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烹調製湯用湯祕訣(中)

烹飪技巧 川菜 中餐 牛肉湯 江湖饕客 江湖饕客 2017-11-05

菜之神韻在於味,味之玄妙在於湯。俗話說:“唱戲的腔,廚師的湯”。好廚師一勺湯,名師大廚調製的湯“濃厚而不油膩,清鮮而不淡薄”,功夫之深非同一般。老一輩名師大廚十分注重湯的運用,常能巧用湯而烹調出奇風妙味的各式菜餚。川菜中的筵宴大菜,除開水白菜,還有雞牛湯、如雞豆花、竹蓀肝膏湯、竹蓀鴿蛋湯、一品官燕、如意鮑魚、鳳尾魚翅、蝴蝶海蔘、口蘑乾貝等,都是灌以特製清湯、奶湯和紅湯而盡顯其風味神韻的。

在川菜中,味是菜之魂,湯則味之靈。行業中向有“無菜不用湯,無湯難成菜”之說。蒸燒炒燉拌無一能離湯可成菜者。即便是乾燒類的菜式也需湯燒至收汁。如干燒魚翅、海蔘等,就須高湯反覆喂制,反覆煨燉,使湯的鮮香浸入食材,方可達到柔軟香美,汁稠味濃的效果。如此,川菜用湯十分嚴謹,用湯上的差錯與失誤都會直接影響成菜的品質和風味特色。

作烹調原料用的湯通常分為:頭湯(二鍋原湯)、二湯(毛湯)、肉湯、骨湯、雞湯、鴨湯、魚湯、牛肉湯、羊肉湯、奶湯、清湯、口茉湯、老湯(特製紅湯)等;其中常用於中高檔菜式的則是頭湯、清湯和奶湯。烹調中,湯菜,以湯為主、湯是主料;燒菜,以湯為汁、湯是配料;炒菜,以湯兌汁、湯是調料;而使冷菜收汁,同樣用湯調兌、使其自鮮香可口。因此,川菜對湯分得很細,足見其用心,用功之精道。

川菜烹調製湯用湯祕訣(中)

十分家常的豆芽圓子湯也很講究

比如說用於烹製開水白菜、雞豆花之清湯。即是以老母雞、老母鴨、豬排骨、火腿、棒骨(豬蹄)入鍋加清水燒開打去浮沫,再用旺火熬煮約一小時後,把所有物料撈起沖洗乾淨,原湯過濾後燒開,用剁茸的豬瘦肉(紅茸子)掃湯,再放入撈出的原料,改小火慢熬一小時後又將原料撈出,再用剁茸的雞脯肉(白茸子)掃湯。並把兩次掃湯的紅白肉茸壓成肉餅,用紗布包起投入湯鍋半墜半浮,以炆火煨熬,小火吊起備用。吊制清湯的祕籍是:無雞不鮮,無鴨不香。

清湯製作技術要求較高,其成本也較高,故叫特製清湯。成湯色澤茶黃、清澈見底、淡而不薄、香鮮味美,多用於筵席高檔菜式。過去多是老師傅親自“吊湯”,制好後通常盛於一大鋁盆中,上面放兩根蔥葉。懂得起的都知道這是吊制好的清湯。某餐館曾鬧過這樣的笑話,一新來的學徒娃人勤快手腳麻利,收工後清掃廚房,見案頭一大盆清水飄起兩個蔥葉子,以為是洗菜水,就用來搓洗抹桌帕,而後一倒了之。第二天大師傅一問清湯呢?知道被新毛頭倒了,氣得吹鬍子瞪眼一整天都沒緩過氣來。

川菜烹調製湯用湯祕訣(中)

清口一心湯,一清見底,卻是淡而不薄

像川菜著名的“三湯”,即原重慶“老四川”的清燉牛肉湯、牛鞭湯、牛尾湯,原粵香村名廚師陳青雲可以說把大半輩子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進了“三湯”的煉製上。他對“湯”的製作精心到了極至。

“三湯( )”,這“湯”字可就案藏玄機,要把水製成湯,前後需費九道工序;解骨、浸漂、煨燉、看火、掠沫、濾渣等。前日黃昏開火,燉湯人通宵達旦守侯鍋旁,偷不得懶,打不得盹,保持一盞燈的火勢,使湯聚蘊而不發。只見鵝蛋大的氣泡,蠢蠢欲動,掙扎著衝破厚厚的油層;湯麵油光湛然,波瀾不驚;油層下水深火熱,暗流洶湧,如此爆燉近十個小時方可。次日清晨,漸漸熄火,一切才歸寧靜。牛肉既不失性,味已出神入化,一綴而散,老少皆宜了。

他總結燉湯要過九道關:選料、解骨、浸漂、煨燉、用火、掠沫、濾渣、加調、調味。行業內則稱其為“燉湯五絕”。

一是用料絕。燉湯用胸肋,牛尾取中段,牛鞭去皮除腥。

二是加工絕。黃昏開火,通宵達旦不離人,觀火、調火毫不馬虎,保持一盞油燈的火勢,使湯沸而不發、油光湛然、波瀾不驚,而油下則水深火熱、暗流洶湧。如此十幾個小時煨燉至清晨熄火,鍋中方才風平浪靜,其湯與肉性不失、味不散已是出神入化。

三是功效絕。牛肉性味溫和、營養豐盛、養氣生血、強筋健骨、老少宜食。

四是調味絕。用姜、蔥、花椒、酒、鹽調味,各料精心投放、恰到妙處,既不傷湯肉本味,亦使味豐美香潤。

五是色香絕。金黃油層蓋面,清爽肉條沉底,湯汁清澈如鏡,配料晶瑩似玉;一湯在手,觀之悅耳,聞之喜鼻,嘗之醉舌,令人神往。

川菜烹調製湯用湯祕訣(中)

清燉牛尾湯,鮮美香醇,濃厚而不油膩,

中國川菜文化人 暢銷書《百年川菜傳奇》《路邊的川菜史》

《辣麻誘惑三百年》作者及本篇圖文 向東 2017年10月31日 成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