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一個富有哲理的節氣

2019年5月21日15:59,進入小滿,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每年5月20-22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60°時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

二十四節氣大多可以顧名思義,但是小滿卻有些令人費解。原來,小滿是指麥類等夏熟作物灌漿乳熟,子粒開始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小滿亦可指水田的水已盈滿。民間有“大落大滿,小落小滿”的諺語。“落”,是下雨的意思。雨水豐沛,定將豐收。

小滿丨農忙、農諺

我國古代將小滿分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意思是,小滿節氣中,苦菜開花;而喜陰的一些枝條細軟的草類在強烈的陽光下開始枯死;麥子開始成熟。

小滿過後,大多數地方平均氣溫高於22℃,農業生產的夏收、夏種、夏管工作從此時展開,農事活動進入繁忙的季節。如夏收作物的成熟收割,處於生長旺盛期的春播作物的管理以及秋收作物的播種等。小滿期間,各地都很忙。東北地區,人們給農作物間苗、定苗,查田補種,滅草鬆土。西北地區,人們給冬、春小麥澆水、鬆土,防治病蟲害。華中地區夏熟作物先後開始大規模收割。四川盆地“立夏小滿正栽秧”,“秧奔小滿谷奔秋”,正是適宜水稻栽插的季節。對南方的水稻而言,此時已達抽穗期。

小麥產區

小滿,一個富有哲理的節氣

此時宜抓緊麥田蟲害的防治,預防乾熱風和突如其來的雷雨大風、冰雹的襲擊。南方宜抓緊水稻的追肥、耘禾,抓緊晴天進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這一時期,一定要注意澆好“麥黃水”,抓緊麥田蟲害的防治,以增強麥子的長勢,同時還應採取一些有效的防風措施預防乾熱風和突如其來的雷雨大風的襲擊。

小麥的收穫時間大多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對應到節氣上來說,二十四節氣的小滿一般在陽曆5月21日,收割小麥則在二十四節的芒種前後,而因為芒種一般在陽曆6月6日,也就是說一般在小滿後15天就可以收割小麥了,但具體的時間也跟每年雨水的多少等天氣因素有關,可能錯前錯後。

另外在黃河流域,以芒種前後三到五天,開鐮割麥子,黃河以南、長江以北,芒種前五日開始收麥子。沿黃河芒種三日見麥茬,所謂“暖風一吹,麥熟一晌”,所以農民朋友們的三夏時節是非常忙碌的。

水稻產區

小滿,一個富有哲理的節氣

因為“立夏小滿正栽秧”,“秧奔小滿谷奔秋”,小滿正是適宜水稻栽插的季節。華南的夏旱嚴重與否,和水稻栽插面積的多少,有直接的關係;而栽插的遲早,又與水稻單產的高低密切相關。華南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幹春旱,大雨來臨又較遲,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姍姍而來,最晚甚至可遲至7月。加之常年小滿節氣雨量不多,平均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滿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華南中部夏旱更為嚴重。俗話說:“蓄水如蓄糧”,"保水如保糧"。

糧油作物產區

南方夏收糧油作物產區要抓住晴好天氣,適時收晒成熟的小麥、油菜,避免不利天氣造成損失。江南、華南地區在早稻移栽後應注意淺水灌溉、適時施肥,促進早稻早生快發和多分櫱;對夠苗的田塊要及時排水晒田,控制無效分櫱,並注意做好稻田病蟲害的監測與防治工作。

為了抗禦乾旱,除了改進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樹造林外,特別需要注意抓好頭年的蓄水保水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現的連續陰雨天氣,對小春作物收晒的影響。西北高原山地區,這時多已進入雨季,作物生長旺盛,欣欣向榮。但有較強冷空氣南下時,使贛、浙、閩、粵等省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低於20℃,日最低氣溫低於17℃的低溫陰雨天氣,會影響這些地區的早稻稻穗發育和揚花受粉。俗稱"五月寒",又稱為"小滿寒"。

蔬菜農事

1.繼續加強大棚作物培育管理,注意通風換氣,特別是雨過天晴,及時揭膜,降低棚內溫溼度。同時,注意加強病蟲防治。

2.做好露地蔬菜瓜果的培育管理,及時追肥,中耕除草,防病治蟲。

果樹農事

1.柑橘

小滿,一個富有哲理的節氣

繼續做好保花保果和病蟲害防治,重點是瘡痂病、樹脂病(黑點病)及紅蜘蛛、蚧(矢尖蚧)類、卷葉蛾等病蟲害。注意排水,防止澇害和水土流失。

2.楊梅

小滿,一個富有哲理的節氣

繼續抓好保果治蟲為中心的管理。適時疏果,克服大小年。疏果標準一般為:每6條結果枝中留3條結果枝,3條疏去,留下的3條結果枝,每枝留2個果實。病蟲防治參照上一節氣。

畜牧農事

1.養兔專業戶如生產需要,小滿前後還可配一胎,可以保證仔兔安全度夏。要保持兔舍乾燥環境,首先搞好兔舍清潔衛生。

2.加強夏季牧草種植工作(墨西哥玉米、飼用高粱)。

3.繼續加強蚊蠅滅除工作,在飼料中應添加驅蟲劑。

4.繼續防止乙腦、細小病毒病的發生,及過敏性皮炎的發生。

小滿節氣是收穫的前奏,夏收、夏種、夏管,三夏大忙的序幕從此拉開,是農民一年中又一個繁忙的季節。這一時期,需要時刻注意“乾熱風”的襲擊,否則一年的收成將會受到威脅。

小滿節氣農諺,很多都是說麥子的。

如:“小滿小滿,麥粒漸滿。”

“麥到小滿日夜黃。”

“小滿三日望麥黃。”

“小滿十日滿地黃。”

“小滿十八天,不熟自幹。”

“小滿十八天,青麥也成面。”

“小滿十日見白麵。”

......

到了小滿再種棉花,霜降前不能吐絮,棉花勢必嚴重減產,所以 諺語說:“小滿種棉花,光長柴火架。小滿種棉花,有柴少疙瘩。”

為什麼沒有“大滿”?

節氣裡的其他“小字輩”節氣,後面總跟著“老大”,如小暑之後是大暑,小雪之後是大雪,小寒之後是大寒。小滿之後卻是芒種,這是為什麼呢?恰好體現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理念。大滿並不是古人所追求的完美境界。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一切達到極致後必然走下坡路。而“小得盈滿”,是將熟未熟還有向上的空間,還可以“繼長增高”,這才符合中國人的理想。

小滿丨習俗

1、小滿動三車(絲車、油車、水車

小滿,一個富有哲理的節氣

小滿節時值初夏,蠶繭結成。正待採摘續絲。江南地區,自小滿之日起,蠶婦煮蠶繭開動級絲車緣絲,取萊籽至油車房磨油,天旱則用 水車拜水人田,民間謂之“小滿動三車”。

2、 祭車神

祭車神是一些農村地區古老的小滿習俗。在相關的傳說裡水車神,是一條白龍。在小滿時節,人們在水車驀上放贊魚肉、香燭等物品祭拜,最有趣的地方是,在祭品中會有一杯白水,祭拜時將白水潑入田中,有祝福水源湧旺的意思。在小滿時節,民間流傳下這麼一個習俗,那就是祭三車,即水車、油車和絲車。人們的耕種和生活可離不開這三車,所以為祈求風調雨順,日子紅火。

小滿,一個富有哲理的節氣

3、搶水

“搶水”是舊時民間的農事習俗。流傳於浙江海寧一帶,舉行這種儀式時,多由年長執事者召集各戶,在確定好的日期的黎明時分燃起火把,在水車基上吃麥糕、麥餅、麥團,待執事者以鼓鑼為號,群人以擊器相和,踏上小河漢上事先裝好的水車,數十輛一齊踏動,把河水引灌人田,至河水乾方止。

4、祭蠶

小滿,一個富有哲理的節氣

相傳小滿為蠶神誕辰,因此江浙一帶在小滿節氣期間有一個祈蠶節。我國農耕文化以“男耕女織”為典型。女織的原料北方以棉花為主,南方以蠶理為主。蠶絲需靠養蠶結繭抽絲而得,所以我國南方農村養蠶極為興盛,尤其是江浙一帶。

蠶是嬌養的“寵物”,很難養活。氣沮、溼度,桑葉的冷、熟、幹、溼等均影響蠶的生存。由於蠶難養,古代把蠶視作“天物”。為了祈求“天物。的寬怒和養蠶有個好的收成,因此人們在四月放蠶時節舉行祈蠶節。

小滿丨飲食

1、苦菜

小滿,一個富有哲理的節氣

苦苦菜,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膽鹼、糖類、核黃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本草綱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醫學上多用苦苦菜來治療熱症,古人還用它醒酒。

寧夏人喜歡把苦菜燙熟,冷淘涼拌,調以鹽、醋、辣油或蒜泥,清涼辣香,吃饅頭、米飯,使人食慾大增。也有用黃米湯將苦苦菜醃成黃色,吃起來酸中帶甜,脆嫩爽口。有的人還將苦苦菜用開水燙熟,擠出苦汁,用以做湯、做餡、熱炒、煮麵,各具風味。

2、少吃辛辣肥膩、生溼助溼的食物

小滿過後,雨水漸多,空氣滋潮溼熱,皮膚蘊溼生熱,容易引起風疹、風溼疹、汗斑、溼疹、溼性皮膚病、足癬等,《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篇》說:“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所以在飲食方面要少吃辛辣肥膩、生溼助溼的食物。因此,諸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酸澀辛辣、性屬溫熱助火之品及油煎燻烤之物,如生蔥、生蒜、生薑、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魚、蝦、蟹各種海鮮發物、牛、羊、狗、鵝肉此類的美味,要在小滿節後適當節制攝取,避免誘發各種皮膚病,從源頭做到“防熱防溼”,“未病先防”。

3、不要過量進食生冷食物

小滿,一個富有哲理的節氣

進入小滿後,氣溫不斷升高,人們往往喜愛用冷飲消暑降溫,但冷飲過量會導致腹痛、腹瀉等病症。此時進食生冷飲食易引起胃腸不適而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由於小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健全,老人臟腑機能逐漸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現此種情況。因此,飲食方面要注意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

4、少吃羊肉串、火鍋、燒烤類食物

小滿到來,相信大家已經感到炎熱夏天的到來。這時,三五個朋友相約吃大排檔、羊肉串、火鍋等可謂吃的熱火朝天,興致盎然,然後幾瓶冰鎮啤酒下肚,直呼爽歪歪。然而,這是一種很不衛生、極不健康的飲食方式。正如前述,油煎燻烤、牛羊蝦蟹發物本是高熱量、溫熱助火之物,容易引起腸胃積熱,而冰鎮啤酒刺激腸胃,正邪相侵,容易引起脾胃不和,導致腸胃不適、腹瀉等腸胃疾病的發生。當然,路邊的燒烤和觥籌交錯聲總會不自覺地吸引你的腳步。如果實在禁不住這些所謂美味的誘惑,那但坐無妨,適當飲食,滿足下味蕾也未嘗不可。但要注意下你所食用的肉菜是否新鮮,有無異味。

小滿丨祝福滿滿

又到小滿,小編代表農林衛視全體人員,祝農民朋友們家庭生活幸福美滿,外出打工滿載而歸,農業生產豐收滿滿,身體健康紅光滿面,樂享生活滿面春風!

參考文獻:

1、《二十四節氣民俗》 劉魁立 張旭主編

2、《二十四節氣丨小滿》 公眾號【太昭漢垠】 睿菡

3、網絡(手機嘻嘻網24節氣 養生之道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