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的大廚

大凡來過中鐵貴州公司貴安新區實驗中學項目部職工食堂吃過飯的人,都對項目的各色麵食讚不絕口,油潑面、臊子面、麻食、米線、荷葉餅夾臘汁肉以及筋道的饅頭、包子、餃子等等讓人胃口大開。這些美食的始作俑者就是我們項目的幕後英雄——大廚王雷剛。

王雷剛,陝西省咸陽市禮泉人,今年35歲的他已經在廚師這個行當摸爬滾打18年了。從小父母就教導他,男人要靠手藝撐起一個家,只有掌握了一門手藝,就有了進入社會的敲門磚。1999年高中畢業,年僅17歲的他帶著一顆熱情種子來到西安市,在一家飯館後廚打雜工。那時候,王雷剛每天要做很多事情,早上起來要燒煤,拖煤渣,由於他的勤奮工作,很快他就從一名雜工升為一名麵點幫廚。對於老師傅的揉麵的場景,年少的王雷剛當時覺得非常的新奇,這種充滿好奇的心理讓他一點點的加深對這一行的興趣。那時候王雷剛每天都要去白案房給師傅們揉麵,時間一長,王雷剛將製作饅頭的整個過程銘記於心。“我們有時候做一袋面,有時候做兩袋面,稱面都用小稱來稱,我在旁邊就練習打鹼,沒事的時候,就自己動手做。”王雷剛回憶說。師傅見小王勤快,悟性又好,隨即安排王雷剛負責製作饅頭。他很珍惜這個機會,幹起工作起來都非常認真與勤奮,他說,“只要肯學、會悟,自己就比別人前進的更快一些。” 王雷剛在以後十幾年的日子裡,正是憑藉著這種精神,在別人稱讚和鼓勵的話語中不斷提高著自身的廚技。十幾年來,王雷剛在西安市和咸陽市多家酒店飯館從事廚師工作,多年來一直與“面”為伍,兼做涼菜熱菜,廚藝日臻成熟。

今年王雷剛應聘到中鐵貴州公司貴安新區實驗中學項目部食堂做主廚,常年生活在北方的他很快就適應了貴州當地的工作和生活,憑藉自己多年高超的廚藝,尤其是花樣百出的麵點製作,很快就征服了項目員工的胃,項目書記張江南在自己的朋友圈裡經常晒些項目食堂的美食,也吸引公司領導和兄弟單位同事的目光,大家都羨慕不已,紛紛要求哪天來實驗中學項目食堂飽餐一頓。

“做菜要先做人”一直都是王雷剛的原則,所以在廚房菜品安全質量管理上,他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常言道:“看字識人,字如其人。”而在廚師王雷剛眼裡,做菜要先做人,菜品就是作品,每一個出品都是自己個人形象和個人價值的體現,這是一種思想,一種用心在烹飪的承諾。他憑藉匠心、妙手和美德,讓健康在飲食中傳遞,用真誠抒寫一日三餐,默默無聞的後廚發出熠熠光輝。

筆者問到“未來有什麼計劃?”王雷剛認真地想了想,說:”希望自己能開一家屬於自己的飯館,自己給自己打工”,說罷,他憨厚地笑了。時間還在繼續,生活還在繼續,也許王雷剛的廚師生涯今後依舊繼續,筆者真心祝福這個憨厚的關中漢子在未來的日子裡一切都好。(中鐵貴州公司 張江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