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山東名吃—酥鍋,美味酥到你心裡,楞好吃!

豆腐 蘇小妹 醬油 排骨 老號營 老號營 2017-10-14

作為地地道道的山東人,小編記得小時候過年家裡總會做一道怎麼吃也吃不夠的美味,那就是酥鍋。做出來整個是一鍋子菜,裡面放上海帶,白菜,豆腐,蓮藕,肉,魚,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材料,做成後的酥鍋那是絕對具備了鮮、香、酥、嫩的特點,當真是口味獨特,老少皆宜。

地道山東名吃—酥鍋,美味酥到你心裡,楞好吃!

酥鍋的老家是山東淄博的博山地區,相傳是清朝初年顏神鎮一位叫蘇小妹的婦女創始,所以起菜名為“蘇鍋”。又因此菜餚用醋較多,以肉魚骨刺酥爛為主要特徵,最終改名為“酥鍋菜”。

地道山東名吃—酥鍋,美味酥到你心裡,楞好吃!

地道山東名吃—酥鍋,美味酥到你心裡,楞好吃!

還有一說是北宋年間,北宋大詩人蘇軾前往山東諸城赴任太守,途徑顏神店,也就是今天的博山地區,購置陶瓷器皿,蘇軾的妹妹蘇小妹從一位窯工那裡獲知了用砂鍋製作“大鍋菜”的配方,於是就起了製作了一鍋讓哥哥品嚐的想法。蘇小妹改變了顏神窯工傳統混合放菜的做法,獨具創新地使用了層層擺放的辦法。

也許是因為太過勞累,晚上看火的蘇小妹在廚房睡著了,一覺醒來已經是天亮。這時砂鍋已經被火烤裂,爐灶裡的火也被湯汁澆滅,但因為菜壓得實,反倒完好無損。香噴噴的味道已經瀰漫了整個院落,連蘇軾也被這香氣吸引過來。蘇軾品嚐後讚不絕口,稱這道菜兼備鮮、香、酥、嫩的特點,還不停稱讚小妹多才多藝。

地道山東名吃—酥鍋,美味酥到你心裡,楞好吃!

地道山東名吃—酥鍋,美味酥到你心裡,楞好吃!

人們為了紀念蘇小妹,便把這道菜命名為“蘇鍋”,又因其酥爛可口,改稱作“酥鍋”,之後這一美食廣為流傳。但不管是哪種起源傳說,酥鍋是流傳開來了,而且酥鍋的製作十分複雜,先來說說其複雜的酥鍋原料。製作酥鍋首先需要細緻的選材,一般要放幾十種材料,主料有白菜、藕、海帶、排骨、凍豆腐、豬蹄、雞、魚、肉等,調料有醋、糖、黃酒、醬油、蔥、姜、鹽等。

地道山東名吃—酥鍋,美味酥到你心裡,楞好吃!

酥鍋材料的擺放也相當講究,鍋底平鋪大骨棒,需是剔過肉的,起一個托住菜的作用,以免在燒製過程中糊鍋。為了防止糊鍋,將大白菜的幫子圍在鍋的周圍,然後根據各種材料的易熟程度,最下面放最難熟的,依次將海帶卷、海魚、五花肉、蓮藕、白菜、豆腐、花生一層一層平鋪在鍋裡,中間撒上少量的鹽糖,上面再以白菜幫覆蓋。材料鋪好後,將醬油、醋、料酒澆在材料上,大火燒至鍋開後,再改用文火燒至骨刺酥爛為止,這個過程大概需要10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或者更長。

地道山東名吃—酥鍋,美味酥到你心裡,楞好吃!

地道山東名吃—酥鍋,美味酥到你心裡,楞好吃!

一般來說,用沙鍋做出來的酥鍋比一般鐵鍋做出來的酥鍋更好吃!酥鍋涼透後,隨吃隨取,等涼透成肉凍後,口感效果更佳,從它繁雜的選材和製作工藝中即可顯見一斑!更絕妙的是,酥鍋開鍋後一般先吃到的都是素食,隨著舀勺的不斷深入往下挖取,葷菜才隨之出現,所以食酥鍋的絕妙處不僅僅在於入口時給人以香滑可口之感,還能給人以一種“曲境通幽,豁然開朗”的飲食藝術享受!

更多中華老字號文化,敬請關注老號營;文章來源於老號營,如有轉載,註明出處。若任何團隊及個人私自轉載盜用,一律追究相關責任,敬請知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