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佛跳牆

佛跳牆 海蔘 杏鮑菇 鮑魚 福州城記 福州城記 2017-08-26

佛跳牆,又名滿壇香、福壽全,閩菜的看家手段之一。相傳,它是在清道光年間由福州聚春園菜館老闆鄭春發研製出來的(沒錯,就是現在的聚春園)。所以要吃到正宗的佛跳牆還是要去聚春園。

製作這道美食,工序十分繁瑣。佛跳牆的原料有十幾種之多,鮑魚、海蔘、魚脣、犛牛皮膠、杏鮑菇、蹄筋、花菇、墨魚、瑤柱、鵪鶉蛋等。要充分體現每一種食材的口味和特點需要先將這十幾種食材分別獨立製作成一道菜,再匯聚到一起,加入高湯和紹興酒,文火煨制十幾個小時以上,這種味道才能真正達到醇厚的特點。

福州的佛跳牆

說實話,小編看完就失去了嘗試製作的慾望……十多種材料要先做成十多道菜,光是這點就夠麻煩了,更何況還要再熬上十幾個小時。做這一道菜相當於二十多道菜,想來要吃的話要等第二天,沒餓死先被酒香饞死了……據說,以前老福州人辦完酒席就會把盤裡剩下的菜收集起來,加上酒一起煮一鍋大雜燴。這樣想來這佛跳牆和這種大雜燴有異曲同工之妙。

說到這裡就要說到它的傳說了,傳說這道菜就是無意中被發現的。

按照福建風俗,新媳婦出嫁後的第三天,要親自下廚露一手茶飯手藝,侍奉公婆,博取賞識。傳說一位富家女,嬌生慣養,不習廚事,出嫁前夕愁苦不已。她母親便把家裡的山珍海味都拿出來做成各式菜餚,一一用荷葉包好,告訴她如何烹煮 。誰知這位小姐竟把燒製方法忘光,情急之間就把所有的菜一股腦兒倒進一個紹酒罈子裡,蓋上荷葉,撂在灶頭。第二天濃香飄出,閤家連贊好菜,這就是“十八個菜一鍋煮”的“佛跳牆”的來頭了。(好嘛,果然是大雜燴啊)

至於“佛跳牆”這個名稱則是傳自唐朝的高僧玄荃。他在往福建少林寺的

途中,傳經路過“閩都”福州,夜宿旅店,正好隔牆貴官家以“滿壇香”宴奉賓客,高僧嗅之垂涎三尺,頓棄佛門多年修行,跳牆而入一享“滿壇香”。“佛跳牆”即因此而得名。

佛跳牆因為菜品繁多,做工複雜所以價格較貴,不適合工薪階層經常吃(荷包的痛苦……)。那麼想吃怎麼辦?很簡單,買個壇燒八味就好啦。壇燒八味又稱小佛跳牆,其食材相比佛跳牆要大大減少,喜食肉的朋友們有口福啦。當然如果有人能天天吃得起佛跳牆,小編想說“土豪,咱們做朋友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