背部屬陽,大椎穴乃督脈要穴,古人稱之為諸陽之會,溫督脈養一身之陽,從而達溫肺氣、消寒痰之效;肺俞、膏盲補肺調氣定喘,為降氣平喘之效穴;以天突、大椎為主穴,取天突以清痰水;風門、定喘主治傷風咳嗽、支氣管哮喘;豐隆、膻中主治咳嗽痰多。

內服中藥、穴位貼敷、日常食療治療慢性咳嗽,總有一個適合你

日常食療

中藥中有很多藥物屬於食藥同源的,就是說既是藥物又是食物。對於久咳的患者,特別是年老體弱,或者兒童特別適合進行食療。常用的止咳藥物有:百合、銀耳、白蘿蔔、蜂蜜、山藥、蓮藕、金銀花、款冬花、杏仁、桃仁、川貝等等。以上的藥物沒有什麼特殊的味道,可以配合各種食材進行食療,比如最常見的川貝雪梨、冰糖銀耳、蜂蜜山藥等等,在這裡就不一一敘述了,網上很多製作的視頻,大家可以學著做一下,食療一般採用粥類、湯類、茶類,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一二,長期服用可以有效的改善咳嗽的症狀。

內服中藥、穴位貼敷、日常食療治療慢性咳嗽,總有一個適合你

結束語

作為頑固性疾病,治療起來很麻煩,內服、外敷、加上食療調理,效果明顯,值得推廣。敬請關注《岐伯小醫館》,謝謝支持轉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