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偏愛的口味,而這份偏愛,有時候是通過不吃特定的食品來表現的,就像北京人不吃全聚德,杭州人不吃西湖醋魚……據說在天津,一提起大名鼎鼎的狗不理包子,天津人也會微笑著禮貌的拒絕,這是為什麼呢?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百年前,天津衛乳名為狗子的少年高貴友,支攤做起了包子生意,這種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的包子,引得人們讚不絕口,而高貴友因為只顧得上做包子,忽略招呼客人,久而久之便有了“狗子賣包子,不理人”的戲稱,後來濃縮為“狗不理”。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據傳,袁世凱曾經將“狗不理”包子從天津衛帶到紫禁城,請慈禧太后品嚐,於是有了“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的評價,從此,狗不理成為了風靡一時的著名美食。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但其實,這樣的傳說很難確認它們的真實性。因為根據雍正皇帝定下的宮中律令,主子們每日的膳食,必須記錄在冊,而且嚴格遵循慣例。如果偶爾有常例之外的食物,一定會標明來源和負責人,將來出了偏差,廚師是要擔責任的。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這麼說來,以當時的宮廷規矩,能否允許狗不理這樣的菜品進入宮內,都得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我們只能猜測,這些流傳甚廣的歷史故事,可能都是一場藉由名人營銷打響的品牌戰略。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你也許不知道,狗不理並不是一直傳承到今天的。民國時期,狗不理包子在高家第三代傳人手上倒閉。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新中國建立後,天津決定恢復一批傳統名小吃,“狗不理”包子名列其中。於是,天津多家本地包子鋪的員工組合在一起,以“天津狗不理包子鋪”的字號開張,而這就是咱們今天吃的“狗不理”。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狗不理曾經是天津包子界的榮光,它最大的貢獻是定下了天津包子的標準,“一拱肥半發麵”、“十八個褶子”、“水餡兒”。這樣蒸出來的包子皮薄而帶韌勁,餡料充足且汁水豐沛,一口咬下去就是一口湯,鮮嫩適口。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一隻血統純正的天津包子,包子皮兒鮮甜有韌性,包子褶不多也不少,包子餡兒肥瘦各五分,油水汪汪,有肉也有湯!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不少南方人吃過天津狗不理之後,可能會覺得像極了南方的灌湯包。其實,天津的包子,一開始就是從南方傳過來的,算是淮揚菜的變種。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天津是一座海港城市,同時還是京杭大運河上的交通樞紐。因為航運特別發達,南方的飲食文化和烹飪技術也隨之傳到了天津。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對於在沿河勞作的勞工來說,包子是很合適的食物。首先是快捷,不用碗筷上手就能吃。另外,包子既有足夠的肉餡來提供高熱量補充體力,又有主食的麵皮,管飽。就這樣,本來在南方只能當做點心的包子,在天津,變成了市民喜愛的主食。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當年的狗不理,是天津包子行業的佼佼者,天津的包子鋪老闆要誇自家包子好吃,甭管真假都得說一句,“我們這兒師傅可是從狗不理出來的”。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不過,隨著時代發展,現在的天津人,是越來越少消費狗不理了。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性價比。跟平常售價十幾塊一籠的包子鋪比起來,狗不理包子的價格不太“親民”。比如,狗不理王府井店一籠包子的價格為50元到100元。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一樣,來自北京的全聚德烤鴨也是北京旅遊業的一塊金字招牌。“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外地遊客到北京,吃烤鴨是必選項。但和天津人不愛吃狗不理一樣,北京人也越來越少光顧全聚德。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不僅如此,還有網友總結出了各大城市,本地人不推薦的景點和美食。

武漢人不推薦戶部巷,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南京人不推薦夫子廟,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廈門人不推薦鼓浪嶼,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上海人不推薦城隍廟,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成都人不推薦寬窄巷子,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雲南人不推薦過橋米線!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一句話總結,推薦的理由各具特色,不推薦的理由大都相似!

而這種情況,其實在國外也有,比如,倫敦人不會去逛大本鐘,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紐約人也不愛去聖誕集市。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本地人不愛去本地的熱門景點,不愛吃本地的“特色”美食,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慣例。通常認為,在城市發展特色旅遊的同時,為了迎合遊客,原來的特色店鋪和景點,會丟失原汁原味和過去的性價比,這就不可避免會被本地人“嫌棄”了。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北京的南鑼鼓巷、杭州的河坊街、重慶的磁器口……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條遊客必去的“XX街”,它們以老街、文藝而聞名,但這些地方吃的喝的,包括紀念品,幾乎千篇一律,在國內任何一個城市都能找到“同款”。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真正烙上了本地特色的東西,往往都藏在城市的犄角旮旯裡,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這是專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