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縣西砲蕎麥灌腸

蕎麥 蕎麥麵 麵條 拌麵 看晉中 2017-05-28

歷史淵源

西砲灌腸源於明朝,當時陝西榆林縣狗兒村的張文忠兄弟二人,經洪洞縣大槐樹移民至西砲村。他們帶來的主要食物蕎麥麵,由於太精韌不能做成麵條。只能吃糊糊,偶然機會發現剩菜涼團加上點山西老陳醋更好吃。經反覆研製,精心配製條料。使之成為有獨特風味的食品。取名灌腸。從此張氏兄弟經營,製作灌腸。經歷代後人傳承至今。

灌腸色味均為晉中麵食的上乘

灌腸以蕎麥為原料。是低脂肪,多維生素並存的好食材。是三高病人最好的飲食。灌腸入口爽滑又精道。利口開胃。有稀釋醋的酸味,有蒜的辣味。有芝麻油的香味。據測定蕎麥麵粉不含糖,低脂肪,再配上精緻調料。是糖尿病,心腦血管病人的功能性食品。長期食用有清熱,解毒,殺菌等作用。對腸胃病也有調理作用。 灌腸的製作選用上好的蕎麥,磨成細麵粉,經過拌麵,揉麵,和麵打面,面和到能拉開時,雙手抱空拳邊加水邊摔打,緩慢少量加水,100多次,和成合格的麵漿,當今大部分,使用機械和麵,但效果相同,將麵漿盛入小碟,放入蒸籠蒸熟,傳統制作。拉風箱燒柴火,後燒煤,根據季節隨氣溫變化掌握真實的時間,辦法是用定長的香燭,上籠後點燃,燃盡後下籠,既保證質量,又不浪費燃料和時間,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吹風機燒火,鐘錶計時,下籠後,自然降溫,再用蒙溼布冷卻,八小時後從小碟中剝離,兩個面一對為成品,呈瓷白色,半透明,厚度5到6毫米,直徑120毫米,食用時切成條或者塊狀,用祖傳配方,調料調味,涼吃叫水灌腸,熱詞叫炒灌腸。

祁縣西砲蕎麥灌腸

傳承譜系

從明代張文忠代代相傳,第十四世張成黃傳給侄子張光正。下傳給兒子張繼宏。張光正民國時期及解放後單幹時期與本村村民合開作坊。使灌腸技術在西砲村民中傳開。邊成為製作灌腸專業村。文革時期一度中斷。改革開放後張繼宏,張九成,白永晶等人帶領下迅速恢復製作。一度達到150多家。逐漸走下專業化。當今主要傳承人。白鐵鎖。龐傳亮,田宏勇在傳承製作。市場價值,西砲灌腸,以獨特風味,遠近聞名。在祁縣,太谷縣的城鎮,鄉村等有銷售網點,並在太原市定點銷售,當地人招待八方來客餐桌上,西砲灌腸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並受到一致認可。

1995年,一位天津國企負責人來祁縣西砲附近某廠談業務,第一次吃過灌腸後,讚不絕口,以後每次到來,提前打電話訂菜要吃灌腸,2000年一位意大利專家,在山西錦綸廠安裝設備結束後,到喬家大院參觀,中午由祁縣化纖廠招待,一連吃了兩碗西砲灌腸,陪同的人都是說這夥計今天怎麼了?隨後通過翻譯說來中國兩個月,就第一次吃頓好飯,2001年,央視中華醫藥欄目介紹一位太谷中醫廠的長壽老人,從小愛吃西砲灌腸,只要有每天兩對,是他的長壽祕訣之一。

經濟效益

一斤蕎麥麵粉製作四斤灌腸。以當前麵粉一斤三塊,灌腸一斤三塊,除去燃料電費,調料等費用,以家庭作坊式經營,一斤麵粉,淨掙7到8塊錢,年均每家作坊每日使用麵粉30到80斤。西砲灌腸於2013年列入祁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5年列入晉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6年正在申報山西省非物資文化遺產。

旺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