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定對治內心煩惱

雞湯 心理 解脫般若唯識 解脫般若唯識 2017-08-03

問:我在平日裡走路時,著意訓練自己的‘受’,對境不起任何罣礙,不讓念頭進入到‘想’的階段。這是著力在內相分還是外相分上?這樣把念控制在‘受’的階段,不讓其進入‘想’,將來是在破我執上受用還是在破法執上受用?

答:六識對應的都是內相分,我們需要對治的是自己的內心,不管什麼內外相分。外相分我們也接觸不到,很多人又不知道有內外相分的區別,實際上我們接觸到的一切法都是內相分。把心控制在受的階段,這個受,最初是領受領納塵境的接受,後繼才是苦樂憂喜舍的感受。如果是感受,就在想(了別)的後邊出現,阿羅漢一般是把受停留在最初接受領納階段,不進一步的了別執取,這樣就沒有下一步的感受,也就沒有心的苦受和樂受了,這就是修行,能滅除貪愛,能滅苦。這對破除我執、對自我的貪著有很大的益處。

這同時也是修定的方法,證明有定就能壓伏或者降伏煩惱,沒有定,心要繼續往下分別執取,然後生出苦樂受,進一步就要貪取或者厭棄,業行就要出來了。業行一出來,就有業種,將來就有業報,生死就不能了,不能入無餘涅槃。阿羅漢們都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們都儘量不了別六塵境界,讓心清靜無染,才能不受三界生死繫縛,出離生死輪迴苦。

而菩薩修行,為了弘法度眾生,經常要生心動念,修定就困難一些。但是菩薩知道六塵境界都是自心所現,唯識所變,不害怕境界纏縛自己。有時間時,稍微收攝身心,反觀自心和六塵境界,定力就現前,就能不被一切法所迷惑,臨終也不顛倒,大福德大智慧所支撐故。這種修定方法,既利於斷我執,也利於斷法執。所謂的執著,都是指意根的執取,在禪定的狀態下,意根少於攀緣執取,六識不了別或者少於了別,六識無所造作,或者少於造作,這樣才能降伏意根和意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