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譙樓,溫州人習慣叫它鼓樓,矗立在溫州古城格局最為中心的位置,通過它中軸線的路,曾經叫五馬直街,現在叫公安路。

譙樓是溫州內城僅存的遺址,樓上高懸的“東甌名鎮”匾額,彰顯著千年古城的氣度。

它始建於何時?又為何而建?

在它默默護衛溫州古城的千年歷史中,又有哪些值得一說的故事?

在聊譙樓之前,我們先說個題外話。

小時候,三十六坊君一直詫異,溫州方言為什麼要把石榴稱作“金杏”?

在瞭解譙樓的過程中,才知道這與古代避諱習俗有關。


"

譙樓,溫州人習慣叫它鼓樓,矗立在溫州古城格局最為中心的位置,通過它中軸線的路,曾經叫五馬直街,現在叫公安路。

譙樓是溫州內城僅存的遺址,樓上高懸的“東甌名鎮”匾額,彰顯著千年古城的氣度。

它始建於何時?又為何而建?

在它默默護衛溫州古城的千年歷史中,又有哪些值得一說的故事?

在聊譙樓之前,我們先說個題外話。

小時候,三十六坊君一直詫異,溫州方言為什麼要把石榴稱作“金杏”?

在瞭解譙樓的過程中,才知道這與古代避諱習俗有關。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原來,五代時期,溫州歸屬吳越國管轄。當時的吳越王是錢鏐,定都杭州,沒錯,就是杭州地名中經常出現的“錢王”。因為“榴”和“鏐”諧音犯諱,所以改稱“石榴”為“金櫻”。後來漸漸成了溫州人口中的“金杏”了。

譙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鏐之子錢元瓘。


"

譙樓,溫州人習慣叫它鼓樓,矗立在溫州古城格局最為中心的位置,通過它中軸線的路,曾經叫五馬直街,現在叫公安路。

譙樓是溫州內城僅存的遺址,樓上高懸的“東甌名鎮”匾額,彰顯著千年古城的氣度。

它始建於何時?又為何而建?

在它默默護衛溫州古城的千年歷史中,又有哪些值得一說的故事?

在聊譙樓之前,我們先說個題外話。

小時候,三十六坊君一直詫異,溫州方言為什麼要把石榴稱作“金杏”?

在瞭解譙樓的過程中,才知道這與古代避諱習俗有關。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原來,五代時期,溫州歸屬吳越國管轄。當時的吳越王是錢鏐,定都杭州,沒錯,就是杭州地名中經常出現的“錢王”。因為“榴”和“鏐”諧音犯諱,所以改稱“石榴”為“金櫻”。後來漸漸成了溫州人口中的“金杏”了。

譙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鏐之子錢元瓘。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溫州成為吳越國南部重鎮

"

譙樓,溫州人習慣叫它鼓樓,矗立在溫州古城格局最為中心的位置,通過它中軸線的路,曾經叫五馬直街,現在叫公安路。

譙樓是溫州內城僅存的遺址,樓上高懸的“東甌名鎮”匾額,彰顯著千年古城的氣度。

它始建於何時?又為何而建?

在它默默護衛溫州古城的千年歷史中,又有哪些值得一說的故事?

在聊譙樓之前,我們先說個題外話。

小時候,三十六坊君一直詫異,溫州方言為什麼要把石榴稱作“金杏”?

在瞭解譙樓的過程中,才知道這與古代避諱習俗有關。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原來,五代時期,溫州歸屬吳越國管轄。當時的吳越王是錢鏐,定都杭州,沒錯,就是杭州地名中經常出現的“錢王”。因為“榴”和“鏐”諧音犯諱,所以改稱“石榴”為“金櫻”。後來漸漸成了溫州人口中的“金杏”了。

譙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鏐之子錢元瓘。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溫州成為吳越國南部重鎮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溫州內城,因為最早是由溫州刺史錢元瓘所建,所以又稱“錢氏子城”。

吳越王之子錢元瓘為何會來溫州建城呢?

唐朝末年,藩鎮擁兵割據,相互征伐,戰亂不休,溫州一帶也是兵連禍接,深受其害。

唐末,州郡最高軍政長官稱為刺史,當時溫州刺史就跟走馬燈似的頻頻更換:

先是朱褒以武力佔據溫州,朱氏幾個兄弟輪番坐鎮當刺史達22年之久;接著,裨將丁章驅逐朱氏,自為刺吏;後來,丁章又因殘暴遭誅殺,由裨將張惠取而代之。唐哀帝天祐二年(905),處州(麗水)刺史盧約之弟盧佶,率兵打敗張惠,佔據了溫州。

天祐四年,也就是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樑朝(後梁),錢鏐受封為吳越王,建都杭州。

這年三月,錢鏐命兒子錢元瓘率軍,由海道南征溫州,討伐盧佶。盧佶聞報大驚,急忙出動40餘艘戰船,列隊於青澳海門迎戰。


"

譙樓,溫州人習慣叫它鼓樓,矗立在溫州古城格局最為中心的位置,通過它中軸線的路,曾經叫五馬直街,現在叫公安路。

譙樓是溫州內城僅存的遺址,樓上高懸的“東甌名鎮”匾額,彰顯著千年古城的氣度。

它始建於何時?又為何而建?

在它默默護衛溫州古城的千年歷史中,又有哪些值得一說的故事?

在聊譙樓之前,我們先說個題外話。

小時候,三十六坊君一直詫異,溫州方言為什麼要把石榴稱作“金杏”?

在瞭解譙樓的過程中,才知道這與古代避諱習俗有關。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原來,五代時期,溫州歸屬吳越國管轄。當時的吳越王是錢鏐,定都杭州,沒錯,就是杭州地名中經常出現的“錢王”。因為“榴”和“鏐”諧音犯諱,所以改稱“石榴”為“金櫻”。後來漸漸成了溫州人口中的“金杏”了。

譙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鏐之子錢元瓘。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溫州成為吳越國南部重鎮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溫州內城,因為最早是由溫州刺史錢元瓘所建,所以又稱“錢氏子城”。

吳越王之子錢元瓘為何會來溫州建城呢?

唐朝末年,藩鎮擁兵割據,相互征伐,戰亂不休,溫州一帶也是兵連禍接,深受其害。

唐末,州郡最高軍政長官稱為刺史,當時溫州刺史就跟走馬燈似的頻頻更換:

先是朱褒以武力佔據溫州,朱氏幾個兄弟輪番坐鎮當刺史達22年之久;接著,裨將丁章驅逐朱氏,自為刺吏;後來,丁章又因殘暴遭誅殺,由裨將張惠取而代之。唐哀帝天祐二年(905),處州(麗水)刺史盧約之弟盧佶,率兵打敗張惠,佔據了溫州。

天祐四年,也就是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樑朝(後梁),錢鏐受封為吳越王,建都杭州。

這年三月,錢鏐命兒子錢元瓘率軍,由海道南征溫州,討伐盧佶。盧佶聞報大驚,急忙出動40餘艘戰船,列隊於青澳海門迎戰。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錢元瓘(887—941),字明寶,原名傳瓘,杭州臨安人,是錢鏐第七子。932年(長興三年)錢鏐去世後,錢元瓘繼承父位成為吳越國第二任君主。

當時才20歲的錢元瓘少年英武,多謀善斷。他來了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佯裝正面進攻,暗地裡偷偷率軍由飛雲江口登陸,從背後突襲溫州城。盧軍將士猝不及防,被殺得潰不成軍,盧佶當場被斬。錢元瓘又乘勝北上攻打處州(麗水),盧佶的哥哥刺史盧約抵敵不住,只好率部歸降。

溫州當時是吳越國南部重鎮,為浙閩贛三省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至此,溫州併入吳越國版圖,為十三州之一,成為南部重鎮。浙江全境盡在錢鏐的掌控之下。

錢鏐命錢元瓘留任溫州任刺史,著意經營、嚴加防禦。


"

譙樓,溫州人習慣叫它鼓樓,矗立在溫州古城格局最為中心的位置,通過它中軸線的路,曾經叫五馬直街,現在叫公安路。

譙樓是溫州內城僅存的遺址,樓上高懸的“東甌名鎮”匾額,彰顯著千年古城的氣度。

它始建於何時?又為何而建?

在它默默護衛溫州古城的千年歷史中,又有哪些值得一說的故事?

在聊譙樓之前,我們先說個題外話。

小時候,三十六坊君一直詫異,溫州方言為什麼要把石榴稱作“金杏”?

在瞭解譙樓的過程中,才知道這與古代避諱習俗有關。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原來,五代時期,溫州歸屬吳越國管轄。當時的吳越王是錢鏐,定都杭州,沒錯,就是杭州地名中經常出現的“錢王”。因為“榴”和“鏐”諧音犯諱,所以改稱“石榴”為“金櫻”。後來漸漸成了溫州人口中的“金杏”了。

譙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鏐之子錢元瓘。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溫州成為吳越國南部重鎮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溫州內城,因為最早是由溫州刺史錢元瓘所建,所以又稱“錢氏子城”。

吳越王之子錢元瓘為何會來溫州建城呢?

唐朝末年,藩鎮擁兵割據,相互征伐,戰亂不休,溫州一帶也是兵連禍接,深受其害。

唐末,州郡最高軍政長官稱為刺史,當時溫州刺史就跟走馬燈似的頻頻更換:

先是朱褒以武力佔據溫州,朱氏幾個兄弟輪番坐鎮當刺史達22年之久;接著,裨將丁章驅逐朱氏,自為刺吏;後來,丁章又因殘暴遭誅殺,由裨將張惠取而代之。唐哀帝天祐二年(905),處州(麗水)刺史盧約之弟盧佶,率兵打敗張惠,佔據了溫州。

天祐四年,也就是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樑朝(後梁),錢鏐受封為吳越王,建都杭州。

這年三月,錢鏐命兒子錢元瓘率軍,由海道南征溫州,討伐盧佶。盧佶聞報大驚,急忙出動40餘艘戰船,列隊於青澳海門迎戰。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錢元瓘(887—941),字明寶,原名傳瓘,杭州臨安人,是錢鏐第七子。932年(長興三年)錢鏐去世後,錢元瓘繼承父位成為吳越國第二任君主。

當時才20歲的錢元瓘少年英武,多謀善斷。他來了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佯裝正面進攻,暗地裡偷偷率軍由飛雲江口登陸,從背後突襲溫州城。盧軍將士猝不及防,被殺得潰不成軍,盧佶當場被斬。錢元瓘又乘勝北上攻打處州(麗水),盧佶的哥哥刺史盧約抵敵不住,只好率部歸降。

溫州當時是吳越國南部重鎮,為浙閩贛三省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至此,溫州併入吳越國版圖,為十三州之一,成為南部重鎮。浙江全境盡在錢鏐的掌控之下。

錢鏐命錢元瓘留任溫州任刺史,著意經營、嚴加防禦。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錢元瓘築“錢氏子城”

"

譙樓,溫州人習慣叫它鼓樓,矗立在溫州古城格局最為中心的位置,通過它中軸線的路,曾經叫五馬直街,現在叫公安路。

譙樓是溫州內城僅存的遺址,樓上高懸的“東甌名鎮”匾額,彰顯著千年古城的氣度。

它始建於何時?又為何而建?

在它默默護衛溫州古城的千年歷史中,又有哪些值得一說的故事?

在聊譙樓之前,我們先說個題外話。

小時候,三十六坊君一直詫異,溫州方言為什麼要把石榴稱作“金杏”?

在瞭解譙樓的過程中,才知道這與古代避諱習俗有關。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原來,五代時期,溫州歸屬吳越國管轄。當時的吳越王是錢鏐,定都杭州,沒錯,就是杭州地名中經常出現的“錢王”。因為“榴”和“鏐”諧音犯諱,所以改稱“石榴”為“金櫻”。後來漸漸成了溫州人口中的“金杏”了。

譙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鏐之子錢元瓘。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溫州成為吳越國南部重鎮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溫州內城,因為最早是由溫州刺史錢元瓘所建,所以又稱“錢氏子城”。

吳越王之子錢元瓘為何會來溫州建城呢?

唐朝末年,藩鎮擁兵割據,相互征伐,戰亂不休,溫州一帶也是兵連禍接,深受其害。

唐末,州郡最高軍政長官稱為刺史,當時溫州刺史就跟走馬燈似的頻頻更換:

先是朱褒以武力佔據溫州,朱氏幾個兄弟輪番坐鎮當刺史達22年之久;接著,裨將丁章驅逐朱氏,自為刺吏;後來,丁章又因殘暴遭誅殺,由裨將張惠取而代之。唐哀帝天祐二年(905),處州(麗水)刺史盧約之弟盧佶,率兵打敗張惠,佔據了溫州。

天祐四年,也就是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樑朝(後梁),錢鏐受封為吳越王,建都杭州。

這年三月,錢鏐命兒子錢元瓘率軍,由海道南征溫州,討伐盧佶。盧佶聞報大驚,急忙出動40餘艘戰船,列隊於青澳海門迎戰。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錢元瓘(887—941),字明寶,原名傳瓘,杭州臨安人,是錢鏐第七子。932年(長興三年)錢鏐去世後,錢元瓘繼承父位成為吳越國第二任君主。

當時才20歲的錢元瓘少年英武,多謀善斷。他來了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佯裝正面進攻,暗地裡偷偷率軍由飛雲江口登陸,從背後突襲溫州城。盧軍將士猝不及防,被殺得潰不成軍,盧佶當場被斬。錢元瓘又乘勝北上攻打處州(麗水),盧佶的哥哥刺史盧約抵敵不住,只好率部歸降。

溫州當時是吳越國南部重鎮,為浙閩贛三省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至此,溫州併入吳越國版圖,為十三州之一,成為南部重鎮。浙江全境盡在錢鏐的掌控之下。

錢鏐命錢元瓘留任溫州任刺史,著意經營、嚴加防禦。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錢元瓘築“錢氏子城”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受命之後,錢元瓘不敢怠慢,經過一番巡視之後,他發現溫州老城年久失修,已有多處出現傾圮,一旦戰事爆發,很難禦敵,必須重新籌劃城防,以確保長安無虞。

這年十一月,錢元瓘為防外敵攻城,保境安民,加固修繕晉代溫州修築的外城(又稱郡城)。外城以原有郡城為基礎進行修築,稱為羅城。除拱宸門外,悉依舊制。

在下令修繕舊城的同時,他還決定再建造一座內城,也就是子城,給溫州增設第二道城防。

後梁太祖開平年間(907-911),錢元瓘徵用民工增建內城,位於郡城正中部分,周圍3裡15步,呈梯形,四面都掘有護城河,河上架橋連接城門。城上有四樓,即東樓(華蓋樓)、西樓、南樓、北樓(臨圃樓)。

這裡為府治所在地,史稱“錢氏子城”。


"

譙樓,溫州人習慣叫它鼓樓,矗立在溫州古城格局最為中心的位置,通過它中軸線的路,曾經叫五馬直街,現在叫公安路。

譙樓是溫州內城僅存的遺址,樓上高懸的“東甌名鎮”匾額,彰顯著千年古城的氣度。

它始建於何時?又為何而建?

在它默默護衛溫州古城的千年歷史中,又有哪些值得一說的故事?

在聊譙樓之前,我們先說個題外話。

小時候,三十六坊君一直詫異,溫州方言為什麼要把石榴稱作“金杏”?

在瞭解譙樓的過程中,才知道這與古代避諱習俗有關。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原來,五代時期,溫州歸屬吳越國管轄。當時的吳越王是錢鏐,定都杭州,沒錯,就是杭州地名中經常出現的“錢王”。因為“榴”和“鏐”諧音犯諱,所以改稱“石榴”為“金櫻”。後來漸漸成了溫州人口中的“金杏”了。

譙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鏐之子錢元瓘。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溫州成為吳越國南部重鎮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溫州內城,因為最早是由溫州刺史錢元瓘所建,所以又稱“錢氏子城”。

吳越王之子錢元瓘為何會來溫州建城呢?

唐朝末年,藩鎮擁兵割據,相互征伐,戰亂不休,溫州一帶也是兵連禍接,深受其害。

唐末,州郡最高軍政長官稱為刺史,當時溫州刺史就跟走馬燈似的頻頻更換:

先是朱褒以武力佔據溫州,朱氏幾個兄弟輪番坐鎮當刺史達22年之久;接著,裨將丁章驅逐朱氏,自為刺吏;後來,丁章又因殘暴遭誅殺,由裨將張惠取而代之。唐哀帝天祐二年(905),處州(麗水)刺史盧約之弟盧佶,率兵打敗張惠,佔據了溫州。

天祐四年,也就是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樑朝(後梁),錢鏐受封為吳越王,建都杭州。

這年三月,錢鏐命兒子錢元瓘率軍,由海道南征溫州,討伐盧佶。盧佶聞報大驚,急忙出動40餘艘戰船,列隊於青澳海門迎戰。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錢元瓘(887—941),字明寶,原名傳瓘,杭州臨安人,是錢鏐第七子。932年(長興三年)錢鏐去世後,錢元瓘繼承父位成為吳越國第二任君主。

當時才20歲的錢元瓘少年英武,多謀善斷。他來了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佯裝正面進攻,暗地裡偷偷率軍由飛雲江口登陸,從背後突襲溫州城。盧軍將士猝不及防,被殺得潰不成軍,盧佶當場被斬。錢元瓘又乘勝北上攻打處州(麗水),盧佶的哥哥刺史盧約抵敵不住,只好率部歸降。

溫州當時是吳越國南部重鎮,為浙閩贛三省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至此,溫州併入吳越國版圖,為十三州之一,成為南部重鎮。浙江全境盡在錢鏐的掌控之下。

錢鏐命錢元瓘留任溫州任刺史,著意經營、嚴加防禦。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錢元瓘築“錢氏子城”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受命之後,錢元瓘不敢怠慢,經過一番巡視之後,他發現溫州老城年久失修,已有多處出現傾圮,一旦戰事爆發,很難禦敵,必須重新籌劃城防,以確保長安無虞。

這年十一月,錢元瓘為防外敵攻城,保境安民,加固修繕晉代溫州修築的外城(又稱郡城)。外城以原有郡城為基礎進行修築,稱為羅城。除拱宸門外,悉依舊制。

在下令修繕舊城的同時,他還決定再建造一座內城,也就是子城,給溫州增設第二道城防。

後梁太祖開平年間(907-911),錢元瓘徵用民工增建內城,位於郡城正中部分,周圍3裡15步,呈梯形,四面都掘有護城河,河上架橋連接城門。城上有四樓,即東樓(華蓋樓)、西樓、南樓、北樓(臨圃樓)。

這裡為府治所在地,史稱“錢氏子城”。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子城舊址,就在如今鹿城區中心地帶,東至倉橋口、漁豐橋口的解北、解南後巷;南界漁豐橋口至冰壺潭,即鼓樓街到原府前河;西至原道前河往北至城西河,即今道前橋菜場一帶;北界原倉橋河。

錢元瓘在溫州主政期間,除了築城佈防,加強守備外,還興修水利,拓展海運,繁榮商業,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他返回杭州後,由吳璋接替任溫州制置使。當時,子城還在施工之中, 元瓘特意交託吳璋,一定要把築城方略進行到底。

在錢元瓘的全力打造下,溫州“錢氏子城”這項龐大的工程終於大功告成,這種設置內外城牆的非省會城市,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它為五代紛爭期鞏固溫州的城防安全,免使生靈塗炭作出了重要貢獻。

錢元瓘承襲吳越王位後,吳越境內平穩發展,百姓安居生息,他兒子繼位時,國有十年餘糧。錢元瓘在杭州留下的最著名的名勝古蹟,是上天竺寺和西湖北岸的昭慶寺。後來,其子錢俶重修昭慶寺,三年後又在寺前臨湖建看經樓,也就是“望湖樓”。後來,北宋文豪蘇軾酷愛此樓,寫詩說“望湖樓下水連天”,感嘆“故鄉無此好湖山”,望湖樓也因此名揚天下。

"

譙樓,溫州人習慣叫它鼓樓,矗立在溫州古城格局最為中心的位置,通過它中軸線的路,曾經叫五馬直街,現在叫公安路。

譙樓是溫州內城僅存的遺址,樓上高懸的“東甌名鎮”匾額,彰顯著千年古城的氣度。

它始建於何時?又為何而建?

在它默默護衛溫州古城的千年歷史中,又有哪些值得一說的故事?

在聊譙樓之前,我們先說個題外話。

小時候,三十六坊君一直詫異,溫州方言為什麼要把石榴稱作“金杏”?

在瞭解譙樓的過程中,才知道這與古代避諱習俗有關。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原來,五代時期,溫州歸屬吳越國管轄。當時的吳越王是錢鏐,定都杭州,沒錯,就是杭州地名中經常出現的“錢王”。因為“榴”和“鏐”諧音犯諱,所以改稱“石榴”為“金櫻”。後來漸漸成了溫州人口中的“金杏”了。

譙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鏐之子錢元瓘。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溫州成為吳越國南部重鎮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溫州內城,因為最早是由溫州刺史錢元瓘所建,所以又稱“錢氏子城”。

吳越王之子錢元瓘為何會來溫州建城呢?

唐朝末年,藩鎮擁兵割據,相互征伐,戰亂不休,溫州一帶也是兵連禍接,深受其害。

唐末,州郡最高軍政長官稱為刺史,當時溫州刺史就跟走馬燈似的頻頻更換:

先是朱褒以武力佔據溫州,朱氏幾個兄弟輪番坐鎮當刺史達22年之久;接著,裨將丁章驅逐朱氏,自為刺吏;後來,丁章又因殘暴遭誅殺,由裨將張惠取而代之。唐哀帝天祐二年(905),處州(麗水)刺史盧約之弟盧佶,率兵打敗張惠,佔據了溫州。

天祐四年,也就是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樑朝(後梁),錢鏐受封為吳越王,建都杭州。

這年三月,錢鏐命兒子錢元瓘率軍,由海道南征溫州,討伐盧佶。盧佶聞報大驚,急忙出動40餘艘戰船,列隊於青澳海門迎戰。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錢元瓘(887—941),字明寶,原名傳瓘,杭州臨安人,是錢鏐第七子。932年(長興三年)錢鏐去世後,錢元瓘繼承父位成為吳越國第二任君主。

當時才20歲的錢元瓘少年英武,多謀善斷。他來了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佯裝正面進攻,暗地裡偷偷率軍由飛雲江口登陸,從背後突襲溫州城。盧軍將士猝不及防,被殺得潰不成軍,盧佶當場被斬。錢元瓘又乘勝北上攻打處州(麗水),盧佶的哥哥刺史盧約抵敵不住,只好率部歸降。

溫州當時是吳越國南部重鎮,為浙閩贛三省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至此,溫州併入吳越國版圖,為十三州之一,成為南部重鎮。浙江全境盡在錢鏐的掌控之下。

錢鏐命錢元瓘留任溫州任刺史,著意經營、嚴加防禦。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錢元瓘築“錢氏子城”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受命之後,錢元瓘不敢怠慢,經過一番巡視之後,他發現溫州老城年久失修,已有多處出現傾圮,一旦戰事爆發,很難禦敵,必須重新籌劃城防,以確保長安無虞。

這年十一月,錢元瓘為防外敵攻城,保境安民,加固修繕晉代溫州修築的外城(又稱郡城)。外城以原有郡城為基礎進行修築,稱為羅城。除拱宸門外,悉依舊制。

在下令修繕舊城的同時,他還決定再建造一座內城,也就是子城,給溫州增設第二道城防。

後梁太祖開平年間(907-911),錢元瓘徵用民工增建內城,位於郡城正中部分,周圍3裡15步,呈梯形,四面都掘有護城河,河上架橋連接城門。城上有四樓,即東樓(華蓋樓)、西樓、南樓、北樓(臨圃樓)。

這裡為府治所在地,史稱“錢氏子城”。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子城舊址,就在如今鹿城區中心地帶,東至倉橋口、漁豐橋口的解北、解南後巷;南界漁豐橋口至冰壺潭,即鼓樓街到原府前河;西至原道前河往北至城西河,即今道前橋菜場一帶;北界原倉橋河。

錢元瓘在溫州主政期間,除了築城佈防,加強守備外,還興修水利,拓展海運,繁榮商業,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他返回杭州後,由吳璋接替任溫州制置使。當時,子城還在施工之中, 元瓘特意交託吳璋,一定要把築城方略進行到底。

在錢元瓘的全力打造下,溫州“錢氏子城”這項龐大的工程終於大功告成,這種設置內外城牆的非省會城市,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它為五代紛爭期鞏固溫州的城防安全,免使生靈塗炭作出了重要貢獻。

錢元瓘承襲吳越王位後,吳越境內平穩發展,百姓安居生息,他兒子繼位時,國有十年餘糧。錢元瓘在杭州留下的最著名的名勝古蹟,是上天竺寺和西湖北岸的昭慶寺。後來,其子錢俶重修昭慶寺,三年後又在寺前臨湖建看經樓,也就是“望湖樓”。後來,北宋文豪蘇軾酷愛此樓,寫詩說“望湖樓下水連天”,感嘆“故鄉無此好湖山”,望湖樓也因此名揚天下。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如今,如果你有機會去杭州西湖邊的柳浪聞鶯逛逛,可以去錢王祠中最恢弘的正殿——五王殿看看,殿內陳列三世五王塑像。錢元瓘的塑像就在正中的錢鏐像邊上。


"

譙樓,溫州人習慣叫它鼓樓,矗立在溫州古城格局最為中心的位置,通過它中軸線的路,曾經叫五馬直街,現在叫公安路。

譙樓是溫州內城僅存的遺址,樓上高懸的“東甌名鎮”匾額,彰顯著千年古城的氣度。

它始建於何時?又為何而建?

在它默默護衛溫州古城的千年歷史中,又有哪些值得一說的故事?

在聊譙樓之前,我們先說個題外話。

小時候,三十六坊君一直詫異,溫州方言為什麼要把石榴稱作“金杏”?

在瞭解譙樓的過程中,才知道這與古代避諱習俗有關。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原來,五代時期,溫州歸屬吳越國管轄。當時的吳越王是錢鏐,定都杭州,沒錯,就是杭州地名中經常出現的“錢王”。因為“榴”和“鏐”諧音犯諱,所以改稱“石榴”為“金櫻”。後來漸漸成了溫州人口中的“金杏”了。

譙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鏐之子錢元瓘。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溫州成為吳越國南部重鎮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溫州內城,因為最早是由溫州刺史錢元瓘所建,所以又稱“錢氏子城”。

吳越王之子錢元瓘為何會來溫州建城呢?

唐朝末年,藩鎮擁兵割據,相互征伐,戰亂不休,溫州一帶也是兵連禍接,深受其害。

唐末,州郡最高軍政長官稱為刺史,當時溫州刺史就跟走馬燈似的頻頻更換:

先是朱褒以武力佔據溫州,朱氏幾個兄弟輪番坐鎮當刺史達22年之久;接著,裨將丁章驅逐朱氏,自為刺吏;後來,丁章又因殘暴遭誅殺,由裨將張惠取而代之。唐哀帝天祐二年(905),處州(麗水)刺史盧約之弟盧佶,率兵打敗張惠,佔據了溫州。

天祐四年,也就是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樑朝(後梁),錢鏐受封為吳越王,建都杭州。

這年三月,錢鏐命兒子錢元瓘率軍,由海道南征溫州,討伐盧佶。盧佶聞報大驚,急忙出動40餘艘戰船,列隊於青澳海門迎戰。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錢元瓘(887—941),字明寶,原名傳瓘,杭州臨安人,是錢鏐第七子。932年(長興三年)錢鏐去世後,錢元瓘繼承父位成為吳越國第二任君主。

當時才20歲的錢元瓘少年英武,多謀善斷。他來了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佯裝正面進攻,暗地裡偷偷率軍由飛雲江口登陸,從背後突襲溫州城。盧軍將士猝不及防,被殺得潰不成軍,盧佶當場被斬。錢元瓘又乘勝北上攻打處州(麗水),盧佶的哥哥刺史盧約抵敵不住,只好率部歸降。

溫州當時是吳越國南部重鎮,為浙閩贛三省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至此,溫州併入吳越國版圖,為十三州之一,成為南部重鎮。浙江全境盡在錢鏐的掌控之下。

錢鏐命錢元瓘留任溫州任刺史,著意經營、嚴加防禦。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錢元瓘築“錢氏子城”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受命之後,錢元瓘不敢怠慢,經過一番巡視之後,他發現溫州老城年久失修,已有多處出現傾圮,一旦戰事爆發,很難禦敵,必須重新籌劃城防,以確保長安無虞。

這年十一月,錢元瓘為防外敵攻城,保境安民,加固修繕晉代溫州修築的外城(又稱郡城)。外城以原有郡城為基礎進行修築,稱為羅城。除拱宸門外,悉依舊制。

在下令修繕舊城的同時,他還決定再建造一座內城,也就是子城,給溫州增設第二道城防。

後梁太祖開平年間(907-911),錢元瓘徵用民工增建內城,位於郡城正中部分,周圍3裡15步,呈梯形,四面都掘有護城河,河上架橋連接城門。城上有四樓,即東樓(華蓋樓)、西樓、南樓、北樓(臨圃樓)。

這裡為府治所在地,史稱“錢氏子城”。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子城舊址,就在如今鹿城區中心地帶,東至倉橋口、漁豐橋口的解北、解南後巷;南界漁豐橋口至冰壺潭,即鼓樓街到原府前河;西至原道前河往北至城西河,即今道前橋菜場一帶;北界原倉橋河。

錢元瓘在溫州主政期間,除了築城佈防,加強守備外,還興修水利,拓展海運,繁榮商業,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他返回杭州後,由吳璋接替任溫州制置使。當時,子城還在施工之中, 元瓘特意交託吳璋,一定要把築城方略進行到底。

在錢元瓘的全力打造下,溫州“錢氏子城”這項龐大的工程終於大功告成,這種設置內外城牆的非省會城市,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它為五代紛爭期鞏固溫州的城防安全,免使生靈塗炭作出了重要貢獻。

錢元瓘承襲吳越王位後,吳越境內平穩發展,百姓安居生息,他兒子繼位時,國有十年餘糧。錢元瓘在杭州留下的最著名的名勝古蹟,是上天竺寺和西湖北岸的昭慶寺。後來,其子錢俶重修昭慶寺,三年後又在寺前臨湖建看經樓,也就是“望湖樓”。後來,北宋文豪蘇軾酷愛此樓,寫詩說“望湖樓下水連天”,感嘆“故鄉無此好湖山”,望湖樓也因此名揚天下。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如今,如果你有機會去杭州西湖邊的柳浪聞鶯逛逛,可以去錢王祠中最恢弘的正殿——五王殿看看,殿內陳列三世五王塑像。錢元瓘的塑像就在正中的錢鏐像邊上。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千年譙樓風采依然

"

譙樓,溫州人習慣叫它鼓樓,矗立在溫州古城格局最為中心的位置,通過它中軸線的路,曾經叫五馬直街,現在叫公安路。

譙樓是溫州內城僅存的遺址,樓上高懸的“東甌名鎮”匾額,彰顯著千年古城的氣度。

它始建於何時?又為何而建?

在它默默護衛溫州古城的千年歷史中,又有哪些值得一說的故事?

在聊譙樓之前,我們先說個題外話。

小時候,三十六坊君一直詫異,溫州方言為什麼要把石榴稱作“金杏”?

在瞭解譙樓的過程中,才知道這與古代避諱習俗有關。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原來,五代時期,溫州歸屬吳越國管轄。當時的吳越王是錢鏐,定都杭州,沒錯,就是杭州地名中經常出現的“錢王”。因為“榴”和“鏐”諧音犯諱,所以改稱“石榴”為“金櫻”。後來漸漸成了溫州人口中的“金杏”了。

譙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鏐之子錢元瓘。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溫州成為吳越國南部重鎮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溫州內城,因為最早是由溫州刺史錢元瓘所建,所以又稱“錢氏子城”。

吳越王之子錢元瓘為何會來溫州建城呢?

唐朝末年,藩鎮擁兵割據,相互征伐,戰亂不休,溫州一帶也是兵連禍接,深受其害。

唐末,州郡最高軍政長官稱為刺史,當時溫州刺史就跟走馬燈似的頻頻更換:

先是朱褒以武力佔據溫州,朱氏幾個兄弟輪番坐鎮當刺史達22年之久;接著,裨將丁章驅逐朱氏,自為刺吏;後來,丁章又因殘暴遭誅殺,由裨將張惠取而代之。唐哀帝天祐二年(905),處州(麗水)刺史盧約之弟盧佶,率兵打敗張惠,佔據了溫州。

天祐四年,也就是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樑朝(後梁),錢鏐受封為吳越王,建都杭州。

這年三月,錢鏐命兒子錢元瓘率軍,由海道南征溫州,討伐盧佶。盧佶聞報大驚,急忙出動40餘艘戰船,列隊於青澳海門迎戰。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錢元瓘(887—941),字明寶,原名傳瓘,杭州臨安人,是錢鏐第七子。932年(長興三年)錢鏐去世後,錢元瓘繼承父位成為吳越國第二任君主。

當時才20歲的錢元瓘少年英武,多謀善斷。他來了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佯裝正面進攻,暗地裡偷偷率軍由飛雲江口登陸,從背後突襲溫州城。盧軍將士猝不及防,被殺得潰不成軍,盧佶當場被斬。錢元瓘又乘勝北上攻打處州(麗水),盧佶的哥哥刺史盧約抵敵不住,只好率部歸降。

溫州當時是吳越國南部重鎮,為浙閩贛三省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至此,溫州併入吳越國版圖,為十三州之一,成為南部重鎮。浙江全境盡在錢鏐的掌控之下。

錢鏐命錢元瓘留任溫州任刺史,著意經營、嚴加防禦。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錢元瓘築“錢氏子城”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受命之後,錢元瓘不敢怠慢,經過一番巡視之後,他發現溫州老城年久失修,已有多處出現傾圮,一旦戰事爆發,很難禦敵,必須重新籌劃城防,以確保長安無虞。

這年十一月,錢元瓘為防外敵攻城,保境安民,加固修繕晉代溫州修築的外城(又稱郡城)。外城以原有郡城為基礎進行修築,稱為羅城。除拱宸門外,悉依舊制。

在下令修繕舊城的同時,他還決定再建造一座內城,也就是子城,給溫州增設第二道城防。

後梁太祖開平年間(907-911),錢元瓘徵用民工增建內城,位於郡城正中部分,周圍3裡15步,呈梯形,四面都掘有護城河,河上架橋連接城門。城上有四樓,即東樓(華蓋樓)、西樓、南樓、北樓(臨圃樓)。

這裡為府治所在地,史稱“錢氏子城”。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子城舊址,就在如今鹿城區中心地帶,東至倉橋口、漁豐橋口的解北、解南後巷;南界漁豐橋口至冰壺潭,即鼓樓街到原府前河;西至原道前河往北至城西河,即今道前橋菜場一帶;北界原倉橋河。

錢元瓘在溫州主政期間,除了築城佈防,加強守備外,還興修水利,拓展海運,繁榮商業,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他返回杭州後,由吳璋接替任溫州制置使。當時,子城還在施工之中, 元瓘特意交託吳璋,一定要把築城方略進行到底。

在錢元瓘的全力打造下,溫州“錢氏子城”這項龐大的工程終於大功告成,這種設置內外城牆的非省會城市,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它為五代紛爭期鞏固溫州的城防安全,免使生靈塗炭作出了重要貢獻。

錢元瓘承襲吳越王位後,吳越境內平穩發展,百姓安居生息,他兒子繼位時,國有十年餘糧。錢元瓘在杭州留下的最著名的名勝古蹟,是上天竺寺和西湖北岸的昭慶寺。後來,其子錢俶重修昭慶寺,三年後又在寺前臨湖建看經樓,也就是“望湖樓”。後來,北宋文豪蘇軾酷愛此樓,寫詩說“望湖樓下水連天”,感嘆“故鄉無此好湖山”,望湖樓也因此名揚天下。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如今,如果你有機會去杭州西湖邊的柳浪聞鶯逛逛,可以去錢王祠中最恢弘的正殿——五王殿看看,殿內陳列三世五王塑像。錢元瓘的塑像就在正中的錢鏐像邊上。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千年譙樓風采依然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千年古譙樓在南宋時期,還曾有過被當做朝門的經歷。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駐蹕溫州,從江心嶼向溫州城內移蹕,就是通過這座南邊的譙樓,到達州治駐蹕的。宋高宗駐蹕州治內後,改州治衙門為行宮,州治住宅為宮禁,譙樓為朝門。高宗駐蹕溫州55天后離去,其間百官朝參,悉按六天一朝的舊儀進行,溫州地方官員亦隨班起居。


"

譙樓,溫州人習慣叫它鼓樓,矗立在溫州古城格局最為中心的位置,通過它中軸線的路,曾經叫五馬直街,現在叫公安路。

譙樓是溫州內城僅存的遺址,樓上高懸的“東甌名鎮”匾額,彰顯著千年古城的氣度。

它始建於何時?又為何而建?

在它默默護衛溫州古城的千年歷史中,又有哪些值得一說的故事?

在聊譙樓之前,我們先說個題外話。

小時候,三十六坊君一直詫異,溫州方言為什麼要把石榴稱作“金杏”?

在瞭解譙樓的過程中,才知道這與古代避諱習俗有關。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原來,五代時期,溫州歸屬吳越國管轄。當時的吳越王是錢鏐,定都杭州,沒錯,就是杭州地名中經常出現的“錢王”。因為“榴”和“鏐”諧音犯諱,所以改稱“石榴”為“金櫻”。後來漸漸成了溫州人口中的“金杏”了。

譙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鏐之子錢元瓘。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溫州成為吳越國南部重鎮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溫州內城,因為最早是由溫州刺史錢元瓘所建,所以又稱“錢氏子城”。

吳越王之子錢元瓘為何會來溫州建城呢?

唐朝末年,藩鎮擁兵割據,相互征伐,戰亂不休,溫州一帶也是兵連禍接,深受其害。

唐末,州郡最高軍政長官稱為刺史,當時溫州刺史就跟走馬燈似的頻頻更換:

先是朱褒以武力佔據溫州,朱氏幾個兄弟輪番坐鎮當刺史達22年之久;接著,裨將丁章驅逐朱氏,自為刺吏;後來,丁章又因殘暴遭誅殺,由裨將張惠取而代之。唐哀帝天祐二年(905),處州(麗水)刺史盧約之弟盧佶,率兵打敗張惠,佔據了溫州。

天祐四年,也就是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樑朝(後梁),錢鏐受封為吳越王,建都杭州。

這年三月,錢鏐命兒子錢元瓘率軍,由海道南征溫州,討伐盧佶。盧佶聞報大驚,急忙出動40餘艘戰船,列隊於青澳海門迎戰。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錢元瓘(887—941),字明寶,原名傳瓘,杭州臨安人,是錢鏐第七子。932年(長興三年)錢鏐去世後,錢元瓘繼承父位成為吳越國第二任君主。

當時才20歲的錢元瓘少年英武,多謀善斷。他來了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佯裝正面進攻,暗地裡偷偷率軍由飛雲江口登陸,從背後突襲溫州城。盧軍將士猝不及防,被殺得潰不成軍,盧佶當場被斬。錢元瓘又乘勝北上攻打處州(麗水),盧佶的哥哥刺史盧約抵敵不住,只好率部歸降。

溫州當時是吳越國南部重鎮,為浙閩贛三省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至此,溫州併入吳越國版圖,為十三州之一,成為南部重鎮。浙江全境盡在錢鏐的掌控之下。

錢鏐命錢元瓘留任溫州任刺史,著意經營、嚴加防禦。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錢元瓘築“錢氏子城”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受命之後,錢元瓘不敢怠慢,經過一番巡視之後,他發現溫州老城年久失修,已有多處出現傾圮,一旦戰事爆發,很難禦敵,必須重新籌劃城防,以確保長安無虞。

這年十一月,錢元瓘為防外敵攻城,保境安民,加固修繕晉代溫州修築的外城(又稱郡城)。外城以原有郡城為基礎進行修築,稱為羅城。除拱宸門外,悉依舊制。

在下令修繕舊城的同時,他還決定再建造一座內城,也就是子城,給溫州增設第二道城防。

後梁太祖開平年間(907-911),錢元瓘徵用民工增建內城,位於郡城正中部分,周圍3裡15步,呈梯形,四面都掘有護城河,河上架橋連接城門。城上有四樓,即東樓(華蓋樓)、西樓、南樓、北樓(臨圃樓)。

這裡為府治所在地,史稱“錢氏子城”。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子城舊址,就在如今鹿城區中心地帶,東至倉橋口、漁豐橋口的解北、解南後巷;南界漁豐橋口至冰壺潭,即鼓樓街到原府前河;西至原道前河往北至城西河,即今道前橋菜場一帶;北界原倉橋河。

錢元瓘在溫州主政期間,除了築城佈防,加強守備外,還興修水利,拓展海運,繁榮商業,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他返回杭州後,由吳璋接替任溫州制置使。當時,子城還在施工之中, 元瓘特意交託吳璋,一定要把築城方略進行到底。

在錢元瓘的全力打造下,溫州“錢氏子城”這項龐大的工程終於大功告成,這種設置內外城牆的非省會城市,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它為五代紛爭期鞏固溫州的城防安全,免使生靈塗炭作出了重要貢獻。

錢元瓘承襲吳越王位後,吳越境內平穩發展,百姓安居生息,他兒子繼位時,國有十年餘糧。錢元瓘在杭州留下的最著名的名勝古蹟,是上天竺寺和西湖北岸的昭慶寺。後來,其子錢俶重修昭慶寺,三年後又在寺前臨湖建看經樓,也就是“望湖樓”。後來,北宋文豪蘇軾酷愛此樓,寫詩說“望湖樓下水連天”,感嘆“故鄉無此好湖山”,望湖樓也因此名揚天下。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如今,如果你有機會去杭州西湖邊的柳浪聞鶯逛逛,可以去錢王祠中最恢弘的正殿——五王殿看看,殿內陳列三世五王塑像。錢元瓘的塑像就在正中的錢鏐像邊上。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千年譙樓風采依然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千年古譙樓在南宋時期,還曾有過被當做朝門的經歷。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駐蹕溫州,從江心嶼向溫州城內移蹕,就是通過這座南邊的譙樓,到達州治駐蹕的。宋高宗駐蹕州治內後,改州治衙門為行宮,州治住宅為宮禁,譙樓為朝門。高宗駐蹕溫州55天后離去,其間百官朝參,悉按六天一朝的舊儀進行,溫州地方官員亦隨班起居。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南宋樂清狀元、著名政治家、學者王十朋,19歲那年在五馬街口親睹高宗來溫盛況,寫詩讚嘆:“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詩中的“清輝”二字,就是指宋高宗在江心嶼留下的“清輝”、“沐光”院額之一,如今,“清輝”依然保存在江心嶼。

元滅宋後,因擔心漢人據險對抗叛亂,下令拆除全國所有的城池,溫州內外城也無法倖免。元至正十三年(1353),子城的四面城牆和東、西、北三處城樓被拆毀,僅存南門譙樓。明弘治《溫州府志》載:“舊子城在府城內,後梁開平初錢氏始築,週三裡十五步,通四門,內衛州治,外環以水。元至元十三年廢為民居,止(只)存譙樓門址。”

"

譙樓,溫州人習慣叫它鼓樓,矗立在溫州古城格局最為中心的位置,通過它中軸線的路,曾經叫五馬直街,現在叫公安路。

譙樓是溫州內城僅存的遺址,樓上高懸的“東甌名鎮”匾額,彰顯著千年古城的氣度。

它始建於何時?又為何而建?

在它默默護衛溫州古城的千年歷史中,又有哪些值得一說的故事?

在聊譙樓之前,我們先說個題外話。

小時候,三十六坊君一直詫異,溫州方言為什麼要把石榴稱作“金杏”?

在瞭解譙樓的過程中,才知道這與古代避諱習俗有關。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原來,五代時期,溫州歸屬吳越國管轄。當時的吳越王是錢鏐,定都杭州,沒錯,就是杭州地名中經常出現的“錢王”。因為“榴”和“鏐”諧音犯諱,所以改稱“石榴”為“金櫻”。後來漸漸成了溫州人口中的“金杏”了。

譙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鏐之子錢元瓘。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溫州成為吳越國南部重鎮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溫州內城,因為最早是由溫州刺史錢元瓘所建,所以又稱“錢氏子城”。

吳越王之子錢元瓘為何會來溫州建城呢?

唐朝末年,藩鎮擁兵割據,相互征伐,戰亂不休,溫州一帶也是兵連禍接,深受其害。

唐末,州郡最高軍政長官稱為刺史,當時溫州刺史就跟走馬燈似的頻頻更換:

先是朱褒以武力佔據溫州,朱氏幾個兄弟輪番坐鎮當刺史達22年之久;接著,裨將丁章驅逐朱氏,自為刺吏;後來,丁章又因殘暴遭誅殺,由裨將張惠取而代之。唐哀帝天祐二年(905),處州(麗水)刺史盧約之弟盧佶,率兵打敗張惠,佔據了溫州。

天祐四年,也就是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樑朝(後梁),錢鏐受封為吳越王,建都杭州。

這年三月,錢鏐命兒子錢元瓘率軍,由海道南征溫州,討伐盧佶。盧佶聞報大驚,急忙出動40餘艘戰船,列隊於青澳海門迎戰。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錢元瓘(887—941),字明寶,原名傳瓘,杭州臨安人,是錢鏐第七子。932年(長興三年)錢鏐去世後,錢元瓘繼承父位成為吳越國第二任君主。

當時才20歲的錢元瓘少年英武,多謀善斷。他來了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佯裝正面進攻,暗地裡偷偷率軍由飛雲江口登陸,從背後突襲溫州城。盧軍將士猝不及防,被殺得潰不成軍,盧佶當場被斬。錢元瓘又乘勝北上攻打處州(麗水),盧佶的哥哥刺史盧約抵敵不住,只好率部歸降。

溫州當時是吳越國南部重鎮,為浙閩贛三省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至此,溫州併入吳越國版圖,為十三州之一,成為南部重鎮。浙江全境盡在錢鏐的掌控之下。

錢鏐命錢元瓘留任溫州任刺史,著意經營、嚴加防禦。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錢元瓘築“錢氏子城”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受命之後,錢元瓘不敢怠慢,經過一番巡視之後,他發現溫州老城年久失修,已有多處出現傾圮,一旦戰事爆發,很難禦敵,必須重新籌劃城防,以確保長安無虞。

這年十一月,錢元瓘為防外敵攻城,保境安民,加固修繕晉代溫州修築的外城(又稱郡城)。外城以原有郡城為基礎進行修築,稱為羅城。除拱宸門外,悉依舊制。

在下令修繕舊城的同時,他還決定再建造一座內城,也就是子城,給溫州增設第二道城防。

後梁太祖開平年間(907-911),錢元瓘徵用民工增建內城,位於郡城正中部分,周圍3裡15步,呈梯形,四面都掘有護城河,河上架橋連接城門。城上有四樓,即東樓(華蓋樓)、西樓、南樓、北樓(臨圃樓)。

這裡為府治所在地,史稱“錢氏子城”。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子城舊址,就在如今鹿城區中心地帶,東至倉橋口、漁豐橋口的解北、解南後巷;南界漁豐橋口至冰壺潭,即鼓樓街到原府前河;西至原道前河往北至城西河,即今道前橋菜場一帶;北界原倉橋河。

錢元瓘在溫州主政期間,除了築城佈防,加強守備外,還興修水利,拓展海運,繁榮商業,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他返回杭州後,由吳璋接替任溫州制置使。當時,子城還在施工之中, 元瓘特意交託吳璋,一定要把築城方略進行到底。

在錢元瓘的全力打造下,溫州“錢氏子城”這項龐大的工程終於大功告成,這種設置內外城牆的非省會城市,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它為五代紛爭期鞏固溫州的城防安全,免使生靈塗炭作出了重要貢獻。

錢元瓘承襲吳越王位後,吳越境內平穩發展,百姓安居生息,他兒子繼位時,國有十年餘糧。錢元瓘在杭州留下的最著名的名勝古蹟,是上天竺寺和西湖北岸的昭慶寺。後來,其子錢俶重修昭慶寺,三年後又在寺前臨湖建看經樓,也就是“望湖樓”。後來,北宋文豪蘇軾酷愛此樓,寫詩說“望湖樓下水連天”,感嘆“故鄉無此好湖山”,望湖樓也因此名揚天下。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如今,如果你有機會去杭州西湖邊的柳浪聞鶯逛逛,可以去錢王祠中最恢弘的正殿——五王殿看看,殿內陳列三世五王塑像。錢元瓘的塑像就在正中的錢鏐像邊上。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千年譙樓風采依然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千年古譙樓在南宋時期,還曾有過被當做朝門的經歷。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駐蹕溫州,從江心嶼向溫州城內移蹕,就是通過這座南邊的譙樓,到達州治駐蹕的。宋高宗駐蹕州治內後,改州治衙門為行宮,州治住宅為宮禁,譙樓為朝門。高宗駐蹕溫州55天后離去,其間百官朝參,悉按六天一朝的舊儀進行,溫州地方官員亦隨班起居。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南宋樂清狀元、著名政治家、學者王十朋,19歲那年在五馬街口親睹高宗來溫盛況,寫詩讚嘆:“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詩中的“清輝”二字,就是指宋高宗在江心嶼留下的“清輝”、“沐光”院額之一,如今,“清輝”依然保存在江心嶼。

元滅宋後,因擔心漢人據險對抗叛亂,下令拆除全國所有的城池,溫州內外城也無法倖免。元至正十三年(1353),子城的四面城牆和東、西、北三處城樓被拆毀,僅存南門譙樓。明弘治《溫州府志》載:“舊子城在府城內,後梁開平初錢氏始築,週三裡十五步,通四門,內衛州治,外環以水。元至元十三年廢為民居,止(只)存譙樓門址。”

溫州人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


明清時期,譙樓經歷了多次修繕。除了軍事需要之外,譙樓還有擊鼓報時的功能,因此俗稱鼓樓,它所在的街巷也被命名為鼓樓街。早年,溫州的譙樓上設有報時的銅壺刻漏,下設鼓更點。平時每逢晨夕,按時擊鼓報時,內外賴以作息。在戰時,譙樓用來瞭望敵陣,並負有保護城池、抵禦外侮的使命。“譙樓鼓角曉連營”,形象反映了譙樓在歷史上所起的特殊作用。

據明代姜準所著的《岐海筆談》記載,譙樓設有“豉更點”和“銅壺刻漏”,每日按時報更擂鼓,因此又稱鼓樓。一旦出現戰事敵情,便緊閉城門,同時鼓角齊鳴,發出警報。

1981年,這座千年古譙樓被列為溫州市文保單位。上世紀90年代,譙樓再次修繕,修復後的譙樓樓高逾10米,城門為磚石結構,保持初建原貌。前些年,有關部門對譙樓周邊進行考古勘探時,曾發現早期城門及城垣遺址,出土了晚唐五代及之後各時期的陶瓷片標本,另有石球、銅錢等遺物。部分城磚上模印、刻劃文字或標記。如早期城磚上有陽文數字“一”、“二”、“三”等;晚期城磚有陰文“官”、陽文“五”、“明□(花押)” “陳□(花押)”等。


參考資料:

《錢元瓘建溫州內城》來源:溫州晚報

沈克成《溫州歷史年表》

《錢元瓘是暴君嗎?》出自《西溪隨筆》,作者:江南桓進

編輯:湯琰琰

美編:薛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