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美食,大至一省,小至一縣,都隱藏著人們意想不到的美食,尤其在《舌尖上的中國》播出之後,更讓大家瞭解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種美食背後都隱藏著深刻的文化內涵。而飲食養生則是大家最喜聞樂見的美食文化之一。

你以為飲食養生只是關注飲食嗎?忽略這幾點怎麼吃都是徒勞

飲食養生其實發源於中醫,是中醫一個重要的傳統理論,在中醫理論的基礎上,後人又不斷深入研究,利用現代醫學探索每種食物所含的成分及對健康的影響,從而使飲食養生變得更加科學實用。關於如何飲食養生,目前在售關於飲食養生的書籍多達數千種,網絡上更有無數相關文章,隨處可見,雖然文章質量參差不齊,但也不乏一些精品。那麼,是不是跟著養生食譜吃就能起作用了,就能真的達到養生目的了呢?其實並不是這樣,根據中醫整體觀念,人體與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變化隨時影響著人體,人類在能動地適應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維持著正常的生命活動,那麼,飲食養生也必須要與人體、自然和環境相互協調,相輔相成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接下來給大家講一下飲食養生必須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你以為飲食養生只是關注飲食嗎?忽略這幾點怎麼吃都是徒勞

飲食養生與季節

你以為飲食養生只是關注飲食嗎?忽略這幾點怎麼吃都是徒勞

早在中醫經典古籍《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四季養生的記載,“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意為四季均有其自然規律,養生要順從這些規律,如違逆四季之氣就會產生肝、心、肺、腎等臟腑的病變。而飲食自然也要符合“四季之氣”。

根據中醫理論,春季內應肝,陽氣生髮,肝陽、肝火容易隨春氣上升,此時應多食清肝洩火之品,如苦瓜、苦菜、西紅柿、綠豆、綠豆芽、黃豆芽、芹菜、白菜等,切忌食用辛辣刺激及油炸燒烤類食物,以免加重肝火。夏季內應心,容易導致心火旺盛,出現煩躁不安、食慾下降等症狀,因此,夏季應多食養心安神之品,如小米、玉米、豆類、冬瓜、苦瓜、芹菜、蘆筍、南瓜、香蕉、蘋果等等,另外,夏季炎熱,容易生暑溼,故應多食健脾祛暑化溼之品,如綠豆粥、扁豆粥、荷葉粥、薄荷粥等,切不可多食大補的食品,如羊肉。秋季內應於肺,天氣比較乾燥,所以這個季節應該注意保護我們的肺部,因為秋天的時候很容易得肺炎以及支氣管炎,在秋天的時候多喝一些潤肺的茶,多吃一些潤肺的食物,比如雪梨、銀耳、山藥、蓮菜、百合、白蘿蔔等,另外由於天氣逐漸的變涼,所以可以吃一些生薑以及洋蔥等食物,可以預防感冒。冬季內應於腎,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所以此時養腎至關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注腎的調養,注意熱量的補充,以補腎助陽為原則,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如羊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等食物。

飲食養生與地域

你以為飲食養生只是關注飲食嗎?忽略這幾點怎麼吃都是徒勞

我國地域遼闊,導致各地的飲食文化出現較大的差異,產生了多種菜系,其中尤以南方菜系優勢明顯,有粵菜、川菜、湘菜、杭幫菜等等,而北方几乎沒有獨立的菜系,這也是北方粗獷的飲食風格所致。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不同地區的飲食文化也帶來不同的健康狀況。

《黃帝內經》中亦有關於地理環境及飲食與養生的關係,“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鹹,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髒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另有西、南、中央三個區域的闡述,在此不一一列舉)。大致闡述了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個區域的地理環境、飲食習慣與疾病的關係。

我國西北和東北地區,氣候寒冷,空氣乾燥,食物以牛羊肉居多,烹調方式多為燒烤、煎炸,熱量較高,在抵禦寒冷的同時也產生燥熱偏盛,因此應常用一些滋陰潤燥之品,如百合、銀耳、雪梨、蜂蜜。南方炎熱,飲食以魚類和蔬菜為主,較清淡,熱量低,可應對炎熱的天氣。另外因炎熱出汗較多,多喝湯可以補充出汗缺失的水分。西南地區均比較潮溼,飲食應以燥溼為主,故可多食偏辣之品,可多食健脾利溼之薏仁,冬瓜、扁豆、冬筍、玉米等。不同的地域需要不同的養生食譜,切不可千篇一律。

飲食養生與年齡

你以為飲食養生只是關注飲食嗎?忽略這幾點怎麼吃都是徒勞

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飲食要求,因為人體隨著年齡的增加在發生微妙的變化,身體的結構和性狀會變的不同,《黃帝內經》中也有關於男女不同年齡段生理上的變化,其中女性以7年為一個轉折點,男性則為8年。

青少年時期身體生長髮育較快,飲食應以營養均衡為主,多食優質蛋白,比如牛奶、魚類、雞蛋,還要注意蔬菜的攝入,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人體生長代謝不可缺少的。

中年時期人體已經過了頂峰,開始逐漸衰退,這時應該注意特殊的營養搭配及學會飲食的加減,目的是延緩機體的衰老速度和預防疾病。具體飲食方法為:

一、多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比如鎂、鋅、鐵、維生素C、維生素B族,可以多食獼猴桃、漿果、柑橘類水果、綠色蔬菜、堅果、種子類食物、全麥食品、海鮮等。

你以為飲食養生只是關注飲食嗎?忽略這幾點怎麼吃都是徒勞

二、控制飲食量,中年由於代謝速度減慢,體重很容易增長,在不能保障足夠運動量的時候就需要控制飲食量來控制體重。肥胖引起的疾病眾多,心腦血管病、骨關節病、脂肪肝、代謝綜合徵、腎病都與肥胖有關,因此,在保證食物營養的同時一定要控制飲食量,儘量不用煎炸烤的烹調方式,如果飢餓難耐,可以用蛋白質和纖維食品來維持飽腹感。

你以為飲食養生只是關注飲食嗎?忽略這幾點怎麼吃都是徒勞

三、戒除不良飲食習慣,疾病重在預防,很多慢性病的發病絕非偶然,而是長年累月的不良生活習慣所致,這就要求我們提前做好預防,而進入中年就是最佳預防時間。飲食習慣包括飲食口味的偏好、飲食時間和特殊飲食嗜好。眾所周知,食鹽過多容易引起高血壓病,攝入糖和飲酒過多容易引起糖尿病,吸菸除了損害肺外,還會損害全身血管。飲食時間對健康也有較大影響。首先,早飯應早吃,經過一夜的睡眠,晨起屬於空腹狀態,急需補充能量以維持白天的日常活動,如果吃飯太晚,飲食消化吸收又需要一個過程,則會使人能量不足,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現低血糖,從而影響到工作狀態。其次,晚上吃飯不能太晚,由於中年工作壓力大,常常需要加班,而下班後已到很晚,就會形成晚上吃夜宵的習慣。大約每2~3天,胃黏膜上皮細胞就會在夜間胃腸休息時更新一次,如果晚飯吃太晚,胃腸就沒有休息,胃黏膜不能及時修復,長期以往,就容易形成胃腸疾病。晚飯吃太晚還容易形成結石,結石的關鍵成分是鈣,食物裡所含的鈣除一部分被腸壁吸收利用外,其他的都從尿液中排出。用餐太晚,代表用餐和睡覺之間的時間縮短了,而人體的排鈣高峰時段剛好就在用餐後4~5小時,如果用餐後沒有達到這個時間就上床睡覺,尿液就不能及時排出,尿中大量的鈣就會沉積下來,長期反覆,可能就會導致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結石。

你以為飲食養生只是關注飲食嗎?忽略這幾點怎麼吃都是徒勞

老年時期的飲食則相對簡單,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胃腸消化功能欠佳,宜清淡飲食,並重視鈣、鐵、鋅等微量元素的攝入,當然,蛋白質的攝入也是必不可少的。

你以為飲食養生只是關注飲食嗎?忽略這幾點怎麼吃都是徒勞

中醫講究整體觀念,辨證論治,飲食養生亦當如此,養生不能只靠簡單的食譜,而要順應四季、地理環境和年齡,只有把這幾點結合起來,做到和諧統一,才能真正起到養生作用,畢竟,有誰不想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還能養生呢?#我在宮裡做廚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