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

那些年,在我的家鄉無為縣土橋鎮的農村鄉親們每年都要養兩頭豬,到了年關,一頭賣給國家,抵交任務,謂之“出口豬”,一頭留家裡宰殺。說是殺年豬過年,其實不過是為孩子們營造一種過年的喜慶氣氛而已。百把斤重的豬,殺幾十斤肉,而這點肉年前早就會(推銷、預訂)出去了。張三家十幾斤,賣了用來還年初捉小養豬的本錢,李四家二十幾斤,稱肉的錢留作來年人情物理的開支。成刀的,拜年送禮少不了。三下五除二,剩下的只有豬頭、豬腳、肚貨,除過年食用,還要醃起來,招待一年到頭家中的來客、上門做活的匠人。

"

那些年,在我的家鄉無為縣土橋鎮的農村鄉親們每年都要養兩頭豬,到了年關,一頭賣給國家,抵交任務,謂之“出口豬”,一頭留家裡宰殺。說是殺年豬過年,其實不過是為孩子們營造一種過年的喜慶氣氛而已。百把斤重的豬,殺幾十斤肉,而這點肉年前早就會(推銷、預訂)出去了。張三家十幾斤,賣了用來還年初捉小養豬的本錢,李四家二十幾斤,稱肉的錢留作來年人情物理的開支。成刀的,拜年送禮少不了。三下五除二,剩下的只有豬頭、豬腳、肚貨,除過年食用,還要醃起來,招待一年到頭家中的來客、上門做活的匠人。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殺年豬時,農村人最看重的是“殺了多少油”。師傅剛把褪毛的豬開膛,站在旁邊的母親連忙將冒著熱氣的豬油過秤,看看板油、花油分別是多少。平日裡,豬吃的是水葫蘆、水浮蓮等粗飼料,米糠很少吃,成天肚裡沒一點油水,怎能長出很多的油呢。

"

那些年,在我的家鄉無為縣土橋鎮的農村鄉親們每年都要養兩頭豬,到了年關,一頭賣給國家,抵交任務,謂之“出口豬”,一頭留家裡宰殺。說是殺年豬過年,其實不過是為孩子們營造一種過年的喜慶氣氛而已。百把斤重的豬,殺幾十斤肉,而這點肉年前早就會(推銷、預訂)出去了。張三家十幾斤,賣了用來還年初捉小養豬的本錢,李四家二十幾斤,稱肉的錢留作來年人情物理的開支。成刀的,拜年送禮少不了。三下五除二,剩下的只有豬頭、豬腳、肚貨,除過年食用,還要醃起來,招待一年到頭家中的來客、上門做活的匠人。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殺年豬時,農村人最看重的是“殺了多少油”。師傅剛把褪毛的豬開膛,站在旁邊的母親連忙將冒著熱氣的豬油過秤,看看板油、花油分別是多少。平日裡,豬吃的是水葫蘆、水浮蓮等粗飼料,米糠很少吃,成天肚裡沒一點油水,怎能長出很多的油呢。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送走了吃殺豬飯的親友鄉鄰,母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醃豬油,根據豬油的厚薄,將它切成塊狀,碼一層拌一層鹽,放進事先準備好的油罐裡,然後蓋緊密封起來。

"

那些年,在我的家鄉無為縣土橋鎮的農村鄉親們每年都要養兩頭豬,到了年關,一頭賣給國家,抵交任務,謂之“出口豬”,一頭留家裡宰殺。說是殺年豬過年,其實不過是為孩子們營造一種過年的喜慶氣氛而已。百把斤重的豬,殺幾十斤肉,而這點肉年前早就會(推銷、預訂)出去了。張三家十幾斤,賣了用來還年初捉小養豬的本錢,李四家二十幾斤,稱肉的錢留作來年人情物理的開支。成刀的,拜年送禮少不了。三下五除二,剩下的只有豬頭、豬腳、肚貨,除過年食用,還要醃起來,招待一年到頭家中的來客、上門做活的匠人。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殺年豬時,農村人最看重的是“殺了多少油”。師傅剛把褪毛的豬開膛,站在旁邊的母親連忙將冒著熱氣的豬油過秤,看看板油、花油分別是多少。平日裡,豬吃的是水葫蘆、水浮蓮等粗飼料,米糠很少吃,成天肚裡沒一點油水,怎能長出很多的油呢。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送走了吃殺豬飯的親友鄉鄰,母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醃豬油,根據豬油的厚薄,將它切成塊狀,碼一層拌一層鹽,放進事先準備好的油罐裡,然後蓋緊密封起來。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這時候大人們開始“煉豬油”孩子們都圍在鍋臺邊看熱鬧。記得那隻油罐呈瓷鼓狀,外面有層紅色的釉,還畫有花草蟲魚、仕女之類的圖案,精美極了。擱在現在,說不定還是一件文物呢!聽母親說,這油罐是她從孃家帶過來的嫁妝。

"

那些年,在我的家鄉無為縣土橋鎮的農村鄉親們每年都要養兩頭豬,到了年關,一頭賣給國家,抵交任務,謂之“出口豬”,一頭留家裡宰殺。說是殺年豬過年,其實不過是為孩子們營造一種過年的喜慶氣氛而已。百把斤重的豬,殺幾十斤肉,而這點肉年前早就會(推銷、預訂)出去了。張三家十幾斤,賣了用來還年初捉小養豬的本錢,李四家二十幾斤,稱肉的錢留作來年人情物理的開支。成刀的,拜年送禮少不了。三下五除二,剩下的只有豬頭、豬腳、肚貨,除過年食用,還要醃起來,招待一年到頭家中的來客、上門做活的匠人。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殺年豬時,農村人最看重的是“殺了多少油”。師傅剛把褪毛的豬開膛,站在旁邊的母親連忙將冒著熱氣的豬油過秤,看看板油、花油分別是多少。平日裡,豬吃的是水葫蘆、水浮蓮等粗飼料,米糠很少吃,成天肚裡沒一點油水,怎能長出很多的油呢。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送走了吃殺豬飯的親友鄉鄰,母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醃豬油,根據豬油的厚薄,將它切成塊狀,碼一層拌一層鹽,放進事先準備好的油罐裡,然後蓋緊密封起來。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這時候大人們開始“煉豬油”孩子們都圍在鍋臺邊看熱鬧。記得那隻油罐呈瓷鼓狀,外面有層紅色的釉,還畫有花草蟲魚、仕女之類的圖案,精美極了。擱在現在,說不定還是一件文物呢!聽母親說,這油罐是她從孃家帶過來的嫁妝。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再後來,農村生活有所好轉,農村殺年豬的數量也有所增加,兩頭、三頭,都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情,豬油的數量也就跟著增多了,人們就想到了用另外一種辦法來存貯,那就是把幾十斤的豬油切成塊,全都放進大鐵鍋裡,燒旺了柴火熬成油。熬出來的豬油,母親拿勺子舀進瓦罐裡,一罐一罐地貯存起來。豬油在罐裡凝結,變得雪白雪白,一打開蓋子,香味撲鼻而來,取用也直接和方便了很多。

"

那些年,在我的家鄉無為縣土橋鎮的農村鄉親們每年都要養兩頭豬,到了年關,一頭賣給國家,抵交任務,謂之“出口豬”,一頭留家裡宰殺。說是殺年豬過年,其實不過是為孩子們營造一種過年的喜慶氣氛而已。百把斤重的豬,殺幾十斤肉,而這點肉年前早就會(推銷、預訂)出去了。張三家十幾斤,賣了用來還年初捉小養豬的本錢,李四家二十幾斤,稱肉的錢留作來年人情物理的開支。成刀的,拜年送禮少不了。三下五除二,剩下的只有豬頭、豬腳、肚貨,除過年食用,還要醃起來,招待一年到頭家中的來客、上門做活的匠人。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殺年豬時,農村人最看重的是“殺了多少油”。師傅剛把褪毛的豬開膛,站在旁邊的母親連忙將冒著熱氣的豬油過秤,看看板油、花油分別是多少。平日裡,豬吃的是水葫蘆、水浮蓮等粗飼料,米糠很少吃,成天肚裡沒一點油水,怎能長出很多的油呢。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送走了吃殺豬飯的親友鄉鄰,母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醃豬油,根據豬油的厚薄,將它切成塊狀,碼一層拌一層鹽,放進事先準備好的油罐裡,然後蓋緊密封起來。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這時候大人們開始“煉豬油”孩子們都圍在鍋臺邊看熱鬧。記得那隻油罐呈瓷鼓狀,外面有層紅色的釉,還畫有花草蟲魚、仕女之類的圖案,精美極了。擱在現在,說不定還是一件文物呢!聽母親說,這油罐是她從孃家帶過來的嫁妝。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再後來,農村生活有所好轉,農村殺年豬的數量也有所增加,兩頭、三頭,都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情,豬油的數量也就跟著增多了,人們就想到了用另外一種辦法來存貯,那就是把幾十斤的豬油切成塊,全都放進大鐵鍋裡,燒旺了柴火熬成油。熬出來的豬油,母親拿勺子舀進瓦罐裡,一罐一罐地貯存起來。豬油在罐裡凝結,變得雪白雪白,一打開蓋子,香味撲鼻而來,取用也直接和方便了很多。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看著家裡的大人把大塊大塊白色的豬油切成小塊,然後一股腦放進鍋裡,還要往裡邊加點水,吃貨體質的鼻子裡已經滿是油香味了。等待的這個過程卻也漫長,看著油鍋裡的白油一遍又一遍的翻炸,漸漸從白色變成金黃色,香味也慢慢瀰漫了整間屋子。

"

那些年,在我的家鄉無為縣土橋鎮的農村鄉親們每年都要養兩頭豬,到了年關,一頭賣給國家,抵交任務,謂之“出口豬”,一頭留家裡宰殺。說是殺年豬過年,其實不過是為孩子們營造一種過年的喜慶氣氛而已。百把斤重的豬,殺幾十斤肉,而這點肉年前早就會(推銷、預訂)出去了。張三家十幾斤,賣了用來還年初捉小養豬的本錢,李四家二十幾斤,稱肉的錢留作來年人情物理的開支。成刀的,拜年送禮少不了。三下五除二,剩下的只有豬頭、豬腳、肚貨,除過年食用,還要醃起來,招待一年到頭家中的來客、上門做活的匠人。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殺年豬時,農村人最看重的是“殺了多少油”。師傅剛把褪毛的豬開膛,站在旁邊的母親連忙將冒著熱氣的豬油過秤,看看板油、花油分別是多少。平日裡,豬吃的是水葫蘆、水浮蓮等粗飼料,米糠很少吃,成天肚裡沒一點油水,怎能長出很多的油呢。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送走了吃殺豬飯的親友鄉鄰,母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醃豬油,根據豬油的厚薄,將它切成塊狀,碼一層拌一層鹽,放進事先準備好的油罐裡,然後蓋緊密封起來。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這時候大人們開始“煉豬油”孩子們都圍在鍋臺邊看熱鬧。記得那隻油罐呈瓷鼓狀,外面有層紅色的釉,還畫有花草蟲魚、仕女之類的圖案,精美極了。擱在現在,說不定還是一件文物呢!聽母親說,這油罐是她從孃家帶過來的嫁妝。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再後來,農村生活有所好轉,農村殺年豬的數量也有所增加,兩頭、三頭,都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情,豬油的數量也就跟著增多了,人們就想到了用另外一種辦法來存貯,那就是把幾十斤的豬油切成塊,全都放進大鐵鍋裡,燒旺了柴火熬成油。熬出來的豬油,母親拿勺子舀進瓦罐裡,一罐一罐地貯存起來。豬油在罐裡凝結,變得雪白雪白,一打開蓋子,香味撲鼻而來,取用也直接和方便了很多。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看著家裡的大人把大塊大塊白色的豬油切成小塊,然後一股腦放進鍋裡,還要往裡邊加點水,吃貨體質的鼻子裡已經滿是油香味了。等待的這個過程卻也漫長,看著油鍋裡的白油一遍又一遍的翻炸,漸漸從白色變成金黃色,香味也慢慢瀰漫了整間屋子。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油渣拌白糖,就一個字“香”;

"

那些年,在我的家鄉無為縣土橋鎮的農村鄉親們每年都要養兩頭豬,到了年關,一頭賣給國家,抵交任務,謂之“出口豬”,一頭留家裡宰殺。說是殺年豬過年,其實不過是為孩子們營造一種過年的喜慶氣氛而已。百把斤重的豬,殺幾十斤肉,而這點肉年前早就會(推銷、預訂)出去了。張三家十幾斤,賣了用來還年初捉小養豬的本錢,李四家二十幾斤,稱肉的錢留作來年人情物理的開支。成刀的,拜年送禮少不了。三下五除二,剩下的只有豬頭、豬腳、肚貨,除過年食用,還要醃起來,招待一年到頭家中的來客、上門做活的匠人。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殺年豬時,農村人最看重的是“殺了多少油”。師傅剛把褪毛的豬開膛,站在旁邊的母親連忙將冒著熱氣的豬油過秤,看看板油、花油分別是多少。平日裡,豬吃的是水葫蘆、水浮蓮等粗飼料,米糠很少吃,成天肚裡沒一點油水,怎能長出很多的油呢。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送走了吃殺豬飯的親友鄉鄰,母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醃豬油,根據豬油的厚薄,將它切成塊狀,碼一層拌一層鹽,放進事先準備好的油罐裡,然後蓋緊密封起來。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這時候大人們開始“煉豬油”孩子們都圍在鍋臺邊看熱鬧。記得那隻油罐呈瓷鼓狀,外面有層紅色的釉,還畫有花草蟲魚、仕女之類的圖案,精美極了。擱在現在,說不定還是一件文物呢!聽母親說,這油罐是她從孃家帶過來的嫁妝。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再後來,農村生活有所好轉,農村殺年豬的數量也有所增加,兩頭、三頭,都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情,豬油的數量也就跟著增多了,人們就想到了用另外一種辦法來存貯,那就是把幾十斤的豬油切成塊,全都放進大鐵鍋裡,燒旺了柴火熬成油。熬出來的豬油,母親拿勺子舀進瓦罐裡,一罐一罐地貯存起來。豬油在罐裡凝結,變得雪白雪白,一打開蓋子,香味撲鼻而來,取用也直接和方便了很多。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看著家裡的大人把大塊大塊白色的豬油切成小塊,然後一股腦放進鍋裡,還要往裡邊加點水,吃貨體質的鼻子裡已經滿是油香味了。等待的這個過程卻也漫長,看著油鍋裡的白油一遍又一遍的翻炸,漸漸從白色變成金黃色,香味也慢慢瀰漫了整間屋子。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油渣拌白糖,就一個字“香”;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上好的豬油需潔白而又厚實的農家豬背脊肥肉才能熬出,同時又可得到入口化渣的香脆油渣。

"

那些年,在我的家鄉無為縣土橋鎮的農村鄉親們每年都要養兩頭豬,到了年關,一頭賣給國家,抵交任務,謂之“出口豬”,一頭留家裡宰殺。說是殺年豬過年,其實不過是為孩子們營造一種過年的喜慶氣氛而已。百把斤重的豬,殺幾十斤肉,而這點肉年前早就會(推銷、預訂)出去了。張三家十幾斤,賣了用來還年初捉小養豬的本錢,李四家二十幾斤,稱肉的錢留作來年人情物理的開支。成刀的,拜年送禮少不了。三下五除二,剩下的只有豬頭、豬腳、肚貨,除過年食用,還要醃起來,招待一年到頭家中的來客、上門做活的匠人。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殺年豬時,農村人最看重的是“殺了多少油”。師傅剛把褪毛的豬開膛,站在旁邊的母親連忙將冒著熱氣的豬油過秤,看看板油、花油分別是多少。平日裡,豬吃的是水葫蘆、水浮蓮等粗飼料,米糠很少吃,成天肚裡沒一點油水,怎能長出很多的油呢。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送走了吃殺豬飯的親友鄉鄰,母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醃豬油,根據豬油的厚薄,將它切成塊狀,碼一層拌一層鹽,放進事先準備好的油罐裡,然後蓋緊密封起來。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這時候大人們開始“煉豬油”孩子們都圍在鍋臺邊看熱鬧。記得那隻油罐呈瓷鼓狀,外面有層紅色的釉,還畫有花草蟲魚、仕女之類的圖案,精美極了。擱在現在,說不定還是一件文物呢!聽母親說,這油罐是她從孃家帶過來的嫁妝。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再後來,農村生活有所好轉,農村殺年豬的數量也有所增加,兩頭、三頭,都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情,豬油的數量也就跟著增多了,人們就想到了用另外一種辦法來存貯,那就是把幾十斤的豬油切成塊,全都放進大鐵鍋裡,燒旺了柴火熬成油。熬出來的豬油,母親拿勺子舀進瓦罐裡,一罐一罐地貯存起來。豬油在罐裡凝結,變得雪白雪白,一打開蓋子,香味撲鼻而來,取用也直接和方便了很多。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看著家裡的大人把大塊大塊白色的豬油切成小塊,然後一股腦放進鍋裡,還要往裡邊加點水,吃貨體質的鼻子裡已經滿是油香味了。等待的這個過程卻也漫長,看著油鍋裡的白油一遍又一遍的翻炸,漸漸從白色變成金黃色,香味也慢慢瀰漫了整間屋子。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油渣拌白糖,就一個字“香”;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上好的豬油需潔白而又厚實的農家豬背脊肥肉才能熬出,同時又可得到入口化渣的香脆油渣。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其實人們現在對烤鴨脆皮的讚美,多數時候是觸到了兒時咀嚼香脆豬油渣的記憶。

"

那些年,在我的家鄉無為縣土橋鎮的農村鄉親們每年都要養兩頭豬,到了年關,一頭賣給國家,抵交任務,謂之“出口豬”,一頭留家裡宰殺。說是殺年豬過年,其實不過是為孩子們營造一種過年的喜慶氣氛而已。百把斤重的豬,殺幾十斤肉,而這點肉年前早就會(推銷、預訂)出去了。張三家十幾斤,賣了用來還年初捉小養豬的本錢,李四家二十幾斤,稱肉的錢留作來年人情物理的開支。成刀的,拜年送禮少不了。三下五除二,剩下的只有豬頭、豬腳、肚貨,除過年食用,還要醃起來,招待一年到頭家中的來客、上門做活的匠人。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殺年豬時,農村人最看重的是“殺了多少油”。師傅剛把褪毛的豬開膛,站在旁邊的母親連忙將冒著熱氣的豬油過秤,看看板油、花油分別是多少。平日裡,豬吃的是水葫蘆、水浮蓮等粗飼料,米糠很少吃,成天肚裡沒一點油水,怎能長出很多的油呢。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送走了吃殺豬飯的親友鄉鄰,母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醃豬油,根據豬油的厚薄,將它切成塊狀,碼一層拌一層鹽,放進事先準備好的油罐裡,然後蓋緊密封起來。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這時候大人們開始“煉豬油”孩子們都圍在鍋臺邊看熱鬧。記得那隻油罐呈瓷鼓狀,外面有層紅色的釉,還畫有花草蟲魚、仕女之類的圖案,精美極了。擱在現在,說不定還是一件文物呢!聽母親說,這油罐是她從孃家帶過來的嫁妝。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再後來,農村生活有所好轉,農村殺年豬的數量也有所增加,兩頭、三頭,都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情,豬油的數量也就跟著增多了,人們就想到了用另外一種辦法來存貯,那就是把幾十斤的豬油切成塊,全都放進大鐵鍋裡,燒旺了柴火熬成油。熬出來的豬油,母親拿勺子舀進瓦罐裡,一罐一罐地貯存起來。豬油在罐裡凝結,變得雪白雪白,一打開蓋子,香味撲鼻而來,取用也直接和方便了很多。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看著家裡的大人把大塊大塊白色的豬油切成小塊,然後一股腦放進鍋裡,還要往裡邊加點水,吃貨體質的鼻子裡已經滿是油香味了。等待的這個過程卻也漫長,看著油鍋裡的白油一遍又一遍的翻炸,漸漸從白色變成金黃色,香味也慢慢瀰漫了整間屋子。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油渣拌白糖,就一個字“香”;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上好的豬油需潔白而又厚實的農家豬背脊肥肉才能熬出,同時又可得到入口化渣的香脆油渣。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其實人們現在對烤鴨脆皮的讚美,多數時候是觸到了兒時咀嚼香脆豬油渣的記憶。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豬油渣燉豆腐”,煮好熱氣騰騰端上桌,迫不及待舀上一勺該蓋在米飯上,瞬間米飯多了豬油的香滑,還有豆腐的鮮嫩,燙嘴的豆腐經常讓人鼻涕都噓噓起來。

冷後的油渣吃法更多,也是我更偏愛的。最愛家中,少許豬油,蔥薑蒜爆香,加少許幹辣椒段、花椒,摻水,加鹽和醬油等調味,簡易的自制涮鍋就完成了!待水燒開,下白菜,粉條,最最不能少的,自然是油渣。

冷後的油渣需要煮久一點,到豬皮變軟,入口就又是另一番風味了。湯汁吸去油渣中多餘的油脂,減淡了肥肉的油膩感,皮韌而肉滑,肥肉部分幾乎入口即化,極富層次感。跟油渣最配的要數當地脆甜可口的大白菜,煮上一鍋大雜燴,一道簡單而豐盛的家常過冬菜,是別處都吃不到的美味,家的味道。

"

那些年,在我的家鄉無為縣土橋鎮的農村鄉親們每年都要養兩頭豬,到了年關,一頭賣給國家,抵交任務,謂之“出口豬”,一頭留家裡宰殺。說是殺年豬過年,其實不過是為孩子們營造一種過年的喜慶氣氛而已。百把斤重的豬,殺幾十斤肉,而這點肉年前早就會(推銷、預訂)出去了。張三家十幾斤,賣了用來還年初捉小養豬的本錢,李四家二十幾斤,稱肉的錢留作來年人情物理的開支。成刀的,拜年送禮少不了。三下五除二,剩下的只有豬頭、豬腳、肚貨,除過年食用,還要醃起來,招待一年到頭家中的來客、上門做活的匠人。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殺年豬時,農村人最看重的是“殺了多少油”。師傅剛把褪毛的豬開膛,站在旁邊的母親連忙將冒著熱氣的豬油過秤,看看板油、花油分別是多少。平日裡,豬吃的是水葫蘆、水浮蓮等粗飼料,米糠很少吃,成天肚裡沒一點油水,怎能長出很多的油呢。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送走了吃殺豬飯的親友鄉鄰,母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醃豬油,根據豬油的厚薄,將它切成塊狀,碼一層拌一層鹽,放進事先準備好的油罐裡,然後蓋緊密封起來。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這時候大人們開始“煉豬油”孩子們都圍在鍋臺邊看熱鬧。記得那隻油罐呈瓷鼓狀,外面有層紅色的釉,還畫有花草蟲魚、仕女之類的圖案,精美極了。擱在現在,說不定還是一件文物呢!聽母親說,這油罐是她從孃家帶過來的嫁妝。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再後來,農村生活有所好轉,農村殺年豬的數量也有所增加,兩頭、三頭,都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情,豬油的數量也就跟著增多了,人們就想到了用另外一種辦法來存貯,那就是把幾十斤的豬油切成塊,全都放進大鐵鍋裡,燒旺了柴火熬成油。熬出來的豬油,母親拿勺子舀進瓦罐裡,一罐一罐地貯存起來。豬油在罐裡凝結,變得雪白雪白,一打開蓋子,香味撲鼻而來,取用也直接和方便了很多。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看著家裡的大人把大塊大塊白色的豬油切成小塊,然後一股腦放進鍋裡,還要往裡邊加點水,吃貨體質的鼻子裡已經滿是油香味了。等待的這個過程卻也漫長,看著油鍋裡的白油一遍又一遍的翻炸,漸漸從白色變成金黃色,香味也慢慢瀰漫了整間屋子。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油渣拌白糖,就一個字“香”;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上好的豬油需潔白而又厚實的農家豬背脊肥肉才能熬出,同時又可得到入口化渣的香脆油渣。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其實人們現在對烤鴨脆皮的讚美,多數時候是觸到了兒時咀嚼香脆豬油渣的記憶。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豬油渣燉豆腐”,煮好熱氣騰騰端上桌,迫不及待舀上一勺該蓋在米飯上,瞬間米飯多了豬油的香滑,還有豆腐的鮮嫩,燙嘴的豆腐經常讓人鼻涕都噓噓起來。

冷後的油渣吃法更多,也是我更偏愛的。最愛家中,少許豬油,蔥薑蒜爆香,加少許幹辣椒段、花椒,摻水,加鹽和醬油等調味,簡易的自制涮鍋就完成了!待水燒開,下白菜,粉條,最最不能少的,自然是油渣。

冷後的油渣需要煮久一點,到豬皮變軟,入口就又是另一番風味了。湯汁吸去油渣中多餘的油脂,減淡了肥肉的油膩感,皮韌而肉滑,肥肉部分幾乎入口即化,極富層次感。跟油渣最配的要數當地脆甜可口的大白菜,煮上一鍋大雜燴,一道簡單而豐盛的家常過冬菜,是別處都吃不到的美味,家的味道。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我躺在沙發上吸著豬油的香氣,翻幾個滾兒。不多時,奶奶就把豬油從鋁鍋裡倒出來,盛在比盛夏的西瓜還要大的瓷盆裡,不蓋瓷蓋兒,直直晾著,轉手又抽出一個大陶碗了,把鋁鍋裡剩下的東西一股腦倒進去,起了鐵鍋,在鍋裡轉了幾轉,香氣就愈發濃烈了。我聽著鍋裡噼裡啪啦響個不停地時候,就從沙發上跳起來,急急地圍著鍋邊上看。等到豬油渣在鍋裡炸得金黃端上桌,一口咬下去,又軟又脆,香得我都快要融化了。

糖拌豬油渣,這道下酒菜,

"

那些年,在我的家鄉無為縣土橋鎮的農村鄉親們每年都要養兩頭豬,到了年關,一頭賣給國家,抵交任務,謂之“出口豬”,一頭留家裡宰殺。說是殺年豬過年,其實不過是為孩子們營造一種過年的喜慶氣氛而已。百把斤重的豬,殺幾十斤肉,而這點肉年前早就會(推銷、預訂)出去了。張三家十幾斤,賣了用來還年初捉小養豬的本錢,李四家二十幾斤,稱肉的錢留作來年人情物理的開支。成刀的,拜年送禮少不了。三下五除二,剩下的只有豬頭、豬腳、肚貨,除過年食用,還要醃起來,招待一年到頭家中的來客、上門做活的匠人。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殺年豬時,農村人最看重的是“殺了多少油”。師傅剛把褪毛的豬開膛,站在旁邊的母親連忙將冒著熱氣的豬油過秤,看看板油、花油分別是多少。平日裡,豬吃的是水葫蘆、水浮蓮等粗飼料,米糠很少吃,成天肚裡沒一點油水,怎能長出很多的油呢。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送走了吃殺豬飯的親友鄉鄰,母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醃豬油,根據豬油的厚薄,將它切成塊狀,碼一層拌一層鹽,放進事先準備好的油罐裡,然後蓋緊密封起來。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這時候大人們開始“煉豬油”孩子們都圍在鍋臺邊看熱鬧。記得那隻油罐呈瓷鼓狀,外面有層紅色的釉,還畫有花草蟲魚、仕女之類的圖案,精美極了。擱在現在,說不定還是一件文物呢!聽母親說,這油罐是她從孃家帶過來的嫁妝。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再後來,農村生活有所好轉,農村殺年豬的數量也有所增加,兩頭、三頭,都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情,豬油的數量也就跟著增多了,人們就想到了用另外一種辦法來存貯,那就是把幾十斤的豬油切成塊,全都放進大鐵鍋裡,燒旺了柴火熬成油。熬出來的豬油,母親拿勺子舀進瓦罐裡,一罐一罐地貯存起來。豬油在罐裡凝結,變得雪白雪白,一打開蓋子,香味撲鼻而來,取用也直接和方便了很多。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看著家裡的大人把大塊大塊白色的豬油切成小塊,然後一股腦放進鍋裡,還要往裡邊加點水,吃貨體質的鼻子裡已經滿是油香味了。等待的這個過程卻也漫長,看著油鍋裡的白油一遍又一遍的翻炸,漸漸從白色變成金黃色,香味也慢慢瀰漫了整間屋子。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油渣拌白糖,就一個字“香”;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上好的豬油需潔白而又厚實的農家豬背脊肥肉才能熬出,同時又可得到入口化渣的香脆油渣。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其實人們現在對烤鴨脆皮的讚美,多數時候是觸到了兒時咀嚼香脆豬油渣的記憶。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豬油渣燉豆腐”,煮好熱氣騰騰端上桌,迫不及待舀上一勺該蓋在米飯上,瞬間米飯多了豬油的香滑,還有豆腐的鮮嫩,燙嘴的豆腐經常讓人鼻涕都噓噓起來。

冷後的油渣吃法更多,也是我更偏愛的。最愛家中,少許豬油,蔥薑蒜爆香,加少許幹辣椒段、花椒,摻水,加鹽和醬油等調味,簡易的自制涮鍋就完成了!待水燒開,下白菜,粉條,最最不能少的,自然是油渣。

冷後的油渣需要煮久一點,到豬皮變軟,入口就又是另一番風味了。湯汁吸去油渣中多餘的油脂,減淡了肥肉的油膩感,皮韌而肉滑,肥肉部分幾乎入口即化,極富層次感。跟油渣最配的要數當地脆甜可口的大白菜,煮上一鍋大雜燴,一道簡單而豐盛的家常過冬菜,是別處都吃不到的美味,家的味道。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我躺在沙發上吸著豬油的香氣,翻幾個滾兒。不多時,奶奶就把豬油從鋁鍋裡倒出來,盛在比盛夏的西瓜還要大的瓷盆裡,不蓋瓷蓋兒,直直晾著,轉手又抽出一個大陶碗了,把鋁鍋裡剩下的東西一股腦倒進去,起了鐵鍋,在鍋裡轉了幾轉,香氣就愈發濃烈了。我聽著鍋裡噼裡啪啦響個不停地時候,就從沙發上跳起來,急急地圍著鍋邊上看。等到豬油渣在鍋裡炸得金黃端上桌,一口咬下去,又軟又脆,香得我都快要融化了。

糖拌豬油渣,這道下酒菜,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估計好多人已經不記得了!

但是它的好吃程度!!!

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把一小碗熱油渣拌上白糖,

再來二兩米酒,坐下來邊吃邊喝,

那嚼起來嚓嚓響、噴噴香、脆脆酥的感覺,

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吃豬油渣的美味度,全在於趁熱的片刻,

這種感覺,過時不候、回鍋難再。

油渣炒飯▼

"

那些年,在我的家鄉無為縣土橋鎮的農村鄉親們每年都要養兩頭豬,到了年關,一頭賣給國家,抵交任務,謂之“出口豬”,一頭留家裡宰殺。說是殺年豬過年,其實不過是為孩子們營造一種過年的喜慶氣氛而已。百把斤重的豬,殺幾十斤肉,而這點肉年前早就會(推銷、預訂)出去了。張三家十幾斤,賣了用來還年初捉小養豬的本錢,李四家二十幾斤,稱肉的錢留作來年人情物理的開支。成刀的,拜年送禮少不了。三下五除二,剩下的只有豬頭、豬腳、肚貨,除過年食用,還要醃起來,招待一年到頭家中的來客、上門做活的匠人。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殺年豬時,農村人最看重的是“殺了多少油”。師傅剛把褪毛的豬開膛,站在旁邊的母親連忙將冒著熱氣的豬油過秤,看看板油、花油分別是多少。平日裡,豬吃的是水葫蘆、水浮蓮等粗飼料,米糠很少吃,成天肚裡沒一點油水,怎能長出很多的油呢。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送走了吃殺豬飯的親友鄉鄰,母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醃豬油,根據豬油的厚薄,將它切成塊狀,碼一層拌一層鹽,放進事先準備好的油罐裡,然後蓋緊密封起來。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這時候大人們開始“煉豬油”孩子們都圍在鍋臺邊看熱鬧。記得那隻油罐呈瓷鼓狀,外面有層紅色的釉,還畫有花草蟲魚、仕女之類的圖案,精美極了。擱在現在,說不定還是一件文物呢!聽母親說,這油罐是她從孃家帶過來的嫁妝。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再後來,農村生活有所好轉,農村殺年豬的數量也有所增加,兩頭、三頭,都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情,豬油的數量也就跟著增多了,人們就想到了用另外一種辦法來存貯,那就是把幾十斤的豬油切成塊,全都放進大鐵鍋裡,燒旺了柴火熬成油。熬出來的豬油,母親拿勺子舀進瓦罐裡,一罐一罐地貯存起來。豬油在罐裡凝結,變得雪白雪白,一打開蓋子,香味撲鼻而來,取用也直接和方便了很多。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看著家裡的大人把大塊大塊白色的豬油切成小塊,然後一股腦放進鍋裡,還要往裡邊加點水,吃貨體質的鼻子裡已經滿是油香味了。等待的這個過程卻也漫長,看著油鍋裡的白油一遍又一遍的翻炸,漸漸從白色變成金黃色,香味也慢慢瀰漫了整間屋子。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油渣拌白糖,就一個字“香”;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上好的豬油需潔白而又厚實的農家豬背脊肥肉才能熬出,同時又可得到入口化渣的香脆油渣。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其實人們現在對烤鴨脆皮的讚美,多數時候是觸到了兒時咀嚼香脆豬油渣的記憶。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豬油渣燉豆腐”,煮好熱氣騰騰端上桌,迫不及待舀上一勺該蓋在米飯上,瞬間米飯多了豬油的香滑,還有豆腐的鮮嫩,燙嘴的豆腐經常讓人鼻涕都噓噓起來。

冷後的油渣吃法更多,也是我更偏愛的。最愛家中,少許豬油,蔥薑蒜爆香,加少許幹辣椒段、花椒,摻水,加鹽和醬油等調味,簡易的自制涮鍋就完成了!待水燒開,下白菜,粉條,最最不能少的,自然是油渣。

冷後的油渣需要煮久一點,到豬皮變軟,入口就又是另一番風味了。湯汁吸去油渣中多餘的油脂,減淡了肥肉的油膩感,皮韌而肉滑,肥肉部分幾乎入口即化,極富層次感。跟油渣最配的要數當地脆甜可口的大白菜,煮上一鍋大雜燴,一道簡單而豐盛的家常過冬菜,是別處都吃不到的美味,家的味道。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我躺在沙發上吸著豬油的香氣,翻幾個滾兒。不多時,奶奶就把豬油從鋁鍋裡倒出來,盛在比盛夏的西瓜還要大的瓷盆裡,不蓋瓷蓋兒,直直晾著,轉手又抽出一個大陶碗了,把鋁鍋裡剩下的東西一股腦倒進去,起了鐵鍋,在鍋裡轉了幾轉,香氣就愈發濃烈了。我聽著鍋裡噼裡啪啦響個不停地時候,就從沙發上跳起來,急急地圍著鍋邊上看。等到豬油渣在鍋裡炸得金黃端上桌,一口咬下去,又軟又脆,香得我都快要融化了。

糖拌豬油渣,這道下酒菜,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估計好多人已經不記得了!

但是它的好吃程度!!!

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把一小碗熱油渣拌上白糖,

再來二兩米酒,坐下來邊吃邊喝,

那嚼起來嚓嚓響、噴噴香、脆脆酥的感覺,

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吃豬油渣的美味度,全在於趁熱的片刻,

這種感覺,過時不候、回鍋難再。

油渣炒飯▼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辣椒炒油渣▼

"

那些年,在我的家鄉無為縣土橋鎮的農村鄉親們每年都要養兩頭豬,到了年關,一頭賣給國家,抵交任務,謂之“出口豬”,一頭留家裡宰殺。說是殺年豬過年,其實不過是為孩子們營造一種過年的喜慶氣氛而已。百把斤重的豬,殺幾十斤肉,而這點肉年前早就會(推銷、預訂)出去了。張三家十幾斤,賣了用來還年初捉小養豬的本錢,李四家二十幾斤,稱肉的錢留作來年人情物理的開支。成刀的,拜年送禮少不了。三下五除二,剩下的只有豬頭、豬腳、肚貨,除過年食用,還要醃起來,招待一年到頭家中的來客、上門做活的匠人。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殺年豬時,農村人最看重的是“殺了多少油”。師傅剛把褪毛的豬開膛,站在旁邊的母親連忙將冒著熱氣的豬油過秤,看看板油、花油分別是多少。平日裡,豬吃的是水葫蘆、水浮蓮等粗飼料,米糠很少吃,成天肚裡沒一點油水,怎能長出很多的油呢。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送走了吃殺豬飯的親友鄉鄰,母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醃豬油,根據豬油的厚薄,將它切成塊狀,碼一層拌一層鹽,放進事先準備好的油罐裡,然後蓋緊密封起來。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這時候大人們開始“煉豬油”孩子們都圍在鍋臺邊看熱鬧。記得那隻油罐呈瓷鼓狀,外面有層紅色的釉,還畫有花草蟲魚、仕女之類的圖案,精美極了。擱在現在,說不定還是一件文物呢!聽母親說,這油罐是她從孃家帶過來的嫁妝。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再後來,農村生活有所好轉,農村殺年豬的數量也有所增加,兩頭、三頭,都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情,豬油的數量也就跟著增多了,人們就想到了用另外一種辦法來存貯,那就是把幾十斤的豬油切成塊,全都放進大鐵鍋裡,燒旺了柴火熬成油。熬出來的豬油,母親拿勺子舀進瓦罐裡,一罐一罐地貯存起來。豬油在罐裡凝結,變得雪白雪白,一打開蓋子,香味撲鼻而來,取用也直接和方便了很多。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看著家裡的大人把大塊大塊白色的豬油切成小塊,然後一股腦放進鍋裡,還要往裡邊加點水,吃貨體質的鼻子裡已經滿是油香味了。等待的這個過程卻也漫長,看著油鍋裡的白油一遍又一遍的翻炸,漸漸從白色變成金黃色,香味也慢慢瀰漫了整間屋子。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油渣拌白糖,就一個字“香”;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上好的豬油需潔白而又厚實的農家豬背脊肥肉才能熬出,同時又可得到入口化渣的香脆油渣。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其實人們現在對烤鴨脆皮的讚美,多數時候是觸到了兒時咀嚼香脆豬油渣的記憶。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豬油渣燉豆腐”,煮好熱氣騰騰端上桌,迫不及待舀上一勺該蓋在米飯上,瞬間米飯多了豬油的香滑,還有豆腐的鮮嫩,燙嘴的豆腐經常讓人鼻涕都噓噓起來。

冷後的油渣吃法更多,也是我更偏愛的。最愛家中,少許豬油,蔥薑蒜爆香,加少許幹辣椒段、花椒,摻水,加鹽和醬油等調味,簡易的自制涮鍋就完成了!待水燒開,下白菜,粉條,最最不能少的,自然是油渣。

冷後的油渣需要煮久一點,到豬皮變軟,入口就又是另一番風味了。湯汁吸去油渣中多餘的油脂,減淡了肥肉的油膩感,皮韌而肉滑,肥肉部分幾乎入口即化,極富層次感。跟油渣最配的要數當地脆甜可口的大白菜,煮上一鍋大雜燴,一道簡單而豐盛的家常過冬菜,是別處都吃不到的美味,家的味道。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我躺在沙發上吸著豬油的香氣,翻幾個滾兒。不多時,奶奶就把豬油從鋁鍋裡倒出來,盛在比盛夏的西瓜還要大的瓷盆裡,不蓋瓷蓋兒,直直晾著,轉手又抽出一個大陶碗了,把鋁鍋裡剩下的東西一股腦倒進去,起了鐵鍋,在鍋裡轉了幾轉,香氣就愈發濃烈了。我聽著鍋裡噼裡啪啦響個不停地時候,就從沙發上跳起來,急急地圍著鍋邊上看。等到豬油渣在鍋裡炸得金黃端上桌,一口咬下去,又軟又脆,香得我都快要融化了。

糖拌豬油渣,這道下酒菜,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估計好多人已經不記得了!

但是它的好吃程度!!!

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把一小碗熱油渣拌上白糖,

再來二兩米酒,坐下來邊吃邊喝,

那嚼起來嚓嚓響、噴噴香、脆脆酥的感覺,

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吃豬油渣的美味度,全在於趁熱的片刻,

這種感覺,過時不候、回鍋難再。

油渣炒飯▼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辣椒炒油渣▼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油渣炒白菜▼

炒蘿蔔乾▼

"

那些年,在我的家鄉無為縣土橋鎮的農村鄉親們每年都要養兩頭豬,到了年關,一頭賣給國家,抵交任務,謂之“出口豬”,一頭留家裡宰殺。說是殺年豬過年,其實不過是為孩子們營造一種過年的喜慶氣氛而已。百把斤重的豬,殺幾十斤肉,而這點肉年前早就會(推銷、預訂)出去了。張三家十幾斤,賣了用來還年初捉小養豬的本錢,李四家二十幾斤,稱肉的錢留作來年人情物理的開支。成刀的,拜年送禮少不了。三下五除二,剩下的只有豬頭、豬腳、肚貨,除過年食用,還要醃起來,招待一年到頭家中的來客、上門做活的匠人。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殺年豬時,農村人最看重的是“殺了多少油”。師傅剛把褪毛的豬開膛,站在旁邊的母親連忙將冒著熱氣的豬油過秤,看看板油、花油分別是多少。平日裡,豬吃的是水葫蘆、水浮蓮等粗飼料,米糠很少吃,成天肚裡沒一點油水,怎能長出很多的油呢。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送走了吃殺豬飯的親友鄉鄰,母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醃豬油,根據豬油的厚薄,將它切成塊狀,碼一層拌一層鹽,放進事先準備好的油罐裡,然後蓋緊密封起來。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這時候大人們開始“煉豬油”孩子們都圍在鍋臺邊看熱鬧。記得那隻油罐呈瓷鼓狀,外面有層紅色的釉,還畫有花草蟲魚、仕女之類的圖案,精美極了。擱在現在,說不定還是一件文物呢!聽母親說,這油罐是她從孃家帶過來的嫁妝。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再後來,農村生活有所好轉,農村殺年豬的數量也有所增加,兩頭、三頭,都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情,豬油的數量也就跟著增多了,人們就想到了用另外一種辦法來存貯,那就是把幾十斤的豬油切成塊,全都放進大鐵鍋裡,燒旺了柴火熬成油。熬出來的豬油,母親拿勺子舀進瓦罐裡,一罐一罐地貯存起來。豬油在罐裡凝結,變得雪白雪白,一打開蓋子,香味撲鼻而來,取用也直接和方便了很多。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看著家裡的大人把大塊大塊白色的豬油切成小塊,然後一股腦放進鍋裡,還要往裡邊加點水,吃貨體質的鼻子裡已經滿是油香味了。等待的這個過程卻也漫長,看著油鍋裡的白油一遍又一遍的翻炸,漸漸從白色變成金黃色,香味也慢慢瀰漫了整間屋子。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油渣拌白糖,就一個字“香”;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上好的豬油需潔白而又厚實的農家豬背脊肥肉才能熬出,同時又可得到入口化渣的香脆油渣。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其實人們現在對烤鴨脆皮的讚美,多數時候是觸到了兒時咀嚼香脆豬油渣的記憶。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豬油渣燉豆腐”,煮好熱氣騰騰端上桌,迫不及待舀上一勺該蓋在米飯上,瞬間米飯多了豬油的香滑,還有豆腐的鮮嫩,燙嘴的豆腐經常讓人鼻涕都噓噓起來。

冷後的油渣吃法更多,也是我更偏愛的。最愛家中,少許豬油,蔥薑蒜爆香,加少許幹辣椒段、花椒,摻水,加鹽和醬油等調味,簡易的自制涮鍋就完成了!待水燒開,下白菜,粉條,最最不能少的,自然是油渣。

冷後的油渣需要煮久一點,到豬皮變軟,入口就又是另一番風味了。湯汁吸去油渣中多餘的油脂,減淡了肥肉的油膩感,皮韌而肉滑,肥肉部分幾乎入口即化,極富層次感。跟油渣最配的要數當地脆甜可口的大白菜,煮上一鍋大雜燴,一道簡單而豐盛的家常過冬菜,是別處都吃不到的美味,家的味道。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我躺在沙發上吸著豬油的香氣,翻幾個滾兒。不多時,奶奶就把豬油從鋁鍋裡倒出來,盛在比盛夏的西瓜還要大的瓷盆裡,不蓋瓷蓋兒,直直晾著,轉手又抽出一個大陶碗了,把鋁鍋裡剩下的東西一股腦倒進去,起了鐵鍋,在鍋裡轉了幾轉,香氣就愈發濃烈了。我聽著鍋裡噼裡啪啦響個不停地時候,就從沙發上跳起來,急急地圍著鍋邊上看。等到豬油渣在鍋裡炸得金黃端上桌,一口咬下去,又軟又脆,香得我都快要融化了。

糖拌豬油渣,這道下酒菜,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估計好多人已經不記得了!

但是它的好吃程度!!!

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把一小碗熱油渣拌上白糖,

再來二兩米酒,坐下來邊吃邊喝,

那嚼起來嚓嚓響、噴噴香、脆脆酥的感覺,

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吃豬油渣的美味度,全在於趁熱的片刻,

這種感覺,過時不候、回鍋難再。

油渣炒飯▼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辣椒炒油渣▼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油渣炒白菜▼

炒蘿蔔乾▼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酸菜炒豬油渣▼

"

那些年,在我的家鄉無為縣土橋鎮的農村鄉親們每年都要養兩頭豬,到了年關,一頭賣給國家,抵交任務,謂之“出口豬”,一頭留家裡宰殺。說是殺年豬過年,其實不過是為孩子們營造一種過年的喜慶氣氛而已。百把斤重的豬,殺幾十斤肉,而這點肉年前早就會(推銷、預訂)出去了。張三家十幾斤,賣了用來還年初捉小養豬的本錢,李四家二十幾斤,稱肉的錢留作來年人情物理的開支。成刀的,拜年送禮少不了。三下五除二,剩下的只有豬頭、豬腳、肚貨,除過年食用,還要醃起來,招待一年到頭家中的來客、上門做活的匠人。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殺年豬時,農村人最看重的是“殺了多少油”。師傅剛把褪毛的豬開膛,站在旁邊的母親連忙將冒著熱氣的豬油過秤,看看板油、花油分別是多少。平日裡,豬吃的是水葫蘆、水浮蓮等粗飼料,米糠很少吃,成天肚裡沒一點油水,怎能長出很多的油呢。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送走了吃殺豬飯的親友鄉鄰,母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醃豬油,根據豬油的厚薄,將它切成塊狀,碼一層拌一層鹽,放進事先準備好的油罐裡,然後蓋緊密封起來。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這時候大人們開始“煉豬油”孩子們都圍在鍋臺邊看熱鬧。記得那隻油罐呈瓷鼓狀,外面有層紅色的釉,還畫有花草蟲魚、仕女之類的圖案,精美極了。擱在現在,說不定還是一件文物呢!聽母親說,這油罐是她從孃家帶過來的嫁妝。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再後來,農村生活有所好轉,農村殺年豬的數量也有所增加,兩頭、三頭,都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情,豬油的數量也就跟著增多了,人們就想到了用另外一種辦法來存貯,那就是把幾十斤的豬油切成塊,全都放進大鐵鍋裡,燒旺了柴火熬成油。熬出來的豬油,母親拿勺子舀進瓦罐裡,一罐一罐地貯存起來。豬油在罐裡凝結,變得雪白雪白,一打開蓋子,香味撲鼻而來,取用也直接和方便了很多。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看著家裡的大人把大塊大塊白色的豬油切成小塊,然後一股腦放進鍋裡,還要往裡邊加點水,吃貨體質的鼻子裡已經滿是油香味了。等待的這個過程卻也漫長,看著油鍋裡的白油一遍又一遍的翻炸,漸漸從白色變成金黃色,香味也慢慢瀰漫了整間屋子。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油渣拌白糖,就一個字“香”;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上好的豬油需潔白而又厚實的農家豬背脊肥肉才能熬出,同時又可得到入口化渣的香脆油渣。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其實人們現在對烤鴨脆皮的讚美,多數時候是觸到了兒時咀嚼香脆豬油渣的記憶。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豬油渣燉豆腐”,煮好熱氣騰騰端上桌,迫不及待舀上一勺該蓋在米飯上,瞬間米飯多了豬油的香滑,還有豆腐的鮮嫩,燙嘴的豆腐經常讓人鼻涕都噓噓起來。

冷後的油渣吃法更多,也是我更偏愛的。最愛家中,少許豬油,蔥薑蒜爆香,加少許幹辣椒段、花椒,摻水,加鹽和醬油等調味,簡易的自制涮鍋就完成了!待水燒開,下白菜,粉條,最最不能少的,自然是油渣。

冷後的油渣需要煮久一點,到豬皮變軟,入口就又是另一番風味了。湯汁吸去油渣中多餘的油脂,減淡了肥肉的油膩感,皮韌而肉滑,肥肉部分幾乎入口即化,極富層次感。跟油渣最配的要數當地脆甜可口的大白菜,煮上一鍋大雜燴,一道簡單而豐盛的家常過冬菜,是別處都吃不到的美味,家的味道。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我躺在沙發上吸著豬油的香氣,翻幾個滾兒。不多時,奶奶就把豬油從鋁鍋裡倒出來,盛在比盛夏的西瓜還要大的瓷盆裡,不蓋瓷蓋兒,直直晾著,轉手又抽出一個大陶碗了,把鋁鍋裡剩下的東西一股腦倒進去,起了鐵鍋,在鍋裡轉了幾轉,香氣就愈發濃烈了。我聽著鍋裡噼裡啪啦響個不停地時候,就從沙發上跳起來,急急地圍著鍋邊上看。等到豬油渣在鍋裡炸得金黃端上桌,一口咬下去,又軟又脆,香得我都快要融化了。

糖拌豬油渣,這道下酒菜,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估計好多人已經不記得了!

但是它的好吃程度!!!

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把一小碗熱油渣拌上白糖,

再來二兩米酒,坐下來邊吃邊喝,

那嚼起來嚓嚓響、噴噴香、脆脆酥的感覺,

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吃豬油渣的美味度,全在於趁熱的片刻,

這種感覺,過時不候、回鍋難再。

油渣炒飯▼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辣椒炒油渣▼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油渣炒白菜▼

炒蘿蔔乾▼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酸菜炒豬油渣▼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其實,每個人心中是都有一道屬於自己的“黃油拌飯”的,有的人是一碗飯,有的人是一碗麵,有的人是一塊餅,這不僅僅是一種食物,而是一種情感,在食物的香氣裡,牽引著你,回首往事。

屬於我的是一碗豬油渣。

"

那些年,在我的家鄉無為縣土橋鎮的農村鄉親們每年都要養兩頭豬,到了年關,一頭賣給國家,抵交任務,謂之“出口豬”,一頭留家裡宰殺。說是殺年豬過年,其實不過是為孩子們營造一種過年的喜慶氣氛而已。百把斤重的豬,殺幾十斤肉,而這點肉年前早就會(推銷、預訂)出去了。張三家十幾斤,賣了用來還年初捉小養豬的本錢,李四家二十幾斤,稱肉的錢留作來年人情物理的開支。成刀的,拜年送禮少不了。三下五除二,剩下的只有豬頭、豬腳、肚貨,除過年食用,還要醃起來,招待一年到頭家中的來客、上門做活的匠人。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殺年豬時,農村人最看重的是“殺了多少油”。師傅剛把褪毛的豬開膛,站在旁邊的母親連忙將冒著熱氣的豬油過秤,看看板油、花油分別是多少。平日裡,豬吃的是水葫蘆、水浮蓮等粗飼料,米糠很少吃,成天肚裡沒一點油水,怎能長出很多的油呢。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送走了吃殺豬飯的親友鄉鄰,母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醃豬油,根據豬油的厚薄,將它切成塊狀,碼一層拌一層鹽,放進事先準備好的油罐裡,然後蓋緊密封起來。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這時候大人們開始“煉豬油”孩子們都圍在鍋臺邊看熱鬧。記得那隻油罐呈瓷鼓狀,外面有層紅色的釉,還畫有花草蟲魚、仕女之類的圖案,精美極了。擱在現在,說不定還是一件文物呢!聽母親說,這油罐是她從孃家帶過來的嫁妝。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再後來,農村生活有所好轉,農村殺年豬的數量也有所增加,兩頭、三頭,都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情,豬油的數量也就跟著增多了,人們就想到了用另外一種辦法來存貯,那就是把幾十斤的豬油切成塊,全都放進大鐵鍋裡,燒旺了柴火熬成油。熬出來的豬油,母親拿勺子舀進瓦罐裡,一罐一罐地貯存起來。豬油在罐裡凝結,變得雪白雪白,一打開蓋子,香味撲鼻而來,取用也直接和方便了很多。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看著家裡的大人把大塊大塊白色的豬油切成小塊,然後一股腦放進鍋裡,還要往裡邊加點水,吃貨體質的鼻子裡已經滿是油香味了。等待的這個過程卻也漫長,看著油鍋裡的白油一遍又一遍的翻炸,漸漸從白色變成金黃色,香味也慢慢瀰漫了整間屋子。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油渣拌白糖,就一個字“香”;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上好的豬油需潔白而又厚實的農家豬背脊肥肉才能熬出,同時又可得到入口化渣的香脆油渣。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其實人們現在對烤鴨脆皮的讚美,多數時候是觸到了兒時咀嚼香脆豬油渣的記憶。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豬油渣燉豆腐”,煮好熱氣騰騰端上桌,迫不及待舀上一勺該蓋在米飯上,瞬間米飯多了豬油的香滑,還有豆腐的鮮嫩,燙嘴的豆腐經常讓人鼻涕都噓噓起來。

冷後的油渣吃法更多,也是我更偏愛的。最愛家中,少許豬油,蔥薑蒜爆香,加少許幹辣椒段、花椒,摻水,加鹽和醬油等調味,簡易的自制涮鍋就完成了!待水燒開,下白菜,粉條,最最不能少的,自然是油渣。

冷後的油渣需要煮久一點,到豬皮變軟,入口就又是另一番風味了。湯汁吸去油渣中多餘的油脂,減淡了肥肉的油膩感,皮韌而肉滑,肥肉部分幾乎入口即化,極富層次感。跟油渣最配的要數當地脆甜可口的大白菜,煮上一鍋大雜燴,一道簡單而豐盛的家常過冬菜,是別處都吃不到的美味,家的味道。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我躺在沙發上吸著豬油的香氣,翻幾個滾兒。不多時,奶奶就把豬油從鋁鍋裡倒出來,盛在比盛夏的西瓜還要大的瓷盆裡,不蓋瓷蓋兒,直直晾著,轉手又抽出一個大陶碗了,把鋁鍋裡剩下的東西一股腦倒進去,起了鐵鍋,在鍋裡轉了幾轉,香氣就愈發濃烈了。我聽著鍋裡噼裡啪啦響個不停地時候,就從沙發上跳起來,急急地圍著鍋邊上看。等到豬油渣在鍋裡炸得金黃端上桌,一口咬下去,又軟又脆,香得我都快要融化了。

糖拌豬油渣,這道下酒菜,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估計好多人已經不記得了!

但是它的好吃程度!!!

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把一小碗熱油渣拌上白糖,

再來二兩米酒,坐下來邊吃邊喝,

那嚼起來嚓嚓響、噴噴香、脆脆酥的感覺,

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吃豬油渣的美味度,全在於趁熱的片刻,

這種感覺,過時不候、回鍋難再。

油渣炒飯▼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辣椒炒油渣▼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油渣炒白菜▼

炒蘿蔔乾▼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酸菜炒豬油渣▼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其實,每個人心中是都有一道屬於自己的“黃油拌飯”的,有的人是一碗飯,有的人是一碗麵,有的人是一塊餅,這不僅僅是一種食物,而是一種情感,在食物的香氣裡,牽引著你,回首往事。

屬於我的是一碗豬油渣。

那些年在無為土橋吃過的“豬油渣”

作者:江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