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曹德旺“美國工廠”,不能只看到“中國人很行”'

"

文 | 令狐卿

由美國人拍攝的紀錄片《美國工廠》早已在中國流傳開來,這部最終被奧巴馬伕婦購買版權的紀錄片自8月在網飛(Netflix)播出,目前已翻譯了28種語言在全球範圍內播放。單從藝術成就而言,它被認為是非常有實力競奪奧斯卡紀錄片獎項的候選影片。中國觀眾對它的關注度和美譽度,也都是空前的。

"

文 | 令狐卿

由美國人拍攝的紀錄片《美國工廠》早已在中國流傳開來,這部最終被奧巴馬伕婦購買版權的紀錄片自8月在網飛(Netflix)播出,目前已翻譯了28種語言在全球範圍內播放。單從藝術成就而言,它被認為是非常有實力競奪奧斯卡紀錄片獎項的候選影片。中國觀眾對它的關注度和美譽度,也都是空前的。

看曹德旺“美國工廠”,不能只看到“中國人很行”

《美國工廠》海報

9月15日,央視、新京報等媒體接連推出曹德旺的專訪,這也是《美國工廠》熱銷後,片中的中國大老闆首度發聲。曹德旺坦承對紀錄片的看法,總體肯定,認為該部紀錄片向美國輸送了“中國繁榮是中國人幹出來”的價值觀,他同時也覺得少部分醜化福耀的鏡頭,是因為導演不瞭解情況。

中國人的智慧戰勝美國工會?

中國觀眾初看《美國工廠》時,一個集中的觀影感受是“震撼”。這種感受,主要來自於紀錄片的場景設定,將中美兩種文化集中在美國工廠中,資本與工會、中國工人與美國工人等之間的立場對立、文化衝突都給予細緻展露。這種影像化的表達,比文字更具體、更有衝擊力,這是藝術形式在展示意識形態對立上的優勢。


"

文 | 令狐卿

由美國人拍攝的紀錄片《美國工廠》早已在中國流傳開來,這部最終被奧巴馬伕婦購買版權的紀錄片自8月在網飛(Netflix)播出,目前已翻譯了28種語言在全球範圍內播放。單從藝術成就而言,它被認為是非常有實力競奪奧斯卡紀錄片獎項的候選影片。中國觀眾對它的關注度和美譽度,也都是空前的。

看曹德旺“美國工廠”,不能只看到“中國人很行”

《美國工廠》海報

9月15日,央視、新京報等媒體接連推出曹德旺的專訪,這也是《美國工廠》熱銷後,片中的中國大老闆首度發聲。曹德旺坦承對紀錄片的看法,總體肯定,認為該部紀錄片向美國輸送了“中國繁榮是中國人幹出來”的價值觀,他同時也覺得少部分醜化福耀的鏡頭,是因為導演不瞭解情況。

中國人的智慧戰勝美國工會?

中國觀眾初看《美國工廠》時,一個集中的觀影感受是“震撼”。這種感受,主要來自於紀錄片的場景設定,將中美兩種文化集中在美國工廠中,資本與工會、中國工人與美國工人等之間的立場對立、文化衝突都給予細緻展露。這種影像化的表達,比文字更具體、更有衝擊力,這是藝術形式在展示意識形態對立上的優勢。


看曹德旺“美國工廠”,不能只看到“中國人很行”

《美國工廠》劇照

在這部紀錄片中,曹德旺展露的“霸氣”——“工會進來,工廠就不做了”——讓許多中國人感到揚眉吐氣。曹德旺的言行代表了國人建立在歷史屈辱感上的集體理想,那就是:一名中國人在美國俄亥俄州建立了具備範本意義的中國工廠,並且與代表著美國民主制度的工會機制進行了公開鬥爭,竟然贏得全面勝利。

在媒體專訪中,曹德旺談的最多的其實不是《美國工廠》——儘管這也是他受訪的主要內容之一——他講的最多的是用全球眼光來評判中美製造業的競賽。曹德旺近乎急切地重申這樣一種觀念:虛擬經濟是有害中國的“美麗泡沫”,而製造業為本才能讓中國在下一代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顯然,相較於曹德旺一以貫之地鼓吹製造業的重要性,人們更願意傾聽他如何對付美國人、如何在自己的工廠裡瓦解工會的計謀。必須承認的是,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貿易爭端,中國人對於曹德旺在美國本土、西方民主腹地取得的成就倍感鼓舞。《美國工廠》的矛盾衝突,將曹德旺塑造為解決文化衝突的中國方案。

《美國工廠》很容易在中國觀眾那裡造成一個印象,就是美國衰落論。這種印象確實符合一些人的想象,而印證這個看法的就是“美國工會不行”。確實,曹德旺與美國工會集中在福耀的角力,影片展露了非常多的聲音來抨擊工會制度的弊端,這種聲音在美國常見,但在中國觀眾那裡很新鮮。

"

文 | 令狐卿

由美國人拍攝的紀錄片《美國工廠》早已在中國流傳開來,這部最終被奧巴馬伕婦購買版權的紀錄片自8月在網飛(Netflix)播出,目前已翻譯了28種語言在全球範圍內播放。單從藝術成就而言,它被認為是非常有實力競奪奧斯卡紀錄片獎項的候選影片。中國觀眾對它的關注度和美譽度,也都是空前的。

看曹德旺“美國工廠”,不能只看到“中國人很行”

《美國工廠》海報

9月15日,央視、新京報等媒體接連推出曹德旺的專訪,這也是《美國工廠》熱銷後,片中的中國大老闆首度發聲。曹德旺坦承對紀錄片的看法,總體肯定,認為該部紀錄片向美國輸送了“中國繁榮是中國人幹出來”的價值觀,他同時也覺得少部分醜化福耀的鏡頭,是因為導演不瞭解情況。

中國人的智慧戰勝美國工會?

中國觀眾初看《美國工廠》時,一個集中的觀影感受是“震撼”。這種感受,主要來自於紀錄片的場景設定,將中美兩種文化集中在美國工廠中,資本與工會、中國工人與美國工人等之間的立場對立、文化衝突都給予細緻展露。這種影像化的表達,比文字更具體、更有衝擊力,這是藝術形式在展示意識形態對立上的優勢。


看曹德旺“美國工廠”,不能只看到“中國人很行”

《美國工廠》劇照

在這部紀錄片中,曹德旺展露的“霸氣”——“工會進來,工廠就不做了”——讓許多中國人感到揚眉吐氣。曹德旺的言行代表了國人建立在歷史屈辱感上的集體理想,那就是:一名中國人在美國俄亥俄州建立了具備範本意義的中國工廠,並且與代表著美國民主制度的工會機制進行了公開鬥爭,竟然贏得全面勝利。

在媒體專訪中,曹德旺談的最多的其實不是《美國工廠》——儘管這也是他受訪的主要內容之一——他講的最多的是用全球眼光來評判中美製造業的競賽。曹德旺近乎急切地重申這樣一種觀念:虛擬經濟是有害中國的“美麗泡沫”,而製造業為本才能讓中國在下一代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顯然,相較於曹德旺一以貫之地鼓吹製造業的重要性,人們更願意傾聽他如何對付美國人、如何在自己的工廠裡瓦解工會的計謀。必須承認的是,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貿易爭端,中國人對於曹德旺在美國本土、西方民主腹地取得的成就倍感鼓舞。《美國工廠》的矛盾衝突,將曹德旺塑造為解決文化衝突的中國方案。

《美國工廠》很容易在中國觀眾那裡造成一個印象,就是美國衰落論。這種印象確實符合一些人的想象,而印證這個看法的就是“美國工會不行”。確實,曹德旺與美國工會集中在福耀的角力,影片展露了非常多的聲音來抨擊工會制度的弊端,這種聲音在美國常見,但在中國觀眾那裡很新鮮。

看曹德旺“美國工廠”,不能只看到“中國人很行”

《美國工廠》劇照

《美國工廠》給人的感覺是曹德旺以中國人的智慧戰勝了美國工會制度。這種解讀其實流於簡單化了,要知道,在美國法律中,是否成立工會完全取決於工人意志,同樣是民主競爭的結果。儘管曹德旺使用了一些“陽謀”,比如利用資方的優勢施壓工人,但不成立工會的結果,仍舊建立在法律基礎上。

曹氏“美國工廠”難以複製

深入《美國工廠》的細節,會有一些比非此即彼更重要的思考。比如,福耀美國工廠的工人最後票決結果是不成立工會。可在之前的角逐中,中方管理層利用優勢進行施壓的方式,處於灰色地帶,是否正是工會的價值所在?而美國工人最終認同票決結果,是否也包含著對工會制度弊端的用腳投票?

曹德旺是精明的商人,其成長背景及發家過程,都在反覆證明實用主義的重要性。曹德旺在紀錄片大賣之後的對媒體發言,也一再證明兩點:其一,他對生產效率的極度追求,不掩飾他是資本主義信徒的這個事實;其二,他對工人福利、勞資平等的重視,對佛家教義的遵守,又證實他執守人本主義樸素信念。


"

文 | 令狐卿

由美國人拍攝的紀錄片《美國工廠》早已在中國流傳開來,這部最終被奧巴馬伕婦購買版權的紀錄片自8月在網飛(Netflix)播出,目前已翻譯了28種語言在全球範圍內播放。單從藝術成就而言,它被認為是非常有實力競奪奧斯卡紀錄片獎項的候選影片。中國觀眾對它的關注度和美譽度,也都是空前的。

看曹德旺“美國工廠”,不能只看到“中國人很行”

《美國工廠》海報

9月15日,央視、新京報等媒體接連推出曹德旺的專訪,這也是《美國工廠》熱銷後,片中的中國大老闆首度發聲。曹德旺坦承對紀錄片的看法,總體肯定,認為該部紀錄片向美國輸送了“中國繁榮是中國人幹出來”的價值觀,他同時也覺得少部分醜化福耀的鏡頭,是因為導演不瞭解情況。

中國人的智慧戰勝美國工會?

中國觀眾初看《美國工廠》時,一個集中的觀影感受是“震撼”。這種感受,主要來自於紀錄片的場景設定,將中美兩種文化集中在美國工廠中,資本與工會、中國工人與美國工人等之間的立場對立、文化衝突都給予細緻展露。這種影像化的表達,比文字更具體、更有衝擊力,這是藝術形式在展示意識形態對立上的優勢。


看曹德旺“美國工廠”,不能只看到“中國人很行”

《美國工廠》劇照

在這部紀錄片中,曹德旺展露的“霸氣”——“工會進來,工廠就不做了”——讓許多中國人感到揚眉吐氣。曹德旺的言行代表了國人建立在歷史屈辱感上的集體理想,那就是:一名中國人在美國俄亥俄州建立了具備範本意義的中國工廠,並且與代表著美國民主制度的工會機制進行了公開鬥爭,竟然贏得全面勝利。

在媒體專訪中,曹德旺談的最多的其實不是《美國工廠》——儘管這也是他受訪的主要內容之一——他講的最多的是用全球眼光來評判中美製造業的競賽。曹德旺近乎急切地重申這樣一種觀念:虛擬經濟是有害中國的“美麗泡沫”,而製造業為本才能讓中國在下一代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顯然,相較於曹德旺一以貫之地鼓吹製造業的重要性,人們更願意傾聽他如何對付美國人、如何在自己的工廠裡瓦解工會的計謀。必須承認的是,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貿易爭端,中國人對於曹德旺在美國本土、西方民主腹地取得的成就倍感鼓舞。《美國工廠》的矛盾衝突,將曹德旺塑造為解決文化衝突的中國方案。

《美國工廠》很容易在中國觀眾那裡造成一個印象,就是美國衰落論。這種印象確實符合一些人的想象,而印證這個看法的就是“美國工會不行”。確實,曹德旺與美國工會集中在福耀的角力,影片展露了非常多的聲音來抨擊工會制度的弊端,這種聲音在美國常見,但在中國觀眾那裡很新鮮。

看曹德旺“美國工廠”,不能只看到“中國人很行”

《美國工廠》劇照

《美國工廠》給人的感覺是曹德旺以中國人的智慧戰勝了美國工會制度。這種解讀其實流於簡單化了,要知道,在美國法律中,是否成立工會完全取決於工人意志,同樣是民主競爭的結果。儘管曹德旺使用了一些“陽謀”,比如利用資方的優勢施壓工人,但不成立工會的結果,仍舊建立在法律基礎上。

曹氏“美國工廠”難以複製

深入《美國工廠》的細節,會有一些比非此即彼更重要的思考。比如,福耀美國工廠的工人最後票決結果是不成立工會。可在之前的角逐中,中方管理層利用優勢進行施壓的方式,處於灰色地帶,是否正是工會的價值所在?而美國工人最終認同票決結果,是否也包含著對工會制度弊端的用腳投票?

曹德旺是精明的商人,其成長背景及發家過程,都在反覆證明實用主義的重要性。曹德旺在紀錄片大賣之後的對媒體發言,也一再證明兩點:其一,他對生產效率的極度追求,不掩飾他是資本主義信徒的這個事實;其二,他對工人福利、勞資平等的重視,對佛家教義的遵守,又證實他執守人本主義樸素信念。


看曹德旺“美國工廠”,不能只看到“中國人很行”

《美國工廠》劇照

換句話說,曹德旺對美國工會制度的批評,以及在實際行動中的抵制,看起來更像是一種追求生產效率的資本家作風,是一種技術方面的抗拒,並不是(至少表面上)出於意識形態的競奪。他對美國工會的排斥遵循著美國法律的條文,在這個時候,曹德旺作為全球頂級企業家,是以一流資本家的見識超越了國族界限。

當然,人們願意將曹德旺看作一種典型,來印證輿論中越來越多的唱衰美國的看法。這種理解有偏差,但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曹德旺的中國人面龐、兵家進擊之道、佛家慈悲情懷等特點,很容易被代入輸贏的輪盤中,被視作英雄也是可以理解的。即使這些理解,比《美國工廠》的主旨更寬泛,也更有中國特色。

所以,當曹德旺警告中國企業家,一旦在美國開廠,絕對要警惕工會時,有一個問題就會浮現出來:曹德旺在美國工廠的做法是可以複製的嗎?他可以承受關閉工廠造成的幾十億乃至上百億元損失,其他人可以嗎?他能夠放開美國人跟拍四年,並且寬容異議,別人能做到嗎?關鍵是,曹德旺的修行可以輕易推廣嗎?

只怕很難。曹德旺身上因為智慧、財力等修煉出來的能力,讓他在面對不同的政治制度、迥異的生產關係、懸殊極大的文化差異時,在遵守原則與利用彈性時激發出相當大的寬容度,他說自己及工廠沒有什麼不可以示人,其他中國企業家能做到的只怕少之又少。

曹德旺的“意識形態”

作為《美國工廠》的觀眾,有各種看法、各種解讀當然很正常。紀錄片導演是在中立、客觀表現,這並不妨礙讀者各取所需。這也是藝術的魅力所在。但有一點,當曹德旺以紀錄片的“支持者”、“主角”等身份,出來講述製造業的問題時,他的擔憂似乎更應該被聽到,無論是決策者還是打工者。

曹德旺對製造業全球版圖瞭如指掌,對中美之間未來幾十年的競合也有自己的看法。他的看法超越了“中國威脅論”或“美國衰落論”,而是強調中美在製造業上都有不足,但美國已經採取彌補行動,他大聲疾呼中國也要迎頭趕上。正如他在美國工廠擊退工會勢力那樣,曹德旺作出如此呼籲時,他仍超越了意識形態,立足的還是生產效率。

當然,現實總是複雜的,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答案。當曹德旺表示,將繼續提高工人與機器人的使用比重,由現在1:10提高更多,這也意味著曹德旺僱傭的人工將會越來越少,而拜服在曹德旺的那些工人階級很可能就是下一個被淘汰的人——一切都是為了高效,曹德旺對美國工會的狙擊,也許會讓中國工人嚐到同樣滋味。

"

文 | 令狐卿

由美國人拍攝的紀錄片《美國工廠》早已在中國流傳開來,這部最終被奧巴馬伕婦購買版權的紀錄片自8月在網飛(Netflix)播出,目前已翻譯了28種語言在全球範圍內播放。單從藝術成就而言,它被認為是非常有實力競奪奧斯卡紀錄片獎項的候選影片。中國觀眾對它的關注度和美譽度,也都是空前的。

看曹德旺“美國工廠”,不能只看到“中國人很行”

《美國工廠》海報

9月15日,央視、新京報等媒體接連推出曹德旺的專訪,這也是《美國工廠》熱銷後,片中的中國大老闆首度發聲。曹德旺坦承對紀錄片的看法,總體肯定,認為該部紀錄片向美國輸送了“中國繁榮是中國人幹出來”的價值觀,他同時也覺得少部分醜化福耀的鏡頭,是因為導演不瞭解情況。

中國人的智慧戰勝美國工會?

中國觀眾初看《美國工廠》時,一個集中的觀影感受是“震撼”。這種感受,主要來自於紀錄片的場景設定,將中美兩種文化集中在美國工廠中,資本與工會、中國工人與美國工人等之間的立場對立、文化衝突都給予細緻展露。這種影像化的表達,比文字更具體、更有衝擊力,這是藝術形式在展示意識形態對立上的優勢。


看曹德旺“美國工廠”,不能只看到“中國人很行”

《美國工廠》劇照

在這部紀錄片中,曹德旺展露的“霸氣”——“工會進來,工廠就不做了”——讓許多中國人感到揚眉吐氣。曹德旺的言行代表了國人建立在歷史屈辱感上的集體理想,那就是:一名中國人在美國俄亥俄州建立了具備範本意義的中國工廠,並且與代表著美國民主制度的工會機制進行了公開鬥爭,竟然贏得全面勝利。

在媒體專訪中,曹德旺談的最多的其實不是《美國工廠》——儘管這也是他受訪的主要內容之一——他講的最多的是用全球眼光來評判中美製造業的競賽。曹德旺近乎急切地重申這樣一種觀念:虛擬經濟是有害中國的“美麗泡沫”,而製造業為本才能讓中國在下一代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顯然,相較於曹德旺一以貫之地鼓吹製造業的重要性,人們更願意傾聽他如何對付美國人、如何在自己的工廠裡瓦解工會的計謀。必須承認的是,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貿易爭端,中國人對於曹德旺在美國本土、西方民主腹地取得的成就倍感鼓舞。《美國工廠》的矛盾衝突,將曹德旺塑造為解決文化衝突的中國方案。

《美國工廠》很容易在中國觀眾那裡造成一個印象,就是美國衰落論。這種印象確實符合一些人的想象,而印證這個看法的就是“美國工會不行”。確實,曹德旺與美國工會集中在福耀的角力,影片展露了非常多的聲音來抨擊工會制度的弊端,這種聲音在美國常見,但在中國觀眾那裡很新鮮。

看曹德旺“美國工廠”,不能只看到“中國人很行”

《美國工廠》劇照

《美國工廠》給人的感覺是曹德旺以中國人的智慧戰勝了美國工會制度。這種解讀其實流於簡單化了,要知道,在美國法律中,是否成立工會完全取決於工人意志,同樣是民主競爭的結果。儘管曹德旺使用了一些“陽謀”,比如利用資方的優勢施壓工人,但不成立工會的結果,仍舊建立在法律基礎上。

曹氏“美國工廠”難以複製

深入《美國工廠》的細節,會有一些比非此即彼更重要的思考。比如,福耀美國工廠的工人最後票決結果是不成立工會。可在之前的角逐中,中方管理層利用優勢進行施壓的方式,處於灰色地帶,是否正是工會的價值所在?而美國工人最終認同票決結果,是否也包含著對工會制度弊端的用腳投票?

曹德旺是精明的商人,其成長背景及發家過程,都在反覆證明實用主義的重要性。曹德旺在紀錄片大賣之後的對媒體發言,也一再證明兩點:其一,他對生產效率的極度追求,不掩飾他是資本主義信徒的這個事實;其二,他對工人福利、勞資平等的重視,對佛家教義的遵守,又證實他執守人本主義樸素信念。


看曹德旺“美國工廠”,不能只看到“中國人很行”

《美國工廠》劇照

換句話說,曹德旺對美國工會制度的批評,以及在實際行動中的抵制,看起來更像是一種追求生產效率的資本家作風,是一種技術方面的抗拒,並不是(至少表面上)出於意識形態的競奪。他對美國工會的排斥遵循著美國法律的條文,在這個時候,曹德旺作為全球頂級企業家,是以一流資本家的見識超越了國族界限。

當然,人們願意將曹德旺看作一種典型,來印證輿論中越來越多的唱衰美國的看法。這種理解有偏差,但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曹德旺的中國人面龐、兵家進擊之道、佛家慈悲情懷等特點,很容易被代入輸贏的輪盤中,被視作英雄也是可以理解的。即使這些理解,比《美國工廠》的主旨更寬泛,也更有中國特色。

所以,當曹德旺警告中國企業家,一旦在美國開廠,絕對要警惕工會時,有一個問題就會浮現出來:曹德旺在美國工廠的做法是可以複製的嗎?他可以承受關閉工廠造成的幾十億乃至上百億元損失,其他人可以嗎?他能夠放開美國人跟拍四年,並且寬容異議,別人能做到嗎?關鍵是,曹德旺的修行可以輕易推廣嗎?

只怕很難。曹德旺身上因為智慧、財力等修煉出來的能力,讓他在面對不同的政治制度、迥異的生產關係、懸殊極大的文化差異時,在遵守原則與利用彈性時激發出相當大的寬容度,他說自己及工廠沒有什麼不可以示人,其他中國企業家能做到的只怕少之又少。

曹德旺的“意識形態”

作為《美國工廠》的觀眾,有各種看法、各種解讀當然很正常。紀錄片導演是在中立、客觀表現,這並不妨礙讀者各取所需。這也是藝術的魅力所在。但有一點,當曹德旺以紀錄片的“支持者”、“主角”等身份,出來講述製造業的問題時,他的擔憂似乎更應該被聽到,無論是決策者還是打工者。

曹德旺對製造業全球版圖瞭如指掌,對中美之間未來幾十年的競合也有自己的看法。他的看法超越了“中國威脅論”或“美國衰落論”,而是強調中美在製造業上都有不足,但美國已經採取彌補行動,他大聲疾呼中國也要迎頭趕上。正如他在美國工廠擊退工會勢力那樣,曹德旺作出如此呼籲時,他仍超越了意識形態,立足的還是生產效率。

當然,現實總是複雜的,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答案。當曹德旺表示,將繼續提高工人與機器人的使用比重,由現在1:10提高更多,這也意味著曹德旺僱傭的人工將會越來越少,而拜服在曹德旺的那些工人階級很可能就是下一個被淘汰的人——一切都是為了高效,曹德旺對美國工會的狙擊,也許會讓中國工人嚐到同樣滋味。

看曹德旺“美國工廠”,不能只看到“中國人很行”

《美國工廠》劇照

所以,回到一個根本問題上來,曹德旺憑什麼征服美國,憑什麼在美國工廠裡打敗工會?歸根結底,他深諳資本主義的高效率訣竅,為實現這個目標,採取拿來主義,借重一切有利資源,美國法律、中國智慧、車間暗戰、資方考核等等,這是人們在替他喝彩時必須清楚瞭解的,不惜代價追求高效就是曹德旺的“意識形態”。

美國製度通常使美國人覺得他們的國家和自己了不起,這是法國人托克維爾用他的名著告訴後世的。曹德旺則用一名中國企業家的強人做派,指出美國人、美國製度、美國文化中的缺點、缺陷與遺憾,這是他通過美國導演向世界傳達的聲音。從紀錄片的全球傳播效果看,曹德旺無疑是成功的宣講者。

最後再強調的是,曹德旺向媒體袒露對《美國工廠》的評價,如果只看到“中國/中國人很行”這一點,無疑是不夠的。人們願意在曹德旺這裡收穫自豪感,感謝他長了中國人志氣,但曹德旺那種超越國家、超越意識形態的憂患意識才是發自肺腑的實話,他將真話包裹在慶祝勝利的歡呼聲中講出來,也是技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