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養生,“三避”為先,四點謹記!健康過夏天

夏至,是古代24節氣中,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沒有之一。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到了夏至,才剛剛進入炎熱的季節,正如人們常說的“不過夏至不熱”。夏至節後,氣溫繼續升高,並在夏至後的第3庚日就進入伏天。此時養生正當時!

夏至養生,“三避”為先

夏至已至,由此正式進入了盛夏時節。此時溫度高,對人體會造成某些負面影響,容易造成損傷。夏至養生應遵循“三避”原則,即避暑、避溼、避寒,使身體保持在健康穩定的狀態。

一、要注意避暑

高溫環境下,人容易發生體溫調節機制紊亂而引起“中暑”,若不及時處理,還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機能紊亂,如意識混濁、狂躁不安、昏迷等症狀。

避暑應當注意採取的主要措施:

1、中午前後不要外出,尤其要避免暴晒;

2、避免劇烈運動和強體力消耗;

3、保證汗腺功能正常,不要損傷汗腺;

4、藉助自然風、風扇、空調等降溫

二、要注意避溼

高溫是使人中暑的主要因素,但在一定條件下空氣中的溼度也與中暑有一定的關聯,因此在夏季不僅要注意避暑,還要注意避溼。

避溼的主要方法:

1、遠離潮溼環境;

2、藉助飲食利溼(具有去溼作用的食物主要有:鯉魚、赤小豆、金針菜、萵苣、薏仁米、扁豆、冬瓜等)

3、空調設備除溼;

4、藥物去溼。

三、要注意避寒

中醫認為,夏季為了散熱,人的皮膚毛孔開洩,最易感受風寒、風溼及溼熱之邪,罹患疾病。

避寒主要包括:

1、防腹中寒

一是要注意儘量進食溫熱飲食,不貪吃冷飲、冷食;

二是睡覺時一定要蓋“肚子”;

三是早餐時適當吃點生薑,民間所說的“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是有一定道理的。

2、防軀體寒

防止軀體受寒主要是要正確使用電扇和空調。

3、防頭、腳之寒

夏季不要用冷水洗頭、衝腳,易導致各種疾病。

夏至養生,“三避”為先,四點謹記!健康過夏天
  • 夏至養生這四點要謹記:

在中醫養生理論中,夏季陽氣盛於外。從夏至開始,陽極陰生,陰氣居於內。

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一方面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順應中醫“春夏養陽”的特點;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謂“陰陽爭死生分”的時節,俗話說“夏至一陰長”,儘管天氣炎熱,可陰氣已開始生長,因此必須結合時令特點調整養生方式以保護陽氣。

——宜晚睡早起,不宜夜晚露宿

夏至時節,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此時,天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洩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在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

夏日炎熱,腠理開洩,易受風寒溼邪侵襲,睡眠時不宜風扇直吹,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二、運 動

——宜在清晨或傍晚

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

鍛鍊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洩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

在運動鍛鍊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衝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溼痺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三、精 神

——宜調息靜心,神清氣和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洩。

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鬱,則有礙氣機通跳,皆非所宜。

嵇康《養生論》中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心靜自然涼”。

四、飲 食

——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胃腸功能因受暑熱刺激,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夏時心火當令,心火過旺則克肺金之說(五行的觀點),故《金匱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說法。根據五臟、五味的相互關係,味苦之物能助心氣而制肺氣。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同時多食鹹味以補心,因鹹入腎,補養腎水,腎水上行以斂心火,不致心火過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