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有趣且深度的硬核財經

經史縱論-No.27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作者:黃主任

數據支持:遠川研究

今年8月,我應西貝餐飲集團邀請,參加了他們在內蒙古正藍旗柴達木嘎查夏營盤花費千萬元打造的“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當然我們也幫大家爭取到了福利,詳情見文末。

作為蒙古族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我不僅欣賞了精彩刺激的蒙古族摔跤博克大賽,還品嚐了2019年西貝主打的明星菜蒙古牛大骨等十道新菜品,大飽眼福、也大飽口福。


"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有趣且深度的硬核財經

經史縱論-No.27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作者:黃主任

數據支持:遠川研究

今年8月,我應西貝餐飲集團邀請,參加了他們在內蒙古正藍旗柴達木嘎查夏營盤花費千萬元打造的“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當然我們也幫大家爭取到了福利,詳情見文末。

作為蒙古族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我不僅欣賞了精彩刺激的蒙古族摔跤博克大賽,還品嚐了2019年西貝主打的明星菜蒙古牛大骨等十道新菜品,大飽眼福、也大飽口福。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現場

成書北宋年間的《夢溪筆談》說:“大底南人嗜鹹,北人嗜甘,魚蟹加糖蜜,蓋便於北俗也。“是說當年南方人喜歡吃鹹的,北方倒喜歡甜口,流行用香油煎東西吃,跟現在反過來。

只有更北邊遊牧民族吃的糙,牲畜難以保質,冬春會掉膘,殺了之後又會迅速腐爛,為了保存,就要用鹽醃起來。

茫茫草原經歷百年戰火洗禮,軍旅生活裡高熱多鹽的飲食習慣固定了下來,一代又一代草原漢子南征北戰,每每見到腸粉鹽水鴨陽春麵這些南方玩意,一股“掛麵也配叫麵條”的北方驕傲便油然而生。

傳言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為了檢閱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便定下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成了日後那達慕大會的起源。

後來,草場褪去了金戈鐵馬的蒼涼景象,只留下了粗獷與熱情,那達慕便成了慶祝豐收的儀式留存下來。這一回的“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賈國龍乾脆掏了上千萬宴請2000多名賓客品嚐內蒙傳統的流水席,一同發佈了十道內蒙古特色新菜,讓大家別一提內蒙菜就只知道烤全羊。

“草原的牛羊肉,鄉野的五穀雜糧,這句話支撐西貝走出內蒙古,走到了全中國。”賈國龍說。

過去的30年裡,賈國龍開過咖啡館、開過西餐廳,經營過海鮮大酒樓。現在他知道了,草原孕育了西貝,西貝象徵著草原,這個品牌承載的文化也越來越豐滿,是時候迴歸草原了。

走南闖北30年,賈國龍總算明白,牛筋羊腿、駝掌莜麵,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永遠是每個套馬的漢子逃不出的宿命。

01 你們的海鮮有股羊肉味

西貝合起來是個“賈”,原本是個酒吧的名字。

那是1988年,不想上學的賈國龍從大連水產學院退學,回到老家臨河。臨河在蒙語裡的意思是“富饒的湖泊”,黃河在這裡拐了個彎,南邊是河套平原,北邊就是茫茫草地,自古是中原王朝和遊牧民族衝突的前線。

母親拿出了全部的存款3800元,支持兒子開酒吧。要是賈國龍不退學,這錢本是用來娶媳婦。母親告訴他,“錢給你做生意了,媳婦自己解決吧。”

塞上漠北,酒吧是絕對的時髦玩意。裝飾材料全是賈國龍在王府井工藝美術大樓搞來的進口貨,仿木地板是香港生產,發泡壁紙、迪卡牆畫洋酒和酒杯也是從北京買回來的。按照賈國龍的意思,就是要“搞成洋氣的東西”。

1989年初,西貝酒吧開業,客人們看著花花綠綠的櫃檯問賈國龍,“為什麼沒有二鍋頭?”

按照草原上的習慣,喝酒要吃涼菜,有了涼菜就得吃點飯。本著顧客就是上帝的原則,一年之後,西貝酒吧的主打成了二鍋頭、涼菜和砂鍋麵片。

賈國龍一心要走高端洋氣路線,他又以兩萬一年的價格,承包下了當地的“愛麗格斯西餐廳”,生意火爆一時。可惜人們只是嚐嚐外國月亮的鮮,扭頭又就著二鍋頭吃砂鍋麵片。

後來,賈國龍悄悄把餐廳招牌上的“西”字取下來,變成“愛麗格斯餐廳”,川菜為主、粵菜為輔,象徵性留下幾樣西餐寓意不忘高端初心,生意再度火爆。

"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有趣且深度的硬核財經

經史縱論-No.27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作者:黃主任

數據支持:遠川研究

今年8月,我應西貝餐飲集團邀請,參加了他們在內蒙古正藍旗柴達木嘎查夏營盤花費千萬元打造的“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當然我們也幫大家爭取到了福利,詳情見文末。

作為蒙古族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我不僅欣賞了精彩刺激的蒙古族摔跤博克大賽,還品嚐了2019年西貝主打的明星菜蒙古牛大骨等十道新菜品,大飽眼福、也大飽口福。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現場

成書北宋年間的《夢溪筆談》說:“大底南人嗜鹹,北人嗜甘,魚蟹加糖蜜,蓋便於北俗也。“是說當年南方人喜歡吃鹹的,北方倒喜歡甜口,流行用香油煎東西吃,跟現在反過來。

只有更北邊遊牧民族吃的糙,牲畜難以保質,冬春會掉膘,殺了之後又會迅速腐爛,為了保存,就要用鹽醃起來。

茫茫草原經歷百年戰火洗禮,軍旅生活裡高熱多鹽的飲食習慣固定了下來,一代又一代草原漢子南征北戰,每每見到腸粉鹽水鴨陽春麵這些南方玩意,一股“掛麵也配叫麵條”的北方驕傲便油然而生。

傳言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為了檢閱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便定下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成了日後那達慕大會的起源。

後來,草場褪去了金戈鐵馬的蒼涼景象,只留下了粗獷與熱情,那達慕便成了慶祝豐收的儀式留存下來。這一回的“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賈國龍乾脆掏了上千萬宴請2000多名賓客品嚐內蒙傳統的流水席,一同發佈了十道內蒙古特色新菜,讓大家別一提內蒙菜就只知道烤全羊。

“草原的牛羊肉,鄉野的五穀雜糧,這句話支撐西貝走出內蒙古,走到了全中國。”賈國龍說。

過去的30年裡,賈國龍開過咖啡館、開過西餐廳,經營過海鮮大酒樓。現在他知道了,草原孕育了西貝,西貝象徵著草原,這個品牌承載的文化也越來越豐滿,是時候迴歸草原了。

走南闖北30年,賈國龍總算明白,牛筋羊腿、駝掌莜麵,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永遠是每個套馬的漢子逃不出的宿命。

01 你們的海鮮有股羊肉味

西貝合起來是個“賈”,原本是個酒吧的名字。

那是1988年,不想上學的賈國龍從大連水產學院退學,回到老家臨河。臨河在蒙語裡的意思是“富饒的湖泊”,黃河在這裡拐了個彎,南邊是河套平原,北邊就是茫茫草地,自古是中原王朝和遊牧民族衝突的前線。

母親拿出了全部的存款3800元,支持兒子開酒吧。要是賈國龍不退學,這錢本是用來娶媳婦。母親告訴他,“錢給你做生意了,媳婦自己解決吧。”

塞上漠北,酒吧是絕對的時髦玩意。裝飾材料全是賈國龍在王府井工藝美術大樓搞來的進口貨,仿木地板是香港生產,發泡壁紙、迪卡牆畫洋酒和酒杯也是從北京買回來的。按照賈國龍的意思,就是要“搞成洋氣的東西”。

1989年初,西貝酒吧開業,客人們看著花花綠綠的櫃檯問賈國龍,“為什麼沒有二鍋頭?”

按照草原上的習慣,喝酒要吃涼菜,有了涼菜就得吃點飯。本著顧客就是上帝的原則,一年之後,西貝酒吧的主打成了二鍋頭、涼菜和砂鍋麵片。

賈國龍一心要走高端洋氣路線,他又以兩萬一年的價格,承包下了當地的“愛麗格斯西餐廳”,生意火爆一時。可惜人們只是嚐嚐外國月亮的鮮,扭頭又就著二鍋頭吃砂鍋麵片。

後來,賈國龍悄悄把餐廳招牌上的“西”字取下來,變成“愛麗格斯餐廳”,川菜為主、粵菜為輔,象徵性留下幾樣西餐寓意不忘高端初心,生意再度火爆。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賈國龍

25歲的時候,臨河已經關不住賈國龍了。這裡的年輕人外出闖蕩,要麼是南邊的銀川、要麼是東邊的呼和浩特,賈國龍眼裡最高端洋氣的就是呼和浩特的昭君酒店。但這次朋友告訴他,管他銀川還是呼和浩特,都只是大號的臨河,要闖就去北京、上海、深圳,一步到位。

1996年,賈國龍帶著從昭君酒店請來的廚師來到深圳,改革開放的橋頭堡讓賈國龍大開眼界,他帶著廚師在羅湖的各大海鮮餐廳吃了一圈,算是篩乾淨了身上的羊肉味,準備大幹一場。


"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有趣且深度的硬核財經

經史縱論-No.27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作者:黃主任

數據支持:遠川研究

今年8月,我應西貝餐飲集團邀請,參加了他們在內蒙古正藍旗柴達木嘎查夏營盤花費千萬元打造的“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當然我們也幫大家爭取到了福利,詳情見文末。

作為蒙古族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我不僅欣賞了精彩刺激的蒙古族摔跤博克大賽,還品嚐了2019年西貝主打的明星菜蒙古牛大骨等十道新菜品,大飽眼福、也大飽口福。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現場

成書北宋年間的《夢溪筆談》說:“大底南人嗜鹹,北人嗜甘,魚蟹加糖蜜,蓋便於北俗也。“是說當年南方人喜歡吃鹹的,北方倒喜歡甜口,流行用香油煎東西吃,跟現在反過來。

只有更北邊遊牧民族吃的糙,牲畜難以保質,冬春會掉膘,殺了之後又會迅速腐爛,為了保存,就要用鹽醃起來。

茫茫草原經歷百年戰火洗禮,軍旅生活裡高熱多鹽的飲食習慣固定了下來,一代又一代草原漢子南征北戰,每每見到腸粉鹽水鴨陽春麵這些南方玩意,一股“掛麵也配叫麵條”的北方驕傲便油然而生。

傳言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為了檢閱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便定下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成了日後那達慕大會的起源。

後來,草場褪去了金戈鐵馬的蒼涼景象,只留下了粗獷與熱情,那達慕便成了慶祝豐收的儀式留存下來。這一回的“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賈國龍乾脆掏了上千萬宴請2000多名賓客品嚐內蒙傳統的流水席,一同發佈了十道內蒙古特色新菜,讓大家別一提內蒙菜就只知道烤全羊。

“草原的牛羊肉,鄉野的五穀雜糧,這句話支撐西貝走出內蒙古,走到了全中國。”賈國龍說。

過去的30年裡,賈國龍開過咖啡館、開過西餐廳,經營過海鮮大酒樓。現在他知道了,草原孕育了西貝,西貝象徵著草原,這個品牌承載的文化也越來越豐滿,是時候迴歸草原了。

走南闖北30年,賈國龍總算明白,牛筋羊腿、駝掌莜麵,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永遠是每個套馬的漢子逃不出的宿命。

01 你們的海鮮有股羊肉味

西貝合起來是個“賈”,原本是個酒吧的名字。

那是1988年,不想上學的賈國龍從大連水產學院退學,回到老家臨河。臨河在蒙語裡的意思是“富饒的湖泊”,黃河在這裡拐了個彎,南邊是河套平原,北邊就是茫茫草地,自古是中原王朝和遊牧民族衝突的前線。

母親拿出了全部的存款3800元,支持兒子開酒吧。要是賈國龍不退學,這錢本是用來娶媳婦。母親告訴他,“錢給你做生意了,媳婦自己解決吧。”

塞上漠北,酒吧是絕對的時髦玩意。裝飾材料全是賈國龍在王府井工藝美術大樓搞來的進口貨,仿木地板是香港生產,發泡壁紙、迪卡牆畫洋酒和酒杯也是從北京買回來的。按照賈國龍的意思,就是要“搞成洋氣的東西”。

1989年初,西貝酒吧開業,客人們看著花花綠綠的櫃檯問賈國龍,“為什麼沒有二鍋頭?”

按照草原上的習慣,喝酒要吃涼菜,有了涼菜就得吃點飯。本著顧客就是上帝的原則,一年之後,西貝酒吧的主打成了二鍋頭、涼菜和砂鍋麵片。

賈國龍一心要走高端洋氣路線,他又以兩萬一年的價格,承包下了當地的“愛麗格斯西餐廳”,生意火爆一時。可惜人們只是嚐嚐外國月亮的鮮,扭頭又就著二鍋頭吃砂鍋麵片。

後來,賈國龍悄悄把餐廳招牌上的“西”字取下來,變成“愛麗格斯餐廳”,川菜為主、粵菜為輔,象徵性留下幾樣西餐寓意不忘高端初心,生意再度火爆。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賈國龍

25歲的時候,臨河已經關不住賈國龍了。這裡的年輕人外出闖蕩,要麼是南邊的銀川、要麼是東邊的呼和浩特,賈國龍眼裡最高端洋氣的就是呼和浩特的昭君酒店。但這次朋友告訴他,管他銀川還是呼和浩特,都只是大號的臨河,要闖就去北京、上海、深圳,一步到位。

1996年,賈國龍帶著從昭君酒店請來的廚師來到深圳,改革開放的橋頭堡讓賈國龍大開眼界,他帶著廚師在羅湖的各大海鮮餐廳吃了一圈,算是篩乾淨了身上的羊肉味,準備大幹一場。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賈國龍在深圳經營的“園丁酒樓”

結果等自己的餐廳營業,來消費的幾乎全是內蒙老鄉,偶爾有幾個本地客戶,也是來嘗內蒙的羊肉、駝掌和莜麵。賈國龍搞不懂為什麼,後來聽餐桌上的廣東人說,“你們的海鮮有股羊肉味。”

再往後,就只剩下來嘗內蒙駝掌的香港人,本地人都沒影了。賈國龍一打聽,才知道內蒙老鄉把這當成了聚會的地方:草原人民好喝酒、喝酒好喝醉,吃早茶長大的廣東人哪裡見過這陣勢。洗手間裡,一個眼神的交集,就把廣東人嚇跑了。久而久之,海鮮酒樓裡迴盪著駝掌羊肉,內蒙鄉音。

九個多月,虧損100萬,賈國龍從深圳撤了。

在大連唸書的一次寒假,賈國龍帶了些海產品回家。80年代的臨河,蜆子乾和魷魚片就算得上海鮮了。短暫的大學生涯讓賈國龍親眼見到了比呼和浩特還繁華的地方,在那之前,他只和母親去過一次呼和浩特,那是他第一次出遠門,呼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和新聞裡的紐約倫敦像是一個檔次。

當年把“愛麗格斯西餐廳”的“西”字摳下來的時候,賈國龍還激勵自己的廚師,“我們做中餐,也一定是高端的、洋氣的。”在呼和浩特,賈國龍只記住了兩個洋名的啤酒城,一個興登堡、一個維納斯。

離開深圳前,他給一家海鮮酒樓的老闆送去6萬塊錢,為的是能留下6個人拜師學藝,等著有朝一日,做出一道沒有羊肉味的海鮮出來。

1999年,藉著臨河政府去北京成立辦事處的機會,賈國龍又承包了北京金翠宮海鮮大酒樓,還是賣海鮮。世紀之交流行的是商務宴請,賈國龍總覺得內蒙菜上不了檯面;市領導也告訴他,接待外人沒點海鮮多沒面子。結果這次的100萬,只用了四個月就虧完了。

那是賈國龍搞餐飲的第十一年,也是他最迷茫的一年。十一年裡,他走出了那片草原,卻沒找到自己的心安之處。這是賈國龍第一次接受現實:自己就是個草原上的糙漢子,能幹好的還是河套草場上的那些東西。

他搬走了大酒樓門口的海鮮池,把“北京金翠宮海鮮大酒樓”換成了“金翠宮莜麵美食村”,賣莜麵、羊肉、內蒙土菜——土就土吧,幹什麼不是吃飯?

接下來的3個月,賈國龍先後在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和北京電視臺投放廣告。他也不再按臨河的消費水平,給大城市的消費者定價:內蒙古白送的酸黃瓜,在北京賣6元;在內蒙古賣2塊的一籠莜麵,在北京賣18元。

他也沒想到這個讓自己有點憋屈的決定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沒過多久,餐廳的單日營業額從2萬元一路漲到4.5萬元。賈國龍又想起開酒吧那段時間,大家就著二鍋頭吃砂鍋麵片的日子,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也許大家喜歡的就是這口西北味道。

“也別叫什麼金翠宮了,就是個村子。”賈國龍大手一揮,“西貝莜麵村”的招牌掛了上去。

02 西貝是什麼

“西貝莜麵村”的名字,一用就是十年。

十年之前,賈國龍漫無目的的橫衝直撞,四處尋找著自己的心之所屬,最終決定妥協,但這種妥協卻讓他嚐到了土生土長的土地給自己帶來的實惠與機會,成了西貝發展史上最關鍵的轉折點之一。

那時,賈國龍只想開一個像昭君酒店那樣名震呼和浩特的餐廳,並沒有意識到“西貝莜麵村”有天會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中餐品牌。

直到2010年,賈國龍才發現這個名字有點問題。比如很多顧客路過西貝莜麵村,會指著招牌問,“這個字念啥?”

比起顧客老是把自己再熟悉不過的“莜麵”叫成“筱面”,賈國龍的心裡有了新的問題:西貝是什麼?。”

那年4月,賈國龍上了一堂品牌戰略定位課,這堂課讓他意識到, “定位”已經成了西貝走向全國的掣肘。賈國龍一直覺得自己做的是西北菜,但這個遊離於傳統八大菜系的概念到底是什麼東西,賈國龍自己也說不上來。

沒有半點猶豫,在付給特勞特諮詢公司400萬首期諮詢費用後,賈國龍聽從專家的建議,拿掉了“莜麵村”三個字,改成了更容易理解的“西貝西北民間菜”,在食材和原料上打健康牌,強調“90%的原料來自於西北的鄉野與草原”。

這400萬諮詢費讓北方人賈國龍第一次找著了北,第二年便一口氣開出了17家店。但喜歡較真兒的賈國龍,發現按“90%”的標準,真執行起來就太難受了:“比如這花椒,四川產的比較好,但為了達到90%的採購比例要來自西北,就不能用了。”

什麼又叫“民間西北菜”,西北人賈國龍自己也搞不明白。小時候他覺得臨河的算是民間的,呼和浩特昭君飯店的菜,大抵能算是高端的、“官方的”。等自己來了北京,又覺得昭君飯店也有點民間,現在自己成了西北菜的代表,但是不是名副其實,賈國龍心裡也沒底。

這是賈國龍第二次在招牌上動刀,拿掉了詞不達意的“民間”二字,換成了“西貝西北菜”。逼死強迫症的“90%”也順勢一併拿下,只強調“草原的牛羊肉,鄉野的五穀雜糧”這一食材特色。這下賈國龍可以說到做到了:在河套草原,有3000多戶牧民給西貝養牛羊,1萬多農戶提供莜麵,另外還有1萬多農戶提供雜糧。


"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有趣且深度的硬核財經

經史縱論-No.27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作者:黃主任

數據支持:遠川研究

今年8月,我應西貝餐飲集團邀請,參加了他們在內蒙古正藍旗柴達木嘎查夏營盤花費千萬元打造的“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當然我們也幫大家爭取到了福利,詳情見文末。

作為蒙古族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我不僅欣賞了精彩刺激的蒙古族摔跤博克大賽,還品嚐了2019年西貝主打的明星菜蒙古牛大骨等十道新菜品,大飽眼福、也大飽口福。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現場

成書北宋年間的《夢溪筆談》說:“大底南人嗜鹹,北人嗜甘,魚蟹加糖蜜,蓋便於北俗也。“是說當年南方人喜歡吃鹹的,北方倒喜歡甜口,流行用香油煎東西吃,跟現在反過來。

只有更北邊遊牧民族吃的糙,牲畜難以保質,冬春會掉膘,殺了之後又會迅速腐爛,為了保存,就要用鹽醃起來。

茫茫草原經歷百年戰火洗禮,軍旅生活裡高熱多鹽的飲食習慣固定了下來,一代又一代草原漢子南征北戰,每每見到腸粉鹽水鴨陽春麵這些南方玩意,一股“掛麵也配叫麵條”的北方驕傲便油然而生。

傳言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為了檢閱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便定下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成了日後那達慕大會的起源。

後來,草場褪去了金戈鐵馬的蒼涼景象,只留下了粗獷與熱情,那達慕便成了慶祝豐收的儀式留存下來。這一回的“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賈國龍乾脆掏了上千萬宴請2000多名賓客品嚐內蒙傳統的流水席,一同發佈了十道內蒙古特色新菜,讓大家別一提內蒙菜就只知道烤全羊。

“草原的牛羊肉,鄉野的五穀雜糧,這句話支撐西貝走出內蒙古,走到了全中國。”賈國龍說。

過去的30年裡,賈國龍開過咖啡館、開過西餐廳,經營過海鮮大酒樓。現在他知道了,草原孕育了西貝,西貝象徵著草原,這個品牌承載的文化也越來越豐滿,是時候迴歸草原了。

走南闖北30年,賈國龍總算明白,牛筋羊腿、駝掌莜麵,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永遠是每個套馬的漢子逃不出的宿命。

01 你們的海鮮有股羊肉味

西貝合起來是個“賈”,原本是個酒吧的名字。

那是1988年,不想上學的賈國龍從大連水產學院退學,回到老家臨河。臨河在蒙語裡的意思是“富饒的湖泊”,黃河在這裡拐了個彎,南邊是河套平原,北邊就是茫茫草地,自古是中原王朝和遊牧民族衝突的前線。

母親拿出了全部的存款3800元,支持兒子開酒吧。要是賈國龍不退學,這錢本是用來娶媳婦。母親告訴他,“錢給你做生意了,媳婦自己解決吧。”

塞上漠北,酒吧是絕對的時髦玩意。裝飾材料全是賈國龍在王府井工藝美術大樓搞來的進口貨,仿木地板是香港生產,發泡壁紙、迪卡牆畫洋酒和酒杯也是從北京買回來的。按照賈國龍的意思,就是要“搞成洋氣的東西”。

1989年初,西貝酒吧開業,客人們看著花花綠綠的櫃檯問賈國龍,“為什麼沒有二鍋頭?”

按照草原上的習慣,喝酒要吃涼菜,有了涼菜就得吃點飯。本著顧客就是上帝的原則,一年之後,西貝酒吧的主打成了二鍋頭、涼菜和砂鍋麵片。

賈國龍一心要走高端洋氣路線,他又以兩萬一年的價格,承包下了當地的“愛麗格斯西餐廳”,生意火爆一時。可惜人們只是嚐嚐外國月亮的鮮,扭頭又就著二鍋頭吃砂鍋麵片。

後來,賈國龍悄悄把餐廳招牌上的“西”字取下來,變成“愛麗格斯餐廳”,川菜為主、粵菜為輔,象徵性留下幾樣西餐寓意不忘高端初心,生意再度火爆。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賈國龍

25歲的時候,臨河已經關不住賈國龍了。這裡的年輕人外出闖蕩,要麼是南邊的銀川、要麼是東邊的呼和浩特,賈國龍眼裡最高端洋氣的就是呼和浩特的昭君酒店。但這次朋友告訴他,管他銀川還是呼和浩特,都只是大號的臨河,要闖就去北京、上海、深圳,一步到位。

1996年,賈國龍帶著從昭君酒店請來的廚師來到深圳,改革開放的橋頭堡讓賈國龍大開眼界,他帶著廚師在羅湖的各大海鮮餐廳吃了一圈,算是篩乾淨了身上的羊肉味,準備大幹一場。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賈國龍在深圳經營的“園丁酒樓”

結果等自己的餐廳營業,來消費的幾乎全是內蒙老鄉,偶爾有幾個本地客戶,也是來嘗內蒙的羊肉、駝掌和莜麵。賈國龍搞不懂為什麼,後來聽餐桌上的廣東人說,“你們的海鮮有股羊肉味。”

再往後,就只剩下來嘗內蒙駝掌的香港人,本地人都沒影了。賈國龍一打聽,才知道內蒙老鄉把這當成了聚會的地方:草原人民好喝酒、喝酒好喝醉,吃早茶長大的廣東人哪裡見過這陣勢。洗手間裡,一個眼神的交集,就把廣東人嚇跑了。久而久之,海鮮酒樓裡迴盪著駝掌羊肉,內蒙鄉音。

九個多月,虧損100萬,賈國龍從深圳撤了。

在大連唸書的一次寒假,賈國龍帶了些海產品回家。80年代的臨河,蜆子乾和魷魚片就算得上海鮮了。短暫的大學生涯讓賈國龍親眼見到了比呼和浩特還繁華的地方,在那之前,他只和母親去過一次呼和浩特,那是他第一次出遠門,呼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和新聞裡的紐約倫敦像是一個檔次。

當年把“愛麗格斯西餐廳”的“西”字摳下來的時候,賈國龍還激勵自己的廚師,“我們做中餐,也一定是高端的、洋氣的。”在呼和浩特,賈國龍只記住了兩個洋名的啤酒城,一個興登堡、一個維納斯。

離開深圳前,他給一家海鮮酒樓的老闆送去6萬塊錢,為的是能留下6個人拜師學藝,等著有朝一日,做出一道沒有羊肉味的海鮮出來。

1999年,藉著臨河政府去北京成立辦事處的機會,賈國龍又承包了北京金翠宮海鮮大酒樓,還是賣海鮮。世紀之交流行的是商務宴請,賈國龍總覺得內蒙菜上不了檯面;市領導也告訴他,接待外人沒點海鮮多沒面子。結果這次的100萬,只用了四個月就虧完了。

那是賈國龍搞餐飲的第十一年,也是他最迷茫的一年。十一年裡,他走出了那片草原,卻沒找到自己的心安之處。這是賈國龍第一次接受現實:自己就是個草原上的糙漢子,能幹好的還是河套草場上的那些東西。

他搬走了大酒樓門口的海鮮池,把“北京金翠宮海鮮大酒樓”換成了“金翠宮莜麵美食村”,賣莜麵、羊肉、內蒙土菜——土就土吧,幹什麼不是吃飯?

接下來的3個月,賈國龍先後在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和北京電視臺投放廣告。他也不再按臨河的消費水平,給大城市的消費者定價:內蒙古白送的酸黃瓜,在北京賣6元;在內蒙古賣2塊的一籠莜麵,在北京賣18元。

他也沒想到這個讓自己有點憋屈的決定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沒過多久,餐廳的單日營業額從2萬元一路漲到4.5萬元。賈國龍又想起開酒吧那段時間,大家就著二鍋頭吃砂鍋麵片的日子,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也許大家喜歡的就是這口西北味道。

“也別叫什麼金翠宮了,就是個村子。”賈國龍大手一揮,“西貝莜麵村”的招牌掛了上去。

02 西貝是什麼

“西貝莜麵村”的名字,一用就是十年。

十年之前,賈國龍漫無目的的橫衝直撞,四處尋找著自己的心之所屬,最終決定妥協,但這種妥協卻讓他嚐到了土生土長的土地給自己帶來的實惠與機會,成了西貝發展史上最關鍵的轉折點之一。

那時,賈國龍只想開一個像昭君酒店那樣名震呼和浩特的餐廳,並沒有意識到“西貝莜麵村”有天會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中餐品牌。

直到2010年,賈國龍才發現這個名字有點問題。比如很多顧客路過西貝莜麵村,會指著招牌問,“這個字念啥?”

比起顧客老是把自己再熟悉不過的“莜麵”叫成“筱面”,賈國龍的心裡有了新的問題:西貝是什麼?。”

那年4月,賈國龍上了一堂品牌戰略定位課,這堂課讓他意識到, “定位”已經成了西貝走向全國的掣肘。賈國龍一直覺得自己做的是西北菜,但這個遊離於傳統八大菜系的概念到底是什麼東西,賈國龍自己也說不上來。

沒有半點猶豫,在付給特勞特諮詢公司400萬首期諮詢費用後,賈國龍聽從專家的建議,拿掉了“莜麵村”三個字,改成了更容易理解的“西貝西北民間菜”,在食材和原料上打健康牌,強調“90%的原料來自於西北的鄉野與草原”。

這400萬諮詢費讓北方人賈國龍第一次找著了北,第二年便一口氣開出了17家店。但喜歡較真兒的賈國龍,發現按“90%”的標準,真執行起來就太難受了:“比如這花椒,四川產的比較好,但為了達到90%的採購比例要來自西北,就不能用了。”

什麼又叫“民間西北菜”,西北人賈國龍自己也搞不明白。小時候他覺得臨河的算是民間的,呼和浩特昭君飯店的菜,大抵能算是高端的、“官方的”。等自己來了北京,又覺得昭君飯店也有點民間,現在自己成了西北菜的代表,但是不是名副其實,賈國龍心裡也沒底。

這是賈國龍第二次在招牌上動刀,拿掉了詞不達意的“民間”二字,換成了“西貝西北菜”。逼死強迫症的“90%”也順勢一併拿下,只強調“草原的牛羊肉,鄉野的五穀雜糧”這一食材特色。這下賈國龍可以說到做到了:在河套草原,有3000多戶牧民給西貝養牛羊,1萬多農戶提供莜麵,另外還有1萬多農戶提供雜糧。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只用了一年的“西貝西北菜”

賈國龍還規定,烹飪過程中不允許使用任何味精雞精,調味用的醬油不允許含提鮮劑,全部使用自然發酵的醬油品種。看著肉夾饃、涼皮、大盤雞等200多道菜,每道原料都去大西北找,新的疑問又湧上心頭:什麼才是西北菜?

他想到的辦法還是“請高人給定定位“,只不過專家從特勞特換成了里斯諮詢,選了半天,還是覺得羊肉能代表西北菜。賈國龍也認同:“在微博發個純素的菜,沒人理,效果也不好。發個帶肉的就立馬轉發起來了”。就這樣,“西貝西北菜“在2012年變成了“西貝烹羊專家”。

那一年,《舌尖上的中國》熱播,陝北綏德黃國盛老漢的黃饃饃名聲大震,被“什麼是西北菜“搞得正鬧心的賈國龍看完節目直奔陝北,邀請黃國盛夫婦加入西貝,還在綏德當地建立了五穀雜糧原料基地。2012年一年,西貝賣出去1000萬個黃饃饃。 


"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有趣且深度的硬核財經

經史縱論-No.27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作者:黃主任

數據支持:遠川研究

今年8月,我應西貝餐飲集團邀請,參加了他們在內蒙古正藍旗柴達木嘎查夏營盤花費千萬元打造的“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當然我們也幫大家爭取到了福利,詳情見文末。

作為蒙古族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我不僅欣賞了精彩刺激的蒙古族摔跤博克大賽,還品嚐了2019年西貝主打的明星菜蒙古牛大骨等十道新菜品,大飽眼福、也大飽口福。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現場

成書北宋年間的《夢溪筆談》說:“大底南人嗜鹹,北人嗜甘,魚蟹加糖蜜,蓋便於北俗也。“是說當年南方人喜歡吃鹹的,北方倒喜歡甜口,流行用香油煎東西吃,跟現在反過來。

只有更北邊遊牧民族吃的糙,牲畜難以保質,冬春會掉膘,殺了之後又會迅速腐爛,為了保存,就要用鹽醃起來。

茫茫草原經歷百年戰火洗禮,軍旅生活裡高熱多鹽的飲食習慣固定了下來,一代又一代草原漢子南征北戰,每每見到腸粉鹽水鴨陽春麵這些南方玩意,一股“掛麵也配叫麵條”的北方驕傲便油然而生。

傳言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為了檢閱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便定下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成了日後那達慕大會的起源。

後來,草場褪去了金戈鐵馬的蒼涼景象,只留下了粗獷與熱情,那達慕便成了慶祝豐收的儀式留存下來。這一回的“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賈國龍乾脆掏了上千萬宴請2000多名賓客品嚐內蒙傳統的流水席,一同發佈了十道內蒙古特色新菜,讓大家別一提內蒙菜就只知道烤全羊。

“草原的牛羊肉,鄉野的五穀雜糧,這句話支撐西貝走出內蒙古,走到了全中國。”賈國龍說。

過去的30年裡,賈國龍開過咖啡館、開過西餐廳,經營過海鮮大酒樓。現在他知道了,草原孕育了西貝,西貝象徵著草原,這個品牌承載的文化也越來越豐滿,是時候迴歸草原了。

走南闖北30年,賈國龍總算明白,牛筋羊腿、駝掌莜麵,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永遠是每個套馬的漢子逃不出的宿命。

01 你們的海鮮有股羊肉味

西貝合起來是個“賈”,原本是個酒吧的名字。

那是1988年,不想上學的賈國龍從大連水產學院退學,回到老家臨河。臨河在蒙語裡的意思是“富饒的湖泊”,黃河在這裡拐了個彎,南邊是河套平原,北邊就是茫茫草地,自古是中原王朝和遊牧民族衝突的前線。

母親拿出了全部的存款3800元,支持兒子開酒吧。要是賈國龍不退學,這錢本是用來娶媳婦。母親告訴他,“錢給你做生意了,媳婦自己解決吧。”

塞上漠北,酒吧是絕對的時髦玩意。裝飾材料全是賈國龍在王府井工藝美術大樓搞來的進口貨,仿木地板是香港生產,發泡壁紙、迪卡牆畫洋酒和酒杯也是從北京買回來的。按照賈國龍的意思,就是要“搞成洋氣的東西”。

1989年初,西貝酒吧開業,客人們看著花花綠綠的櫃檯問賈國龍,“為什麼沒有二鍋頭?”

按照草原上的習慣,喝酒要吃涼菜,有了涼菜就得吃點飯。本著顧客就是上帝的原則,一年之後,西貝酒吧的主打成了二鍋頭、涼菜和砂鍋麵片。

賈國龍一心要走高端洋氣路線,他又以兩萬一年的價格,承包下了當地的“愛麗格斯西餐廳”,生意火爆一時。可惜人們只是嚐嚐外國月亮的鮮,扭頭又就著二鍋頭吃砂鍋麵片。

後來,賈國龍悄悄把餐廳招牌上的“西”字取下來,變成“愛麗格斯餐廳”,川菜為主、粵菜為輔,象徵性留下幾樣西餐寓意不忘高端初心,生意再度火爆。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賈國龍

25歲的時候,臨河已經關不住賈國龍了。這裡的年輕人外出闖蕩,要麼是南邊的銀川、要麼是東邊的呼和浩特,賈國龍眼裡最高端洋氣的就是呼和浩特的昭君酒店。但這次朋友告訴他,管他銀川還是呼和浩特,都只是大號的臨河,要闖就去北京、上海、深圳,一步到位。

1996年,賈國龍帶著從昭君酒店請來的廚師來到深圳,改革開放的橋頭堡讓賈國龍大開眼界,他帶著廚師在羅湖的各大海鮮餐廳吃了一圈,算是篩乾淨了身上的羊肉味,準備大幹一場。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賈國龍在深圳經營的“園丁酒樓”

結果等自己的餐廳營業,來消費的幾乎全是內蒙老鄉,偶爾有幾個本地客戶,也是來嘗內蒙的羊肉、駝掌和莜麵。賈國龍搞不懂為什麼,後來聽餐桌上的廣東人說,“你們的海鮮有股羊肉味。”

再往後,就只剩下來嘗內蒙駝掌的香港人,本地人都沒影了。賈國龍一打聽,才知道內蒙老鄉把這當成了聚會的地方:草原人民好喝酒、喝酒好喝醉,吃早茶長大的廣東人哪裡見過這陣勢。洗手間裡,一個眼神的交集,就把廣東人嚇跑了。久而久之,海鮮酒樓裡迴盪著駝掌羊肉,內蒙鄉音。

九個多月,虧損100萬,賈國龍從深圳撤了。

在大連唸書的一次寒假,賈國龍帶了些海產品回家。80年代的臨河,蜆子乾和魷魚片就算得上海鮮了。短暫的大學生涯讓賈國龍親眼見到了比呼和浩特還繁華的地方,在那之前,他只和母親去過一次呼和浩特,那是他第一次出遠門,呼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和新聞裡的紐約倫敦像是一個檔次。

當年把“愛麗格斯西餐廳”的“西”字摳下來的時候,賈國龍還激勵自己的廚師,“我們做中餐,也一定是高端的、洋氣的。”在呼和浩特,賈國龍只記住了兩個洋名的啤酒城,一個興登堡、一個維納斯。

離開深圳前,他給一家海鮮酒樓的老闆送去6萬塊錢,為的是能留下6個人拜師學藝,等著有朝一日,做出一道沒有羊肉味的海鮮出來。

1999年,藉著臨河政府去北京成立辦事處的機會,賈國龍又承包了北京金翠宮海鮮大酒樓,還是賣海鮮。世紀之交流行的是商務宴請,賈國龍總覺得內蒙菜上不了檯面;市領導也告訴他,接待外人沒點海鮮多沒面子。結果這次的100萬,只用了四個月就虧完了。

那是賈國龍搞餐飲的第十一年,也是他最迷茫的一年。十一年裡,他走出了那片草原,卻沒找到自己的心安之處。這是賈國龍第一次接受現實:自己就是個草原上的糙漢子,能幹好的還是河套草場上的那些東西。

他搬走了大酒樓門口的海鮮池,把“北京金翠宮海鮮大酒樓”換成了“金翠宮莜麵美食村”,賣莜麵、羊肉、內蒙土菜——土就土吧,幹什麼不是吃飯?

接下來的3個月,賈國龍先後在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和北京電視臺投放廣告。他也不再按臨河的消費水平,給大城市的消費者定價:內蒙古白送的酸黃瓜,在北京賣6元;在內蒙古賣2塊的一籠莜麵,在北京賣18元。

他也沒想到這個讓自己有點憋屈的決定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沒過多久,餐廳的單日營業額從2萬元一路漲到4.5萬元。賈國龍又想起開酒吧那段時間,大家就著二鍋頭吃砂鍋麵片的日子,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也許大家喜歡的就是這口西北味道。

“也別叫什麼金翠宮了,就是個村子。”賈國龍大手一揮,“西貝莜麵村”的招牌掛了上去。

02 西貝是什麼

“西貝莜麵村”的名字,一用就是十年。

十年之前,賈國龍漫無目的的橫衝直撞,四處尋找著自己的心之所屬,最終決定妥協,但這種妥協卻讓他嚐到了土生土長的土地給自己帶來的實惠與機會,成了西貝發展史上最關鍵的轉折點之一。

那時,賈國龍只想開一個像昭君酒店那樣名震呼和浩特的餐廳,並沒有意識到“西貝莜麵村”有天會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中餐品牌。

直到2010年,賈國龍才發現這個名字有點問題。比如很多顧客路過西貝莜麵村,會指著招牌問,“這個字念啥?”

比起顧客老是把自己再熟悉不過的“莜麵”叫成“筱面”,賈國龍的心裡有了新的問題:西貝是什麼?。”

那年4月,賈國龍上了一堂品牌戰略定位課,這堂課讓他意識到, “定位”已經成了西貝走向全國的掣肘。賈國龍一直覺得自己做的是西北菜,但這個遊離於傳統八大菜系的概念到底是什麼東西,賈國龍自己也說不上來。

沒有半點猶豫,在付給特勞特諮詢公司400萬首期諮詢費用後,賈國龍聽從專家的建議,拿掉了“莜麵村”三個字,改成了更容易理解的“西貝西北民間菜”,在食材和原料上打健康牌,強調“90%的原料來自於西北的鄉野與草原”。

這400萬諮詢費讓北方人賈國龍第一次找著了北,第二年便一口氣開出了17家店。但喜歡較真兒的賈國龍,發現按“90%”的標準,真執行起來就太難受了:“比如這花椒,四川產的比較好,但為了達到90%的採購比例要來自西北,就不能用了。”

什麼又叫“民間西北菜”,西北人賈國龍自己也搞不明白。小時候他覺得臨河的算是民間的,呼和浩特昭君飯店的菜,大抵能算是高端的、“官方的”。等自己來了北京,又覺得昭君飯店也有點民間,現在自己成了西北菜的代表,但是不是名副其實,賈國龍心裡也沒底。

這是賈國龍第二次在招牌上動刀,拿掉了詞不達意的“民間”二字,換成了“西貝西北菜”。逼死強迫症的“90%”也順勢一併拿下,只強調“草原的牛羊肉,鄉野的五穀雜糧”這一食材特色。這下賈國龍可以說到做到了:在河套草原,有3000多戶牧民給西貝養牛羊,1萬多農戶提供莜麵,另外還有1萬多農戶提供雜糧。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只用了一年的“西貝西北菜”

賈國龍還規定,烹飪過程中不允許使用任何味精雞精,調味用的醬油不允許含提鮮劑,全部使用自然發酵的醬油品種。看著肉夾饃、涼皮、大盤雞等200多道菜,每道原料都去大西北找,新的疑問又湧上心頭:什麼才是西北菜?

他想到的辦法還是“請高人給定定位“,只不過專家從特勞特換成了里斯諮詢,選了半天,還是覺得羊肉能代表西北菜。賈國龍也認同:“在微博發個純素的菜,沒人理,效果也不好。發個帶肉的就立馬轉發起來了”。就這樣,“西貝西北菜“在2012年變成了“西貝烹羊專家”。

那一年,《舌尖上的中國》熱播,陝北綏德黃國盛老漢的黃饃饃名聲大震,被“什麼是西北菜“搞得正鬧心的賈國龍看完節目直奔陝北,邀請黃國盛夫婦加入西貝,還在綏德當地建立了五穀雜糧原料基地。2012年一年,西貝賣出去1000萬個黃饃饃。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黃國盛夫婦與黃饃饃

與之伴隨是的餐廳和菜單上的減法:將每家店控制在300到600平米之間,裝修風格全統一“散臺+中央廚房+紅檯布配白餐具”。菜單原本60多菜被刪到僅剩一半,代以燴、燜、燉等西北特色的烹飪方法,羊肉泡饃、西北涼皮、肉夾饃、大盤雞等西北傳統名菜增加。

2013年8月,是賈國龍最後一次給西貝“找定位“,但這一次他決定不再依靠別人認識自己,而是相信自己的感覺。

先是花了上千萬,將所有門店的招牌換回了1999年定下的“西貝莜麵村”。而解決賈國龍橫跨14年困擾的是一個超級符號“I ❤莜”,由華與華設計的品牌形象正好可以取英文“I love you”諧音:“莜”字從此再也沒有被讀錯過。

同一時期,賈國龍意識到了購物中心的飛速崛起,伴隨著轟轟烈烈的城鎮化,一座座大型商圈拔地而起。為了配合購物中心招商,西貝莜麵村也對門店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大店改小店,撤除包間,店鋪控制在500平米以內。裝修風格也開始走輕快時尚路線,放在任何一家商圈都不顯得違和。

棄用特勞特“西貝西北菜”和里斯“烹羊專家”定位後,西貝莜麵村的門店從40多家飛速增長到2016年上半年的130餘家,營業額狂收近20億元,不知不覺成了西北菜的代表。

四次改名,來來回回交了幾千萬學費,圈內朋友發微博說“老賈又折騰回去了“。賈國龍沒理會,他覺得花幾千萬,弄清自己是誰,也算沒白折騰,就像是做完一堆檢查,聽醫生來了那麼一句,”您身體好著呢,什麼毛病都沒有。“

03 好吃才是硬道理

折騰了快20年,改了四次名字,賈國龍覺得自己像是回家了。

他先是追逐了十年的高端洋氣,追過咖啡館、追過酒吧、追過海鮮大酒樓,如同年少時流連呼和浩特的車水馬龍那般倉促張望一樣。

等到做起了中餐,他又陷入了十年的摸索和迷茫,試圖搞清楚西貝呈現給大眾的應該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1999年,莜麵村的招牌剛立起來時,賈國龍的親戚說可以幫忙聯繫歌唱家德德瑪,“至於人家捧不捧場,就看你自己了”。賈國龍反應快,不到20天就組建了一支蒙古歌舞表演團隊,德德瑪進店一看,便說賈國龍是“內蒙古人的驕傲”。

那時他還沒覺得,從小吃到大的莜麵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畢竟來吃飯的十個人裡有九個能把“莜麵“叫成”筱面“,內蒙人大多是把揉好的面先搓成長條狀,然後截下來一搓,變成一個紡錘形,長得像魚一樣,喚作”莜麵魚魚“。草原上的民族多少講究排場,擺的上桌的大抵是牛羊駝掌,莜麵充其量算是個家常菜。

現在,西貝的莜麵單品銷量佔整體銷售額的15%-20%。每年僅憑莜麵就能輕鬆賣到10個億。從民間西北菜、到西北菜、再到烹羊專家,後來又換回了西貝莜麵村,看似是折騰了一番又折回原點,但對賈國龍來說,前一個“莜麵村”,不過是餐廳一道招牌菜,後一個“莜麵村”,已然成了一個鮮明的符號。

所以後來有人問,西貝的招牌是不是莜麵時,賈國龍會說不是。

他覺得自己在2014年才徹底想明白了這個問題:名字叫什麼並不重要,說到底還是好吃。那年他告訴西貝的員工,我們的戰略就是“好吃戰略”,讓大家“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

提出“好吃戰略”的那個月,西貝宣佈以600萬買斷《舌尖2》裡“掛麵爺爺”張世新家未來三年內生產的所有手工掛麵,推出空心掛麵一週內,全國的店面平均每天賣出1萬碗。

而“好吃戰略”跟深層的意味在於,賈國龍把重新更多的放在了公司的內在,集中精力進行標準化與供應鏈的升級。

西貝的研發總部設有專門的標準化導師,什麼都不幹,專門負責把星級大廚研發的新菜品進行配料量化和流程化,然後由門店的工匠廚師落地。

作為西貝門店廚師,每人只負責做那麼幾道菜,重複做,充分熟練後就能將口味做到極致。菜單上的每一道菜,都擁有一份詳細的“作業指導書”,相應的操作檯配有定時器、溫度計、刻度勺等工具。大到澆湯,小到調味,每個步驟所用到的勺子,其勺柄上都標有精確的容量刻度,廚師要按照作業指導書的要求,提前將刻度勺放入相應的容器中,在操作時才能做到從容不迫。

西貝在全國佈局開店,其多數食材得從千里之外的內蒙古和陝北進行供應,草原牛羊肉應該在什麼季節採購,如何進行採購量預測,具體採購哪些細分品種,採購之後如何儲存並運輸到全國各地的終端店面?比起外界熱衷討論的改名字找定位,這些艱難過程鮮為人知。

後來,外界把西貝和另一箇中餐巨頭海底撈相提並論,但賈國龍還是自謙地說“因為有海底撈,西貝從不敢驕傲。”

別人問賈國龍給自己怎麼定位,他說“我就是一個開飯館的”。這本來是1988年顧客來西貝酒吧點二鍋頭時就可以搞明白的東西,他現在可算清楚了,顧客不會關心你的供應鏈溯源、設備提升、人員培訓,他們要的就是一個結果,吃頓好的。

顧客對餐廳的認同不在於名字、招牌、管理還是別的什麼,只有健康和美味而已。所以別搞那麼多花裡胡哨的,好吃就行了。

04 征途與歸途

有一段時間,賈國龍喜歡跟著五、六個朋友開上越野吉普,直奔庫布齊、烏蘭布大沙漠,要麼就是去鄂爾多斯吃阿爾巴斯山羊肉,他覺得這就是家的感覺,玉靶角弓珠勒馬,風吹草低現牛羊。

媒體上對他最多的評價是“折騰”,從早年走南闖北,到後面來回改名。離上一次給西貝定位已經過了5年,賈國龍又想到了一個新的定位:草原是孕育西貝的地方,也是他們孕育美食靈感的地方,西貝和賈國龍一樣,終究是屬於草原的。

這一次的轉型,賈國龍有一些私心:他對草原有種特殊的感情,他願意用這種方式有恃無恐的表達出來。

“西貝的根還是在草原,把內蒙古美食做好,讓更多人享受到內蒙古的草原美食,這是最讓我感到自豪的事情。”為這場草原美食節開幕致辭的時候,賈國龍說,帶著種“豆腐腦怎麼能放糖”的自豪。

活動當晚,賈國龍拿出了2019年西貝主打的明星菜蒙古牛大骨,28個月長大的西門塔爾牛種,進餐時,刀子、叉子、錘子、勺子、吸管、筷子等一應俱全。

數千名牧民身著節日盛裝參加了本次那達慕大會,有的牧民還帶著牧區土特產、手工藝品、牧區美食,最為引人注目的是256名博克手參加的博克大賽,西貝則在現場推出“2000人流水宴”,10道新菜敞開供應,大杯喝酒,大口吃肉,像是當了回成吉思汗。


"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有趣且深度的硬核財經

經史縱論-No.27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作者:黃主任

數據支持:遠川研究

今年8月,我應西貝餐飲集團邀請,參加了他們在內蒙古正藍旗柴達木嘎查夏營盤花費千萬元打造的“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當然我們也幫大家爭取到了福利,詳情見文末。

作為蒙古族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我不僅欣賞了精彩刺激的蒙古族摔跤博克大賽,還品嚐了2019年西貝主打的明星菜蒙古牛大骨等十道新菜品,大飽眼福、也大飽口福。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現場

成書北宋年間的《夢溪筆談》說:“大底南人嗜鹹,北人嗜甘,魚蟹加糖蜜,蓋便於北俗也。“是說當年南方人喜歡吃鹹的,北方倒喜歡甜口,流行用香油煎東西吃,跟現在反過來。

只有更北邊遊牧民族吃的糙,牲畜難以保質,冬春會掉膘,殺了之後又會迅速腐爛,為了保存,就要用鹽醃起來。

茫茫草原經歷百年戰火洗禮,軍旅生活裡高熱多鹽的飲食習慣固定了下來,一代又一代草原漢子南征北戰,每每見到腸粉鹽水鴨陽春麵這些南方玩意,一股“掛麵也配叫麵條”的北方驕傲便油然而生。

傳言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為了檢閱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便定下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成了日後那達慕大會的起源。

後來,草場褪去了金戈鐵馬的蒼涼景象,只留下了粗獷與熱情,那達慕便成了慶祝豐收的儀式留存下來。這一回的“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賈國龍乾脆掏了上千萬宴請2000多名賓客品嚐內蒙傳統的流水席,一同發佈了十道內蒙古特色新菜,讓大家別一提內蒙菜就只知道烤全羊。

“草原的牛羊肉,鄉野的五穀雜糧,這句話支撐西貝走出內蒙古,走到了全中國。”賈國龍說。

過去的30年裡,賈國龍開過咖啡館、開過西餐廳,經營過海鮮大酒樓。現在他知道了,草原孕育了西貝,西貝象徵著草原,這個品牌承載的文化也越來越豐滿,是時候迴歸草原了。

走南闖北30年,賈國龍總算明白,牛筋羊腿、駝掌莜麵,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永遠是每個套馬的漢子逃不出的宿命。

01 你們的海鮮有股羊肉味

西貝合起來是個“賈”,原本是個酒吧的名字。

那是1988年,不想上學的賈國龍從大連水產學院退學,回到老家臨河。臨河在蒙語裡的意思是“富饒的湖泊”,黃河在這裡拐了個彎,南邊是河套平原,北邊就是茫茫草地,自古是中原王朝和遊牧民族衝突的前線。

母親拿出了全部的存款3800元,支持兒子開酒吧。要是賈國龍不退學,這錢本是用來娶媳婦。母親告訴他,“錢給你做生意了,媳婦自己解決吧。”

塞上漠北,酒吧是絕對的時髦玩意。裝飾材料全是賈國龍在王府井工藝美術大樓搞來的進口貨,仿木地板是香港生產,發泡壁紙、迪卡牆畫洋酒和酒杯也是從北京買回來的。按照賈國龍的意思,就是要“搞成洋氣的東西”。

1989年初,西貝酒吧開業,客人們看著花花綠綠的櫃檯問賈國龍,“為什麼沒有二鍋頭?”

按照草原上的習慣,喝酒要吃涼菜,有了涼菜就得吃點飯。本著顧客就是上帝的原則,一年之後,西貝酒吧的主打成了二鍋頭、涼菜和砂鍋麵片。

賈國龍一心要走高端洋氣路線,他又以兩萬一年的價格,承包下了當地的“愛麗格斯西餐廳”,生意火爆一時。可惜人們只是嚐嚐外國月亮的鮮,扭頭又就著二鍋頭吃砂鍋麵片。

後來,賈國龍悄悄把餐廳招牌上的“西”字取下來,變成“愛麗格斯餐廳”,川菜為主、粵菜為輔,象徵性留下幾樣西餐寓意不忘高端初心,生意再度火爆。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賈國龍

25歲的時候,臨河已經關不住賈國龍了。這裡的年輕人外出闖蕩,要麼是南邊的銀川、要麼是東邊的呼和浩特,賈國龍眼裡最高端洋氣的就是呼和浩特的昭君酒店。但這次朋友告訴他,管他銀川還是呼和浩特,都只是大號的臨河,要闖就去北京、上海、深圳,一步到位。

1996年,賈國龍帶著從昭君酒店請來的廚師來到深圳,改革開放的橋頭堡讓賈國龍大開眼界,他帶著廚師在羅湖的各大海鮮餐廳吃了一圈,算是篩乾淨了身上的羊肉味,準備大幹一場。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賈國龍在深圳經營的“園丁酒樓”

結果等自己的餐廳營業,來消費的幾乎全是內蒙老鄉,偶爾有幾個本地客戶,也是來嘗內蒙的羊肉、駝掌和莜麵。賈國龍搞不懂為什麼,後來聽餐桌上的廣東人說,“你們的海鮮有股羊肉味。”

再往後,就只剩下來嘗內蒙駝掌的香港人,本地人都沒影了。賈國龍一打聽,才知道內蒙老鄉把這當成了聚會的地方:草原人民好喝酒、喝酒好喝醉,吃早茶長大的廣東人哪裡見過這陣勢。洗手間裡,一個眼神的交集,就把廣東人嚇跑了。久而久之,海鮮酒樓裡迴盪著駝掌羊肉,內蒙鄉音。

九個多月,虧損100萬,賈國龍從深圳撤了。

在大連唸書的一次寒假,賈國龍帶了些海產品回家。80年代的臨河,蜆子乾和魷魚片就算得上海鮮了。短暫的大學生涯讓賈國龍親眼見到了比呼和浩特還繁華的地方,在那之前,他只和母親去過一次呼和浩特,那是他第一次出遠門,呼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和新聞裡的紐約倫敦像是一個檔次。

當年把“愛麗格斯西餐廳”的“西”字摳下來的時候,賈國龍還激勵自己的廚師,“我們做中餐,也一定是高端的、洋氣的。”在呼和浩特,賈國龍只記住了兩個洋名的啤酒城,一個興登堡、一個維納斯。

離開深圳前,他給一家海鮮酒樓的老闆送去6萬塊錢,為的是能留下6個人拜師學藝,等著有朝一日,做出一道沒有羊肉味的海鮮出來。

1999年,藉著臨河政府去北京成立辦事處的機會,賈國龍又承包了北京金翠宮海鮮大酒樓,還是賣海鮮。世紀之交流行的是商務宴請,賈國龍總覺得內蒙菜上不了檯面;市領導也告訴他,接待外人沒點海鮮多沒面子。結果這次的100萬,只用了四個月就虧完了。

那是賈國龍搞餐飲的第十一年,也是他最迷茫的一年。十一年裡,他走出了那片草原,卻沒找到自己的心安之處。這是賈國龍第一次接受現實:自己就是個草原上的糙漢子,能幹好的還是河套草場上的那些東西。

他搬走了大酒樓門口的海鮮池,把“北京金翠宮海鮮大酒樓”換成了“金翠宮莜麵美食村”,賣莜麵、羊肉、內蒙土菜——土就土吧,幹什麼不是吃飯?

接下來的3個月,賈國龍先後在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和北京電視臺投放廣告。他也不再按臨河的消費水平,給大城市的消費者定價:內蒙古白送的酸黃瓜,在北京賣6元;在內蒙古賣2塊的一籠莜麵,在北京賣18元。

他也沒想到這個讓自己有點憋屈的決定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沒過多久,餐廳的單日營業額從2萬元一路漲到4.5萬元。賈國龍又想起開酒吧那段時間,大家就著二鍋頭吃砂鍋麵片的日子,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也許大家喜歡的就是這口西北味道。

“也別叫什麼金翠宮了,就是個村子。”賈國龍大手一揮,“西貝莜麵村”的招牌掛了上去。

02 西貝是什麼

“西貝莜麵村”的名字,一用就是十年。

十年之前,賈國龍漫無目的的橫衝直撞,四處尋找著自己的心之所屬,最終決定妥協,但這種妥協卻讓他嚐到了土生土長的土地給自己帶來的實惠與機會,成了西貝發展史上最關鍵的轉折點之一。

那時,賈國龍只想開一個像昭君酒店那樣名震呼和浩特的餐廳,並沒有意識到“西貝莜麵村”有天會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中餐品牌。

直到2010年,賈國龍才發現這個名字有點問題。比如很多顧客路過西貝莜麵村,會指著招牌問,“這個字念啥?”

比起顧客老是把自己再熟悉不過的“莜麵”叫成“筱面”,賈國龍的心裡有了新的問題:西貝是什麼?。”

那年4月,賈國龍上了一堂品牌戰略定位課,這堂課讓他意識到, “定位”已經成了西貝走向全國的掣肘。賈國龍一直覺得自己做的是西北菜,但這個遊離於傳統八大菜系的概念到底是什麼東西,賈國龍自己也說不上來。

沒有半點猶豫,在付給特勞特諮詢公司400萬首期諮詢費用後,賈國龍聽從專家的建議,拿掉了“莜麵村”三個字,改成了更容易理解的“西貝西北民間菜”,在食材和原料上打健康牌,強調“90%的原料來自於西北的鄉野與草原”。

這400萬諮詢費讓北方人賈國龍第一次找著了北,第二年便一口氣開出了17家店。但喜歡較真兒的賈國龍,發現按“90%”的標準,真執行起來就太難受了:“比如這花椒,四川產的比較好,但為了達到90%的採購比例要來自西北,就不能用了。”

什麼又叫“民間西北菜”,西北人賈國龍自己也搞不明白。小時候他覺得臨河的算是民間的,呼和浩特昭君飯店的菜,大抵能算是高端的、“官方的”。等自己來了北京,又覺得昭君飯店也有點民間,現在自己成了西北菜的代表,但是不是名副其實,賈國龍心裡也沒底。

這是賈國龍第二次在招牌上動刀,拿掉了詞不達意的“民間”二字,換成了“西貝西北菜”。逼死強迫症的“90%”也順勢一併拿下,只強調“草原的牛羊肉,鄉野的五穀雜糧”這一食材特色。這下賈國龍可以說到做到了:在河套草原,有3000多戶牧民給西貝養牛羊,1萬多農戶提供莜麵,另外還有1萬多農戶提供雜糧。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只用了一年的“西貝西北菜”

賈國龍還規定,烹飪過程中不允許使用任何味精雞精,調味用的醬油不允許含提鮮劑,全部使用自然發酵的醬油品種。看著肉夾饃、涼皮、大盤雞等200多道菜,每道原料都去大西北找,新的疑問又湧上心頭:什麼才是西北菜?

他想到的辦法還是“請高人給定定位“,只不過專家從特勞特換成了里斯諮詢,選了半天,還是覺得羊肉能代表西北菜。賈國龍也認同:“在微博發個純素的菜,沒人理,效果也不好。發個帶肉的就立馬轉發起來了”。就這樣,“西貝西北菜“在2012年變成了“西貝烹羊專家”。

那一年,《舌尖上的中國》熱播,陝北綏德黃國盛老漢的黃饃饃名聲大震,被“什麼是西北菜“搞得正鬧心的賈國龍看完節目直奔陝北,邀請黃國盛夫婦加入西貝,還在綏德當地建立了五穀雜糧原料基地。2012年一年,西貝賣出去1000萬個黃饃饃。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黃國盛夫婦與黃饃饃

與之伴隨是的餐廳和菜單上的減法:將每家店控制在300到600平米之間,裝修風格全統一“散臺+中央廚房+紅檯布配白餐具”。菜單原本60多菜被刪到僅剩一半,代以燴、燜、燉等西北特色的烹飪方法,羊肉泡饃、西北涼皮、肉夾饃、大盤雞等西北傳統名菜增加。

2013年8月,是賈國龍最後一次給西貝“找定位“,但這一次他決定不再依靠別人認識自己,而是相信自己的感覺。

先是花了上千萬,將所有門店的招牌換回了1999年定下的“西貝莜麵村”。而解決賈國龍橫跨14年困擾的是一個超級符號“I ❤莜”,由華與華設計的品牌形象正好可以取英文“I love you”諧音:“莜”字從此再也沒有被讀錯過。

同一時期,賈國龍意識到了購物中心的飛速崛起,伴隨著轟轟烈烈的城鎮化,一座座大型商圈拔地而起。為了配合購物中心招商,西貝莜麵村也對門店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大店改小店,撤除包間,店鋪控制在500平米以內。裝修風格也開始走輕快時尚路線,放在任何一家商圈都不顯得違和。

棄用特勞特“西貝西北菜”和里斯“烹羊專家”定位後,西貝莜麵村的門店從40多家飛速增長到2016年上半年的130餘家,營業額狂收近20億元,不知不覺成了西北菜的代表。

四次改名,來來回回交了幾千萬學費,圈內朋友發微博說“老賈又折騰回去了“。賈國龍沒理會,他覺得花幾千萬,弄清自己是誰,也算沒白折騰,就像是做完一堆檢查,聽醫生來了那麼一句,”您身體好著呢,什麼毛病都沒有。“

03 好吃才是硬道理

折騰了快20年,改了四次名字,賈國龍覺得自己像是回家了。

他先是追逐了十年的高端洋氣,追過咖啡館、追過酒吧、追過海鮮大酒樓,如同年少時流連呼和浩特的車水馬龍那般倉促張望一樣。

等到做起了中餐,他又陷入了十年的摸索和迷茫,試圖搞清楚西貝呈現給大眾的應該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1999年,莜麵村的招牌剛立起來時,賈國龍的親戚說可以幫忙聯繫歌唱家德德瑪,“至於人家捧不捧場,就看你自己了”。賈國龍反應快,不到20天就組建了一支蒙古歌舞表演團隊,德德瑪進店一看,便說賈國龍是“內蒙古人的驕傲”。

那時他還沒覺得,從小吃到大的莜麵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畢竟來吃飯的十個人裡有九個能把“莜麵“叫成”筱面“,內蒙人大多是把揉好的面先搓成長條狀,然後截下來一搓,變成一個紡錘形,長得像魚一樣,喚作”莜麵魚魚“。草原上的民族多少講究排場,擺的上桌的大抵是牛羊駝掌,莜麵充其量算是個家常菜。

現在,西貝的莜麵單品銷量佔整體銷售額的15%-20%。每年僅憑莜麵就能輕鬆賣到10個億。從民間西北菜、到西北菜、再到烹羊專家,後來又換回了西貝莜麵村,看似是折騰了一番又折回原點,但對賈國龍來說,前一個“莜麵村”,不過是餐廳一道招牌菜,後一個“莜麵村”,已然成了一個鮮明的符號。

所以後來有人問,西貝的招牌是不是莜麵時,賈國龍會說不是。

他覺得自己在2014年才徹底想明白了這個問題:名字叫什麼並不重要,說到底還是好吃。那年他告訴西貝的員工,我們的戰略就是“好吃戰略”,讓大家“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

提出“好吃戰略”的那個月,西貝宣佈以600萬買斷《舌尖2》裡“掛麵爺爺”張世新家未來三年內生產的所有手工掛麵,推出空心掛麵一週內,全國的店面平均每天賣出1萬碗。

而“好吃戰略”跟深層的意味在於,賈國龍把重新更多的放在了公司的內在,集中精力進行標準化與供應鏈的升級。

西貝的研發總部設有專門的標準化導師,什麼都不幹,專門負責把星級大廚研發的新菜品進行配料量化和流程化,然後由門店的工匠廚師落地。

作為西貝門店廚師,每人只負責做那麼幾道菜,重複做,充分熟練後就能將口味做到極致。菜單上的每一道菜,都擁有一份詳細的“作業指導書”,相應的操作檯配有定時器、溫度計、刻度勺等工具。大到澆湯,小到調味,每個步驟所用到的勺子,其勺柄上都標有精確的容量刻度,廚師要按照作業指導書的要求,提前將刻度勺放入相應的容器中,在操作時才能做到從容不迫。

西貝在全國佈局開店,其多數食材得從千里之外的內蒙古和陝北進行供應,草原牛羊肉應該在什麼季節採購,如何進行採購量預測,具體採購哪些細分品種,採購之後如何儲存並運輸到全國各地的終端店面?比起外界熱衷討論的改名字找定位,這些艱難過程鮮為人知。

後來,外界把西貝和另一箇中餐巨頭海底撈相提並論,但賈國龍還是自謙地說“因為有海底撈,西貝從不敢驕傲。”

別人問賈國龍給自己怎麼定位,他說“我就是一個開飯館的”。這本來是1988年顧客來西貝酒吧點二鍋頭時就可以搞明白的東西,他現在可算清楚了,顧客不會關心你的供應鏈溯源、設備提升、人員培訓,他們要的就是一個結果,吃頓好的。

顧客對餐廳的認同不在於名字、招牌、管理還是別的什麼,只有健康和美味而已。所以別搞那麼多花裡胡哨的,好吃就行了。

04 征途與歸途

有一段時間,賈國龍喜歡跟著五、六個朋友開上越野吉普,直奔庫布齊、烏蘭布大沙漠,要麼就是去鄂爾多斯吃阿爾巴斯山羊肉,他覺得這就是家的感覺,玉靶角弓珠勒馬,風吹草低現牛羊。

媒體上對他最多的評價是“折騰”,從早年走南闖北,到後面來回改名。離上一次給西貝定位已經過了5年,賈國龍又想到了一個新的定位:草原是孕育西貝的地方,也是他們孕育美食靈感的地方,西貝和賈國龍一樣,終究是屬於草原的。

這一次的轉型,賈國龍有一些私心:他對草原有種特殊的感情,他願意用這種方式有恃無恐的表達出來。

“西貝的根還是在草原,把內蒙古美食做好,讓更多人享受到內蒙古的草原美食,這是最讓我感到自豪的事情。”為這場草原美食節開幕致辭的時候,賈國龍說,帶著種“豆腐腦怎麼能放糖”的自豪。

活動當晚,賈國龍拿出了2019年西貝主打的明星菜蒙古牛大骨,28個月長大的西門塔爾牛種,進餐時,刀子、叉子、錘子、勺子、吸管、筷子等一應俱全。

數千名牧民身著節日盛裝參加了本次那達慕大會,有的牧民還帶著牧區土特產、手工藝品、牧區美食,最為引人注目的是256名博克手參加的博克大賽,西貝則在現場推出“2000人流水宴”,10道新菜敞開供應,大杯喝酒,大口吃肉,像是當了回成吉思汗。


西貝的征程與歸途


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現場熒光海

一同推出的還有草原奶食系列、有機莜麵系列、封缸肉系列,賈國龍希望這一次的定位,能讓西貝迴歸蒙古文化母體,專注內蒙菜系。

正如德爾斐神廟上的神諭所言,人的一生是個認識自己的過程,所謂征途,往往也是歸途。

折騰了30年,賈國龍又回到了草原,西貝也回到了故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