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瑪妮靈魂拷問第一彈:你今天吃早餐了嗎?

第二彈:你有多久沒有吃到故鄉的早餐?

第三彈:提到“早餐”,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

嗶——前方高能預警~

一碗肉香四溢,佐料豐富的湖南牛肉粉?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一碗熱氣騰騰的廣式生滾粥?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新鮮滋補的陝西羊肉雜肝湯?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軟糯鹹香的豬油渣燒麥?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還是陝西享譽四方的特色鍋貼?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面對我們大中國豐富多樣的早餐種類,瑪妮想說,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當然是全都要!

以上這些熱騰騰香噴噴的早餐,都出自於一部7.8分的美食紀錄片——《早餐中國》。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光看海報就餓了呢


早餐中國》是今年新出的美食紀錄短片,每集五分鐘,介紹各地的美味早餐。

有多好吃呢,先給大家看看配料饞一下: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早餐中國》採用當下最流行的“探店”模式,攝製組扛著設備走遍大江南北,去到一地就會採訪當地人最愛吃的早餐種類。

聚焦於一家街坊鄰里熟知的早餐店,講述一道我們從小到大,在小區門口、學校對面和窄街小巷裡會遇到的,當地經典早餐。

在這樣的全國早餐圖譜中,南方人最常吃的「米粉」必須擁有姓名。在目前更新的劇集中,講各地米粉的一共有7集。這其中,「湖南米粉」又佔了近一半江山。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在瑪妮的印象裡,「湖南米粉」是一種近似「蘭州拉麵」、「沙縣小吃」一般,“全國連鎖巨頭”的存在。

不管走到什麼城市,總能在街邊、小區附近看到各式各樣的「湖南米粉」招牌。

但是在瑪妮多年“走南闖北各種吃”的體驗中,只有湖南本地做的米粉才正宗,才是最好吃的「湖南米粉」。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別看一碗米粉好像普普通通,從入鍋煮開到放進碗裡只需要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背後卻是整夜的付出和長時間打磨的配方。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湖南米粉」的種類有很多,這一季的《早餐中國》著重介紹了「肉絲粉」和「魚粉」兩種。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對於「湖南米粉」來說,粉只是底料,好吃的靈魂全在湯裡,只有伴著飽滿的湯汁入口,粉才夠爽夠味。所以湖南人不說“吃粉”,而是“嗦粉”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肉絲粉」的湯底是豬骨湯。為了熬出濃而不膩、原汁原味的豬骨原湯,老闆小陳每天都會去集市採購最新鮮的豬腿骨,三四套豬骨熬製一整夜中間還得數次起床查看。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濃淡得宜的湯底只是基礎,還需要獨家祕製的「肉絲碼子」點睛。小陳在此下的功夫絕不遜於豬骨湯。

每天,他都會挑選最新鮮的豬後腿肉,細細切條,先過一遍水祛除腥味。然後再放進傳統的土罐祕方調味,煨制兩三個小時,得到既不油又不柴的肉絲,一切必須剛剛好。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最後是蔥花、辣椒、豆角、蘿蔔等配菜,食客可以根據個人口味自行調配。到這裡,一碗既有豬骨湯靈魂,又能自己掌控味道的肉絲粉才算完成,再加上一個荷包蛋,完美!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還有老食客現場教學,肉絲粉不僅是趁熱吃,還得“趁燙吃”,熱乎乎的原湯味,最濃!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說完了「肉絲粉」,再來說說「魚粉」。如果說吃「肉絲粉」的關鍵在於“燙”,到了郴州「魚粉」,靈魂則是“辣”。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攝製組專門拍了一組食客寫真,大家一邊辣得擦汗擦淚,一邊酣暢“嗦粉”。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湖南人愛吃辣,全國皆知。但辣和辣也是不同的,有“香辣”、“麻辣”甚至是“苦辣”,要又辣又夠味,讓人辣到爽,還是得有祕方。

短片裡這家魚粉店老闆老鄧說,他們的辣椒必須自己炒制。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光是看這紅豔豔的一片,瑪妮已經餓了。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辣是「魚粉」湯底的點睛之筆,但在辣之前,還需要新鮮好吃的鯰魚做底。

每天早上老鄧都會去菜市場挑選新鮮鯰魚,來品一品這自信的姿態。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老鄧說他每天至少要熬兩鍋魚湯,一鍋湯則需要用18斤鮮魚,熬製整一小時。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熬好之後再上自制辣醬,足足4斤(這個量,不辣爽才怪)。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最後同樣是自選配菜,根據口味自行搭配之後,“痛並快樂”的「魚粉」達成!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這一碗紅火,絕了

看餓了嗎?瑪妮已經寫餓了,簡直想“打飛的”去湖南嗦粉。

每一道美食的背後,都有一群熱愛生活的人。

前面提到用獨門祕方做「肉絲粉」的店主小陳,和妻子在長沙經營著一家「學義麵粉館」。店面看著簡單樸實,其實是一家開了23年的老店。

每天早晨都有各種年齡段的食客來他店裡快樂“嗦粉”,全是老顧客。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他們面對鏡頭,常常自發為小陳打廣告。

第一個出鏡的是小陳的兒子,這位“小東家”對著鏡頭現場示範“嗦粉”,還被街坊阿姨友情提醒:崽啊,你不夠熱情。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小陳在後廚示範肉絲碼子的做法,路過的鄰居大爺熱情廣播:貨真價實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不僅鄰居食客們充滿了人情味,小陳一家也非常有愛。

正在上小學的兒子不僅現場示範打廣告,還客串本集解說:“長得像猴子的是我爸爸,小陳,媽媽長得像貓頭鷹”。一臉陽光燦爛的笑容搭配“創意”比喻,很有記憶點。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小陳夫妻倆雖然每天要花很多時間在湯底和配料的製作上,但無論都忙都堅持接送兒子上學放學。

他說“小孩子在一天天長大,就有希望”。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作為一個“美食愛好者”,瑪妮一直相信,認真對待食物的人也一定會認真對待生活。

小陳一家人的話雖然樸實,但對生活的熱愛和希望,都寫在臉上和香噴噴的「肉絲粉」裡。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因為他們的努力,因為他們對食物的執著和堅持,才有了我們腦海中那份有著獨特意義的,關於“味道”的記憶。

瑪妮的一個朋友說,無論回家的路上有多累,她到家的第一件事都是和小夥伴約早飯。為了早餐,起再早都心甘情願——只有吃上熱騰騰、香噴噴的早飯,才有回到家鄉的實感。

那份獨特的味道,不僅是味覺上的滿足,也是心靈的撫慰。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這也是《早餐中國》在好吃之外,還分外好看的原因。過硬的製作班底能精準抓住美食的精髓——導演王聖志曾聯合蔡瀾等美食家推出過真人秀《味之迷》,總顧問沈宏非和陳曉卿曾是《舌尖上的中國》的掌舵人。

通過各式各樣的早餐,他們拍出了“家鄉”和“家鄉的味道”。就像這部紀錄片的slogan“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鄉”傳達的那樣:

早餐就像一把鑰匙,可以解開那把“思鄉”的鎖,釋放食物中簡單純粹的美好,讓你的胃和心一起“回家”。

《早餐中國》吃的不是早餐,是中國人的歸屬感


說了這麼多,在你心裡

那道能夠「帶你回家」的早餐是什麼?

微博&微信公眾號:瑪妮的自我修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