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魨:食至美卻毒至深的水中尤物
河魨:食至美卻毒至深的水中尤物
河魨:食至美卻毒至深的水中尤物
河魨:食至美卻毒至深的水中尤物
河魨:食至美卻毒至深的水中尤物
河魨:食至美卻毒至深的水中尤物
河魨:食至美卻毒至深的水中尤物
河魨:食至美卻毒至深的水中尤物
河魨:食至美卻毒至深的水中尤物
河魨:食至美卻毒至深的水中尤物
鉛筆小八
1/9 中國自古有“不食河魨,焉知魚味,食了河魨,百鮮無味”的說法。但河魨確實是這樣一種食物,讓人吃得不踏實,卻又欲罷不能,簡直是生理和心理的雙重體驗。(日本浮世繪中的河魨形象,歌川広重所繪,“河魨”俗稱“河豚”)
2/9 河魨魚,又稱“雞泡魚”,含毒性極強的河豚毒素,河豚毒素耐熱,一般烹調溫度無法將其去除,鹽醃或日晒也不能破壞。“每年的3至5月是河豚魚產卵的季節,毒性強,極易發生河魨魚中毒。”
3/9 人類食用河魨的歷史源遠而流長,中國晉代的文獻中就有關於河魨的描寫。蘇軾的一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更是膾炙人口。
4/9 古人對河魨的毒性早有認識,但因貪食河魨而奔赴極樂的人仍不在少數。河魨一直被譽為“長江三鮮”之首,每年春季都有無數食客品嚐河魨之美味,但時因料理不當或種類分辨不清,造成意外中毒死亡。
5/9 河魨的毒性是個比較複雜的話題,不同種類的河魨有毒部位和毒素產生的機理存在差異,即使是同種河魨生活在不同環境裡,含毒情況也有區別,所以這裡只能泛泛地說說。河魨有毒的部位通常為肝臟、卵巢、血液、內臟,有些種類的河魨,精巢、眼睛、皮膚甚至是肌肉都有毒。
6/9 河魨的肝臟和卵巢是毒性最高的部位,而且河豚毒素非常穩定,難以通過常規手法去除,過量攝入後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和特定肌肉群,河魨毒素並不作用於心臟,毒發過程心臟仍然保持跳動,受害者從頭到尾極度痛苦但神智都是清醒的。
7/9 吃的時候用清水中將肉塊上面的毒汁漂洗乾淨,然後切成像紙一樣薄的片,再將這些魚片擺成菊花或仙鶴一樣的圖樣。吃的時候夾起魚片蘸著碟子裡的醬油和辣椒放進嘴裡慢慢地咀嚼。吃完魚片後,再喝上一碗河魨魚湯,真是爽心可口。
8/9 為了自己的安全,一定要在食用前,必須請有經驗的老師傅將魚腹內臟揀清,洗淨,然後用油煮煎,再放入佐料反覆燒煮,更燒得肉爛皮酥,方可食用。為了防止中毒,最好在吃魚前燒煮一鍋“蘆根湯”以備解毒之用。
9/9 河魨在演化過程中進化出迥異於一般魚類的自衛機制。受到威脅時,能夠快速地將水或空氣吸入極具彈性的“胃中”,在短時間內身體膨脹數倍,既能恐嚇敵人,又使對方無從下口。如此的萌態也使它們常常被當做寵物。
2017-05-1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