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殺兄弒父奪位的皇帝

一、秦二世胡亥

胡亥,嬴姓,趙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蘇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稱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胡亥少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沙丘宮平臺,祕不發喪,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並逼死扶蘇,而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後,趙高掌實權,實行殘暴的統治,終於激起了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舊貴族復國運動。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趙高的心腹閻樂逼迫自殺於望夷宮,時年二十四歲。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殺兄弒父奪位的皇帝

二、昭武皇帝劉聰

劉聰,本名劉載,字玄明,新興郡(今山西忻州市)人,匈奴族。十六國時期漢趙君主,光文帝劉淵第四子,母為張夫人。

驍勇超人,博覽經史,文武兼備。幫助父親復國,拜大司馬、大單于,殺兄廢帝劉和即位。在位期間,派兵攻破洛陽和長安,俘虜並殺害晉懷帝及晉愍帝,製造永嘉之亂,覆滅西晉王朝,開拓疆域領土,採用胡漢分治的政治體制。統治後期疏離朝政,縱情聲色,妄行殺戮忠臣,寵信宦官和靳準等人,政治日益混亂。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殺兄弒父奪位的皇帝

三、宋孝武帝劉駿

宋孝武帝劉駿,字休龍,小字道民,宋文帝劉義隆第三子,宋明帝劉彧異母兄。南朝劉宋第五位皇帝。初封武陵王,素不得寵,屢鎮外州,先後統軍討平雍州群蠻、參與北伐、平定縁江蠻和西陽蠻,屢立功勳,獲諸將推戴。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劉劭弒殺宋文帝之後,劉駿親率大軍討伐,很快便將其擊潰,奪取了皇位。

劉駿在位期間,政治上,推行了系列改制舉措,削弱士族權力,大力提拔寒門,並通過改置州鎮和設立典籤加強對地方和宗室的控制,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經濟上,他推行土斷,赦免奴婢和軍戶,抑制兼併,限制士族封山佔水,始行檢籍,設立臺使,改革稅制,並改鑄錢幣;軍事上,他於大明二年(458年),以顏師伯為青州刺史,又重用殷孝祖、卜天生等將領,擊潰魏軍,取得了宋魏第一次青州之戰的勝利,收復了濟水以北的失地,並進行了軍制改革;文化上,他尊孔崇佛,恢復禮樂。但統治末年,大興土木、濫用民力、奢侈無度,致使其在位前期形勢出現好轉的劉宋,在其執政末年又走向衰敗。同時為鞏固帝位,他大肆削弱劉宋宗室,為其死後十幾年間劉宋宗室進一步內鬥直到滅亡埋下隱患。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殺兄弒父奪位的皇帝

四、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拓跋嗣,即北魏明元帝,鮮卑族人,鮮卑名木末。道武帝拓跋珪長子,太武帝拓跋燾之父,南北朝時期北魏第二任皇帝。

登國七年(392年)生於雲中宮,天興六年(403年),封齊王,拜為相國,加封車騎大將軍。天賜六年十月,拓跋嗣被其父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立為太子,生母劉貴人按北魏“立子殺母”的舊例被道武帝賜死,拓跋嗣知道後悲傷不已,因而被其父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怒斥出宮。十月十三日(409年11月6日),道武帝拓跋珪被其次子清河王拓跋紹所殺,太子拓跋嗣在宮中衛士的擁戴下殺了其二弟清河王拓跋紹,太子拓跋嗣在同年十月十七日(11月10日)登基,改年號“永興”,為北魏明元帝。泰常八年(423年),明元帝拓跋嗣進攻劉宋得勝回來,此役稱為南北朝第一次南北戰爭,北魏獲得勝利,攻佔虎牢關,奪取劉宋領土三百里。

拓跋嗣雖英年早逝,但上承其父北魏開國君主太祖道武帝拓拔珪的武功,後有兒子北魏太武帝拓拔燾滅北方諸國一統北方,媲美五胡十六國初期前秦苻堅統一北方功勳。因此拓拔嗣在北魏開國曆史中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殺兄弒父奪位的皇帝

五、隋煬帝楊廣

隋煬帝楊廣,本名楊英,小字阿摐,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618年在位),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北周天和四年,生於長安,封雁門郡公。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率軍消滅陳朝,謀劃奪嫡事宜。開皇二十年(600年),冊立為皇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在位期間,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洛陽(東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頻繁發動戰爭,例如徵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窮奢極欲 ,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天下大亂,導致了隋朝崩潰覆亡。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殺兄弒父奪位的皇帝

六、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即唐太宗,生於武功之別館(今陝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侯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李世民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殺兄弒父奪位的皇帝

七、宋太宗趙光義

趙光義,即宋太宗,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召趙光義入宮飲酒,當晚共宿宮中。二十日清晨,趙匡胤忽然駕崩。二十一日,晉王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殺兄弒父奪位的皇帝

八、後梁末帝朱友貞

後梁末帝朱友貞,又名朱鍠、朱瑱,五代時期後梁末代皇帝,太祖朱溫第三子,朱友珪異母弟。

朱友貞是朱溫嫡子,初封均王,擔任左天興軍使、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朱友珪篡位後,被授為東京留守、開封府尹,與趙巖、袁象先、楊師厚等人密謀政變。乾化三年(913年),禁軍兵變,誅殺朱友珪。朱友貞遂在東京稱帝。他在位期間,疏遠敬翔、李振等舊臣,重用趙巖、張漢傑等無能之輩,在樑晉爭霸戰爭中勝少敗多,接連喪失國土,以致國勢日衰。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殺兄弒父奪位的皇帝

九、齊肅明孝皇帝王延鈞

閩太宗王延鈞繼位後更名王鏻(又作王璘)。光州固始(今屬河南)人,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君主。王審知次子,王延翰之弟。

王延鈞原任泉州刺史。天成二年(927年),殺兄王延翰自立。被王延稟推戴為武威留後。五月,後唐明宗任命王延鈞為威武軍節度使,守中書令,封琅琊王。七月,後唐又遣吏部郎中裴羽、右散騎常侍陸崇,進封王延鈞為閩王。後唐長興二年(931年)十二月,陳守元假借寶皇之命,建議王延鈞“避位受道,當為天子六十年。”於是王延鈞遜位給長子威武軍節度副使王繼鵬,成為道士,取道號玄錫。翌年春三月復位,要求後唐仿吳越錢鏐、南楚馬殷之例,封自己為尚書令。後唐不答,王延鈞遂斷絕雙方關係。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殺兄弒父奪位的皇帝

十、南朝漢中宗劉晟

劉晟,原名劉弘熙,五代十國時期南漢皇帝,南漢高祖劉龑第四子,南漢殤帝劉玢之弟。

劉晟原封晉王,南漢帝劉玢即位後驕傲奢侈,不理政事,荒淫無道,並且猜忌諸弟,劉晟因此有政變之意。南漢光天二年(943年),劉晟殺兄劉玢自立,改元應乾。劉晟生性荒淫暴虐,得志之後,專門用威勢刑法統治下民,多誅滅舊臣以及自己的兄弟、侄子,將侄女收入後宮。又任用宦官、宮女為政,使南漢國力日益衰弱。乾和六年(948年)劉晟派兵攻南楚,不久南楚內亂,乾和九年(951年)趁南楚為南唐所滅之際,佔有南楚嶺南之地。顯德三年(956年),後周世宗柴榮平定江北,劉晟恐慌,派人到後周京師朝貢,但被南楚所攔住,企圖未能實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