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不算走過萬水千山,至少膽敢說,曾經在很多地方吃過飯。從柳州的螺螄粉,到長沙的臭豆腐,廈門的沙茶麵,成都的缽缽雞,到西安的肉夾饃,蘭州的拉麵,北京的炒肝………每一種味道,於一個如我一般的旅行者來說,是獵奇、是體驗、是融入當地生活的捷徑,但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當地人,那其實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是他們賴以生存和靈魂歸屬的唯一味道。那味道很像是離家多年的人,突然又吃到媽媽煮的那碗番茄雞蛋麵,連接下來晚上做的夢,都是帶有香氣的溫暖的有愛的夢。

都說飲食的習慣是從很小就烙在身上的,不管我們的味覺到底是取決於基因、取決於文化、亦或是老天爺隨機開的玩笑,食物是時光最特別的烙印,它帶著太多太多的回憶,讓我們在某個突然醒來的深夜,不會忘記家在哪裡。

所以說,食物是歷史和人生最好的見證者,朝代會更迭,歷史會改寫,但飲食文化是嵌在一群人骨子裡的烙印。在每天面對的食物面前,記憶都是多餘的。“不知老之將至”,說的就是一種忘時的生活。秦亡漢興,沒有關係。明天還是一樣“日出而起、日入而息”,還是一樣的一日三餐。就這樣,飲食作為文化中最重要和標誌性的精華,在世代間從容地傳遞。兩千多年的潮汕文化,就和那些標誌性的飲食一同,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留了下來。於是,有人說潮汕美食是一座孤島,有人說沒來過潮汕算不得美食家,有人專程來此只為對此頂禮膜拜。

正巧,我也是其中一員。

"

也不算走過萬水千山,至少膽敢說,曾經在很多地方吃過飯。從柳州的螺螄粉,到長沙的臭豆腐,廈門的沙茶麵,成都的缽缽雞,到西安的肉夾饃,蘭州的拉麵,北京的炒肝………每一種味道,於一個如我一般的旅行者來說,是獵奇、是體驗、是融入當地生活的捷徑,但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當地人,那其實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是他們賴以生存和靈魂歸屬的唯一味道。那味道很像是離家多年的人,突然又吃到媽媽煮的那碗番茄雞蛋麵,連接下來晚上做的夢,都是帶有香氣的溫暖的有愛的夢。

都說飲食的習慣是從很小就烙在身上的,不管我們的味覺到底是取決於基因、取決於文化、亦或是老天爺隨機開的玩笑,食物是時光最特別的烙印,它帶著太多太多的回憶,讓我們在某個突然醒來的深夜,不會忘記家在哪裡。

所以說,食物是歷史和人生最好的見證者,朝代會更迭,歷史會改寫,但飲食文化是嵌在一群人骨子裡的烙印。在每天面對的食物面前,記憶都是多餘的。“不知老之將至”,說的就是一種忘時的生活。秦亡漢興,沒有關係。明天還是一樣“日出而起、日入而息”,還是一樣的一日三餐。就這樣,飲食作為文化中最重要和標誌性的精華,在世代間從容地傳遞。兩千多年的潮汕文化,就和那些標誌性的飲食一同,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留了下來。於是,有人說潮汕美食是一座孤島,有人說沒來過潮汕算不得美食家,有人專程來此只為對此頂禮膜拜。

正巧,我也是其中一員。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你儂我儂的潮汕人與粿

潮汕人與粿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淵源。“早先,潮汕先民從中原南遷到潮汕,按祖籍的習慣,祭祖要用麵食當果品。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果品。這就是“粿”的來歷。這簡單的米食,在 潮汕 人手裡,成了主食米飯之外五花八門的東西。如甜粿、鼠曲粿、樸籽粿、紅桃粿等等。還有些並非米制品,潮人也稱之為“粿”。如草粿、無米粿之類。 潮汕 地區的粿品品種如此繁多,按味道的不同有甜粿和鹹粿之分,有因配料或包餡的不同,有菜頭粿、芋粿、菜粿、梔粿、豬朥粿、樸籽粿、鼠曲粿、豆粿、筍粿等等,還有以發酵為製作方法的酵粿。”百度百科怕是已經列舉了大多數 潮汕 找得到的粿類食品了。

剛一抵達潮州,便被民宿老闆推薦了住處不遠的一家粿條店。店在牌坊街不遠的停車場對面,一個灶臺兩張桌子,甚至連招牌也未掛。燈光昏暗卻人聲鼎沸。粿條汆燙,加豬肝、肉丸,芹菜碎和金蒜蓉,這是粿條湯。把汆燙的粿條、肉片和青菜,拌上一定比例的沙茶醬和花生醬,便是沙茶粿。食材簡單到用一個手指就數的出來,味道確實意料之外的驚訝。於是我這個自小生長在著名大米產地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在吃米這件事情上, 潮汕 人民擁有無與倫比的美食智慧。

"

也不算走過萬水千山,至少膽敢說,曾經在很多地方吃過飯。從柳州的螺螄粉,到長沙的臭豆腐,廈門的沙茶麵,成都的缽缽雞,到西安的肉夾饃,蘭州的拉麵,北京的炒肝………每一種味道,於一個如我一般的旅行者來說,是獵奇、是體驗、是融入當地生活的捷徑,但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當地人,那其實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是他們賴以生存和靈魂歸屬的唯一味道。那味道很像是離家多年的人,突然又吃到媽媽煮的那碗番茄雞蛋麵,連接下來晚上做的夢,都是帶有香氣的溫暖的有愛的夢。

都說飲食的習慣是從很小就烙在身上的,不管我們的味覺到底是取決於基因、取決於文化、亦或是老天爺隨機開的玩笑,食物是時光最特別的烙印,它帶著太多太多的回憶,讓我們在某個突然醒來的深夜,不會忘記家在哪裡。

所以說,食物是歷史和人生最好的見證者,朝代會更迭,歷史會改寫,但飲食文化是嵌在一群人骨子裡的烙印。在每天面對的食物面前,記憶都是多餘的。“不知老之將至”,說的就是一種忘時的生活。秦亡漢興,沒有關係。明天還是一樣“日出而起、日入而息”,還是一樣的一日三餐。就這樣,飲食作為文化中最重要和標誌性的精華,在世代間從容地傳遞。兩千多年的潮汕文化,就和那些標誌性的飲食一同,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留了下來。於是,有人說潮汕美食是一座孤島,有人說沒來過潮汕算不得美食家,有人專程來此只為對此頂禮膜拜。

正巧,我也是其中一員。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你儂我儂的潮汕人與粿

潮汕人與粿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淵源。“早先,潮汕先民從中原南遷到潮汕,按祖籍的習慣,祭祖要用麵食當果品。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果品。這就是“粿”的來歷。這簡單的米食,在 潮汕 人手裡,成了主食米飯之外五花八門的東西。如甜粿、鼠曲粿、樸籽粿、紅桃粿等等。還有些並非米制品,潮人也稱之為“粿”。如草粿、無米粿之類。 潮汕 地區的粿品品種如此繁多,按味道的不同有甜粿和鹹粿之分,有因配料或包餡的不同,有菜頭粿、芋粿、菜粿、梔粿、豬朥粿、樸籽粿、鼠曲粿、豆粿、筍粿等等,還有以發酵為製作方法的酵粿。”百度百科怕是已經列舉了大多數 潮汕 找得到的粿類食品了。

剛一抵達潮州,便被民宿老闆推薦了住處不遠的一家粿條店。店在牌坊街不遠的停車場對面,一個灶臺兩張桌子,甚至連招牌也未掛。燈光昏暗卻人聲鼎沸。粿條汆燙,加豬肝、肉丸,芹菜碎和金蒜蓉,這是粿條湯。把汆燙的粿條、肉片和青菜,拌上一定比例的沙茶醬和花生醬,便是沙茶粿。食材簡單到用一個手指就數的出來,味道確實意料之外的驚訝。於是我這個自小生長在著名大米產地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在吃米這件事情上, 潮汕 人民擁有無與倫比的美食智慧。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

也不算走過萬水千山,至少膽敢說,曾經在很多地方吃過飯。從柳州的螺螄粉,到長沙的臭豆腐,廈門的沙茶麵,成都的缽缽雞,到西安的肉夾饃,蘭州的拉麵,北京的炒肝………每一種味道,於一個如我一般的旅行者來說,是獵奇、是體驗、是融入當地生活的捷徑,但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當地人,那其實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是他們賴以生存和靈魂歸屬的唯一味道。那味道很像是離家多年的人,突然又吃到媽媽煮的那碗番茄雞蛋麵,連接下來晚上做的夢,都是帶有香氣的溫暖的有愛的夢。

都說飲食的習慣是從很小就烙在身上的,不管我們的味覺到底是取決於基因、取決於文化、亦或是老天爺隨機開的玩笑,食物是時光最特別的烙印,它帶著太多太多的回憶,讓我們在某個突然醒來的深夜,不會忘記家在哪裡。

所以說,食物是歷史和人生最好的見證者,朝代會更迭,歷史會改寫,但飲食文化是嵌在一群人骨子裡的烙印。在每天面對的食物面前,記憶都是多餘的。“不知老之將至”,說的就是一種忘時的生活。秦亡漢興,沒有關係。明天還是一樣“日出而起、日入而息”,還是一樣的一日三餐。就這樣,飲食作為文化中最重要和標誌性的精華,在世代間從容地傳遞。兩千多年的潮汕文化,就和那些標誌性的飲食一同,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留了下來。於是,有人說潮汕美食是一座孤島,有人說沒來過潮汕算不得美食家,有人專程來此只為對此頂禮膜拜。

正巧,我也是其中一員。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你儂我儂的潮汕人與粿

潮汕人與粿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淵源。“早先,潮汕先民從中原南遷到潮汕,按祖籍的習慣,祭祖要用麵食當果品。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果品。這就是“粿”的來歷。這簡單的米食,在 潮汕 人手裡,成了主食米飯之外五花八門的東西。如甜粿、鼠曲粿、樸籽粿、紅桃粿等等。還有些並非米制品,潮人也稱之為“粿”。如草粿、無米粿之類。 潮汕 地區的粿品品種如此繁多,按味道的不同有甜粿和鹹粿之分,有因配料或包餡的不同,有菜頭粿、芋粿、菜粿、梔粿、豬朥粿、樸籽粿、鼠曲粿、豆粿、筍粿等等,還有以發酵為製作方法的酵粿。”百度百科怕是已經列舉了大多數 潮汕 找得到的粿類食品了。

剛一抵達潮州,便被民宿老闆推薦了住處不遠的一家粿條店。店在牌坊街不遠的停車場對面,一個灶臺兩張桌子,甚至連招牌也未掛。燈光昏暗卻人聲鼎沸。粿條汆燙,加豬肝、肉丸,芹菜碎和金蒜蓉,這是粿條湯。把汆燙的粿條、肉片和青菜,拌上一定比例的沙茶醬和花生醬,便是沙茶粿。食材簡單到用一個手指就數的出來,味道確實意料之外的驚訝。於是我這個自小生長在著名大米產地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在吃米這件事情上, 潮汕 人民擁有無與倫比的美食智慧。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粿條湯

"

也不算走過萬水千山,至少膽敢說,曾經在很多地方吃過飯。從柳州的螺螄粉,到長沙的臭豆腐,廈門的沙茶麵,成都的缽缽雞,到西安的肉夾饃,蘭州的拉麵,北京的炒肝………每一種味道,於一個如我一般的旅行者來說,是獵奇、是體驗、是融入當地生活的捷徑,但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當地人,那其實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是他們賴以生存和靈魂歸屬的唯一味道。那味道很像是離家多年的人,突然又吃到媽媽煮的那碗番茄雞蛋麵,連接下來晚上做的夢,都是帶有香氣的溫暖的有愛的夢。

都說飲食的習慣是從很小就烙在身上的,不管我們的味覺到底是取決於基因、取決於文化、亦或是老天爺隨機開的玩笑,食物是時光最特別的烙印,它帶著太多太多的回憶,讓我們在某個突然醒來的深夜,不會忘記家在哪裡。

所以說,食物是歷史和人生最好的見證者,朝代會更迭,歷史會改寫,但飲食文化是嵌在一群人骨子裡的烙印。在每天面對的食物面前,記憶都是多餘的。“不知老之將至”,說的就是一種忘時的生活。秦亡漢興,沒有關係。明天還是一樣“日出而起、日入而息”,還是一樣的一日三餐。就這樣,飲食作為文化中最重要和標誌性的精華,在世代間從容地傳遞。兩千多年的潮汕文化,就和那些標誌性的飲食一同,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留了下來。於是,有人說潮汕美食是一座孤島,有人說沒來過潮汕算不得美食家,有人專程來此只為對此頂禮膜拜。

正巧,我也是其中一員。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你儂我儂的潮汕人與粿

潮汕人與粿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淵源。“早先,潮汕先民從中原南遷到潮汕,按祖籍的習慣,祭祖要用麵食當果品。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果品。這就是“粿”的來歷。這簡單的米食,在 潮汕 人手裡,成了主食米飯之外五花八門的東西。如甜粿、鼠曲粿、樸籽粿、紅桃粿等等。還有些並非米制品,潮人也稱之為“粿”。如草粿、無米粿之類。 潮汕 地區的粿品品種如此繁多,按味道的不同有甜粿和鹹粿之分,有因配料或包餡的不同,有菜頭粿、芋粿、菜粿、梔粿、豬朥粿、樸籽粿、鼠曲粿、豆粿、筍粿等等,還有以發酵為製作方法的酵粿。”百度百科怕是已經列舉了大多數 潮汕 找得到的粿類食品了。

剛一抵達潮州,便被民宿老闆推薦了住處不遠的一家粿條店。店在牌坊街不遠的停車場對面,一個灶臺兩張桌子,甚至連招牌也未掛。燈光昏暗卻人聲鼎沸。粿條汆燙,加豬肝、肉丸,芹菜碎和金蒜蓉,這是粿條湯。把汆燙的粿條、肉片和青菜,拌上一定比例的沙茶醬和花生醬,便是沙茶粿。食材簡單到用一個手指就數的出來,味道確實意料之外的驚訝。於是我這個自小生長在著名大米產地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在吃米這件事情上, 潮汕 人民擁有無與倫比的美食智慧。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粿條湯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沙茶粿

"

也不算走過萬水千山,至少膽敢說,曾經在很多地方吃過飯。從柳州的螺螄粉,到長沙的臭豆腐,廈門的沙茶麵,成都的缽缽雞,到西安的肉夾饃,蘭州的拉麵,北京的炒肝………每一種味道,於一個如我一般的旅行者來說,是獵奇、是體驗、是融入當地生活的捷徑,但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當地人,那其實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是他們賴以生存和靈魂歸屬的唯一味道。那味道很像是離家多年的人,突然又吃到媽媽煮的那碗番茄雞蛋麵,連接下來晚上做的夢,都是帶有香氣的溫暖的有愛的夢。

都說飲食的習慣是從很小就烙在身上的,不管我們的味覺到底是取決於基因、取決於文化、亦或是老天爺隨機開的玩笑,食物是時光最特別的烙印,它帶著太多太多的回憶,讓我們在某個突然醒來的深夜,不會忘記家在哪裡。

所以說,食物是歷史和人生最好的見證者,朝代會更迭,歷史會改寫,但飲食文化是嵌在一群人骨子裡的烙印。在每天面對的食物面前,記憶都是多餘的。“不知老之將至”,說的就是一種忘時的生活。秦亡漢興,沒有關係。明天還是一樣“日出而起、日入而息”,還是一樣的一日三餐。就這樣,飲食作為文化中最重要和標誌性的精華,在世代間從容地傳遞。兩千多年的潮汕文化,就和那些標誌性的飲食一同,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留了下來。於是,有人說潮汕美食是一座孤島,有人說沒來過潮汕算不得美食家,有人專程來此只為對此頂禮膜拜。

正巧,我也是其中一員。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你儂我儂的潮汕人與粿

潮汕人與粿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淵源。“早先,潮汕先民從中原南遷到潮汕,按祖籍的習慣,祭祖要用麵食當果品。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果品。這就是“粿”的來歷。這簡單的米食,在 潮汕 人手裡,成了主食米飯之外五花八門的東西。如甜粿、鼠曲粿、樸籽粿、紅桃粿等等。還有些並非米制品,潮人也稱之為“粿”。如草粿、無米粿之類。 潮汕 地區的粿品品種如此繁多,按味道的不同有甜粿和鹹粿之分,有因配料或包餡的不同,有菜頭粿、芋粿、菜粿、梔粿、豬朥粿、樸籽粿、鼠曲粿、豆粿、筍粿等等,還有以發酵為製作方法的酵粿。”百度百科怕是已經列舉了大多數 潮汕 找得到的粿類食品了。

剛一抵達潮州,便被民宿老闆推薦了住處不遠的一家粿條店。店在牌坊街不遠的停車場對面,一個灶臺兩張桌子,甚至連招牌也未掛。燈光昏暗卻人聲鼎沸。粿條汆燙,加豬肝、肉丸,芹菜碎和金蒜蓉,這是粿條湯。把汆燙的粿條、肉片和青菜,拌上一定比例的沙茶醬和花生醬,便是沙茶粿。食材簡單到用一個手指就數的出來,味道確實意料之外的驚訝。於是我這個自小生長在著名大米產地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在吃米這件事情上, 潮汕 人民擁有無與倫比的美食智慧。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粿條湯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沙茶粿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牛雜粿條也是必須一提。位於潮州西湖邊的“鎮記牛雜”和本家弟弟另開的“鎮記老尾牛雜”早已名聲在外。按照普通遊客的套路去嘗試了後面一家。小長假第一天的上午人沒有想象得多,到了就可以點菜落座,十幾分鍾後服務員盛著滿滿的一大碗就端了過來。先喝一口湯,湯汁清淡但絕不是寡淡,出入口時會品得到藥材的芳香,但絕不喧賓奪主,牛肉的醇香過幾秒就從舌尖傳入大腦,又與鋪底的芹菜末相得益彰。正是這種美妙的搭配,讓每一根順滑的粿條都裹上了湯汁的味道,哪怕不用調料也覺得可口和享受。至於作為主角的牛雜,我分辨的出的有牛肚、百葉、牛肝、牛腎,也搭配有牛肉和牛肉丸,一個大碗中精彩紛呈。

"

也不算走過萬水千山,至少膽敢說,曾經在很多地方吃過飯。從柳州的螺螄粉,到長沙的臭豆腐,廈門的沙茶麵,成都的缽缽雞,到西安的肉夾饃,蘭州的拉麵,北京的炒肝………每一種味道,於一個如我一般的旅行者來說,是獵奇、是體驗、是融入當地生活的捷徑,但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當地人,那其實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是他們賴以生存和靈魂歸屬的唯一味道。那味道很像是離家多年的人,突然又吃到媽媽煮的那碗番茄雞蛋麵,連接下來晚上做的夢,都是帶有香氣的溫暖的有愛的夢。

都說飲食的習慣是從很小就烙在身上的,不管我們的味覺到底是取決於基因、取決於文化、亦或是老天爺隨機開的玩笑,食物是時光最特別的烙印,它帶著太多太多的回憶,讓我們在某個突然醒來的深夜,不會忘記家在哪裡。

所以說,食物是歷史和人生最好的見證者,朝代會更迭,歷史會改寫,但飲食文化是嵌在一群人骨子裡的烙印。在每天面對的食物面前,記憶都是多餘的。“不知老之將至”,說的就是一種忘時的生活。秦亡漢興,沒有關係。明天還是一樣“日出而起、日入而息”,還是一樣的一日三餐。就這樣,飲食作為文化中最重要和標誌性的精華,在世代間從容地傳遞。兩千多年的潮汕文化,就和那些標誌性的飲食一同,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留了下來。於是,有人說潮汕美食是一座孤島,有人說沒來過潮汕算不得美食家,有人專程來此只為對此頂禮膜拜。

正巧,我也是其中一員。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你儂我儂的潮汕人與粿

潮汕人與粿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淵源。“早先,潮汕先民從中原南遷到潮汕,按祖籍的習慣,祭祖要用麵食當果品。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果品。這就是“粿”的來歷。這簡單的米食,在 潮汕 人手裡,成了主食米飯之外五花八門的東西。如甜粿、鼠曲粿、樸籽粿、紅桃粿等等。還有些並非米制品,潮人也稱之為“粿”。如草粿、無米粿之類。 潮汕 地區的粿品品種如此繁多,按味道的不同有甜粿和鹹粿之分,有因配料或包餡的不同,有菜頭粿、芋粿、菜粿、梔粿、豬朥粿、樸籽粿、鼠曲粿、豆粿、筍粿等等,還有以發酵為製作方法的酵粿。”百度百科怕是已經列舉了大多數 潮汕 找得到的粿類食品了。

剛一抵達潮州,便被民宿老闆推薦了住處不遠的一家粿條店。店在牌坊街不遠的停車場對面,一個灶臺兩張桌子,甚至連招牌也未掛。燈光昏暗卻人聲鼎沸。粿條汆燙,加豬肝、肉丸,芹菜碎和金蒜蓉,這是粿條湯。把汆燙的粿條、肉片和青菜,拌上一定比例的沙茶醬和花生醬,便是沙茶粿。食材簡單到用一個手指就數的出來,味道確實意料之外的驚訝。於是我這個自小生長在著名大米產地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在吃米這件事情上, 潮汕 人民擁有無與倫比的美食智慧。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粿條湯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沙茶粿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牛雜粿條也是必須一提。位於潮州西湖邊的“鎮記牛雜”和本家弟弟另開的“鎮記老尾牛雜”早已名聲在外。按照普通遊客的套路去嘗試了後面一家。小長假第一天的上午人沒有想象得多,到了就可以點菜落座,十幾分鍾後服務員盛著滿滿的一大碗就端了過來。先喝一口湯,湯汁清淡但絕不是寡淡,出入口時會品得到藥材的芳香,但絕不喧賓奪主,牛肉的醇香過幾秒就從舌尖傳入大腦,又與鋪底的芹菜末相得益彰。正是這種美妙的搭配,讓每一根順滑的粿條都裹上了湯汁的味道,哪怕不用調料也覺得可口和享受。至於作為主角的牛雜,我分辨的出的有牛肚、百葉、牛肝、牛腎,也搭配有牛肉和牛肉丸,一個大碗中精彩紛呈。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牛雜粿條

大快朵頤的潮汕牛肉火鍋

“透過玻璃櫥窗,望見師傅熟練地大刀細切著厚重案板上的大塊牛肉。一盤盤剛切好碼齊了的肥瘦相間的肉片迅速被傳向各桌,筷子一撩滑進漏勺,翻掂幾下,趁著熱氣在沙茶醬裡一滾,入口便是鮮甜到忍不住閉上眼睛的滿足感。”

"

也不算走過萬水千山,至少膽敢說,曾經在很多地方吃過飯。從柳州的螺螄粉,到長沙的臭豆腐,廈門的沙茶麵,成都的缽缽雞,到西安的肉夾饃,蘭州的拉麵,北京的炒肝………每一種味道,於一個如我一般的旅行者來說,是獵奇、是體驗、是融入當地生活的捷徑,但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當地人,那其實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是他們賴以生存和靈魂歸屬的唯一味道。那味道很像是離家多年的人,突然又吃到媽媽煮的那碗番茄雞蛋麵,連接下來晚上做的夢,都是帶有香氣的溫暖的有愛的夢。

都說飲食的習慣是從很小就烙在身上的,不管我們的味覺到底是取決於基因、取決於文化、亦或是老天爺隨機開的玩笑,食物是時光最特別的烙印,它帶著太多太多的回憶,讓我們在某個突然醒來的深夜,不會忘記家在哪裡。

所以說,食物是歷史和人生最好的見證者,朝代會更迭,歷史會改寫,但飲食文化是嵌在一群人骨子裡的烙印。在每天面對的食物面前,記憶都是多餘的。“不知老之將至”,說的就是一種忘時的生活。秦亡漢興,沒有關係。明天還是一樣“日出而起、日入而息”,還是一樣的一日三餐。就這樣,飲食作為文化中最重要和標誌性的精華,在世代間從容地傳遞。兩千多年的潮汕文化,就和那些標誌性的飲食一同,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留了下來。於是,有人說潮汕美食是一座孤島,有人說沒來過潮汕算不得美食家,有人專程來此只為對此頂禮膜拜。

正巧,我也是其中一員。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你儂我儂的潮汕人與粿

潮汕人與粿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淵源。“早先,潮汕先民從中原南遷到潮汕,按祖籍的習慣,祭祖要用麵食當果品。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果品。這就是“粿”的來歷。這簡單的米食,在 潮汕 人手裡,成了主食米飯之外五花八門的東西。如甜粿、鼠曲粿、樸籽粿、紅桃粿等等。還有些並非米制品,潮人也稱之為“粿”。如草粿、無米粿之類。 潮汕 地區的粿品品種如此繁多,按味道的不同有甜粿和鹹粿之分,有因配料或包餡的不同,有菜頭粿、芋粿、菜粿、梔粿、豬朥粿、樸籽粿、鼠曲粿、豆粿、筍粿等等,還有以發酵為製作方法的酵粿。”百度百科怕是已經列舉了大多數 潮汕 找得到的粿類食品了。

剛一抵達潮州,便被民宿老闆推薦了住處不遠的一家粿條店。店在牌坊街不遠的停車場對面,一個灶臺兩張桌子,甚至連招牌也未掛。燈光昏暗卻人聲鼎沸。粿條汆燙,加豬肝、肉丸,芹菜碎和金蒜蓉,這是粿條湯。把汆燙的粿條、肉片和青菜,拌上一定比例的沙茶醬和花生醬,便是沙茶粿。食材簡單到用一個手指就數的出來,味道確實意料之外的驚訝。於是我這個自小生長在著名大米產地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在吃米這件事情上, 潮汕 人民擁有無與倫比的美食智慧。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粿條湯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沙茶粿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牛雜粿條也是必須一提。位於潮州西湖邊的“鎮記牛雜”和本家弟弟另開的“鎮記老尾牛雜”早已名聲在外。按照普通遊客的套路去嘗試了後面一家。小長假第一天的上午人沒有想象得多,到了就可以點菜落座,十幾分鍾後服務員盛著滿滿的一大碗就端了過來。先喝一口湯,湯汁清淡但絕不是寡淡,出入口時會品得到藥材的芳香,但絕不喧賓奪主,牛肉的醇香過幾秒就從舌尖傳入大腦,又與鋪底的芹菜末相得益彰。正是這種美妙的搭配,讓每一根順滑的粿條都裹上了湯汁的味道,哪怕不用調料也覺得可口和享受。至於作為主角的牛雜,我分辨的出的有牛肚、百葉、牛肝、牛腎,也搭配有牛肉和牛肉丸,一個大碗中精彩紛呈。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牛雜粿條

大快朵頤的潮汕牛肉火鍋

“透過玻璃櫥窗,望見師傅熟練地大刀細切著厚重案板上的大塊牛肉。一盤盤剛切好碼齊了的肥瘦相間的肉片迅速被傳向各桌,筷子一撩滑進漏勺,翻掂幾下,趁著熱氣在沙茶醬裡一滾,入口便是鮮甜到忍不住閉上眼睛的滿足感。”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八合裡海記火鍋

來到潮汕之前,只知道這裡的牛肉火鍋現在已經遍佈全國,卻沒想,當地的火鍋品種比我想到的還要多。傳統潮汕牛肉火鍋自然是主打,除此之外還有用沙茶鍋底的沙茶牛肉火鍋,用滷汁做鍋底的滷汁火鍋,甚至還有用冬瓜盅涮的冬瓜火鍋。這麼想來,麥兜說過的“今天吃麻辣火鍋,明天吃酸菜魚火鍋,後天吃豬骨頭火鍋”在潮汕絕對不是奢望。

古有庖丁解牛,今有潮汕人食牛。據說在從前,農戶就牽著牛到市場趕集,在找到合適的賣主後,就在市場里宰牛分送到各食鋪,不經過冷凍、排酸一類的過程,從牛身上運送到餐桌基本保證在4小時之內。如此,才成就了牛肉火鍋中最重要的一點——肉的極好品質。

"

也不算走過萬水千山,至少膽敢說,曾經在很多地方吃過飯。從柳州的螺螄粉,到長沙的臭豆腐,廈門的沙茶麵,成都的缽缽雞,到西安的肉夾饃,蘭州的拉麵,北京的炒肝………每一種味道,於一個如我一般的旅行者來說,是獵奇、是體驗、是融入當地生活的捷徑,但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當地人,那其實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是他們賴以生存和靈魂歸屬的唯一味道。那味道很像是離家多年的人,突然又吃到媽媽煮的那碗番茄雞蛋麵,連接下來晚上做的夢,都是帶有香氣的溫暖的有愛的夢。

都說飲食的習慣是從很小就烙在身上的,不管我們的味覺到底是取決於基因、取決於文化、亦或是老天爺隨機開的玩笑,食物是時光最特別的烙印,它帶著太多太多的回憶,讓我們在某個突然醒來的深夜,不會忘記家在哪裡。

所以說,食物是歷史和人生最好的見證者,朝代會更迭,歷史會改寫,但飲食文化是嵌在一群人骨子裡的烙印。在每天面對的食物面前,記憶都是多餘的。“不知老之將至”,說的就是一種忘時的生活。秦亡漢興,沒有關係。明天還是一樣“日出而起、日入而息”,還是一樣的一日三餐。就這樣,飲食作為文化中最重要和標誌性的精華,在世代間從容地傳遞。兩千多年的潮汕文化,就和那些標誌性的飲食一同,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留了下來。於是,有人說潮汕美食是一座孤島,有人說沒來過潮汕算不得美食家,有人專程來此只為對此頂禮膜拜。

正巧,我也是其中一員。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你儂我儂的潮汕人與粿

潮汕人與粿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淵源。“早先,潮汕先民從中原南遷到潮汕,按祖籍的習慣,祭祖要用麵食當果品。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果品。這就是“粿”的來歷。這簡單的米食,在 潮汕 人手裡,成了主食米飯之外五花八門的東西。如甜粿、鼠曲粿、樸籽粿、紅桃粿等等。還有些並非米制品,潮人也稱之為“粿”。如草粿、無米粿之類。 潮汕 地區的粿品品種如此繁多,按味道的不同有甜粿和鹹粿之分,有因配料或包餡的不同,有菜頭粿、芋粿、菜粿、梔粿、豬朥粿、樸籽粿、鼠曲粿、豆粿、筍粿等等,還有以發酵為製作方法的酵粿。”百度百科怕是已經列舉了大多數 潮汕 找得到的粿類食品了。

剛一抵達潮州,便被民宿老闆推薦了住處不遠的一家粿條店。店在牌坊街不遠的停車場對面,一個灶臺兩張桌子,甚至連招牌也未掛。燈光昏暗卻人聲鼎沸。粿條汆燙,加豬肝、肉丸,芹菜碎和金蒜蓉,這是粿條湯。把汆燙的粿條、肉片和青菜,拌上一定比例的沙茶醬和花生醬,便是沙茶粿。食材簡單到用一個手指就數的出來,味道確實意料之外的驚訝。於是我這個自小生長在著名大米產地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在吃米這件事情上, 潮汕 人民擁有無與倫比的美食智慧。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粿條湯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沙茶粿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牛雜粿條也是必須一提。位於潮州西湖邊的“鎮記牛雜”和本家弟弟另開的“鎮記老尾牛雜”早已名聲在外。按照普通遊客的套路去嘗試了後面一家。小長假第一天的上午人沒有想象得多,到了就可以點菜落座,十幾分鍾後服務員盛著滿滿的一大碗就端了過來。先喝一口湯,湯汁清淡但絕不是寡淡,出入口時會品得到藥材的芳香,但絕不喧賓奪主,牛肉的醇香過幾秒就從舌尖傳入大腦,又與鋪底的芹菜末相得益彰。正是這種美妙的搭配,讓每一根順滑的粿條都裹上了湯汁的味道,哪怕不用調料也覺得可口和享受。至於作為主角的牛雜,我分辨的出的有牛肚、百葉、牛肝、牛腎,也搭配有牛肉和牛肉丸,一個大碗中精彩紛呈。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牛雜粿條

大快朵頤的潮汕牛肉火鍋

“透過玻璃櫥窗,望見師傅熟練地大刀細切著厚重案板上的大塊牛肉。一盤盤剛切好碼齊了的肥瘦相間的肉片迅速被傳向各桌,筷子一撩滑進漏勺,翻掂幾下,趁著熱氣在沙茶醬裡一滾,入口便是鮮甜到忍不住閉上眼睛的滿足感。”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八合裡海記火鍋

來到潮汕之前,只知道這裡的牛肉火鍋現在已經遍佈全國,卻沒想,當地的火鍋品種比我想到的還要多。傳統潮汕牛肉火鍋自然是主打,除此之外還有用沙茶鍋底的沙茶牛肉火鍋,用滷汁做鍋底的滷汁火鍋,甚至還有用冬瓜盅涮的冬瓜火鍋。這麼想來,麥兜說過的“今天吃麻辣火鍋,明天吃酸菜魚火鍋,後天吃豬骨頭火鍋”在潮汕絕對不是奢望。

古有庖丁解牛,今有潮汕人食牛。據說在從前,農戶就牽著牛到市場趕集,在找到合適的賣主後,就在市場里宰牛分送到各食鋪,不經過冷凍、排酸一類的過程,從牛身上運送到餐桌基本保證在4小時之內。如此,才成就了牛肉火鍋中最重要的一點——肉的極好品質。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

也不算走過萬水千山,至少膽敢說,曾經在很多地方吃過飯。從柳州的螺螄粉,到長沙的臭豆腐,廈門的沙茶麵,成都的缽缽雞,到西安的肉夾饃,蘭州的拉麵,北京的炒肝………每一種味道,於一個如我一般的旅行者來說,是獵奇、是體驗、是融入當地生活的捷徑,但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當地人,那其實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是他們賴以生存和靈魂歸屬的唯一味道。那味道很像是離家多年的人,突然又吃到媽媽煮的那碗番茄雞蛋麵,連接下來晚上做的夢,都是帶有香氣的溫暖的有愛的夢。

都說飲食的習慣是從很小就烙在身上的,不管我們的味覺到底是取決於基因、取決於文化、亦或是老天爺隨機開的玩笑,食物是時光最特別的烙印,它帶著太多太多的回憶,讓我們在某個突然醒來的深夜,不會忘記家在哪裡。

所以說,食物是歷史和人生最好的見證者,朝代會更迭,歷史會改寫,但飲食文化是嵌在一群人骨子裡的烙印。在每天面對的食物面前,記憶都是多餘的。“不知老之將至”,說的就是一種忘時的生活。秦亡漢興,沒有關係。明天還是一樣“日出而起、日入而息”,還是一樣的一日三餐。就這樣,飲食作為文化中最重要和標誌性的精華,在世代間從容地傳遞。兩千多年的潮汕文化,就和那些標誌性的飲食一同,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留了下來。於是,有人說潮汕美食是一座孤島,有人說沒來過潮汕算不得美食家,有人專程來此只為對此頂禮膜拜。

正巧,我也是其中一員。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你儂我儂的潮汕人與粿

潮汕人與粿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淵源。“早先,潮汕先民從中原南遷到潮汕,按祖籍的習慣,祭祖要用麵食當果品。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果品。這就是“粿”的來歷。這簡單的米食,在 潮汕 人手裡,成了主食米飯之外五花八門的東西。如甜粿、鼠曲粿、樸籽粿、紅桃粿等等。還有些並非米制品,潮人也稱之為“粿”。如草粿、無米粿之類。 潮汕 地區的粿品品種如此繁多,按味道的不同有甜粿和鹹粿之分,有因配料或包餡的不同,有菜頭粿、芋粿、菜粿、梔粿、豬朥粿、樸籽粿、鼠曲粿、豆粿、筍粿等等,還有以發酵為製作方法的酵粿。”百度百科怕是已經列舉了大多數 潮汕 找得到的粿類食品了。

剛一抵達潮州,便被民宿老闆推薦了住處不遠的一家粿條店。店在牌坊街不遠的停車場對面,一個灶臺兩張桌子,甚至連招牌也未掛。燈光昏暗卻人聲鼎沸。粿條汆燙,加豬肝、肉丸,芹菜碎和金蒜蓉,這是粿條湯。把汆燙的粿條、肉片和青菜,拌上一定比例的沙茶醬和花生醬,便是沙茶粿。食材簡單到用一個手指就數的出來,味道確實意料之外的驚訝。於是我這個自小生長在著名大米產地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在吃米這件事情上, 潮汕 人民擁有無與倫比的美食智慧。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粿條湯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沙茶粿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牛雜粿條也是必須一提。位於潮州西湖邊的“鎮記牛雜”和本家弟弟另開的“鎮記老尾牛雜”早已名聲在外。按照普通遊客的套路去嘗試了後面一家。小長假第一天的上午人沒有想象得多,到了就可以點菜落座,十幾分鍾後服務員盛著滿滿的一大碗就端了過來。先喝一口湯,湯汁清淡但絕不是寡淡,出入口時會品得到藥材的芳香,但絕不喧賓奪主,牛肉的醇香過幾秒就從舌尖傳入大腦,又與鋪底的芹菜末相得益彰。正是這種美妙的搭配,讓每一根順滑的粿條都裹上了湯汁的味道,哪怕不用調料也覺得可口和享受。至於作為主角的牛雜,我分辨的出的有牛肚、百葉、牛肝、牛腎,也搭配有牛肉和牛肉丸,一個大碗中精彩紛呈。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牛雜粿條

大快朵頤的潮汕牛肉火鍋

“透過玻璃櫥窗,望見師傅熟練地大刀細切著厚重案板上的大塊牛肉。一盤盤剛切好碼齊了的肥瘦相間的肉片迅速被傳向各桌,筷子一撩滑進漏勺,翻掂幾下,趁著熱氣在沙茶醬裡一滾,入口便是鮮甜到忍不住閉上眼睛的滿足感。”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八合裡海記火鍋

來到潮汕之前,只知道這裡的牛肉火鍋現在已經遍佈全國,卻沒想,當地的火鍋品種比我想到的還要多。傳統潮汕牛肉火鍋自然是主打,除此之外還有用沙茶鍋底的沙茶牛肉火鍋,用滷汁做鍋底的滷汁火鍋,甚至還有用冬瓜盅涮的冬瓜火鍋。這麼想來,麥兜說過的“今天吃麻辣火鍋,明天吃酸菜魚火鍋,後天吃豬骨頭火鍋”在潮汕絕對不是奢望。

古有庖丁解牛,今有潮汕人食牛。據說在從前,農戶就牽著牛到市場趕集,在找到合適的賣主後,就在市場里宰牛分送到各食鋪,不經過冷凍、排酸一類的過程,從牛身上運送到餐桌基本保證在4小時之內。如此,才成就了牛肉火鍋中最重要的一點——肉的極好品質。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牛骨湯加幾片姜和白蘿蔔成就了最簡單的鍋底;取蘸料一定要用醬油快速倒進芹菜末裡才能最大程度激發芹菜的香氣,再拌入當地的沙茶醬便成就了潮汕牛肉火鍋最地道的火鍋蘸料。牛肉的不同部位各有各的講究:看似肥膩的胸口肉涮1~3分鐘就爽脆,一點也沒有肥肉的感覺,還伴有一絲絲奶香;脖仁就10秒左右,鮮甜爽口有嚼頭;吊龍也是10秒,軟嫩細膩肉汁飽滿;三花腱就8秒,牛舌就10秒………手起勺落,超級美味就誕生了。

"

也不算走過萬水千山,至少膽敢說,曾經在很多地方吃過飯。從柳州的螺螄粉,到長沙的臭豆腐,廈門的沙茶麵,成都的缽缽雞,到西安的肉夾饃,蘭州的拉麵,北京的炒肝………每一種味道,於一個如我一般的旅行者來說,是獵奇、是體驗、是融入當地生活的捷徑,但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當地人,那其實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是他們賴以生存和靈魂歸屬的唯一味道。那味道很像是離家多年的人,突然又吃到媽媽煮的那碗番茄雞蛋麵,連接下來晚上做的夢,都是帶有香氣的溫暖的有愛的夢。

都說飲食的習慣是從很小就烙在身上的,不管我們的味覺到底是取決於基因、取決於文化、亦或是老天爺隨機開的玩笑,食物是時光最特別的烙印,它帶著太多太多的回憶,讓我們在某個突然醒來的深夜,不會忘記家在哪裡。

所以說,食物是歷史和人生最好的見證者,朝代會更迭,歷史會改寫,但飲食文化是嵌在一群人骨子裡的烙印。在每天面對的食物面前,記憶都是多餘的。“不知老之將至”,說的就是一種忘時的生活。秦亡漢興,沒有關係。明天還是一樣“日出而起、日入而息”,還是一樣的一日三餐。就這樣,飲食作為文化中最重要和標誌性的精華,在世代間從容地傳遞。兩千多年的潮汕文化,就和那些標誌性的飲食一同,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留了下來。於是,有人說潮汕美食是一座孤島,有人說沒來過潮汕算不得美食家,有人專程來此只為對此頂禮膜拜。

正巧,我也是其中一員。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你儂我儂的潮汕人與粿

潮汕人與粿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淵源。“早先,潮汕先民從中原南遷到潮汕,按祖籍的習慣,祭祖要用麵食當果品。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果品。這就是“粿”的來歷。這簡單的米食,在 潮汕 人手裡,成了主食米飯之外五花八門的東西。如甜粿、鼠曲粿、樸籽粿、紅桃粿等等。還有些並非米制品,潮人也稱之為“粿”。如草粿、無米粿之類。 潮汕 地區的粿品品種如此繁多,按味道的不同有甜粿和鹹粿之分,有因配料或包餡的不同,有菜頭粿、芋粿、菜粿、梔粿、豬朥粿、樸籽粿、鼠曲粿、豆粿、筍粿等等,還有以發酵為製作方法的酵粿。”百度百科怕是已經列舉了大多數 潮汕 找得到的粿類食品了。

剛一抵達潮州,便被民宿老闆推薦了住處不遠的一家粿條店。店在牌坊街不遠的停車場對面,一個灶臺兩張桌子,甚至連招牌也未掛。燈光昏暗卻人聲鼎沸。粿條汆燙,加豬肝、肉丸,芹菜碎和金蒜蓉,這是粿條湯。把汆燙的粿條、肉片和青菜,拌上一定比例的沙茶醬和花生醬,便是沙茶粿。食材簡單到用一個手指就數的出來,味道確實意料之外的驚訝。於是我這個自小生長在著名大米產地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在吃米這件事情上, 潮汕 人民擁有無與倫比的美食智慧。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粿條湯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沙茶粿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牛雜粿條也是必須一提。位於潮州西湖邊的“鎮記牛雜”和本家弟弟另開的“鎮記老尾牛雜”早已名聲在外。按照普通遊客的套路去嘗試了後面一家。小長假第一天的上午人沒有想象得多,到了就可以點菜落座,十幾分鍾後服務員盛著滿滿的一大碗就端了過來。先喝一口湯,湯汁清淡但絕不是寡淡,出入口時會品得到藥材的芳香,但絕不喧賓奪主,牛肉的醇香過幾秒就從舌尖傳入大腦,又與鋪底的芹菜末相得益彰。正是這種美妙的搭配,讓每一根順滑的粿條都裹上了湯汁的味道,哪怕不用調料也覺得可口和享受。至於作為主角的牛雜,我分辨的出的有牛肚、百葉、牛肝、牛腎,也搭配有牛肉和牛肉丸,一個大碗中精彩紛呈。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牛雜粿條

大快朵頤的潮汕牛肉火鍋

“透過玻璃櫥窗,望見師傅熟練地大刀細切著厚重案板上的大塊牛肉。一盤盤剛切好碼齊了的肥瘦相間的肉片迅速被傳向各桌,筷子一撩滑進漏勺,翻掂幾下,趁著熱氣在沙茶醬裡一滾,入口便是鮮甜到忍不住閉上眼睛的滿足感。”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八合裡海記火鍋

來到潮汕之前,只知道這裡的牛肉火鍋現在已經遍佈全國,卻沒想,當地的火鍋品種比我想到的還要多。傳統潮汕牛肉火鍋自然是主打,除此之外還有用沙茶鍋底的沙茶牛肉火鍋,用滷汁做鍋底的滷汁火鍋,甚至還有用冬瓜盅涮的冬瓜火鍋。這麼想來,麥兜說過的“今天吃麻辣火鍋,明天吃酸菜魚火鍋,後天吃豬骨頭火鍋”在潮汕絕對不是奢望。

古有庖丁解牛,今有潮汕人食牛。據說在從前,農戶就牽著牛到市場趕集,在找到合適的賣主後,就在市場里宰牛分送到各食鋪,不經過冷凍、排酸一類的過程,從牛身上運送到餐桌基本保證在4小時之內。如此,才成就了牛肉火鍋中最重要的一點——肉的極好品質。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牛骨湯加幾片姜和白蘿蔔成就了最簡單的鍋底;取蘸料一定要用醬油快速倒進芹菜末裡才能最大程度激發芹菜的香氣,再拌入當地的沙茶醬便成就了潮汕牛肉火鍋最地道的火鍋蘸料。牛肉的不同部位各有各的講究:看似肥膩的胸口肉涮1~3分鐘就爽脆,一點也沒有肥肉的感覺,還伴有一絲絲奶香;脖仁就10秒左右,鮮甜爽口有嚼頭;吊龍也是10秒,軟嫩細膩肉汁飽滿;三花腱就8秒,牛舌就10秒………手起勺落,超級美味就誕生了。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

也不算走過萬水千山,至少膽敢說,曾經在很多地方吃過飯。從柳州的螺螄粉,到長沙的臭豆腐,廈門的沙茶麵,成都的缽缽雞,到西安的肉夾饃,蘭州的拉麵,北京的炒肝………每一種味道,於一個如我一般的旅行者來說,是獵奇、是體驗、是融入當地生活的捷徑,但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當地人,那其實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是他們賴以生存和靈魂歸屬的唯一味道。那味道很像是離家多年的人,突然又吃到媽媽煮的那碗番茄雞蛋麵,連接下來晚上做的夢,都是帶有香氣的溫暖的有愛的夢。

都說飲食的習慣是從很小就烙在身上的,不管我們的味覺到底是取決於基因、取決於文化、亦或是老天爺隨機開的玩笑,食物是時光最特別的烙印,它帶著太多太多的回憶,讓我們在某個突然醒來的深夜,不會忘記家在哪裡。

所以說,食物是歷史和人生最好的見證者,朝代會更迭,歷史會改寫,但飲食文化是嵌在一群人骨子裡的烙印。在每天面對的食物面前,記憶都是多餘的。“不知老之將至”,說的就是一種忘時的生活。秦亡漢興,沒有關係。明天還是一樣“日出而起、日入而息”,還是一樣的一日三餐。就這樣,飲食作為文化中最重要和標誌性的精華,在世代間從容地傳遞。兩千多年的潮汕文化,就和那些標誌性的飲食一同,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留了下來。於是,有人說潮汕美食是一座孤島,有人說沒來過潮汕算不得美食家,有人專程來此只為對此頂禮膜拜。

正巧,我也是其中一員。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你儂我儂的潮汕人與粿

潮汕人與粿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淵源。“早先,潮汕先民從中原南遷到潮汕,按祖籍的習慣,祭祖要用麵食當果品。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果品。這就是“粿”的來歷。這簡單的米食,在 潮汕 人手裡,成了主食米飯之外五花八門的東西。如甜粿、鼠曲粿、樸籽粿、紅桃粿等等。還有些並非米制品,潮人也稱之為“粿”。如草粿、無米粿之類。 潮汕 地區的粿品品種如此繁多,按味道的不同有甜粿和鹹粿之分,有因配料或包餡的不同,有菜頭粿、芋粿、菜粿、梔粿、豬朥粿、樸籽粿、鼠曲粿、豆粿、筍粿等等,還有以發酵為製作方法的酵粿。”百度百科怕是已經列舉了大多數 潮汕 找得到的粿類食品了。

剛一抵達潮州,便被民宿老闆推薦了住處不遠的一家粿條店。店在牌坊街不遠的停車場對面,一個灶臺兩張桌子,甚至連招牌也未掛。燈光昏暗卻人聲鼎沸。粿條汆燙,加豬肝、肉丸,芹菜碎和金蒜蓉,這是粿條湯。把汆燙的粿條、肉片和青菜,拌上一定比例的沙茶醬和花生醬,便是沙茶粿。食材簡單到用一個手指就數的出來,味道確實意料之外的驚訝。於是我這個自小生長在著名大米產地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在吃米這件事情上, 潮汕 人民擁有無與倫比的美食智慧。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粿條湯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沙茶粿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牛雜粿條也是必須一提。位於潮州西湖邊的“鎮記牛雜”和本家弟弟另開的“鎮記老尾牛雜”早已名聲在外。按照普通遊客的套路去嘗試了後面一家。小長假第一天的上午人沒有想象得多,到了就可以點菜落座,十幾分鍾後服務員盛著滿滿的一大碗就端了過來。先喝一口湯,湯汁清淡但絕不是寡淡,出入口時會品得到藥材的芳香,但絕不喧賓奪主,牛肉的醇香過幾秒就從舌尖傳入大腦,又與鋪底的芹菜末相得益彰。正是這種美妙的搭配,讓每一根順滑的粿條都裹上了湯汁的味道,哪怕不用調料也覺得可口和享受。至於作為主角的牛雜,我分辨的出的有牛肚、百葉、牛肝、牛腎,也搭配有牛肉和牛肉丸,一個大碗中精彩紛呈。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牛雜粿條

大快朵頤的潮汕牛肉火鍋

“透過玻璃櫥窗,望見師傅熟練地大刀細切著厚重案板上的大塊牛肉。一盤盤剛切好碼齊了的肥瘦相間的肉片迅速被傳向各桌,筷子一撩滑進漏勺,翻掂幾下,趁著熱氣在沙茶醬裡一滾,入口便是鮮甜到忍不住閉上眼睛的滿足感。”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八合裡海記火鍋

來到潮汕之前,只知道這裡的牛肉火鍋現在已經遍佈全國,卻沒想,當地的火鍋品種比我想到的還要多。傳統潮汕牛肉火鍋自然是主打,除此之外還有用沙茶鍋底的沙茶牛肉火鍋,用滷汁做鍋底的滷汁火鍋,甚至還有用冬瓜盅涮的冬瓜火鍋。這麼想來,麥兜說過的“今天吃麻辣火鍋,明天吃酸菜魚火鍋,後天吃豬骨頭火鍋”在潮汕絕對不是奢望。

古有庖丁解牛,今有潮汕人食牛。據說在從前,農戶就牽著牛到市場趕集,在找到合適的賣主後,就在市場里宰牛分送到各食鋪,不經過冷凍、排酸一類的過程,從牛身上運送到餐桌基本保證在4小時之內。如此,才成就了牛肉火鍋中最重要的一點——肉的極好品質。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牛骨湯加幾片姜和白蘿蔔成就了最簡單的鍋底;取蘸料一定要用醬油快速倒進芹菜末裡才能最大程度激發芹菜的香氣,再拌入當地的沙茶醬便成就了潮汕牛肉火鍋最地道的火鍋蘸料。牛肉的不同部位各有各的講究:看似肥膩的胸口肉涮1~3分鐘就爽脆,一點也沒有肥肉的感覺,還伴有一絲絲奶香;脖仁就10秒左右,鮮甜爽口有嚼頭;吊龍也是10秒,軟嫩細膩肉汁飽滿;三花腱就8秒,牛舌就10秒………手起勺落,超級美味就誕生了。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和而不同的潮汕腸粉

現磨的米漿上蒸屜蒸幾十秒至定型,然後均勻撒上混有豬肉糜的蛋液,再蒸幾十秒,再撒香菇片、再蒸,再撒香菜碎,用熱氣“竄”一下然後就用特製的鍋鏟把整個腸粉鏟到盤子裡,淋上店家自制的醬料。與 廣州 腸粉有所不同的是在外形上明顯豪放不羈了很多,分量也是一份普通廣式腸粉的兩倍多,比起單一的醬油澆汁,這種自制醬汁各家不同,明顯給了製作者很大自由發揮的空間,至於腸粉的餡料,比起廣州吃到的動輒鮮蝦、牛肉、叉燒,這種只用豬肉、白菜、香菇之類樸素的食材,似乎是潮汕人精神的另一種體現。

"

也不算走過萬水千山,至少膽敢說,曾經在很多地方吃過飯。從柳州的螺螄粉,到長沙的臭豆腐,廈門的沙茶麵,成都的缽缽雞,到西安的肉夾饃,蘭州的拉麵,北京的炒肝………每一種味道,於一個如我一般的旅行者來說,是獵奇、是體驗、是融入當地生活的捷徑,但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當地人,那其實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是他們賴以生存和靈魂歸屬的唯一味道。那味道很像是離家多年的人,突然又吃到媽媽煮的那碗番茄雞蛋麵,連接下來晚上做的夢,都是帶有香氣的溫暖的有愛的夢。

都說飲食的習慣是從很小就烙在身上的,不管我們的味覺到底是取決於基因、取決於文化、亦或是老天爺隨機開的玩笑,食物是時光最特別的烙印,它帶著太多太多的回憶,讓我們在某個突然醒來的深夜,不會忘記家在哪裡。

所以說,食物是歷史和人生最好的見證者,朝代會更迭,歷史會改寫,但飲食文化是嵌在一群人骨子裡的烙印。在每天面對的食物面前,記憶都是多餘的。“不知老之將至”,說的就是一種忘時的生活。秦亡漢興,沒有關係。明天還是一樣“日出而起、日入而息”,還是一樣的一日三餐。就這樣,飲食作為文化中最重要和標誌性的精華,在世代間從容地傳遞。兩千多年的潮汕文化,就和那些標誌性的飲食一同,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留了下來。於是,有人說潮汕美食是一座孤島,有人說沒來過潮汕算不得美食家,有人專程來此只為對此頂禮膜拜。

正巧,我也是其中一員。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你儂我儂的潮汕人與粿

潮汕人與粿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淵源。“早先,潮汕先民從中原南遷到潮汕,按祖籍的習慣,祭祖要用麵食當果品。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果品。這就是“粿”的來歷。這簡單的米食,在 潮汕 人手裡,成了主食米飯之外五花八門的東西。如甜粿、鼠曲粿、樸籽粿、紅桃粿等等。還有些並非米制品,潮人也稱之為“粿”。如草粿、無米粿之類。 潮汕 地區的粿品品種如此繁多,按味道的不同有甜粿和鹹粿之分,有因配料或包餡的不同,有菜頭粿、芋粿、菜粿、梔粿、豬朥粿、樸籽粿、鼠曲粿、豆粿、筍粿等等,還有以發酵為製作方法的酵粿。”百度百科怕是已經列舉了大多數 潮汕 找得到的粿類食品了。

剛一抵達潮州,便被民宿老闆推薦了住處不遠的一家粿條店。店在牌坊街不遠的停車場對面,一個灶臺兩張桌子,甚至連招牌也未掛。燈光昏暗卻人聲鼎沸。粿條汆燙,加豬肝、肉丸,芹菜碎和金蒜蓉,這是粿條湯。把汆燙的粿條、肉片和青菜,拌上一定比例的沙茶醬和花生醬,便是沙茶粿。食材簡單到用一個手指就數的出來,味道確實意料之外的驚訝。於是我這個自小生長在著名大米產地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在吃米這件事情上, 潮汕 人民擁有無與倫比的美食智慧。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粿條湯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沙茶粿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牛雜粿條也是必須一提。位於潮州西湖邊的“鎮記牛雜”和本家弟弟另開的“鎮記老尾牛雜”早已名聲在外。按照普通遊客的套路去嘗試了後面一家。小長假第一天的上午人沒有想象得多,到了就可以點菜落座,十幾分鍾後服務員盛著滿滿的一大碗就端了過來。先喝一口湯,湯汁清淡但絕不是寡淡,出入口時會品得到藥材的芳香,但絕不喧賓奪主,牛肉的醇香過幾秒就從舌尖傳入大腦,又與鋪底的芹菜末相得益彰。正是這種美妙的搭配,讓每一根順滑的粿條都裹上了湯汁的味道,哪怕不用調料也覺得可口和享受。至於作為主角的牛雜,我分辨的出的有牛肚、百葉、牛肝、牛腎,也搭配有牛肉和牛肉丸,一個大碗中精彩紛呈。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牛雜粿條

大快朵頤的潮汕牛肉火鍋

“透過玻璃櫥窗,望見師傅熟練地大刀細切著厚重案板上的大塊牛肉。一盤盤剛切好碼齊了的肥瘦相間的肉片迅速被傳向各桌,筷子一撩滑進漏勺,翻掂幾下,趁著熱氣在沙茶醬裡一滾,入口便是鮮甜到忍不住閉上眼睛的滿足感。”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八合裡海記火鍋

來到潮汕之前,只知道這裡的牛肉火鍋現在已經遍佈全國,卻沒想,當地的火鍋品種比我想到的還要多。傳統潮汕牛肉火鍋自然是主打,除此之外還有用沙茶鍋底的沙茶牛肉火鍋,用滷汁做鍋底的滷汁火鍋,甚至還有用冬瓜盅涮的冬瓜火鍋。這麼想來,麥兜說過的“今天吃麻辣火鍋,明天吃酸菜魚火鍋,後天吃豬骨頭火鍋”在潮汕絕對不是奢望。

古有庖丁解牛,今有潮汕人食牛。據說在從前,農戶就牽著牛到市場趕集,在找到合適的賣主後,就在市場里宰牛分送到各食鋪,不經過冷凍、排酸一類的過程,從牛身上運送到餐桌基本保證在4小時之內。如此,才成就了牛肉火鍋中最重要的一點——肉的極好品質。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牛骨湯加幾片姜和白蘿蔔成就了最簡單的鍋底;取蘸料一定要用醬油快速倒進芹菜末裡才能最大程度激發芹菜的香氣,再拌入當地的沙茶醬便成就了潮汕牛肉火鍋最地道的火鍋蘸料。牛肉的不同部位各有各的講究:看似肥膩的胸口肉涮1~3分鐘就爽脆,一點也沒有肥肉的感覺,還伴有一絲絲奶香;脖仁就10秒左右,鮮甜爽口有嚼頭;吊龍也是10秒,軟嫩細膩肉汁飽滿;三花腱就8秒,牛舌就10秒………手起勺落,超級美味就誕生了。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和而不同的潮汕腸粉

現磨的米漿上蒸屜蒸幾十秒至定型,然後均勻撒上混有豬肉糜的蛋液,再蒸幾十秒,再撒香菇片、再蒸,再撒香菜碎,用熱氣“竄”一下然後就用特製的鍋鏟把整個腸粉鏟到盤子裡,淋上店家自制的醬料。與 廣州 腸粉有所不同的是在外形上明顯豪放不羈了很多,分量也是一份普通廣式腸粉的兩倍多,比起單一的醬油澆汁,這種自制醬汁各家不同,明顯給了製作者很大自由發揮的空間,至於腸粉的餡料,比起廣州吃到的動輒鮮蝦、牛肉、叉燒,這種只用豬肉、白菜、香菇之類樸素的食材,似乎是潮汕人精神的另一種體現。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人腸粉

"

也不算走過萬水千山,至少膽敢說,曾經在很多地方吃過飯。從柳州的螺螄粉,到長沙的臭豆腐,廈門的沙茶麵,成都的缽缽雞,到西安的肉夾饃,蘭州的拉麵,北京的炒肝………每一種味道,於一個如我一般的旅行者來說,是獵奇、是體驗、是融入當地生活的捷徑,但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當地人,那其實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是他們賴以生存和靈魂歸屬的唯一味道。那味道很像是離家多年的人,突然又吃到媽媽煮的那碗番茄雞蛋麵,連接下來晚上做的夢,都是帶有香氣的溫暖的有愛的夢。

都說飲食的習慣是從很小就烙在身上的,不管我們的味覺到底是取決於基因、取決於文化、亦或是老天爺隨機開的玩笑,食物是時光最特別的烙印,它帶著太多太多的回憶,讓我們在某個突然醒來的深夜,不會忘記家在哪裡。

所以說,食物是歷史和人生最好的見證者,朝代會更迭,歷史會改寫,但飲食文化是嵌在一群人骨子裡的烙印。在每天面對的食物面前,記憶都是多餘的。“不知老之將至”,說的就是一種忘時的生活。秦亡漢興,沒有關係。明天還是一樣“日出而起、日入而息”,還是一樣的一日三餐。就這樣,飲食作為文化中最重要和標誌性的精華,在世代間從容地傳遞。兩千多年的潮汕文化,就和那些標誌性的飲食一同,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留了下來。於是,有人說潮汕美食是一座孤島,有人說沒來過潮汕算不得美食家,有人專程來此只為對此頂禮膜拜。

正巧,我也是其中一員。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你儂我儂的潮汕人與粿

潮汕人與粿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淵源。“早先,潮汕先民從中原南遷到潮汕,按祖籍的習慣,祭祖要用麵食當果品。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果品。這就是“粿”的來歷。這簡單的米食,在 潮汕 人手裡,成了主食米飯之外五花八門的東西。如甜粿、鼠曲粿、樸籽粿、紅桃粿等等。還有些並非米制品,潮人也稱之為“粿”。如草粿、無米粿之類。 潮汕 地區的粿品品種如此繁多,按味道的不同有甜粿和鹹粿之分,有因配料或包餡的不同,有菜頭粿、芋粿、菜粿、梔粿、豬朥粿、樸籽粿、鼠曲粿、豆粿、筍粿等等,還有以發酵為製作方法的酵粿。”百度百科怕是已經列舉了大多數 潮汕 找得到的粿類食品了。

剛一抵達潮州,便被民宿老闆推薦了住處不遠的一家粿條店。店在牌坊街不遠的停車場對面,一個灶臺兩張桌子,甚至連招牌也未掛。燈光昏暗卻人聲鼎沸。粿條汆燙,加豬肝、肉丸,芹菜碎和金蒜蓉,這是粿條湯。把汆燙的粿條、肉片和青菜,拌上一定比例的沙茶醬和花生醬,便是沙茶粿。食材簡單到用一個手指就數的出來,味道確實意料之外的驚訝。於是我這個自小生長在著名大米產地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在吃米這件事情上, 潮汕 人民擁有無與倫比的美食智慧。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粿條湯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沙茶粿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牛雜粿條也是必須一提。位於潮州西湖邊的“鎮記牛雜”和本家弟弟另開的“鎮記老尾牛雜”早已名聲在外。按照普通遊客的套路去嘗試了後面一家。小長假第一天的上午人沒有想象得多,到了就可以點菜落座,十幾分鍾後服務員盛著滿滿的一大碗就端了過來。先喝一口湯,湯汁清淡但絕不是寡淡,出入口時會品得到藥材的芳香,但絕不喧賓奪主,牛肉的醇香過幾秒就從舌尖傳入大腦,又與鋪底的芹菜末相得益彰。正是這種美妙的搭配,讓每一根順滑的粿條都裹上了湯汁的味道,哪怕不用調料也覺得可口和享受。至於作為主角的牛雜,我分辨的出的有牛肚、百葉、牛肝、牛腎,也搭配有牛肉和牛肉丸,一個大碗中精彩紛呈。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牛雜粿條

大快朵頤的潮汕牛肉火鍋

“透過玻璃櫥窗,望見師傅熟練地大刀細切著厚重案板上的大塊牛肉。一盤盤剛切好碼齊了的肥瘦相間的肉片迅速被傳向各桌,筷子一撩滑進漏勺,翻掂幾下,趁著熱氣在沙茶醬裡一滾,入口便是鮮甜到忍不住閉上眼睛的滿足感。”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八合裡海記火鍋

來到潮汕之前,只知道這裡的牛肉火鍋現在已經遍佈全國,卻沒想,當地的火鍋品種比我想到的還要多。傳統潮汕牛肉火鍋自然是主打,除此之外還有用沙茶鍋底的沙茶牛肉火鍋,用滷汁做鍋底的滷汁火鍋,甚至還有用冬瓜盅涮的冬瓜火鍋。這麼想來,麥兜說過的“今天吃麻辣火鍋,明天吃酸菜魚火鍋,後天吃豬骨頭火鍋”在潮汕絕對不是奢望。

古有庖丁解牛,今有潮汕人食牛。據說在從前,農戶就牽著牛到市場趕集,在找到合適的賣主後,就在市場里宰牛分送到各食鋪,不經過冷凍、排酸一類的過程,從牛身上運送到餐桌基本保證在4小時之內。如此,才成就了牛肉火鍋中最重要的一點——肉的極好品質。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牛骨湯加幾片姜和白蘿蔔成就了最簡單的鍋底;取蘸料一定要用醬油快速倒進芹菜末裡才能最大程度激發芹菜的香氣,再拌入當地的沙茶醬便成就了潮汕牛肉火鍋最地道的火鍋蘸料。牛肉的不同部位各有各的講究:看似肥膩的胸口肉涮1~3分鐘就爽脆,一點也沒有肥肉的感覺,還伴有一絲絲奶香;脖仁就10秒左右,鮮甜爽口有嚼頭;吊龍也是10秒,軟嫩細膩肉汁飽滿;三花腱就8秒,牛舌就10秒………手起勺落,超級美味就誕生了。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和而不同的潮汕腸粉

現磨的米漿上蒸屜蒸幾十秒至定型,然後均勻撒上混有豬肉糜的蛋液,再蒸幾十秒,再撒香菇片、再蒸,再撒香菜碎,用熱氣“竄”一下然後就用特製的鍋鏟把整個腸粉鏟到盤子裡,淋上店家自制的醬料。與 廣州 腸粉有所不同的是在外形上明顯豪放不羈了很多,分量也是一份普通廣式腸粉的兩倍多,比起單一的醬油澆汁,這種自制醬汁各家不同,明顯給了製作者很大自由發揮的空間,至於腸粉的餡料,比起廣州吃到的動輒鮮蝦、牛肉、叉燒,這種只用豬肉、白菜、香菇之類樸素的食材,似乎是潮汕人精神的另一種體現。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人腸粉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人腸粉

"

也不算走過萬水千山,至少膽敢說,曾經在很多地方吃過飯。從柳州的螺螄粉,到長沙的臭豆腐,廈門的沙茶麵,成都的缽缽雞,到西安的肉夾饃,蘭州的拉麵,北京的炒肝………每一種味道,於一個如我一般的旅行者來說,是獵奇、是體驗、是融入當地生活的捷徑,但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當地人,那其實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是他們賴以生存和靈魂歸屬的唯一味道。那味道很像是離家多年的人,突然又吃到媽媽煮的那碗番茄雞蛋麵,連接下來晚上做的夢,都是帶有香氣的溫暖的有愛的夢。

都說飲食的習慣是從很小就烙在身上的,不管我們的味覺到底是取決於基因、取決於文化、亦或是老天爺隨機開的玩笑,食物是時光最特別的烙印,它帶著太多太多的回憶,讓我們在某個突然醒來的深夜,不會忘記家在哪裡。

所以說,食物是歷史和人生最好的見證者,朝代會更迭,歷史會改寫,但飲食文化是嵌在一群人骨子裡的烙印。在每天面對的食物面前,記憶都是多餘的。“不知老之將至”,說的就是一種忘時的生活。秦亡漢興,沒有關係。明天還是一樣“日出而起、日入而息”,還是一樣的一日三餐。就這樣,飲食作為文化中最重要和標誌性的精華,在世代間從容地傳遞。兩千多年的潮汕文化,就和那些標誌性的飲食一同,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留了下來。於是,有人說潮汕美食是一座孤島,有人說沒來過潮汕算不得美食家,有人專程來此只為對此頂禮膜拜。

正巧,我也是其中一員。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你儂我儂的潮汕人與粿

潮汕人與粿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淵源。“早先,潮汕先民從中原南遷到潮汕,按祖籍的習慣,祭祖要用麵食當果品。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果品。這就是“粿”的來歷。這簡單的米食,在 潮汕 人手裡,成了主食米飯之外五花八門的東西。如甜粿、鼠曲粿、樸籽粿、紅桃粿等等。還有些並非米制品,潮人也稱之為“粿”。如草粿、無米粿之類。 潮汕 地區的粿品品種如此繁多,按味道的不同有甜粿和鹹粿之分,有因配料或包餡的不同,有菜頭粿、芋粿、菜粿、梔粿、豬朥粿、樸籽粿、鼠曲粿、豆粿、筍粿等等,還有以發酵為製作方法的酵粿。”百度百科怕是已經列舉了大多數 潮汕 找得到的粿類食品了。

剛一抵達潮州,便被民宿老闆推薦了住處不遠的一家粿條店。店在牌坊街不遠的停車場對面,一個灶臺兩張桌子,甚至連招牌也未掛。燈光昏暗卻人聲鼎沸。粿條汆燙,加豬肝、肉丸,芹菜碎和金蒜蓉,這是粿條湯。把汆燙的粿條、肉片和青菜,拌上一定比例的沙茶醬和花生醬,便是沙茶粿。食材簡單到用一個手指就數的出來,味道確實意料之外的驚訝。於是我這個自小生長在著名大米產地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在吃米這件事情上, 潮汕 人民擁有無與倫比的美食智慧。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粿條湯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沙茶粿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沒有招牌的粿條店

牛雜粿條也是必須一提。位於潮州西湖邊的“鎮記牛雜”和本家弟弟另開的“鎮記老尾牛雜”早已名聲在外。按照普通遊客的套路去嘗試了後面一家。小長假第一天的上午人沒有想象得多,到了就可以點菜落座,十幾分鍾後服務員盛著滿滿的一大碗就端了過來。先喝一口湯,湯汁清淡但絕不是寡淡,出入口時會品得到藥材的芳香,但絕不喧賓奪主,牛肉的醇香過幾秒就從舌尖傳入大腦,又與鋪底的芹菜末相得益彰。正是這種美妙的搭配,讓每一根順滑的粿條都裹上了湯汁的味道,哪怕不用調料也覺得可口和享受。至於作為主角的牛雜,我分辨的出的有牛肚、百葉、牛肝、牛腎,也搭配有牛肉和牛肉丸,一個大碗中精彩紛呈。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牛雜粿條

大快朵頤的潮汕牛肉火鍋

“透過玻璃櫥窗,望見師傅熟練地大刀細切著厚重案板上的大塊牛肉。一盤盤剛切好碼齊了的肥瘦相間的肉片迅速被傳向各桌,筷子一撩滑進漏勺,翻掂幾下,趁著熱氣在沙茶醬裡一滾,入口便是鮮甜到忍不住閉上眼睛的滿足感。”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八合裡海記火鍋

來到潮汕之前,只知道這裡的牛肉火鍋現在已經遍佈全國,卻沒想,當地的火鍋品種比我想到的還要多。傳統潮汕牛肉火鍋自然是主打,除此之外還有用沙茶鍋底的沙茶牛肉火鍋,用滷汁做鍋底的滷汁火鍋,甚至還有用冬瓜盅涮的冬瓜火鍋。這麼想來,麥兜說過的“今天吃麻辣火鍋,明天吃酸菜魚火鍋,後天吃豬骨頭火鍋”在潮汕絕對不是奢望。

古有庖丁解牛,今有潮汕人食牛。據說在從前,農戶就牽著牛到市場趕集,在找到合適的賣主後,就在市場里宰牛分送到各食鋪,不經過冷凍、排酸一類的過程,從牛身上運送到餐桌基本保證在4小時之內。如此,才成就了牛肉火鍋中最重要的一點——肉的極好品質。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牛骨湯加幾片姜和白蘿蔔成就了最簡單的鍋底;取蘸料一定要用醬油快速倒進芹菜末裡才能最大程度激發芹菜的香氣,再拌入當地的沙茶醬便成就了潮汕牛肉火鍋最地道的火鍋蘸料。牛肉的不同部位各有各的講究:看似肥膩的胸口肉涮1~3分鐘就爽脆,一點也沒有肥肉的感覺,還伴有一絲絲奶香;脖仁就10秒左右,鮮甜爽口有嚼頭;吊龍也是10秒,軟嫩細膩肉汁飽滿;三花腱就8秒,牛舌就10秒………手起勺落,超級美味就誕生了。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牛肉火鍋

和而不同的潮汕腸粉

現磨的米漿上蒸屜蒸幾十秒至定型,然後均勻撒上混有豬肉糜的蛋液,再蒸幾十秒,再撒香菇片、再蒸,再撒香菜碎,用熱氣“竄”一下然後就用特製的鍋鏟把整個腸粉鏟到盤子裡,淋上店家自制的醬料。與 廣州 腸粉有所不同的是在外形上明顯豪放不羈了很多,分量也是一份普通廣式腸粉的兩倍多,比起單一的醬油澆汁,這種自制醬汁各家不同,明顯給了製作者很大自由發揮的空間,至於腸粉的餡料,比起廣州吃到的動輒鮮蝦、牛肉、叉燒,這種只用豬肉、白菜、香菇之類樸素的食材,似乎是潮汕人精神的另一種體現。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人腸粉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一家人腸粉

萬水千山過潮汕,只為尋這人間百味

潮汕腸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