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

說到“槍”字,現在大家會想到什麼呢?

絕大多數人應該會想到現代最普遍的輕武器,什麼手槍,步槍,機槍…同時,也有一些人會想到古代一種冷兵器,杆端有尖刃,用於戳刺。

那這就有些意思了,漢字那麼多,為啥一個“槍”字同時會用來表示兩種完全不同的兵器呢?這種情況是非常少見的。

"

說到“槍”字,現在大家會想到什麼呢?

絕大多數人應該會想到現代最普遍的輕武器,什麼手槍,步槍,機槍…同時,也有一些人會想到古代一種冷兵器,杆端有尖刃,用於戳刺。

那這就有些意思了,漢字那麼多,為啥一個“槍”字同時會用來表示兩種完全不同的兵器呢?這種情況是非常少見的。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咱們先說說兩種槍是誰更早出現吧,這地球人都知道,肯定是冷兵器最早出現啊,其實對於這種戳刺類的兵器中國古代有很多稱呼,比如 “矛”、“鈹”、“槊”等。“矛”和“鈹”這兩種稱呼比較早出現分別是在商代與東周,那是什麼時候稱為“槍”的呢?這具體時間不知道,但不晚於秦代,很多古代的書籍都解釋了這個,《說文解字》說槍,歫也。漢簡《蒼頡篇》按,歫人之械也。槍,謂木兩頭銳者也。東漢.服虔《通俗文》剡木傷盜曰槍。

隋唐之後,這種武器通常以“槍”為統稱。

那“槍”為什麼後來又會被用於稱呼熱兵器?其實稍微有一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中國古代對於小口徑的火器是有另一個專門稱呼的字的,叫“銃”,一直到現在日本人都是習慣把槍稱呼為銃的,比如我們熟悉的“三八式步槍”,日語原文就是“三八式歩兵銃”;九九式短步槍則稱為“九九式短小銃”;甚至就連軍用刺刀,日本人的稱呼都是“銃劍”。

"

說到“槍”字,現在大家會想到什麼呢?

絕大多數人應該會想到現代最普遍的輕武器,什麼手槍,步槍,機槍…同時,也有一些人會想到古代一種冷兵器,杆端有尖刃,用於戳刺。

那這就有些意思了,漢字那麼多,為啥一個“槍”字同時會用來表示兩種完全不同的兵器呢?這種情況是非常少見的。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咱們先說說兩種槍是誰更早出現吧,這地球人都知道,肯定是冷兵器最早出現啊,其實對於這種戳刺類的兵器中國古代有很多稱呼,比如 “矛”、“鈹”、“槊”等。“矛”和“鈹”這兩種稱呼比較早出現分別是在商代與東周,那是什麼時候稱為“槍”的呢?這具體時間不知道,但不晚於秦代,很多古代的書籍都解釋了這個,《說文解字》說槍,歫也。漢簡《蒼頡篇》按,歫人之械也。槍,謂木兩頭銳者也。東漢.服虔《通俗文》剡木傷盜曰槍。

隋唐之後,這種武器通常以“槍”為統稱。

那“槍”為什麼後來又會被用於稱呼熱兵器?其實稍微有一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中國古代對於小口徑的火器是有另一個專門稱呼的字的,叫“銃”,一直到現在日本人都是習慣把槍稱呼為銃的,比如我們熟悉的“三八式步槍”,日語原文就是“三八式歩兵銃”;九九式短步槍則稱為“九九式短小銃”;甚至就連軍用刺刀,日本人的稱呼都是“銃劍”。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也就是說,對於小口徑管狀的熱兵器,我國古代是有專門的稱呼的,就叫“銃”,如果延續下來,也沒什麼不可以的,事實上中國古代就是這麼幹的,什麼“鳥銃”,“三眼銃”等兵器,中國也是這麼叫的

但是,還有一點大家可能就不知道了,其實最早的這種管狀火器,叫得其實就是槍,而不是銃(“銃”其實就是後面為了形容火器而專門新造的字),這就是北宋時期的“突火槍”!

為什麼叫“槍”呢?這其實也不完全確定,但大致我們可以猜一下,這種武器也只是用大毛竹,內填火藥(非今天之火藥)、子窠(砒霜等物製成),點燃後可以噴出火焰和煙,用於嚇退敵人,這種武器形狀其實和長槍差不多,甚至可能就是綁在了竹子製作的長槍頭的下面 ,所以它們也被叫做槍,只不過是一種特殊的槍。

"

說到“槍”字,現在大家會想到什麼呢?

絕大多數人應該會想到現代最普遍的輕武器,什麼手槍,步槍,機槍…同時,也有一些人會想到古代一種冷兵器,杆端有尖刃,用於戳刺。

那這就有些意思了,漢字那麼多,為啥一個“槍”字同時會用來表示兩種完全不同的兵器呢?這種情況是非常少見的。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咱們先說說兩種槍是誰更早出現吧,這地球人都知道,肯定是冷兵器最早出現啊,其實對於這種戳刺類的兵器中國古代有很多稱呼,比如 “矛”、“鈹”、“槊”等。“矛”和“鈹”這兩種稱呼比較早出現分別是在商代與東周,那是什麼時候稱為“槍”的呢?這具體時間不知道,但不晚於秦代,很多古代的書籍都解釋了這個,《說文解字》說槍,歫也。漢簡《蒼頡篇》按,歫人之械也。槍,謂木兩頭銳者也。東漢.服虔《通俗文》剡木傷盜曰槍。

隋唐之後,這種武器通常以“槍”為統稱。

那“槍”為什麼後來又會被用於稱呼熱兵器?其實稍微有一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中國古代對於小口徑的火器是有另一個專門稱呼的字的,叫“銃”,一直到現在日本人都是習慣把槍稱呼為銃的,比如我們熟悉的“三八式步槍”,日語原文就是“三八式歩兵銃”;九九式短步槍則稱為“九九式短小銃”;甚至就連軍用刺刀,日本人的稱呼都是“銃劍”。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也就是說,對於小口徑管狀的熱兵器,我國古代是有專門的稱呼的,就叫“銃”,如果延續下來,也沒什麼不可以的,事實上中國古代就是這麼幹的,什麼“鳥銃”,“三眼銃”等兵器,中國也是這麼叫的

但是,還有一點大家可能就不知道了,其實最早的這種管狀火器,叫得其實就是槍,而不是銃(“銃”其實就是後面為了形容火器而專門新造的字),這就是北宋時期的“突火槍”!

為什麼叫“槍”呢?這其實也不完全確定,但大致我們可以猜一下,這種武器也只是用大毛竹,內填火藥(非今天之火藥)、子窠(砒霜等物製成),點燃後可以噴出火焰和煙,用於嚇退敵人,這種武器形狀其實和長槍差不多,甚至可能就是綁在了竹子製作的長槍頭的下面 ,所以它們也被叫做槍,只不過是一種特殊的槍。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而根據敦煌石窟中發現的絹畫《降魔變》來看,中國最早可能在五代時期就在槍頭上綁上噴火器而成為火槍。到了南宋時,更是有關於火槍的文獻記錄,南宋軍隊利用會持續噴射火花的飛火槍或梨花槍來對抗北方金國或蒙古等的騎兵。可能由於火槍與突火槍的關係,“槍”開始有管形射擊武器的意思。

但後來這種武器就被稱為“銃”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可能和元朝的火器發展有關,以前竹木做的火器變成了金屬做的火器,所以這種武器被改成為“銃”,當然,如果把火器稱為“槍”,大家也能理解是什麼意思。

"

說到“槍”字,現在大家會想到什麼呢?

絕大多數人應該會想到現代最普遍的輕武器,什麼手槍,步槍,機槍…同時,也有一些人會想到古代一種冷兵器,杆端有尖刃,用於戳刺。

那這就有些意思了,漢字那麼多,為啥一個“槍”字同時會用來表示兩種完全不同的兵器呢?這種情況是非常少見的。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咱們先說說兩種槍是誰更早出現吧,這地球人都知道,肯定是冷兵器最早出現啊,其實對於這種戳刺類的兵器中國古代有很多稱呼,比如 “矛”、“鈹”、“槊”等。“矛”和“鈹”這兩種稱呼比較早出現分別是在商代與東周,那是什麼時候稱為“槍”的呢?這具體時間不知道,但不晚於秦代,很多古代的書籍都解釋了這個,《說文解字》說槍,歫也。漢簡《蒼頡篇》按,歫人之械也。槍,謂木兩頭銳者也。東漢.服虔《通俗文》剡木傷盜曰槍。

隋唐之後,這種武器通常以“槍”為統稱。

那“槍”為什麼後來又會被用於稱呼熱兵器?其實稍微有一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中國古代對於小口徑的火器是有另一個專門稱呼的字的,叫“銃”,一直到現在日本人都是習慣把槍稱呼為銃的,比如我們熟悉的“三八式步槍”,日語原文就是“三八式歩兵銃”;九九式短步槍則稱為“九九式短小銃”;甚至就連軍用刺刀,日本人的稱呼都是“銃劍”。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也就是說,對於小口徑管狀的熱兵器,我國古代是有專門的稱呼的,就叫“銃”,如果延續下來,也沒什麼不可以的,事實上中國古代就是這麼幹的,什麼“鳥銃”,“三眼銃”等兵器,中國也是這麼叫的

但是,還有一點大家可能就不知道了,其實最早的這種管狀火器,叫得其實就是槍,而不是銃(“銃”其實就是後面為了形容火器而專門新造的字),這就是北宋時期的“突火槍”!

為什麼叫“槍”呢?這其實也不完全確定,但大致我們可以猜一下,這種武器也只是用大毛竹,內填火藥(非今天之火藥)、子窠(砒霜等物製成),點燃後可以噴出火焰和煙,用於嚇退敵人,這種武器形狀其實和長槍差不多,甚至可能就是綁在了竹子製作的長槍頭的下面 ,所以它們也被叫做槍,只不過是一種特殊的槍。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而根據敦煌石窟中發現的絹畫《降魔變》來看,中國最早可能在五代時期就在槍頭上綁上噴火器而成為火槍。到了南宋時,更是有關於火槍的文獻記錄,南宋軍隊利用會持續噴射火花的飛火槍或梨花槍來對抗北方金國或蒙古等的騎兵。可能由於火槍與突火槍的關係,“槍”開始有管形射擊武器的意思。

但後來這種武器就被稱為“銃”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可能和元朝的火器發展有關,以前竹木做的火器變成了金屬做的火器,所以這種武器被改成為“銃”,當然,如果把火器稱為“槍”,大家也能理解是什麼意思。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火銃,這在元末明初時是一切管型射擊火器的泛稱,而到了明代時大口徑的管型射擊火器改稱作炮(炮)的愈來愈多(這其實也是借用的稱呼,冷兵器時代“炮”指的是投石車之類的兵器),而“銃”則愈來愈被表作小口徑的管型火器,但還是有例外,如把葡萄牙傳入的後膛火炮稱作佛郎機銃(日本則有些例外,日本人當時習慣把小口徑的火器也稱為炮,比如“鐵炮”,其實就是火槍)。

明代時,槍主要是指長柄冷兵器,管身火器主要以銃稱之(如果非要叫熱兵器是“槍”,一般在不發生混淆的情況下,比如說鳥槍,三眼強,大家也能理解)。清代之後,槍也常用來指銃,但一般仍然是成為銃,但是,清朝一些特殊的自制兵器,比如皇帝特用的,還是習慣稱為“槍”。

"

說到“槍”字,現在大家會想到什麼呢?

絕大多數人應該會想到現代最普遍的輕武器,什麼手槍,步槍,機槍…同時,也有一些人會想到古代一種冷兵器,杆端有尖刃,用於戳刺。

那這就有些意思了,漢字那麼多,為啥一個“槍”字同時會用來表示兩種完全不同的兵器呢?這種情況是非常少見的。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咱們先說說兩種槍是誰更早出現吧,這地球人都知道,肯定是冷兵器最早出現啊,其實對於這種戳刺類的兵器中國古代有很多稱呼,比如 “矛”、“鈹”、“槊”等。“矛”和“鈹”這兩種稱呼比較早出現分別是在商代與東周,那是什麼時候稱為“槍”的呢?這具體時間不知道,但不晚於秦代,很多古代的書籍都解釋了這個,《說文解字》說槍,歫也。漢簡《蒼頡篇》按,歫人之械也。槍,謂木兩頭銳者也。東漢.服虔《通俗文》剡木傷盜曰槍。

隋唐之後,這種武器通常以“槍”為統稱。

那“槍”為什麼後來又會被用於稱呼熱兵器?其實稍微有一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中國古代對於小口徑的火器是有另一個專門稱呼的字的,叫“銃”,一直到現在日本人都是習慣把槍稱呼為銃的,比如我們熟悉的“三八式步槍”,日語原文就是“三八式歩兵銃”;九九式短步槍則稱為“九九式短小銃”;甚至就連軍用刺刀,日本人的稱呼都是“銃劍”。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也就是說,對於小口徑管狀的熱兵器,我國古代是有專門的稱呼的,就叫“銃”,如果延續下來,也沒什麼不可以的,事實上中國古代就是這麼幹的,什麼“鳥銃”,“三眼銃”等兵器,中國也是這麼叫的

但是,還有一點大家可能就不知道了,其實最早的這種管狀火器,叫得其實就是槍,而不是銃(“銃”其實就是後面為了形容火器而專門新造的字),這就是北宋時期的“突火槍”!

為什麼叫“槍”呢?這其實也不完全確定,但大致我們可以猜一下,這種武器也只是用大毛竹,內填火藥(非今天之火藥)、子窠(砒霜等物製成),點燃後可以噴出火焰和煙,用於嚇退敵人,這種武器形狀其實和長槍差不多,甚至可能就是綁在了竹子製作的長槍頭的下面 ,所以它們也被叫做槍,只不過是一種特殊的槍。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而根據敦煌石窟中發現的絹畫《降魔變》來看,中國最早可能在五代時期就在槍頭上綁上噴火器而成為火槍。到了南宋時,更是有關於火槍的文獻記錄,南宋軍隊利用會持續噴射火花的飛火槍或梨花槍來對抗北方金國或蒙古等的騎兵。可能由於火槍與突火槍的關係,“槍”開始有管形射擊武器的意思。

但後來這種武器就被稱為“銃”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可能和元朝的火器發展有關,以前竹木做的火器變成了金屬做的火器,所以這種武器被改成為“銃”,當然,如果把火器稱為“槍”,大家也能理解是什麼意思。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火銃,這在元末明初時是一切管型射擊火器的泛稱,而到了明代時大口徑的管型射擊火器改稱作炮(炮)的愈來愈多(這其實也是借用的稱呼,冷兵器時代“炮”指的是投石車之類的兵器),而“銃”則愈來愈被表作小口徑的管型火器,但還是有例外,如把葡萄牙傳入的後膛火炮稱作佛郎機銃(日本則有些例外,日本人當時習慣把小口徑的火器也稱為炮,比如“鐵炮”,其實就是火槍)。

明代時,槍主要是指長柄冷兵器,管身火器主要以銃稱之(如果非要叫熱兵器是“槍”,一般在不發生混淆的情況下,比如說鳥槍,三眼強,大家也能理解)。清代之後,槍也常用來指銃,但一般仍然是成為銃,但是,清朝一些特殊的自制兵器,比如皇帝特用的,還是習慣稱為“槍”。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就清楚了,一開始小口徑管狀火器被稱為“槍”,後來被改稱為“銃”,再到後來“銃”成了主流稱呼,但用“槍”代指熱兵器,大家也是能理解的。

那為什麼後來“槍”完全取代了“銃”呢?這具體沒法考證,但是我們可以猜一猜,首先進入熱兵器時代後,冷兵器的槍漸漸被淘汰了,而且中國自己制式裝備的火器也是大幅度落後世界先進水平,洋人的火器太厲害了,所以自然要比“銃”高一級,於是就用了更厲害的“槍”來稱呼,而且一般為了區分冷兵器,熱兵器的“槍”被稱為“火槍”,而且是“洋槍洋炮”。

"

說到“槍”字,現在大家會想到什麼呢?

絕大多數人應該會想到現代最普遍的輕武器,什麼手槍,步槍,機槍…同時,也有一些人會想到古代一種冷兵器,杆端有尖刃,用於戳刺。

那這就有些意思了,漢字那麼多,為啥一個“槍”字同時會用來表示兩種完全不同的兵器呢?這種情況是非常少見的。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咱們先說說兩種槍是誰更早出現吧,這地球人都知道,肯定是冷兵器最早出現啊,其實對於這種戳刺類的兵器中國古代有很多稱呼,比如 “矛”、“鈹”、“槊”等。“矛”和“鈹”這兩種稱呼比較早出現分別是在商代與東周,那是什麼時候稱為“槍”的呢?這具體時間不知道,但不晚於秦代,很多古代的書籍都解釋了這個,《說文解字》說槍,歫也。漢簡《蒼頡篇》按,歫人之械也。槍,謂木兩頭銳者也。東漢.服虔《通俗文》剡木傷盜曰槍。

隋唐之後,這種武器通常以“槍”為統稱。

那“槍”為什麼後來又會被用於稱呼熱兵器?其實稍微有一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中國古代對於小口徑的火器是有另一個專門稱呼的字的,叫“銃”,一直到現在日本人都是習慣把槍稱呼為銃的,比如我們熟悉的“三八式步槍”,日語原文就是“三八式歩兵銃”;九九式短步槍則稱為“九九式短小銃”;甚至就連軍用刺刀,日本人的稱呼都是“銃劍”。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也就是說,對於小口徑管狀的熱兵器,我國古代是有專門的稱呼的,就叫“銃”,如果延續下來,也沒什麼不可以的,事實上中國古代就是這麼幹的,什麼“鳥銃”,“三眼銃”等兵器,中國也是這麼叫的

但是,還有一點大家可能就不知道了,其實最早的這種管狀火器,叫得其實就是槍,而不是銃(“銃”其實就是後面為了形容火器而專門新造的字),這就是北宋時期的“突火槍”!

為什麼叫“槍”呢?這其實也不完全確定,但大致我們可以猜一下,這種武器也只是用大毛竹,內填火藥(非今天之火藥)、子窠(砒霜等物製成),點燃後可以噴出火焰和煙,用於嚇退敵人,這種武器形狀其實和長槍差不多,甚至可能就是綁在了竹子製作的長槍頭的下面 ,所以它們也被叫做槍,只不過是一種特殊的槍。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而根據敦煌石窟中發現的絹畫《降魔變》來看,中國最早可能在五代時期就在槍頭上綁上噴火器而成為火槍。到了南宋時,更是有關於火槍的文獻記錄,南宋軍隊利用會持續噴射火花的飛火槍或梨花槍來對抗北方金國或蒙古等的騎兵。可能由於火槍與突火槍的關係,“槍”開始有管形射擊武器的意思。

但後來這種武器就被稱為“銃”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可能和元朝的火器發展有關,以前竹木做的火器變成了金屬做的火器,所以這種武器被改成為“銃”,當然,如果把火器稱為“槍”,大家也能理解是什麼意思。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火銃,這在元末明初時是一切管型射擊火器的泛稱,而到了明代時大口徑的管型射擊火器改稱作炮(炮)的愈來愈多(這其實也是借用的稱呼,冷兵器時代“炮”指的是投石車之類的兵器),而“銃”則愈來愈被表作小口徑的管型火器,但還是有例外,如把葡萄牙傳入的後膛火炮稱作佛郎機銃(日本則有些例外,日本人當時習慣把小口徑的火器也稱為炮,比如“鐵炮”,其實就是火槍)。

明代時,槍主要是指長柄冷兵器,管身火器主要以銃稱之(如果非要叫熱兵器是“槍”,一般在不發生混淆的情況下,比如說鳥槍,三眼強,大家也能理解)。清代之後,槍也常用來指銃,但一般仍然是成為銃,但是,清朝一些特殊的自制兵器,比如皇帝特用的,還是習慣稱為“槍”。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就清楚了,一開始小口徑管狀火器被稱為“槍”,後來被改稱為“銃”,再到後來“銃”成了主流稱呼,但用“槍”代指熱兵器,大家也是能理解的。

那為什麼後來“槍”完全取代了“銃”呢?這具體沒法考證,但是我們可以猜一猜,首先進入熱兵器時代後,冷兵器的槍漸漸被淘汰了,而且中國自己制式裝備的火器也是大幅度落後世界先進水平,洋人的火器太厲害了,所以自然要比“銃”高一級,於是就用了更厲害的“槍”來稱呼,而且一般為了區分冷兵器,熱兵器的“槍”被稱為“火槍”,而且是“洋槍洋炮”。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還有著名的“洋槍隊”

於是,漸漸地,中國製式裝備的火器被淘汰了,當然,“銃”這個字也被淘汰了,現在用銃來稱呼熱兵器,估計大家也都不習慣,因為現在的小口徑管狀火器都被稱為“槍”了。但日本就不一樣了,日本沒有把火器稱為“槍”的歷史原因,所以日文中這類火器至今仍然叫“銃”,而日文中的“槍”字含義則非常簡單,就是指冷兵器的“槍”!

作者:雲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