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五蓮的“許孟燒肉”,全是豬下水卻成了五蓮名小吃。

許孟是地名,位於山東五蓮縣東北方,是五蓮少有的平原地區。因明朝時有許、孟兩家人到此建村,而起名許孟村,後來變作許孟鎮,許孟燒烤是當地的特色小吃。

雖然稱為“燒烤”,但是許孟的燒烤並不是我們平時熟知的明火燒烤,它和著名燒烤小吃——羊肉串不是同類。確切來說,它是一種用糖薰過的滷肉,在許孟當地被稱作“許孟燒肉”,最初是隻有許孟人知曉的美味。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交通的不斷髮展,許孟燒肉慢慢流傳到了五蓮各地,成為五蓮縣的名小吃。但是由於五蓮各地方言不同,有的方言發不出“r”的音,燒“肉”念成了燒“油”,後來為了發音方便就直接改稱為“許孟燒烤”,只有在許孟當地,人們還喚它為“燒肉”,不過對當地人來說,“燒烤、燒油都是一個意思,沒啥區別”!

山東五蓮的“許孟燒肉”,全是豬下水卻成了五蓮名小吃。

燒肉的原料一般都是內臟,要整套的豬下水,包括豬頭、豬蹄、豬腸、豬肚、豬肺、豬心、豬肝,下鍋前需仔細地清理。豬頭、豬蹄先用60度的熱水燙過,然後放到燒熱的食用黃香裡,等黃香稍冷後剝下,豬頭、豬蹄上的毛就凝在黃香裡一併被剝了下來,再砍成兩半放到開水裡,清洗後就可以待煮。其他內臟類的部位先用水浸泡之後再清洗,特別是豬腸,需要特別用心。

但豬下水並不是燒肉的唯一原料,所有的部位都可以用來燒製,過年的時候,許孟人家都會燒一鍋肉當作年菜。

山東五蓮的“許孟燒肉”,全是豬下水卻成了五蓮名小吃。

董漢德是許孟專賣燒肉的師傅。他家做燒肉的歷史可以從他爺爺算起,爺爺一共兩個兒子,他父親和他大伯。大伯是屠夫,對於做燒烤的人家來說,家裡有個屠夫相當於保證了肉的新鮮貨源,於是董漢德的父親繼續做燒烤生意便成了件順理成章的事。到了董漢德這代,趕上集體經濟不讓做小買賣,他就進了生產隊,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他才重操燒肉舊業,到現在已經做了30多年。

山東五蓮的“許孟燒肉”,全是豬下水卻成了五蓮名小吃。

30多年的燒肉經驗給董漢德帶來的除了離不開燒肉的飲食習慣外,還有一鍋老湯。一鍋滷湯的好壞會直接影響燒肉的口味,吃慣燒肉的人都知道——滷湯越老越好,滷湯多次煮制食物和增加香料之後,其中的可溶性蛋白質及呈味成分越來越多,從而使得湯的滋味變得濃厚。配製滷湯用的各式香料最傳統的有八角、花椒、姜、蔥,有的人家還會加些橘皮、龍眼、肉蔻等。董漢德說有的調料煮出來的肉會帶有一股中藥味,味道很特別,但同時也蓋住了豬肉本身的香味,所以他的滷湯一直用的是傳統配料,一個星期往滷湯裡放一包,每次煮肉時再加些鹽。肉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中煮制後都煮透了,脂肪熔化流出,沉澱到湯汁裡,同時與脂肪關聯的揮發性化合物給肉和肉湯增補香氣,滷湯中的香料也改變了肥肉的口感,讓滷肉食用時能肥而不膩、肥瘦皆宜。

我們到董漢德家時他已經在廚房煮肉了,濃濃的滷香味飄散在院子各個角落。廚房是院子裡一間獨立的磚瓦房,房子不大,中間有兩個灶臺,灶上分別架著兩支大鐵鍋,冒著騰騰的熱氣,董漢德正往其中一個盛滿黃褐色湯汁的鍋裡放入大塊大塊的肉。把肉都下鍋後,董漢德從廚房走到院裡喝兩口水、打了聲招呼,又匆匆地進去了。

煮好一鍋肉要一個半小時,煮好的肉撈出瀝一下水,然後放到另一口鐵鍋的鐵篦子上熏製,熏製過程就是五蓮人所說的“燒烤”。薰鍋要提前用大火燒熱,董漢德的妻子在廚房裡幫忙生火,偶爾往灶裡塞兩把易燃的玉米稈,控制火候。董漢德舀一勺紅糖、一勺白糖,往鍋裡一撒,接著迅速把放滿滷肉的鐵篦子放入鍋中。這時鍋中會立即騰起一股黃色煙霧,然後迅速蓋上鍋蓋。以董漢德的經驗,熏製以著上色為宜,3~4分鐘即可,時間過長不僅會影響肉的質感,也會導致顏色偏黑,影響外觀。

山東五蓮的“許孟燒肉”,全是豬下水卻成了五蓮名小吃。

不一會兒,肉就出鍋了,變成誘人的金黃色,燒肉被依次擺放到長方形大鐵箱裡。裝滿整箱燒肉的鐵箱一推出廚房,空氣就被一股純正的豬肉香味籠罩,還瀰漫著尚帶熱氣的煙燻味,這樣的場景讓一個肉食者的幸福感瞬間到達頂點,迫不及待地想要嘗一口。

董漢德拿小刀給我們割了一截豬腸,一口塞進嘴裡,滷味、煙燻味、豬肉味,還有一點大腸特有的臭香味齊齊湧來,帶來巨大的滿足感。剛出鍋的肉很嫩,口感柔軟又帶著肉特有的厚實,細細一看原來是腸裡還包裹了一層腸——這是套腸,即把小腸套在大腸裡面。到許孟之前就對套腸有所耳聞,董漢德解釋這樣的做法是為了最大限度保持住腸的口感:“小腸沒有脂肪,如果單獨煮,腸會打結,不好看也不好吃。大腸太肥,單獨煮太油膩。套起來煮,不打結,還能最大限度保持住腸裡的脂肪,口感更好。”

山東五蓮的“許孟燒肉”,全是豬下水卻成了五蓮名小吃。

在很多地方,人們都對肥腸有一種特別的熱愛。巴蜀有爆炒肥腸,客家有酸菜肥腸,許孟燒烤的套腸就是一代代許孟人琢磨如何吃腸的結晶。但是簡單地套腸做法似乎還不是許孟燒烤對肥腸的終極表白,幾天後我從另一個許孟人徐大哥那兒瞭解到更地道的套腸吃法。當我們聊起套腸時,這位土生土長的許孟人立刻兩眼放光,雙手一拍,說道:“你知道套腸最好吃的做法是什麼?把小腸套到大腸裡的時候,在整節的頭部包一點豬腦,味道絕妙!這是我大爺的獨門做法,他也是做燒烤的。吃的時候把腸切成片,煮熟的豬腦已經凝固在腸裡了,夾一片腸,放在嘴裡一吸,就能把腦花吸出來……”作為腦花的忠實愛好者,聽到這樣的吃法,當下恨不能立刻嘗試一番,心中早已把“豬腦配大腸”奉為豬內臟最好的料理方法。

文字根據線上傳播方式對原作有部分刪改。

撰文:張藝凡。攝影:王雲飛。內容來自:《風物中國志.五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