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有一個段子流傳甚廣,說某北方人來到四川,腹中空空,於是到餐館就餐,點了一盤魚香肉絲。店家手藝不錯,食客大快朵頤之後,卻感覺哪裡不對——這魚香肉絲裡怎麼沒有魚?魚香肉絲和魚到底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可能在很多人的腦海中徘徊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這種問題無關緊要——隨它去吧!吃飯要緊。問題的種子就這樣埋在了腦海裡——直至魚香肉絲段子引發了一輪集體回憶與創作,一場關於菜名的靈魂詰問爆發了: 獅子頭為什麼沒有獅子?螞蟻上樹為什麼沒有螞蟻?松鼠鱖魚為什麼沒有松鼠?虎皮青椒為什麼沒有虎皮?

"

曾經有一個段子流傳甚廣,說某北方人來到四川,腹中空空,於是到餐館就餐,點了一盤魚香肉絲。店家手藝不錯,食客大快朵頤之後,卻感覺哪裡不對——這魚香肉絲裡怎麼沒有魚?魚香肉絲和魚到底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可能在很多人的腦海中徘徊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這種問題無關緊要——隨它去吧!吃飯要緊。問題的種子就這樣埋在了腦海裡——直至魚香肉絲段子引發了一輪集體回憶與創作,一場關於菜名的靈魂詰問爆發了: 獅子頭為什麼沒有獅子?螞蟻上樹為什麼沒有螞蟻?松鼠鱖魚為什麼沒有松鼠?虎皮青椒為什麼沒有虎皮?

魚香肉絲沒有魚,獅子頭裡沒獅子:菜名都是怎麼取的?

虎皮青椒???

……老婆餅裡為什麼沒有老婆?老乾媽裡為什麼沒有乾媽?夫妻肺片裡為什麼沒有夫妻?麻婆豆腐裡為什麼沒有麻婆?

"

曾經有一個段子流傳甚廣,說某北方人來到四川,腹中空空,於是到餐館就餐,點了一盤魚香肉絲。店家手藝不錯,食客大快朵頤之後,卻感覺哪裡不對——這魚香肉絲裡怎麼沒有魚?魚香肉絲和魚到底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可能在很多人的腦海中徘徊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這種問題無關緊要——隨它去吧!吃飯要緊。問題的種子就這樣埋在了腦海裡——直至魚香肉絲段子引發了一輪集體回憶與創作,一場關於菜名的靈魂詰問爆發了: 獅子頭為什麼沒有獅子?螞蟻上樹為什麼沒有螞蟻?松鼠鱖魚為什麼沒有松鼠?虎皮青椒為什麼沒有虎皮?

魚香肉絲沒有魚,獅子頭裡沒獅子:菜名都是怎麼取的?

虎皮青椒???

……老婆餅裡為什麼沒有老婆?老乾媽裡為什麼沒有乾媽?夫妻肺片裡為什麼沒有夫妻?麻婆豆腐裡為什麼沒有麻婆?

魚香肉絲沒有魚,獅子頭裡沒獅子:菜名都是怎麼取的?

是不是感覺合理了很多?

……住手!食用野生動物是犯法的!把人做成菜更不行!這只是菜名而已,不代表菜裡就一定要有啊!不過你有沒有想過,既然菜裡沒有,為什麼名字還要這麼取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給菜取名那些事。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源遠流長。相傳,燧人氏鑽木取火,從那時起先民們已經吃上了熟食,進入石烹時代。到了黃帝時代,中華先民們的飲食又有了改善。黃帝發明了灶,方便了食物的烹飪。更為重要的是人們開始食用食鹽,使食物更加鮮美和健康。不過此時吃飯,大抵果腹即可,未必為食物取了什麼名字,就算取了名字,恐怕也無法流傳至今。

"

曾經有一個段子流傳甚廣,說某北方人來到四川,腹中空空,於是到餐館就餐,點了一盤魚香肉絲。店家手藝不錯,食客大快朵頤之後,卻感覺哪裡不對——這魚香肉絲裡怎麼沒有魚?魚香肉絲和魚到底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可能在很多人的腦海中徘徊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這種問題無關緊要——隨它去吧!吃飯要緊。問題的種子就這樣埋在了腦海裡——直至魚香肉絲段子引發了一輪集體回憶與創作,一場關於菜名的靈魂詰問爆發了: 獅子頭為什麼沒有獅子?螞蟻上樹為什麼沒有螞蟻?松鼠鱖魚為什麼沒有松鼠?虎皮青椒為什麼沒有虎皮?

魚香肉絲沒有魚,獅子頭裡沒獅子:菜名都是怎麼取的?

虎皮青椒???

……老婆餅裡為什麼沒有老婆?老乾媽裡為什麼沒有乾媽?夫妻肺片裡為什麼沒有夫妻?麻婆豆腐裡為什麼沒有麻婆?

魚香肉絲沒有魚,獅子頭裡沒獅子:菜名都是怎麼取的?

是不是感覺合理了很多?

……住手!食用野生動物是犯法的!把人做成菜更不行!這只是菜名而已,不代表菜裡就一定要有啊!不過你有沒有想過,既然菜裡沒有,為什麼名字還要這麼取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給菜取名那些事。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源遠流長。相傳,燧人氏鑽木取火,從那時起先民們已經吃上了熟食,進入石烹時代。到了黃帝時代,中華先民們的飲食又有了改善。黃帝發明了灶,方便了食物的烹飪。更為重要的是人們開始食用食鹽,使食物更加鮮美和健康。不過此時吃飯,大抵果腹即可,未必為食物取了什麼名字,就算取了名字,恐怕也無法流傳至今。

魚香肉絲沒有魚,獅子頭裡沒獅子:菜名都是怎麼取的?

聚餐嘍!給食物命名的歷史,應始於戰國和秦漢時期,人們首次以烹調方法的不同而區別食品,“蒸谷為飲,烹谷為粥”。到唐宋時期,隨著國力的增強、百姓的富足,中國的飲食文化日益興旺發達,食物種類不斷豐富,以《飲膳正要》為代表的理論著作也呼之欲出。到了明清,飲食文化又進入一個高峰,不但繼承和發展了唐宋食俗,而且融入了滿蒙的特點。這時,各地菜系已經形成,宮廷菜系也已發展齊備,大批名菜名點也都定型。資深吃貨袁枚寫下的《隨園食單》,被評為美食家的必讀之書。

"

曾經有一個段子流傳甚廣,說某北方人來到四川,腹中空空,於是到餐館就餐,點了一盤魚香肉絲。店家手藝不錯,食客大快朵頤之後,卻感覺哪裡不對——這魚香肉絲裡怎麼沒有魚?魚香肉絲和魚到底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可能在很多人的腦海中徘徊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這種問題無關緊要——隨它去吧!吃飯要緊。問題的種子就這樣埋在了腦海裡——直至魚香肉絲段子引發了一輪集體回憶與創作,一場關於菜名的靈魂詰問爆發了: 獅子頭為什麼沒有獅子?螞蟻上樹為什麼沒有螞蟻?松鼠鱖魚為什麼沒有松鼠?虎皮青椒為什麼沒有虎皮?

魚香肉絲沒有魚,獅子頭裡沒獅子:菜名都是怎麼取的?

虎皮青椒???

……老婆餅裡為什麼沒有老婆?老乾媽裡為什麼沒有乾媽?夫妻肺片裡為什麼沒有夫妻?麻婆豆腐裡為什麼沒有麻婆?

魚香肉絲沒有魚,獅子頭裡沒獅子:菜名都是怎麼取的?

是不是感覺合理了很多?

……住手!食用野生動物是犯法的!把人做成菜更不行!這只是菜名而已,不代表菜裡就一定要有啊!不過你有沒有想過,既然菜裡沒有,為什麼名字還要這麼取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給菜取名那些事。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源遠流長。相傳,燧人氏鑽木取火,從那時起先民們已經吃上了熟食,進入石烹時代。到了黃帝時代,中華先民們的飲食又有了改善。黃帝發明了灶,方便了食物的烹飪。更為重要的是人們開始食用食鹽,使食物更加鮮美和健康。不過此時吃飯,大抵果腹即可,未必為食物取了什麼名字,就算取了名字,恐怕也無法流傳至今。

魚香肉絲沒有魚,獅子頭裡沒獅子:菜名都是怎麼取的?

聚餐嘍!給食物命名的歷史,應始於戰國和秦漢時期,人們首次以烹調方法的不同而區別食品,“蒸谷為飲,烹谷為粥”。到唐宋時期,隨著國力的增強、百姓的富足,中國的飲食文化日益興旺發達,食物種類不斷豐富,以《飲膳正要》為代表的理論著作也呼之欲出。到了明清,飲食文化又進入一個高峰,不但繼承和發展了唐宋食俗,而且融入了滿蒙的特點。這時,各地菜系已經形成,宮廷菜系也已發展齊備,大批名菜名點也都定型。資深吃貨袁枚寫下的《隨園食單》,被評為美食家的必讀之書。

魚香肉絲沒有魚,獅子頭裡沒獅子:菜名都是怎麼取的?

中國的食客,不僅關注飯菜點心的色、香、味,對它們的命名、品味的方式、進餐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一定要求。其中菜餚命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中國菜餚的名稱可以說出神入化、雅俗共賞。菜餚的命名方法,大致可分為兩個流派——寫實命名法和聯想命名法。寫實命名法往往直接反映出菜品所使用的食材和烹調方法,有時還會涉及到色、形、味以及盛放食物的器皿。聯想命名法則包羅萬象,可能根據歷史掌故、神話傳說、名人食趣、菜餚形象等等方面,為菜餚取個別開生面的名字。採用寫實命名法的菜餚,大多方便理解,即使從未吃過也可以對菜品有一個基本準確的猜測。家常菜的名稱往往屬於這個範疇——西紅柿炒雞蛋、土豆燉牛肉、清蒸鱸魚……畢竟誰會為每天吃的菜取個雲山霧罩的名字呢?不過你可能想不到,讓無數人誤會的魚香肉絲,也屬於寫實命名法的範疇。所謂“魚香”,指的是川菜中的一種味型。四川人做魚,多用泡生薑泡辣椒,郫縣豆瓣醬之外,還放大量的蔥。做魚香肉絲,這幾樣也不可少。故魚香肉絲某種程度上可以描述為,像做魚一樣炒肉絲。也就是說,魚香肉絲和糖醋排骨的命名沒有什麼不同,裡面沒有魚是順理成章的——畢竟人家也不叫肉香魚絲啊。聯想命名法並不墨守一定之規。可以用人名、地名,也可以用成語、俗語。其中有非常質樸的,比如以人名入菜名。其中翹楚不得不提兩位:一個是中國人餐桌上的傳統“硬菜”東坡肉,一個是西方中餐的代表“左宗棠雞”。

"

曾經有一個段子流傳甚廣,說某北方人來到四川,腹中空空,於是到餐館就餐,點了一盤魚香肉絲。店家手藝不錯,食客大快朵頤之後,卻感覺哪裡不對——這魚香肉絲裡怎麼沒有魚?魚香肉絲和魚到底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可能在很多人的腦海中徘徊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這種問題無關緊要——隨它去吧!吃飯要緊。問題的種子就這樣埋在了腦海裡——直至魚香肉絲段子引發了一輪集體回憶與創作,一場關於菜名的靈魂詰問爆發了: 獅子頭為什麼沒有獅子?螞蟻上樹為什麼沒有螞蟻?松鼠鱖魚為什麼沒有松鼠?虎皮青椒為什麼沒有虎皮?

魚香肉絲沒有魚,獅子頭裡沒獅子:菜名都是怎麼取的?

虎皮青椒???

……老婆餅裡為什麼沒有老婆?老乾媽裡為什麼沒有乾媽?夫妻肺片裡為什麼沒有夫妻?麻婆豆腐裡為什麼沒有麻婆?

魚香肉絲沒有魚,獅子頭裡沒獅子:菜名都是怎麼取的?

是不是感覺合理了很多?

……住手!食用野生動物是犯法的!把人做成菜更不行!這只是菜名而已,不代表菜裡就一定要有啊!不過你有沒有想過,既然菜裡沒有,為什麼名字還要這麼取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給菜取名那些事。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源遠流長。相傳,燧人氏鑽木取火,從那時起先民們已經吃上了熟食,進入石烹時代。到了黃帝時代,中華先民們的飲食又有了改善。黃帝發明了灶,方便了食物的烹飪。更為重要的是人們開始食用食鹽,使食物更加鮮美和健康。不過此時吃飯,大抵果腹即可,未必為食物取了什麼名字,就算取了名字,恐怕也無法流傳至今。

魚香肉絲沒有魚,獅子頭裡沒獅子:菜名都是怎麼取的?

聚餐嘍!給食物命名的歷史,應始於戰國和秦漢時期,人們首次以烹調方法的不同而區別食品,“蒸谷為飲,烹谷為粥”。到唐宋時期,隨著國力的增強、百姓的富足,中國的飲食文化日益興旺發達,食物種類不斷豐富,以《飲膳正要》為代表的理論著作也呼之欲出。到了明清,飲食文化又進入一個高峰,不但繼承和發展了唐宋食俗,而且融入了滿蒙的特點。這時,各地菜系已經形成,宮廷菜系也已發展齊備,大批名菜名點也都定型。資深吃貨袁枚寫下的《隨園食單》,被評為美食家的必讀之書。

魚香肉絲沒有魚,獅子頭裡沒獅子:菜名都是怎麼取的?

中國的食客,不僅關注飯菜點心的色、香、味,對它們的命名、品味的方式、進餐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一定要求。其中菜餚命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中國菜餚的名稱可以說出神入化、雅俗共賞。菜餚的命名方法,大致可分為兩個流派——寫實命名法和聯想命名法。寫實命名法往往直接反映出菜品所使用的食材和烹調方法,有時還會涉及到色、形、味以及盛放食物的器皿。聯想命名法則包羅萬象,可能根據歷史掌故、神話傳說、名人食趣、菜餚形象等等方面,為菜餚取個別開生面的名字。採用寫實命名法的菜餚,大多方便理解,即使從未吃過也可以對菜品有一個基本準確的猜測。家常菜的名稱往往屬於這個範疇——西紅柿炒雞蛋、土豆燉牛肉、清蒸鱸魚……畢竟誰會為每天吃的菜取個雲山霧罩的名字呢?不過你可能想不到,讓無數人誤會的魚香肉絲,也屬於寫實命名法的範疇。所謂“魚香”,指的是川菜中的一種味型。四川人做魚,多用泡生薑泡辣椒,郫縣豆瓣醬之外,還放大量的蔥。做魚香肉絲,這幾樣也不可少。故魚香肉絲某種程度上可以描述為,像做魚一樣炒肉絲。也就是說,魚香肉絲和糖醋排骨的命名沒有什麼不同,裡面沒有魚是順理成章的——畢竟人家也不叫肉香魚絲啊。聯想命名法並不墨守一定之規。可以用人名、地名,也可以用成語、俗語。其中有非常質樸的,比如以人名入菜名。其中翹楚不得不提兩位:一個是中國人餐桌上的傳統“硬菜”東坡肉,一個是西方中餐的代表“左宗棠雞”。

魚香肉絲沒有魚,獅子頭裡沒獅子:菜名都是怎麼取的?

來一口我東坡的肉?受孔夫子影響,中國文人向來是一組矛盾體——一方面“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另一方面又“君子遠庖廚”,又想吃得好,又想不做飯。蘇東坡則不然,他以詩文見長之外,亦以美食家的身份享有盛名。有《食豬肉》詩文為證:“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其中的理念,至今還是做紅燒肉的最高“理論指導”。與“東坡肉”不同,“左宗棠雞”和那位晚清名臣左宗棠一點關係也沒有。1952年,一名中國臺灣廚師彭長貴負責接待美國海軍上將阿瑟·威廉·雷德福。彭長貴為了滿足貴賓的要求,結合了多個菜系的風格,自創了這道新菜。在被阿瑟問到菜名時,這位廚師一時想不到什麼好名字,只想起自己湖南老家出過一個著名人物左宗棠,便隨口答道:左宗棠雞。就這樣,一位清末重臣,竟然因為一道菜餚,再次為人們所熟知。

"

曾經有一個段子流傳甚廣,說某北方人來到四川,腹中空空,於是到餐館就餐,點了一盤魚香肉絲。店家手藝不錯,食客大快朵頤之後,卻感覺哪裡不對——這魚香肉絲裡怎麼沒有魚?魚香肉絲和魚到底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可能在很多人的腦海中徘徊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這種問題無關緊要——隨它去吧!吃飯要緊。問題的種子就這樣埋在了腦海裡——直至魚香肉絲段子引發了一輪集體回憶與創作,一場關於菜名的靈魂詰問爆發了: 獅子頭為什麼沒有獅子?螞蟻上樹為什麼沒有螞蟻?松鼠鱖魚為什麼沒有松鼠?虎皮青椒為什麼沒有虎皮?

魚香肉絲沒有魚,獅子頭裡沒獅子:菜名都是怎麼取的?

虎皮青椒???

……老婆餅裡為什麼沒有老婆?老乾媽裡為什麼沒有乾媽?夫妻肺片裡為什麼沒有夫妻?麻婆豆腐裡為什麼沒有麻婆?

魚香肉絲沒有魚,獅子頭裡沒獅子:菜名都是怎麼取的?

是不是感覺合理了很多?

……住手!食用野生動物是犯法的!把人做成菜更不行!這只是菜名而已,不代表菜裡就一定要有啊!不過你有沒有想過,既然菜裡沒有,為什麼名字還要這麼取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給菜取名那些事。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源遠流長。相傳,燧人氏鑽木取火,從那時起先民們已經吃上了熟食,進入石烹時代。到了黃帝時代,中華先民們的飲食又有了改善。黃帝發明了灶,方便了食物的烹飪。更為重要的是人們開始食用食鹽,使食物更加鮮美和健康。不過此時吃飯,大抵果腹即可,未必為食物取了什麼名字,就算取了名字,恐怕也無法流傳至今。

魚香肉絲沒有魚,獅子頭裡沒獅子:菜名都是怎麼取的?

聚餐嘍!給食物命名的歷史,應始於戰國和秦漢時期,人們首次以烹調方法的不同而區別食品,“蒸谷為飲,烹谷為粥”。到唐宋時期,隨著國力的增強、百姓的富足,中國的飲食文化日益興旺發達,食物種類不斷豐富,以《飲膳正要》為代表的理論著作也呼之欲出。到了明清,飲食文化又進入一個高峰,不但繼承和發展了唐宋食俗,而且融入了滿蒙的特點。這時,各地菜系已經形成,宮廷菜系也已發展齊備,大批名菜名點也都定型。資深吃貨袁枚寫下的《隨園食單》,被評為美食家的必讀之書。

魚香肉絲沒有魚,獅子頭裡沒獅子:菜名都是怎麼取的?

中國的食客,不僅關注飯菜點心的色、香、味,對它們的命名、品味的方式、進餐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一定要求。其中菜餚命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中國菜餚的名稱可以說出神入化、雅俗共賞。菜餚的命名方法,大致可分為兩個流派——寫實命名法和聯想命名法。寫實命名法往往直接反映出菜品所使用的食材和烹調方法,有時還會涉及到色、形、味以及盛放食物的器皿。聯想命名法則包羅萬象,可能根據歷史掌故、神話傳說、名人食趣、菜餚形象等等方面,為菜餚取個別開生面的名字。採用寫實命名法的菜餚,大多方便理解,即使從未吃過也可以對菜品有一個基本準確的猜測。家常菜的名稱往往屬於這個範疇——西紅柿炒雞蛋、土豆燉牛肉、清蒸鱸魚……畢竟誰會為每天吃的菜取個雲山霧罩的名字呢?不過你可能想不到,讓無數人誤會的魚香肉絲,也屬於寫實命名法的範疇。所謂“魚香”,指的是川菜中的一種味型。四川人做魚,多用泡生薑泡辣椒,郫縣豆瓣醬之外,還放大量的蔥。做魚香肉絲,這幾樣也不可少。故魚香肉絲某種程度上可以描述為,像做魚一樣炒肉絲。也就是說,魚香肉絲和糖醋排骨的命名沒有什麼不同,裡面沒有魚是順理成章的——畢竟人家也不叫肉香魚絲啊。聯想命名法並不墨守一定之規。可以用人名、地名,也可以用成語、俗語。其中有非常質樸的,比如以人名入菜名。其中翹楚不得不提兩位:一個是中國人餐桌上的傳統“硬菜”東坡肉,一個是西方中餐的代表“左宗棠雞”。

魚香肉絲沒有魚,獅子頭裡沒獅子:菜名都是怎麼取的?

來一口我東坡的肉?受孔夫子影響,中國文人向來是一組矛盾體——一方面“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另一方面又“君子遠庖廚”,又想吃得好,又想不做飯。蘇東坡則不然,他以詩文見長之外,亦以美食家的身份享有盛名。有《食豬肉》詩文為證:“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其中的理念,至今還是做紅燒肉的最高“理論指導”。與“東坡肉”不同,“左宗棠雞”和那位晚清名臣左宗棠一點關係也沒有。1952年,一名中國臺灣廚師彭長貴負責接待美國海軍上將阿瑟·威廉·雷德福。彭長貴為了滿足貴賓的要求,結合了多個菜系的風格,自創了這道新菜。在被阿瑟問到菜名時,這位廚師一時想不到什麼好名字,只想起自己湖南老家出過一個著名人物左宗棠,便隨口答道:左宗棠雞。就這樣,一位清末重臣,竟然因為一道菜餚,再次為人們所熟知。

魚香肉絲沒有魚,獅子頭裡沒獅子:菜名都是怎麼取的?

嗯?我又不是左宗棠,把我放出來幹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