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南懷瑾先生:立秋時節最難將息,要注意保養'

"

七月是申月,立秋是節,處暑是氣,卦是“天地否”。否的對面就是泰,正月“地天泰”是好運氣,七月“天地否”是壞運氣。講到這裡我岔進來一個故事,當年講到《易經》,有同學提出來問,老師呀,這兩個卦名好怪哦!“地天泰”,地在上,天在下,是泰,是太平;天在上,地在下成了否,就糟糕了。天在上地在下才應該是太平啊!我說這就是哲學呀!如果天翻地覆都沒有了,不是天下太平嘛!也沒有你也沒有我,也不要吵架了,也不要來聽課了,大家睡大覺,就是泰了。“天地否”,天地開闢了以後,人生才那麼多事嘛!你說這是笑話嗎?並不一定是笑話,有道理的。陰在內陽在外,外表看是很好,但是內在陰氣就是糟糕的、壞的,是不好的。所以“天地否”的意思,就是立秋之後處處有陰氣。

——《我說參同契》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我們經常引用曾國藩的話“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因為曾國藩深懂老子的道理,深懂道家。也有的人說只看大處,不必斤斤於小處;當然做事不能斤斤計較於小的地方,要顧全大局。但小處也要注意到,因為“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很小的、不相干的事,常常會產生大紕漏。甚至於養生之道,也是如此。

天氣熱的時候,很多人生病,常看到青年同學因天熱而貪涼,我告訴他小心啊!不要吃冰的東西,回來喝杯午時茶。同學們有時候笑笑,他們心裡想,老師就是這樣,把我們看得好像都很脆弱。過了幾天,很多人都在吃藥了,而我老頭一點事也沒有。所以說飲食氣候種種,尤其在立秋、立夏這些節氣前後,氣候無常,一些學佛的人,應該曉得李清照的詞——“乍暖還寒時節,最難將息”,“將息”就是保養。這是春天寫的一首詞,到了秋天可改為“忽冷還熱時候,最難將息”。李清照就是寫“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的那位小姐。可是“乍暖還寒時節,最難將息”這兩句,是很好的人生修養哲學。所以,這一首詞在我們生活當中,尤其是關於修道,非常重要。你不要認為打坐可以治百病,不要忽略了生活的細節,一忽略了細節,往往變成重病。

比如最近有一位朋友,一向靜坐工夫很好,很自恃,我注意到了,就吩咐他小心啊!他說:“不會啊!不對我就打打坐!”我只好對他笑了。結果,這兩天倒了,不是打坐倒了,是倒在床上了。這就是忽略了“大事必作於細”的原故。所以人生要想成功一件事情,沒有任何一點小事可以馬虎的。

歐陽修有兩句名言,我經常上課時引用。他說:“禍患常積於忽微”,大禍經常出在小地方,很不注意到的地方。那些毫不相干的小毛病累積起來,就成為大毛病。還有一句,“智勇多困於所溺”,一個人有智慧,有學問,有大勇,可是他有時一點都用不出來,因為你有所溺愛,就會有偏向。甚至情緒上的一點偏向,習慣上的一點偏向,就把你矇蔽了,你的智慧判斷就錯誤了。這是“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的道理,所以“大事必作於細”,也就是這個道理。

——《老子他說(續集)》

“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所以你要懂陰陽四時這個法則,自己養生,調養、保養這個身體。如果違反了就會生病,內在出問題了。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這是中國上古的文化,醫道跟政治是一樣的,懂得政治的歷史上大名家,都懂得醫,因為都是醫學道理來的。所以“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沒有病的時候,有一點不對就先吃藥,先把它治好;等到已經生病再治已經晚了。政治的道理也是一樣,天下大亂,你來平天下,不算有功勞;能夠使國家社會永遠不亂,這才是大政治家。看起來沒有功勞,其實功勞最大。這幾句話是中國文化的精華。

“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不亦晚乎。”政治和醫藥的道理是合在一起的,病已經成形而後用藥來治,就像是社會已經變亂,再用法律軍事來管理,都不是聖人之道。尤其你們做老闆的講管理學,這也是管理學。他做一個比方,就像臨渴鑿井,口乾了才去挖井;“鬥而鑄兵”,就要打仗了,才去造武器,這不是遲了嗎?這個《四氣調神大論》,重點在哪裡?全篇諸位自己去研究去讀吧。

——《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

"

七月是申月,立秋是節,處暑是氣,卦是“天地否”。否的對面就是泰,正月“地天泰”是好運氣,七月“天地否”是壞運氣。講到這裡我岔進來一個故事,當年講到《易經》,有同學提出來問,老師呀,這兩個卦名好怪哦!“地天泰”,地在上,天在下,是泰,是太平;天在上,地在下成了否,就糟糕了。天在上地在下才應該是太平啊!我說這就是哲學呀!如果天翻地覆都沒有了,不是天下太平嘛!也沒有你也沒有我,也不要吵架了,也不要來聽課了,大家睡大覺,就是泰了。“天地否”,天地開闢了以後,人生才那麼多事嘛!你說這是笑話嗎?並不一定是笑話,有道理的。陰在內陽在外,外表看是很好,但是內在陰氣就是糟糕的、壞的,是不好的。所以“天地否”的意思,就是立秋之後處處有陰氣。

——《我說參同契》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我們經常引用曾國藩的話“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因為曾國藩深懂老子的道理,深懂道家。也有的人說只看大處,不必斤斤於小處;當然做事不能斤斤計較於小的地方,要顧全大局。但小處也要注意到,因為“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很小的、不相干的事,常常會產生大紕漏。甚至於養生之道,也是如此。

天氣熱的時候,很多人生病,常看到青年同學因天熱而貪涼,我告訴他小心啊!不要吃冰的東西,回來喝杯午時茶。同學們有時候笑笑,他們心裡想,老師就是這樣,把我們看得好像都很脆弱。過了幾天,很多人都在吃藥了,而我老頭一點事也沒有。所以說飲食氣候種種,尤其在立秋、立夏這些節氣前後,氣候無常,一些學佛的人,應該曉得李清照的詞——“乍暖還寒時節,最難將息”,“將息”就是保養。這是春天寫的一首詞,到了秋天可改為“忽冷還熱時候,最難將息”。李清照就是寫“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的那位小姐。可是“乍暖還寒時節,最難將息”這兩句,是很好的人生修養哲學。所以,這一首詞在我們生活當中,尤其是關於修道,非常重要。你不要認為打坐可以治百病,不要忽略了生活的細節,一忽略了細節,往往變成重病。

比如最近有一位朋友,一向靜坐工夫很好,很自恃,我注意到了,就吩咐他小心啊!他說:“不會啊!不對我就打打坐!”我只好對他笑了。結果,這兩天倒了,不是打坐倒了,是倒在床上了。這就是忽略了“大事必作於細”的原故。所以人生要想成功一件事情,沒有任何一點小事可以馬虎的。

歐陽修有兩句名言,我經常上課時引用。他說:“禍患常積於忽微”,大禍經常出在小地方,很不注意到的地方。那些毫不相干的小毛病累積起來,就成為大毛病。還有一句,“智勇多困於所溺”,一個人有智慧,有學問,有大勇,可是他有時一點都用不出來,因為你有所溺愛,就會有偏向。甚至情緒上的一點偏向,習慣上的一點偏向,就把你矇蔽了,你的智慧判斷就錯誤了。這是“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的道理,所以“大事必作於細”,也就是這個道理。

——《老子他說(續集)》

“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所以你要懂陰陽四時這個法則,自己養生,調養、保養這個身體。如果違反了就會生病,內在出問題了。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這是中國上古的文化,醫道跟政治是一樣的,懂得政治的歷史上大名家,都懂得醫,因為都是醫學道理來的。所以“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沒有病的時候,有一點不對就先吃藥,先把它治好;等到已經生病再治已經晚了。政治的道理也是一樣,天下大亂,你來平天下,不算有功勞;能夠使國家社會永遠不亂,這才是大政治家。看起來沒有功勞,其實功勞最大。這幾句話是中國文化的精華。

“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不亦晚乎。”政治和醫藥的道理是合在一起的,病已經成形而後用藥來治,就像是社會已經變亂,再用法律軍事來管理,都不是聖人之道。尤其你們做老闆的講管理學,這也是管理學。他做一個比方,就像臨渴鑿井,口乾了才去挖井;“鬥而鑄兵”,就要打仗了,才去造武器,這不是遲了嗎?這個《四氣調神大論》,重點在哪裡?全篇諸位自己去研究去讀吧。

——《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

【立秋】南懷瑾先生:立秋時節最難將息,要注意保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