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陝西:張宏斌《花子涼粉》

豌豆 咸豐 美食 美讀線 2017-05-30

吃在陝西:張宏斌《花子涼粉》

編者按

這裡會讓你舌燦蓮花,滿嘴噙香。

厚重的內容,飄逸的筆觸,背後流露的是恬淡如水的心境,字裡行間悠遠的文化意味和濃厚的鄉土氣息!

與這種意味相交織、纏繞的,是人間煙火味——是氤氳其中的親情、鄉情,和對故鄉、往事、童年的追懷…

吃在陝西:張宏斌《花子涼粉》

花子涼粉

文 | 張宏斌(陝西山陽)

每次回老家,父親都會嚷著母親什麼時候攪回涼粉吃,可每次吃涼粉的時候,父親又會嘮叨花子涼粉如何的好吃,挑剔地嘆息著母親攪的涼粉沒有花子涼粉有味道,兩個老人喋喋不休的爭論,讓我看著好笑,一家人都沉醉在歡笑之中。

漫川關花子涼粉的故事我知道甚少,但漫川人對花子涼粉的眷戀似乎是情有獨鍾,有著回味無窮的感觸,從父母口中講起花子涼粉的味道時,是一種傳奇的色彩和味蕾衝擊。心想不就是一個涼粉嗎?涼粉是花的嗎?有那麼誇張嗎?我對花子涼粉的瞭解,也只是在大人們口中斷斷續續聽到不全的描述。花子姓孫,叫什麼無人能想得起他的大號,一臉的麻子窩兒,光頭矮個子,清瘦尖下巴,腰間繫著圍裙,手臂上套著油膩膩的袖筒,頭上常年戴著黑毛線一把抓的罐罐帽,一個人就住在漫川關鎮水磨街窯廠。

花子涼粉是一個名號,典型的擔擔客,常年走街穿巷吆喝著賣涼粉,因為花子的涼粉確實好吃,有時不等得涼粉挑過河走進鎮子街巷都被搶買的精光。花子攪涼粉的時候總是在夜晚,誰也沒有見過他的祕方和做涼粉的樣子,想象得出一個人黑燈瞎火的關緊門窗,點著煤油燈,跟做賊似得在屋裡悠悠的拐起小石磨磨豌豆,豌豆磨好了,用布包過濾出漿,鍋臺灶膛裡旺旺大火,將豌豆漿兌入滾沸的水中不停的攪動,唉!誰知道呀?盡是瞎猜。可就是這其貌不揚的老頭,在矮榻榻屋子裡做出的涼粉,堪稱一絕,有獨到之處,真是絕活。

吃在陝西:張宏斌《花子涼粉》

吃在陝西:張宏斌《花子涼粉》

吃在陝西:張宏斌《花子涼粉》

吃在陝西:張宏斌《花子涼粉》

吃過花子涼粉兒的老年人都回憶說,天剛亮花子收拾好涼粉兒擔子,開始走街串巷,擔擔筐子裡支著木板,一頭是盆子扣著的涼粉兒,一頭是吃涼粉的盤子和調味的大蒜水、鹽、醋和芝麻香油辣子。花子步伐輕盈,閃忽著擔擔,邊走邊拉起綿長聲兒:“涼粉兒——!”聽到叫聲的人都趕過來,花子放下擔子,麻利地打(切)好涼粉片,澆上蒜水、鹽、醋和芝麻香油辣子。

吃涼粉兒的人掂著盤子圪蹴在擔擔旁邊,涼粉又麻又辣又香,所有人吃的是吧唧吧唧,時不時吸溜著鼻涕,顯得格外香噴噴的樣子,甚至將涼粉盤裡的醋水水都喝完了,還不忘用最後一塊沒有吃的涼粉把盤子底刮乾淨。沒吃到嘴的人眼巴巴看著饞著,嘴裡飽滿酣水,急的心直髮癢癢。再來一盤兒的,花子會接過盤眯起眼說:“明天再吃!吃多了傷胃。”花子涼粉晶瑩剔透,白白淡淡的泛著綠意,一塊涼粉坨子幾刀下去,薄薄的片片油潤透亮,就像美麗的瓷片一樣精妙,涼粉兒柔韌,夾在筷子上閃悠悠不脆斷、其味是清爽勁道,餘味深長,尤其在盛夏烈日炎炎的正午,消暑爽胃,味道特香,吃了還想吃,就是吃不上,花子死後,再沒有吃過比花子涼粉兒更香的涼粉兒了。

獨有的製作豌豆涼粉兒這門絕活,也不知何人傳授還是祖傳,有人說是皇城根的涼粉擔擔客隨著騾馬幫隊過來的,傳言大清咸豐皇帝有一天出宮閒逛,聽到衚衕裡有人叫喊:“酸鹹麻辣香,消暑是良方,若是吃一盤,三天心中涼。”咸豐走上前見一賣涼粉的被團團圍住,大家吃得正香,心生饞味,也要了一盤,吃完後連聲稱好還要再吃,可賣涼粉的忙說:“明兒來、明兒來。”只好作罷,付賬時方知未裝銀兩,便悄悄溜回宮後換了衣服拿上銀錢又要吃涼粉,哪想擔擔客說:“你不是今天吃了嗎?一天只能吃一次,就是皇上來了我也只給一盤。”

咸豐聽了大笑,賞賜紋銀三百兩,特封為“涼粉一盤”,此後,吃一盤成了慣例。不知到漫川關花子涼粉祕方是不是京城流落過來,但涼粉的美味落了在明末清初“黃貢輔道”的漫川關水旱碼頭,傳到孫花子手上可謂名噪一時,花子涼粉不給多吃,可能是皇帝特批的聖旨吧?只可惜,花子無後人,藝又不外傳,去世後涼粉兒的絕活也隨之失傳了。

花子涼粉的失傳,這是漫川人的遺憾,我們吃不上花子涼粉兒,只好聽傳說、咽口水、想得美,一個無名的花子挑著不僅僅是一擔涼粉,更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讓人永久的回味。

吃在陝西:張宏斌《花子涼粉》

吃在陝西:張宏斌《花子涼粉》

(注:文中配圖來自網絡)

END

吃在陝西:張宏斌《花子涼粉》

作者簡介

張宏斌,男,陝西商洛人,現任中共山陽縣委農工部部長。

吃在陝西:張宏斌《花子涼粉》

來源:嘉年華時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