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美食 小吃 鍋巴 麵包 掌中璧山 2019-09-02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璧山的街頭,各種精緻的麵包甜點花樣繁多,曾經風靡的三角粑也逐漸消失……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璧山的街頭,各種精緻的麵包甜點花樣繁多,曾經風靡的三角粑也逐漸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匠,叮叮噹,打爛碗,賣婆娘……”隨著一代人的成長,不知道這首童謠是否能夠喚醒你兒時的記憶。我想只要你小時候吃過麻糖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香甜的味道。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璧山的街頭,各種精緻的麵包甜點花樣繁多,曾經風靡的三角粑也逐漸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匠,叮叮噹,打爛碗,賣婆娘……”隨著一代人的成長,不知道這首童謠是否能夠喚醒你兒時的記憶。我想只要你小時候吃過麻糖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香甜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準確來說,璧山人一般唸作“麻湯”。這其實是一種由穀物熬製並經過濃縮、扯白的麥芽糖。麻糖吃著比較堅硬,而且吃起特別粘牙巴,但是味道卻耐人尋味!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璧山的街頭,各種精緻的麵包甜點花樣繁多,曾經風靡的三角粑也逐漸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匠,叮叮噹,打爛碗,賣婆娘……”隨著一代人的成長,不知道這首童謠是否能夠喚醒你兒時的記憶。我想只要你小時候吃過麻糖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香甜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準確來說,璧山人一般唸作“麻湯”。這其實是一種由穀物熬製並經過濃縮、扯白的麥芽糖。麻糖吃著比較堅硬,而且吃起特別粘牙巴,但是味道卻耐人尋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鐺!鐺!鐺!......”記得小時候每當聽見有節奏的錘子和鐵片發出的聲音,就知道是賣麻糖的來了,於是愛吃糖的小編就要找父母拿錢去買,稱上二兩麻糖才安逸,而且有的時候買一塊半天都還捨不得吃完。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璧山的街頭,各種精緻的麵包甜點花樣繁多,曾經風靡的三角粑也逐漸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匠,叮叮噹,打爛碗,賣婆娘……”隨著一代人的成長,不知道這首童謠是否能夠喚醒你兒時的記憶。我想只要你小時候吃過麻糖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香甜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準確來說,璧山人一般唸作“麻湯”。這其實是一種由穀物熬製並經過濃縮、扯白的麥芽糖。麻糖吃著比較堅硬,而且吃起特別粘牙巴,但是味道卻耐人尋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鐺!鐺!鐺!......”記得小時候每當聽見有節奏的錘子和鐵片發出的聲音,就知道是賣麻糖的來了,於是愛吃糖的小編就要找父母拿錢去買,稱上二兩麻糖才安逸,而且有的時候買一塊半天都還捨不得吃完。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覺得麻糖最有意思的就是敲麻糖。因為麻糖很硬,所以一定要用工具才能敲成小塊。一把鐵榔頭,白鋼打製的刀,璧山人叫它“鑽鑽兒”,前面寬,往後漸變小,形成鋤頭狀。有人買糖,“鑽鑽兒”貼在需要的位置,榔頭敲“鑽鑽兒”的彎曲處,一塊齊整的“麻糖”切割完成,最後再用老式的盤盤秤稱好裝袋。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璧山的街頭,各種精緻的麵包甜點花樣繁多,曾經風靡的三角粑也逐漸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匠,叮叮噹,打爛碗,賣婆娘……”隨著一代人的成長,不知道這首童謠是否能夠喚醒你兒時的記憶。我想只要你小時候吃過麻糖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香甜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準確來說,璧山人一般唸作“麻湯”。這其實是一種由穀物熬製並經過濃縮、扯白的麥芽糖。麻糖吃著比較堅硬,而且吃起特別粘牙巴,但是味道卻耐人尋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鐺!鐺!鐺!......”記得小時候每當聽見有節奏的錘子和鐵片發出的聲音,就知道是賣麻糖的來了,於是愛吃糖的小編就要找父母拿錢去買,稱上二兩麻糖才安逸,而且有的時候買一塊半天都還捨不得吃完。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覺得麻糖最有意思的就是敲麻糖。因為麻糖很硬,所以一定要用工具才能敲成小塊。一把鐵榔頭,白鋼打製的刀,璧山人叫它“鑽鑽兒”,前面寬,往後漸變小,形成鋤頭狀。有人買糖,“鑽鑽兒”貼在需要的位置,榔頭敲“鑽鑽兒”的彎曲處,一塊齊整的“麻糖”切割完成,最後再用老式的盤盤秤稱好裝袋。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的敲打聲,彷彿就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傳遞著對過去的懷念。如今,這種走著叫賣的麻糖,已經快要消失在城市的森林裡,要想吃到麻糖,只有在趕場天到各集市上碰碰運氣……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璧山的街頭,各種精緻的麵包甜點花樣繁多,曾經風靡的三角粑也逐漸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匠,叮叮噹,打爛碗,賣婆娘……”隨著一代人的成長,不知道這首童謠是否能夠喚醒你兒時的記憶。我想只要你小時候吃過麻糖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香甜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準確來說,璧山人一般唸作“麻湯”。這其實是一種由穀物熬製並經過濃縮、扯白的麥芽糖。麻糖吃著比較堅硬,而且吃起特別粘牙巴,但是味道卻耐人尋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鐺!鐺!鐺!......”記得小時候每當聽見有節奏的錘子和鐵片發出的聲音,就知道是賣麻糖的來了,於是愛吃糖的小編就要找父母拿錢去買,稱上二兩麻糖才安逸,而且有的時候買一塊半天都還捨不得吃完。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覺得麻糖最有意思的就是敲麻糖。因為麻糖很硬,所以一定要用工具才能敲成小塊。一把鐵榔頭,白鋼打製的刀,璧山人叫它“鑽鑽兒”,前面寬,往後漸變小,形成鋤頭狀。有人買糖,“鑽鑽兒”貼在需要的位置,榔頭敲“鑽鑽兒”的彎曲處,一塊齊整的“麻糖”切割完成,最後再用老式的盤盤秤稱好裝袋。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的敲打聲,彷彿就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傳遞著對過去的懷念。如今,這種走著叫賣的麻糖,已經快要消失在城市的森林裡,要想吃到麻糖,只有在趕場天到各集市上碰碰運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說起米泡杆,小編的記憶是最深的,小時候最喜歡吃這個,但是因為吃多了“起熱”,老是流鼻血,可依舊忘不了米泡杆的香氣……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璧山的街頭,各種精緻的麵包甜點花樣繁多,曾經風靡的三角粑也逐漸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匠,叮叮噹,打爛碗,賣婆娘……”隨著一代人的成長,不知道這首童謠是否能夠喚醒你兒時的記憶。我想只要你小時候吃過麻糖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香甜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準確來說,璧山人一般唸作“麻湯”。這其實是一種由穀物熬製並經過濃縮、扯白的麥芽糖。麻糖吃著比較堅硬,而且吃起特別粘牙巴,但是味道卻耐人尋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鐺!鐺!鐺!......”記得小時候每當聽見有節奏的錘子和鐵片發出的聲音,就知道是賣麻糖的來了,於是愛吃糖的小編就要找父母拿錢去買,稱上二兩麻糖才安逸,而且有的時候買一塊半天都還捨不得吃完。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覺得麻糖最有意思的就是敲麻糖。因為麻糖很硬,所以一定要用工具才能敲成小塊。一把鐵榔頭,白鋼打製的刀,璧山人叫它“鑽鑽兒”,前面寬,往後漸變小,形成鋤頭狀。有人買糖,“鑽鑽兒”貼在需要的位置,榔頭敲“鑽鑽兒”的彎曲處,一塊齊整的“麻糖”切割完成,最後再用老式的盤盤秤稱好裝袋。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的敲打聲,彷彿就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傳遞著對過去的懷念。如今,這種走著叫賣的麻糖,已經快要消失在城市的森林裡,要想吃到麻糖,只有在趕場天到各集市上碰碰運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說起米泡杆,小編的記憶是最深的,小時候最喜歡吃這個,但是因為吃多了“起熱”,老是流鼻血,可依舊忘不了米泡杆的香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時候買米泡杆,都是個人屋頭打碗米去,師傅直接用機器給你打出來,這家的米出完了,就馬上倒入下家的米。那時,在小編眼中,打米泡杆的機器神祕慘了!師傅把機器開關一開,把大米從機器的一邊倒進去,再往一個漏斗形狀的容器里加點糖。此時,機器震得“砰砰”響,並不斷冒出熱氣,師傅還需要不停地往漏斗里加水,幾十秒後,只見白白的,中空的,甘蔗粗細的米泡杆便從機器裡不斷冒出來。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璧山的街頭,各種精緻的麵包甜點花樣繁多,曾經風靡的三角粑也逐漸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匠,叮叮噹,打爛碗,賣婆娘……”隨著一代人的成長,不知道這首童謠是否能夠喚醒你兒時的記憶。我想只要你小時候吃過麻糖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香甜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準確來說,璧山人一般唸作“麻湯”。這其實是一種由穀物熬製並經過濃縮、扯白的麥芽糖。麻糖吃著比較堅硬,而且吃起特別粘牙巴,但是味道卻耐人尋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鐺!鐺!鐺!......”記得小時候每當聽見有節奏的錘子和鐵片發出的聲音,就知道是賣麻糖的來了,於是愛吃糖的小編就要找父母拿錢去買,稱上二兩麻糖才安逸,而且有的時候買一塊半天都還捨不得吃完。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覺得麻糖最有意思的就是敲麻糖。因為麻糖很硬,所以一定要用工具才能敲成小塊。一把鐵榔頭,白鋼打製的刀,璧山人叫它“鑽鑽兒”,前面寬,往後漸變小,形成鋤頭狀。有人買糖,“鑽鑽兒”貼在需要的位置,榔頭敲“鑽鑽兒”的彎曲處,一塊齊整的“麻糖”切割完成,最後再用老式的盤盤秤稱好裝袋。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的敲打聲,彷彿就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傳遞著對過去的懷念。如今,這種走著叫賣的麻糖,已經快要消失在城市的森林裡,要想吃到麻糖,只有在趕場天到各集市上碰碰運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說起米泡杆,小編的記憶是最深的,小時候最喜歡吃這個,但是因為吃多了“起熱”,老是流鼻血,可依舊忘不了米泡杆的香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時候買米泡杆,都是個人屋頭打碗米去,師傅直接用機器給你打出來,這家的米出完了,就馬上倒入下家的米。那時,在小編眼中,打米泡杆的機器神祕慘了!師傅把機器開關一開,把大米從機器的一邊倒進去,再往一個漏斗形狀的容器里加點糖。此時,機器震得“砰砰”響,並不斷冒出熱氣,師傅還需要不停地往漏斗里加水,幾十秒後,只見白白的,中空的,甘蔗粗細的米泡杆便從機器裡不斷冒出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米泡杆真的很神奇,可以做得很長很長,如果你不把它弄斷的話,好像可以一直拉下去。剛出來的米泡杆很燙,但米泡杆師傅卻不怕,戴著手套用手接住,然後按每家需要的長短,熟練地一截一截掐斷,用編織袋或塑料袋裝好。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璧山的街頭,各種精緻的麵包甜點花樣繁多,曾經風靡的三角粑也逐漸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匠,叮叮噹,打爛碗,賣婆娘……”隨著一代人的成長,不知道這首童謠是否能夠喚醒你兒時的記憶。我想只要你小時候吃過麻糖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香甜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準確來說,璧山人一般唸作“麻湯”。這其實是一種由穀物熬製並經過濃縮、扯白的麥芽糖。麻糖吃著比較堅硬,而且吃起特別粘牙巴,但是味道卻耐人尋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鐺!鐺!鐺!......”記得小時候每當聽見有節奏的錘子和鐵片發出的聲音,就知道是賣麻糖的來了,於是愛吃糖的小編就要找父母拿錢去買,稱上二兩麻糖才安逸,而且有的時候買一塊半天都還捨不得吃完。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覺得麻糖最有意思的就是敲麻糖。因為麻糖很硬,所以一定要用工具才能敲成小塊。一把鐵榔頭,白鋼打製的刀,璧山人叫它“鑽鑽兒”,前面寬,往後漸變小,形成鋤頭狀。有人買糖,“鑽鑽兒”貼在需要的位置,榔頭敲“鑽鑽兒”的彎曲處,一塊齊整的“麻糖”切割完成,最後再用老式的盤盤秤稱好裝袋。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的敲打聲,彷彿就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傳遞著對過去的懷念。如今,這種走著叫賣的麻糖,已經快要消失在城市的森林裡,要想吃到麻糖,只有在趕場天到各集市上碰碰運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說起米泡杆,小編的記憶是最深的,小時候最喜歡吃這個,但是因為吃多了“起熱”,老是流鼻血,可依舊忘不了米泡杆的香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時候買米泡杆,都是個人屋頭打碗米去,師傅直接用機器給你打出來,這家的米出完了,就馬上倒入下家的米。那時,在小編眼中,打米泡杆的機器神祕慘了!師傅把機器開關一開,把大米從機器的一邊倒進去,再往一個漏斗形狀的容器里加點糖。此時,機器震得“砰砰”響,並不斷冒出熱氣,師傅還需要不停地往漏斗里加水,幾十秒後,只見白白的,中空的,甘蔗粗細的米泡杆便從機器裡不斷冒出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米泡杆真的很神奇,可以做得很長很長,如果你不把它弄斷的話,好像可以一直拉下去。剛出來的米泡杆很燙,但米泡杆師傅卻不怕,戴著手套用手接住,然後按每家需要的長短,熟練地一截一截掐斷,用編織袋或塑料袋裝好。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那個時候,米泡杆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可以吃,很大程度上還可以和耍結合起來。一聽見米泡杆機器的聲音,一條街的娃兒都要出來看,長長的米泡杆一邊吃一邊還可以當成手中的“武器”,和小夥伴“過幾招”……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璧山的街頭,各種精緻的麵包甜點花樣繁多,曾經風靡的三角粑也逐漸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匠,叮叮噹,打爛碗,賣婆娘……”隨著一代人的成長,不知道這首童謠是否能夠喚醒你兒時的記憶。我想只要你小時候吃過麻糖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香甜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準確來說,璧山人一般唸作“麻湯”。這其實是一種由穀物熬製並經過濃縮、扯白的麥芽糖。麻糖吃著比較堅硬,而且吃起特別粘牙巴,但是味道卻耐人尋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鐺!鐺!鐺!......”記得小時候每當聽見有節奏的錘子和鐵片發出的聲音,就知道是賣麻糖的來了,於是愛吃糖的小編就要找父母拿錢去買,稱上二兩麻糖才安逸,而且有的時候買一塊半天都還捨不得吃完。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覺得麻糖最有意思的就是敲麻糖。因為麻糖很硬,所以一定要用工具才能敲成小塊。一把鐵榔頭,白鋼打製的刀,璧山人叫它“鑽鑽兒”,前面寬,往後漸變小,形成鋤頭狀。有人買糖,“鑽鑽兒”貼在需要的位置,榔頭敲“鑽鑽兒”的彎曲處,一塊齊整的“麻糖”切割完成,最後再用老式的盤盤秤稱好裝袋。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的敲打聲,彷彿就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傳遞著對過去的懷念。如今,這種走著叫賣的麻糖,已經快要消失在城市的森林裡,要想吃到麻糖,只有在趕場天到各集市上碰碰運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說起米泡杆,小編的記憶是最深的,小時候最喜歡吃這個,但是因為吃多了“起熱”,老是流鼻血,可依舊忘不了米泡杆的香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時候買米泡杆,都是個人屋頭打碗米去,師傅直接用機器給你打出來,這家的米出完了,就馬上倒入下家的米。那時,在小編眼中,打米泡杆的機器神祕慘了!師傅把機器開關一開,把大米從機器的一邊倒進去,再往一個漏斗形狀的容器里加點糖。此時,機器震得“砰砰”響,並不斷冒出熱氣,師傅還需要不停地往漏斗里加水,幾十秒後,只見白白的,中空的,甘蔗粗細的米泡杆便從機器裡不斷冒出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米泡杆真的很神奇,可以做得很長很長,如果你不把它弄斷的話,好像可以一直拉下去。剛出來的米泡杆很燙,但米泡杆師傅卻不怕,戴著手套用手接住,然後按每家需要的長短,熟練地一截一截掐斷,用編織袋或塑料袋裝好。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那個時候,米泡杆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可以吃,很大程度上還可以和耍結合起來。一聽見米泡杆機器的聲音,一條街的娃兒都要出來看,長長的米泡杆一邊吃一邊還可以當成手中的“武器”,和小夥伴“過幾招”……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每逢熱鬧的日子,璧山各鎮街上依稀還能看到米泡杆的身影,下次要是碰到了,一定要再去嚐嚐這兒時的味道……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璧山的街頭,各種精緻的麵包甜點花樣繁多,曾經風靡的三角粑也逐漸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匠,叮叮噹,打爛碗,賣婆娘……”隨著一代人的成長,不知道這首童謠是否能夠喚醒你兒時的記憶。我想只要你小時候吃過麻糖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香甜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準確來說,璧山人一般唸作“麻湯”。這其實是一種由穀物熬製並經過濃縮、扯白的麥芽糖。麻糖吃著比較堅硬,而且吃起特別粘牙巴,但是味道卻耐人尋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鐺!鐺!鐺!......”記得小時候每當聽見有節奏的錘子和鐵片發出的聲音,就知道是賣麻糖的來了,於是愛吃糖的小編就要找父母拿錢去買,稱上二兩麻糖才安逸,而且有的時候買一塊半天都還捨不得吃完。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覺得麻糖最有意思的就是敲麻糖。因為麻糖很硬,所以一定要用工具才能敲成小塊。一把鐵榔頭,白鋼打製的刀,璧山人叫它“鑽鑽兒”,前面寬,往後漸變小,形成鋤頭狀。有人買糖,“鑽鑽兒”貼在需要的位置,榔頭敲“鑽鑽兒”的彎曲處,一塊齊整的“麻糖”切割完成,最後再用老式的盤盤秤稱好裝袋。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的敲打聲,彷彿就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傳遞著對過去的懷念。如今,這種走著叫賣的麻糖,已經快要消失在城市的森林裡,要想吃到麻糖,只有在趕場天到各集市上碰碰運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說起米泡杆,小編的記憶是最深的,小時候最喜歡吃這個,但是因為吃多了“起熱”,老是流鼻血,可依舊忘不了米泡杆的香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時候買米泡杆,都是個人屋頭打碗米去,師傅直接用機器給你打出來,這家的米出完了,就馬上倒入下家的米。那時,在小編眼中,打米泡杆的機器神祕慘了!師傅把機器開關一開,把大米從機器的一邊倒進去,再往一個漏斗形狀的容器里加點糖。此時,機器震得“砰砰”響,並不斷冒出熱氣,師傅還需要不停地往漏斗里加水,幾十秒後,只見白白的,中空的,甘蔗粗細的米泡杆便從機器裡不斷冒出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米泡杆真的很神奇,可以做得很長很長,如果你不把它弄斷的話,好像可以一直拉下去。剛出來的米泡杆很燙,但米泡杆師傅卻不怕,戴著手套用手接住,然後按每家需要的長短,熟練地一截一截掐斷,用編織袋或塑料袋裝好。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那個時候,米泡杆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可以吃,很大程度上還可以和耍結合起來。一聽見米泡杆機器的聲音,一條街的娃兒都要出來看,長長的米泡杆一邊吃一邊還可以當成手中的“武器”,和小夥伴“過幾招”……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每逢熱鬧的日子,璧山各鎮街上依稀還能看到米泡杆的身影,下次要是碰到了,一定要再去嚐嚐這兒時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苞谷泡,其實就是爆米花。爆米花現在已經成為各大電影院的標配產品了,但是好像始終沒有小時候吃苞谷泡的那種味道了……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璧山的街頭,各種精緻的麵包甜點花樣繁多,曾經風靡的三角粑也逐漸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匠,叮叮噹,打爛碗,賣婆娘……”隨著一代人的成長,不知道這首童謠是否能夠喚醒你兒時的記憶。我想只要你小時候吃過麻糖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香甜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準確來說,璧山人一般唸作“麻湯”。這其實是一種由穀物熬製並經過濃縮、扯白的麥芽糖。麻糖吃著比較堅硬,而且吃起特別粘牙巴,但是味道卻耐人尋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鐺!鐺!鐺!......”記得小時候每當聽見有節奏的錘子和鐵片發出的聲音,就知道是賣麻糖的來了,於是愛吃糖的小編就要找父母拿錢去買,稱上二兩麻糖才安逸,而且有的時候買一塊半天都還捨不得吃完。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覺得麻糖最有意思的就是敲麻糖。因為麻糖很硬,所以一定要用工具才能敲成小塊。一把鐵榔頭,白鋼打製的刀,璧山人叫它“鑽鑽兒”,前面寬,往後漸變小,形成鋤頭狀。有人買糖,“鑽鑽兒”貼在需要的位置,榔頭敲“鑽鑽兒”的彎曲處,一塊齊整的“麻糖”切割完成,最後再用老式的盤盤秤稱好裝袋。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的敲打聲,彷彿就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傳遞著對過去的懷念。如今,這種走著叫賣的麻糖,已經快要消失在城市的森林裡,要想吃到麻糖,只有在趕場天到各集市上碰碰運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說起米泡杆,小編的記憶是最深的,小時候最喜歡吃這個,但是因為吃多了“起熱”,老是流鼻血,可依舊忘不了米泡杆的香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時候買米泡杆,都是個人屋頭打碗米去,師傅直接用機器給你打出來,這家的米出完了,就馬上倒入下家的米。那時,在小編眼中,打米泡杆的機器神祕慘了!師傅把機器開關一開,把大米從機器的一邊倒進去,再往一個漏斗形狀的容器里加點糖。此時,機器震得“砰砰”響,並不斷冒出熱氣,師傅還需要不停地往漏斗里加水,幾十秒後,只見白白的,中空的,甘蔗粗細的米泡杆便從機器裡不斷冒出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米泡杆真的很神奇,可以做得很長很長,如果你不把它弄斷的話,好像可以一直拉下去。剛出來的米泡杆很燙,但米泡杆師傅卻不怕,戴著手套用手接住,然後按每家需要的長短,熟練地一截一截掐斷,用編織袋或塑料袋裝好。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那個時候,米泡杆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可以吃,很大程度上還可以和耍結合起來。一聽見米泡杆機器的聲音,一條街的娃兒都要出來看,長長的米泡杆一邊吃一邊還可以當成手中的“武器”,和小夥伴“過幾招”……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每逢熱鬧的日子,璧山各鎮街上依稀還能看到米泡杆的身影,下次要是碰到了,一定要再去嚐嚐這兒時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苞谷泡,其實就是爆米花。爆米花現在已經成為各大電影院的標配產品了,但是好像始終沒有小時候吃苞谷泡的那種味道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原來小編讀小學的時候,學校門口就有打苞谷泡的。那個時候打苞谷泡的機器叫糧食膨脹機,這種糧食膨脹機上裝有氣壓表,兩端用支架撐起,其中一端是和支架柱用軸絞連在一起的,一端可以移開,中間主體部位就是一個鼓鼓的鐵罐子,支架中間架火爐。火爐由鼓風機吹火,火苗直衝糧食膨脹機的主體部位。炒的時候,用手不停地揺著一端的手柄 ,讓主體部位在火苗上旋轉,同時師傅仔細觀察氣壓表,當有十個氣壓的時候,苞谷泡就可以了。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璧山的街頭,各種精緻的麵包甜點花樣繁多,曾經風靡的三角粑也逐漸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匠,叮叮噹,打爛碗,賣婆娘……”隨著一代人的成長,不知道這首童謠是否能夠喚醒你兒時的記憶。我想只要你小時候吃過麻糖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香甜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準確來說,璧山人一般唸作“麻湯”。這其實是一種由穀物熬製並經過濃縮、扯白的麥芽糖。麻糖吃著比較堅硬,而且吃起特別粘牙巴,但是味道卻耐人尋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鐺!鐺!鐺!......”記得小時候每當聽見有節奏的錘子和鐵片發出的聲音,就知道是賣麻糖的來了,於是愛吃糖的小編就要找父母拿錢去買,稱上二兩麻糖才安逸,而且有的時候買一塊半天都還捨不得吃完。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覺得麻糖最有意思的就是敲麻糖。因為麻糖很硬,所以一定要用工具才能敲成小塊。一把鐵榔頭,白鋼打製的刀,璧山人叫它“鑽鑽兒”,前面寬,往後漸變小,形成鋤頭狀。有人買糖,“鑽鑽兒”貼在需要的位置,榔頭敲“鑽鑽兒”的彎曲處,一塊齊整的“麻糖”切割完成,最後再用老式的盤盤秤稱好裝袋。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的敲打聲,彷彿就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傳遞著對過去的懷念。如今,這種走著叫賣的麻糖,已經快要消失在城市的森林裡,要想吃到麻糖,只有在趕場天到各集市上碰碰運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說起米泡杆,小編的記憶是最深的,小時候最喜歡吃這個,但是因為吃多了“起熱”,老是流鼻血,可依舊忘不了米泡杆的香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時候買米泡杆,都是個人屋頭打碗米去,師傅直接用機器給你打出來,這家的米出完了,就馬上倒入下家的米。那時,在小編眼中,打米泡杆的機器神祕慘了!師傅把機器開關一開,把大米從機器的一邊倒進去,再往一個漏斗形狀的容器里加點糖。此時,機器震得“砰砰”響,並不斷冒出熱氣,師傅還需要不停地往漏斗里加水,幾十秒後,只見白白的,中空的,甘蔗粗細的米泡杆便從機器裡不斷冒出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米泡杆真的很神奇,可以做得很長很長,如果你不把它弄斷的話,好像可以一直拉下去。剛出來的米泡杆很燙,但米泡杆師傅卻不怕,戴著手套用手接住,然後按每家需要的長短,熟練地一截一截掐斷,用編織袋或塑料袋裝好。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那個時候,米泡杆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可以吃,很大程度上還可以和耍結合起來。一聽見米泡杆機器的聲音,一條街的娃兒都要出來看,長長的米泡杆一邊吃一邊還可以當成手中的“武器”,和小夥伴“過幾招”……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每逢熱鬧的日子,璧山各鎮街上依稀還能看到米泡杆的身影,下次要是碰到了,一定要再去嚐嚐這兒時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苞谷泡,其實就是爆米花。爆米花現在已經成為各大電影院的標配產品了,但是好像始終沒有小時候吃苞谷泡的那種味道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原來小編讀小學的時候,學校門口就有打苞谷泡的。那個時候打苞谷泡的機器叫糧食膨脹機,這種糧食膨脹機上裝有氣壓表,兩端用支架撐起,其中一端是和支架柱用軸絞連在一起的,一端可以移開,中間主體部位就是一個鼓鼓的鐵罐子,支架中間架火爐。火爐由鼓風機吹火,火苗直衝糧食膨脹機的主體部位。炒的時候,用手不停地揺著一端的手柄 ,讓主體部位在火苗上旋轉,同時師傅仔細觀察氣壓表,當有十個氣壓的時候,苞谷泡就可以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師傅把膨脹機那一端從支架上取下來,用一個大麻布口袋籠著,用套筒伸進麻袋留著的孔中,準備打開膨脹機蓋子的時候,一般會提醒一句“要爆了哈”,這個時候小編一定要把耳朵捂得緊緊的,現在想想當時既想快點吃到苞谷泡兒又害怕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出巨響,捂著耳朵興奮地睜大眼睛等著爆米花“砰”一聲出鍋的場景,簡直有趣極了。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璧山的街頭,各種精緻的麵包甜點花樣繁多,曾經風靡的三角粑也逐漸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匠,叮叮噹,打爛碗,賣婆娘……”隨著一代人的成長,不知道這首童謠是否能夠喚醒你兒時的記憶。我想只要你小時候吃過麻糖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香甜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準確來說,璧山人一般唸作“麻湯”。這其實是一種由穀物熬製並經過濃縮、扯白的麥芽糖。麻糖吃著比較堅硬,而且吃起特別粘牙巴,但是味道卻耐人尋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鐺!鐺!鐺!......”記得小時候每當聽見有節奏的錘子和鐵片發出的聲音,就知道是賣麻糖的來了,於是愛吃糖的小編就要找父母拿錢去買,稱上二兩麻糖才安逸,而且有的時候買一塊半天都還捨不得吃完。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覺得麻糖最有意思的就是敲麻糖。因為麻糖很硬,所以一定要用工具才能敲成小塊。一把鐵榔頭,白鋼打製的刀,璧山人叫它“鑽鑽兒”,前面寬,往後漸變小,形成鋤頭狀。有人買糖,“鑽鑽兒”貼在需要的位置,榔頭敲“鑽鑽兒”的彎曲處,一塊齊整的“麻糖”切割完成,最後再用老式的盤盤秤稱好裝袋。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的敲打聲,彷彿就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傳遞著對過去的懷念。如今,這種走著叫賣的麻糖,已經快要消失在城市的森林裡,要想吃到麻糖,只有在趕場天到各集市上碰碰運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說起米泡杆,小編的記憶是最深的,小時候最喜歡吃這個,但是因為吃多了“起熱”,老是流鼻血,可依舊忘不了米泡杆的香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時候買米泡杆,都是個人屋頭打碗米去,師傅直接用機器給你打出來,這家的米出完了,就馬上倒入下家的米。那時,在小編眼中,打米泡杆的機器神祕慘了!師傅把機器開關一開,把大米從機器的一邊倒進去,再往一個漏斗形狀的容器里加點糖。此時,機器震得“砰砰”響,並不斷冒出熱氣,師傅還需要不停地往漏斗里加水,幾十秒後,只見白白的,中空的,甘蔗粗細的米泡杆便從機器裡不斷冒出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米泡杆真的很神奇,可以做得很長很長,如果你不把它弄斷的話,好像可以一直拉下去。剛出來的米泡杆很燙,但米泡杆師傅卻不怕,戴著手套用手接住,然後按每家需要的長短,熟練地一截一截掐斷,用編織袋或塑料袋裝好。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那個時候,米泡杆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可以吃,很大程度上還可以和耍結合起來。一聽見米泡杆機器的聲音,一條街的娃兒都要出來看,長長的米泡杆一邊吃一邊還可以當成手中的“武器”,和小夥伴“過幾招”……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每逢熱鬧的日子,璧山各鎮街上依稀還能看到米泡杆的身影,下次要是碰到了,一定要再去嚐嚐這兒時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苞谷泡,其實就是爆米花。爆米花現在已經成為各大電影院的標配產品了,但是好像始終沒有小時候吃苞谷泡的那種味道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原來小編讀小學的時候,學校門口就有打苞谷泡的。那個時候打苞谷泡的機器叫糧食膨脹機,這種糧食膨脹機上裝有氣壓表,兩端用支架撐起,其中一端是和支架柱用軸絞連在一起的,一端可以移開,中間主體部位就是一個鼓鼓的鐵罐子,支架中間架火爐。火爐由鼓風機吹火,火苗直衝糧食膨脹機的主體部位。炒的時候,用手不停地揺著一端的手柄 ,讓主體部位在火苗上旋轉,同時師傅仔細觀察氣壓表,當有十個氣壓的時候,苞谷泡就可以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師傅把膨脹機那一端從支架上取下來,用一個大麻布口袋籠著,用套筒伸進麻袋留著的孔中,準備打開膨脹機蓋子的時候,一般會提醒一句“要爆了哈”,這個時候小編一定要把耳朵捂得緊緊的,現在想想當時既想快點吃到苞谷泡兒又害怕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出巨響,捂著耳朵興奮地睜大眼睛等著爆米花“砰”一聲出鍋的場景,簡直有趣極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隨著“砰”的一聲巨響,麻袋裡就會爆出許多苞谷泡兒來,陣陣香氣頓時撲鼻而至,香氣四溢。這煙霧、氣味充滿喜氣,看客也心滿意足。從麻布口袋倒出來的苞谷泡,稍冷卻後,用不透氣的塑料口袋裝好封牢,很久都不會受潮,保持著才炒時的原滋原味。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璧山的街頭,各種精緻的麵包甜點花樣繁多,曾經風靡的三角粑也逐漸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匠,叮叮噹,打爛碗,賣婆娘……”隨著一代人的成長,不知道這首童謠是否能夠喚醒你兒時的記憶。我想只要你小時候吃過麻糖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香甜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準確來說,璧山人一般唸作“麻湯”。這其實是一種由穀物熬製並經過濃縮、扯白的麥芽糖。麻糖吃著比較堅硬,而且吃起特別粘牙巴,但是味道卻耐人尋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鐺!鐺!鐺!......”記得小時候每當聽見有節奏的錘子和鐵片發出的聲音,就知道是賣麻糖的來了,於是愛吃糖的小編就要找父母拿錢去買,稱上二兩麻糖才安逸,而且有的時候買一塊半天都還捨不得吃完。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覺得麻糖最有意思的就是敲麻糖。因為麻糖很硬,所以一定要用工具才能敲成小塊。一把鐵榔頭,白鋼打製的刀,璧山人叫它“鑽鑽兒”,前面寬,往後漸變小,形成鋤頭狀。有人買糖,“鑽鑽兒”貼在需要的位置,榔頭敲“鑽鑽兒”的彎曲處,一塊齊整的“麻糖”切割完成,最後再用老式的盤盤秤稱好裝袋。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的敲打聲,彷彿就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傳遞著對過去的懷念。如今,這種走著叫賣的麻糖,已經快要消失在城市的森林裡,要想吃到麻糖,只有在趕場天到各集市上碰碰運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說起米泡杆,小編的記憶是最深的,小時候最喜歡吃這個,但是因為吃多了“起熱”,老是流鼻血,可依舊忘不了米泡杆的香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時候買米泡杆,都是個人屋頭打碗米去,師傅直接用機器給你打出來,這家的米出完了,就馬上倒入下家的米。那時,在小編眼中,打米泡杆的機器神祕慘了!師傅把機器開關一開,把大米從機器的一邊倒進去,再往一個漏斗形狀的容器里加點糖。此時,機器震得“砰砰”響,並不斷冒出熱氣,師傅還需要不停地往漏斗里加水,幾十秒後,只見白白的,中空的,甘蔗粗細的米泡杆便從機器裡不斷冒出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米泡杆真的很神奇,可以做得很長很長,如果你不把它弄斷的話,好像可以一直拉下去。剛出來的米泡杆很燙,但米泡杆師傅卻不怕,戴著手套用手接住,然後按每家需要的長短,熟練地一截一截掐斷,用編織袋或塑料袋裝好。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那個時候,米泡杆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可以吃,很大程度上還可以和耍結合起來。一聽見米泡杆機器的聲音,一條街的娃兒都要出來看,長長的米泡杆一邊吃一邊還可以當成手中的“武器”,和小夥伴“過幾招”……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每逢熱鬧的日子,璧山各鎮街上依稀還能看到米泡杆的身影,下次要是碰到了,一定要再去嚐嚐這兒時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苞谷泡,其實就是爆米花。爆米花現在已經成為各大電影院的標配產品了,但是好像始終沒有小時候吃苞谷泡的那種味道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原來小編讀小學的時候,學校門口就有打苞谷泡的。那個時候打苞谷泡的機器叫糧食膨脹機,這種糧食膨脹機上裝有氣壓表,兩端用支架撐起,其中一端是和支架柱用軸絞連在一起的,一端可以移開,中間主體部位就是一個鼓鼓的鐵罐子,支架中間架火爐。火爐由鼓風機吹火,火苗直衝糧食膨脹機的主體部位。炒的時候,用手不停地揺著一端的手柄 ,讓主體部位在火苗上旋轉,同時師傅仔細觀察氣壓表,當有十個氣壓的時候,苞谷泡就可以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師傅把膨脹機那一端從支架上取下來,用一個大麻布口袋籠著,用套筒伸進麻袋留著的孔中,準備打開膨脹機蓋子的時候,一般會提醒一句“要爆了哈”,這個時候小編一定要把耳朵捂得緊緊的,現在想想當時既想快點吃到苞谷泡兒又害怕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出巨響,捂著耳朵興奮地睜大眼睛等著爆米花“砰”一聲出鍋的場景,簡直有趣極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隨著“砰”的一聲巨響,麻袋裡就會爆出許多苞谷泡兒來,陣陣香氣頓時撲鼻而至,香氣四溢。這煙霧、氣味充滿喜氣,看客也心滿意足。從麻布口袋倒出來的苞谷泡,稍冷卻後,用不透氣的塑料口袋裝好封牢,很久都不會受潮,保持著才炒時的原滋原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這種老式打苞谷泡的街頭師傅也越來越少了,運氣好的時候,逢年過節,打米泡杆的師傅和打苞谷泡的師傅會同時出現在熱鬧的集市裡,就看你有沒有這個口福了……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璧山的街頭,各種精緻的麵包甜點花樣繁多,曾經風靡的三角粑也逐漸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匠,叮叮噹,打爛碗,賣婆娘……”隨著一代人的成長,不知道這首童謠是否能夠喚醒你兒時的記憶。我想只要你小時候吃過麻糖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香甜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準確來說,璧山人一般唸作“麻湯”。這其實是一種由穀物熬製並經過濃縮、扯白的麥芽糖。麻糖吃著比較堅硬,而且吃起特別粘牙巴,但是味道卻耐人尋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鐺!鐺!鐺!......”記得小時候每當聽見有節奏的錘子和鐵片發出的聲音,就知道是賣麻糖的來了,於是愛吃糖的小編就要找父母拿錢去買,稱上二兩麻糖才安逸,而且有的時候買一塊半天都還捨不得吃完。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覺得麻糖最有意思的就是敲麻糖。因為麻糖很硬,所以一定要用工具才能敲成小塊。一把鐵榔頭,白鋼打製的刀,璧山人叫它“鑽鑽兒”,前面寬,往後漸變小,形成鋤頭狀。有人買糖,“鑽鑽兒”貼在需要的位置,榔頭敲“鑽鑽兒”的彎曲處,一塊齊整的“麻糖”切割完成,最後再用老式的盤盤秤稱好裝袋。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的敲打聲,彷彿就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傳遞著對過去的懷念。如今,這種走著叫賣的麻糖,已經快要消失在城市的森林裡,要想吃到麻糖,只有在趕場天到各集市上碰碰運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說起米泡杆,小編的記憶是最深的,小時候最喜歡吃這個,但是因為吃多了“起熱”,老是流鼻血,可依舊忘不了米泡杆的香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時候買米泡杆,都是個人屋頭打碗米去,師傅直接用機器給你打出來,這家的米出完了,就馬上倒入下家的米。那時,在小編眼中,打米泡杆的機器神祕慘了!師傅把機器開關一開,把大米從機器的一邊倒進去,再往一個漏斗形狀的容器里加點糖。此時,機器震得“砰砰”響,並不斷冒出熱氣,師傅還需要不停地往漏斗里加水,幾十秒後,只見白白的,中空的,甘蔗粗細的米泡杆便從機器裡不斷冒出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米泡杆真的很神奇,可以做得很長很長,如果你不把它弄斷的話,好像可以一直拉下去。剛出來的米泡杆很燙,但米泡杆師傅卻不怕,戴著手套用手接住,然後按每家需要的長短,熟練地一截一截掐斷,用編織袋或塑料袋裝好。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那個時候,米泡杆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可以吃,很大程度上還可以和耍結合起來。一聽見米泡杆機器的聲音,一條街的娃兒都要出來看,長長的米泡杆一邊吃一邊還可以當成手中的“武器”,和小夥伴“過幾招”……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每逢熱鬧的日子,璧山各鎮街上依稀還能看到米泡杆的身影,下次要是碰到了,一定要再去嚐嚐這兒時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苞谷泡,其實就是爆米花。爆米花現在已經成為各大電影院的標配產品了,但是好像始終沒有小時候吃苞谷泡的那種味道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原來小編讀小學的時候,學校門口就有打苞谷泡的。那個時候打苞谷泡的機器叫糧食膨脹機,這種糧食膨脹機上裝有氣壓表,兩端用支架撐起,其中一端是和支架柱用軸絞連在一起的,一端可以移開,中間主體部位就是一個鼓鼓的鐵罐子,支架中間架火爐。火爐由鼓風機吹火,火苗直衝糧食膨脹機的主體部位。炒的時候,用手不停地揺著一端的手柄 ,讓主體部位在火苗上旋轉,同時師傅仔細觀察氣壓表,當有十個氣壓的時候,苞谷泡就可以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師傅把膨脹機那一端從支架上取下來,用一個大麻布口袋籠著,用套筒伸進麻袋留著的孔中,準備打開膨脹機蓋子的時候,一般會提醒一句“要爆了哈”,這個時候小編一定要把耳朵捂得緊緊的,現在想想當時既想快點吃到苞谷泡兒又害怕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出巨響,捂著耳朵興奮地睜大眼睛等著爆米花“砰”一聲出鍋的場景,簡直有趣極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隨著“砰”的一聲巨響,麻袋裡就會爆出許多苞谷泡兒來,陣陣香氣頓時撲鼻而至,香氣四溢。這煙霧、氣味充滿喜氣,看客也心滿意足。從麻布口袋倒出來的苞谷泡,稍冷卻後,用不透氣的塑料口袋裝好封牢,很久都不會受潮,保持著才炒時的原滋原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這種老式打苞谷泡的街頭師傅也越來越少了,運氣好的時候,逢年過節,打米泡杆的師傅和打苞谷泡的師傅會同時出現在熱鬧的集市裡,就看你有沒有這個口福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餈粑,又香又糯,塊五二十個……”每當聽到這熟悉的喇叭吆喝聲,小編肚兒裡頭的饞蟲就又被它勾起了。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璧山的街頭,各種精緻的麵包甜點花樣繁多,曾經風靡的三角粑也逐漸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匠,叮叮噹,打爛碗,賣婆娘……”隨著一代人的成長,不知道這首童謠是否能夠喚醒你兒時的記憶。我想只要你小時候吃過麻糖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香甜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準確來說,璧山人一般唸作“麻湯”。這其實是一種由穀物熬製並經過濃縮、扯白的麥芽糖。麻糖吃著比較堅硬,而且吃起特別粘牙巴,但是味道卻耐人尋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鐺!鐺!鐺!......”記得小時候每當聽見有節奏的錘子和鐵片發出的聲音,就知道是賣麻糖的來了,於是愛吃糖的小編就要找父母拿錢去買,稱上二兩麻糖才安逸,而且有的時候買一塊半天都還捨不得吃完。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覺得麻糖最有意思的就是敲麻糖。因為麻糖很硬,所以一定要用工具才能敲成小塊。一把鐵榔頭,白鋼打製的刀,璧山人叫它“鑽鑽兒”,前面寬,往後漸變小,形成鋤頭狀。有人買糖,“鑽鑽兒”貼在需要的位置,榔頭敲“鑽鑽兒”的彎曲處,一塊齊整的“麻糖”切割完成,最後再用老式的盤盤秤稱好裝袋。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的敲打聲,彷彿就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傳遞著對過去的懷念。如今,這種走著叫賣的麻糖,已經快要消失在城市的森林裡,要想吃到麻糖,只有在趕場天到各集市上碰碰運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說起米泡杆,小編的記憶是最深的,小時候最喜歡吃這個,但是因為吃多了“起熱”,老是流鼻血,可依舊忘不了米泡杆的香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時候買米泡杆,都是個人屋頭打碗米去,師傅直接用機器給你打出來,這家的米出完了,就馬上倒入下家的米。那時,在小編眼中,打米泡杆的機器神祕慘了!師傅把機器開關一開,把大米從機器的一邊倒進去,再往一個漏斗形狀的容器里加點糖。此時,機器震得“砰砰”響,並不斷冒出熱氣,師傅還需要不停地往漏斗里加水,幾十秒後,只見白白的,中空的,甘蔗粗細的米泡杆便從機器裡不斷冒出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米泡杆真的很神奇,可以做得很長很長,如果你不把它弄斷的話,好像可以一直拉下去。剛出來的米泡杆很燙,但米泡杆師傅卻不怕,戴著手套用手接住,然後按每家需要的長短,熟練地一截一截掐斷,用編織袋或塑料袋裝好。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那個時候,米泡杆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可以吃,很大程度上還可以和耍結合起來。一聽見米泡杆機器的聲音,一條街的娃兒都要出來看,長長的米泡杆一邊吃一邊還可以當成手中的“武器”,和小夥伴“過幾招”……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每逢熱鬧的日子,璧山各鎮街上依稀還能看到米泡杆的身影,下次要是碰到了,一定要再去嚐嚐這兒時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苞谷泡,其實就是爆米花。爆米花現在已經成為各大電影院的標配產品了,但是好像始終沒有小時候吃苞谷泡的那種味道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原來小編讀小學的時候,學校門口就有打苞谷泡的。那個時候打苞谷泡的機器叫糧食膨脹機,這種糧食膨脹機上裝有氣壓表,兩端用支架撐起,其中一端是和支架柱用軸絞連在一起的,一端可以移開,中間主體部位就是一個鼓鼓的鐵罐子,支架中間架火爐。火爐由鼓風機吹火,火苗直衝糧食膨脹機的主體部位。炒的時候,用手不停地揺著一端的手柄 ,讓主體部位在火苗上旋轉,同時師傅仔細觀察氣壓表,當有十個氣壓的時候,苞谷泡就可以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師傅把膨脹機那一端從支架上取下來,用一個大麻布口袋籠著,用套筒伸進麻袋留著的孔中,準備打開膨脹機蓋子的時候,一般會提醒一句“要爆了哈”,這個時候小編一定要把耳朵捂得緊緊的,現在想想當時既想快點吃到苞谷泡兒又害怕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出巨響,捂著耳朵興奮地睜大眼睛等著爆米花“砰”一聲出鍋的場景,簡直有趣極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隨著“砰”的一聲巨響,麻袋裡就會爆出許多苞谷泡兒來,陣陣香氣頓時撲鼻而至,香氣四溢。這煙霧、氣味充滿喜氣,看客也心滿意足。從麻布口袋倒出來的苞谷泡,稍冷卻後,用不透氣的塑料口袋裝好封牢,很久都不會受潮,保持著才炒時的原滋原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這種老式打苞谷泡的街頭師傅也越來越少了,運氣好的時候,逢年過節,打米泡杆的師傅和打苞谷泡的師傅會同時出現在熱鬧的集市裡,就看你有沒有這個口福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餈粑,又香又糯,塊五二十個……”每當聽到這熟悉的喇叭吆喝聲,小編肚兒裡頭的饞蟲就又被它勾起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賣小餈粑的人不同,推得車不同,吆喝的喇叭也不盡相同,可是味道卻是熟悉的味道。小餈粑是現場製作的半成品小吃,一手搖動鋁皮圓筒後面的把手,一手拿著鐵質的薄片在圓筒前面的小孔處做著準備,等著白白軟軟的糯米條一冒出腦袋,手起刀落,白白的糯米球便掉進了黃豆麵的地盤,白坨坨就變成了黃坨坨。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璧山的街頭,各種精緻的麵包甜點花樣繁多,曾經風靡的三角粑也逐漸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匠,叮叮噹,打爛碗,賣婆娘……”隨著一代人的成長,不知道這首童謠是否能夠喚醒你兒時的記憶。我想只要你小時候吃過麻糖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香甜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準確來說,璧山人一般唸作“麻湯”。這其實是一種由穀物熬製並經過濃縮、扯白的麥芽糖。麻糖吃著比較堅硬,而且吃起特別粘牙巴,但是味道卻耐人尋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鐺!鐺!鐺!......”記得小時候每當聽見有節奏的錘子和鐵片發出的聲音,就知道是賣麻糖的來了,於是愛吃糖的小編就要找父母拿錢去買,稱上二兩麻糖才安逸,而且有的時候買一塊半天都還捨不得吃完。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覺得麻糖最有意思的就是敲麻糖。因為麻糖很硬,所以一定要用工具才能敲成小塊。一把鐵榔頭,白鋼打製的刀,璧山人叫它“鑽鑽兒”,前面寬,往後漸變小,形成鋤頭狀。有人買糖,“鑽鑽兒”貼在需要的位置,榔頭敲“鑽鑽兒”的彎曲處,一塊齊整的“麻糖”切割完成,最後再用老式的盤盤秤稱好裝袋。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的敲打聲,彷彿就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傳遞著對過去的懷念。如今,這種走著叫賣的麻糖,已經快要消失在城市的森林裡,要想吃到麻糖,只有在趕場天到各集市上碰碰運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說起米泡杆,小編的記憶是最深的,小時候最喜歡吃這個,但是因為吃多了“起熱”,老是流鼻血,可依舊忘不了米泡杆的香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時候買米泡杆,都是個人屋頭打碗米去,師傅直接用機器給你打出來,這家的米出完了,就馬上倒入下家的米。那時,在小編眼中,打米泡杆的機器神祕慘了!師傅把機器開關一開,把大米從機器的一邊倒進去,再往一個漏斗形狀的容器里加點糖。此時,機器震得“砰砰”響,並不斷冒出熱氣,師傅還需要不停地往漏斗里加水,幾十秒後,只見白白的,中空的,甘蔗粗細的米泡杆便從機器裡不斷冒出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米泡杆真的很神奇,可以做得很長很長,如果你不把它弄斷的話,好像可以一直拉下去。剛出來的米泡杆很燙,但米泡杆師傅卻不怕,戴著手套用手接住,然後按每家需要的長短,熟練地一截一截掐斷,用編織袋或塑料袋裝好。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那個時候,米泡杆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可以吃,很大程度上還可以和耍結合起來。一聽見米泡杆機器的聲音,一條街的娃兒都要出來看,長長的米泡杆一邊吃一邊還可以當成手中的“武器”,和小夥伴“過幾招”……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每逢熱鬧的日子,璧山各鎮街上依稀還能看到米泡杆的身影,下次要是碰到了,一定要再去嚐嚐這兒時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苞谷泡,其實就是爆米花。爆米花現在已經成為各大電影院的標配產品了,但是好像始終沒有小時候吃苞谷泡的那種味道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原來小編讀小學的時候,學校門口就有打苞谷泡的。那個時候打苞谷泡的機器叫糧食膨脹機,這種糧食膨脹機上裝有氣壓表,兩端用支架撐起,其中一端是和支架柱用軸絞連在一起的,一端可以移開,中間主體部位就是一個鼓鼓的鐵罐子,支架中間架火爐。火爐由鼓風機吹火,火苗直衝糧食膨脹機的主體部位。炒的時候,用手不停地揺著一端的手柄 ,讓主體部位在火苗上旋轉,同時師傅仔細觀察氣壓表,當有十個氣壓的時候,苞谷泡就可以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師傅把膨脹機那一端從支架上取下來,用一個大麻布口袋籠著,用套筒伸進麻袋留著的孔中,準備打開膨脹機蓋子的時候,一般會提醒一句“要爆了哈”,這個時候小編一定要把耳朵捂得緊緊的,現在想想當時既想快點吃到苞谷泡兒又害怕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出巨響,捂著耳朵興奮地睜大眼睛等著爆米花“砰”一聲出鍋的場景,簡直有趣極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隨著“砰”的一聲巨響,麻袋裡就會爆出許多苞谷泡兒來,陣陣香氣頓時撲鼻而至,香氣四溢。這煙霧、氣味充滿喜氣,看客也心滿意足。從麻布口袋倒出來的苞谷泡,稍冷卻後,用不透氣的塑料口袋裝好封牢,很久都不會受潮,保持著才炒時的原滋原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這種老式打苞谷泡的街頭師傅也越來越少了,運氣好的時候,逢年過節,打米泡杆的師傅和打苞谷泡的師傅會同時出現在熱鬧的集市裡,就看你有沒有這個口福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餈粑,又香又糯,塊五二十個……”每當聽到這熟悉的喇叭吆喝聲,小編肚兒裡頭的饞蟲就又被它勾起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賣小餈粑的人不同,推得車不同,吆喝的喇叭也不盡相同,可是味道卻是熟悉的味道。小餈粑是現場製作的半成品小吃,一手搖動鋁皮圓筒後面的把手,一手拿著鐵質的薄片在圓筒前面的小孔處做著準備,等著白白軟軟的糯米條一冒出腦袋,手起刀落,白白的糯米球便掉進了黃豆麵的地盤,白坨坨就變成了黃坨坨。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等切夠了量,再用一個大漏勺把沾滿黃豆麵的糯米球舀起來,這時你可以讓師傅多給你加點黃豆麵。裝進塑料碗中,插上幾根牙籤,熱乎乎的一碗小餈粑就遞到你手上了。一口一個,溫熱的小餈粑,口感糯粘香甜,加上黃豆麵的清香細膩,甜潤可口,百吃不厭。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璧山的街頭,各種精緻的麵包甜點花樣繁多,曾經風靡的三角粑也逐漸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匠,叮叮噹,打爛碗,賣婆娘……”隨著一代人的成長,不知道這首童謠是否能夠喚醒你兒時的記憶。我想只要你小時候吃過麻糖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香甜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準確來說,璧山人一般唸作“麻湯”。這其實是一種由穀物熬製並經過濃縮、扯白的麥芽糖。麻糖吃著比較堅硬,而且吃起特別粘牙巴,但是味道卻耐人尋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鐺!鐺!鐺!......”記得小時候每當聽見有節奏的錘子和鐵片發出的聲音,就知道是賣麻糖的來了,於是愛吃糖的小編就要找父母拿錢去買,稱上二兩麻糖才安逸,而且有的時候買一塊半天都還捨不得吃完。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覺得麻糖最有意思的就是敲麻糖。因為麻糖很硬,所以一定要用工具才能敲成小塊。一把鐵榔頭,白鋼打製的刀,璧山人叫它“鑽鑽兒”,前面寬,往後漸變小,形成鋤頭狀。有人買糖,“鑽鑽兒”貼在需要的位置,榔頭敲“鑽鑽兒”的彎曲處,一塊齊整的“麻糖”切割完成,最後再用老式的盤盤秤稱好裝袋。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的敲打聲,彷彿就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傳遞著對過去的懷念。如今,這種走著叫賣的麻糖,已經快要消失在城市的森林裡,要想吃到麻糖,只有在趕場天到各集市上碰碰運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說起米泡杆,小編的記憶是最深的,小時候最喜歡吃這個,但是因為吃多了“起熱”,老是流鼻血,可依舊忘不了米泡杆的香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時候買米泡杆,都是個人屋頭打碗米去,師傅直接用機器給你打出來,這家的米出完了,就馬上倒入下家的米。那時,在小編眼中,打米泡杆的機器神祕慘了!師傅把機器開關一開,把大米從機器的一邊倒進去,再往一個漏斗形狀的容器里加點糖。此時,機器震得“砰砰”響,並不斷冒出熱氣,師傅還需要不停地往漏斗里加水,幾十秒後,只見白白的,中空的,甘蔗粗細的米泡杆便從機器裡不斷冒出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米泡杆真的很神奇,可以做得很長很長,如果你不把它弄斷的話,好像可以一直拉下去。剛出來的米泡杆很燙,但米泡杆師傅卻不怕,戴著手套用手接住,然後按每家需要的長短,熟練地一截一截掐斷,用編織袋或塑料袋裝好。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那個時候,米泡杆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可以吃,很大程度上還可以和耍結合起來。一聽見米泡杆機器的聲音,一條街的娃兒都要出來看,長長的米泡杆一邊吃一邊還可以當成手中的“武器”,和小夥伴“過幾招”……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每逢熱鬧的日子,璧山各鎮街上依稀還能看到米泡杆的身影,下次要是碰到了,一定要再去嚐嚐這兒時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苞谷泡,其實就是爆米花。爆米花現在已經成為各大電影院的標配產品了,但是好像始終沒有小時候吃苞谷泡的那種味道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原來小編讀小學的時候,學校門口就有打苞谷泡的。那個時候打苞谷泡的機器叫糧食膨脹機,這種糧食膨脹機上裝有氣壓表,兩端用支架撐起,其中一端是和支架柱用軸絞連在一起的,一端可以移開,中間主體部位就是一個鼓鼓的鐵罐子,支架中間架火爐。火爐由鼓風機吹火,火苗直衝糧食膨脹機的主體部位。炒的時候,用手不停地揺著一端的手柄 ,讓主體部位在火苗上旋轉,同時師傅仔細觀察氣壓表,當有十個氣壓的時候,苞谷泡就可以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師傅把膨脹機那一端從支架上取下來,用一個大麻布口袋籠著,用套筒伸進麻袋留著的孔中,準備打開膨脹機蓋子的時候,一般會提醒一句“要爆了哈”,這個時候小編一定要把耳朵捂得緊緊的,現在想想當時既想快點吃到苞谷泡兒又害怕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出巨響,捂著耳朵興奮地睜大眼睛等著爆米花“砰”一聲出鍋的場景,簡直有趣極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隨著“砰”的一聲巨響,麻袋裡就會爆出許多苞谷泡兒來,陣陣香氣頓時撲鼻而至,香氣四溢。這煙霧、氣味充滿喜氣,看客也心滿意足。從麻布口袋倒出來的苞谷泡,稍冷卻後,用不透氣的塑料口袋裝好封牢,很久都不會受潮,保持著才炒時的原滋原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這種老式打苞谷泡的街頭師傅也越來越少了,運氣好的時候,逢年過節,打米泡杆的師傅和打苞谷泡的師傅會同時出現在熱鬧的集市裡,就看你有沒有這個口福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餈粑,又香又糯,塊五二十個……”每當聽到這熟悉的喇叭吆喝聲,小編肚兒裡頭的饞蟲就又被它勾起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賣小餈粑的人不同,推得車不同,吆喝的喇叭也不盡相同,可是味道卻是熟悉的味道。小餈粑是現場製作的半成品小吃,一手搖動鋁皮圓筒後面的把手,一手拿著鐵質的薄片在圓筒前面的小孔處做著準備,等著白白軟軟的糯米條一冒出腦袋,手起刀落,白白的糯米球便掉進了黃豆麵的地盤,白坨坨就變成了黃坨坨。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等切夠了量,再用一個大漏勺把沾滿黃豆麵的糯米球舀起來,這時你可以讓師傅多給你加點黃豆麵。裝進塑料碗中,插上幾根牙籤,熱乎乎的一碗小餈粑就遞到你手上了。一口一個,溫熱的小餈粑,口感糯粘香甜,加上黃豆麵的清香細膩,甜潤可口,百吃不厭。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餈粑,又香又糯,兩塊/三塊二十個……”即使是這樣,現在小餈粑的叫賣聲也越來也少了。城市的街道早已清理的乾乾淨淨,小餈粑的小推車與人們相見的時間也越來越少。若是想吃餈粑,各類餐館裡倒是都能買到紅糖餈粑,價格翻了幾倍不說,也少了記憶中的那份味道。

"

在璧山,大街小巷的各類美食可謂是讓人慾罷不能,可就當你沉醉在這些美食的同時,那些曾經萬分熟悉的美味小吃,即將在你的視野裡淡去,甚至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回味那些自帶“回憶殺”的璧山小吃,找回你的兒時記憶,在它們即將消失前,吃一口是一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它長相質樸,製作簡單,曾經出沒於老璧山的街頭巷尾,深受娃兒們的喜愛。璧山人還記得三角粑的味道不?剛烤好的三角粑,冒著熱氣,拿在手裡滾燙滾燙的,迫不及待咬一口,滿嘴巴都是清香~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三角粑是老璧山一種傳統的街邊美食,用糯米調製而成的米漿,再加上芡粉勾兌好,放在特質三角形形狀的磨具裡,將米麵反覆煎烤,因粑粑形狀像三角形,所以稱為三角粑。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曾在璧山老文化館那點賣的三角粑。那方形的黑色鐵製模具,有蓋有柄,被均勻的分成八等份,待刷完油後,白色的米漿緩緩流入每個格子,一會就填滿了,再蓋上蓋子,放在燒蜂窩煤的爐子上烤,先烤一面,待凝固後再烤另一面,然後上下翻烤,裡面滋滋作響。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打開鐵夾的那一瞬間,原先白色的米漿此時已染成金黃,尤其是面上那層脆脆的鍋巴,讓人口水直流!最誘人的部分是那尖尖的三個角,趁熱大大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然後再沿著邊緣,慢慢地吃,外皮酥脆,內裡軟糯,米香味和油煎味混為一體,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嘴。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璧山的街頭,各種精緻的麵包甜點花樣繁多,曾經風靡的三角粑也逐漸消失……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匠,叮叮噹,打爛碗,賣婆娘……”隨著一代人的成長,不知道這首童謠是否能夠喚醒你兒時的記憶。我想只要你小時候吃過麻糖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香甜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準確來說,璧山人一般唸作“麻湯”。這其實是一種由穀物熬製並經過濃縮、扯白的麥芽糖。麻糖吃著比較堅硬,而且吃起特別粘牙巴,但是味道卻耐人尋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鐺!鐺!鐺!......”記得小時候每當聽見有節奏的錘子和鐵片發出的聲音,就知道是賣麻糖的來了,於是愛吃糖的小編就要找父母拿錢去買,稱上二兩麻糖才安逸,而且有的時候買一塊半天都還捨不得吃完。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編覺得麻糖最有意思的就是敲麻糖。因為麻糖很硬,所以一定要用工具才能敲成小塊。一把鐵榔頭,白鋼打製的刀,璧山人叫它“鑽鑽兒”,前面寬,往後漸變小,形成鋤頭狀。有人買糖,“鑽鑽兒”貼在需要的位置,榔頭敲“鑽鑽兒”的彎曲處,一塊齊整的“麻糖”切割完成,最後再用老式的盤盤秤稱好裝袋。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麻糖的敲打聲,彷彿就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傳遞著對過去的懷念。如今,這種走著叫賣的麻糖,已經快要消失在城市的森林裡,要想吃到麻糖,只有在趕場天到各集市上碰碰運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說起米泡杆,小編的記憶是最深的,小時候最喜歡吃這個,但是因為吃多了“起熱”,老是流鼻血,可依舊忘不了米泡杆的香氣……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時候買米泡杆,都是個人屋頭打碗米去,師傅直接用機器給你打出來,這家的米出完了,就馬上倒入下家的米。那時,在小編眼中,打米泡杆的機器神祕慘了!師傅把機器開關一開,把大米從機器的一邊倒進去,再往一個漏斗形狀的容器里加點糖。此時,機器震得“砰砰”響,並不斷冒出熱氣,師傅還需要不停地往漏斗里加水,幾十秒後,只見白白的,中空的,甘蔗粗細的米泡杆便從機器裡不斷冒出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米泡杆真的很神奇,可以做得很長很長,如果你不把它弄斷的話,好像可以一直拉下去。剛出來的米泡杆很燙,但米泡杆師傅卻不怕,戴著手套用手接住,然後按每家需要的長短,熟練地一截一截掐斷,用編織袋或塑料袋裝好。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那個時候,米泡杆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可以吃,很大程度上還可以和耍結合起來。一聽見米泡杆機器的聲音,一條街的娃兒都要出來看,長長的米泡杆一邊吃一邊還可以當成手中的“武器”,和小夥伴“過幾招”……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每逢熱鬧的日子,璧山各鎮街上依稀還能看到米泡杆的身影,下次要是碰到了,一定要再去嚐嚐這兒時的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苞谷泡,其實就是爆米花。爆米花現在已經成為各大電影院的標配產品了,但是好像始終沒有小時候吃苞谷泡的那種味道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原來小編讀小學的時候,學校門口就有打苞谷泡的。那個時候打苞谷泡的機器叫糧食膨脹機,這種糧食膨脹機上裝有氣壓表,兩端用支架撐起,其中一端是和支架柱用軸絞連在一起的,一端可以移開,中間主體部位就是一個鼓鼓的鐵罐子,支架中間架火爐。火爐由鼓風機吹火,火苗直衝糧食膨脹機的主體部位。炒的時候,用手不停地揺著一端的手柄 ,讓主體部位在火苗上旋轉,同時師傅仔細觀察氣壓表,當有十個氣壓的時候,苞谷泡就可以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師傅把膨脹機那一端從支架上取下來,用一個大麻布口袋籠著,用套筒伸進麻袋留著的孔中,準備打開膨脹機蓋子的時候,一般會提醒一句“要爆了哈”,這個時候小編一定要把耳朵捂得緊緊的,現在想想當時既想快點吃到苞谷泡兒又害怕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出巨響,捂著耳朵興奮地睜大眼睛等著爆米花“砰”一聲出鍋的場景,簡直有趣極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隨著“砰”的一聲巨響,麻袋裡就會爆出許多苞谷泡兒來,陣陣香氣頓時撲鼻而至,香氣四溢。這煙霧、氣味充滿喜氣,看客也心滿意足。從麻布口袋倒出來的苞谷泡,稍冷卻後,用不透氣的塑料口袋裝好封牢,很久都不會受潮,保持著才炒時的原滋原味。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現在,這種老式打苞谷泡的街頭師傅也越來越少了,運氣好的時候,逢年過節,打米泡杆的師傅和打苞谷泡的師傅會同時出現在熱鬧的集市裡,就看你有沒有這個口福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餈粑,又香又糯,塊五二十個……”每當聽到這熟悉的喇叭吆喝聲,小編肚兒裡頭的饞蟲就又被它勾起了。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賣小餈粑的人不同,推得車不同,吆喝的喇叭也不盡相同,可是味道卻是熟悉的味道。小餈粑是現場製作的半成品小吃,一手搖動鋁皮圓筒後面的把手,一手拿著鐵質的薄片在圓筒前面的小孔處做著準備,等著白白軟軟的糯米條一冒出腦袋,手起刀落,白白的糯米球便掉進了黃豆麵的地盤,白坨坨就變成了黃坨坨。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等切夠了量,再用一個大漏勺把沾滿黃豆麵的糯米球舀起來,這時你可以讓師傅多給你加點黃豆麵。裝進塑料碗中,插上幾根牙籤,熱乎乎的一碗小餈粑就遞到你手上了。一口一個,溫熱的小餈粑,口感糯粘香甜,加上黃豆麵的清香細膩,甜潤可口,百吃不厭。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小餈粑,又香又糯,兩塊/三塊二十個……”即使是這樣,現在小餈粑的叫賣聲也越來也少了。城市的街道早已清理的乾乾淨淨,小餈粑的小推車與人們相見的時間也越來越少。若是想吃餈粑,各類餐館裡倒是都能買到紅糖餈粑,價格翻了幾倍不說,也少了記憶中的那份味道。

璧山即將消失的味道……再不吃真沒了

這些正在逐漸消失的味道,承載著多少璧山人兒時的記憶,也承載著璧山這座城市的味道,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味道會越來越難找,最終也許會湮沒在時光的縫隙中,成為璧山人永遠的記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