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

前幾天格力電器的董明珠阿姨又上了一次熱搜

因為她推薦格力生產的“米飯脫糖”電飯煲

據說能降低升糖指數,米飯敞開吃不升糖

因為這個宣傳太離譜引發網友熱議

最近格力又迴應說

董阿姨宣傳推薦的電飯煲,

其實是把糙米發芽和煮飯集成到4個小時

“一鍵實現”的鍋,各位誤解了。


"

前幾天格力電器的董明珠阿姨又上了一次熱搜

因為她推薦格力生產的“米飯脫糖”電飯煲

據說能降低升糖指數,米飯敞開吃不升糖

因為這個宣傳太離譜引發網友熱議

最近格力又迴應說

董阿姨宣傳推薦的電飯煲,

其實是把糙米發芽和煮飯集成到4個小時

“一鍵實現”的鍋,各位誤解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拋開這個新聞不說,

糙米發芽發生各種生化反應,提升糙米的營養價值

但是糙米的升糖指數比精白米低

算不上“低升糖食品”

也是不可能實現“敞開吃,血糖不升高”

▽▽▽

其實這個新聞引起我們關注的,並不是鍋

而是——米飯

最近因為幼兒園開學,手足口高發等等影響

寶寶的免疫力又引起了媽媽的重視

爸爸媽媽們更關注寶寶的健康飲食

於是我們工作中關於飲食搭配的提問也多了

比如這位媽媽因為女兒體重低於標準來諮詢:


"

前幾天格力電器的董明珠阿姨又上了一次熱搜

因為她推薦格力生產的“米飯脫糖”電飯煲

據說能降低升糖指數,米飯敞開吃不升糖

因為這個宣傳太離譜引發網友熱議

最近格力又迴應說

董阿姨宣傳推薦的電飯煲,

其實是把糙米發芽和煮飯集成到4個小時

“一鍵實現”的鍋,各位誤解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拋開這個新聞不說,

糙米發芽發生各種生化反應,提升糙米的營養價值

但是糙米的升糖指數比精白米低

算不上“低升糖食品”

也是不可能實現“敞開吃,血糖不升高”

▽▽▽

其實這個新聞引起我們關注的,並不是鍋

而是——米飯

最近因為幼兒園開學,手足口高發等等影響

寶寶的免疫力又引起了媽媽的重視

爸爸媽媽們更關注寶寶的健康飲食

於是我們工作中關於飲食搭配的提問也多了

比如這位媽媽因為女兒體重低於標準來諮詢: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也有這樣的反饋:

"

前幾天格力電器的董明珠阿姨又上了一次熱搜

因為她推薦格力生產的“米飯脫糖”電飯煲

據說能降低升糖指數,米飯敞開吃不升糖

因為這個宣傳太離譜引發網友熱議

最近格力又迴應說

董阿姨宣傳推薦的電飯煲,

其實是把糙米發芽和煮飯集成到4個小時

“一鍵實現”的鍋,各位誤解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拋開這個新聞不說,

糙米發芽發生各種生化反應,提升糙米的營養價值

但是糙米的升糖指數比精白米低

算不上“低升糖食品”

也是不可能實現“敞開吃,血糖不升高”

▽▽▽

其實這個新聞引起我們關注的,並不是鍋

而是——米飯

最近因為幼兒園開學,手足口高發等等影響

寶寶的免疫力又引起了媽媽的重視

爸爸媽媽們更關注寶寶的健康飲食

於是我們工作中關於飲食搭配的提問也多了

比如這位媽媽因為女兒體重低於標準來諮詢: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也有這樣的反饋: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我們發現媽媽們都非常關注“飯”

哪怕孩子不愛吃菜,飯是一定要吃的

作為一種主食的原料

大米

寶寶們到底應該怎麼吃?

媽媽們可能要說了

大米怎麼吃還需要討論嗎?

米飯、米粥、米餅、米粉……

太多種吃法了

寶寶怎麼吃才健康營養,你知道嗎?

為什麼大米可以作為主食?


為什麼我們選用大米作為主食來源

從種植看產量角度,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提高了畝產量

從食物貯存角度,大米比麵粉更利於長時間儲備

從營養密度看,大米比其它穀物更具有飽腹感和快速升糖效應

從食物敏感度看,大米是穀類食品中最不容易引起過敏而又最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之一。

現在西方許多以麵粉、肉類為主食的國家,也會以大米為原料製造嬰兒輔食,比如嬰兒米粉。我們國家以往沒有現代這種嬰兒米粉的時候,也有把大米磨成粉、熬煮後調成糊餵食嬰兒的做法。

"

前幾天格力電器的董明珠阿姨又上了一次熱搜

因為她推薦格力生產的“米飯脫糖”電飯煲

據說能降低升糖指數,米飯敞開吃不升糖

因為這個宣傳太離譜引發網友熱議

最近格力又迴應說

董阿姨宣傳推薦的電飯煲,

其實是把糙米發芽和煮飯集成到4個小時

“一鍵實現”的鍋,各位誤解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拋開這個新聞不說,

糙米發芽發生各種生化反應,提升糙米的營養價值

但是糙米的升糖指數比精白米低

算不上“低升糖食品”

也是不可能實現“敞開吃,血糖不升高”

▽▽▽

其實這個新聞引起我們關注的,並不是鍋

而是——米飯

最近因為幼兒園開學,手足口高發等等影響

寶寶的免疫力又引起了媽媽的重視

爸爸媽媽們更關注寶寶的健康飲食

於是我們工作中關於飲食搭配的提問也多了

比如這位媽媽因為女兒體重低於標準來諮詢: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也有這樣的反饋: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我們發現媽媽們都非常關注“飯”

哪怕孩子不愛吃菜,飯是一定要吃的

作為一種主食的原料

大米

寶寶們到底應該怎麼吃?

媽媽們可能要說了

大米怎麼吃還需要討論嗎?

米飯、米粥、米餅、米粉……

太多種吃法了

寶寶怎麼吃才健康營養,你知道嗎?

為什麼大米可以作為主食?


為什麼我們選用大米作為主食來源

從種植看產量角度,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提高了畝產量

從食物貯存角度,大米比麵粉更利於長時間儲備

從營養密度看,大米比其它穀物更具有飽腹感和快速升糖效應

從食物敏感度看,大米是穀類食品中最不容易引起過敏而又最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之一。

現在西方許多以麵粉、肉類為主食的國家,也會以大米為原料製造嬰兒輔食,比如嬰兒米粉。我們國家以往沒有現代這種嬰兒米粉的時候,也有把大米磨成粉、熬煮後調成糊餵食嬰兒的做法。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大米作為寶寶的主食來源呢?因為大米蛋白質的利用率問題。大米蛋白質的生物價(指蛋白質經消化吸收後,進入機體可以儲留和利用的部分)在穀物中排第一位。大米蛋白質的另一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低過敏性(與大豆和牛奶蛋白相比較),無色素干擾,具有軟、糯而不刺激的味道,並且大米澱粉能被迅速徹底消化,造成較高的血糖響應和較低的結腸發酵,不會因為進食後造成腹瀉現象。所以,大米就成為嬰幼兒主食原料的首選。

大米和血糖


談到大米,就不得不提一下血糖。

所有的糖類,在人體的吸收利用過程都是從大分子被分解到小分子,最終變成單糖,再被人體吸收利用,葡萄糖就是最常見的單糖,葡萄糖經過胃腸的消化和吸收,會進入血液,成為人體的能量來源。血糖中的糖就叫做血糖。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吃進去任何含糖食物,不管是吃起來有甜味的白糖也好,沒甜味的大米麵粉也好,只要是吃了含有葡萄糖的糖類食物,都會造成血糖上升,區別只是上升的速率和多少。

而大米消化路徑,是這樣的:

米飯→澱粉(多糖)→麥芽糖(雙糖)→葡萄糖(單糖)→進入血液(血糖)

"

前幾天格力電器的董明珠阿姨又上了一次熱搜

因為她推薦格力生產的“米飯脫糖”電飯煲

據說能降低升糖指數,米飯敞開吃不升糖

因為這個宣傳太離譜引發網友熱議

最近格力又迴應說

董阿姨宣傳推薦的電飯煲,

其實是把糙米發芽和煮飯集成到4個小時

“一鍵實現”的鍋,各位誤解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拋開這個新聞不說,

糙米發芽發生各種生化反應,提升糙米的營養價值

但是糙米的升糖指數比精白米低

算不上“低升糖食品”

也是不可能實現“敞開吃,血糖不升高”

▽▽▽

其實這個新聞引起我們關注的,並不是鍋

而是——米飯

最近因為幼兒園開學,手足口高發等等影響

寶寶的免疫力又引起了媽媽的重視

爸爸媽媽們更關注寶寶的健康飲食

於是我們工作中關於飲食搭配的提問也多了

比如這位媽媽因為女兒體重低於標準來諮詢: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也有這樣的反饋: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我們發現媽媽們都非常關注“飯”

哪怕孩子不愛吃菜,飯是一定要吃的

作為一種主食的原料

大米

寶寶們到底應該怎麼吃?

媽媽們可能要說了

大米怎麼吃還需要討論嗎?

米飯、米粥、米餅、米粉……

太多種吃法了

寶寶怎麼吃才健康營養,你知道嗎?

為什麼大米可以作為主食?


為什麼我們選用大米作為主食來源

從種植看產量角度,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提高了畝產量

從食物貯存角度,大米比麵粉更利於長時間儲備

從營養密度看,大米比其它穀物更具有飽腹感和快速升糖效應

從食物敏感度看,大米是穀類食品中最不容易引起過敏而又最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之一。

現在西方許多以麵粉、肉類為主食的國家,也會以大米為原料製造嬰兒輔食,比如嬰兒米粉。我們國家以往沒有現代這種嬰兒米粉的時候,也有把大米磨成粉、熬煮後調成糊餵食嬰兒的做法。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大米作為寶寶的主食來源呢?因為大米蛋白質的利用率問題。大米蛋白質的生物價(指蛋白質經消化吸收後,進入機體可以儲留和利用的部分)在穀物中排第一位。大米蛋白質的另一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低過敏性(與大豆和牛奶蛋白相比較),無色素干擾,具有軟、糯而不刺激的味道,並且大米澱粉能被迅速徹底消化,造成較高的血糖響應和較低的結腸發酵,不會因為進食後造成腹瀉現象。所以,大米就成為嬰幼兒主食原料的首選。

大米和血糖


談到大米,就不得不提一下血糖。

所有的糖類,在人體的吸收利用過程都是從大分子被分解到小分子,最終變成單糖,再被人體吸收利用,葡萄糖就是最常見的單糖,葡萄糖經過胃腸的消化和吸收,會進入血液,成為人體的能量來源。血糖中的糖就叫做血糖。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吃進去任何含糖食物,不管是吃起來有甜味的白糖也好,沒甜味的大米麵粉也好,只要是吃了含有葡萄糖的糖類食物,都會造成血糖上升,區別只是上升的速率和多少。

而大米消化路徑,是這樣的:

米飯→澱粉(多糖)→麥芽糖(雙糖)→葡萄糖(單糖)→進入血液(血糖)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大家都知道血糖值如果高於正常範圍,就是高血糖,屬於“三高”之一,因此讓血糖值處於正常範圍值,減少大幅度波動就尤為重要。


米粥和米飯有差異


如果我說米粥和米飯有差異,媽媽們一定會覺得好笑,一個是粥,一個是飯,當然不同了。

可是在我們的工作中,頻繁見到寶寶月齡已經適合軟飯甚至米飯的寶寶,媽媽們卻因為種種原因,仍然給寶寶吃米粥的情況。

這時候米粥和米飯一樣嗎?明知道不一樣,在寶寶身上卻變得一樣了,覺得粥也是主食,米飯也是主食,粥也能吃飽就行了,而且粥比飯更容易消化。

媽媽們從消化角度考慮,當然沒有錯,但是在輔食添加初期,我們考慮更多的應該是營養的搭配、就餐習慣的養成、從吞嚥到咀嚼的變化。

米粥食材易得,製作方便,

輔食添加由稀到稠,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濃度。

輔食添加由少到多,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攝入量。

輔食添加逐步過渡,米粥可以避免過敏異常反應。

米粒在熬煮後可以控制濃度,可以利於吞嚥、可以避免過敏,所以輔食添加過渡中米粥不可缺少。另外米粥食用過程中因含有大量水分攝入,進入身體後可以迅速的讓胃有飽腹感,利於寶寶身體對糖分的需求,為身體提供活動和運動中的能量保障。

而大米變成米飯的過程,最大的成分是澱粉,澱粉糊化,部分澱粉鏈會斷裂。大米中的蛋白會變性。這些變化都會在吃的時候利於唾液澱粉酶和胰蛋白酶的處理成葡萄糖和氨基酸最後被體內吸收。

"

前幾天格力電器的董明珠阿姨又上了一次熱搜

因為她推薦格力生產的“米飯脫糖”電飯煲

據說能降低升糖指數,米飯敞開吃不升糖

因為這個宣傳太離譜引發網友熱議

最近格力又迴應說

董阿姨宣傳推薦的電飯煲,

其實是把糙米發芽和煮飯集成到4個小時

“一鍵實現”的鍋,各位誤解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拋開這個新聞不說,

糙米發芽發生各種生化反應,提升糙米的營養價值

但是糙米的升糖指數比精白米低

算不上“低升糖食品”

也是不可能實現“敞開吃,血糖不升高”

▽▽▽

其實這個新聞引起我們關注的,並不是鍋

而是——米飯

最近因為幼兒園開學,手足口高發等等影響

寶寶的免疫力又引起了媽媽的重視

爸爸媽媽們更關注寶寶的健康飲食

於是我們工作中關於飲食搭配的提問也多了

比如這位媽媽因為女兒體重低於標準來諮詢: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也有這樣的反饋: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我們發現媽媽們都非常關注“飯”

哪怕孩子不愛吃菜,飯是一定要吃的

作為一種主食的原料

大米

寶寶們到底應該怎麼吃?

媽媽們可能要說了

大米怎麼吃還需要討論嗎?

米飯、米粥、米餅、米粉……

太多種吃法了

寶寶怎麼吃才健康營養,你知道嗎?

為什麼大米可以作為主食?


為什麼我們選用大米作為主食來源

從種植看產量角度,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提高了畝產量

從食物貯存角度,大米比麵粉更利於長時間儲備

從營養密度看,大米比其它穀物更具有飽腹感和快速升糖效應

從食物敏感度看,大米是穀類食品中最不容易引起過敏而又最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之一。

現在西方許多以麵粉、肉類為主食的國家,也會以大米為原料製造嬰兒輔食,比如嬰兒米粉。我們國家以往沒有現代這種嬰兒米粉的時候,也有把大米磨成粉、熬煮後調成糊餵食嬰兒的做法。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大米作為寶寶的主食來源呢?因為大米蛋白質的利用率問題。大米蛋白質的生物價(指蛋白質經消化吸收後,進入機體可以儲留和利用的部分)在穀物中排第一位。大米蛋白質的另一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低過敏性(與大豆和牛奶蛋白相比較),無色素干擾,具有軟、糯而不刺激的味道,並且大米澱粉能被迅速徹底消化,造成較高的血糖響應和較低的結腸發酵,不會因為進食後造成腹瀉現象。所以,大米就成為嬰幼兒主食原料的首選。

大米和血糖


談到大米,就不得不提一下血糖。

所有的糖類,在人體的吸收利用過程都是從大分子被分解到小分子,最終變成單糖,再被人體吸收利用,葡萄糖就是最常見的單糖,葡萄糖經過胃腸的消化和吸收,會進入血液,成為人體的能量來源。血糖中的糖就叫做血糖。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吃進去任何含糖食物,不管是吃起來有甜味的白糖也好,沒甜味的大米麵粉也好,只要是吃了含有葡萄糖的糖類食物,都會造成血糖上升,區別只是上升的速率和多少。

而大米消化路徑,是這樣的:

米飯→澱粉(多糖)→麥芽糖(雙糖)→葡萄糖(單糖)→進入血液(血糖)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大家都知道血糖值如果高於正常範圍,就是高血糖,屬於“三高”之一,因此讓血糖值處於正常範圍值,減少大幅度波動就尤為重要。


米粥和米飯有差異


如果我說米粥和米飯有差異,媽媽們一定會覺得好笑,一個是粥,一個是飯,當然不同了。

可是在我們的工作中,頻繁見到寶寶月齡已經適合軟飯甚至米飯的寶寶,媽媽們卻因為種種原因,仍然給寶寶吃米粥的情況。

這時候米粥和米飯一樣嗎?明知道不一樣,在寶寶身上卻變得一樣了,覺得粥也是主食,米飯也是主食,粥也能吃飽就行了,而且粥比飯更容易消化。

媽媽們從消化角度考慮,當然沒有錯,但是在輔食添加初期,我們考慮更多的應該是營養的搭配、就餐習慣的養成、從吞嚥到咀嚼的變化。

米粥食材易得,製作方便,

輔食添加由稀到稠,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濃度。

輔食添加由少到多,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攝入量。

輔食添加逐步過渡,米粥可以避免過敏異常反應。

米粒在熬煮後可以控制濃度,可以利於吞嚥、可以避免過敏,所以輔食添加過渡中米粥不可缺少。另外米粥食用過程中因含有大量水分攝入,進入身體後可以迅速的讓胃有飽腹感,利於寶寶身體對糖分的需求,為身體提供活動和運動中的能量保障。

而大米變成米飯的過程,最大的成分是澱粉,澱粉糊化,部分澱粉鏈會斷裂。大米中的蛋白會變性。這些變化都會在吃的時候利於唾液澱粉酶和胰蛋白酶的處理成葡萄糖和氨基酸最後被體內吸收。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米粥是經過長時間熬煮,變得非常的柔軟,形成了流食狀態。人吃了以後消化速度很快,基本上不需要咀嚼,直接被吸收。而米飯則需要更長的消化時間,換句話說米飯比米粥更“抗餓”。另外,從米粥轉到米飯後,米飯可以更好的幫助其它食物進入胃形成食物糜團,從而也增加了食物停留在胃腸的時間,利於更多食物被腸道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

隨著孩子月齡的增加,舌頭、牙齒、嘴脣配合度越來越好,三者配合處理食物的能力越來越強,如果媽媽不注意這一點,單從易消化角度考慮,繼續給寶寶米粥,就會造成寶寶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鍛鍊,吃飯一直以吞嚥為主,咀嚼少,後期媽媽感覺孩子能吃米飯的時候,因為在關鍵期沒有鍛鍊咀嚼能力,寶寶利用舌頭、牙齒和嘴脣處理米飯的時候,仍然是按照粥的方法,咀嚼少吞嚥多,但是這時候米飯中米粒的密度已經大大超過了米粥,不咀嚼或者咀嚼不充分,米粒在胃裡消化的程度不夠,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粥和米飯對寶寶的影響

對於寶寶來說一日三餐的主食,吃粥好呢還是吃米飯好?其實這就是需要注意月齡發育(咀嚼能力),咀嚼越好吃的可以越幹。畢竟能吃米飯的時候吃粥就沒有問題,但是吃粥並不代表可以能咀嚼米飯。所以,吃粥和吃米飯而言從根本上來看還是月齡發育差異。

01

論營養

米粥和米飯都是咱們常吃的主食,營養成分差別大嗎?

米飯、米粥的營養成分,雖然原料相同,但是因為加工的時間不同,工藝差異造成的營養素波動。其中大米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以及礦物質,這些營養成分在米粥、米飯加工後的具體含量還真不一樣。

"

前幾天格力電器的董明珠阿姨又上了一次熱搜

因為她推薦格力生產的“米飯脫糖”電飯煲

據說能降低升糖指數,米飯敞開吃不升糖

因為這個宣傳太離譜引發網友熱議

最近格力又迴應說

董阿姨宣傳推薦的電飯煲,

其實是把糙米發芽和煮飯集成到4個小時

“一鍵實現”的鍋,各位誤解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拋開這個新聞不說,

糙米發芽發生各種生化反應,提升糙米的營養價值

但是糙米的升糖指數比精白米低

算不上“低升糖食品”

也是不可能實現“敞開吃,血糖不升高”

▽▽▽

其實這個新聞引起我們關注的,並不是鍋

而是——米飯

最近因為幼兒園開學,手足口高發等等影響

寶寶的免疫力又引起了媽媽的重視

爸爸媽媽們更關注寶寶的健康飲食

於是我們工作中關於飲食搭配的提問也多了

比如這位媽媽因為女兒體重低於標準來諮詢: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也有這樣的反饋: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我們發現媽媽們都非常關注“飯”

哪怕孩子不愛吃菜,飯是一定要吃的

作為一種主食的原料

大米

寶寶們到底應該怎麼吃?

媽媽們可能要說了

大米怎麼吃還需要討論嗎?

米飯、米粥、米餅、米粉……

太多種吃法了

寶寶怎麼吃才健康營養,你知道嗎?

為什麼大米可以作為主食?


為什麼我們選用大米作為主食來源

從種植看產量角度,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提高了畝產量

從食物貯存角度,大米比麵粉更利於長時間儲備

從營養密度看,大米比其它穀物更具有飽腹感和快速升糖效應

從食物敏感度看,大米是穀類食品中最不容易引起過敏而又最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之一。

現在西方許多以麵粉、肉類為主食的國家,也會以大米為原料製造嬰兒輔食,比如嬰兒米粉。我們國家以往沒有現代這種嬰兒米粉的時候,也有把大米磨成粉、熬煮後調成糊餵食嬰兒的做法。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大米作為寶寶的主食來源呢?因為大米蛋白質的利用率問題。大米蛋白質的生物價(指蛋白質經消化吸收後,進入機體可以儲留和利用的部分)在穀物中排第一位。大米蛋白質的另一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低過敏性(與大豆和牛奶蛋白相比較),無色素干擾,具有軟、糯而不刺激的味道,並且大米澱粉能被迅速徹底消化,造成較高的血糖響應和較低的結腸發酵,不會因為進食後造成腹瀉現象。所以,大米就成為嬰幼兒主食原料的首選。

大米和血糖


談到大米,就不得不提一下血糖。

所有的糖類,在人體的吸收利用過程都是從大分子被分解到小分子,最終變成單糖,再被人體吸收利用,葡萄糖就是最常見的單糖,葡萄糖經過胃腸的消化和吸收,會進入血液,成為人體的能量來源。血糖中的糖就叫做血糖。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吃進去任何含糖食物,不管是吃起來有甜味的白糖也好,沒甜味的大米麵粉也好,只要是吃了含有葡萄糖的糖類食物,都會造成血糖上升,區別只是上升的速率和多少。

而大米消化路徑,是這樣的:

米飯→澱粉(多糖)→麥芽糖(雙糖)→葡萄糖(單糖)→進入血液(血糖)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大家都知道血糖值如果高於正常範圍,就是高血糖,屬於“三高”之一,因此讓血糖值處於正常範圍值,減少大幅度波動就尤為重要。


米粥和米飯有差異


如果我說米粥和米飯有差異,媽媽們一定會覺得好笑,一個是粥,一個是飯,當然不同了。

可是在我們的工作中,頻繁見到寶寶月齡已經適合軟飯甚至米飯的寶寶,媽媽們卻因為種種原因,仍然給寶寶吃米粥的情況。

這時候米粥和米飯一樣嗎?明知道不一樣,在寶寶身上卻變得一樣了,覺得粥也是主食,米飯也是主食,粥也能吃飽就行了,而且粥比飯更容易消化。

媽媽們從消化角度考慮,當然沒有錯,但是在輔食添加初期,我們考慮更多的應該是營養的搭配、就餐習慣的養成、從吞嚥到咀嚼的變化。

米粥食材易得,製作方便,

輔食添加由稀到稠,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濃度。

輔食添加由少到多,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攝入量。

輔食添加逐步過渡,米粥可以避免過敏異常反應。

米粒在熬煮後可以控制濃度,可以利於吞嚥、可以避免過敏,所以輔食添加過渡中米粥不可缺少。另外米粥食用過程中因含有大量水分攝入,進入身體後可以迅速的讓胃有飽腹感,利於寶寶身體對糖分的需求,為身體提供活動和運動中的能量保障。

而大米變成米飯的過程,最大的成分是澱粉,澱粉糊化,部分澱粉鏈會斷裂。大米中的蛋白會變性。這些變化都會在吃的時候利於唾液澱粉酶和胰蛋白酶的處理成葡萄糖和氨基酸最後被體內吸收。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米粥是經過長時間熬煮,變得非常的柔軟,形成了流食狀態。人吃了以後消化速度很快,基本上不需要咀嚼,直接被吸收。而米飯則需要更長的消化時間,換句話說米飯比米粥更“抗餓”。另外,從米粥轉到米飯後,米飯可以更好的幫助其它食物進入胃形成食物糜團,從而也增加了食物停留在胃腸的時間,利於更多食物被腸道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

隨著孩子月齡的增加,舌頭、牙齒、嘴脣配合度越來越好,三者配合處理食物的能力越來越強,如果媽媽不注意這一點,單從易消化角度考慮,繼續給寶寶米粥,就會造成寶寶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鍛鍊,吃飯一直以吞嚥為主,咀嚼少,後期媽媽感覺孩子能吃米飯的時候,因為在關鍵期沒有鍛鍊咀嚼能力,寶寶利用舌頭、牙齒和嘴脣處理米飯的時候,仍然是按照粥的方法,咀嚼少吞嚥多,但是這時候米飯中米粒的密度已經大大超過了米粥,不咀嚼或者咀嚼不充分,米粒在胃裡消化的程度不夠,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粥和米飯對寶寶的影響

對於寶寶來說一日三餐的主食,吃粥好呢還是吃米飯好?其實這就是需要注意月齡發育(咀嚼能力),咀嚼越好吃的可以越幹。畢竟能吃米飯的時候吃粥就沒有問題,但是吃粥並不代表可以能咀嚼米飯。所以,吃粥和吃米飯而言從根本上來看還是月齡發育差異。

01

論營養

米粥和米飯都是咱們常吃的主食,營養成分差別大嗎?

米飯、米粥的營養成分,雖然原料相同,但是因為加工的時間不同,工藝差異造成的營養素波動。其中大米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以及礦物質,這些營養成分在米粥、米飯加工後的具體含量還真不一樣。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每100克米粥裡的維生素損耗比米飯更多,米粥水分比例含量比米飯高達3倍以上,甚至更多。

同時,因為米粥更好容易被消化吸收,進入身體以後生糖指數比米飯也更快。米飯更容易長時間消化,緩慢上升血糖。

綜合看來,運動量越大,消化能力好選擇米飯越適合,運動量小,消化能力弱選擇米粥越適合

02

比能量

中國傳統飲食中粥和湯、餡料這三種可以說是包含萬物的做法,因為這三種方法可以加入各種食材加工融合。米粥其實是更容易操作,加菜可以,加肉可以,加海鮮也可以。

但是我們並不建議給寶寶頻繁的吃各種肉粥,菜粥,海鮮粥。為什麼?因為無法控量。同時因為“喝”粥和“吃”飯相比,能更快的讓胃有飽腹感,吃得更少。


"

前幾天格力電器的董明珠阿姨又上了一次熱搜

因為她推薦格力生產的“米飯脫糖”電飯煲

據說能降低升糖指數,米飯敞開吃不升糖

因為這個宣傳太離譜引發網友熱議

最近格力又迴應說

董阿姨宣傳推薦的電飯煲,

其實是把糙米發芽和煮飯集成到4個小時

“一鍵實現”的鍋,各位誤解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拋開這個新聞不說,

糙米發芽發生各種生化反應,提升糙米的營養價值

但是糙米的升糖指數比精白米低

算不上“低升糖食品”

也是不可能實現“敞開吃,血糖不升高”

▽▽▽

其實這個新聞引起我們關注的,並不是鍋

而是——米飯

最近因為幼兒園開學,手足口高發等等影響

寶寶的免疫力又引起了媽媽的重視

爸爸媽媽們更關注寶寶的健康飲食

於是我們工作中關於飲食搭配的提問也多了

比如這位媽媽因為女兒體重低於標準來諮詢: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也有這樣的反饋: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我們發現媽媽們都非常關注“飯”

哪怕孩子不愛吃菜,飯是一定要吃的

作為一種主食的原料

大米

寶寶們到底應該怎麼吃?

媽媽們可能要說了

大米怎麼吃還需要討論嗎?

米飯、米粥、米餅、米粉……

太多種吃法了

寶寶怎麼吃才健康營養,你知道嗎?

為什麼大米可以作為主食?


為什麼我們選用大米作為主食來源

從種植看產量角度,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提高了畝產量

從食物貯存角度,大米比麵粉更利於長時間儲備

從營養密度看,大米比其它穀物更具有飽腹感和快速升糖效應

從食物敏感度看,大米是穀類食品中最不容易引起過敏而又最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之一。

現在西方許多以麵粉、肉類為主食的國家,也會以大米為原料製造嬰兒輔食,比如嬰兒米粉。我們國家以往沒有現代這種嬰兒米粉的時候,也有把大米磨成粉、熬煮後調成糊餵食嬰兒的做法。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大米作為寶寶的主食來源呢?因為大米蛋白質的利用率問題。大米蛋白質的生物價(指蛋白質經消化吸收後,進入機體可以儲留和利用的部分)在穀物中排第一位。大米蛋白質的另一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低過敏性(與大豆和牛奶蛋白相比較),無色素干擾,具有軟、糯而不刺激的味道,並且大米澱粉能被迅速徹底消化,造成較高的血糖響應和較低的結腸發酵,不會因為進食後造成腹瀉現象。所以,大米就成為嬰幼兒主食原料的首選。

大米和血糖


談到大米,就不得不提一下血糖。

所有的糖類,在人體的吸收利用過程都是從大分子被分解到小分子,最終變成單糖,再被人體吸收利用,葡萄糖就是最常見的單糖,葡萄糖經過胃腸的消化和吸收,會進入血液,成為人體的能量來源。血糖中的糖就叫做血糖。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吃進去任何含糖食物,不管是吃起來有甜味的白糖也好,沒甜味的大米麵粉也好,只要是吃了含有葡萄糖的糖類食物,都會造成血糖上升,區別只是上升的速率和多少。

而大米消化路徑,是這樣的:

米飯→澱粉(多糖)→麥芽糖(雙糖)→葡萄糖(單糖)→進入血液(血糖)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大家都知道血糖值如果高於正常範圍,就是高血糖,屬於“三高”之一,因此讓血糖值處於正常範圍值,減少大幅度波動就尤為重要。


米粥和米飯有差異


如果我說米粥和米飯有差異,媽媽們一定會覺得好笑,一個是粥,一個是飯,當然不同了。

可是在我們的工作中,頻繁見到寶寶月齡已經適合軟飯甚至米飯的寶寶,媽媽們卻因為種種原因,仍然給寶寶吃米粥的情況。

這時候米粥和米飯一樣嗎?明知道不一樣,在寶寶身上卻變得一樣了,覺得粥也是主食,米飯也是主食,粥也能吃飽就行了,而且粥比飯更容易消化。

媽媽們從消化角度考慮,當然沒有錯,但是在輔食添加初期,我們考慮更多的應該是營養的搭配、就餐習慣的養成、從吞嚥到咀嚼的變化。

米粥食材易得,製作方便,

輔食添加由稀到稠,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濃度。

輔食添加由少到多,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攝入量。

輔食添加逐步過渡,米粥可以避免過敏異常反應。

米粒在熬煮後可以控制濃度,可以利於吞嚥、可以避免過敏,所以輔食添加過渡中米粥不可缺少。另外米粥食用過程中因含有大量水分攝入,進入身體後可以迅速的讓胃有飽腹感,利於寶寶身體對糖分的需求,為身體提供活動和運動中的能量保障。

而大米變成米飯的過程,最大的成分是澱粉,澱粉糊化,部分澱粉鏈會斷裂。大米中的蛋白會變性。這些變化都會在吃的時候利於唾液澱粉酶和胰蛋白酶的處理成葡萄糖和氨基酸最後被體內吸收。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米粥是經過長時間熬煮,變得非常的柔軟,形成了流食狀態。人吃了以後消化速度很快,基本上不需要咀嚼,直接被吸收。而米飯則需要更長的消化時間,換句話說米飯比米粥更“抗餓”。另外,從米粥轉到米飯後,米飯可以更好的幫助其它食物進入胃形成食物糜團,從而也增加了食物停留在胃腸的時間,利於更多食物被腸道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

隨著孩子月齡的增加,舌頭、牙齒、嘴脣配合度越來越好,三者配合處理食物的能力越來越強,如果媽媽不注意這一點,單從易消化角度考慮,繼續給寶寶米粥,就會造成寶寶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鍛鍊,吃飯一直以吞嚥為主,咀嚼少,後期媽媽感覺孩子能吃米飯的時候,因為在關鍵期沒有鍛鍊咀嚼能力,寶寶利用舌頭、牙齒和嘴脣處理米飯的時候,仍然是按照粥的方法,咀嚼少吞嚥多,但是這時候米飯中米粒的密度已經大大超過了米粥,不咀嚼或者咀嚼不充分,米粒在胃裡消化的程度不夠,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粥和米飯對寶寶的影響

對於寶寶來說一日三餐的主食,吃粥好呢還是吃米飯好?其實這就是需要注意月齡發育(咀嚼能力),咀嚼越好吃的可以越幹。畢竟能吃米飯的時候吃粥就沒有問題,但是吃粥並不代表可以能咀嚼米飯。所以,吃粥和吃米飯而言從根本上來看還是月齡發育差異。

01

論營養

米粥和米飯都是咱們常吃的主食,營養成分差別大嗎?

米飯、米粥的營養成分,雖然原料相同,但是因為加工的時間不同,工藝差異造成的營養素波動。其中大米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以及礦物質,這些營養成分在米粥、米飯加工後的具體含量還真不一樣。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每100克米粥裡的維生素損耗比米飯更多,米粥水分比例含量比米飯高達3倍以上,甚至更多。

同時,因為米粥更好容易被消化吸收,進入身體以後生糖指數比米飯也更快。米飯更容易長時間消化,緩慢上升血糖。

綜合看來,運動量越大,消化能力好選擇米飯越適合,運動量小,消化能力弱選擇米粥越適合

02

比能量

中國傳統飲食中粥和湯、餡料這三種可以說是包含萬物的做法,因為這三種方法可以加入各種食材加工融合。米粥其實是更容易操作,加菜可以,加肉可以,加海鮮也可以。

但是我們並不建議給寶寶頻繁的吃各種肉粥,菜粥,海鮮粥。為什麼?因為無法控量。同時因為“喝”粥和“吃”飯相比,能更快的讓胃有飽腹感,吃得更少。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米飯呢?吃米飯要有咀嚼過程,不咀嚼的米飯是無法吞嚥進胃的。所以,如果把米飯、米粥做個比較,哪種是主食的正確選擇?標準就是看“哪個有利於提供持續能量“,要看食物的食用量有多少。從能量來看,相同克重的生米加工的米粥和米飯同時食用後,米飯更容易讓身體持續獲取能量。

03

拼細節

除了營養和能量,米飯和米粥在用途上也有一些差別。

在感冒發燒或腹瀉的時候應該吃的是什麼?更多的醫生告訴你喝點粥,粥好消化。為什麼呢?會建議體弱多病的人喝點米粥,是因為米更易消化。

大米的細胞壁中都含有植酸,植酸跟鋅等微量元素形成絡合物,絡合物從胃腸道排洩出去,不能被人體吸收!大米變米飯的過程植酸並沒怎麼變化。但是加工成米粥因為加熱時間延長會消耗掉植酸揮發,這樣米粥更適合體弱多病的人群。另外,米粥可以更多的水分也可以起到補充部分水分的作用。

這樣搭配更健康

隨著現在大米越加工越精細,大米在加工過程中已經處理掉了大部分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更容易造成血糖的大起大落引發肥胖,因此從營養角度看,一直在提倡粗細搭配。在製作米飯的時候搭配一些雜糧。

"

前幾天格力電器的董明珠阿姨又上了一次熱搜

因為她推薦格力生產的“米飯脫糖”電飯煲

據說能降低升糖指數,米飯敞開吃不升糖

因為這個宣傳太離譜引發網友熱議

最近格力又迴應說

董阿姨宣傳推薦的電飯煲,

其實是把糙米發芽和煮飯集成到4個小時

“一鍵實現”的鍋,各位誤解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拋開這個新聞不說,

糙米發芽發生各種生化反應,提升糙米的營養價值

但是糙米的升糖指數比精白米低

算不上“低升糖食品”

也是不可能實現“敞開吃,血糖不升高”

▽▽▽

其實這個新聞引起我們關注的,並不是鍋

而是——米飯

最近因為幼兒園開學,手足口高發等等影響

寶寶的免疫力又引起了媽媽的重視

爸爸媽媽們更關注寶寶的健康飲食

於是我們工作中關於飲食搭配的提問也多了

比如這位媽媽因為女兒體重低於標準來諮詢: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也有這樣的反饋: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我們發現媽媽們都非常關注“飯”

哪怕孩子不愛吃菜,飯是一定要吃的

作為一種主食的原料

大米

寶寶們到底應該怎麼吃?

媽媽們可能要說了

大米怎麼吃還需要討論嗎?

米飯、米粥、米餅、米粉……

太多種吃法了

寶寶怎麼吃才健康營養,你知道嗎?

為什麼大米可以作為主食?


為什麼我們選用大米作為主食來源

從種植看產量角度,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提高了畝產量

從食物貯存角度,大米比麵粉更利於長時間儲備

從營養密度看,大米比其它穀物更具有飽腹感和快速升糖效應

從食物敏感度看,大米是穀類食品中最不容易引起過敏而又最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之一。

現在西方許多以麵粉、肉類為主食的國家,也會以大米為原料製造嬰兒輔食,比如嬰兒米粉。我們國家以往沒有現代這種嬰兒米粉的時候,也有把大米磨成粉、熬煮後調成糊餵食嬰兒的做法。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大米作為寶寶的主食來源呢?因為大米蛋白質的利用率問題。大米蛋白質的生物價(指蛋白質經消化吸收後,進入機體可以儲留和利用的部分)在穀物中排第一位。大米蛋白質的另一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低過敏性(與大豆和牛奶蛋白相比較),無色素干擾,具有軟、糯而不刺激的味道,並且大米澱粉能被迅速徹底消化,造成較高的血糖響應和較低的結腸發酵,不會因為進食後造成腹瀉現象。所以,大米就成為嬰幼兒主食原料的首選。

大米和血糖


談到大米,就不得不提一下血糖。

所有的糖類,在人體的吸收利用過程都是從大分子被分解到小分子,最終變成單糖,再被人體吸收利用,葡萄糖就是最常見的單糖,葡萄糖經過胃腸的消化和吸收,會進入血液,成為人體的能量來源。血糖中的糖就叫做血糖。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吃進去任何含糖食物,不管是吃起來有甜味的白糖也好,沒甜味的大米麵粉也好,只要是吃了含有葡萄糖的糖類食物,都會造成血糖上升,區別只是上升的速率和多少。

而大米消化路徑,是這樣的:

米飯→澱粉(多糖)→麥芽糖(雙糖)→葡萄糖(單糖)→進入血液(血糖)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大家都知道血糖值如果高於正常範圍,就是高血糖,屬於“三高”之一,因此讓血糖值處於正常範圍值,減少大幅度波動就尤為重要。


米粥和米飯有差異


如果我說米粥和米飯有差異,媽媽們一定會覺得好笑,一個是粥,一個是飯,當然不同了。

可是在我們的工作中,頻繁見到寶寶月齡已經適合軟飯甚至米飯的寶寶,媽媽們卻因為種種原因,仍然給寶寶吃米粥的情況。

這時候米粥和米飯一樣嗎?明知道不一樣,在寶寶身上卻變得一樣了,覺得粥也是主食,米飯也是主食,粥也能吃飽就行了,而且粥比飯更容易消化。

媽媽們從消化角度考慮,當然沒有錯,但是在輔食添加初期,我們考慮更多的應該是營養的搭配、就餐習慣的養成、從吞嚥到咀嚼的變化。

米粥食材易得,製作方便,

輔食添加由稀到稠,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濃度。

輔食添加由少到多,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攝入量。

輔食添加逐步過渡,米粥可以避免過敏異常反應。

米粒在熬煮後可以控制濃度,可以利於吞嚥、可以避免過敏,所以輔食添加過渡中米粥不可缺少。另外米粥食用過程中因含有大量水分攝入,進入身體後可以迅速的讓胃有飽腹感,利於寶寶身體對糖分的需求,為身體提供活動和運動中的能量保障。

而大米變成米飯的過程,最大的成分是澱粉,澱粉糊化,部分澱粉鏈會斷裂。大米中的蛋白會變性。這些變化都會在吃的時候利於唾液澱粉酶和胰蛋白酶的處理成葡萄糖和氨基酸最後被體內吸收。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米粥是經過長時間熬煮,變得非常的柔軟,形成了流食狀態。人吃了以後消化速度很快,基本上不需要咀嚼,直接被吸收。而米飯則需要更長的消化時間,換句話說米飯比米粥更“抗餓”。另外,從米粥轉到米飯後,米飯可以更好的幫助其它食物進入胃形成食物糜團,從而也增加了食物停留在胃腸的時間,利於更多食物被腸道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

隨著孩子月齡的增加,舌頭、牙齒、嘴脣配合度越來越好,三者配合處理食物的能力越來越強,如果媽媽不注意這一點,單從易消化角度考慮,繼續給寶寶米粥,就會造成寶寶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鍛鍊,吃飯一直以吞嚥為主,咀嚼少,後期媽媽感覺孩子能吃米飯的時候,因為在關鍵期沒有鍛鍊咀嚼能力,寶寶利用舌頭、牙齒和嘴脣處理米飯的時候,仍然是按照粥的方法,咀嚼少吞嚥多,但是這時候米飯中米粒的密度已經大大超過了米粥,不咀嚼或者咀嚼不充分,米粒在胃裡消化的程度不夠,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粥和米飯對寶寶的影響

對於寶寶來說一日三餐的主食,吃粥好呢還是吃米飯好?其實這就是需要注意月齡發育(咀嚼能力),咀嚼越好吃的可以越幹。畢竟能吃米飯的時候吃粥就沒有問題,但是吃粥並不代表可以能咀嚼米飯。所以,吃粥和吃米飯而言從根本上來看還是月齡發育差異。

01

論營養

米粥和米飯都是咱們常吃的主食,營養成分差別大嗎?

米飯、米粥的營養成分,雖然原料相同,但是因為加工的時間不同,工藝差異造成的營養素波動。其中大米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以及礦物質,這些營養成分在米粥、米飯加工後的具體含量還真不一樣。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每100克米粥裡的維生素損耗比米飯更多,米粥水分比例含量比米飯高達3倍以上,甚至更多。

同時,因為米粥更好容易被消化吸收,進入身體以後生糖指數比米飯也更快。米飯更容易長時間消化,緩慢上升血糖。

綜合看來,運動量越大,消化能力好選擇米飯越適合,運動量小,消化能力弱選擇米粥越適合

02

比能量

中國傳統飲食中粥和湯、餡料這三種可以說是包含萬物的做法,因為這三種方法可以加入各種食材加工融合。米粥其實是更容易操作,加菜可以,加肉可以,加海鮮也可以。

但是我們並不建議給寶寶頻繁的吃各種肉粥,菜粥,海鮮粥。為什麼?因為無法控量。同時因為“喝”粥和“吃”飯相比,能更快的讓胃有飽腹感,吃得更少。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米飯呢?吃米飯要有咀嚼過程,不咀嚼的米飯是無法吞嚥進胃的。所以,如果把米飯、米粥做個比較,哪種是主食的正確選擇?標準就是看“哪個有利於提供持續能量“,要看食物的食用量有多少。從能量來看,相同克重的生米加工的米粥和米飯同時食用後,米飯更容易讓身體持續獲取能量。

03

拼細節

除了營養和能量,米飯和米粥在用途上也有一些差別。

在感冒發燒或腹瀉的時候應該吃的是什麼?更多的醫生告訴你喝點粥,粥好消化。為什麼呢?會建議體弱多病的人喝點米粥,是因為米更易消化。

大米的細胞壁中都含有植酸,植酸跟鋅等微量元素形成絡合物,絡合物從胃腸道排洩出去,不能被人體吸收!大米變米飯的過程植酸並沒怎麼變化。但是加工成米粥因為加熱時間延長會消耗掉植酸揮發,這樣米粥更適合體弱多病的人群。另外,米粥可以更多的水分也可以起到補充部分水分的作用。

這樣搭配更健康

隨著現在大米越加工越精細,大米在加工過程中已經處理掉了大部分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更容易造成血糖的大起大落引發肥胖,因此從營養角度看,一直在提倡粗細搭配。在製作米飯的時候搭配一些雜糧。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雜糧好在哪裡呢?雜糧的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降低升高血糖的能力促進腸胃蠕動。同時因為保留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也保證了容易缺乏的營養素補充。

1、糙米

糙米是稻穀脫去外保護皮層稻殼後的穎果,內保護皮層完好的稻米籽粒。外面那層的營養沒有被磨掉,營養全部保存下來了,也就是沒有精加工的“全穀物”。

2、燕麥

燕麥是世界上公認的高營養雜糧之一,富含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膳食纖維含量也很豐富,使用後飽腹感好。

3、小米

小米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1、B12等,營養價值很高,還具有暖胃易消化的特點,因為米粒比大米更小更容易糊化消化通常會作為產婦和恢復期病人、輔食添加初期的穀物選擇。

4、土豆

土豆的水分多,能夠提供較高的飽腹感,有助於食量控制和替換部分主食。和米飯相比,土豆還含有非常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

5、藜麥

藜麥口感Q彈高蛋白、低脂、低升糖指數,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纖維素,是一種很好的全穀類主食,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對大便軟爛的寶寶適用。

雜糧好處多可以頓頓吃雜糧嗎?雖說雜糧的營養價值要好於細糧,但我們也不建議頓頓只吃雜糧,更不建議以完全以雜糧為主食。每種雜糧的營養特點不一樣,寶寶的腸胃再好,也可能對某種雜糧不適應,對於寶寶輔食來說,雜糧有就可以,不要貪多。建議為寶寶選擇雜糧要用雜糧粉、雜糧碎、原糧(雜糧原形態),雜糧粉是用機器研磨成粉狀,雜糧碎是用機器研磨顆粒感狀,原糧是原有雜糧的形狀。不同的消化階段選用不同的雜糧加工方法更利於寶寶的身體。

米粥米飯和雜糧食用建議

01

6-12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在食用大米時,建議按照米湯-米粉-米粥-軟飯這樣從稀到稠的順序過渡,在不同階段給寶寶提供對應的食物形態,滿足寶寶口腔肌肉、脣齒舌配合鍛鍊咀嚼的需求。

在食用雜糧方面,建議以大米和小米為主,紅豆和綠豆泥組合搭配。

02

12-24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可以按照米粥-軟飯-米飯這樣的順序過渡, 在食用雜糧方面,建議以大米和小米為主,紅豆和綠豆泥或雜糧研磨粉組合搭配

03

24-36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食用大米時以米粥、米飯為主,雜糧仍然是以大米為主,但是需要注意紅豆、綠豆或雜糧不再是粉狀,而是研磨為顆粒狀組合使用即可。

04

3歲以上

3歲寶寶在吃飯方面基本上已經學習完畢,食材添加完畢,咀嚼能力進一步加強,大米仍然是以米粥、米飯居多,雜糧建議以大米為主,紅豆、綠豆等雜糧不需要處理,原形態搭配組合即可。

以下都是大米食用的誤區

01

早餐只有粥

有的媽媽早上起床後感覺乾燥,同時為了節省時間,喜歡給寶寶做各種粥品作為早餐,考慮到營養,會在粥里加蔬菜或者肉類、海鮮類食材,感覺這樣的搭配當早餐還不錯。

可是我們想提醒這樣做的爸爸媽媽,早餐只吃粥,很容易讓血糖快速上升,同時因為“喝”粥比“吃”飯更容易讓胃有飽腹感,寶寶可能反而吃的更少,喝粥喝飽了並非吃飽了。通俗地講就是大家常說的粥不“擋飢”,不“扛餓”,早上只喝粥很快就餓了。

"

前幾天格力電器的董明珠阿姨又上了一次熱搜

因為她推薦格力生產的“米飯脫糖”電飯煲

據說能降低升糖指數,米飯敞開吃不升糖

因為這個宣傳太離譜引發網友熱議

最近格力又迴應說

董阿姨宣傳推薦的電飯煲,

其實是把糙米發芽和煮飯集成到4個小時

“一鍵實現”的鍋,各位誤解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拋開這個新聞不說,

糙米發芽發生各種生化反應,提升糙米的營養價值

但是糙米的升糖指數比精白米低

算不上“低升糖食品”

也是不可能實現“敞開吃,血糖不升高”

▽▽▽

其實這個新聞引起我們關注的,並不是鍋

而是——米飯

最近因為幼兒園開學,手足口高發等等影響

寶寶的免疫力又引起了媽媽的重視

爸爸媽媽們更關注寶寶的健康飲食

於是我們工作中關於飲食搭配的提問也多了

比如這位媽媽因為女兒體重低於標準來諮詢: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也有這樣的反饋: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我們發現媽媽們都非常關注“飯”

哪怕孩子不愛吃菜,飯是一定要吃的

作為一種主食的原料

大米

寶寶們到底應該怎麼吃?

媽媽們可能要說了

大米怎麼吃還需要討論嗎?

米飯、米粥、米餅、米粉……

太多種吃法了

寶寶怎麼吃才健康營養,你知道嗎?

為什麼大米可以作為主食?


為什麼我們選用大米作為主食來源

從種植看產量角度,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提高了畝產量

從食物貯存角度,大米比麵粉更利於長時間儲備

從營養密度看,大米比其它穀物更具有飽腹感和快速升糖效應

從食物敏感度看,大米是穀類食品中最不容易引起過敏而又最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之一。

現在西方許多以麵粉、肉類為主食的國家,也會以大米為原料製造嬰兒輔食,比如嬰兒米粉。我們國家以往沒有現代這種嬰兒米粉的時候,也有把大米磨成粉、熬煮後調成糊餵食嬰兒的做法。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大米作為寶寶的主食來源呢?因為大米蛋白質的利用率問題。大米蛋白質的生物價(指蛋白質經消化吸收後,進入機體可以儲留和利用的部分)在穀物中排第一位。大米蛋白質的另一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低過敏性(與大豆和牛奶蛋白相比較),無色素干擾,具有軟、糯而不刺激的味道,並且大米澱粉能被迅速徹底消化,造成較高的血糖響應和較低的結腸發酵,不會因為進食後造成腹瀉現象。所以,大米就成為嬰幼兒主食原料的首選。

大米和血糖


談到大米,就不得不提一下血糖。

所有的糖類,在人體的吸收利用過程都是從大分子被分解到小分子,最終變成單糖,再被人體吸收利用,葡萄糖就是最常見的單糖,葡萄糖經過胃腸的消化和吸收,會進入血液,成為人體的能量來源。血糖中的糖就叫做血糖。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吃進去任何含糖食物,不管是吃起來有甜味的白糖也好,沒甜味的大米麵粉也好,只要是吃了含有葡萄糖的糖類食物,都會造成血糖上升,區別只是上升的速率和多少。

而大米消化路徑,是這樣的:

米飯→澱粉(多糖)→麥芽糖(雙糖)→葡萄糖(單糖)→進入血液(血糖)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大家都知道血糖值如果高於正常範圍,就是高血糖,屬於“三高”之一,因此讓血糖值處於正常範圍值,減少大幅度波動就尤為重要。


米粥和米飯有差異


如果我說米粥和米飯有差異,媽媽們一定會覺得好笑,一個是粥,一個是飯,當然不同了。

可是在我們的工作中,頻繁見到寶寶月齡已經適合軟飯甚至米飯的寶寶,媽媽們卻因為種種原因,仍然給寶寶吃米粥的情況。

這時候米粥和米飯一樣嗎?明知道不一樣,在寶寶身上卻變得一樣了,覺得粥也是主食,米飯也是主食,粥也能吃飽就行了,而且粥比飯更容易消化。

媽媽們從消化角度考慮,當然沒有錯,但是在輔食添加初期,我們考慮更多的應該是營養的搭配、就餐習慣的養成、從吞嚥到咀嚼的變化。

米粥食材易得,製作方便,

輔食添加由稀到稠,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濃度。

輔食添加由少到多,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攝入量。

輔食添加逐步過渡,米粥可以避免過敏異常反應。

米粒在熬煮後可以控制濃度,可以利於吞嚥、可以避免過敏,所以輔食添加過渡中米粥不可缺少。另外米粥食用過程中因含有大量水分攝入,進入身體後可以迅速的讓胃有飽腹感,利於寶寶身體對糖分的需求,為身體提供活動和運動中的能量保障。

而大米變成米飯的過程,最大的成分是澱粉,澱粉糊化,部分澱粉鏈會斷裂。大米中的蛋白會變性。這些變化都會在吃的時候利於唾液澱粉酶和胰蛋白酶的處理成葡萄糖和氨基酸最後被體內吸收。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米粥是經過長時間熬煮,變得非常的柔軟,形成了流食狀態。人吃了以後消化速度很快,基本上不需要咀嚼,直接被吸收。而米飯則需要更長的消化時間,換句話說米飯比米粥更“抗餓”。另外,從米粥轉到米飯後,米飯可以更好的幫助其它食物進入胃形成食物糜團,從而也增加了食物停留在胃腸的時間,利於更多食物被腸道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

隨著孩子月齡的增加,舌頭、牙齒、嘴脣配合度越來越好,三者配合處理食物的能力越來越強,如果媽媽不注意這一點,單從易消化角度考慮,繼續給寶寶米粥,就會造成寶寶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鍛鍊,吃飯一直以吞嚥為主,咀嚼少,後期媽媽感覺孩子能吃米飯的時候,因為在關鍵期沒有鍛鍊咀嚼能力,寶寶利用舌頭、牙齒和嘴脣處理米飯的時候,仍然是按照粥的方法,咀嚼少吞嚥多,但是這時候米飯中米粒的密度已經大大超過了米粥,不咀嚼或者咀嚼不充分,米粒在胃裡消化的程度不夠,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粥和米飯對寶寶的影響

對於寶寶來說一日三餐的主食,吃粥好呢還是吃米飯好?其實這就是需要注意月齡發育(咀嚼能力),咀嚼越好吃的可以越幹。畢竟能吃米飯的時候吃粥就沒有問題,但是吃粥並不代表可以能咀嚼米飯。所以,吃粥和吃米飯而言從根本上來看還是月齡發育差異。

01

論營養

米粥和米飯都是咱們常吃的主食,營養成分差別大嗎?

米飯、米粥的營養成分,雖然原料相同,但是因為加工的時間不同,工藝差異造成的營養素波動。其中大米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以及礦物質,這些營養成分在米粥、米飯加工後的具體含量還真不一樣。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每100克米粥裡的維生素損耗比米飯更多,米粥水分比例含量比米飯高達3倍以上,甚至更多。

同時,因為米粥更好容易被消化吸收,進入身體以後生糖指數比米飯也更快。米飯更容易長時間消化,緩慢上升血糖。

綜合看來,運動量越大,消化能力好選擇米飯越適合,運動量小,消化能力弱選擇米粥越適合

02

比能量

中國傳統飲食中粥和湯、餡料這三種可以說是包含萬物的做法,因為這三種方法可以加入各種食材加工融合。米粥其實是更容易操作,加菜可以,加肉可以,加海鮮也可以。

但是我們並不建議給寶寶頻繁的吃各種肉粥,菜粥,海鮮粥。為什麼?因為無法控量。同時因為“喝”粥和“吃”飯相比,能更快的讓胃有飽腹感,吃得更少。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米飯呢?吃米飯要有咀嚼過程,不咀嚼的米飯是無法吞嚥進胃的。所以,如果把米飯、米粥做個比較,哪種是主食的正確選擇?標準就是看“哪個有利於提供持續能量“,要看食物的食用量有多少。從能量來看,相同克重的生米加工的米粥和米飯同時食用後,米飯更容易讓身體持續獲取能量。

03

拼細節

除了營養和能量,米飯和米粥在用途上也有一些差別。

在感冒發燒或腹瀉的時候應該吃的是什麼?更多的醫生告訴你喝點粥,粥好消化。為什麼呢?會建議體弱多病的人喝點米粥,是因為米更易消化。

大米的細胞壁中都含有植酸,植酸跟鋅等微量元素形成絡合物,絡合物從胃腸道排洩出去,不能被人體吸收!大米變米飯的過程植酸並沒怎麼變化。但是加工成米粥因為加熱時間延長會消耗掉植酸揮發,這樣米粥更適合體弱多病的人群。另外,米粥可以更多的水分也可以起到補充部分水分的作用。

這樣搭配更健康

隨著現在大米越加工越精細,大米在加工過程中已經處理掉了大部分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更容易造成血糖的大起大落引發肥胖,因此從營養角度看,一直在提倡粗細搭配。在製作米飯的時候搭配一些雜糧。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雜糧好在哪裡呢?雜糧的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降低升高血糖的能力促進腸胃蠕動。同時因為保留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也保證了容易缺乏的營養素補充。

1、糙米

糙米是稻穀脫去外保護皮層稻殼後的穎果,內保護皮層完好的稻米籽粒。外面那層的營養沒有被磨掉,營養全部保存下來了,也就是沒有精加工的“全穀物”。

2、燕麥

燕麥是世界上公認的高營養雜糧之一,富含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膳食纖維含量也很豐富,使用後飽腹感好。

3、小米

小米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1、B12等,營養價值很高,還具有暖胃易消化的特點,因為米粒比大米更小更容易糊化消化通常會作為產婦和恢復期病人、輔食添加初期的穀物選擇。

4、土豆

土豆的水分多,能夠提供較高的飽腹感,有助於食量控制和替換部分主食。和米飯相比,土豆還含有非常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

5、藜麥

藜麥口感Q彈高蛋白、低脂、低升糖指數,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纖維素,是一種很好的全穀類主食,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對大便軟爛的寶寶適用。

雜糧好處多可以頓頓吃雜糧嗎?雖說雜糧的營養價值要好於細糧,但我們也不建議頓頓只吃雜糧,更不建議以完全以雜糧為主食。每種雜糧的營養特點不一樣,寶寶的腸胃再好,也可能對某種雜糧不適應,對於寶寶輔食來說,雜糧有就可以,不要貪多。建議為寶寶選擇雜糧要用雜糧粉、雜糧碎、原糧(雜糧原形態),雜糧粉是用機器研磨成粉狀,雜糧碎是用機器研磨顆粒感狀,原糧是原有雜糧的形狀。不同的消化階段選用不同的雜糧加工方法更利於寶寶的身體。

米粥米飯和雜糧食用建議

01

6-12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在食用大米時,建議按照米湯-米粉-米粥-軟飯這樣從稀到稠的順序過渡,在不同階段給寶寶提供對應的食物形態,滿足寶寶口腔肌肉、脣齒舌配合鍛鍊咀嚼的需求。

在食用雜糧方面,建議以大米和小米為主,紅豆和綠豆泥組合搭配。

02

12-24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可以按照米粥-軟飯-米飯這樣的順序過渡, 在食用雜糧方面,建議以大米和小米為主,紅豆和綠豆泥或雜糧研磨粉組合搭配

03

24-36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食用大米時以米粥、米飯為主,雜糧仍然是以大米為主,但是需要注意紅豆、綠豆或雜糧不再是粉狀,而是研磨為顆粒狀組合使用即可。

04

3歲以上

3歲寶寶在吃飯方面基本上已經學習完畢,食材添加完畢,咀嚼能力進一步加強,大米仍然是以米粥、米飯居多,雜糧建議以大米為主,紅豆、綠豆等雜糧不需要處理,原形態搭配組合即可。

以下都是大米食用的誤區

01

早餐只有粥

有的媽媽早上起床後感覺乾燥,同時為了節省時間,喜歡給寶寶做各種粥品作為早餐,考慮到營養,會在粥里加蔬菜或者肉類、海鮮類食材,感覺這樣的搭配當早餐還不錯。

可是我們想提醒這樣做的爸爸媽媽,早餐只吃粥,很容易讓血糖快速上升,同時因為“喝”粥比“吃”飯更容易讓胃有飽腹感,寶寶可能反而吃的更少,喝粥喝飽了並非吃飽了。通俗地講就是大家常說的粥不“擋飢”,不“扛餓”,早上只喝粥很快就餓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因此我們建議如果早餐安排粥品,一定要搭配“乾糧”,可以搭配麵食或者是土豆、芋頭、山藥等咀嚼性好的澱粉來源和粥進行互補,讓寶寶增加咀嚼次數,延緩胃迅速充盈的時間。

02

米飯、米粥+雞蛋羹

很多小寶寶的媽媽喜歡在早飯給孩子準備雞蛋羹,大點兒的寶寶可能給的是雞蛋,粥+雞蛋或者米飯+雞蛋羹也是比較常見,單獨喝粥餓得快,給饅頭面包又覺得沒有營養,所以選擇雞蛋作為補充,雞蛋做起來也是方便快捷。

其實粥+雞蛋這種組合不是完美的一餐而是高能量的一餐。這樣搭配沒有蔬菜供給的膳食纖維,沒有膳食纖維就不易讓食物形成食物糜團緩慢消化。


"

前幾天格力電器的董明珠阿姨又上了一次熱搜

因為她推薦格力生產的“米飯脫糖”電飯煲

據說能降低升糖指數,米飯敞開吃不升糖

因為這個宣傳太離譜引發網友熱議

最近格力又迴應說

董阿姨宣傳推薦的電飯煲,

其實是把糙米發芽和煮飯集成到4個小時

“一鍵實現”的鍋,各位誤解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拋開這個新聞不說,

糙米發芽發生各種生化反應,提升糙米的營養價值

但是糙米的升糖指數比精白米低

算不上“低升糖食品”

也是不可能實現“敞開吃,血糖不升高”

▽▽▽

其實這個新聞引起我們關注的,並不是鍋

而是——米飯

最近因為幼兒園開學,手足口高發等等影響

寶寶的免疫力又引起了媽媽的重視

爸爸媽媽們更關注寶寶的健康飲食

於是我們工作中關於飲食搭配的提問也多了

比如這位媽媽因為女兒體重低於標準來諮詢: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也有這樣的反饋: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我們發現媽媽們都非常關注“飯”

哪怕孩子不愛吃菜,飯是一定要吃的

作為一種主食的原料

大米

寶寶們到底應該怎麼吃?

媽媽們可能要說了

大米怎麼吃還需要討論嗎?

米飯、米粥、米餅、米粉……

太多種吃法了

寶寶怎麼吃才健康營養,你知道嗎?

為什麼大米可以作為主食?


為什麼我們選用大米作為主食來源

從種植看產量角度,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提高了畝產量

從食物貯存角度,大米比麵粉更利於長時間儲備

從營養密度看,大米比其它穀物更具有飽腹感和快速升糖效應

從食物敏感度看,大米是穀類食品中最不容易引起過敏而又最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之一。

現在西方許多以麵粉、肉類為主食的國家,也會以大米為原料製造嬰兒輔食,比如嬰兒米粉。我們國家以往沒有現代這種嬰兒米粉的時候,也有把大米磨成粉、熬煮後調成糊餵食嬰兒的做法。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大米作為寶寶的主食來源呢?因為大米蛋白質的利用率問題。大米蛋白質的生物價(指蛋白質經消化吸收後,進入機體可以儲留和利用的部分)在穀物中排第一位。大米蛋白質的另一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低過敏性(與大豆和牛奶蛋白相比較),無色素干擾,具有軟、糯而不刺激的味道,並且大米澱粉能被迅速徹底消化,造成較高的血糖響應和較低的結腸發酵,不會因為進食後造成腹瀉現象。所以,大米就成為嬰幼兒主食原料的首選。

大米和血糖


談到大米,就不得不提一下血糖。

所有的糖類,在人體的吸收利用過程都是從大分子被分解到小分子,最終變成單糖,再被人體吸收利用,葡萄糖就是最常見的單糖,葡萄糖經過胃腸的消化和吸收,會進入血液,成為人體的能量來源。血糖中的糖就叫做血糖。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吃進去任何含糖食物,不管是吃起來有甜味的白糖也好,沒甜味的大米麵粉也好,只要是吃了含有葡萄糖的糖類食物,都會造成血糖上升,區別只是上升的速率和多少。

而大米消化路徑,是這樣的:

米飯→澱粉(多糖)→麥芽糖(雙糖)→葡萄糖(單糖)→進入血液(血糖)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大家都知道血糖值如果高於正常範圍,就是高血糖,屬於“三高”之一,因此讓血糖值處於正常範圍值,減少大幅度波動就尤為重要。


米粥和米飯有差異


如果我說米粥和米飯有差異,媽媽們一定會覺得好笑,一個是粥,一個是飯,當然不同了。

可是在我們的工作中,頻繁見到寶寶月齡已經適合軟飯甚至米飯的寶寶,媽媽們卻因為種種原因,仍然給寶寶吃米粥的情況。

這時候米粥和米飯一樣嗎?明知道不一樣,在寶寶身上卻變得一樣了,覺得粥也是主食,米飯也是主食,粥也能吃飽就行了,而且粥比飯更容易消化。

媽媽們從消化角度考慮,當然沒有錯,但是在輔食添加初期,我們考慮更多的應該是營養的搭配、就餐習慣的養成、從吞嚥到咀嚼的變化。

米粥食材易得,製作方便,

輔食添加由稀到稠,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濃度。

輔食添加由少到多,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攝入量。

輔食添加逐步過渡,米粥可以避免過敏異常反應。

米粒在熬煮後可以控制濃度,可以利於吞嚥、可以避免過敏,所以輔食添加過渡中米粥不可缺少。另外米粥食用過程中因含有大量水分攝入,進入身體後可以迅速的讓胃有飽腹感,利於寶寶身體對糖分的需求,為身體提供活動和運動中的能量保障。

而大米變成米飯的過程,最大的成分是澱粉,澱粉糊化,部分澱粉鏈會斷裂。大米中的蛋白會變性。這些變化都會在吃的時候利於唾液澱粉酶和胰蛋白酶的處理成葡萄糖和氨基酸最後被體內吸收。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米粥是經過長時間熬煮,變得非常的柔軟,形成了流食狀態。人吃了以後消化速度很快,基本上不需要咀嚼,直接被吸收。而米飯則需要更長的消化時間,換句話說米飯比米粥更“抗餓”。另外,從米粥轉到米飯後,米飯可以更好的幫助其它食物進入胃形成食物糜團,從而也增加了食物停留在胃腸的時間,利於更多食物被腸道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

隨著孩子月齡的增加,舌頭、牙齒、嘴脣配合度越來越好,三者配合處理食物的能力越來越強,如果媽媽不注意這一點,單從易消化角度考慮,繼續給寶寶米粥,就會造成寶寶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鍛鍊,吃飯一直以吞嚥為主,咀嚼少,後期媽媽感覺孩子能吃米飯的時候,因為在關鍵期沒有鍛鍊咀嚼能力,寶寶利用舌頭、牙齒和嘴脣處理米飯的時候,仍然是按照粥的方法,咀嚼少吞嚥多,但是這時候米飯中米粒的密度已經大大超過了米粥,不咀嚼或者咀嚼不充分,米粒在胃裡消化的程度不夠,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粥和米飯對寶寶的影響

對於寶寶來說一日三餐的主食,吃粥好呢還是吃米飯好?其實這就是需要注意月齡發育(咀嚼能力),咀嚼越好吃的可以越幹。畢竟能吃米飯的時候吃粥就沒有問題,但是吃粥並不代表可以能咀嚼米飯。所以,吃粥和吃米飯而言從根本上來看還是月齡發育差異。

01

論營養

米粥和米飯都是咱們常吃的主食,營養成分差別大嗎?

米飯、米粥的營養成分,雖然原料相同,但是因為加工的時間不同,工藝差異造成的營養素波動。其中大米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以及礦物質,這些營養成分在米粥、米飯加工後的具體含量還真不一樣。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每100克米粥裡的維生素損耗比米飯更多,米粥水分比例含量比米飯高達3倍以上,甚至更多。

同時,因為米粥更好容易被消化吸收,進入身體以後生糖指數比米飯也更快。米飯更容易長時間消化,緩慢上升血糖。

綜合看來,運動量越大,消化能力好選擇米飯越適合,運動量小,消化能力弱選擇米粥越適合

02

比能量

中國傳統飲食中粥和湯、餡料這三種可以說是包含萬物的做法,因為這三種方法可以加入各種食材加工融合。米粥其實是更容易操作,加菜可以,加肉可以,加海鮮也可以。

但是我們並不建議給寶寶頻繁的吃各種肉粥,菜粥,海鮮粥。為什麼?因為無法控量。同時因為“喝”粥和“吃”飯相比,能更快的讓胃有飽腹感,吃得更少。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米飯呢?吃米飯要有咀嚼過程,不咀嚼的米飯是無法吞嚥進胃的。所以,如果把米飯、米粥做個比較,哪種是主食的正確選擇?標準就是看“哪個有利於提供持續能量“,要看食物的食用量有多少。從能量來看,相同克重的生米加工的米粥和米飯同時食用後,米飯更容易讓身體持續獲取能量。

03

拼細節

除了營養和能量,米飯和米粥在用途上也有一些差別。

在感冒發燒或腹瀉的時候應該吃的是什麼?更多的醫生告訴你喝點粥,粥好消化。為什麼呢?會建議體弱多病的人喝點米粥,是因為米更易消化。

大米的細胞壁中都含有植酸,植酸跟鋅等微量元素形成絡合物,絡合物從胃腸道排洩出去,不能被人體吸收!大米變米飯的過程植酸並沒怎麼變化。但是加工成米粥因為加熱時間延長會消耗掉植酸揮發,這樣米粥更適合體弱多病的人群。另外,米粥可以更多的水分也可以起到補充部分水分的作用。

這樣搭配更健康

隨著現在大米越加工越精細,大米在加工過程中已經處理掉了大部分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更容易造成血糖的大起大落引發肥胖,因此從營養角度看,一直在提倡粗細搭配。在製作米飯的時候搭配一些雜糧。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雜糧好在哪裡呢?雜糧的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降低升高血糖的能力促進腸胃蠕動。同時因為保留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也保證了容易缺乏的營養素補充。

1、糙米

糙米是稻穀脫去外保護皮層稻殼後的穎果,內保護皮層完好的稻米籽粒。外面那層的營養沒有被磨掉,營養全部保存下來了,也就是沒有精加工的“全穀物”。

2、燕麥

燕麥是世界上公認的高營養雜糧之一,富含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膳食纖維含量也很豐富,使用後飽腹感好。

3、小米

小米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1、B12等,營養價值很高,還具有暖胃易消化的特點,因為米粒比大米更小更容易糊化消化通常會作為產婦和恢復期病人、輔食添加初期的穀物選擇。

4、土豆

土豆的水分多,能夠提供較高的飽腹感,有助於食量控制和替換部分主食。和米飯相比,土豆還含有非常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

5、藜麥

藜麥口感Q彈高蛋白、低脂、低升糖指數,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纖維素,是一種很好的全穀類主食,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對大便軟爛的寶寶適用。

雜糧好處多可以頓頓吃雜糧嗎?雖說雜糧的營養價值要好於細糧,但我們也不建議頓頓只吃雜糧,更不建議以完全以雜糧為主食。每種雜糧的營養特點不一樣,寶寶的腸胃再好,也可能對某種雜糧不適應,對於寶寶輔食來說,雜糧有就可以,不要貪多。建議為寶寶選擇雜糧要用雜糧粉、雜糧碎、原糧(雜糧原形態),雜糧粉是用機器研磨成粉狀,雜糧碎是用機器研磨顆粒感狀,原糧是原有雜糧的形狀。不同的消化階段選用不同的雜糧加工方法更利於寶寶的身體。

米粥米飯和雜糧食用建議

01

6-12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在食用大米時,建議按照米湯-米粉-米粥-軟飯這樣從稀到稠的順序過渡,在不同階段給寶寶提供對應的食物形態,滿足寶寶口腔肌肉、脣齒舌配合鍛鍊咀嚼的需求。

在食用雜糧方面,建議以大米和小米為主,紅豆和綠豆泥組合搭配。

02

12-24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可以按照米粥-軟飯-米飯這樣的順序過渡, 在食用雜糧方面,建議以大米和小米為主,紅豆和綠豆泥或雜糧研磨粉組合搭配

03

24-36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食用大米時以米粥、米飯為主,雜糧仍然是以大米為主,但是需要注意紅豆、綠豆或雜糧不再是粉狀,而是研磨為顆粒狀組合使用即可。

04

3歲以上

3歲寶寶在吃飯方面基本上已經學習完畢,食材添加完畢,咀嚼能力進一步加強,大米仍然是以米粥、米飯居多,雜糧建議以大米為主,紅豆、綠豆等雜糧不需要處理,原形態搭配組合即可。

以下都是大米食用的誤區

01

早餐只有粥

有的媽媽早上起床後感覺乾燥,同時為了節省時間,喜歡給寶寶做各種粥品作為早餐,考慮到營養,會在粥里加蔬菜或者肉類、海鮮類食材,感覺這樣的搭配當早餐還不錯。

可是我們想提醒這樣做的爸爸媽媽,早餐只吃粥,很容易讓血糖快速上升,同時因為“喝”粥比“吃”飯更容易讓胃有飽腹感,寶寶可能反而吃的更少,喝粥喝飽了並非吃飽了。通俗地講就是大家常說的粥不“擋飢”,不“扛餓”,早上只喝粥很快就餓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因此我們建議如果早餐安排粥品,一定要搭配“乾糧”,可以搭配麵食或者是土豆、芋頭、山藥等咀嚼性好的澱粉來源和粥進行互補,讓寶寶增加咀嚼次數,延緩胃迅速充盈的時間。

02

米飯、米粥+雞蛋羹

很多小寶寶的媽媽喜歡在早飯給孩子準備雞蛋羹,大點兒的寶寶可能給的是雞蛋,粥+雞蛋或者米飯+雞蛋羹也是比較常見,單獨喝粥餓得快,給饅頭面包又覺得沒有營養,所以選擇雞蛋作為補充,雞蛋做起來也是方便快捷。

其實粥+雞蛋這種組合不是完美的一餐而是高能量的一餐。這樣搭配沒有蔬菜供給的膳食纖維,沒有膳食纖維就不易讓食物形成食物糜團緩慢消化。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米粥配煮雞蛋是由米粥提供了糖分,雞蛋提供了蛋白質,粥讓胃迅速的充盈,而有的寶寶吃雞蛋,感覺雞蛋幹,就要喝粥往下順,這樣雞蛋沒有完全咀嚼就隨著粥進入胃,大塊的雞蛋碎在胃裡,影響消化和吸收。

而米飯配蛋羹恰好相反,蛋羹水分更多,米飯來不及咀嚼細膩就被蛋羹順進胃中,米飯顆粒會更難消化,加重胃的消化負擔。

總之米粥配雞蛋或者是米飯配蛋羹雖然是達到了幹稀搭配的目的,但是卻讓胃腸達到最大負荷運轉的狀態,我們都不建議這樣安排。

"

前幾天格力電器的董明珠阿姨又上了一次熱搜

因為她推薦格力生產的“米飯脫糖”電飯煲

據說能降低升糖指數,米飯敞開吃不升糖

因為這個宣傳太離譜引發網友熱議

最近格力又迴應說

董阿姨宣傳推薦的電飯煲,

其實是把糙米發芽和煮飯集成到4個小時

“一鍵實現”的鍋,各位誤解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拋開這個新聞不說,

糙米發芽發生各種生化反應,提升糙米的營養價值

但是糙米的升糖指數比精白米低

算不上“低升糖食品”

也是不可能實現“敞開吃,血糖不升高”

▽▽▽

其實這個新聞引起我們關注的,並不是鍋

而是——米飯

最近因為幼兒園開學,手足口高發等等影響

寶寶的免疫力又引起了媽媽的重視

爸爸媽媽們更關注寶寶的健康飲食

於是我們工作中關於飲食搭配的提問也多了

比如這位媽媽因為女兒體重低於標準來諮詢: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也有這樣的反饋: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我們發現媽媽們都非常關注“飯”

哪怕孩子不愛吃菜,飯是一定要吃的

作為一種主食的原料

大米

寶寶們到底應該怎麼吃?

媽媽們可能要說了

大米怎麼吃還需要討論嗎?

米飯、米粥、米餅、米粉……

太多種吃法了

寶寶怎麼吃才健康營養,你知道嗎?

為什麼大米可以作為主食?


為什麼我們選用大米作為主食來源

從種植看產量角度,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提高了畝產量

從食物貯存角度,大米比麵粉更利於長時間儲備

從營養密度看,大米比其它穀物更具有飽腹感和快速升糖效應

從食物敏感度看,大米是穀類食品中最不容易引起過敏而又最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之一。

現在西方許多以麵粉、肉類為主食的國家,也會以大米為原料製造嬰兒輔食,比如嬰兒米粉。我們國家以往沒有現代這種嬰兒米粉的時候,也有把大米磨成粉、熬煮後調成糊餵食嬰兒的做法。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大米作為寶寶的主食來源呢?因為大米蛋白質的利用率問題。大米蛋白質的生物價(指蛋白質經消化吸收後,進入機體可以儲留和利用的部分)在穀物中排第一位。大米蛋白質的另一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低過敏性(與大豆和牛奶蛋白相比較),無色素干擾,具有軟、糯而不刺激的味道,並且大米澱粉能被迅速徹底消化,造成較高的血糖響應和較低的結腸發酵,不會因為進食後造成腹瀉現象。所以,大米就成為嬰幼兒主食原料的首選。

大米和血糖


談到大米,就不得不提一下血糖。

所有的糖類,在人體的吸收利用過程都是從大分子被分解到小分子,最終變成單糖,再被人體吸收利用,葡萄糖就是最常見的單糖,葡萄糖經過胃腸的消化和吸收,會進入血液,成為人體的能量來源。血糖中的糖就叫做血糖。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吃進去任何含糖食物,不管是吃起來有甜味的白糖也好,沒甜味的大米麵粉也好,只要是吃了含有葡萄糖的糖類食物,都會造成血糖上升,區別只是上升的速率和多少。

而大米消化路徑,是這樣的:

米飯→澱粉(多糖)→麥芽糖(雙糖)→葡萄糖(單糖)→進入血液(血糖)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大家都知道血糖值如果高於正常範圍,就是高血糖,屬於“三高”之一,因此讓血糖值處於正常範圍值,減少大幅度波動就尤為重要。


米粥和米飯有差異


如果我說米粥和米飯有差異,媽媽們一定會覺得好笑,一個是粥,一個是飯,當然不同了。

可是在我們的工作中,頻繁見到寶寶月齡已經適合軟飯甚至米飯的寶寶,媽媽們卻因為種種原因,仍然給寶寶吃米粥的情況。

這時候米粥和米飯一樣嗎?明知道不一樣,在寶寶身上卻變得一樣了,覺得粥也是主食,米飯也是主食,粥也能吃飽就行了,而且粥比飯更容易消化。

媽媽們從消化角度考慮,當然沒有錯,但是在輔食添加初期,我們考慮更多的應該是營養的搭配、就餐習慣的養成、從吞嚥到咀嚼的變化。

米粥食材易得,製作方便,

輔食添加由稀到稠,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濃度。

輔食添加由少到多,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攝入量。

輔食添加逐步過渡,米粥可以避免過敏異常反應。

米粒在熬煮後可以控制濃度,可以利於吞嚥、可以避免過敏,所以輔食添加過渡中米粥不可缺少。另外米粥食用過程中因含有大量水分攝入,進入身體後可以迅速的讓胃有飽腹感,利於寶寶身體對糖分的需求,為身體提供活動和運動中的能量保障。

而大米變成米飯的過程,最大的成分是澱粉,澱粉糊化,部分澱粉鏈會斷裂。大米中的蛋白會變性。這些變化都會在吃的時候利於唾液澱粉酶和胰蛋白酶的處理成葡萄糖和氨基酸最後被體內吸收。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米粥是經過長時間熬煮,變得非常的柔軟,形成了流食狀態。人吃了以後消化速度很快,基本上不需要咀嚼,直接被吸收。而米飯則需要更長的消化時間,換句話說米飯比米粥更“抗餓”。另外,從米粥轉到米飯後,米飯可以更好的幫助其它食物進入胃形成食物糜團,從而也增加了食物停留在胃腸的時間,利於更多食物被腸道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

隨著孩子月齡的增加,舌頭、牙齒、嘴脣配合度越來越好,三者配合處理食物的能力越來越強,如果媽媽不注意這一點,單從易消化角度考慮,繼續給寶寶米粥,就會造成寶寶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鍛鍊,吃飯一直以吞嚥為主,咀嚼少,後期媽媽感覺孩子能吃米飯的時候,因為在關鍵期沒有鍛鍊咀嚼能力,寶寶利用舌頭、牙齒和嘴脣處理米飯的時候,仍然是按照粥的方法,咀嚼少吞嚥多,但是這時候米飯中米粒的密度已經大大超過了米粥,不咀嚼或者咀嚼不充分,米粒在胃裡消化的程度不夠,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粥和米飯對寶寶的影響

對於寶寶來說一日三餐的主食,吃粥好呢還是吃米飯好?其實這就是需要注意月齡發育(咀嚼能力),咀嚼越好吃的可以越幹。畢竟能吃米飯的時候吃粥就沒有問題,但是吃粥並不代表可以能咀嚼米飯。所以,吃粥和吃米飯而言從根本上來看還是月齡發育差異。

01

論營養

米粥和米飯都是咱們常吃的主食,營養成分差別大嗎?

米飯、米粥的營養成分,雖然原料相同,但是因為加工的時間不同,工藝差異造成的營養素波動。其中大米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以及礦物質,這些營養成分在米粥、米飯加工後的具體含量還真不一樣。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每100克米粥裡的維生素損耗比米飯更多,米粥水分比例含量比米飯高達3倍以上,甚至更多。

同時,因為米粥更好容易被消化吸收,進入身體以後生糖指數比米飯也更快。米飯更容易長時間消化,緩慢上升血糖。

綜合看來,運動量越大,消化能力好選擇米飯越適合,運動量小,消化能力弱選擇米粥越適合

02

比能量

中國傳統飲食中粥和湯、餡料這三種可以說是包含萬物的做法,因為這三種方法可以加入各種食材加工融合。米粥其實是更容易操作,加菜可以,加肉可以,加海鮮也可以。

但是我們並不建議給寶寶頻繁的吃各種肉粥,菜粥,海鮮粥。為什麼?因為無法控量。同時因為“喝”粥和“吃”飯相比,能更快的讓胃有飽腹感,吃得更少。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米飯呢?吃米飯要有咀嚼過程,不咀嚼的米飯是無法吞嚥進胃的。所以,如果把米飯、米粥做個比較,哪種是主食的正確選擇?標準就是看“哪個有利於提供持續能量“,要看食物的食用量有多少。從能量來看,相同克重的生米加工的米粥和米飯同時食用後,米飯更容易讓身體持續獲取能量。

03

拼細節

除了營養和能量,米飯和米粥在用途上也有一些差別。

在感冒發燒或腹瀉的時候應該吃的是什麼?更多的醫生告訴你喝點粥,粥好消化。為什麼呢?會建議體弱多病的人喝點米粥,是因為米更易消化。

大米的細胞壁中都含有植酸,植酸跟鋅等微量元素形成絡合物,絡合物從胃腸道排洩出去,不能被人體吸收!大米變米飯的過程植酸並沒怎麼變化。但是加工成米粥因為加熱時間延長會消耗掉植酸揮發,這樣米粥更適合體弱多病的人群。另外,米粥可以更多的水分也可以起到補充部分水分的作用。

這樣搭配更健康

隨著現在大米越加工越精細,大米在加工過程中已經處理掉了大部分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更容易造成血糖的大起大落引發肥胖,因此從營養角度看,一直在提倡粗細搭配。在製作米飯的時候搭配一些雜糧。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雜糧好在哪裡呢?雜糧的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降低升高血糖的能力促進腸胃蠕動。同時因為保留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也保證了容易缺乏的營養素補充。

1、糙米

糙米是稻穀脫去外保護皮層稻殼後的穎果,內保護皮層完好的稻米籽粒。外面那層的營養沒有被磨掉,營養全部保存下來了,也就是沒有精加工的“全穀物”。

2、燕麥

燕麥是世界上公認的高營養雜糧之一,富含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膳食纖維含量也很豐富,使用後飽腹感好。

3、小米

小米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1、B12等,營養價值很高,還具有暖胃易消化的特點,因為米粒比大米更小更容易糊化消化通常會作為產婦和恢復期病人、輔食添加初期的穀物選擇。

4、土豆

土豆的水分多,能夠提供較高的飽腹感,有助於食量控制和替換部分主食。和米飯相比,土豆還含有非常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

5、藜麥

藜麥口感Q彈高蛋白、低脂、低升糖指數,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纖維素,是一種很好的全穀類主食,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對大便軟爛的寶寶適用。

雜糧好處多可以頓頓吃雜糧嗎?雖說雜糧的營養價值要好於細糧,但我們也不建議頓頓只吃雜糧,更不建議以完全以雜糧為主食。每種雜糧的營養特點不一樣,寶寶的腸胃再好,也可能對某種雜糧不適應,對於寶寶輔食來說,雜糧有就可以,不要貪多。建議為寶寶選擇雜糧要用雜糧粉、雜糧碎、原糧(雜糧原形態),雜糧粉是用機器研磨成粉狀,雜糧碎是用機器研磨顆粒感狀,原糧是原有雜糧的形狀。不同的消化階段選用不同的雜糧加工方法更利於寶寶的身體。

米粥米飯和雜糧食用建議

01

6-12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在食用大米時,建議按照米湯-米粉-米粥-軟飯這樣從稀到稠的順序過渡,在不同階段給寶寶提供對應的食物形態,滿足寶寶口腔肌肉、脣齒舌配合鍛鍊咀嚼的需求。

在食用雜糧方面,建議以大米和小米為主,紅豆和綠豆泥組合搭配。

02

12-24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可以按照米粥-軟飯-米飯這樣的順序過渡, 在食用雜糧方面,建議以大米和小米為主,紅豆和綠豆泥或雜糧研磨粉組合搭配

03

24-36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食用大米時以米粥、米飯為主,雜糧仍然是以大米為主,但是需要注意紅豆、綠豆或雜糧不再是粉狀,而是研磨為顆粒狀組合使用即可。

04

3歲以上

3歲寶寶在吃飯方面基本上已經學習完畢,食材添加完畢,咀嚼能力進一步加強,大米仍然是以米粥、米飯居多,雜糧建議以大米為主,紅豆、綠豆等雜糧不需要處理,原形態搭配組合即可。

以下都是大米食用的誤區

01

早餐只有粥

有的媽媽早上起床後感覺乾燥,同時為了節省時間,喜歡給寶寶做各種粥品作為早餐,考慮到營養,會在粥里加蔬菜或者肉類、海鮮類食材,感覺這樣的搭配當早餐還不錯。

可是我們想提醒這樣做的爸爸媽媽,早餐只吃粥,很容易讓血糖快速上升,同時因為“喝”粥比“吃”飯更容易讓胃有飽腹感,寶寶可能反而吃的更少,喝粥喝飽了並非吃飽了。通俗地講就是大家常說的粥不“擋飢”,不“扛餓”,早上只喝粥很快就餓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因此我們建議如果早餐安排粥品,一定要搭配“乾糧”,可以搭配麵食或者是土豆、芋頭、山藥等咀嚼性好的澱粉來源和粥進行互補,讓寶寶增加咀嚼次數,延緩胃迅速充盈的時間。

02

米飯、米粥+雞蛋羹

很多小寶寶的媽媽喜歡在早飯給孩子準備雞蛋羹,大點兒的寶寶可能給的是雞蛋,粥+雞蛋或者米飯+雞蛋羹也是比較常見,單獨喝粥餓得快,給饅頭面包又覺得沒有營養,所以選擇雞蛋作為補充,雞蛋做起來也是方便快捷。

其實粥+雞蛋這種組合不是完美的一餐而是高能量的一餐。這樣搭配沒有蔬菜供給的膳食纖維,沒有膳食纖維就不易讓食物形成食物糜團緩慢消化。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米粥配煮雞蛋是由米粥提供了糖分,雞蛋提供了蛋白質,粥讓胃迅速的充盈,而有的寶寶吃雞蛋,感覺雞蛋幹,就要喝粥往下順,這樣雞蛋沒有完全咀嚼就隨著粥進入胃,大塊的雞蛋碎在胃裡,影響消化和吸收。

而米飯配蛋羹恰好相反,蛋羹水分更多,米飯來不及咀嚼細膩就被蛋羹順進胃中,米飯顆粒會更難消化,加重胃的消化負擔。

總之米粥配雞蛋或者是米飯配蛋羹雖然是達到了幹稀搭配的目的,但是卻讓胃腸達到最大負荷運轉的狀態,我們都不建議這樣安排。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我們一直建議食材多樣化,一餐中出現多種類的蔬菜。粥或米飯搭配雞蛋,缺少了多種蔬菜搭配,如果增加蔬菜,就能增加口腔咀嚼食物的頻次,改善寶寶吃飯快速吞嚥的壞習慣,保證食物進入消化道形成食物糜團,提高消化的效率。另外,如果安排粥品,要增加麵食,保證血糖緩慢升高,和持續供給能量的目的。

03

米飯變形

現在各大輔食公號製作的各種網紅米飯可謂是將食材與烹飪技巧發揮到極致,很多媽媽認為好吃好看就照著做,我們提醒爸爸媽媽,請注意,偶爾吃問題不大,但是不建議寶寶長期食用。

為什麼看起來好看的不適合呢?

各種炒飯,奶酪飯,海鮮飯,號稱沒有鹽、沒有糖,卻大量使用奶酪、水果、南瓜紫薯這些自身有豐富脂肪、或者鮮味或者甜味的食材增加成品的風味。

偶爾調節調節口味無可厚非,但是能長期這麼吃麼?不能。

選用的食材大多是三高標準“高蛋白、高脂肪、高鈉”,奶酪飯能不好吃麼?但是奶酪這種三高食物製作後造成的消化道負擔誰考慮?


"

前幾天格力電器的董明珠阿姨又上了一次熱搜

因為她推薦格力生產的“米飯脫糖”電飯煲

據說能降低升糖指數,米飯敞開吃不升糖

因為這個宣傳太離譜引發網友熱議

最近格力又迴應說

董阿姨宣傳推薦的電飯煲,

其實是把糙米發芽和煮飯集成到4個小時

“一鍵實現”的鍋,各位誤解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拋開這個新聞不說,

糙米發芽發生各種生化反應,提升糙米的營養價值

但是糙米的升糖指數比精白米低

算不上“低升糖食品”

也是不可能實現“敞開吃,血糖不升高”

▽▽▽

其實這個新聞引起我們關注的,並不是鍋

而是——米飯

最近因為幼兒園開學,手足口高發等等影響

寶寶的免疫力又引起了媽媽的重視

爸爸媽媽們更關注寶寶的健康飲食

於是我們工作中關於飲食搭配的提問也多了

比如這位媽媽因為女兒體重低於標準來諮詢: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也有這樣的反饋: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我們發現媽媽們都非常關注“飯”

哪怕孩子不愛吃菜,飯是一定要吃的

作為一種主食的原料

大米

寶寶們到底應該怎麼吃?

媽媽們可能要說了

大米怎麼吃還需要討論嗎?

米飯、米粥、米餅、米粉……

太多種吃法了

寶寶怎麼吃才健康營養,你知道嗎?

為什麼大米可以作為主食?


為什麼我們選用大米作為主食來源

從種植看產量角度,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提高了畝產量

從食物貯存角度,大米比麵粉更利於長時間儲備

從營養密度看,大米比其它穀物更具有飽腹感和快速升糖效應

從食物敏感度看,大米是穀類食品中最不容易引起過敏而又最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之一。

現在西方許多以麵粉、肉類為主食的國家,也會以大米為原料製造嬰兒輔食,比如嬰兒米粉。我們國家以往沒有現代這種嬰兒米粉的時候,也有把大米磨成粉、熬煮後調成糊餵食嬰兒的做法。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大米作為寶寶的主食來源呢?因為大米蛋白質的利用率問題。大米蛋白質的生物價(指蛋白質經消化吸收後,進入機體可以儲留和利用的部分)在穀物中排第一位。大米蛋白質的另一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低過敏性(與大豆和牛奶蛋白相比較),無色素干擾,具有軟、糯而不刺激的味道,並且大米澱粉能被迅速徹底消化,造成較高的血糖響應和較低的結腸發酵,不會因為進食後造成腹瀉現象。所以,大米就成為嬰幼兒主食原料的首選。

大米和血糖


談到大米,就不得不提一下血糖。

所有的糖類,在人體的吸收利用過程都是從大分子被分解到小分子,最終變成單糖,再被人體吸收利用,葡萄糖就是最常見的單糖,葡萄糖經過胃腸的消化和吸收,會進入血液,成為人體的能量來源。血糖中的糖就叫做血糖。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吃進去任何含糖食物,不管是吃起來有甜味的白糖也好,沒甜味的大米麵粉也好,只要是吃了含有葡萄糖的糖類食物,都會造成血糖上升,區別只是上升的速率和多少。

而大米消化路徑,是這樣的:

米飯→澱粉(多糖)→麥芽糖(雙糖)→葡萄糖(單糖)→進入血液(血糖)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大家都知道血糖值如果高於正常範圍,就是高血糖,屬於“三高”之一,因此讓血糖值處於正常範圍值,減少大幅度波動就尤為重要。


米粥和米飯有差異


如果我說米粥和米飯有差異,媽媽們一定會覺得好笑,一個是粥,一個是飯,當然不同了。

可是在我們的工作中,頻繁見到寶寶月齡已經適合軟飯甚至米飯的寶寶,媽媽們卻因為種種原因,仍然給寶寶吃米粥的情況。

這時候米粥和米飯一樣嗎?明知道不一樣,在寶寶身上卻變得一樣了,覺得粥也是主食,米飯也是主食,粥也能吃飽就行了,而且粥比飯更容易消化。

媽媽們從消化角度考慮,當然沒有錯,但是在輔食添加初期,我們考慮更多的應該是營養的搭配、就餐習慣的養成、從吞嚥到咀嚼的變化。

米粥食材易得,製作方便,

輔食添加由稀到稠,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濃度。

輔食添加由少到多,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攝入量。

輔食添加逐步過渡,米粥可以避免過敏異常反應。

米粒在熬煮後可以控制濃度,可以利於吞嚥、可以避免過敏,所以輔食添加過渡中米粥不可缺少。另外米粥食用過程中因含有大量水分攝入,進入身體後可以迅速的讓胃有飽腹感,利於寶寶身體對糖分的需求,為身體提供活動和運動中的能量保障。

而大米變成米飯的過程,最大的成分是澱粉,澱粉糊化,部分澱粉鏈會斷裂。大米中的蛋白會變性。這些變化都會在吃的時候利於唾液澱粉酶和胰蛋白酶的處理成葡萄糖和氨基酸最後被體內吸收。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米粥是經過長時間熬煮,變得非常的柔軟,形成了流食狀態。人吃了以後消化速度很快,基本上不需要咀嚼,直接被吸收。而米飯則需要更長的消化時間,換句話說米飯比米粥更“抗餓”。另外,從米粥轉到米飯後,米飯可以更好的幫助其它食物進入胃形成食物糜團,從而也增加了食物停留在胃腸的時間,利於更多食物被腸道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

隨著孩子月齡的增加,舌頭、牙齒、嘴脣配合度越來越好,三者配合處理食物的能力越來越強,如果媽媽不注意這一點,單從易消化角度考慮,繼續給寶寶米粥,就會造成寶寶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鍛鍊,吃飯一直以吞嚥為主,咀嚼少,後期媽媽感覺孩子能吃米飯的時候,因為在關鍵期沒有鍛鍊咀嚼能力,寶寶利用舌頭、牙齒和嘴脣處理米飯的時候,仍然是按照粥的方法,咀嚼少吞嚥多,但是這時候米飯中米粒的密度已經大大超過了米粥,不咀嚼或者咀嚼不充分,米粒在胃裡消化的程度不夠,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粥和米飯對寶寶的影響

對於寶寶來說一日三餐的主食,吃粥好呢還是吃米飯好?其實這就是需要注意月齡發育(咀嚼能力),咀嚼越好吃的可以越幹。畢竟能吃米飯的時候吃粥就沒有問題,但是吃粥並不代表可以能咀嚼米飯。所以,吃粥和吃米飯而言從根本上來看還是月齡發育差異。

01

論營養

米粥和米飯都是咱們常吃的主食,營養成分差別大嗎?

米飯、米粥的營養成分,雖然原料相同,但是因為加工的時間不同,工藝差異造成的營養素波動。其中大米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以及礦物質,這些營養成分在米粥、米飯加工後的具體含量還真不一樣。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每100克米粥裡的維生素損耗比米飯更多,米粥水分比例含量比米飯高達3倍以上,甚至更多。

同時,因為米粥更好容易被消化吸收,進入身體以後生糖指數比米飯也更快。米飯更容易長時間消化,緩慢上升血糖。

綜合看來,運動量越大,消化能力好選擇米飯越適合,運動量小,消化能力弱選擇米粥越適合

02

比能量

中國傳統飲食中粥和湯、餡料這三種可以說是包含萬物的做法,因為這三種方法可以加入各種食材加工融合。米粥其實是更容易操作,加菜可以,加肉可以,加海鮮也可以。

但是我們並不建議給寶寶頻繁的吃各種肉粥,菜粥,海鮮粥。為什麼?因為無法控量。同時因為“喝”粥和“吃”飯相比,能更快的讓胃有飽腹感,吃得更少。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米飯呢?吃米飯要有咀嚼過程,不咀嚼的米飯是無法吞嚥進胃的。所以,如果把米飯、米粥做個比較,哪種是主食的正確選擇?標準就是看“哪個有利於提供持續能量“,要看食物的食用量有多少。從能量來看,相同克重的生米加工的米粥和米飯同時食用後,米飯更容易讓身體持續獲取能量。

03

拼細節

除了營養和能量,米飯和米粥在用途上也有一些差別。

在感冒發燒或腹瀉的時候應該吃的是什麼?更多的醫生告訴你喝點粥,粥好消化。為什麼呢?會建議體弱多病的人喝點米粥,是因為米更易消化。

大米的細胞壁中都含有植酸,植酸跟鋅等微量元素形成絡合物,絡合物從胃腸道排洩出去,不能被人體吸收!大米變米飯的過程植酸並沒怎麼變化。但是加工成米粥因為加熱時間延長會消耗掉植酸揮發,這樣米粥更適合體弱多病的人群。另外,米粥可以更多的水分也可以起到補充部分水分的作用。

這樣搭配更健康

隨著現在大米越加工越精細,大米在加工過程中已經處理掉了大部分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更容易造成血糖的大起大落引發肥胖,因此從營養角度看,一直在提倡粗細搭配。在製作米飯的時候搭配一些雜糧。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雜糧好在哪裡呢?雜糧的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降低升高血糖的能力促進腸胃蠕動。同時因為保留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也保證了容易缺乏的營養素補充。

1、糙米

糙米是稻穀脫去外保護皮層稻殼後的穎果,內保護皮層完好的稻米籽粒。外面那層的營養沒有被磨掉,營養全部保存下來了,也就是沒有精加工的“全穀物”。

2、燕麥

燕麥是世界上公認的高營養雜糧之一,富含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膳食纖維含量也很豐富,使用後飽腹感好。

3、小米

小米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1、B12等,營養價值很高,還具有暖胃易消化的特點,因為米粒比大米更小更容易糊化消化通常會作為產婦和恢復期病人、輔食添加初期的穀物選擇。

4、土豆

土豆的水分多,能夠提供較高的飽腹感,有助於食量控制和替換部分主食。和米飯相比,土豆還含有非常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

5、藜麥

藜麥口感Q彈高蛋白、低脂、低升糖指數,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纖維素,是一種很好的全穀類主食,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對大便軟爛的寶寶適用。

雜糧好處多可以頓頓吃雜糧嗎?雖說雜糧的營養價值要好於細糧,但我們也不建議頓頓只吃雜糧,更不建議以完全以雜糧為主食。每種雜糧的營養特點不一樣,寶寶的腸胃再好,也可能對某種雜糧不適應,對於寶寶輔食來說,雜糧有就可以,不要貪多。建議為寶寶選擇雜糧要用雜糧粉、雜糧碎、原糧(雜糧原形態),雜糧粉是用機器研磨成粉狀,雜糧碎是用機器研磨顆粒感狀,原糧是原有雜糧的形狀。不同的消化階段選用不同的雜糧加工方法更利於寶寶的身體。

米粥米飯和雜糧食用建議

01

6-12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在食用大米時,建議按照米湯-米粉-米粥-軟飯這樣從稀到稠的順序過渡,在不同階段給寶寶提供對應的食物形態,滿足寶寶口腔肌肉、脣齒舌配合鍛鍊咀嚼的需求。

在食用雜糧方面,建議以大米和小米為主,紅豆和綠豆泥組合搭配。

02

12-24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可以按照米粥-軟飯-米飯這樣的順序過渡, 在食用雜糧方面,建議以大米和小米為主,紅豆和綠豆泥或雜糧研磨粉組合搭配

03

24-36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食用大米時以米粥、米飯為主,雜糧仍然是以大米為主,但是需要注意紅豆、綠豆或雜糧不再是粉狀,而是研磨為顆粒狀組合使用即可。

04

3歲以上

3歲寶寶在吃飯方面基本上已經學習完畢,食材添加完畢,咀嚼能力進一步加強,大米仍然是以米粥、米飯居多,雜糧建議以大米為主,紅豆、綠豆等雜糧不需要處理,原形態搭配組合即可。

以下都是大米食用的誤區

01

早餐只有粥

有的媽媽早上起床後感覺乾燥,同時為了節省時間,喜歡給寶寶做各種粥品作為早餐,考慮到營養,會在粥里加蔬菜或者肉類、海鮮類食材,感覺這樣的搭配當早餐還不錯。

可是我們想提醒這樣做的爸爸媽媽,早餐只吃粥,很容易讓血糖快速上升,同時因為“喝”粥比“吃”飯更容易讓胃有飽腹感,寶寶可能反而吃的更少,喝粥喝飽了並非吃飽了。通俗地講就是大家常說的粥不“擋飢”,不“扛餓”,早上只喝粥很快就餓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因此我們建議如果早餐安排粥品,一定要搭配“乾糧”,可以搭配麵食或者是土豆、芋頭、山藥等咀嚼性好的澱粉來源和粥進行互補,讓寶寶增加咀嚼次數,延緩胃迅速充盈的時間。

02

米飯、米粥+雞蛋羹

很多小寶寶的媽媽喜歡在早飯給孩子準備雞蛋羹,大點兒的寶寶可能給的是雞蛋,粥+雞蛋或者米飯+雞蛋羹也是比較常見,單獨喝粥餓得快,給饅頭面包又覺得沒有營養,所以選擇雞蛋作為補充,雞蛋做起來也是方便快捷。

其實粥+雞蛋這種組合不是完美的一餐而是高能量的一餐。這樣搭配沒有蔬菜供給的膳食纖維,沒有膳食纖維就不易讓食物形成食物糜團緩慢消化。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米粥配煮雞蛋是由米粥提供了糖分,雞蛋提供了蛋白質,粥讓胃迅速的充盈,而有的寶寶吃雞蛋,感覺雞蛋幹,就要喝粥往下順,這樣雞蛋沒有完全咀嚼就隨著粥進入胃,大塊的雞蛋碎在胃裡,影響消化和吸收。

而米飯配蛋羹恰好相反,蛋羹水分更多,米飯來不及咀嚼細膩就被蛋羹順進胃中,米飯顆粒會更難消化,加重胃的消化負擔。

總之米粥配雞蛋或者是米飯配蛋羹雖然是達到了幹稀搭配的目的,但是卻讓胃腸達到最大負荷運轉的狀態,我們都不建議這樣安排。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我們一直建議食材多樣化,一餐中出現多種類的蔬菜。粥或米飯搭配雞蛋,缺少了多種蔬菜搭配,如果增加蔬菜,就能增加口腔咀嚼食物的頻次,改善寶寶吃飯快速吞嚥的壞習慣,保證食物進入消化道形成食物糜團,提高消化的效率。另外,如果安排粥品,要增加麵食,保證血糖緩慢升高,和持續供給能量的目的。

03

米飯變形

現在各大輔食公號製作的各種網紅米飯可謂是將食材與烹飪技巧發揮到極致,很多媽媽認為好吃好看就照著做,我們提醒爸爸媽媽,請注意,偶爾吃問題不大,但是不建議寶寶長期食用。

為什麼看起來好看的不適合呢?

各種炒飯,奶酪飯,海鮮飯,號稱沒有鹽、沒有糖,卻大量使用奶酪、水果、南瓜紫薯這些自身有豐富脂肪、或者鮮味或者甜味的食材增加成品的風味。

偶爾調節調節口味無可厚非,但是能長期這麼吃麼?不能。

選用的食材大多是三高標準“高蛋白、高脂肪、高鈉”,奶酪飯能不好吃麼?但是奶酪這種三高食物製作後造成的消化道負擔誰考慮?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用米飯做零食,小心糖可能超標。

糖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合法毒藥”。人對糖的喜愛是與生俱來的。米飯製作的零食就是額外超標供給了身體不需要的糖來源。把米飯做成米餅、米條等零食,因為寶寶味覺細胞中有很多甜味受體,吃了含糖高的零食後,甜味會通過神經傳導,給人愉悅、快樂的感覺甚至是興奮。同時,糖來源增加還會影響體內的荷爾蒙,抑制大腦發出“飽”的信號,而促使大腦不斷髮出“我要吃”的信號。這就是甜吃了“停不下來”、“吃不飽、吃不夠”的原因。

從寶寶長期的飲食規劃看來,高糖或頻糖飲食會擾亂寶寶基本的新陳代謝,包括身體消耗熱量、儲存脂肪方式等,甚至可能導致糖尿病、胰島素抵抗、肥胖等健康問題。

需要媽媽們注意的是各種輔食大號做的最多的是也是這種“菜譜”,不用考慮消化,不用考慮營養搭配,注重快速簡便,所謂“快手”,在乎顏值,看起來色彩豐富,拍出來美極了。至於寶寶吃完有什麼胃腸負擔,吃完養成什麼飲食習慣,長期吃對身體健康又何影響,和她們壓根無關。因為寶寶是你的,你願意給做就要負擔後果。

"

前幾天格力電器的董明珠阿姨又上了一次熱搜

因為她推薦格力生產的“米飯脫糖”電飯煲

據說能降低升糖指數,米飯敞開吃不升糖

因為這個宣傳太離譜引發網友熱議

最近格力又迴應說

董阿姨宣傳推薦的電飯煲,

其實是把糙米發芽和煮飯集成到4個小時

“一鍵實現”的鍋,各位誤解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拋開這個新聞不說,

糙米發芽發生各種生化反應,提升糙米的營養價值

但是糙米的升糖指數比精白米低

算不上“低升糖食品”

也是不可能實現“敞開吃,血糖不升高”

▽▽▽

其實這個新聞引起我們關注的,並不是鍋

而是——米飯

最近因為幼兒園開學,手足口高發等等影響

寶寶的免疫力又引起了媽媽的重視

爸爸媽媽們更關注寶寶的健康飲食

於是我們工作中關於飲食搭配的提問也多了

比如這位媽媽因為女兒體重低於標準來諮詢: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也有這樣的反饋: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我們發現媽媽們都非常關注“飯”

哪怕孩子不愛吃菜,飯是一定要吃的

作為一種主食的原料

大米

寶寶們到底應該怎麼吃?

媽媽們可能要說了

大米怎麼吃還需要討論嗎?

米飯、米粥、米餅、米粉……

太多種吃法了

寶寶怎麼吃才健康營養,你知道嗎?

為什麼大米可以作為主食?


為什麼我們選用大米作為主食來源

從種植看產量角度,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提高了畝產量

從食物貯存角度,大米比麵粉更利於長時間儲備

從營養密度看,大米比其它穀物更具有飽腹感和快速升糖效應

從食物敏感度看,大米是穀類食品中最不容易引起過敏而又最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之一。

現在西方許多以麵粉、肉類為主食的國家,也會以大米為原料製造嬰兒輔食,比如嬰兒米粉。我們國家以往沒有現代這種嬰兒米粉的時候,也有把大米磨成粉、熬煮後調成糊餵食嬰兒的做法。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大米作為寶寶的主食來源呢?因為大米蛋白質的利用率問題。大米蛋白質的生物價(指蛋白質經消化吸收後,進入機體可以儲留和利用的部分)在穀物中排第一位。大米蛋白質的另一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低過敏性(與大豆和牛奶蛋白相比較),無色素干擾,具有軟、糯而不刺激的味道,並且大米澱粉能被迅速徹底消化,造成較高的血糖響應和較低的結腸發酵,不會因為進食後造成腹瀉現象。所以,大米就成為嬰幼兒主食原料的首選。

大米和血糖


談到大米,就不得不提一下血糖。

所有的糖類,在人體的吸收利用過程都是從大分子被分解到小分子,最終變成單糖,再被人體吸收利用,葡萄糖就是最常見的單糖,葡萄糖經過胃腸的消化和吸收,會進入血液,成為人體的能量來源。血糖中的糖就叫做血糖。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吃進去任何含糖食物,不管是吃起來有甜味的白糖也好,沒甜味的大米麵粉也好,只要是吃了含有葡萄糖的糖類食物,都會造成血糖上升,區別只是上升的速率和多少。

而大米消化路徑,是這樣的:

米飯→澱粉(多糖)→麥芽糖(雙糖)→葡萄糖(單糖)→進入血液(血糖)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大家都知道血糖值如果高於正常範圍,就是高血糖,屬於“三高”之一,因此讓血糖值處於正常範圍值,減少大幅度波動就尤為重要。


米粥和米飯有差異


如果我說米粥和米飯有差異,媽媽們一定會覺得好笑,一個是粥,一個是飯,當然不同了。

可是在我們的工作中,頻繁見到寶寶月齡已經適合軟飯甚至米飯的寶寶,媽媽們卻因為種種原因,仍然給寶寶吃米粥的情況。

這時候米粥和米飯一樣嗎?明知道不一樣,在寶寶身上卻變得一樣了,覺得粥也是主食,米飯也是主食,粥也能吃飽就行了,而且粥比飯更容易消化。

媽媽們從消化角度考慮,當然沒有錯,但是在輔食添加初期,我們考慮更多的應該是營養的搭配、就餐習慣的養成、從吞嚥到咀嚼的變化。

米粥食材易得,製作方便,

輔食添加由稀到稠,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濃度。

輔食添加由少到多,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攝入量。

輔食添加逐步過渡,米粥可以避免過敏異常反應。

米粒在熬煮後可以控制濃度,可以利於吞嚥、可以避免過敏,所以輔食添加過渡中米粥不可缺少。另外米粥食用過程中因含有大量水分攝入,進入身體後可以迅速的讓胃有飽腹感,利於寶寶身體對糖分的需求,為身體提供活動和運動中的能量保障。

而大米變成米飯的過程,最大的成分是澱粉,澱粉糊化,部分澱粉鏈會斷裂。大米中的蛋白會變性。這些變化都會在吃的時候利於唾液澱粉酶和胰蛋白酶的處理成葡萄糖和氨基酸最後被體內吸收。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米粥是經過長時間熬煮,變得非常的柔軟,形成了流食狀態。人吃了以後消化速度很快,基本上不需要咀嚼,直接被吸收。而米飯則需要更長的消化時間,換句話說米飯比米粥更“抗餓”。另外,從米粥轉到米飯後,米飯可以更好的幫助其它食物進入胃形成食物糜團,從而也增加了食物停留在胃腸的時間,利於更多食物被腸道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

隨著孩子月齡的增加,舌頭、牙齒、嘴脣配合度越來越好,三者配合處理食物的能力越來越強,如果媽媽不注意這一點,單從易消化角度考慮,繼續給寶寶米粥,就會造成寶寶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鍛鍊,吃飯一直以吞嚥為主,咀嚼少,後期媽媽感覺孩子能吃米飯的時候,因為在關鍵期沒有鍛鍊咀嚼能力,寶寶利用舌頭、牙齒和嘴脣處理米飯的時候,仍然是按照粥的方法,咀嚼少吞嚥多,但是這時候米飯中米粒的密度已經大大超過了米粥,不咀嚼或者咀嚼不充分,米粒在胃裡消化的程度不夠,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粥和米飯對寶寶的影響

對於寶寶來說一日三餐的主食,吃粥好呢還是吃米飯好?其實這就是需要注意月齡發育(咀嚼能力),咀嚼越好吃的可以越幹。畢竟能吃米飯的時候吃粥就沒有問題,但是吃粥並不代表可以能咀嚼米飯。所以,吃粥和吃米飯而言從根本上來看還是月齡發育差異。

01

論營養

米粥和米飯都是咱們常吃的主食,營養成分差別大嗎?

米飯、米粥的營養成分,雖然原料相同,但是因為加工的時間不同,工藝差異造成的營養素波動。其中大米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以及礦物質,這些營養成分在米粥、米飯加工後的具體含量還真不一樣。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每100克米粥裡的維生素損耗比米飯更多,米粥水分比例含量比米飯高達3倍以上,甚至更多。

同時,因為米粥更好容易被消化吸收,進入身體以後生糖指數比米飯也更快。米飯更容易長時間消化,緩慢上升血糖。

綜合看來,運動量越大,消化能力好選擇米飯越適合,運動量小,消化能力弱選擇米粥越適合

02

比能量

中國傳統飲食中粥和湯、餡料這三種可以說是包含萬物的做法,因為這三種方法可以加入各種食材加工融合。米粥其實是更容易操作,加菜可以,加肉可以,加海鮮也可以。

但是我們並不建議給寶寶頻繁的吃各種肉粥,菜粥,海鮮粥。為什麼?因為無法控量。同時因為“喝”粥和“吃”飯相比,能更快的讓胃有飽腹感,吃得更少。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米飯呢?吃米飯要有咀嚼過程,不咀嚼的米飯是無法吞嚥進胃的。所以,如果把米飯、米粥做個比較,哪種是主食的正確選擇?標準就是看“哪個有利於提供持續能量“,要看食物的食用量有多少。從能量來看,相同克重的生米加工的米粥和米飯同時食用後,米飯更容易讓身體持續獲取能量。

03

拼細節

除了營養和能量,米飯和米粥在用途上也有一些差別。

在感冒發燒或腹瀉的時候應該吃的是什麼?更多的醫生告訴你喝點粥,粥好消化。為什麼呢?會建議體弱多病的人喝點米粥,是因為米更易消化。

大米的細胞壁中都含有植酸,植酸跟鋅等微量元素形成絡合物,絡合物從胃腸道排洩出去,不能被人體吸收!大米變米飯的過程植酸並沒怎麼變化。但是加工成米粥因為加熱時間延長會消耗掉植酸揮發,這樣米粥更適合體弱多病的人群。另外,米粥可以更多的水分也可以起到補充部分水分的作用。

這樣搭配更健康

隨著現在大米越加工越精細,大米在加工過程中已經處理掉了大部分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更容易造成血糖的大起大落引發肥胖,因此從營養角度看,一直在提倡粗細搭配。在製作米飯的時候搭配一些雜糧。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雜糧好在哪裡呢?雜糧的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降低升高血糖的能力促進腸胃蠕動。同時因為保留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也保證了容易缺乏的營養素補充。

1、糙米

糙米是稻穀脫去外保護皮層稻殼後的穎果,內保護皮層完好的稻米籽粒。外面那層的營養沒有被磨掉,營養全部保存下來了,也就是沒有精加工的“全穀物”。

2、燕麥

燕麥是世界上公認的高營養雜糧之一,富含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膳食纖維含量也很豐富,使用後飽腹感好。

3、小米

小米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1、B12等,營養價值很高,還具有暖胃易消化的特點,因為米粒比大米更小更容易糊化消化通常會作為產婦和恢復期病人、輔食添加初期的穀物選擇。

4、土豆

土豆的水分多,能夠提供較高的飽腹感,有助於食量控制和替換部分主食。和米飯相比,土豆還含有非常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

5、藜麥

藜麥口感Q彈高蛋白、低脂、低升糖指數,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纖維素,是一種很好的全穀類主食,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對大便軟爛的寶寶適用。

雜糧好處多可以頓頓吃雜糧嗎?雖說雜糧的營養價值要好於細糧,但我們也不建議頓頓只吃雜糧,更不建議以完全以雜糧為主食。每種雜糧的營養特點不一樣,寶寶的腸胃再好,也可能對某種雜糧不適應,對於寶寶輔食來說,雜糧有就可以,不要貪多。建議為寶寶選擇雜糧要用雜糧粉、雜糧碎、原糧(雜糧原形態),雜糧粉是用機器研磨成粉狀,雜糧碎是用機器研磨顆粒感狀,原糧是原有雜糧的形狀。不同的消化階段選用不同的雜糧加工方法更利於寶寶的身體。

米粥米飯和雜糧食用建議

01

6-12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在食用大米時,建議按照米湯-米粉-米粥-軟飯這樣從稀到稠的順序過渡,在不同階段給寶寶提供對應的食物形態,滿足寶寶口腔肌肉、脣齒舌配合鍛鍊咀嚼的需求。

在食用雜糧方面,建議以大米和小米為主,紅豆和綠豆泥組合搭配。

02

12-24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可以按照米粥-軟飯-米飯這樣的順序過渡, 在食用雜糧方面,建議以大米和小米為主,紅豆和綠豆泥或雜糧研磨粉組合搭配

03

24-36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食用大米時以米粥、米飯為主,雜糧仍然是以大米為主,但是需要注意紅豆、綠豆或雜糧不再是粉狀,而是研磨為顆粒狀組合使用即可。

04

3歲以上

3歲寶寶在吃飯方面基本上已經學習完畢,食材添加完畢,咀嚼能力進一步加強,大米仍然是以米粥、米飯居多,雜糧建議以大米為主,紅豆、綠豆等雜糧不需要處理,原形態搭配組合即可。

以下都是大米食用的誤區

01

早餐只有粥

有的媽媽早上起床後感覺乾燥,同時為了節省時間,喜歡給寶寶做各種粥品作為早餐,考慮到營養,會在粥里加蔬菜或者肉類、海鮮類食材,感覺這樣的搭配當早餐還不錯。

可是我們想提醒這樣做的爸爸媽媽,早餐只吃粥,很容易讓血糖快速上升,同時因為“喝”粥比“吃”飯更容易讓胃有飽腹感,寶寶可能反而吃的更少,喝粥喝飽了並非吃飽了。通俗地講就是大家常說的粥不“擋飢”,不“扛餓”,早上只喝粥很快就餓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因此我們建議如果早餐安排粥品,一定要搭配“乾糧”,可以搭配麵食或者是土豆、芋頭、山藥等咀嚼性好的澱粉來源和粥進行互補,讓寶寶增加咀嚼次數,延緩胃迅速充盈的時間。

02

米飯、米粥+雞蛋羹

很多小寶寶的媽媽喜歡在早飯給孩子準備雞蛋羹,大點兒的寶寶可能給的是雞蛋,粥+雞蛋或者米飯+雞蛋羹也是比較常見,單獨喝粥餓得快,給饅頭面包又覺得沒有營養,所以選擇雞蛋作為補充,雞蛋做起來也是方便快捷。

其實粥+雞蛋這種組合不是完美的一餐而是高能量的一餐。這樣搭配沒有蔬菜供給的膳食纖維,沒有膳食纖維就不易讓食物形成食物糜團緩慢消化。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米粥配煮雞蛋是由米粥提供了糖分,雞蛋提供了蛋白質,粥讓胃迅速的充盈,而有的寶寶吃雞蛋,感覺雞蛋幹,就要喝粥往下順,這樣雞蛋沒有完全咀嚼就隨著粥進入胃,大塊的雞蛋碎在胃裡,影響消化和吸收。

而米飯配蛋羹恰好相反,蛋羹水分更多,米飯來不及咀嚼細膩就被蛋羹順進胃中,米飯顆粒會更難消化,加重胃的消化負擔。

總之米粥配雞蛋或者是米飯配蛋羹雖然是達到了幹稀搭配的目的,但是卻讓胃腸達到最大負荷運轉的狀態,我們都不建議這樣安排。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我們一直建議食材多樣化,一餐中出現多種類的蔬菜。粥或米飯搭配雞蛋,缺少了多種蔬菜搭配,如果增加蔬菜,就能增加口腔咀嚼食物的頻次,改善寶寶吃飯快速吞嚥的壞習慣,保證食物進入消化道形成食物糜團,提高消化的效率。另外,如果安排粥品,要增加麵食,保證血糖緩慢升高,和持續供給能量的目的。

03

米飯變形

現在各大輔食公號製作的各種網紅米飯可謂是將食材與烹飪技巧發揮到極致,很多媽媽認為好吃好看就照著做,我們提醒爸爸媽媽,請注意,偶爾吃問題不大,但是不建議寶寶長期食用。

為什麼看起來好看的不適合呢?

各種炒飯,奶酪飯,海鮮飯,號稱沒有鹽、沒有糖,卻大量使用奶酪、水果、南瓜紫薯這些自身有豐富脂肪、或者鮮味或者甜味的食材增加成品的風味。

偶爾調節調節口味無可厚非,但是能長期這麼吃麼?不能。

選用的食材大多是三高標準“高蛋白、高脂肪、高鈉”,奶酪飯能不好吃麼?但是奶酪這種三高食物製作後造成的消化道負擔誰考慮?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用米飯做零食,小心糖可能超標。

糖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合法毒藥”。人對糖的喜愛是與生俱來的。米飯製作的零食就是額外超標供給了身體不需要的糖來源。把米飯做成米餅、米條等零食,因為寶寶味覺細胞中有很多甜味受體,吃了含糖高的零食後,甜味會通過神經傳導,給人愉悅、快樂的感覺甚至是興奮。同時,糖來源增加還會影響體內的荷爾蒙,抑制大腦發出“飽”的信號,而促使大腦不斷髮出“我要吃”的信號。這就是甜吃了“停不下來”、“吃不飽、吃不夠”的原因。

從寶寶長期的飲食規劃看來,高糖或頻糖飲食會擾亂寶寶基本的新陳代謝,包括身體消耗熱量、儲存脂肪方式等,甚至可能導致糖尿病、胰島素抵抗、肥胖等健康問題。

需要媽媽們注意的是各種輔食大號做的最多的是也是這種“菜譜”,不用考慮消化,不用考慮營養搭配,注重快速簡便,所謂“快手”,在乎顏值,看起來色彩豐富,拍出來美極了。至於寶寶吃完有什麼胃腸負擔,吃完養成什麼飲食習慣,長期吃對身體健康又何影響,和她們壓根無關。因為寶寶是你的,你願意給做就要負擔後果。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怎麼辦呢?自己廚藝水平有限,這些網紅輔食就是洪水猛獸,完全吃不得了?

當然沒有這樣絕對,偶爾吃一次無妨,一個月一次,完全沒問題。只要不是天天吃,只要爸爸媽媽關注製作的頻率就好,同時注意搭配蔬菜,這些輔食作為調劑是可以的。

而大米或者說米飯製作的零食我們真不建議給孩子吃,主食中的穀物只要進入身體,就需要搭配足夠的蔬菜膳食纖維來控制身體內的血糖上升速度,而大米類零食作為加餐,大多數不會搭配蔬菜,都是直接給的,因此大米類零食不建議給寶寶吃。

04

湯和飯

吃飯喝湯,飯前喝湯,飯後喝湯,一直是讓媽媽們糾結的問題,吃飯能不能喝湯?什麼時候喝?

湯泡飯、邊吃飯邊喝湯

“湯泡飯嚼不爛” 食物進入口腔中經過牙齒的咀嚼,把米飯糰咀嚼成細小的顆粒,同時口腔中的唾液腺開始分泌唾液,唾液和食物充分接觸,唾液澱粉酶則會把米飯中的澱粉分解成麥芽糖。

而邊吃飯邊喝湯,或者吃湯泡飯時,米飯和湯水混合在一起進入口腔中,沒有經過牙齒充分的咀嚼就滑入腸胃中,並且唾液澱粉酶還被湯水稀釋,不能充分的把澱粉分解成麥芽糖,這樣就直接的增加了腸胃的負擔,還影響了營養物質的吸收。並且由於沒有咀嚼的過程,有可能還會使咀嚼功能變差,經常吃飯喝湯、喝水、湯泡飯,有可能導致咀嚼肌萎縮。尤其是對於寶寶而言,食用湯泡飯除了消化不良之外,還會養成不好的飲食習慣。


"

前幾天格力電器的董明珠阿姨又上了一次熱搜

因為她推薦格力生產的“米飯脫糖”電飯煲

據說能降低升糖指數,米飯敞開吃不升糖

因為這個宣傳太離譜引發網友熱議

最近格力又迴應說

董阿姨宣傳推薦的電飯煲,

其實是把糙米發芽和煮飯集成到4個小時

“一鍵實現”的鍋,各位誤解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拋開這個新聞不說,

糙米發芽發生各種生化反應,提升糙米的營養價值

但是糙米的升糖指數比精白米低

算不上“低升糖食品”

也是不可能實現“敞開吃,血糖不升高”

▽▽▽

其實這個新聞引起我們關注的,並不是鍋

而是——米飯

最近因為幼兒園開學,手足口高發等等影響

寶寶的免疫力又引起了媽媽的重視

爸爸媽媽們更關注寶寶的健康飲食

於是我們工作中關於飲食搭配的提問也多了

比如這位媽媽因為女兒體重低於標準來諮詢: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也有這樣的反饋: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我們發現媽媽們都非常關注“飯”

哪怕孩子不愛吃菜,飯是一定要吃的

作為一種主食的原料

大米

寶寶們到底應該怎麼吃?

媽媽們可能要說了

大米怎麼吃還需要討論嗎?

米飯、米粥、米餅、米粉……

太多種吃法了

寶寶怎麼吃才健康營養,你知道嗎?

為什麼大米可以作為主食?


為什麼我們選用大米作為主食來源

從種植看產量角度,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提高了畝產量

從食物貯存角度,大米比麵粉更利於長時間儲備

從營養密度看,大米比其它穀物更具有飽腹感和快速升糖效應

從食物敏感度看,大米是穀類食品中最不容易引起過敏而又最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之一。

現在西方許多以麵粉、肉類為主食的國家,也會以大米為原料製造嬰兒輔食,比如嬰兒米粉。我們國家以往沒有現代這種嬰兒米粉的時候,也有把大米磨成粉、熬煮後調成糊餵食嬰兒的做法。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大米作為寶寶的主食來源呢?因為大米蛋白質的利用率問題。大米蛋白質的生物價(指蛋白質經消化吸收後,進入機體可以儲留和利用的部分)在穀物中排第一位。大米蛋白質的另一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低過敏性(與大豆和牛奶蛋白相比較),無色素干擾,具有軟、糯而不刺激的味道,並且大米澱粉能被迅速徹底消化,造成較高的血糖響應和較低的結腸發酵,不會因為進食後造成腹瀉現象。所以,大米就成為嬰幼兒主食原料的首選。

大米和血糖


談到大米,就不得不提一下血糖。

所有的糖類,在人體的吸收利用過程都是從大分子被分解到小分子,最終變成單糖,再被人體吸收利用,葡萄糖就是最常見的單糖,葡萄糖經過胃腸的消化和吸收,會進入血液,成為人體的能量來源。血糖中的糖就叫做血糖。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吃進去任何含糖食物,不管是吃起來有甜味的白糖也好,沒甜味的大米麵粉也好,只要是吃了含有葡萄糖的糖類食物,都會造成血糖上升,區別只是上升的速率和多少。

而大米消化路徑,是這樣的:

米飯→澱粉(多糖)→麥芽糖(雙糖)→葡萄糖(單糖)→進入血液(血糖)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大家都知道血糖值如果高於正常範圍,就是高血糖,屬於“三高”之一,因此讓血糖值處於正常範圍值,減少大幅度波動就尤為重要。


米粥和米飯有差異


如果我說米粥和米飯有差異,媽媽們一定會覺得好笑,一個是粥,一個是飯,當然不同了。

可是在我們的工作中,頻繁見到寶寶月齡已經適合軟飯甚至米飯的寶寶,媽媽們卻因為種種原因,仍然給寶寶吃米粥的情況。

這時候米粥和米飯一樣嗎?明知道不一樣,在寶寶身上卻變得一樣了,覺得粥也是主食,米飯也是主食,粥也能吃飽就行了,而且粥比飯更容易消化。

媽媽們從消化角度考慮,當然沒有錯,但是在輔食添加初期,我們考慮更多的應該是營養的搭配、就餐習慣的養成、從吞嚥到咀嚼的變化。

米粥食材易得,製作方便,

輔食添加由稀到稠,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濃度。

輔食添加由少到多,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攝入量。

輔食添加逐步過渡,米粥可以避免過敏異常反應。

米粒在熬煮後可以控制濃度,可以利於吞嚥、可以避免過敏,所以輔食添加過渡中米粥不可缺少。另外米粥食用過程中因含有大量水分攝入,進入身體後可以迅速的讓胃有飽腹感,利於寶寶身體對糖分的需求,為身體提供活動和運動中的能量保障。

而大米變成米飯的過程,最大的成分是澱粉,澱粉糊化,部分澱粉鏈會斷裂。大米中的蛋白會變性。這些變化都會在吃的時候利於唾液澱粉酶和胰蛋白酶的處理成葡萄糖和氨基酸最後被體內吸收。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米粥是經過長時間熬煮,變得非常的柔軟,形成了流食狀態。人吃了以後消化速度很快,基本上不需要咀嚼,直接被吸收。而米飯則需要更長的消化時間,換句話說米飯比米粥更“抗餓”。另外,從米粥轉到米飯後,米飯可以更好的幫助其它食物進入胃形成食物糜團,從而也增加了食物停留在胃腸的時間,利於更多食物被腸道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

隨著孩子月齡的增加,舌頭、牙齒、嘴脣配合度越來越好,三者配合處理食物的能力越來越強,如果媽媽不注意這一點,單從易消化角度考慮,繼續給寶寶米粥,就會造成寶寶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鍛鍊,吃飯一直以吞嚥為主,咀嚼少,後期媽媽感覺孩子能吃米飯的時候,因為在關鍵期沒有鍛鍊咀嚼能力,寶寶利用舌頭、牙齒和嘴脣處理米飯的時候,仍然是按照粥的方法,咀嚼少吞嚥多,但是這時候米飯中米粒的密度已經大大超過了米粥,不咀嚼或者咀嚼不充分,米粒在胃裡消化的程度不夠,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粥和米飯對寶寶的影響

對於寶寶來說一日三餐的主食,吃粥好呢還是吃米飯好?其實這就是需要注意月齡發育(咀嚼能力),咀嚼越好吃的可以越幹。畢竟能吃米飯的時候吃粥就沒有問題,但是吃粥並不代表可以能咀嚼米飯。所以,吃粥和吃米飯而言從根本上來看還是月齡發育差異。

01

論營養

米粥和米飯都是咱們常吃的主食,營養成分差別大嗎?

米飯、米粥的營養成分,雖然原料相同,但是因為加工的時間不同,工藝差異造成的營養素波動。其中大米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以及礦物質,這些營養成分在米粥、米飯加工後的具體含量還真不一樣。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每100克米粥裡的維生素損耗比米飯更多,米粥水分比例含量比米飯高達3倍以上,甚至更多。

同時,因為米粥更好容易被消化吸收,進入身體以後生糖指數比米飯也更快。米飯更容易長時間消化,緩慢上升血糖。

綜合看來,運動量越大,消化能力好選擇米飯越適合,運動量小,消化能力弱選擇米粥越適合

02

比能量

中國傳統飲食中粥和湯、餡料這三種可以說是包含萬物的做法,因為這三種方法可以加入各種食材加工融合。米粥其實是更容易操作,加菜可以,加肉可以,加海鮮也可以。

但是我們並不建議給寶寶頻繁的吃各種肉粥,菜粥,海鮮粥。為什麼?因為無法控量。同時因為“喝”粥和“吃”飯相比,能更快的讓胃有飽腹感,吃得更少。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米飯呢?吃米飯要有咀嚼過程,不咀嚼的米飯是無法吞嚥進胃的。所以,如果把米飯、米粥做個比較,哪種是主食的正確選擇?標準就是看“哪個有利於提供持續能量“,要看食物的食用量有多少。從能量來看,相同克重的生米加工的米粥和米飯同時食用後,米飯更容易讓身體持續獲取能量。

03

拼細節

除了營養和能量,米飯和米粥在用途上也有一些差別。

在感冒發燒或腹瀉的時候應該吃的是什麼?更多的醫生告訴你喝點粥,粥好消化。為什麼呢?會建議體弱多病的人喝點米粥,是因為米更易消化。

大米的細胞壁中都含有植酸,植酸跟鋅等微量元素形成絡合物,絡合物從胃腸道排洩出去,不能被人體吸收!大米變米飯的過程植酸並沒怎麼變化。但是加工成米粥因為加熱時間延長會消耗掉植酸揮發,這樣米粥更適合體弱多病的人群。另外,米粥可以更多的水分也可以起到補充部分水分的作用。

這樣搭配更健康

隨著現在大米越加工越精細,大米在加工過程中已經處理掉了大部分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更容易造成血糖的大起大落引發肥胖,因此從營養角度看,一直在提倡粗細搭配。在製作米飯的時候搭配一些雜糧。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雜糧好在哪裡呢?雜糧的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降低升高血糖的能力促進腸胃蠕動。同時因為保留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也保證了容易缺乏的營養素補充。

1、糙米

糙米是稻穀脫去外保護皮層稻殼後的穎果,內保護皮層完好的稻米籽粒。外面那層的營養沒有被磨掉,營養全部保存下來了,也就是沒有精加工的“全穀物”。

2、燕麥

燕麥是世界上公認的高營養雜糧之一,富含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膳食纖維含量也很豐富,使用後飽腹感好。

3、小米

小米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1、B12等,營養價值很高,還具有暖胃易消化的特點,因為米粒比大米更小更容易糊化消化通常會作為產婦和恢復期病人、輔食添加初期的穀物選擇。

4、土豆

土豆的水分多,能夠提供較高的飽腹感,有助於食量控制和替換部分主食。和米飯相比,土豆還含有非常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

5、藜麥

藜麥口感Q彈高蛋白、低脂、低升糖指數,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纖維素,是一種很好的全穀類主食,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對大便軟爛的寶寶適用。

雜糧好處多可以頓頓吃雜糧嗎?雖說雜糧的營養價值要好於細糧,但我們也不建議頓頓只吃雜糧,更不建議以完全以雜糧為主食。每種雜糧的營養特點不一樣,寶寶的腸胃再好,也可能對某種雜糧不適應,對於寶寶輔食來說,雜糧有就可以,不要貪多。建議為寶寶選擇雜糧要用雜糧粉、雜糧碎、原糧(雜糧原形態),雜糧粉是用機器研磨成粉狀,雜糧碎是用機器研磨顆粒感狀,原糧是原有雜糧的形狀。不同的消化階段選用不同的雜糧加工方法更利於寶寶的身體。

米粥米飯和雜糧食用建議

01

6-12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在食用大米時,建議按照米湯-米粉-米粥-軟飯這樣從稀到稠的順序過渡,在不同階段給寶寶提供對應的食物形態,滿足寶寶口腔肌肉、脣齒舌配合鍛鍊咀嚼的需求。

在食用雜糧方面,建議以大米和小米為主,紅豆和綠豆泥組合搭配。

02

12-24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可以按照米粥-軟飯-米飯這樣的順序過渡, 在食用雜糧方面,建議以大米和小米為主,紅豆和綠豆泥或雜糧研磨粉組合搭配

03

24-36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食用大米時以米粥、米飯為主,雜糧仍然是以大米為主,但是需要注意紅豆、綠豆或雜糧不再是粉狀,而是研磨為顆粒狀組合使用即可。

04

3歲以上

3歲寶寶在吃飯方面基本上已經學習完畢,食材添加完畢,咀嚼能力進一步加強,大米仍然是以米粥、米飯居多,雜糧建議以大米為主,紅豆、綠豆等雜糧不需要處理,原形態搭配組合即可。

以下都是大米食用的誤區

01

早餐只有粥

有的媽媽早上起床後感覺乾燥,同時為了節省時間,喜歡給寶寶做各種粥品作為早餐,考慮到營養,會在粥里加蔬菜或者肉類、海鮮類食材,感覺這樣的搭配當早餐還不錯。

可是我們想提醒這樣做的爸爸媽媽,早餐只吃粥,很容易讓血糖快速上升,同時因為“喝”粥比“吃”飯更容易讓胃有飽腹感,寶寶可能反而吃的更少,喝粥喝飽了並非吃飽了。通俗地講就是大家常說的粥不“擋飢”,不“扛餓”,早上只喝粥很快就餓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因此我們建議如果早餐安排粥品,一定要搭配“乾糧”,可以搭配麵食或者是土豆、芋頭、山藥等咀嚼性好的澱粉來源和粥進行互補,讓寶寶增加咀嚼次數,延緩胃迅速充盈的時間。

02

米飯、米粥+雞蛋羹

很多小寶寶的媽媽喜歡在早飯給孩子準備雞蛋羹,大點兒的寶寶可能給的是雞蛋,粥+雞蛋或者米飯+雞蛋羹也是比較常見,單獨喝粥餓得快,給饅頭面包又覺得沒有營養,所以選擇雞蛋作為補充,雞蛋做起來也是方便快捷。

其實粥+雞蛋這種組合不是完美的一餐而是高能量的一餐。這樣搭配沒有蔬菜供給的膳食纖維,沒有膳食纖維就不易讓食物形成食物糜團緩慢消化。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米粥配煮雞蛋是由米粥提供了糖分,雞蛋提供了蛋白質,粥讓胃迅速的充盈,而有的寶寶吃雞蛋,感覺雞蛋幹,就要喝粥往下順,這樣雞蛋沒有完全咀嚼就隨著粥進入胃,大塊的雞蛋碎在胃裡,影響消化和吸收。

而米飯配蛋羹恰好相反,蛋羹水分更多,米飯來不及咀嚼細膩就被蛋羹順進胃中,米飯顆粒會更難消化,加重胃的消化負擔。

總之米粥配雞蛋或者是米飯配蛋羹雖然是達到了幹稀搭配的目的,但是卻讓胃腸達到最大負荷運轉的狀態,我們都不建議這樣安排。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我們一直建議食材多樣化,一餐中出現多種類的蔬菜。粥或米飯搭配雞蛋,缺少了多種蔬菜搭配,如果增加蔬菜,就能增加口腔咀嚼食物的頻次,改善寶寶吃飯快速吞嚥的壞習慣,保證食物進入消化道形成食物糜團,提高消化的效率。另外,如果安排粥品,要增加麵食,保證血糖緩慢升高,和持續供給能量的目的。

03

米飯變形

現在各大輔食公號製作的各種網紅米飯可謂是將食材與烹飪技巧發揮到極致,很多媽媽認為好吃好看就照著做,我們提醒爸爸媽媽,請注意,偶爾吃問題不大,但是不建議寶寶長期食用。

為什麼看起來好看的不適合呢?

各種炒飯,奶酪飯,海鮮飯,號稱沒有鹽、沒有糖,卻大量使用奶酪、水果、南瓜紫薯這些自身有豐富脂肪、或者鮮味或者甜味的食材增加成品的風味。

偶爾調節調節口味無可厚非,但是能長期這麼吃麼?不能。

選用的食材大多是三高標準“高蛋白、高脂肪、高鈉”,奶酪飯能不好吃麼?但是奶酪這種三高食物製作後造成的消化道負擔誰考慮?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用米飯做零食,小心糖可能超標。

糖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合法毒藥”。人對糖的喜愛是與生俱來的。米飯製作的零食就是額外超標供給了身體不需要的糖來源。把米飯做成米餅、米條等零食,因為寶寶味覺細胞中有很多甜味受體,吃了含糖高的零食後,甜味會通過神經傳導,給人愉悅、快樂的感覺甚至是興奮。同時,糖來源增加還會影響體內的荷爾蒙,抑制大腦發出“飽”的信號,而促使大腦不斷髮出“我要吃”的信號。這就是甜吃了“停不下來”、“吃不飽、吃不夠”的原因。

從寶寶長期的飲食規劃看來,高糖或頻糖飲食會擾亂寶寶基本的新陳代謝,包括身體消耗熱量、儲存脂肪方式等,甚至可能導致糖尿病、胰島素抵抗、肥胖等健康問題。

需要媽媽們注意的是各種輔食大號做的最多的是也是這種“菜譜”,不用考慮消化,不用考慮營養搭配,注重快速簡便,所謂“快手”,在乎顏值,看起來色彩豐富,拍出來美極了。至於寶寶吃完有什麼胃腸負擔,吃完養成什麼飲食習慣,長期吃對身體健康又何影響,和她們壓根無關。因為寶寶是你的,你願意給做就要負擔後果。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怎麼辦呢?自己廚藝水平有限,這些網紅輔食就是洪水猛獸,完全吃不得了?

當然沒有這樣絕對,偶爾吃一次無妨,一個月一次,完全沒問題。只要不是天天吃,只要爸爸媽媽關注製作的頻率就好,同時注意搭配蔬菜,這些輔食作為調劑是可以的。

而大米或者說米飯製作的零食我們真不建議給孩子吃,主食中的穀物只要進入身體,就需要搭配足夠的蔬菜膳食纖維來控制身體內的血糖上升速度,而大米類零食作為加餐,大多數不會搭配蔬菜,都是直接給的,因此大米類零食不建議給寶寶吃。

04

湯和飯

吃飯喝湯,飯前喝湯,飯後喝湯,一直是讓媽媽們糾結的問題,吃飯能不能喝湯?什麼時候喝?

湯泡飯、邊吃飯邊喝湯

“湯泡飯嚼不爛” 食物進入口腔中經過牙齒的咀嚼,把米飯糰咀嚼成細小的顆粒,同時口腔中的唾液腺開始分泌唾液,唾液和食物充分接觸,唾液澱粉酶則會把米飯中的澱粉分解成麥芽糖。

而邊吃飯邊喝湯,或者吃湯泡飯時,米飯和湯水混合在一起進入口腔中,沒有經過牙齒充分的咀嚼就滑入腸胃中,並且唾液澱粉酶還被湯水稀釋,不能充分的把澱粉分解成麥芽糖,這樣就直接的增加了腸胃的負擔,還影響了營養物質的吸收。並且由於沒有咀嚼的過程,有可能還會使咀嚼功能變差,經常吃飯喝湯、喝水、湯泡飯,有可能導致咀嚼肌萎縮。尤其是對於寶寶而言,食用湯泡飯除了消化不良之外,還會養成不好的飲食習慣。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飯前喝湯

喝完湯馬上吃飯,這個是不行的。飯前喝大量的湯水,飽腹感增加,影響寶寶進餐。我們建議在吃飯之前30-45分鐘可以飲用50-100毫升水或湯,幫助消化道“甦醒”,刺激消化道開始分泌大量消化液,做好進餐前的準備。

飯後喝湯

飯後馬上喝湯,也是不行的,飯後喝一碗湯,讓本來因為進餐充盈的胃因為大量湯水進入,撐得更大,增加了胃內的壓力,影響消化。

因此飯後如果要喝湯,建議可以幾口水用於清潔口腔,或者是飯後60分鐘喝湯進行補充水分或作為加餐出現。

而我們在工作中遇到南方的媽媽說自己從小到大都是吃飯喝湯,全家都這樣,感覺吃飯沒有湯,就像沒吃飽一樣。我們只能說,地域的飲食習慣,我們無意去評判,我們想說的是飯和湯並不矛盾,只要不是一邊吃飯,一邊喝湯,飯前飯後馬上喝很多湯品,合理安排,都是可以的。

"

前幾天格力電器的董明珠阿姨又上了一次熱搜

因為她推薦格力生產的“米飯脫糖”電飯煲

據說能降低升糖指數,米飯敞開吃不升糖

因為這個宣傳太離譜引發網友熱議

最近格力又迴應說

董阿姨宣傳推薦的電飯煲,

其實是把糙米發芽和煮飯集成到4個小時

“一鍵實現”的鍋,各位誤解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拋開這個新聞不說,

糙米發芽發生各種生化反應,提升糙米的營養價值

但是糙米的升糖指數比精白米低

算不上“低升糖食品”

也是不可能實現“敞開吃,血糖不升高”

▽▽▽

其實這個新聞引起我們關注的,並不是鍋

而是——米飯

最近因為幼兒園開學,手足口高發等等影響

寶寶的免疫力又引起了媽媽的重視

爸爸媽媽們更關注寶寶的健康飲食

於是我們工作中關於飲食搭配的提問也多了

比如這位媽媽因為女兒體重低於標準來諮詢: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也有這樣的反饋: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我們發現媽媽們都非常關注“飯”

哪怕孩子不愛吃菜,飯是一定要吃的

作為一種主食的原料

大米

寶寶們到底應該怎麼吃?

媽媽們可能要說了

大米怎麼吃還需要討論嗎?

米飯、米粥、米餅、米粉……

太多種吃法了

寶寶怎麼吃才健康營養,你知道嗎?

為什麼大米可以作為主食?


為什麼我們選用大米作為主食來源

從種植看產量角度,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提高了畝產量

從食物貯存角度,大米比麵粉更利於長時間儲備

從營養密度看,大米比其它穀物更具有飽腹感和快速升糖效應

從食物敏感度看,大米是穀類食品中最不容易引起過敏而又最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之一。

現在西方許多以麵粉、肉類為主食的國家,也會以大米為原料製造嬰兒輔食,比如嬰兒米粉。我們國家以往沒有現代這種嬰兒米粉的時候,也有把大米磨成粉、熬煮後調成糊餵食嬰兒的做法。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大米作為寶寶的主食來源呢?因為大米蛋白質的利用率問題。大米蛋白質的生物價(指蛋白質經消化吸收後,進入機體可以儲留和利用的部分)在穀物中排第一位。大米蛋白質的另一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低過敏性(與大豆和牛奶蛋白相比較),無色素干擾,具有軟、糯而不刺激的味道,並且大米澱粉能被迅速徹底消化,造成較高的血糖響應和較低的結腸發酵,不會因為進食後造成腹瀉現象。所以,大米就成為嬰幼兒主食原料的首選。

大米和血糖


談到大米,就不得不提一下血糖。

所有的糖類,在人體的吸收利用過程都是從大分子被分解到小分子,最終變成單糖,再被人體吸收利用,葡萄糖就是最常見的單糖,葡萄糖經過胃腸的消化和吸收,會進入血液,成為人體的能量來源。血糖中的糖就叫做血糖。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吃進去任何含糖食物,不管是吃起來有甜味的白糖也好,沒甜味的大米麵粉也好,只要是吃了含有葡萄糖的糖類食物,都會造成血糖上升,區別只是上升的速率和多少。

而大米消化路徑,是這樣的:

米飯→澱粉(多糖)→麥芽糖(雙糖)→葡萄糖(單糖)→進入血液(血糖)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大家都知道血糖值如果高於正常範圍,就是高血糖,屬於“三高”之一,因此讓血糖值處於正常範圍值,減少大幅度波動就尤為重要。


米粥和米飯有差異


如果我說米粥和米飯有差異,媽媽們一定會覺得好笑,一個是粥,一個是飯,當然不同了。

可是在我們的工作中,頻繁見到寶寶月齡已經適合軟飯甚至米飯的寶寶,媽媽們卻因為種種原因,仍然給寶寶吃米粥的情況。

這時候米粥和米飯一樣嗎?明知道不一樣,在寶寶身上卻變得一樣了,覺得粥也是主食,米飯也是主食,粥也能吃飽就行了,而且粥比飯更容易消化。

媽媽們從消化角度考慮,當然沒有錯,但是在輔食添加初期,我們考慮更多的應該是營養的搭配、就餐習慣的養成、從吞嚥到咀嚼的變化。

米粥食材易得,製作方便,

輔食添加由稀到稠,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濃度。

輔食添加由少到多,米粥可以更好控制攝入量。

輔食添加逐步過渡,米粥可以避免過敏異常反應。

米粒在熬煮後可以控制濃度,可以利於吞嚥、可以避免過敏,所以輔食添加過渡中米粥不可缺少。另外米粥食用過程中因含有大量水分攝入,進入身體後可以迅速的讓胃有飽腹感,利於寶寶身體對糖分的需求,為身體提供活動和運動中的能量保障。

而大米變成米飯的過程,最大的成分是澱粉,澱粉糊化,部分澱粉鏈會斷裂。大米中的蛋白會變性。這些變化都會在吃的時候利於唾液澱粉酶和胰蛋白酶的處理成葡萄糖和氨基酸最後被體內吸收。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米粥是經過長時間熬煮,變得非常的柔軟,形成了流食狀態。人吃了以後消化速度很快,基本上不需要咀嚼,直接被吸收。而米飯則需要更長的消化時間,換句話說米飯比米粥更“抗餓”。另外,從米粥轉到米飯後,米飯可以更好的幫助其它食物進入胃形成食物糜團,從而也增加了食物停留在胃腸的時間,利於更多食物被腸道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

隨著孩子月齡的增加,舌頭、牙齒、嘴脣配合度越來越好,三者配合處理食物的能力越來越強,如果媽媽不注意這一點,單從易消化角度考慮,繼續給寶寶米粥,就會造成寶寶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鍛鍊,吃飯一直以吞嚥為主,咀嚼少,後期媽媽感覺孩子能吃米飯的時候,因為在關鍵期沒有鍛鍊咀嚼能力,寶寶利用舌頭、牙齒和嘴脣處理米飯的時候,仍然是按照粥的方法,咀嚼少吞嚥多,但是這時候米飯中米粒的密度已經大大超過了米粥,不咀嚼或者咀嚼不充分,米粒在胃裡消化的程度不夠,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粥和米飯對寶寶的影響

對於寶寶來說一日三餐的主食,吃粥好呢還是吃米飯好?其實這就是需要注意月齡發育(咀嚼能力),咀嚼越好吃的可以越幹。畢竟能吃米飯的時候吃粥就沒有問題,但是吃粥並不代表可以能咀嚼米飯。所以,吃粥和吃米飯而言從根本上來看還是月齡發育差異。

01

論營養

米粥和米飯都是咱們常吃的主食,營養成分差別大嗎?

米飯、米粥的營養成分,雖然原料相同,但是因為加工的時間不同,工藝差異造成的營養素波動。其中大米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以及礦物質,這些營養成分在米粥、米飯加工後的具體含量還真不一樣。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每100克米粥裡的維生素損耗比米飯更多,米粥水分比例含量比米飯高達3倍以上,甚至更多。

同時,因為米粥更好容易被消化吸收,進入身體以後生糖指數比米飯也更快。米飯更容易長時間消化,緩慢上升血糖。

綜合看來,運動量越大,消化能力好選擇米飯越適合,運動量小,消化能力弱選擇米粥越適合

02

比能量

中國傳統飲食中粥和湯、餡料這三種可以說是包含萬物的做法,因為這三種方法可以加入各種食材加工融合。米粥其實是更容易操作,加菜可以,加肉可以,加海鮮也可以。

但是我們並不建議給寶寶頻繁的吃各種肉粥,菜粥,海鮮粥。為什麼?因為無法控量。同時因為“喝”粥和“吃”飯相比,能更快的讓胃有飽腹感,吃得更少。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那麼米飯呢?吃米飯要有咀嚼過程,不咀嚼的米飯是無法吞嚥進胃的。所以,如果把米飯、米粥做個比較,哪種是主食的正確選擇?標準就是看“哪個有利於提供持續能量“,要看食物的食用量有多少。從能量來看,相同克重的生米加工的米粥和米飯同時食用後,米飯更容易讓身體持續獲取能量。

03

拼細節

除了營養和能量,米飯和米粥在用途上也有一些差別。

在感冒發燒或腹瀉的時候應該吃的是什麼?更多的醫生告訴你喝點粥,粥好消化。為什麼呢?會建議體弱多病的人喝點米粥,是因為米更易消化。

大米的細胞壁中都含有植酸,植酸跟鋅等微量元素形成絡合物,絡合物從胃腸道排洩出去,不能被人體吸收!大米變米飯的過程植酸並沒怎麼變化。但是加工成米粥因為加熱時間延長會消耗掉植酸揮發,這樣米粥更適合體弱多病的人群。另外,米粥可以更多的水分也可以起到補充部分水分的作用。

這樣搭配更健康

隨著現在大米越加工越精細,大米在加工過程中已經處理掉了大部分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更容易造成血糖的大起大落引發肥胖,因此從營養角度看,一直在提倡粗細搭配。在製作米飯的時候搭配一些雜糧。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雜糧好在哪裡呢?雜糧的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降低升高血糖的能力促進腸胃蠕動。同時因為保留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也保證了容易缺乏的營養素補充。

1、糙米

糙米是稻穀脫去外保護皮層稻殼後的穎果,內保護皮層完好的稻米籽粒。外面那層的營養沒有被磨掉,營養全部保存下來了,也就是沒有精加工的“全穀物”。

2、燕麥

燕麥是世界上公認的高營養雜糧之一,富含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膳食纖維含量也很豐富,使用後飽腹感好。

3、小米

小米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1、B12等,營養價值很高,還具有暖胃易消化的特點,因為米粒比大米更小更容易糊化消化通常會作為產婦和恢復期病人、輔食添加初期的穀物選擇。

4、土豆

土豆的水分多,能夠提供較高的飽腹感,有助於食量控制和替換部分主食。和米飯相比,土豆還含有非常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

5、藜麥

藜麥口感Q彈高蛋白、低脂、低升糖指數,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纖維素,是一種很好的全穀類主食,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對大便軟爛的寶寶適用。

雜糧好處多可以頓頓吃雜糧嗎?雖說雜糧的營養價值要好於細糧,但我們也不建議頓頓只吃雜糧,更不建議以完全以雜糧為主食。每種雜糧的營養特點不一樣,寶寶的腸胃再好,也可能對某種雜糧不適應,對於寶寶輔食來說,雜糧有就可以,不要貪多。建議為寶寶選擇雜糧要用雜糧粉、雜糧碎、原糧(雜糧原形態),雜糧粉是用機器研磨成粉狀,雜糧碎是用機器研磨顆粒感狀,原糧是原有雜糧的形狀。不同的消化階段選用不同的雜糧加工方法更利於寶寶的身體。

米粥米飯和雜糧食用建議

01

6-12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在食用大米時,建議按照米湯-米粉-米粥-軟飯這樣從稀到稠的順序過渡,在不同階段給寶寶提供對應的食物形態,滿足寶寶口腔肌肉、脣齒舌配合鍛鍊咀嚼的需求。

在食用雜糧方面,建議以大米和小米為主,紅豆和綠豆泥組合搭配。

02

12-24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可以按照米粥-軟飯-米飯這樣的順序過渡, 在食用雜糧方面,建議以大米和小米為主,紅豆和綠豆泥或雜糧研磨粉組合搭配

03

24-36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食用大米時以米粥、米飯為主,雜糧仍然是以大米為主,但是需要注意紅豆、綠豆或雜糧不再是粉狀,而是研磨為顆粒狀組合使用即可。

04

3歲以上

3歲寶寶在吃飯方面基本上已經學習完畢,食材添加完畢,咀嚼能力進一步加強,大米仍然是以米粥、米飯居多,雜糧建議以大米為主,紅豆、綠豆等雜糧不需要處理,原形態搭配組合即可。

以下都是大米食用的誤區

01

早餐只有粥

有的媽媽早上起床後感覺乾燥,同時為了節省時間,喜歡給寶寶做各種粥品作為早餐,考慮到營養,會在粥里加蔬菜或者肉類、海鮮類食材,感覺這樣的搭配當早餐還不錯。

可是我們想提醒這樣做的爸爸媽媽,早餐只吃粥,很容易讓血糖快速上升,同時因為“喝”粥比“吃”飯更容易讓胃有飽腹感,寶寶可能反而吃的更少,喝粥喝飽了並非吃飽了。通俗地講就是大家常說的粥不“擋飢”,不“扛餓”,早上只喝粥很快就餓了。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因此我們建議如果早餐安排粥品,一定要搭配“乾糧”,可以搭配麵食或者是土豆、芋頭、山藥等咀嚼性好的澱粉來源和粥進行互補,讓寶寶增加咀嚼次數,延緩胃迅速充盈的時間。

02

米飯、米粥+雞蛋羹

很多小寶寶的媽媽喜歡在早飯給孩子準備雞蛋羹,大點兒的寶寶可能給的是雞蛋,粥+雞蛋或者米飯+雞蛋羹也是比較常見,單獨喝粥餓得快,給饅頭面包又覺得沒有營養,所以選擇雞蛋作為補充,雞蛋做起來也是方便快捷。

其實粥+雞蛋這種組合不是完美的一餐而是高能量的一餐。這樣搭配沒有蔬菜供給的膳食纖維,沒有膳食纖維就不易讓食物形成食物糜團緩慢消化。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米粥配煮雞蛋是由米粥提供了糖分,雞蛋提供了蛋白質,粥讓胃迅速的充盈,而有的寶寶吃雞蛋,感覺雞蛋幹,就要喝粥往下順,這樣雞蛋沒有完全咀嚼就隨著粥進入胃,大塊的雞蛋碎在胃裡,影響消化和吸收。

而米飯配蛋羹恰好相反,蛋羹水分更多,米飯來不及咀嚼細膩就被蛋羹順進胃中,米飯顆粒會更難消化,加重胃的消化負擔。

總之米粥配雞蛋或者是米飯配蛋羹雖然是達到了幹稀搭配的目的,但是卻讓胃腸達到最大負荷運轉的狀態,我們都不建議這樣安排。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我們一直建議食材多樣化,一餐中出現多種類的蔬菜。粥或米飯搭配雞蛋,缺少了多種蔬菜搭配,如果增加蔬菜,就能增加口腔咀嚼食物的頻次,改善寶寶吃飯快速吞嚥的壞習慣,保證食物進入消化道形成食物糜團,提高消化的效率。另外,如果安排粥品,要增加麵食,保證血糖緩慢升高,和持續供給能量的目的。

03

米飯變形

現在各大輔食公號製作的各種網紅米飯可謂是將食材與烹飪技巧發揮到極致,很多媽媽認為好吃好看就照著做,我們提醒爸爸媽媽,請注意,偶爾吃問題不大,但是不建議寶寶長期食用。

為什麼看起來好看的不適合呢?

各種炒飯,奶酪飯,海鮮飯,號稱沒有鹽、沒有糖,卻大量使用奶酪、水果、南瓜紫薯這些自身有豐富脂肪、或者鮮味或者甜味的食材增加成品的風味。

偶爾調節調節口味無可厚非,但是能長期這麼吃麼?不能。

選用的食材大多是三高標準“高蛋白、高脂肪、高鈉”,奶酪飯能不好吃麼?但是奶酪這種三高食物製作後造成的消化道負擔誰考慮?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用米飯做零食,小心糖可能超標。

糖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合法毒藥”。人對糖的喜愛是與生俱來的。米飯製作的零食就是額外超標供給了身體不需要的糖來源。把米飯做成米餅、米條等零食,因為寶寶味覺細胞中有很多甜味受體,吃了含糖高的零食後,甜味會通過神經傳導,給人愉悅、快樂的感覺甚至是興奮。同時,糖來源增加還會影響體內的荷爾蒙,抑制大腦發出“飽”的信號,而促使大腦不斷髮出“我要吃”的信號。這就是甜吃了“停不下來”、“吃不飽、吃不夠”的原因。

從寶寶長期的飲食規劃看來,高糖或頻糖飲食會擾亂寶寶基本的新陳代謝,包括身體消耗熱量、儲存脂肪方式等,甚至可能導致糖尿病、胰島素抵抗、肥胖等健康問題。

需要媽媽們注意的是各種輔食大號做的最多的是也是這種“菜譜”,不用考慮消化,不用考慮營養搭配,注重快速簡便,所謂“快手”,在乎顏值,看起來色彩豐富,拍出來美極了。至於寶寶吃完有什麼胃腸負擔,吃完養成什麼飲食習慣,長期吃對身體健康又何影響,和她們壓根無關。因為寶寶是你的,你願意給做就要負擔後果。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怎麼辦呢?自己廚藝水平有限,這些網紅輔食就是洪水猛獸,完全吃不得了?

當然沒有這樣絕對,偶爾吃一次無妨,一個月一次,完全沒問題。只要不是天天吃,只要爸爸媽媽關注製作的頻率就好,同時注意搭配蔬菜,這些輔食作為調劑是可以的。

而大米或者說米飯製作的零食我們真不建議給孩子吃,主食中的穀物只要進入身體,就需要搭配足夠的蔬菜膳食纖維來控制身體內的血糖上升速度,而大米類零食作為加餐,大多數不會搭配蔬菜,都是直接給的,因此大米類零食不建議給寶寶吃。

04

湯和飯

吃飯喝湯,飯前喝湯,飯後喝湯,一直是讓媽媽們糾結的問題,吃飯能不能喝湯?什麼時候喝?

湯泡飯、邊吃飯邊喝湯

“湯泡飯嚼不爛” 食物進入口腔中經過牙齒的咀嚼,把米飯糰咀嚼成細小的顆粒,同時口腔中的唾液腺開始分泌唾液,唾液和食物充分接觸,唾液澱粉酶則會把米飯中的澱粉分解成麥芽糖。

而邊吃飯邊喝湯,或者吃湯泡飯時,米飯和湯水混合在一起進入口腔中,沒有經過牙齒充分的咀嚼就滑入腸胃中,並且唾液澱粉酶還被湯水稀釋,不能充分的把澱粉分解成麥芽糖,這樣就直接的增加了腸胃的負擔,還影響了營養物質的吸收。並且由於沒有咀嚼的過程,有可能還會使咀嚼功能變差,經常吃飯喝湯、喝水、湯泡飯,有可能導致咀嚼肌萎縮。尤其是對於寶寶而言,食用湯泡飯除了消化不良之外,還會養成不好的飲食習慣。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飯前喝湯

喝完湯馬上吃飯,這個是不行的。飯前喝大量的湯水,飽腹感增加,影響寶寶進餐。我們建議在吃飯之前30-45分鐘可以飲用50-100毫升水或湯,幫助消化道“甦醒”,刺激消化道開始分泌大量消化液,做好進餐前的準備。

飯後喝湯

飯後馬上喝湯,也是不行的,飯後喝一碗湯,讓本來因為進餐充盈的胃因為大量湯水進入,撐得更大,增加了胃內的壓力,影響消化。

因此飯後如果要喝湯,建議可以幾口水用於清潔口腔,或者是飯後60分鐘喝湯進行補充水分或作為加餐出現。

而我們在工作中遇到南方的媽媽說自己從小到大都是吃飯喝湯,全家都這樣,感覺吃飯沒有湯,就像沒吃飽一樣。我們只能說,地域的飲食習慣,我們無意去評判,我們想說的是飯和湯並不矛盾,只要不是一邊吃飯,一邊喝湯,飯前飯後馬上喝很多湯品,合理安排,都是可以的。

這種主食幾乎天天吃,它有這麼多坑你踩中了嗎?

我們常說沒有不好的食材,只有不好的搭配。

大米也是如此。

儘管最近米飯因為升糖指數高,容易導致胰島素抵抗而產生血糖問題,加工精度高,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比例差,被頻繁提及應該歸於“垃圾食品”,但是沒有食物是完美的,米飯可能在升糖指數、微量營養素方面差,但是在碳水化合物和能量方面還是表現優異。

單獨吃米飯確實不營養,因此需要合理的搭配來補充。

今天這一篇文章,其實是我們在工作中感受到“南米北面”的飲食差異,加上一些爸爸媽媽對大米制作中一些誤區而有感而發。

希望今天這篇文章,讓爸爸媽媽重新認識大米,給寶寶製作輔食時更加關注食材的合理搭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