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魚

鱖魚 鱸魚 白魚 鯉魚 地理廣角 2018-12-02

松江鱸

松江鱸魚(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頭扁平,向後漸側扁。頭部有稜無棘,前鰓蓋骨有4棘,上棘最大,上彎。背鰭連續,有一深凹。口大,上頜略長。頜骨、犁骨及顎骨均具絨毛狀齒群。胸鰭下部鰭條不分支。腹鰭Ⅰ-4。鰓膜上有兩橙色斜紋,酷似2片鰓葉,故有“四鰓鱸”之稱。為近岸淺海魚類,一般在與海相通的淡水河川區域生長育肥,性成熟後,降河入海產卵,幼魚回到淡水河川中生活。黃、渤海和東海均有分佈,為名貴的食用魚類。

松江四鰓鱸以松江秀野橋之鱸魚最為有名,蘇軾《後赤壁賦》中就有“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語。吳淞江源出 太湖,東注大海,盛產鱸魚,順 理成章。蘇州吳江亦是有名的“鱸鄉”,張翰有《秋風歌》證之:“秋風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正肥。”

松江鱸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並非僅限於松江所產,據記載,以前我國沿海廣泛分佈,但松江府的最為有名,被乾隆御賜為“江南第一名魚”!是招待貴賓的佳餚,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華時來到上海,周恩來總理親批的菜單裡,有松江四鰓鱸魚;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來上海,少了份口福,因為無法找到這種魚。

中國四大名魚

黃河鯉魚:

黃河鯉[Cyprinus (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屬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鯉亞科(Cyprininae), 鯉屬(Cyprinus),鯉亞屬(Cyprinus ),鯉種( Cyprinus carpio )。俗名鯉柺子。

體側鱗片金黃色,背部稍暗,腹部色淡而較白。臀鰭、尾柄、尾鰭下葉呈橙紅色,胸鰭、腹鰭桔黃色。除位於體下部和腹部的鱗片外,其它鱗片的後部有由許多小黑點組成的新月形斑。

其體梭形、側扁而腹部圓。頭背間呈緩緩上升的弧形,背部稍隆起。頭較小。口端位,呈馬蹄形。背鰭起點位於腹鰭起點之前。背鰭、臀鰭各有一硬刺,硬刺後緣呈鋸齒狀。一般體長與體高之比為3.34±0.48,體長與頭長之比為4.03±0.47,尾柄長與尾柄高之比為1.09±0.27。

中國四大名魚

興凱湖鮊

產地:中國黑龍江密山。

特點:大白魚,色白如玉,個頭重達七八斤,體形頎長,鰭尾發達,以善遊著稱。大白魚和烏蘇里江中的鮭魚,綏芬河中的灘頭魚並稱“邊寒三珍”。

工藝:大白魚肉嫩味鮮,清香爽口。在興凱湖沿岸,有湖水燉白魚的吃法。把活魚剖腹洗淨,放入鍋,加上湖水,清燉三十分鐘,佐以精鹽、胡椒粉、香菜沫。其肉鮮嫩,其湯色白如乳,精美異常。還有一種傳統吃法,先把白魚放入鍋內清蒸20分鐘,然後出鍋,去骨刺,陰乾兩天,肉成絲狀。食用時,再放鍋內蒸十分鐘,有一種特殊風味,名曰“賽蟹肉”。

中國四大名魚

松花江鱖

鱖(學名:Siniperca chuatsi)是鱸形目真鱸科鱖屬的魚類,俗稱鱖魚、花鯽魚、桂魚、季花魚等,是中國特產的一種食用淡水魚,體側上部呈青黃色或橄褐色,有許多不規則暗棕色或黑色斑點和斑塊,腹部灰白,背部隆起,口較大,下頜突出,背鰭一個,魚鱗細小、呈圓形,性凶猛,肉食性。喜食小型魚類,小型甲殼類動物及昆蟲等。鱖魚體肥肉厚,高而側扁,口大,端位,口裂略傾斜,上頜骨延伸至眼後緣,下頜稍突出,上、下頜前部的小齒擴大成犬齒狀,眼上側位,前鰓後緣具4~5枚棘,鰓蓋骨後部有2個平扁的棘,圓鱗細小,背鰭長,前部為棘,後部為分枝軟條,前鰓量骨後緣有細小的鋸齒,下角及下緣各具2小棘,間鰓蓋骨和鰓蓋骨下緣光滑,身體呈黃綠色,腹部黃白色,體兩側有大小不規則的褐色條紋。

中國四大名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