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代貴族宮廷飲食吃啥,怎麼吃,紅樓夢貴族式吃法超乎你想象

清朝皇帝平時吃飯稱為“傳膳”、“進膳”、“用膳”等。清朝歷代皇帝日常膳食的場面、餚饌的數量差別很大,如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康熙皇帝進膳時就比較簡單;乾隆皇帝每次膳食的菜餚一般都在四五十品以上。一般而言,乾隆皇帝以後,歷朝皇帝的日常飲食都在四五十種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上百種。愈到清後朝,皇帝的膳事愈鋪張豪華,至清代末年時,皇帝飲食的鋪張程度已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宮廷其他成員的飲食耗費也是十分驚人的。在鄂爾泰、張廷玉編纂的《國朝宮史》中,對皇太后、皇后等人的“日用飲食原料額”作過以下的統計:

皇太后:豬一口、羊一隻、雞、鴨各一隻、新粳米二升、黃老米一升五合、高麗江米三升、粳米粉三斤、白麵五十一斤、蕎麥麵一斤、麥子粉一斤、豌豆折三合、芝麻一合五勺、白糖二斤一兩五錢、盆糖八兩、核桃仁四兩、松仁二錢、枸杞四兩、晒乾棗十兩、豬肉十二斤、香油三斤十兩、雞蛋二十個、麵筋一斤八兩、豆腐二斤、粉鍋渣一斤、甜醬二斤十二兩、清醬二兩、醋五兩、鮮菜十五斤、茄子二十個、王瓜二十條、白蠟七枝(內一枝重五兩,三枝各重三兩,三枝各重一兩五錢)、黃蠟二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蠟二十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更蠟一枝(夏重五兩、冬重十兩)、紅蘿炭(夏二十斤、冬四十斤)、黑炭(夏四十斤、冬八十斤)。

皇后:豬肉十六斤、羊肉一盤、雞鴨各一隻、新粳米一升八合、黃老米一升三合五勺、高麗江米一升五合、粳米粉一斤八兩、蜂蜜四兩、核桃仁二兩、松仁一錢、枸杞二兩、晒乾棗五兩、豬肉九斤、豬油一斤、香油一斤六兩、雞蛋十個、麵筋十二兩、豆腐一斤八兩、粉鍋渣一斤、甜醬一斤六兩五錢、清醬一兩、醋二兩五錢、鮮菜十五斤、茄子二十斤、王瓜二十條、白蠟五枝(內一枝重三兩,四枝各重一兩五錢)、黃蠟四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蠟十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更蠟一枝(夏重五兩、冬重十兩)、紅蘿炭(夏十斤、冬二十斤)、黑炭(夏三十斤、冬六十斤)。


"
清代貴族宮廷飲食吃啥,怎麼吃,紅樓夢貴族式吃法超乎你想象

清朝皇帝平時吃飯稱為“傳膳”、“進膳”、“用膳”等。清朝歷代皇帝日常膳食的場面、餚饌的數量差別很大,如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康熙皇帝進膳時就比較簡單;乾隆皇帝每次膳食的菜餚一般都在四五十品以上。一般而言,乾隆皇帝以後,歷朝皇帝的日常飲食都在四五十種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上百種。愈到清後朝,皇帝的膳事愈鋪張豪華,至清代末年時,皇帝飲食的鋪張程度已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宮廷其他成員的飲食耗費也是十分驚人的。在鄂爾泰、張廷玉編纂的《國朝宮史》中,對皇太后、皇后等人的“日用飲食原料額”作過以下的統計:

皇太后:豬一口、羊一隻、雞、鴨各一隻、新粳米二升、黃老米一升五合、高麗江米三升、粳米粉三斤、白麵五十一斤、蕎麥麵一斤、麥子粉一斤、豌豆折三合、芝麻一合五勺、白糖二斤一兩五錢、盆糖八兩、核桃仁四兩、松仁二錢、枸杞四兩、晒乾棗十兩、豬肉十二斤、香油三斤十兩、雞蛋二十個、麵筋一斤八兩、豆腐二斤、粉鍋渣一斤、甜醬二斤十二兩、清醬二兩、醋五兩、鮮菜十五斤、茄子二十個、王瓜二十條、白蠟七枝(內一枝重五兩,三枝各重三兩,三枝各重一兩五錢)、黃蠟二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蠟二十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更蠟一枝(夏重五兩、冬重十兩)、紅蘿炭(夏二十斤、冬四十斤)、黑炭(夏四十斤、冬八十斤)。

皇后:豬肉十六斤、羊肉一盤、雞鴨各一隻、新粳米一升八合、黃老米一升三合五勺、高麗江米一升五合、粳米粉一斤八兩、蜂蜜四兩、核桃仁二兩、松仁一錢、枸杞二兩、晒乾棗五兩、豬肉九斤、豬油一斤、香油一斤六兩、雞蛋十個、麵筋十二兩、豆腐一斤八兩、粉鍋渣一斤、甜醬一斤六兩五錢、清醬一兩、醋二兩五錢、鮮菜十五斤、茄子二十斤、王瓜二十條、白蠟五枝(內一枝重三兩,四枝各重一兩五錢)、黃蠟四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蠟十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更蠟一枝(夏重五兩、冬重十兩)、紅蘿炭(夏十斤、冬二十斤)、黑炭(夏三十斤、冬六十斤)。


清代貴族宮廷飲食吃啥,怎麼吃,紅樓夢貴族式吃法超乎你想象


皇貴妃:豬肉十二斤、羊肉一盤、雞一隻(或鴨一隻)、陳粳米一升五合、白麵五斤、白糖五兩、核桃仁一兩、黑炭(夏三十斤、冬六十斤)、六安茶葉十四兩、天池茶葉八兩。

皇子(公主同):白蠟一枝(重一兩五錢)、羊油蠟三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更蠟一枝(夏重五兩、冬重十兩)、紅蘿炭(冬五斤)、黑炭(夏十五斤、冬二十五斤)。

皇子福晉:豬肉二十斤、陳粳米一升二合、老米六合、紅小豆六合、白麵八斤、懷曲一錢五分、綠豆粉二兩、芝麻六合、澄沙六合、白糖一斤、香油一斤五兩五錢、雞蛋五個、麵筋八兩、豆腐一斤、豆腐皮三張、粉鍋渣二斤八兩、水粉三兩、豆瓣四兩、綠豆芽四兩、蘑菇一兩、木耳五錢、甜醬一斤、清醬八兩、醋四兩、白鹽四兩、醬瓜一片半、醬茄半枚、醬擘藍半枚、花椒五分、大料五分、姜五錢、鮮菜五斤、白蠟一枝(重一兩五錢)、黃蠟六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蠟十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更蠟一枝(夏重五兩、冬重十兩)、紅蘿炭(夏五斤、冬十斤)、黑炭(夏三十斤、冬七十斤)、羊肉十五盤。

皇子側室福晉:豬肉十斤、陳粳米九合、老米一合、白麵二斤八兩、懷曲五分、綠豆粉一兩、芝麻一合、澄沙二合、白糖四兩、香油七兩、雞蛋三個、麵筋四兩、豆腐八兩、豆腐皮一張、粉鍋渣十三兩、水粉一兩、豆瓣一兩五錢、綠豆芽一兩五錢、蘑菇八錢、木耳三錢、甜醬五兩五錢、清醬二兩五錢、醋一兩五錢、白鹽三錢、醬瓜一片半、花椒二分、大料二分、姜二錢、鮮菜三斤、黃蠟一枝(重一兩五錢)、洋油蠟二枝(各重一兩五錢)、黑炭(夏十斤、冬十八斤)、羊肉十五盤。

以上僅為皇室成員的日用飲食原料,而皇帝本人的日用飲食原料則明顯多於他們,一般情況下,皇帝每日用盤肉22斤,湯肉5斤,豬油1斤,羊2只,雞5只(當年雞3只),鴨3只,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等共19斤,大蘿蔔、水蘿蔔和胡蘿蔔共60個,包瓜、冬瓜各1個,苤藍、幹閉蕹菜各5個(每個6斤),蔥6斤,玉泉酒4兩,甜醬和清醬各3斤,醋2斤。早、晚隨膳餑餑8盤,每盤30個,而每做一盤餑餑需要上等白麵4斤,香油1斤,芝麻1合5勺,澄沙3合,白糖、核桃仁和黑棗各12兩。另外,御茶房還要恭備皇帝每天用的茶、乳等。皇帝例用乳牛50頭,每頭牛每天交乳2斤,共100斤;又每天用玉泉水12罐、乳油1斤、茶葉75包(每包2兩)。

清代初期,皇室所吃的餚饌,野味所佔的比重較大,即主要是吃虎、熊、狍、獐、鹿、山羊、野豬、山雞、野雉、野鴨等為原料製作的菜餚。製作也較為簡單,大多是洗淨後,割成大塊,放入水鍋中,加入海鹽、醬油、蔥、姜、花椒、大料後,煮熟即食,表現了滿族人粗獷、實用的傳統食風。

透過紅樓看清朝貴族的奢華飲食生活 (1) 摘要:飲食描寫是《紅樓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曹雪芹的飲食生活的描寫,刻畫了盛清時期豪門貴族的驕奢生活。本文例舉了幾個有代表性的《紅樓夢》中對飲食的描寫,再現了清代尤其是盛清時期的貴族飲食生活,分析了貴族們對飲食的苛刻要求。關鍵詞:紅樓夢飲食生活清朝貴族一、引言 中國飲食之講究精細者莫過於歷朝歷代的宮廷與貴族們,烹飪技藝也在當權者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過程中得到長足的發展。清代是封建官僚體系之集大成者,它沿襲並發展了前代奢侈的貴族飲食生活,而紅樓夢正是描寫盛清時期當權者們的腐朽奢侈生活。二、紅樓夢中的飲食描寫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總所周知,《紅樓夢》中主要描寫的金陵望族的賈府,裡面的重要人物如賈母、寶玉、黛玉、寶釵和王熙鳳等人個個嬌貴無比,他們的飲食生活真可以說是窮極奢華。寫吃,《紅樓夢》是最特殊的一部。這部書中寫吃喝,不僅用的筆墨多,而且精彩,全書中寫了多次筵宴,含意深刻而又意趣橫生,在寫吃喝的筆墨運用上,也是獨一無二。 第三十四回中,寶玉被打了個半死,躺在炕上不能動彈。襲人到王夫人屋裡去稟報寶玉的傷情,王夫人叫帶回兩瓶香露去給寶玉吃。襲人看時,只見兩個玻璃小瓶,卻有三寸大小,上面螺絲銀蓋,鵝黃箋上寫著“木樨清露”,那一個寫著“玫瑰清露”。而這兩種飲料,均向皇帝進宮過,可見是一種十分珍貴的高級飲料。王夫人問想吃什麼,寶玉笑道:“也倒不想什麼吃,倒是那一回做的那小荷葉兒小蓮花兒的湯還好些。”賈母聽到,便一疊聲地叫人做去。蓮葉羹,論用料,並非最貴重,費的工夫,也不算最絕。然而,用薛姨媽的話說“你們府上也都想絕了,吃碗湯還有這些樣子。” 再看第四十九回,作者用很多筆墨,寫那些侯門小姐圍在一起燒烤生鹿肉吃,津津有味,亦興致勃勃。這個情節寫得十分精彩。吃,是為了填飽肚子或者是為解饞,於這些人都已是不相干的了。他們此舉都不是口腹之需,而只是好玩,於吃中表現的,是一種情趣。第八回中寫到,薛姨媽進京寶玉去看望,姨媽留飯,除拿出糟鵝掌鴨信等南方風味的菜餚招待,還做了酸筍雞皮湯,寶玉大喝了兩碗。酸筍是西南地區各省人民喜歡吃的一種素菜,不但在京城是罕物,即使在江南也是不多見。由此可見,紅樓中貴族的奢華生活。 賈府的奢華可以從《紅樓夢》情節上體現出來。在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賈母命熙鳳用茄鯗喂她。姥姥吃了兩口,味道甚佳,便請教說:“告訴我是個什麼法子弄的,我也弄著吃去。”鳳姐兒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颳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可謂賈府的飲食“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無獨有偶,有一天寶玉問晴雯:“今兒我在那府裡吃早飯,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著你愛吃,和珍大奶奶說了,只說我留著晚上吃,叫人送過來的,你可吃了?”晴雯道:“快別提。一送了來,我知道是我的,偏我才吃了飯,就放在那裡”。後來李奶奶來了看見,說:“寶玉未必吃了,拿了給我孫子吃去罷。”她就叫人拿了家去了。一碟子豆腐皮包子何以會引起那麼多人的興趣?原來這種包子不尋常,遠非肉包子可比。其高貴之處首先在於豆腐皮的製作特殊,首先將做豆腐的原汁豆漿煮沸,不加凝固劑,使之冷卻,漂浮在鍋面上的脂肪和蛋白質會結出一層皮來,然後把它挑起晾乾,才能得到一張豆腐皮。 《紅樓夢》中,粥飯和菜餚種類繁多,如粥有碧粳粥、鴨子肉粥、棗熬粳米粥、燕窩粥、紅稻米粥、臘八粥和江米粥等。飯有白粳米飯、碧粳粥和綠畦香稻粳米飯等。《紅樓夢》中的菜餚,主要有醃胭脂鵝脯、酒釀蒸鴨子、糟鵝掌、火腿鮮筍湯、酸筍雞皮湯和蝦丸雞皮湯等等。湯羹種類繁多,營養價值豐富。而且從飲料方面看,紅樓夢中提到的也是數不勝數。在茶方面,提到的就有兩百多處。

說完了食材,咱們再來說說飲食的時間吧,也就是所謂的“餐制”。清代餐制因人、因地點、因時間而異,有“一餐制”、“兩餐制”、“三餐制”等不同習慣。

一餐制比較常見的是在行軍之中,由於情況緊急,經常一日一餐。另外,據說康熙年間曾經有過一次比較嚴重的旱情,以至於康熙帝以身作則進行節儉,一日只一餐,不過後來隨著旱情的緩解也就取消了。總之,一餐制過於辛苦,也不常見。

三餐制,即一天吃三頓正餐。相比於不常見的一餐制,清代三餐制則相對普遍。一方面,清代南方普遍實行三餐制,這大概是因為南方日照時間比北方長,氣候又溫和,人們活動時間長的緣故。另一方面,在晚清時期,受到西餐的影響,清代北方也逐漸改為三餐制。

兩餐制,則在清代北方最為普遍。清代宮廷和北京的人家,大多數時間奉行的都是兩餐制。咱們社的穿越服務主要是北京城內,所以您要做好兩餐制的準備哦。

所謂的兩餐,名字上一般就稱之為“早餐”和“晚餐”,但是其用餐時間跟我們現代三餐制的早、晚餐有所不同,而且不同階級的用餐時間也不盡相同。

清宮的兩餐制,按照制度上規定,早膳在早上六點半,晚膳在中午十二點半,而在事實上,早膳一般在早上五點到中午十一點之間,晚膳一般在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三點之間,隨主人的意願進行。

而清代王府、世家貴族的兩餐制,一般早飯在中午十二點左右,晚飯在傍晚五點左右。至於民間,早飯一般在上午十點左右,晚飯一般在晚上六點左右。

一天就吃兩頓飯,他們不餓嗎?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呢。這其實涉及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所謂“餐”的標準。

我們現代人,早上喝一杯牛奶,吃兩片面包,就叫“早餐”了。而在清代人的概念中,能夠稱之為“餐”的,必須是比較正式的一頓飯。而夠不上“餐”的標準的,則一概稱之為“點”。

所以,無論是“一餐制”,還是“兩餐制”,都是專指“餐”而已。在“餐”之外,可以有各種的“點”進行搭配。當然,每天能吃多少“點”,也是跟階級有關係的。如宮廷、世家這種富貴人家,中午之前有早點,中午前後有午點,傍晚前後有晚點,夜裡還有夜宵。

如果全都“點”了的話,一天可以達到六七頓。而一般的窮人家,頂多是早上出門時來一些“早點”而已,其餘的“點”就無福享用咯。

飯莊、飯館、飯攤兒

除了食材和餐制之外,您還需要了解的就是飲食排場的問題了。正如我們今天吃飯,有出席正式宴會的,有比較大場面的聚餐的,有日常到餐館隨便點兩個菜的,也有自己家裡的家常便飯,您到了清代也要區分這些哦。

第一類的飲食場所是飯莊,飯莊的名號一般都叫“某某堂”,如聚賢堂、會賢堂等。飯莊通常都是一座很大的宅院,數進的院子,還附有戲臺等建築,一切陳設都華貴精緻,所以是專門服務於有錢人家的,有點類似現在的高級會所。

這種飯莊,提供的飲食是“席面”。所謂席面,有些類似我們現在的宴會。每一桌席面都由一大套菜品構成,其中最為普遍的形式是“四四到底”的四四席,從涼菜到熱菜,再到大菜、點心,面面俱到。

根據席面組成的不同,可以分成上中下數個級別,各級的差距也是十分明顯的。比如說一桌上等的官席,一個方桌,最多隻能坐六個人,有時遇到貴客,甚至只坐一兩個人,菜品卻是幾十個、上百個之多。而最下等的鄉席,一個圓桌最多坐十個人,菜品大概只有十個左右。

飯莊即是專門承接席面的,而且都是大場面,一般都是幾十桌那種,極少承接小場面。不過呢,這類飲食雖然價格不菲,絕非一般人家可以接受,但是菜品嘛,口味只能說是中等。

而且飯莊菜裡很少有炒菜,更多的是燜溜熬燉一類的菜品,這是由其場面所決定的。換句話說,在飯莊吃飯,吃的是那種排場和奢華的氣氛,而不一定是精緻的口味。

總之呢,您要是隻是跟幾個朋友吃個便飯什麼的,可千萬別奔飯莊去。一來人家基本不接待散座,二來有很多飯莊是所謂的“冷飯莊”,平日根本就不起火,只在有預約的情況下才開火。

第二類的飲食場所是飯館,名號一般以“某某樓”為多,如慶雲樓、東興樓等。飯館的格局就要比飯莊小很多,經常是一兩進的院子,或是兩層的鋪面,比較符合我們現代“餐館”的概念。

清代飯館裡一般都設有許多雅座來供應席面,與飯莊相比,一來是場面小一些,四五桌、一兩桌都可以,另外菜品則以炒菜居多,這才是體現“手藝”、體會“味道”的場合。另外也有極少量的散座,是給普通的用餐者提供飲食的。

"
清代貴族宮廷飲食吃啥,怎麼吃,紅樓夢貴族式吃法超乎你想象

清朝皇帝平時吃飯稱為“傳膳”、“進膳”、“用膳”等。清朝歷代皇帝日常膳食的場面、餚饌的數量差別很大,如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康熙皇帝進膳時就比較簡單;乾隆皇帝每次膳食的菜餚一般都在四五十品以上。一般而言,乾隆皇帝以後,歷朝皇帝的日常飲食都在四五十種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上百種。愈到清後朝,皇帝的膳事愈鋪張豪華,至清代末年時,皇帝飲食的鋪張程度已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宮廷其他成員的飲食耗費也是十分驚人的。在鄂爾泰、張廷玉編纂的《國朝宮史》中,對皇太后、皇后等人的“日用飲食原料額”作過以下的統計:

皇太后:豬一口、羊一隻、雞、鴨各一隻、新粳米二升、黃老米一升五合、高麗江米三升、粳米粉三斤、白麵五十一斤、蕎麥麵一斤、麥子粉一斤、豌豆折三合、芝麻一合五勺、白糖二斤一兩五錢、盆糖八兩、核桃仁四兩、松仁二錢、枸杞四兩、晒乾棗十兩、豬肉十二斤、香油三斤十兩、雞蛋二十個、麵筋一斤八兩、豆腐二斤、粉鍋渣一斤、甜醬二斤十二兩、清醬二兩、醋五兩、鮮菜十五斤、茄子二十個、王瓜二十條、白蠟七枝(內一枝重五兩,三枝各重三兩,三枝各重一兩五錢)、黃蠟二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蠟二十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更蠟一枝(夏重五兩、冬重十兩)、紅蘿炭(夏二十斤、冬四十斤)、黑炭(夏四十斤、冬八十斤)。

皇后:豬肉十六斤、羊肉一盤、雞鴨各一隻、新粳米一升八合、黃老米一升三合五勺、高麗江米一升五合、粳米粉一斤八兩、蜂蜜四兩、核桃仁二兩、松仁一錢、枸杞二兩、晒乾棗五兩、豬肉九斤、豬油一斤、香油一斤六兩、雞蛋十個、麵筋十二兩、豆腐一斤八兩、粉鍋渣一斤、甜醬一斤六兩五錢、清醬一兩、醋二兩五錢、鮮菜十五斤、茄子二十斤、王瓜二十條、白蠟五枝(內一枝重三兩,四枝各重一兩五錢)、黃蠟四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蠟十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更蠟一枝(夏重五兩、冬重十兩)、紅蘿炭(夏十斤、冬二十斤)、黑炭(夏三十斤、冬六十斤)。


清代貴族宮廷飲食吃啥,怎麼吃,紅樓夢貴族式吃法超乎你想象


皇貴妃:豬肉十二斤、羊肉一盤、雞一隻(或鴨一隻)、陳粳米一升五合、白麵五斤、白糖五兩、核桃仁一兩、黑炭(夏三十斤、冬六十斤)、六安茶葉十四兩、天池茶葉八兩。

皇子(公主同):白蠟一枝(重一兩五錢)、羊油蠟三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更蠟一枝(夏重五兩、冬重十兩)、紅蘿炭(冬五斤)、黑炭(夏十五斤、冬二十五斤)。

皇子福晉:豬肉二十斤、陳粳米一升二合、老米六合、紅小豆六合、白麵八斤、懷曲一錢五分、綠豆粉二兩、芝麻六合、澄沙六合、白糖一斤、香油一斤五兩五錢、雞蛋五個、麵筋八兩、豆腐一斤、豆腐皮三張、粉鍋渣二斤八兩、水粉三兩、豆瓣四兩、綠豆芽四兩、蘑菇一兩、木耳五錢、甜醬一斤、清醬八兩、醋四兩、白鹽四兩、醬瓜一片半、醬茄半枚、醬擘藍半枚、花椒五分、大料五分、姜五錢、鮮菜五斤、白蠟一枝(重一兩五錢)、黃蠟六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蠟十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更蠟一枝(夏重五兩、冬重十兩)、紅蘿炭(夏五斤、冬十斤)、黑炭(夏三十斤、冬七十斤)、羊肉十五盤。

皇子側室福晉:豬肉十斤、陳粳米九合、老米一合、白麵二斤八兩、懷曲五分、綠豆粉一兩、芝麻一合、澄沙二合、白糖四兩、香油七兩、雞蛋三個、麵筋四兩、豆腐八兩、豆腐皮一張、粉鍋渣十三兩、水粉一兩、豆瓣一兩五錢、綠豆芽一兩五錢、蘑菇八錢、木耳三錢、甜醬五兩五錢、清醬二兩五錢、醋一兩五錢、白鹽三錢、醬瓜一片半、花椒二分、大料二分、姜二錢、鮮菜三斤、黃蠟一枝(重一兩五錢)、洋油蠟二枝(各重一兩五錢)、黑炭(夏十斤、冬十八斤)、羊肉十五盤。

以上僅為皇室成員的日用飲食原料,而皇帝本人的日用飲食原料則明顯多於他們,一般情況下,皇帝每日用盤肉22斤,湯肉5斤,豬油1斤,羊2只,雞5只(當年雞3只),鴨3只,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等共19斤,大蘿蔔、水蘿蔔和胡蘿蔔共60個,包瓜、冬瓜各1個,苤藍、幹閉蕹菜各5個(每個6斤),蔥6斤,玉泉酒4兩,甜醬和清醬各3斤,醋2斤。早、晚隨膳餑餑8盤,每盤30個,而每做一盤餑餑需要上等白麵4斤,香油1斤,芝麻1合5勺,澄沙3合,白糖、核桃仁和黑棗各12兩。另外,御茶房還要恭備皇帝每天用的茶、乳等。皇帝例用乳牛50頭,每頭牛每天交乳2斤,共100斤;又每天用玉泉水12罐、乳油1斤、茶葉75包(每包2兩)。

清代初期,皇室所吃的餚饌,野味所佔的比重較大,即主要是吃虎、熊、狍、獐、鹿、山羊、野豬、山雞、野雉、野鴨等為原料製作的菜餚。製作也較為簡單,大多是洗淨後,割成大塊,放入水鍋中,加入海鹽、醬油、蔥、姜、花椒、大料後,煮熟即食,表現了滿族人粗獷、實用的傳統食風。

透過紅樓看清朝貴族的奢華飲食生活 (1) 摘要:飲食描寫是《紅樓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曹雪芹的飲食生活的描寫,刻畫了盛清時期豪門貴族的驕奢生活。本文例舉了幾個有代表性的《紅樓夢》中對飲食的描寫,再現了清代尤其是盛清時期的貴族飲食生活,分析了貴族們對飲食的苛刻要求。關鍵詞:紅樓夢飲食生活清朝貴族一、引言 中國飲食之講究精細者莫過於歷朝歷代的宮廷與貴族們,烹飪技藝也在當權者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過程中得到長足的發展。清代是封建官僚體系之集大成者,它沿襲並發展了前代奢侈的貴族飲食生活,而紅樓夢正是描寫盛清時期當權者們的腐朽奢侈生活。二、紅樓夢中的飲食描寫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總所周知,《紅樓夢》中主要描寫的金陵望族的賈府,裡面的重要人物如賈母、寶玉、黛玉、寶釵和王熙鳳等人個個嬌貴無比,他們的飲食生活真可以說是窮極奢華。寫吃,《紅樓夢》是最特殊的一部。這部書中寫吃喝,不僅用的筆墨多,而且精彩,全書中寫了多次筵宴,含意深刻而又意趣橫生,在寫吃喝的筆墨運用上,也是獨一無二。 第三十四回中,寶玉被打了個半死,躺在炕上不能動彈。襲人到王夫人屋裡去稟報寶玉的傷情,王夫人叫帶回兩瓶香露去給寶玉吃。襲人看時,只見兩個玻璃小瓶,卻有三寸大小,上面螺絲銀蓋,鵝黃箋上寫著“木樨清露”,那一個寫著“玫瑰清露”。而這兩種飲料,均向皇帝進宮過,可見是一種十分珍貴的高級飲料。王夫人問想吃什麼,寶玉笑道:“也倒不想什麼吃,倒是那一回做的那小荷葉兒小蓮花兒的湯還好些。”賈母聽到,便一疊聲地叫人做去。蓮葉羹,論用料,並非最貴重,費的工夫,也不算最絕。然而,用薛姨媽的話說“你們府上也都想絕了,吃碗湯還有這些樣子。” 再看第四十九回,作者用很多筆墨,寫那些侯門小姐圍在一起燒烤生鹿肉吃,津津有味,亦興致勃勃。這個情節寫得十分精彩。吃,是為了填飽肚子或者是為解饞,於這些人都已是不相干的了。他們此舉都不是口腹之需,而只是好玩,於吃中表現的,是一種情趣。第八回中寫到,薛姨媽進京寶玉去看望,姨媽留飯,除拿出糟鵝掌鴨信等南方風味的菜餚招待,還做了酸筍雞皮湯,寶玉大喝了兩碗。酸筍是西南地區各省人民喜歡吃的一種素菜,不但在京城是罕物,即使在江南也是不多見。由此可見,紅樓中貴族的奢華生活。 賈府的奢華可以從《紅樓夢》情節上體現出來。在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賈母命熙鳳用茄鯗喂她。姥姥吃了兩口,味道甚佳,便請教說:“告訴我是個什麼法子弄的,我也弄著吃去。”鳳姐兒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颳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可謂賈府的飲食“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無獨有偶,有一天寶玉問晴雯:“今兒我在那府裡吃早飯,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著你愛吃,和珍大奶奶說了,只說我留著晚上吃,叫人送過來的,你可吃了?”晴雯道:“快別提。一送了來,我知道是我的,偏我才吃了飯,就放在那裡”。後來李奶奶來了看見,說:“寶玉未必吃了,拿了給我孫子吃去罷。”她就叫人拿了家去了。一碟子豆腐皮包子何以會引起那麼多人的興趣?原來這種包子不尋常,遠非肉包子可比。其高貴之處首先在於豆腐皮的製作特殊,首先將做豆腐的原汁豆漿煮沸,不加凝固劑,使之冷卻,漂浮在鍋面上的脂肪和蛋白質會結出一層皮來,然後把它挑起晾乾,才能得到一張豆腐皮。 《紅樓夢》中,粥飯和菜餚種類繁多,如粥有碧粳粥、鴨子肉粥、棗熬粳米粥、燕窩粥、紅稻米粥、臘八粥和江米粥等。飯有白粳米飯、碧粳粥和綠畦香稻粳米飯等。《紅樓夢》中的菜餚,主要有醃胭脂鵝脯、酒釀蒸鴨子、糟鵝掌、火腿鮮筍湯、酸筍雞皮湯和蝦丸雞皮湯等等。湯羹種類繁多,營養價值豐富。而且從飲料方面看,紅樓夢中提到的也是數不勝數。在茶方面,提到的就有兩百多處。

說完了食材,咱們再來說說飲食的時間吧,也就是所謂的“餐制”。清代餐制因人、因地點、因時間而異,有“一餐制”、“兩餐制”、“三餐制”等不同習慣。

一餐制比較常見的是在行軍之中,由於情況緊急,經常一日一餐。另外,據說康熙年間曾經有過一次比較嚴重的旱情,以至於康熙帝以身作則進行節儉,一日只一餐,不過後來隨著旱情的緩解也就取消了。總之,一餐制過於辛苦,也不常見。

三餐制,即一天吃三頓正餐。相比於不常見的一餐制,清代三餐制則相對普遍。一方面,清代南方普遍實行三餐制,這大概是因為南方日照時間比北方長,氣候又溫和,人們活動時間長的緣故。另一方面,在晚清時期,受到西餐的影響,清代北方也逐漸改為三餐制。

兩餐制,則在清代北方最為普遍。清代宮廷和北京的人家,大多數時間奉行的都是兩餐制。咱們社的穿越服務主要是北京城內,所以您要做好兩餐制的準備哦。

所謂的兩餐,名字上一般就稱之為“早餐”和“晚餐”,但是其用餐時間跟我們現代三餐制的早、晚餐有所不同,而且不同階級的用餐時間也不盡相同。

清宮的兩餐制,按照制度上規定,早膳在早上六點半,晚膳在中午十二點半,而在事實上,早膳一般在早上五點到中午十一點之間,晚膳一般在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三點之間,隨主人的意願進行。

而清代王府、世家貴族的兩餐制,一般早飯在中午十二點左右,晚飯在傍晚五點左右。至於民間,早飯一般在上午十點左右,晚飯一般在晚上六點左右。

一天就吃兩頓飯,他們不餓嗎?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呢。這其實涉及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所謂“餐”的標準。

我們現代人,早上喝一杯牛奶,吃兩片面包,就叫“早餐”了。而在清代人的概念中,能夠稱之為“餐”的,必須是比較正式的一頓飯。而夠不上“餐”的標準的,則一概稱之為“點”。

所以,無論是“一餐制”,還是“兩餐制”,都是專指“餐”而已。在“餐”之外,可以有各種的“點”進行搭配。當然,每天能吃多少“點”,也是跟階級有關係的。如宮廷、世家這種富貴人家,中午之前有早點,中午前後有午點,傍晚前後有晚點,夜裡還有夜宵。

如果全都“點”了的話,一天可以達到六七頓。而一般的窮人家,頂多是早上出門時來一些“早點”而已,其餘的“點”就無福享用咯。

飯莊、飯館、飯攤兒

除了食材和餐制之外,您還需要了解的就是飲食排場的問題了。正如我們今天吃飯,有出席正式宴會的,有比較大場面的聚餐的,有日常到餐館隨便點兩個菜的,也有自己家裡的家常便飯,您到了清代也要區分這些哦。

第一類的飲食場所是飯莊,飯莊的名號一般都叫“某某堂”,如聚賢堂、會賢堂等。飯莊通常都是一座很大的宅院,數進的院子,還附有戲臺等建築,一切陳設都華貴精緻,所以是專門服務於有錢人家的,有點類似現在的高級會所。

這種飯莊,提供的飲食是“席面”。所謂席面,有些類似我們現在的宴會。每一桌席面都由一大套菜品構成,其中最為普遍的形式是“四四到底”的四四席,從涼菜到熱菜,再到大菜、點心,面面俱到。

根據席面組成的不同,可以分成上中下數個級別,各級的差距也是十分明顯的。比如說一桌上等的官席,一個方桌,最多隻能坐六個人,有時遇到貴客,甚至只坐一兩個人,菜品卻是幾十個、上百個之多。而最下等的鄉席,一個圓桌最多坐十個人,菜品大概只有十個左右。

飯莊即是專門承接席面的,而且都是大場面,一般都是幾十桌那種,極少承接小場面。不過呢,這類飲食雖然價格不菲,絕非一般人家可以接受,但是菜品嘛,口味只能說是中等。

而且飯莊菜裡很少有炒菜,更多的是燜溜熬燉一類的菜品,這是由其場面所決定的。換句話說,在飯莊吃飯,吃的是那種排場和奢華的氣氛,而不一定是精緻的口味。

總之呢,您要是隻是跟幾個朋友吃個便飯什麼的,可千萬別奔飯莊去。一來人家基本不接待散座,二來有很多飯莊是所謂的“冷飯莊”,平日根本就不起火,只在有預約的情況下才開火。

第二類的飲食場所是飯館,名號一般以“某某樓”為多,如慶雲樓、東興樓等。飯館的格局就要比飯莊小很多,經常是一兩進的院子,或是兩層的鋪面,比較符合我們現代“餐館”的概念。

清代飯館裡一般都設有許多雅座來供應席面,與飯莊相比,一來是場面小一些,四五桌、一兩桌都可以,另外菜品則以炒菜居多,這才是體現“手藝”、體會“味道”的場合。另外也有極少量的散座,是給普通的用餐者提供飲食的。

清代貴族宮廷飲食吃啥,怎麼吃,紅樓夢貴族式吃法超乎你想象

清代的飯莊和飯館,一般都有自己的招牌拿手菜,不過相比之下,飯莊更加偏向於排場,而飯館更加偏向於口味,所以您要是跟三五好友想要好好飽餐一頓美食,最好的選擇還是找一家好的飯館。

另外,清代飯館裡的炒菜,菜量都不大,所以您可以品嚐更多的種類。而且店家跟顧客的關係一般較為親密,想盡各種方法讓客人滿意,特別是一些飯館遇到貴客或者老主顧,還會額外奉上“敬菜”,以拉近客人跟店裡的關係。

第三類的飲食場所是飯鋪,顧名思義,飯鋪的格局就要小得多。如果您穿越到清代前期或中期,想要像現代一樣進個餐館隨手點兩個菜吃吃的話,那麼您可能就要到茶館去,那裡有兼賣炒菜的,而不是飯莊或飯館。如前面所介紹的,飯莊和飯館都以席面居多,您隨便點兩個炒菜,去那裡肯定是不合適的。

到了晚清,這種有炒菜的店逐漸從茶館中分離出來,就被叫做飯鋪,也被稱為“二葷鋪”。如果您想要隨便吃幾樣菜來果腹,或者隨便找個地方喝兩杯,這種地方最合適。

至於更小一些的飯鋪,大多都以賣主食為業,如包子、餡餅、烙餅、麵條等,連炒菜都沒有了。當然,無論能不能炒菜,飯鋪這種地方不是貴族應該涉足的哦。

第四類的飲食場所叫飯攤,也就是路邊攤,一般賣的都是小吃,是專門賣給窮苦人的。

"
清代貴族宮廷飲食吃啥,怎麼吃,紅樓夢貴族式吃法超乎你想象

清朝皇帝平時吃飯稱為“傳膳”、“進膳”、“用膳”等。清朝歷代皇帝日常膳食的場面、餚饌的數量差別很大,如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康熙皇帝進膳時就比較簡單;乾隆皇帝每次膳食的菜餚一般都在四五十品以上。一般而言,乾隆皇帝以後,歷朝皇帝的日常飲食都在四五十種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上百種。愈到清後朝,皇帝的膳事愈鋪張豪華,至清代末年時,皇帝飲食的鋪張程度已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宮廷其他成員的飲食耗費也是十分驚人的。在鄂爾泰、張廷玉編纂的《國朝宮史》中,對皇太后、皇后等人的“日用飲食原料額”作過以下的統計:

皇太后:豬一口、羊一隻、雞、鴨各一隻、新粳米二升、黃老米一升五合、高麗江米三升、粳米粉三斤、白麵五十一斤、蕎麥麵一斤、麥子粉一斤、豌豆折三合、芝麻一合五勺、白糖二斤一兩五錢、盆糖八兩、核桃仁四兩、松仁二錢、枸杞四兩、晒乾棗十兩、豬肉十二斤、香油三斤十兩、雞蛋二十個、麵筋一斤八兩、豆腐二斤、粉鍋渣一斤、甜醬二斤十二兩、清醬二兩、醋五兩、鮮菜十五斤、茄子二十個、王瓜二十條、白蠟七枝(內一枝重五兩,三枝各重三兩,三枝各重一兩五錢)、黃蠟二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蠟二十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更蠟一枝(夏重五兩、冬重十兩)、紅蘿炭(夏二十斤、冬四十斤)、黑炭(夏四十斤、冬八十斤)。

皇后:豬肉十六斤、羊肉一盤、雞鴨各一隻、新粳米一升八合、黃老米一升三合五勺、高麗江米一升五合、粳米粉一斤八兩、蜂蜜四兩、核桃仁二兩、松仁一錢、枸杞二兩、晒乾棗五兩、豬肉九斤、豬油一斤、香油一斤六兩、雞蛋十個、麵筋十二兩、豆腐一斤八兩、粉鍋渣一斤、甜醬一斤六兩五錢、清醬一兩、醋二兩五錢、鮮菜十五斤、茄子二十斤、王瓜二十條、白蠟五枝(內一枝重三兩,四枝各重一兩五錢)、黃蠟四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蠟十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更蠟一枝(夏重五兩、冬重十兩)、紅蘿炭(夏十斤、冬二十斤)、黑炭(夏三十斤、冬六十斤)。


清代貴族宮廷飲食吃啥,怎麼吃,紅樓夢貴族式吃法超乎你想象


皇貴妃:豬肉十二斤、羊肉一盤、雞一隻(或鴨一隻)、陳粳米一升五合、白麵五斤、白糖五兩、核桃仁一兩、黑炭(夏三十斤、冬六十斤)、六安茶葉十四兩、天池茶葉八兩。

皇子(公主同):白蠟一枝(重一兩五錢)、羊油蠟三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更蠟一枝(夏重五兩、冬重十兩)、紅蘿炭(冬五斤)、黑炭(夏十五斤、冬二十五斤)。

皇子福晉:豬肉二十斤、陳粳米一升二合、老米六合、紅小豆六合、白麵八斤、懷曲一錢五分、綠豆粉二兩、芝麻六合、澄沙六合、白糖一斤、香油一斤五兩五錢、雞蛋五個、麵筋八兩、豆腐一斤、豆腐皮三張、粉鍋渣二斤八兩、水粉三兩、豆瓣四兩、綠豆芽四兩、蘑菇一兩、木耳五錢、甜醬一斤、清醬八兩、醋四兩、白鹽四兩、醬瓜一片半、醬茄半枚、醬擘藍半枚、花椒五分、大料五分、姜五錢、鮮菜五斤、白蠟一枝(重一兩五錢)、黃蠟六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蠟十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更蠟一枝(夏重五兩、冬重十兩)、紅蘿炭(夏五斤、冬十斤)、黑炭(夏三十斤、冬七十斤)、羊肉十五盤。

皇子側室福晉:豬肉十斤、陳粳米九合、老米一合、白麵二斤八兩、懷曲五分、綠豆粉一兩、芝麻一合、澄沙二合、白糖四兩、香油七兩、雞蛋三個、麵筋四兩、豆腐八兩、豆腐皮一張、粉鍋渣十三兩、水粉一兩、豆瓣一兩五錢、綠豆芽一兩五錢、蘑菇八錢、木耳三錢、甜醬五兩五錢、清醬二兩五錢、醋一兩五錢、白鹽三錢、醬瓜一片半、花椒二分、大料二分、姜二錢、鮮菜三斤、黃蠟一枝(重一兩五錢)、洋油蠟二枝(各重一兩五錢)、黑炭(夏十斤、冬十八斤)、羊肉十五盤。

以上僅為皇室成員的日用飲食原料,而皇帝本人的日用飲食原料則明顯多於他們,一般情況下,皇帝每日用盤肉22斤,湯肉5斤,豬油1斤,羊2只,雞5只(當年雞3只),鴨3只,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等共19斤,大蘿蔔、水蘿蔔和胡蘿蔔共60個,包瓜、冬瓜各1個,苤藍、幹閉蕹菜各5個(每個6斤),蔥6斤,玉泉酒4兩,甜醬和清醬各3斤,醋2斤。早、晚隨膳餑餑8盤,每盤30個,而每做一盤餑餑需要上等白麵4斤,香油1斤,芝麻1合5勺,澄沙3合,白糖、核桃仁和黑棗各12兩。另外,御茶房還要恭備皇帝每天用的茶、乳等。皇帝例用乳牛50頭,每頭牛每天交乳2斤,共100斤;又每天用玉泉水12罐、乳油1斤、茶葉75包(每包2兩)。

清代初期,皇室所吃的餚饌,野味所佔的比重較大,即主要是吃虎、熊、狍、獐、鹿、山羊、野豬、山雞、野雉、野鴨等為原料製作的菜餚。製作也較為簡單,大多是洗淨後,割成大塊,放入水鍋中,加入海鹽、醬油、蔥、姜、花椒、大料後,煮熟即食,表現了滿族人粗獷、實用的傳統食風。

透過紅樓看清朝貴族的奢華飲食生活 (1) 摘要:飲食描寫是《紅樓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曹雪芹的飲食生活的描寫,刻畫了盛清時期豪門貴族的驕奢生活。本文例舉了幾個有代表性的《紅樓夢》中對飲食的描寫,再現了清代尤其是盛清時期的貴族飲食生活,分析了貴族們對飲食的苛刻要求。關鍵詞:紅樓夢飲食生活清朝貴族一、引言 中國飲食之講究精細者莫過於歷朝歷代的宮廷與貴族們,烹飪技藝也在當權者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過程中得到長足的發展。清代是封建官僚體系之集大成者,它沿襲並發展了前代奢侈的貴族飲食生活,而紅樓夢正是描寫盛清時期當權者們的腐朽奢侈生活。二、紅樓夢中的飲食描寫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總所周知,《紅樓夢》中主要描寫的金陵望族的賈府,裡面的重要人物如賈母、寶玉、黛玉、寶釵和王熙鳳等人個個嬌貴無比,他們的飲食生活真可以說是窮極奢華。寫吃,《紅樓夢》是最特殊的一部。這部書中寫吃喝,不僅用的筆墨多,而且精彩,全書中寫了多次筵宴,含意深刻而又意趣橫生,在寫吃喝的筆墨運用上,也是獨一無二。 第三十四回中,寶玉被打了個半死,躺在炕上不能動彈。襲人到王夫人屋裡去稟報寶玉的傷情,王夫人叫帶回兩瓶香露去給寶玉吃。襲人看時,只見兩個玻璃小瓶,卻有三寸大小,上面螺絲銀蓋,鵝黃箋上寫著“木樨清露”,那一個寫著“玫瑰清露”。而這兩種飲料,均向皇帝進宮過,可見是一種十分珍貴的高級飲料。王夫人問想吃什麼,寶玉笑道:“也倒不想什麼吃,倒是那一回做的那小荷葉兒小蓮花兒的湯還好些。”賈母聽到,便一疊聲地叫人做去。蓮葉羹,論用料,並非最貴重,費的工夫,也不算最絕。然而,用薛姨媽的話說“你們府上也都想絕了,吃碗湯還有這些樣子。” 再看第四十九回,作者用很多筆墨,寫那些侯門小姐圍在一起燒烤生鹿肉吃,津津有味,亦興致勃勃。這個情節寫得十分精彩。吃,是為了填飽肚子或者是為解饞,於這些人都已是不相干的了。他們此舉都不是口腹之需,而只是好玩,於吃中表現的,是一種情趣。第八回中寫到,薛姨媽進京寶玉去看望,姨媽留飯,除拿出糟鵝掌鴨信等南方風味的菜餚招待,還做了酸筍雞皮湯,寶玉大喝了兩碗。酸筍是西南地區各省人民喜歡吃的一種素菜,不但在京城是罕物,即使在江南也是不多見。由此可見,紅樓中貴族的奢華生活。 賈府的奢華可以從《紅樓夢》情節上體現出來。在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賈母命熙鳳用茄鯗喂她。姥姥吃了兩口,味道甚佳,便請教說:“告訴我是個什麼法子弄的,我也弄著吃去。”鳳姐兒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颳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可謂賈府的飲食“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無獨有偶,有一天寶玉問晴雯:“今兒我在那府裡吃早飯,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著你愛吃,和珍大奶奶說了,只說我留著晚上吃,叫人送過來的,你可吃了?”晴雯道:“快別提。一送了來,我知道是我的,偏我才吃了飯,就放在那裡”。後來李奶奶來了看見,說:“寶玉未必吃了,拿了給我孫子吃去罷。”她就叫人拿了家去了。一碟子豆腐皮包子何以會引起那麼多人的興趣?原來這種包子不尋常,遠非肉包子可比。其高貴之處首先在於豆腐皮的製作特殊,首先將做豆腐的原汁豆漿煮沸,不加凝固劑,使之冷卻,漂浮在鍋面上的脂肪和蛋白質會結出一層皮來,然後把它挑起晾乾,才能得到一張豆腐皮。 《紅樓夢》中,粥飯和菜餚種類繁多,如粥有碧粳粥、鴨子肉粥、棗熬粳米粥、燕窩粥、紅稻米粥、臘八粥和江米粥等。飯有白粳米飯、碧粳粥和綠畦香稻粳米飯等。《紅樓夢》中的菜餚,主要有醃胭脂鵝脯、酒釀蒸鴨子、糟鵝掌、火腿鮮筍湯、酸筍雞皮湯和蝦丸雞皮湯等等。湯羹種類繁多,營養價值豐富。而且從飲料方面看,紅樓夢中提到的也是數不勝數。在茶方面,提到的就有兩百多處。

說完了食材,咱們再來說說飲食的時間吧,也就是所謂的“餐制”。清代餐制因人、因地點、因時間而異,有“一餐制”、“兩餐制”、“三餐制”等不同習慣。

一餐制比較常見的是在行軍之中,由於情況緊急,經常一日一餐。另外,據說康熙年間曾經有過一次比較嚴重的旱情,以至於康熙帝以身作則進行節儉,一日只一餐,不過後來隨著旱情的緩解也就取消了。總之,一餐制過於辛苦,也不常見。

三餐制,即一天吃三頓正餐。相比於不常見的一餐制,清代三餐制則相對普遍。一方面,清代南方普遍實行三餐制,這大概是因為南方日照時間比北方長,氣候又溫和,人們活動時間長的緣故。另一方面,在晚清時期,受到西餐的影響,清代北方也逐漸改為三餐制。

兩餐制,則在清代北方最為普遍。清代宮廷和北京的人家,大多數時間奉行的都是兩餐制。咱們社的穿越服務主要是北京城內,所以您要做好兩餐制的準備哦。

所謂的兩餐,名字上一般就稱之為“早餐”和“晚餐”,但是其用餐時間跟我們現代三餐制的早、晚餐有所不同,而且不同階級的用餐時間也不盡相同。

清宮的兩餐制,按照制度上規定,早膳在早上六點半,晚膳在中午十二點半,而在事實上,早膳一般在早上五點到中午十一點之間,晚膳一般在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三點之間,隨主人的意願進行。

而清代王府、世家貴族的兩餐制,一般早飯在中午十二點左右,晚飯在傍晚五點左右。至於民間,早飯一般在上午十點左右,晚飯一般在晚上六點左右。

一天就吃兩頓飯,他們不餓嗎?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呢。這其實涉及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所謂“餐”的標準。

我們現代人,早上喝一杯牛奶,吃兩片面包,就叫“早餐”了。而在清代人的概念中,能夠稱之為“餐”的,必須是比較正式的一頓飯。而夠不上“餐”的標準的,則一概稱之為“點”。

所以,無論是“一餐制”,還是“兩餐制”,都是專指“餐”而已。在“餐”之外,可以有各種的“點”進行搭配。當然,每天能吃多少“點”,也是跟階級有關係的。如宮廷、世家這種富貴人家,中午之前有早點,中午前後有午點,傍晚前後有晚點,夜裡還有夜宵。

如果全都“點”了的話,一天可以達到六七頓。而一般的窮人家,頂多是早上出門時來一些“早點”而已,其餘的“點”就無福享用咯。

飯莊、飯館、飯攤兒

除了食材和餐制之外,您還需要了解的就是飲食排場的問題了。正如我們今天吃飯,有出席正式宴會的,有比較大場面的聚餐的,有日常到餐館隨便點兩個菜的,也有自己家裡的家常便飯,您到了清代也要區分這些哦。

第一類的飲食場所是飯莊,飯莊的名號一般都叫“某某堂”,如聚賢堂、會賢堂等。飯莊通常都是一座很大的宅院,數進的院子,還附有戲臺等建築,一切陳設都華貴精緻,所以是專門服務於有錢人家的,有點類似現在的高級會所。

這種飯莊,提供的飲食是“席面”。所謂席面,有些類似我們現在的宴會。每一桌席面都由一大套菜品構成,其中最為普遍的形式是“四四到底”的四四席,從涼菜到熱菜,再到大菜、點心,面面俱到。

根據席面組成的不同,可以分成上中下數個級別,各級的差距也是十分明顯的。比如說一桌上等的官席,一個方桌,最多隻能坐六個人,有時遇到貴客,甚至只坐一兩個人,菜品卻是幾十個、上百個之多。而最下等的鄉席,一個圓桌最多坐十個人,菜品大概只有十個左右。

飯莊即是專門承接席面的,而且都是大場面,一般都是幾十桌那種,極少承接小場面。不過呢,這類飲食雖然價格不菲,絕非一般人家可以接受,但是菜品嘛,口味只能說是中等。

而且飯莊菜裡很少有炒菜,更多的是燜溜熬燉一類的菜品,這是由其場面所決定的。換句話說,在飯莊吃飯,吃的是那種排場和奢華的氣氛,而不一定是精緻的口味。

總之呢,您要是隻是跟幾個朋友吃個便飯什麼的,可千萬別奔飯莊去。一來人家基本不接待散座,二來有很多飯莊是所謂的“冷飯莊”,平日根本就不起火,只在有預約的情況下才開火。

第二類的飲食場所是飯館,名號一般以“某某樓”為多,如慶雲樓、東興樓等。飯館的格局就要比飯莊小很多,經常是一兩進的院子,或是兩層的鋪面,比較符合我們現代“餐館”的概念。

清代飯館裡一般都設有許多雅座來供應席面,與飯莊相比,一來是場面小一些,四五桌、一兩桌都可以,另外菜品則以炒菜居多,這才是體現“手藝”、體會“味道”的場合。另外也有極少量的散座,是給普通的用餐者提供飲食的。

清代貴族宮廷飲食吃啥,怎麼吃,紅樓夢貴族式吃法超乎你想象

清代的飯莊和飯館,一般都有自己的招牌拿手菜,不過相比之下,飯莊更加偏向於排場,而飯館更加偏向於口味,所以您要是跟三五好友想要好好飽餐一頓美食,最好的選擇還是找一家好的飯館。

另外,清代飯館裡的炒菜,菜量都不大,所以您可以品嚐更多的種類。而且店家跟顧客的關係一般較為親密,想盡各種方法讓客人滿意,特別是一些飯館遇到貴客或者老主顧,還會額外奉上“敬菜”,以拉近客人跟店裡的關係。

第三類的飲食場所是飯鋪,顧名思義,飯鋪的格局就要小得多。如果您穿越到清代前期或中期,想要像現代一樣進個餐館隨手點兩個菜吃吃的話,那麼您可能就要到茶館去,那裡有兼賣炒菜的,而不是飯莊或飯館。如前面所介紹的,飯莊和飯館都以席面居多,您隨便點兩個炒菜,去那裡肯定是不合適的。

到了晚清,這種有炒菜的店逐漸從茶館中分離出來,就被叫做飯鋪,也被稱為“二葷鋪”。如果您想要隨便吃幾樣菜來果腹,或者隨便找個地方喝兩杯,這種地方最合適。

至於更小一些的飯鋪,大多都以賣主食為業,如包子、餡餅、烙餅、麵條等,連炒菜都沒有了。當然,無論能不能炒菜,飯鋪這種地方不是貴族應該涉足的哦。

第四類的飲食場所叫飯攤,也就是路邊攤,一般賣的都是小吃,是專門賣給窮苦人的。

清代貴族宮廷飲食吃啥,怎麼吃,紅樓夢貴族式吃法超乎你想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