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兒容易生病?你不明白的病因,看中醫大家李東垣的解釋

為什麼孩子特別容易生病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人們的飲食選擇也越來越豐富,按理說不會出現營養不良的現象,小兒的抵抗力隨著營養的增加也應該增加啊?可生活中醫院裡的兒科總是人滿為患,為什麼疾病總是“光顧”孩子呢?

為什麼小兒容易生病?你不明白的病因,看中醫大家李東垣的解釋

百病源於脾胃

在傳統中醫發展的歷史上,有一位治療脾胃病而名傳千古的醫學大家,“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觀點一直被沿用至今。他就是金元時期著名的醫學家李東垣。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從脾論在傳統醫學裡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

小兒臟腑嬌弱,正處於生長髮育最快的階段,飲食結構的不規範,更會出現“脾常不足”病理特點。“脾胃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臨床上很多兒童反覆出現呼吸道感染、過敏性氣管炎疾病,這大多與脾胃失和有關。

為什麼小兒容易生病?你不明白的病因,看中醫大家李東垣的解釋

調理脾胃為小兒治病之綱要

小兒本為“脾常不足”,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稚陰稚陽之體,寒暖不知自調,乳食不知自節,外易為六淫所傷,內易為飲食所害。而現代由於生活水平提高,獨生子女恣溺,父母餵養不當,造成營養失衡,造成小兒兒脾胃負擔種。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強弱,直接關係到其他臟腑功能的強弱及人整體的強弱,故兒科調理脾胃為醫中之王道,亦將調理脾胃之法作為小兒治養之綱要,正所謂“四季脾旺不受邪”。

小兒脾胃雖本質嬌弱,但是小兒正處於生長髮育最快的階段,生生之氣旺盛,謹記勿峻攻峻補,調理脾胃“貴乎中和”之道,對脾虛者,尤重護脾胃,且以糜粥或藥餌調養;以消食健脾為主。

為什麼小兒容易生病?你不明白的病因,看中醫大家李東垣的解釋

生活中具體的調理方法

我們以廣東地區為例子,廣東地處嶺南,氣候炎熱多溼,加上地處沿海,所以素來有食用海鮮的飲食習慣,而海產品多屬於寒涼之品,長期食用容易造成小兒脾胃溼寒之氣較重,所以廣州小兒外感疾病往往可兼見食滯、痰濁、溼阻,脾氣多損,可見本虛標實之證。此時調理脾胃,多使用開胃消食,化溼消積導滯之法,以昇陽助運,並加食養以助病體康復。本著“甘溫補脾氣,甘淡補脾陰,甘潤養胃陰”之法,常用甘溫之太子參、五指毛桃及姜棗補脾氣;甘淡之白扁豆、蓮子肉、薏苡仁、糯稻根養脾陰;木瓜養胃陰。

小兒髒氣未全,不勝藥力,因此,要保證小兒食度有節,可以選用用益氣養陰、健脾祛溼之太子參、山藥、薏苡仁、蓮子、茯苓煲湯、煲粥服食;用猴頭菇煲湯以健脾養胃,胃腸積滯化熱者可用蘿蔔、馬蹄清熱生津、化痰消積。

為什麼小兒容易生病?你不明白的病因,看中醫大家李東垣的解釋

結束語

中國地域遼闊,南北飲食差異大,這就造成各地方兒童飲食結構都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容易產生獨特的“地理”性脾胃虛弱,北方多痰溼南方多寒溼,所以小兒脾胃虛弱一定要考慮地域區別。小兒臟腑嬌嫩,經不起峻猛藥力,最好在病情緩解後選用食療的辦法進行調理,要避免服用過多的藥物。敬請關注《岐伯小醫館》,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人,謝謝支持轉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