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2》又火了,為啥中國“深夜食堂”必須是燒烤攤?'

"

最近,紀錄片《人生一串》第二季又火了。

這部由嗶哩嗶哩獨播的美食紀錄片,風格不似《舌尖上的中國》恢弘,反而把目光聚焦在街邊的燒烤攤,而且是露天“小髒攤”,片子充斥著一股“煙火”和“酒精味兒”。

"

最近,紀錄片《人生一串》第二季又火了。

這部由嗶哩嗶哩獨播的美食紀錄片,風格不似《舌尖上的中國》恢弘,反而把目光聚焦在街邊的燒烤攤,而且是露天“小髒攤”,片子充斥著一股“煙火”和“酒精味兒”。

《人生一串2》又火了,為啥中國“深夜食堂”必須是燒烤攤?

這部片子在年輕人群體中掀起“擼串”熱潮,第二季在B站的播放量已超過5400萬。要知道,紀錄片算小眾內容。

《人生一串》不僅火爆,而且受到各個文化圈層的歡迎的現象,與當年網友的一句“抱怨”形成奇特的呼應。

2017年,國內影視公司翻拍了日本知名電視劇《深夜食堂》,劇情幾乎無視本土特徵的臆想和刻意煽情,導致觀眾惡評如潮。

沒想到,當時網友的一句戲言“中國的深夜食堂就是燒烤攤”,如今竟然真的應驗了。觀眾們幾乎都同意這句判斷,但很少有人深究,為什麼我們的“深夜食堂”是街邊的燒烤攤,而不是日本式的精緻居酒屋?

誠然,就觀感而言,日本居酒屋顯得高檔、精緻,燒烤攤卻彷彿是“髒亂差”的代名詞:幾個人蹲坐在路邊的小板凳上,舉著薄塑料杯喝著2塊錢一瓶的啤酒,大口咀嚼著油晃晃的肉串。

"

最近,紀錄片《人生一串》第二季又火了。

這部由嗶哩嗶哩獨播的美食紀錄片,風格不似《舌尖上的中國》恢弘,反而把目光聚焦在街邊的燒烤攤,而且是露天“小髒攤”,片子充斥著一股“煙火”和“酒精味兒”。

《人生一串2》又火了,為啥中國“深夜食堂”必須是燒烤攤?

這部片子在年輕人群體中掀起“擼串”熱潮,第二季在B站的播放量已超過5400萬。要知道,紀錄片算小眾內容。

《人生一串》不僅火爆,而且受到各個文化圈層的歡迎的現象,與當年網友的一句“抱怨”形成奇特的呼應。

2017年,國內影視公司翻拍了日本知名電視劇《深夜食堂》,劇情幾乎無視本土特徵的臆想和刻意煽情,導致觀眾惡評如潮。

沒想到,當時網友的一句戲言“中國的深夜食堂就是燒烤攤”,如今竟然真的應驗了。觀眾們幾乎都同意這句判斷,但很少有人深究,為什麼我們的“深夜食堂”是街邊的燒烤攤,而不是日本式的精緻居酒屋?

誠然,就觀感而言,日本居酒屋顯得高檔、精緻,燒烤攤卻彷彿是“髒亂差”的代名詞:幾個人蹲坐在路邊的小板凳上,舉著薄塑料杯喝著2塊錢一瓶的啤酒,大口咀嚼著油晃晃的肉串。

《人生一串2》又火了,為啥中國“深夜食堂”必須是燒烤攤?

但充滿煙火氣的燒烤,才藏著中國人真正的精氣神。不同的代表性飲食方式,背後是不同的自然、文化歷史,呈現的更是不同的民族精神狀態。

事實上,日本被視為文化符號的食物,如壽司、刺身、烏冬面等,大多源自中國。壽司最早的形態是一種稍稍醃製的魚和米飯和在一起的發酵保存食物,中國在北魏前技術已經成熟,《齊民要術》對此有詳細記載。

中日間的文化交流基本上以官方行為為主,不僅是飲食,建築、曲藝等文化都是由貴族向武士、再向平民階層普及。但在本地化和普及中,日本有基於智慧和審美的主動改造,但也有“不得已”的原因。

日本四季分明,造就了日本人對季節的敏感,所以飲食強調與之相適應的外觀和規律性,這是主動的;但日本古代,曾因尊佛而禁止食肉1000年,養殖業因此凋零,所以以肉為主的炒菜並不普及。相反,針對海鮮的醃製、生食——僅限於沿海地區,因為古代沒有冷鏈運輸技術——更為發達。

"

最近,紀錄片《人生一串》第二季又火了。

這部由嗶哩嗶哩獨播的美食紀錄片,風格不似《舌尖上的中國》恢弘,反而把目光聚焦在街邊的燒烤攤,而且是露天“小髒攤”,片子充斥著一股“煙火”和“酒精味兒”。

《人生一串2》又火了,為啥中國“深夜食堂”必須是燒烤攤?

這部片子在年輕人群體中掀起“擼串”熱潮,第二季在B站的播放量已超過5400萬。要知道,紀錄片算小眾內容。

《人生一串》不僅火爆,而且受到各個文化圈層的歡迎的現象,與當年網友的一句“抱怨”形成奇特的呼應。

2017年,國內影視公司翻拍了日本知名電視劇《深夜食堂》,劇情幾乎無視本土特徵的臆想和刻意煽情,導致觀眾惡評如潮。

沒想到,當時網友的一句戲言“中國的深夜食堂就是燒烤攤”,如今竟然真的應驗了。觀眾們幾乎都同意這句判斷,但很少有人深究,為什麼我們的“深夜食堂”是街邊的燒烤攤,而不是日本式的精緻居酒屋?

誠然,就觀感而言,日本居酒屋顯得高檔、精緻,燒烤攤卻彷彿是“髒亂差”的代名詞:幾個人蹲坐在路邊的小板凳上,舉著薄塑料杯喝著2塊錢一瓶的啤酒,大口咀嚼著油晃晃的肉串。

《人生一串2》又火了,為啥中國“深夜食堂”必須是燒烤攤?

但充滿煙火氣的燒烤,才藏著中國人真正的精氣神。不同的代表性飲食方式,背後是不同的自然、文化歷史,呈現的更是不同的民族精神狀態。

事實上,日本被視為文化符號的食物,如壽司、刺身、烏冬面等,大多源自中國。壽司最早的形態是一種稍稍醃製的魚和米飯和在一起的發酵保存食物,中國在北魏前技術已經成熟,《齊民要術》對此有詳細記載。

中日間的文化交流基本上以官方行為為主,不僅是飲食,建築、曲藝等文化都是由貴族向武士、再向平民階層普及。但在本地化和普及中,日本有基於智慧和審美的主動改造,但也有“不得已”的原因。

日本四季分明,造就了日本人對季節的敏感,所以飲食強調與之相適應的外觀和規律性,這是主動的;但日本古代,曾因尊佛而禁止食肉1000年,養殖業因此凋零,所以以肉為主的炒菜並不普及。相反,針對海鮮的醃製、生食——僅限於沿海地區,因為古代沒有冷鏈運輸技術——更為發達。

《人生一串2》又火了,為啥中國“深夜食堂”必須是燒烤攤?

▲以生鮮為主的壽司

當然,物產的侷限也被日本民族揚長避短:假山造價太高,日式庭院就以鵝卵石代替,反倒形成了日本的簡約美學。香料的高價和禁肉令的存在,也使得日本飲食偏向清淡。

這些特點經過近代明治時期日本政府的進一步包裝,最終反倒成為了文化輸出的武器。

而在幅員遼闊的中國,自古以來將各民族、各地區聯繫在一起的,是發源於民間、活躍於各階層的發達市井文化。如果說日本精緻的、“套路化”的飲食文化是自上而下推廣的結果,那麼中國充滿煙火氣的飲食,則是自下而上的自然發展。

中國社會主流文化,如詩歌,從楚辭、到賦、到唐詩再到宋詞元曲乃至小說,是一個越來越大眾化的過程,這是一種基因。事實上精緻的楚辭,正是發軔於民間小調。

飲食也不例外。

說到燒烤,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無論達官貴人還是飲井水處,都是老餮的首選。漢代燒烤之風盛行,不僅是平民出身的漢高祖劉邦的心頭肉,在宮廷、民間更是隨處可見。

"

最近,紀錄片《人生一串》第二季又火了。

這部由嗶哩嗶哩獨播的美食紀錄片,風格不似《舌尖上的中國》恢弘,反而把目光聚焦在街邊的燒烤攤,而且是露天“小髒攤”,片子充斥著一股“煙火”和“酒精味兒”。

《人生一串2》又火了,為啥中國“深夜食堂”必須是燒烤攤?

這部片子在年輕人群體中掀起“擼串”熱潮,第二季在B站的播放量已超過5400萬。要知道,紀錄片算小眾內容。

《人生一串》不僅火爆,而且受到各個文化圈層的歡迎的現象,與當年網友的一句“抱怨”形成奇特的呼應。

2017年,國內影視公司翻拍了日本知名電視劇《深夜食堂》,劇情幾乎無視本土特徵的臆想和刻意煽情,導致觀眾惡評如潮。

沒想到,當時網友的一句戲言“中國的深夜食堂就是燒烤攤”,如今竟然真的應驗了。觀眾們幾乎都同意這句判斷,但很少有人深究,為什麼我們的“深夜食堂”是街邊的燒烤攤,而不是日本式的精緻居酒屋?

誠然,就觀感而言,日本居酒屋顯得高檔、精緻,燒烤攤卻彷彿是“髒亂差”的代名詞:幾個人蹲坐在路邊的小板凳上,舉著薄塑料杯喝著2塊錢一瓶的啤酒,大口咀嚼著油晃晃的肉串。

《人生一串2》又火了,為啥中國“深夜食堂”必須是燒烤攤?

但充滿煙火氣的燒烤,才藏著中國人真正的精氣神。不同的代表性飲食方式,背後是不同的自然、文化歷史,呈現的更是不同的民族精神狀態。

事實上,日本被視為文化符號的食物,如壽司、刺身、烏冬面等,大多源自中國。壽司最早的形態是一種稍稍醃製的魚和米飯和在一起的發酵保存食物,中國在北魏前技術已經成熟,《齊民要術》對此有詳細記載。

中日間的文化交流基本上以官方行為為主,不僅是飲食,建築、曲藝等文化都是由貴族向武士、再向平民階層普及。但在本地化和普及中,日本有基於智慧和審美的主動改造,但也有“不得已”的原因。

日本四季分明,造就了日本人對季節的敏感,所以飲食強調與之相適應的外觀和規律性,這是主動的;但日本古代,曾因尊佛而禁止食肉1000年,養殖業因此凋零,所以以肉為主的炒菜並不普及。相反,針對海鮮的醃製、生食——僅限於沿海地區,因為古代沒有冷鏈運輸技術——更為發達。

《人生一串2》又火了,為啥中國“深夜食堂”必須是燒烤攤?

▲以生鮮為主的壽司

當然,物產的侷限也被日本民族揚長避短:假山造價太高,日式庭院就以鵝卵石代替,反倒形成了日本的簡約美學。香料的高價和禁肉令的存在,也使得日本飲食偏向清淡。

這些特點經過近代明治時期日本政府的進一步包裝,最終反倒成為了文化輸出的武器。

而在幅員遼闊的中國,自古以來將各民族、各地區聯繫在一起的,是發源於民間、活躍於各階層的發達市井文化。如果說日本精緻的、“套路化”的飲食文化是自上而下推廣的結果,那麼中國充滿煙火氣的飲食,則是自下而上的自然發展。

中國社會主流文化,如詩歌,從楚辭、到賦、到唐詩再到宋詞元曲乃至小說,是一個越來越大眾化的過程,這是一種基因。事實上精緻的楚辭,正是發軔於民間小調。

飲食也不例外。

說到燒烤,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無論達官貴人還是飲井水處,都是老餮的首選。漢代燒烤之風盛行,不僅是平民出身的漢高祖劉邦的心頭肉,在宮廷、民間更是隨處可見。

《人生一串2》又火了,為啥中國“深夜食堂”必須是燒烤攤?

▲漢復釉陶燒烤爐

所謂“市井”、“煙火氣”才是擁有親和力、生命力的中國文化的精髓。中國的鄰里間,不論天南海北都一樣,我到您家吃飯,“麻煩”您添副碗筷;明天您方便時,也可以“麻煩”我一下。

而日本文化卻不喜“麻煩別人”,在人與人之間架設距離,為此居酒屋的狹小而獨立空間受到歡迎。在“物哀”審美的影響下,居酒屋和深夜更被賦予了一種供壓抑的人們沉醉的憂傷之美。

可燒烤攤邊兒,幾個人坐下,會憂傷,也會抱怨生活不易,但幾瓶啤酒下肚,痛快地哭嚎一場之後,總要扔掉情緒,明天依舊輕裝上陣,為生活奮鬥。

傷感但不沉溺,永遠保持野草般的韌勁兒,這才是燒烤攤的真諦。

"

最近,紀錄片《人生一串》第二季又火了。

這部由嗶哩嗶哩獨播的美食紀錄片,風格不似《舌尖上的中國》恢弘,反而把目光聚焦在街邊的燒烤攤,而且是露天“小髒攤”,片子充斥著一股“煙火”和“酒精味兒”。

《人生一串2》又火了,為啥中國“深夜食堂”必須是燒烤攤?

這部片子在年輕人群體中掀起“擼串”熱潮,第二季在B站的播放量已超過5400萬。要知道,紀錄片算小眾內容。

《人生一串》不僅火爆,而且受到各個文化圈層的歡迎的現象,與當年網友的一句“抱怨”形成奇特的呼應。

2017年,國內影視公司翻拍了日本知名電視劇《深夜食堂》,劇情幾乎無視本土特徵的臆想和刻意煽情,導致觀眾惡評如潮。

沒想到,當時網友的一句戲言“中國的深夜食堂就是燒烤攤”,如今竟然真的應驗了。觀眾們幾乎都同意這句判斷,但很少有人深究,為什麼我們的“深夜食堂”是街邊的燒烤攤,而不是日本式的精緻居酒屋?

誠然,就觀感而言,日本居酒屋顯得高檔、精緻,燒烤攤卻彷彿是“髒亂差”的代名詞:幾個人蹲坐在路邊的小板凳上,舉著薄塑料杯喝著2塊錢一瓶的啤酒,大口咀嚼著油晃晃的肉串。

《人生一串2》又火了,為啥中國“深夜食堂”必須是燒烤攤?

但充滿煙火氣的燒烤,才藏著中國人真正的精氣神。不同的代表性飲食方式,背後是不同的自然、文化歷史,呈現的更是不同的民族精神狀態。

事實上,日本被視為文化符號的食物,如壽司、刺身、烏冬面等,大多源自中國。壽司最早的形態是一種稍稍醃製的魚和米飯和在一起的發酵保存食物,中國在北魏前技術已經成熟,《齊民要術》對此有詳細記載。

中日間的文化交流基本上以官方行為為主,不僅是飲食,建築、曲藝等文化都是由貴族向武士、再向平民階層普及。但在本地化和普及中,日本有基於智慧和審美的主動改造,但也有“不得已”的原因。

日本四季分明,造就了日本人對季節的敏感,所以飲食強調與之相適應的外觀和規律性,這是主動的;但日本古代,曾因尊佛而禁止食肉1000年,養殖業因此凋零,所以以肉為主的炒菜並不普及。相反,針對海鮮的醃製、生食——僅限於沿海地區,因為古代沒有冷鏈運輸技術——更為發達。

《人生一串2》又火了,為啥中國“深夜食堂”必須是燒烤攤?

▲以生鮮為主的壽司

當然,物產的侷限也被日本民族揚長避短:假山造價太高,日式庭院就以鵝卵石代替,反倒形成了日本的簡約美學。香料的高價和禁肉令的存在,也使得日本飲食偏向清淡。

這些特點經過近代明治時期日本政府的進一步包裝,最終反倒成為了文化輸出的武器。

而在幅員遼闊的中國,自古以來將各民族、各地區聯繫在一起的,是發源於民間、活躍於各階層的發達市井文化。如果說日本精緻的、“套路化”的飲食文化是自上而下推廣的結果,那麼中國充滿煙火氣的飲食,則是自下而上的自然發展。

中國社會主流文化,如詩歌,從楚辭、到賦、到唐詩再到宋詞元曲乃至小說,是一個越來越大眾化的過程,這是一種基因。事實上精緻的楚辭,正是發軔於民間小調。

飲食也不例外。

說到燒烤,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無論達官貴人還是飲井水處,都是老餮的首選。漢代燒烤之風盛行,不僅是平民出身的漢高祖劉邦的心頭肉,在宮廷、民間更是隨處可見。

《人生一串2》又火了,為啥中國“深夜食堂”必須是燒烤攤?

▲漢復釉陶燒烤爐

所謂“市井”、“煙火氣”才是擁有親和力、生命力的中國文化的精髓。中國的鄰里間,不論天南海北都一樣,我到您家吃飯,“麻煩”您添副碗筷;明天您方便時,也可以“麻煩”我一下。

而日本文化卻不喜“麻煩別人”,在人與人之間架設距離,為此居酒屋的狹小而獨立空間受到歡迎。在“物哀”審美的影響下,居酒屋和深夜更被賦予了一種供壓抑的人們沉醉的憂傷之美。

可燒烤攤邊兒,幾個人坐下,會憂傷,也會抱怨生活不易,但幾瓶啤酒下肚,痛快地哭嚎一場之後,總要扔掉情緒,明天依舊輕裝上陣,為生活奮鬥。

傷感但不沉溺,永遠保持野草般的韌勁兒,這才是燒烤攤的真諦。

《人生一串2》又火了,為啥中國“深夜食堂”必須是燒烤攤?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料哥說”公眾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