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確切地說,過去老北京人把所喜歡飼養和賞玩的種種動物多稱為“玩物”,而很少用時下最流行的“寵物”一詞。

說起老北京四合院裡的寵物實在是不少,大致分起來有四類,一是鳥類、二是蟲類、三是魚類、四是獸類。飼養寵物既是老北京人的一種嗜好,也是四合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玩賞寵物之中得到的是一份精神上的愉悅與享受,使四合院裡的生活更富情趣。

鳥兒

先說那鳥類寵物,老北京經常飼養的鳥兒和飛禽就有十幾種。什麼畫眉、百靈、黃雀、玉鳥、鸚鵡、八哥、相思鳥、文鳥、鴿子等,僅鸚鵡按體型就分為大、中、小三類,最常見的是虎皮鸚鵡、小五彩鸚鵡、葵花鸚鵡等。而鳴叫最婉轉動聽的當屬黃鳥,也叫黃鶯。雖然體型較小,但叫起來卻清脆悅耳,還能模仿山喜鵲、紅子、蛐蛐的叫聲。因它比較容易餵養,所以在四合院裡養的人較多。八哥以學舌巧語見常,多被上了幾歲年紀的老人所青睞,屋簷下放上一隻八哥,逢人便叫,時不常學兩句人語,別有樂子。

"

確切地說,過去老北京人把所喜歡飼養和賞玩的種種動物多稱為“玩物”,而很少用時下最流行的“寵物”一詞。

說起老北京四合院裡的寵物實在是不少,大致分起來有四類,一是鳥類、二是蟲類、三是魚類、四是獸類。飼養寵物既是老北京人的一種嗜好,也是四合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玩賞寵物之中得到的是一份精神上的愉悅與享受,使四合院裡的生活更富情趣。

鳥兒

先說那鳥類寵物,老北京經常飼養的鳥兒和飛禽就有十幾種。什麼畫眉、百靈、黃雀、玉鳥、鸚鵡、八哥、相思鳥、文鳥、鴿子等,僅鸚鵡按體型就分為大、中、小三類,最常見的是虎皮鸚鵡、小五彩鸚鵡、葵花鸚鵡等。而鳴叫最婉轉動聽的當屬黃鳥,也叫黃鶯。雖然體型較小,但叫起來卻清脆悅耳,還能模仿山喜鵲、紅子、蛐蛐的叫聲。因它比較容易餵養,所以在四合院裡養的人較多。八哥以學舌巧語見常,多被上了幾歲年紀的老人所青睞,屋簷下放上一隻八哥,逢人便叫,時不常學兩句人語,別有樂子。

老北京中秋民俗

四合院裡的人養鳥兒,圖的就是一樂,每天一大早,人還沒起床,那鳥就先叫早兒了,一聲聲清脆的叫聲,使小小的四合院裡充滿了生機,於是人們起來的第一件事兒就是遛鳥。其實遛鳥不單獨是給鳥兒“放風”,主要在馴鳥兒,教給它一些小技藝,以做觀賞、娛樂。喜歡養鳥的人特別注重對鳥籠子的選擇,什麼水磨細竹籠、紫漆籠、柳條籠,有的雙手各提一隻,有的雙手各提兩隻,或上下輕悠、或左右慢擺,自得悠閒。不少人還經常聚在一起比比“放份兒”:就是比誰的鳥兒漂亮、鳥兒籠子獨具匠心、鳥叫的聲音好聽、玩兒的花活多。

"

確切地說,過去老北京人把所喜歡飼養和賞玩的種種動物多稱為“玩物”,而很少用時下最流行的“寵物”一詞。

說起老北京四合院裡的寵物實在是不少,大致分起來有四類,一是鳥類、二是蟲類、三是魚類、四是獸類。飼養寵物既是老北京人的一種嗜好,也是四合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玩賞寵物之中得到的是一份精神上的愉悅與享受,使四合院裡的生活更富情趣。

鳥兒

先說那鳥類寵物,老北京經常飼養的鳥兒和飛禽就有十幾種。什麼畫眉、百靈、黃雀、玉鳥、鸚鵡、八哥、相思鳥、文鳥、鴿子等,僅鸚鵡按體型就分為大、中、小三類,最常見的是虎皮鸚鵡、小五彩鸚鵡、葵花鸚鵡等。而鳴叫最婉轉動聽的當屬黃鳥,也叫黃鶯。雖然體型較小,但叫起來卻清脆悅耳,還能模仿山喜鵲、紅子、蛐蛐的叫聲。因它比較容易餵養,所以在四合院裡養的人較多。八哥以學舌巧語見常,多被上了幾歲年紀的老人所青睞,屋簷下放上一隻八哥,逢人便叫,時不常學兩句人語,別有樂子。

老北京中秋民俗

四合院裡的人養鳥兒,圖的就是一樂,每天一大早,人還沒起床,那鳥就先叫早兒了,一聲聲清脆的叫聲,使小小的四合院裡充滿了生機,於是人們起來的第一件事兒就是遛鳥。其實遛鳥不單獨是給鳥兒“放風”,主要在馴鳥兒,教給它一些小技藝,以做觀賞、娛樂。喜歡養鳥的人特別注重對鳥籠子的選擇,什麼水磨細竹籠、紫漆籠、柳條籠,有的雙手各提一隻,有的雙手各提兩隻,或上下輕悠、或左右慢擺,自得悠閒。不少人還經常聚在一起比比“放份兒”:就是比誰的鳥兒漂亮、鳥兒籠子獨具匠心、鳥叫的聲音好聽、玩兒的花活多。

老北京中秋民俗

在鳥類寵物中,四合院裡飼養比較多的還有鴿子。過去走在京城的街頭,時常會聽到鴿哨聲,仰首望一眼蔚藍的天空下,會見到鴿群隨風掠過,與古樹、紅牆、衚衕、老院子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和諧、安詳的畫面,實為北京城的一景。養鴿子與養其他鳥不同,養其他鳥是以觀賞、鳴叫為樂,而養鴿子以放飛為趣。老北京人習慣上把養鴿子叫做“玩鴿子”,其講究很多。

先說這鴿子的種類,多達三四十種,最著名的就有點兒、環兒、黑兒、翅兒四類。點兒鴿是一體通白,只在頭上有一小塊黑或紫顏色。環兒鴿則是在頸項上有一圈兒其他毛色。黑兒鴿是從頭到尾大半身子都是黑色。而翅兒鴿是翅膀上顏色比較特別。鴿子的好壞除了毛色之外,還要看飛翔時的耐力和翻跟頭的功夫。有的鴿子能在空中翻一連串兒的跟頭,有的從數百里外放飛,用不了多久就能飛回來,這是真正的好鴿子。四合院裡的人養鴿子沒有貴賤之分,鴿友們常湊在一起切磋技藝,並經常結伴到數十里地的地方放飛,看誰的鴿子先飛回來。

"

確切地說,過去老北京人把所喜歡飼養和賞玩的種種動物多稱為“玩物”,而很少用時下最流行的“寵物”一詞。

說起老北京四合院裡的寵物實在是不少,大致分起來有四類,一是鳥類、二是蟲類、三是魚類、四是獸類。飼養寵物既是老北京人的一種嗜好,也是四合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玩賞寵物之中得到的是一份精神上的愉悅與享受,使四合院裡的生活更富情趣。

鳥兒

先說那鳥類寵物,老北京經常飼養的鳥兒和飛禽就有十幾種。什麼畫眉、百靈、黃雀、玉鳥、鸚鵡、八哥、相思鳥、文鳥、鴿子等,僅鸚鵡按體型就分為大、中、小三類,最常見的是虎皮鸚鵡、小五彩鸚鵡、葵花鸚鵡等。而鳴叫最婉轉動聽的當屬黃鳥,也叫黃鶯。雖然體型較小,但叫起來卻清脆悅耳,還能模仿山喜鵲、紅子、蛐蛐的叫聲。因它比較容易餵養,所以在四合院裡養的人較多。八哥以學舌巧語見常,多被上了幾歲年紀的老人所青睞,屋簷下放上一隻八哥,逢人便叫,時不常學兩句人語,別有樂子。

老北京中秋民俗

四合院裡的人養鳥兒,圖的就是一樂,每天一大早,人還沒起床,那鳥就先叫早兒了,一聲聲清脆的叫聲,使小小的四合院裡充滿了生機,於是人們起來的第一件事兒就是遛鳥。其實遛鳥不單獨是給鳥兒“放風”,主要在馴鳥兒,教給它一些小技藝,以做觀賞、娛樂。喜歡養鳥的人特別注重對鳥籠子的選擇,什麼水磨細竹籠、紫漆籠、柳條籠,有的雙手各提一隻,有的雙手各提兩隻,或上下輕悠、或左右慢擺,自得悠閒。不少人還經常聚在一起比比“放份兒”:就是比誰的鳥兒漂亮、鳥兒籠子獨具匠心、鳥叫的聲音好聽、玩兒的花活多。

老北京中秋民俗

在鳥類寵物中,四合院裡飼養比較多的還有鴿子。過去走在京城的街頭,時常會聽到鴿哨聲,仰首望一眼蔚藍的天空下,會見到鴿群隨風掠過,與古樹、紅牆、衚衕、老院子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和諧、安詳的畫面,實為北京城的一景。養鴿子與養其他鳥不同,養其他鳥是以觀賞、鳴叫為樂,而養鴿子以放飛為趣。老北京人習慣上把養鴿子叫做“玩鴿子”,其講究很多。

先說這鴿子的種類,多達三四十種,最著名的就有點兒、環兒、黑兒、翅兒四類。點兒鴿是一體通白,只在頭上有一小塊黑或紫顏色。環兒鴿則是在頸項上有一圈兒其他毛色。黑兒鴿是從頭到尾大半身子都是黑色。而翅兒鴿是翅膀上顏色比較特別。鴿子的好壞除了毛色之外,還要看飛翔時的耐力和翻跟頭的功夫。有的鴿子能在空中翻一連串兒的跟頭,有的從數百里外放飛,用不了多久就能飛回來,這是真正的好鴿子。四合院裡的人養鴿子沒有貴賤之分,鴿友們常湊在一起切磋技藝,並經常結伴到數十里地的地方放飛,看誰的鴿子先飛回來。

老北京中秋民俗

北京人喜歡養鳥除了圖個樂兒外,還有養心健身的“作用”。過去有句話:“養鳥遛鳥,遛的是鳥,練的是人,心變寬了,體變壯了,日子過得就豁亮。”所以無論是文人墨客、梨園名伶、還是車伕、工人,都有養鳥的嗜好,使鳥兒和飛禽動物成為四合院裡飼養最多的寵物。

蟲兒

說起玩蟲兒,也是老北京人的一個樂兒,而且不分地位高低,都有玩趣。蟲的種類不少,蟈蟈兒、蛐蛐兒、金鐘、咂嘴、油葫蘆等,其中最受青睞的是蟈蟈兒和蛐蛐兒。

"

確切地說,過去老北京人把所喜歡飼養和賞玩的種種動物多稱為“玩物”,而很少用時下最流行的“寵物”一詞。

說起老北京四合院裡的寵物實在是不少,大致分起來有四類,一是鳥類、二是蟲類、三是魚類、四是獸類。飼養寵物既是老北京人的一種嗜好,也是四合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玩賞寵物之中得到的是一份精神上的愉悅與享受,使四合院裡的生活更富情趣。

鳥兒

先說那鳥類寵物,老北京經常飼養的鳥兒和飛禽就有十幾種。什麼畫眉、百靈、黃雀、玉鳥、鸚鵡、八哥、相思鳥、文鳥、鴿子等,僅鸚鵡按體型就分為大、中、小三類,最常見的是虎皮鸚鵡、小五彩鸚鵡、葵花鸚鵡等。而鳴叫最婉轉動聽的當屬黃鳥,也叫黃鶯。雖然體型較小,但叫起來卻清脆悅耳,還能模仿山喜鵲、紅子、蛐蛐的叫聲。因它比較容易餵養,所以在四合院裡養的人較多。八哥以學舌巧語見常,多被上了幾歲年紀的老人所青睞,屋簷下放上一隻八哥,逢人便叫,時不常學兩句人語,別有樂子。

老北京中秋民俗

四合院裡的人養鳥兒,圖的就是一樂,每天一大早,人還沒起床,那鳥就先叫早兒了,一聲聲清脆的叫聲,使小小的四合院裡充滿了生機,於是人們起來的第一件事兒就是遛鳥。其實遛鳥不單獨是給鳥兒“放風”,主要在馴鳥兒,教給它一些小技藝,以做觀賞、娛樂。喜歡養鳥的人特別注重對鳥籠子的選擇,什麼水磨細竹籠、紫漆籠、柳條籠,有的雙手各提一隻,有的雙手各提兩隻,或上下輕悠、或左右慢擺,自得悠閒。不少人還經常聚在一起比比“放份兒”:就是比誰的鳥兒漂亮、鳥兒籠子獨具匠心、鳥叫的聲音好聽、玩兒的花活多。

老北京中秋民俗

在鳥類寵物中,四合院裡飼養比較多的還有鴿子。過去走在京城的街頭,時常會聽到鴿哨聲,仰首望一眼蔚藍的天空下,會見到鴿群隨風掠過,與古樹、紅牆、衚衕、老院子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和諧、安詳的畫面,實為北京城的一景。養鴿子與養其他鳥不同,養其他鳥是以觀賞、鳴叫為樂,而養鴿子以放飛為趣。老北京人習慣上把養鴿子叫做“玩鴿子”,其講究很多。

先說這鴿子的種類,多達三四十種,最著名的就有點兒、環兒、黑兒、翅兒四類。點兒鴿是一體通白,只在頭上有一小塊黑或紫顏色。環兒鴿則是在頸項上有一圈兒其他毛色。黑兒鴿是從頭到尾大半身子都是黑色。而翅兒鴿是翅膀上顏色比較特別。鴿子的好壞除了毛色之外,還要看飛翔時的耐力和翻跟頭的功夫。有的鴿子能在空中翻一連串兒的跟頭,有的從數百里外放飛,用不了多久就能飛回來,這是真正的好鴿子。四合院裡的人養鴿子沒有貴賤之分,鴿友們常湊在一起切磋技藝,並經常結伴到數十里地的地方放飛,看誰的鴿子先飛回來。

老北京中秋民俗

北京人喜歡養鳥除了圖個樂兒外,還有養心健身的“作用”。過去有句話:“養鳥遛鳥,遛的是鳥,練的是人,心變寬了,體變壯了,日子過得就豁亮。”所以無論是文人墨客、梨園名伶、還是車伕、工人,都有養鳥的嗜好,使鳥兒和飛禽動物成為四合院裡飼養最多的寵物。

蟲兒

說起玩蟲兒,也是老北京人的一個樂兒,而且不分地位高低,都有玩趣。蟲的種類不少,蟈蟈兒、蛐蛐兒、金鐘、咂嘴、油葫蘆等,其中最受青睞的是蟈蟈兒和蛐蛐兒。

老北京中秋民俗

先說這飼養蟈蟈兒,可是四合院裡不少人的愛好。過去麥收之後,衚衕裡就開始出現賣蟈蟈兒的。小販們多是把蟈蟈兒裝在秫秸或麥秸編的籠子裡。籠子的樣子很花哨兒,有圓的、方的、八角的、三角的,遠遠地就能聽見蟈蟈兒清脆的叫聲,吸引許多四合院裡的人前來購買。《燕京歲時記》中就有“京師五月以後,則有聒聒兒(蟈蟈兒)沿街叫賣,每隻不過一二文”的記述。這些蟈蟈兒多來自河北易縣、淶水一帶,一是個兒大,二是叫聲清脆悅耳。而四合院裡的人買蟈蟈兒時絕少買一隻,大都買雙個兒,一則是老北京人有成雙成對的習慣,雙為吉利數,二則是兩隻可以相互戲逗,叫得更歡。買回來的蟈蟈籠子大都掛在屋簷、門楣、窗前或院子的葡萄架或海棠樹上。從此蟈蟈兒的鳴叫就成了四合院裡最動聽的聲音,一直能叫到立冬。

"

確切地說,過去老北京人把所喜歡飼養和賞玩的種種動物多稱為“玩物”,而很少用時下最流行的“寵物”一詞。

說起老北京四合院裡的寵物實在是不少,大致分起來有四類,一是鳥類、二是蟲類、三是魚類、四是獸類。飼養寵物既是老北京人的一種嗜好,也是四合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玩賞寵物之中得到的是一份精神上的愉悅與享受,使四合院裡的生活更富情趣。

鳥兒

先說那鳥類寵物,老北京經常飼養的鳥兒和飛禽就有十幾種。什麼畫眉、百靈、黃雀、玉鳥、鸚鵡、八哥、相思鳥、文鳥、鴿子等,僅鸚鵡按體型就分為大、中、小三類,最常見的是虎皮鸚鵡、小五彩鸚鵡、葵花鸚鵡等。而鳴叫最婉轉動聽的當屬黃鳥,也叫黃鶯。雖然體型較小,但叫起來卻清脆悅耳,還能模仿山喜鵲、紅子、蛐蛐的叫聲。因它比較容易餵養,所以在四合院裡養的人較多。八哥以學舌巧語見常,多被上了幾歲年紀的老人所青睞,屋簷下放上一隻八哥,逢人便叫,時不常學兩句人語,別有樂子。

老北京中秋民俗

四合院裡的人養鳥兒,圖的就是一樂,每天一大早,人還沒起床,那鳥就先叫早兒了,一聲聲清脆的叫聲,使小小的四合院裡充滿了生機,於是人們起來的第一件事兒就是遛鳥。其實遛鳥不單獨是給鳥兒“放風”,主要在馴鳥兒,教給它一些小技藝,以做觀賞、娛樂。喜歡養鳥的人特別注重對鳥籠子的選擇,什麼水磨細竹籠、紫漆籠、柳條籠,有的雙手各提一隻,有的雙手各提兩隻,或上下輕悠、或左右慢擺,自得悠閒。不少人還經常聚在一起比比“放份兒”:就是比誰的鳥兒漂亮、鳥兒籠子獨具匠心、鳥叫的聲音好聽、玩兒的花活多。

老北京中秋民俗

在鳥類寵物中,四合院裡飼養比較多的還有鴿子。過去走在京城的街頭,時常會聽到鴿哨聲,仰首望一眼蔚藍的天空下,會見到鴿群隨風掠過,與古樹、紅牆、衚衕、老院子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和諧、安詳的畫面,實為北京城的一景。養鴿子與養其他鳥不同,養其他鳥是以觀賞、鳴叫為樂,而養鴿子以放飛為趣。老北京人習慣上把養鴿子叫做“玩鴿子”,其講究很多。

先說這鴿子的種類,多達三四十種,最著名的就有點兒、環兒、黑兒、翅兒四類。點兒鴿是一體通白,只在頭上有一小塊黑或紫顏色。環兒鴿則是在頸項上有一圈兒其他毛色。黑兒鴿是從頭到尾大半身子都是黑色。而翅兒鴿是翅膀上顏色比較特別。鴿子的好壞除了毛色之外,還要看飛翔時的耐力和翻跟頭的功夫。有的鴿子能在空中翻一連串兒的跟頭,有的從數百里外放飛,用不了多久就能飛回來,這是真正的好鴿子。四合院裡的人養鴿子沒有貴賤之分,鴿友們常湊在一起切磋技藝,並經常結伴到數十里地的地方放飛,看誰的鴿子先飛回來。

老北京中秋民俗

北京人喜歡養鳥除了圖個樂兒外,還有養心健身的“作用”。過去有句話:“養鳥遛鳥,遛的是鳥,練的是人,心變寬了,體變壯了,日子過得就豁亮。”所以無論是文人墨客、梨園名伶、還是車伕、工人,都有養鳥的嗜好,使鳥兒和飛禽動物成為四合院裡飼養最多的寵物。

蟲兒

說起玩蟲兒,也是老北京人的一個樂兒,而且不分地位高低,都有玩趣。蟲的種類不少,蟈蟈兒、蛐蛐兒、金鐘、咂嘴、油葫蘆等,其中最受青睞的是蟈蟈兒和蛐蛐兒。

老北京中秋民俗

先說這飼養蟈蟈兒,可是四合院裡不少人的愛好。過去麥收之後,衚衕裡就開始出現賣蟈蟈兒的。小販們多是把蟈蟈兒裝在秫秸或麥秸編的籠子裡。籠子的樣子很花哨兒,有圓的、方的、八角的、三角的,遠遠地就能聽見蟈蟈兒清脆的叫聲,吸引許多四合院裡的人前來購買。《燕京歲時記》中就有“京師五月以後,則有聒聒兒(蟈蟈兒)沿街叫賣,每隻不過一二文”的記述。這些蟈蟈兒多來自河北易縣、淶水一帶,一是個兒大,二是叫聲清脆悅耳。而四合院裡的人買蟈蟈兒時絕少買一隻,大都買雙個兒,一則是老北京人有成雙成對的習慣,雙為吉利數,二則是兩隻可以相互戲逗,叫得更歡。買回來的蟈蟈籠子大都掛在屋簷、門楣、窗前或院子的葡萄架或海棠樹上。從此蟈蟈兒的鳴叫就成了四合院裡最動聽的聲音,一直能叫到立冬。

老北京中秋民俗

北京人養蟈蟈兒有不少的講究,一是要選上品的蟈蟈兒,講究全須全尾兒、叫聲悅耳;二是顏色正、品相好,一般多選黑、綠、青三種;三是要善動愛跳,越是活潑愛鬧的蟈蟈兒,越有人緣兒。按季節說又有夏秋之分,“立秋”前為夏蟈蟈兒,“立秋”後為秋蟈蟈兒,善養者能養到隆冬時節。過去四合院裡一些有錢或有身份的人,為了買到一隻上品的蟈蟈兒,會不遠百里跑到河北、山東甚至東北花高價購買。而蟈蟈兒籠子也有講究,上等的蟈蟈兒籠子是由葫蘆做成的,外面有刻花、雕花和燙花,圖案多為古樸的吉祥物,如松鶴延年、福祿壽喜、梅蘭竹菊等,古樸典雅,不失為一件藝術品。

再說那蛐蛐兒,也叫蟋蟀或促織,舊時每至秋天鬥蛐蛐兒便成為四合院裡普遍玩樂的習俗,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有鬥蛐蛐兒之好。但一般的北京人過去養蛐蛐兒大多鬥而不賭,斗的就是一份樂趣,即使掛點兒“餉兒”也不過是一包煙、半斤“雜拌兒糖”而已,極少有大賭的。蛐蛐兒雖小,但講究也多。同樣是鬥蛐蛐兒,在四合院裡也分三六九等。最下等的不過是幾個小孩子蹲在自家的院子裡或門道里鬥蛐蛐兒取樂。裝的器具無非是搪瓷瓦罐、玻璃瓶,所有的蛐蛐兒也不是什麼上等貨色,多是自己逮來的棺材板兒、老米嘴兒。中等是一些文人在家中鬥蛐蛐兒,以娛樂為主,以蛐蛐兒會友。上等的是達官貴人,多在四合院中設案,請些貴友貴客聚會,以博雅趣,但鬥時多掛賭局。

"

確切地說,過去老北京人把所喜歡飼養和賞玩的種種動物多稱為“玩物”,而很少用時下最流行的“寵物”一詞。

說起老北京四合院裡的寵物實在是不少,大致分起來有四類,一是鳥類、二是蟲類、三是魚類、四是獸類。飼養寵物既是老北京人的一種嗜好,也是四合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玩賞寵物之中得到的是一份精神上的愉悅與享受,使四合院裡的生活更富情趣。

鳥兒

先說那鳥類寵物,老北京經常飼養的鳥兒和飛禽就有十幾種。什麼畫眉、百靈、黃雀、玉鳥、鸚鵡、八哥、相思鳥、文鳥、鴿子等,僅鸚鵡按體型就分為大、中、小三類,最常見的是虎皮鸚鵡、小五彩鸚鵡、葵花鸚鵡等。而鳴叫最婉轉動聽的當屬黃鳥,也叫黃鶯。雖然體型較小,但叫起來卻清脆悅耳,還能模仿山喜鵲、紅子、蛐蛐的叫聲。因它比較容易餵養,所以在四合院裡養的人較多。八哥以學舌巧語見常,多被上了幾歲年紀的老人所青睞,屋簷下放上一隻八哥,逢人便叫,時不常學兩句人語,別有樂子。

老北京中秋民俗

四合院裡的人養鳥兒,圖的就是一樂,每天一大早,人還沒起床,那鳥就先叫早兒了,一聲聲清脆的叫聲,使小小的四合院裡充滿了生機,於是人們起來的第一件事兒就是遛鳥。其實遛鳥不單獨是給鳥兒“放風”,主要在馴鳥兒,教給它一些小技藝,以做觀賞、娛樂。喜歡養鳥的人特別注重對鳥籠子的選擇,什麼水磨細竹籠、紫漆籠、柳條籠,有的雙手各提一隻,有的雙手各提兩隻,或上下輕悠、或左右慢擺,自得悠閒。不少人還經常聚在一起比比“放份兒”:就是比誰的鳥兒漂亮、鳥兒籠子獨具匠心、鳥叫的聲音好聽、玩兒的花活多。

老北京中秋民俗

在鳥類寵物中,四合院裡飼養比較多的還有鴿子。過去走在京城的街頭,時常會聽到鴿哨聲,仰首望一眼蔚藍的天空下,會見到鴿群隨風掠過,與古樹、紅牆、衚衕、老院子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和諧、安詳的畫面,實為北京城的一景。養鴿子與養其他鳥不同,養其他鳥是以觀賞、鳴叫為樂,而養鴿子以放飛為趣。老北京人習慣上把養鴿子叫做“玩鴿子”,其講究很多。

先說這鴿子的種類,多達三四十種,最著名的就有點兒、環兒、黑兒、翅兒四類。點兒鴿是一體通白,只在頭上有一小塊黑或紫顏色。環兒鴿則是在頸項上有一圈兒其他毛色。黑兒鴿是從頭到尾大半身子都是黑色。而翅兒鴿是翅膀上顏色比較特別。鴿子的好壞除了毛色之外,還要看飛翔時的耐力和翻跟頭的功夫。有的鴿子能在空中翻一連串兒的跟頭,有的從數百里外放飛,用不了多久就能飛回來,這是真正的好鴿子。四合院裡的人養鴿子沒有貴賤之分,鴿友們常湊在一起切磋技藝,並經常結伴到數十里地的地方放飛,看誰的鴿子先飛回來。

老北京中秋民俗

北京人喜歡養鳥除了圖個樂兒外,還有養心健身的“作用”。過去有句話:“養鳥遛鳥,遛的是鳥,練的是人,心變寬了,體變壯了,日子過得就豁亮。”所以無論是文人墨客、梨園名伶、還是車伕、工人,都有養鳥的嗜好,使鳥兒和飛禽動物成為四合院裡飼養最多的寵物。

蟲兒

說起玩蟲兒,也是老北京人的一個樂兒,而且不分地位高低,都有玩趣。蟲的種類不少,蟈蟈兒、蛐蛐兒、金鐘、咂嘴、油葫蘆等,其中最受青睞的是蟈蟈兒和蛐蛐兒。

老北京中秋民俗

先說這飼養蟈蟈兒,可是四合院裡不少人的愛好。過去麥收之後,衚衕裡就開始出現賣蟈蟈兒的。小販們多是把蟈蟈兒裝在秫秸或麥秸編的籠子裡。籠子的樣子很花哨兒,有圓的、方的、八角的、三角的,遠遠地就能聽見蟈蟈兒清脆的叫聲,吸引許多四合院裡的人前來購買。《燕京歲時記》中就有“京師五月以後,則有聒聒兒(蟈蟈兒)沿街叫賣,每隻不過一二文”的記述。這些蟈蟈兒多來自河北易縣、淶水一帶,一是個兒大,二是叫聲清脆悅耳。而四合院裡的人買蟈蟈兒時絕少買一隻,大都買雙個兒,一則是老北京人有成雙成對的習慣,雙為吉利數,二則是兩隻可以相互戲逗,叫得更歡。買回來的蟈蟈籠子大都掛在屋簷、門楣、窗前或院子的葡萄架或海棠樹上。從此蟈蟈兒的鳴叫就成了四合院裡最動聽的聲音,一直能叫到立冬。

老北京中秋民俗

北京人養蟈蟈兒有不少的講究,一是要選上品的蟈蟈兒,講究全須全尾兒、叫聲悅耳;二是顏色正、品相好,一般多選黑、綠、青三種;三是要善動愛跳,越是活潑愛鬧的蟈蟈兒,越有人緣兒。按季節說又有夏秋之分,“立秋”前為夏蟈蟈兒,“立秋”後為秋蟈蟈兒,善養者能養到隆冬時節。過去四合院裡一些有錢或有身份的人,為了買到一隻上品的蟈蟈兒,會不遠百里跑到河北、山東甚至東北花高價購買。而蟈蟈兒籠子也有講究,上等的蟈蟈兒籠子是由葫蘆做成的,外面有刻花、雕花和燙花,圖案多為古樸的吉祥物,如松鶴延年、福祿壽喜、梅蘭竹菊等,古樸典雅,不失為一件藝術品。

再說那蛐蛐兒,也叫蟋蟀或促織,舊時每至秋天鬥蛐蛐兒便成為四合院裡普遍玩樂的習俗,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有鬥蛐蛐兒之好。但一般的北京人過去養蛐蛐兒大多鬥而不賭,斗的就是一份樂趣,即使掛點兒“餉兒”也不過是一包煙、半斤“雜拌兒糖”而已,極少有大賭的。蛐蛐兒雖小,但講究也多。同樣是鬥蛐蛐兒,在四合院裡也分三六九等。最下等的不過是幾個小孩子蹲在自家的院子裡或門道里鬥蛐蛐兒取樂。裝的器具無非是搪瓷瓦罐、玻璃瓶,所有的蛐蛐兒也不是什麼上等貨色,多是自己逮來的棺材板兒、老米嘴兒。中等是一些文人在家中鬥蛐蛐兒,以娛樂為主,以蛐蛐兒會友。上等的是達官貴人,多在四合院中設案,請些貴友貴客聚會,以博雅趣,但鬥時多掛賭局。

老北京中秋民俗

北京人玩的蛐蛐兒多是產自山東德州的墨牙黃、寧陽的鐵頭青背和黑牙青麻頭,也有北京西北郊蘇家坨的“伏地蛐蛐兒”、黑龍潭的“蝦頭青”和石景山福壽嶺的“青麻頭”。養蛐蛐兒的樂趣在於它們的廝鬥與鳴唱。蛐蛐兒鬥時講究用夾、鉤、閃、躲墩、抱、箍、咬、掐、滾等“招數”。養蛐蛐兒需要盆,鬥蛐蛐兒也需要盆,且極講究。四合院裡的普通百姓多用木籠、竹籠飼養,斗的時候多用澄泥盆或陶罐。蛐蛐兒的一般拼鬥並不引人入勝,而好的蛐蛐兒則不然,其稱謂也美:翅震大將軍、紅須元帥、巨無霸、無敵王、花斑豹等等。中秋前後,是四合院裡鬥蛐蛐兒的高潮,兩隻小小蛐蛐兒的拼鬥,能引來十幾人圍觀和喝彩。得勝的蛐蛐兒震翅鳴叫,主人頓覺臉面增光。若平分秋色,數戰未決勝負,主人則拱手言和。小小的蛐蛐兒為四合院裡帶來無限的樂趣。

"

確切地說,過去老北京人把所喜歡飼養和賞玩的種種動物多稱為“玩物”,而很少用時下最流行的“寵物”一詞。

說起老北京四合院裡的寵物實在是不少,大致分起來有四類,一是鳥類、二是蟲類、三是魚類、四是獸類。飼養寵物既是老北京人的一種嗜好,也是四合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玩賞寵物之中得到的是一份精神上的愉悅與享受,使四合院裡的生活更富情趣。

鳥兒

先說那鳥類寵物,老北京經常飼養的鳥兒和飛禽就有十幾種。什麼畫眉、百靈、黃雀、玉鳥、鸚鵡、八哥、相思鳥、文鳥、鴿子等,僅鸚鵡按體型就分為大、中、小三類,最常見的是虎皮鸚鵡、小五彩鸚鵡、葵花鸚鵡等。而鳴叫最婉轉動聽的當屬黃鳥,也叫黃鶯。雖然體型較小,但叫起來卻清脆悅耳,還能模仿山喜鵲、紅子、蛐蛐的叫聲。因它比較容易餵養,所以在四合院裡養的人較多。八哥以學舌巧語見常,多被上了幾歲年紀的老人所青睞,屋簷下放上一隻八哥,逢人便叫,時不常學兩句人語,別有樂子。

老北京中秋民俗

四合院裡的人養鳥兒,圖的就是一樂,每天一大早,人還沒起床,那鳥就先叫早兒了,一聲聲清脆的叫聲,使小小的四合院裡充滿了生機,於是人們起來的第一件事兒就是遛鳥。其實遛鳥不單獨是給鳥兒“放風”,主要在馴鳥兒,教給它一些小技藝,以做觀賞、娛樂。喜歡養鳥的人特別注重對鳥籠子的選擇,什麼水磨細竹籠、紫漆籠、柳條籠,有的雙手各提一隻,有的雙手各提兩隻,或上下輕悠、或左右慢擺,自得悠閒。不少人還經常聚在一起比比“放份兒”:就是比誰的鳥兒漂亮、鳥兒籠子獨具匠心、鳥叫的聲音好聽、玩兒的花活多。

老北京中秋民俗

在鳥類寵物中,四合院裡飼養比較多的還有鴿子。過去走在京城的街頭,時常會聽到鴿哨聲,仰首望一眼蔚藍的天空下,會見到鴿群隨風掠過,與古樹、紅牆、衚衕、老院子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和諧、安詳的畫面,實為北京城的一景。養鴿子與養其他鳥不同,養其他鳥是以觀賞、鳴叫為樂,而養鴿子以放飛為趣。老北京人習慣上把養鴿子叫做“玩鴿子”,其講究很多。

先說這鴿子的種類,多達三四十種,最著名的就有點兒、環兒、黑兒、翅兒四類。點兒鴿是一體通白,只在頭上有一小塊黑或紫顏色。環兒鴿則是在頸項上有一圈兒其他毛色。黑兒鴿是從頭到尾大半身子都是黑色。而翅兒鴿是翅膀上顏色比較特別。鴿子的好壞除了毛色之外,還要看飛翔時的耐力和翻跟頭的功夫。有的鴿子能在空中翻一連串兒的跟頭,有的從數百里外放飛,用不了多久就能飛回來,這是真正的好鴿子。四合院裡的人養鴿子沒有貴賤之分,鴿友們常湊在一起切磋技藝,並經常結伴到數十里地的地方放飛,看誰的鴿子先飛回來。

老北京中秋民俗

北京人喜歡養鳥除了圖個樂兒外,還有養心健身的“作用”。過去有句話:“養鳥遛鳥,遛的是鳥,練的是人,心變寬了,體變壯了,日子過得就豁亮。”所以無論是文人墨客、梨園名伶、還是車伕、工人,都有養鳥的嗜好,使鳥兒和飛禽動物成為四合院裡飼養最多的寵物。

蟲兒

說起玩蟲兒,也是老北京人的一個樂兒,而且不分地位高低,都有玩趣。蟲的種類不少,蟈蟈兒、蛐蛐兒、金鐘、咂嘴、油葫蘆等,其中最受青睞的是蟈蟈兒和蛐蛐兒。

老北京中秋民俗

先說這飼養蟈蟈兒,可是四合院裡不少人的愛好。過去麥收之後,衚衕裡就開始出現賣蟈蟈兒的。小販們多是把蟈蟈兒裝在秫秸或麥秸編的籠子裡。籠子的樣子很花哨兒,有圓的、方的、八角的、三角的,遠遠地就能聽見蟈蟈兒清脆的叫聲,吸引許多四合院裡的人前來購買。《燕京歲時記》中就有“京師五月以後,則有聒聒兒(蟈蟈兒)沿街叫賣,每隻不過一二文”的記述。這些蟈蟈兒多來自河北易縣、淶水一帶,一是個兒大,二是叫聲清脆悅耳。而四合院裡的人買蟈蟈兒時絕少買一隻,大都買雙個兒,一則是老北京人有成雙成對的習慣,雙為吉利數,二則是兩隻可以相互戲逗,叫得更歡。買回來的蟈蟈籠子大都掛在屋簷、門楣、窗前或院子的葡萄架或海棠樹上。從此蟈蟈兒的鳴叫就成了四合院裡最動聽的聲音,一直能叫到立冬。

老北京中秋民俗

北京人養蟈蟈兒有不少的講究,一是要選上品的蟈蟈兒,講究全須全尾兒、叫聲悅耳;二是顏色正、品相好,一般多選黑、綠、青三種;三是要善動愛跳,越是活潑愛鬧的蟈蟈兒,越有人緣兒。按季節說又有夏秋之分,“立秋”前為夏蟈蟈兒,“立秋”後為秋蟈蟈兒,善養者能養到隆冬時節。過去四合院裡一些有錢或有身份的人,為了買到一隻上品的蟈蟈兒,會不遠百里跑到河北、山東甚至東北花高價購買。而蟈蟈兒籠子也有講究,上等的蟈蟈兒籠子是由葫蘆做成的,外面有刻花、雕花和燙花,圖案多為古樸的吉祥物,如松鶴延年、福祿壽喜、梅蘭竹菊等,古樸典雅,不失為一件藝術品。

再說那蛐蛐兒,也叫蟋蟀或促織,舊時每至秋天鬥蛐蛐兒便成為四合院裡普遍玩樂的習俗,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有鬥蛐蛐兒之好。但一般的北京人過去養蛐蛐兒大多鬥而不賭,斗的就是一份樂趣,即使掛點兒“餉兒”也不過是一包煙、半斤“雜拌兒糖”而已,極少有大賭的。蛐蛐兒雖小,但講究也多。同樣是鬥蛐蛐兒,在四合院裡也分三六九等。最下等的不過是幾個小孩子蹲在自家的院子裡或門道里鬥蛐蛐兒取樂。裝的器具無非是搪瓷瓦罐、玻璃瓶,所有的蛐蛐兒也不是什麼上等貨色,多是自己逮來的棺材板兒、老米嘴兒。中等是一些文人在家中鬥蛐蛐兒,以娛樂為主,以蛐蛐兒會友。上等的是達官貴人,多在四合院中設案,請些貴友貴客聚會,以博雅趣,但鬥時多掛賭局。

老北京中秋民俗

北京人玩的蛐蛐兒多是產自山東德州的墨牙黃、寧陽的鐵頭青背和黑牙青麻頭,也有北京西北郊蘇家坨的“伏地蛐蛐兒”、黑龍潭的“蝦頭青”和石景山福壽嶺的“青麻頭”。養蛐蛐兒的樂趣在於它們的廝鬥與鳴唱。蛐蛐兒鬥時講究用夾、鉤、閃、躲墩、抱、箍、咬、掐、滾等“招數”。養蛐蛐兒需要盆,鬥蛐蛐兒也需要盆,且極講究。四合院裡的普通百姓多用木籠、竹籠飼養,斗的時候多用澄泥盆或陶罐。蛐蛐兒的一般拼鬥並不引人入勝,而好的蛐蛐兒則不然,其稱謂也美:翅震大將軍、紅須元帥、巨無霸、無敵王、花斑豹等等。中秋前後,是四合院裡鬥蛐蛐兒的高潮,兩隻小小蛐蛐兒的拼鬥,能引來十幾人圍觀和喝彩。得勝的蛐蛐兒震翅鳴叫,主人頓覺臉面增光。若平分秋色,數戰未決勝負,主人則拱手言和。小小的蛐蛐兒為四合院裡帶來無限的樂趣。

老北京中秋民俗

再說說魚類寵物,北京人飼養金魚已有數百年之久。因“魚”與“餘”諧音,有“年年有餘”之意,所以被視為吉利之物。養魚既是一種樂趣,更能養性逸情。夏日裡以“天棚、魚缸、石榴樹”為四合院裡最和諧的景緻。從王公貴族、朝中大小官員直到平民百姓都喜歡在自家庭院中擺上魚盆,居室內擺上魚缸,飼養的金魚少則幾條,多則幾十條,以至數百條。用北京人的話說:養魚練的是慢功,要的就是磨性子的過程,以此養心逸緻。

"

確切地說,過去老北京人把所喜歡飼養和賞玩的種種動物多稱為“玩物”,而很少用時下最流行的“寵物”一詞。

說起老北京四合院裡的寵物實在是不少,大致分起來有四類,一是鳥類、二是蟲類、三是魚類、四是獸類。飼養寵物既是老北京人的一種嗜好,也是四合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玩賞寵物之中得到的是一份精神上的愉悅與享受,使四合院裡的生活更富情趣。

鳥兒

先說那鳥類寵物,老北京經常飼養的鳥兒和飛禽就有十幾種。什麼畫眉、百靈、黃雀、玉鳥、鸚鵡、八哥、相思鳥、文鳥、鴿子等,僅鸚鵡按體型就分為大、中、小三類,最常見的是虎皮鸚鵡、小五彩鸚鵡、葵花鸚鵡等。而鳴叫最婉轉動聽的當屬黃鳥,也叫黃鶯。雖然體型較小,但叫起來卻清脆悅耳,還能模仿山喜鵲、紅子、蛐蛐的叫聲。因它比較容易餵養,所以在四合院裡養的人較多。八哥以學舌巧語見常,多被上了幾歲年紀的老人所青睞,屋簷下放上一隻八哥,逢人便叫,時不常學兩句人語,別有樂子。

老北京中秋民俗

四合院裡的人養鳥兒,圖的就是一樂,每天一大早,人還沒起床,那鳥就先叫早兒了,一聲聲清脆的叫聲,使小小的四合院裡充滿了生機,於是人們起來的第一件事兒就是遛鳥。其實遛鳥不單獨是給鳥兒“放風”,主要在馴鳥兒,教給它一些小技藝,以做觀賞、娛樂。喜歡養鳥的人特別注重對鳥籠子的選擇,什麼水磨細竹籠、紫漆籠、柳條籠,有的雙手各提一隻,有的雙手各提兩隻,或上下輕悠、或左右慢擺,自得悠閒。不少人還經常聚在一起比比“放份兒”:就是比誰的鳥兒漂亮、鳥兒籠子獨具匠心、鳥叫的聲音好聽、玩兒的花活多。

老北京中秋民俗

在鳥類寵物中,四合院裡飼養比較多的還有鴿子。過去走在京城的街頭,時常會聽到鴿哨聲,仰首望一眼蔚藍的天空下,會見到鴿群隨風掠過,與古樹、紅牆、衚衕、老院子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和諧、安詳的畫面,實為北京城的一景。養鴿子與養其他鳥不同,養其他鳥是以觀賞、鳴叫為樂,而養鴿子以放飛為趣。老北京人習慣上把養鴿子叫做“玩鴿子”,其講究很多。

先說這鴿子的種類,多達三四十種,最著名的就有點兒、環兒、黑兒、翅兒四類。點兒鴿是一體通白,只在頭上有一小塊黑或紫顏色。環兒鴿則是在頸項上有一圈兒其他毛色。黑兒鴿是從頭到尾大半身子都是黑色。而翅兒鴿是翅膀上顏色比較特別。鴿子的好壞除了毛色之外,還要看飛翔時的耐力和翻跟頭的功夫。有的鴿子能在空中翻一連串兒的跟頭,有的從數百里外放飛,用不了多久就能飛回來,這是真正的好鴿子。四合院裡的人養鴿子沒有貴賤之分,鴿友們常湊在一起切磋技藝,並經常結伴到數十里地的地方放飛,看誰的鴿子先飛回來。

老北京中秋民俗

北京人喜歡養鳥除了圖個樂兒外,還有養心健身的“作用”。過去有句話:“養鳥遛鳥,遛的是鳥,練的是人,心變寬了,體變壯了,日子過得就豁亮。”所以無論是文人墨客、梨園名伶、還是車伕、工人,都有養鳥的嗜好,使鳥兒和飛禽動物成為四合院裡飼養最多的寵物。

蟲兒

說起玩蟲兒,也是老北京人的一個樂兒,而且不分地位高低,都有玩趣。蟲的種類不少,蟈蟈兒、蛐蛐兒、金鐘、咂嘴、油葫蘆等,其中最受青睞的是蟈蟈兒和蛐蛐兒。

老北京中秋民俗

先說這飼養蟈蟈兒,可是四合院裡不少人的愛好。過去麥收之後,衚衕裡就開始出現賣蟈蟈兒的。小販們多是把蟈蟈兒裝在秫秸或麥秸編的籠子裡。籠子的樣子很花哨兒,有圓的、方的、八角的、三角的,遠遠地就能聽見蟈蟈兒清脆的叫聲,吸引許多四合院裡的人前來購買。《燕京歲時記》中就有“京師五月以後,則有聒聒兒(蟈蟈兒)沿街叫賣,每隻不過一二文”的記述。這些蟈蟈兒多來自河北易縣、淶水一帶,一是個兒大,二是叫聲清脆悅耳。而四合院裡的人買蟈蟈兒時絕少買一隻,大都買雙個兒,一則是老北京人有成雙成對的習慣,雙為吉利數,二則是兩隻可以相互戲逗,叫得更歡。買回來的蟈蟈籠子大都掛在屋簷、門楣、窗前或院子的葡萄架或海棠樹上。從此蟈蟈兒的鳴叫就成了四合院裡最動聽的聲音,一直能叫到立冬。

老北京中秋民俗

北京人養蟈蟈兒有不少的講究,一是要選上品的蟈蟈兒,講究全須全尾兒、叫聲悅耳;二是顏色正、品相好,一般多選黑、綠、青三種;三是要善動愛跳,越是活潑愛鬧的蟈蟈兒,越有人緣兒。按季節說又有夏秋之分,“立秋”前為夏蟈蟈兒,“立秋”後為秋蟈蟈兒,善養者能養到隆冬時節。過去四合院裡一些有錢或有身份的人,為了買到一隻上品的蟈蟈兒,會不遠百里跑到河北、山東甚至東北花高價購買。而蟈蟈兒籠子也有講究,上等的蟈蟈兒籠子是由葫蘆做成的,外面有刻花、雕花和燙花,圖案多為古樸的吉祥物,如松鶴延年、福祿壽喜、梅蘭竹菊等,古樸典雅,不失為一件藝術品。

再說那蛐蛐兒,也叫蟋蟀或促織,舊時每至秋天鬥蛐蛐兒便成為四合院裡普遍玩樂的習俗,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有鬥蛐蛐兒之好。但一般的北京人過去養蛐蛐兒大多鬥而不賭,斗的就是一份樂趣,即使掛點兒“餉兒”也不過是一包煙、半斤“雜拌兒糖”而已,極少有大賭的。蛐蛐兒雖小,但講究也多。同樣是鬥蛐蛐兒,在四合院裡也分三六九等。最下等的不過是幾個小孩子蹲在自家的院子裡或門道里鬥蛐蛐兒取樂。裝的器具無非是搪瓷瓦罐、玻璃瓶,所有的蛐蛐兒也不是什麼上等貨色,多是自己逮來的棺材板兒、老米嘴兒。中等是一些文人在家中鬥蛐蛐兒,以娛樂為主,以蛐蛐兒會友。上等的是達官貴人,多在四合院中設案,請些貴友貴客聚會,以博雅趣,但鬥時多掛賭局。

老北京中秋民俗

北京人玩的蛐蛐兒多是產自山東德州的墨牙黃、寧陽的鐵頭青背和黑牙青麻頭,也有北京西北郊蘇家坨的“伏地蛐蛐兒”、黑龍潭的“蝦頭青”和石景山福壽嶺的“青麻頭”。養蛐蛐兒的樂趣在於它們的廝鬥與鳴唱。蛐蛐兒鬥時講究用夾、鉤、閃、躲墩、抱、箍、咬、掐、滾等“招數”。養蛐蛐兒需要盆,鬥蛐蛐兒也需要盆,且極講究。四合院裡的普通百姓多用木籠、竹籠飼養,斗的時候多用澄泥盆或陶罐。蛐蛐兒的一般拼鬥並不引人入勝,而好的蛐蛐兒則不然,其稱謂也美:翅震大將軍、紅須元帥、巨無霸、無敵王、花斑豹等等。中秋前後,是四合院裡鬥蛐蛐兒的高潮,兩隻小小蛐蛐兒的拼鬥,能引來十幾人圍觀和喝彩。得勝的蛐蛐兒震翅鳴叫,主人頓覺臉面增光。若平分秋色,數戰未決勝負,主人則拱手言和。小小的蛐蛐兒為四合院裡帶來無限的樂趣。

老北京中秋民俗

再說說魚類寵物,北京人飼養金魚已有數百年之久。因“魚”與“餘”諧音,有“年年有餘”之意,所以被視為吉利之物。養魚既是一種樂趣,更能養性逸情。夏日裡以“天棚、魚缸、石榴樹”為四合院裡最和諧的景緻。從王公貴族、朝中大小官員直到平民百姓都喜歡在自家庭院中擺上魚盆,居室內擺上魚缸,飼養的金魚少則幾條,多則幾十條,以至數百條。用北京人的話說:養魚練的是慢功,要的就是磨性子的過程,以此養心逸緻。

老北京中秋民俗

北京人常養的金魚分“草魚”和“龍睛魚”兩大類。“草魚”就是小販們沿街叫賣的小金魚,體型較小,也就一寸至五寸之間,價格較為便宜,多是普通人家買上幾條放在圓形的小魚缸裡以做觀賞。飼養“龍睛魚”的主兒,多是比較講究的人。“龍睛魚”的種類很多,按顏色分有紅龍睛、花紅龍睛、墨龍睛、藍龍睛、紫龍睛等。多用直徑三尺以上的木盆飼養,一般將魚盆放在四合院的天棚下或過道旁,魚盆由特製的架子支著,有的盆裡還放些水草。養魚有三件事必做:換水、撈魚蟲、餵魚。換水前要將水晒上三五天,然後將魚盆裡的魚用抄子抄到另外一個魚盆裡,再將魚盆的水放乾淨,特別是要把魚的糞便和汙物清乾淨,然後放上晒好的水,再把魚兒倒進來。撈魚蟲就是每天到附近的池塘、葦溝裡撈魚食兒。講究的養魚人很少給魚兒喂幹食兒,多喂活食兒,這樣魚才喜歡吃,長得快,看著鮮靈。餵魚是養魚人最愜意的時候,撒一把魚食兒,看著魚兒覓食,別有情趣。

貓和狗

"

確切地說,過去老北京人把所喜歡飼養和賞玩的種種動物多稱為“玩物”,而很少用時下最流行的“寵物”一詞。

說起老北京四合院裡的寵物實在是不少,大致分起來有四類,一是鳥類、二是蟲類、三是魚類、四是獸類。飼養寵物既是老北京人的一種嗜好,也是四合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玩賞寵物之中得到的是一份精神上的愉悅與享受,使四合院裡的生活更富情趣。

鳥兒

先說那鳥類寵物,老北京經常飼養的鳥兒和飛禽就有十幾種。什麼畫眉、百靈、黃雀、玉鳥、鸚鵡、八哥、相思鳥、文鳥、鴿子等,僅鸚鵡按體型就分為大、中、小三類,最常見的是虎皮鸚鵡、小五彩鸚鵡、葵花鸚鵡等。而鳴叫最婉轉動聽的當屬黃鳥,也叫黃鶯。雖然體型較小,但叫起來卻清脆悅耳,還能模仿山喜鵲、紅子、蛐蛐的叫聲。因它比較容易餵養,所以在四合院裡養的人較多。八哥以學舌巧語見常,多被上了幾歲年紀的老人所青睞,屋簷下放上一隻八哥,逢人便叫,時不常學兩句人語,別有樂子。

老北京中秋民俗

四合院裡的人養鳥兒,圖的就是一樂,每天一大早,人還沒起床,那鳥就先叫早兒了,一聲聲清脆的叫聲,使小小的四合院裡充滿了生機,於是人們起來的第一件事兒就是遛鳥。其實遛鳥不單獨是給鳥兒“放風”,主要在馴鳥兒,教給它一些小技藝,以做觀賞、娛樂。喜歡養鳥的人特別注重對鳥籠子的選擇,什麼水磨細竹籠、紫漆籠、柳條籠,有的雙手各提一隻,有的雙手各提兩隻,或上下輕悠、或左右慢擺,自得悠閒。不少人還經常聚在一起比比“放份兒”:就是比誰的鳥兒漂亮、鳥兒籠子獨具匠心、鳥叫的聲音好聽、玩兒的花活多。

老北京中秋民俗

在鳥類寵物中,四合院裡飼養比較多的還有鴿子。過去走在京城的街頭,時常會聽到鴿哨聲,仰首望一眼蔚藍的天空下,會見到鴿群隨風掠過,與古樹、紅牆、衚衕、老院子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和諧、安詳的畫面,實為北京城的一景。養鴿子與養其他鳥不同,養其他鳥是以觀賞、鳴叫為樂,而養鴿子以放飛為趣。老北京人習慣上把養鴿子叫做“玩鴿子”,其講究很多。

先說這鴿子的種類,多達三四十種,最著名的就有點兒、環兒、黑兒、翅兒四類。點兒鴿是一體通白,只在頭上有一小塊黑或紫顏色。環兒鴿則是在頸項上有一圈兒其他毛色。黑兒鴿是從頭到尾大半身子都是黑色。而翅兒鴿是翅膀上顏色比較特別。鴿子的好壞除了毛色之外,還要看飛翔時的耐力和翻跟頭的功夫。有的鴿子能在空中翻一連串兒的跟頭,有的從數百里外放飛,用不了多久就能飛回來,這是真正的好鴿子。四合院裡的人養鴿子沒有貴賤之分,鴿友們常湊在一起切磋技藝,並經常結伴到數十里地的地方放飛,看誰的鴿子先飛回來。

老北京中秋民俗

北京人喜歡養鳥除了圖個樂兒外,還有養心健身的“作用”。過去有句話:“養鳥遛鳥,遛的是鳥,練的是人,心變寬了,體變壯了,日子過得就豁亮。”所以無論是文人墨客、梨園名伶、還是車伕、工人,都有養鳥的嗜好,使鳥兒和飛禽動物成為四合院裡飼養最多的寵物。

蟲兒

說起玩蟲兒,也是老北京人的一個樂兒,而且不分地位高低,都有玩趣。蟲的種類不少,蟈蟈兒、蛐蛐兒、金鐘、咂嘴、油葫蘆等,其中最受青睞的是蟈蟈兒和蛐蛐兒。

老北京中秋民俗

先說這飼養蟈蟈兒,可是四合院裡不少人的愛好。過去麥收之後,衚衕裡就開始出現賣蟈蟈兒的。小販們多是把蟈蟈兒裝在秫秸或麥秸編的籠子裡。籠子的樣子很花哨兒,有圓的、方的、八角的、三角的,遠遠地就能聽見蟈蟈兒清脆的叫聲,吸引許多四合院裡的人前來購買。《燕京歲時記》中就有“京師五月以後,則有聒聒兒(蟈蟈兒)沿街叫賣,每隻不過一二文”的記述。這些蟈蟈兒多來自河北易縣、淶水一帶,一是個兒大,二是叫聲清脆悅耳。而四合院裡的人買蟈蟈兒時絕少買一隻,大都買雙個兒,一則是老北京人有成雙成對的習慣,雙為吉利數,二則是兩隻可以相互戲逗,叫得更歡。買回來的蟈蟈籠子大都掛在屋簷、門楣、窗前或院子的葡萄架或海棠樹上。從此蟈蟈兒的鳴叫就成了四合院裡最動聽的聲音,一直能叫到立冬。

老北京中秋民俗

北京人養蟈蟈兒有不少的講究,一是要選上品的蟈蟈兒,講究全須全尾兒、叫聲悅耳;二是顏色正、品相好,一般多選黑、綠、青三種;三是要善動愛跳,越是活潑愛鬧的蟈蟈兒,越有人緣兒。按季節說又有夏秋之分,“立秋”前為夏蟈蟈兒,“立秋”後為秋蟈蟈兒,善養者能養到隆冬時節。過去四合院裡一些有錢或有身份的人,為了買到一隻上品的蟈蟈兒,會不遠百里跑到河北、山東甚至東北花高價購買。而蟈蟈兒籠子也有講究,上等的蟈蟈兒籠子是由葫蘆做成的,外面有刻花、雕花和燙花,圖案多為古樸的吉祥物,如松鶴延年、福祿壽喜、梅蘭竹菊等,古樸典雅,不失為一件藝術品。

再說那蛐蛐兒,也叫蟋蟀或促織,舊時每至秋天鬥蛐蛐兒便成為四合院裡普遍玩樂的習俗,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有鬥蛐蛐兒之好。但一般的北京人過去養蛐蛐兒大多鬥而不賭,斗的就是一份樂趣,即使掛點兒“餉兒”也不過是一包煙、半斤“雜拌兒糖”而已,極少有大賭的。蛐蛐兒雖小,但講究也多。同樣是鬥蛐蛐兒,在四合院裡也分三六九等。最下等的不過是幾個小孩子蹲在自家的院子裡或門道里鬥蛐蛐兒取樂。裝的器具無非是搪瓷瓦罐、玻璃瓶,所有的蛐蛐兒也不是什麼上等貨色,多是自己逮來的棺材板兒、老米嘴兒。中等是一些文人在家中鬥蛐蛐兒,以娛樂為主,以蛐蛐兒會友。上等的是達官貴人,多在四合院中設案,請些貴友貴客聚會,以博雅趣,但鬥時多掛賭局。

老北京中秋民俗

北京人玩的蛐蛐兒多是產自山東德州的墨牙黃、寧陽的鐵頭青背和黑牙青麻頭,也有北京西北郊蘇家坨的“伏地蛐蛐兒”、黑龍潭的“蝦頭青”和石景山福壽嶺的“青麻頭”。養蛐蛐兒的樂趣在於它們的廝鬥與鳴唱。蛐蛐兒鬥時講究用夾、鉤、閃、躲墩、抱、箍、咬、掐、滾等“招數”。養蛐蛐兒需要盆,鬥蛐蛐兒也需要盆,且極講究。四合院裡的普通百姓多用木籠、竹籠飼養,斗的時候多用澄泥盆或陶罐。蛐蛐兒的一般拼鬥並不引人入勝,而好的蛐蛐兒則不然,其稱謂也美:翅震大將軍、紅須元帥、巨無霸、無敵王、花斑豹等等。中秋前後,是四合院裡鬥蛐蛐兒的高潮,兩隻小小蛐蛐兒的拼鬥,能引來十幾人圍觀和喝彩。得勝的蛐蛐兒震翅鳴叫,主人頓覺臉面增光。若平分秋色,數戰未決勝負,主人則拱手言和。小小的蛐蛐兒為四合院裡帶來無限的樂趣。

老北京中秋民俗

再說說魚類寵物,北京人飼養金魚已有數百年之久。因“魚”與“餘”諧音,有“年年有餘”之意,所以被視為吉利之物。養魚既是一種樂趣,更能養性逸情。夏日裡以“天棚、魚缸、石榴樹”為四合院裡最和諧的景緻。從王公貴族、朝中大小官員直到平民百姓都喜歡在自家庭院中擺上魚盆,居室內擺上魚缸,飼養的金魚少則幾條,多則幾十條,以至數百條。用北京人的話說:養魚練的是慢功,要的就是磨性子的過程,以此養心逸緻。

老北京中秋民俗

北京人常養的金魚分“草魚”和“龍睛魚”兩大類。“草魚”就是小販們沿街叫賣的小金魚,體型較小,也就一寸至五寸之間,價格較為便宜,多是普通人家買上幾條放在圓形的小魚缸裡以做觀賞。飼養“龍睛魚”的主兒,多是比較講究的人。“龍睛魚”的種類很多,按顏色分有紅龍睛、花紅龍睛、墨龍睛、藍龍睛、紫龍睛等。多用直徑三尺以上的木盆飼養,一般將魚盆放在四合院的天棚下或過道旁,魚盆由特製的架子支著,有的盆裡還放些水草。養魚有三件事必做:換水、撈魚蟲、餵魚。換水前要將水晒上三五天,然後將魚盆裡的魚用抄子抄到另外一個魚盆裡,再將魚盆的水放乾淨,特別是要把魚的糞便和汙物清乾淨,然後放上晒好的水,再把魚兒倒進來。撈魚蟲就是每天到附近的池塘、葦溝裡撈魚食兒。講究的養魚人很少給魚兒喂幹食兒,多喂活食兒,這樣魚才喜歡吃,長得快,看著鮮靈。餵魚是養魚人最愜意的時候,撒一把魚食兒,看著魚兒覓食,別有情趣。

貓和狗

老北京中秋民俗

在獸類寵物中,老北京人過去飼養較多的是貓和狗。關於四合院裡的貓,不再多說,《四合院》版上曾發表過一篇《老北京四合院的貓》,把北京人養貓的故事描寫的一清二楚。這裡單說那養狗。過去北京人養狗絕沒有今天這樣多,狗更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寵。即使養狗也絕對享受不了今天這樣的“待遇”,做一次美容就得六七百,更沒人把它以“兒子”相稱。那時養狗多是看家護院,或外出時做個伴兒,充當一下“保鏢”的角色。

今天北京人所養狗的種類幾乎包括了世界各地的名犬,一隻較為名貴的狗價格少則數百元,多則數萬元,這是過去老北京人想都不敢想的。舊時四合院裡多養些小京叭、小柴狗,只有大戶人家才飼養大狼狗什麼的。狗的數量要遠遠少於貓的數量,所以在介紹老北京的各種書籍裡,很少有談養狗的。早年間人們的生活並不富裕,狗食多是主人剩下的飯菜,常常是飢一頓飽一頓,吃不飽就到外面打野食兒,根本不知道“狗糧”為何物。而狗窩多設在四合院的門道里,為的是有個動靜好支應幾聲。而將狗放在主人居住的屋裡飼養或當成家裡的一員實在是太少了。

此外老北京人飼養的寵物還有鷹、龜、猴、雞、鵝、隼等,但數量不是很多,只有對它們特別喜好的人,才會飼養。(戶力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