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內家拳:化僵為揉的補元氣功法|彭鑫博士談健康'

"
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導引按蹺,所以調其氣也;平定氣息,握固凝神,神宮內視,五臟昭徹,所以守其氣也;法則天地,順理陰陽,交媾坎離,濟用水火,所以交其氣也。——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原道論》


我們在生活中,在早晨或者是晚上的公園、體育場裡,經常會看到一些打太極拳的人,每每看到這些人颯爽的動作,都會感嘆中國拳法的博大精深。那麼,練習太極拳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太極十三勢歌》說得很清楚:“推求用意終何在,延年益壽不老春。”


現代研究表明,練習太極拳可以防治骨質疏鬆,可以延緩衰老,這些表現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就是腎氣充足。


為什麼練習太極拳可以補充腎氣呢?臺灣太極拳名師鄭曼青回憶當年學拳經歷,他的老師太極拳大師楊澄甫說過,練習太極拳可以斂氣入骨,使腎氣充盈,骨髓堅滿。


鄭曼青回憶其與楊澄甫老師推手時的感覺:“吾師澄甫之臂,其重過於常人不啻十倍,以之擊人,未有不摧。然餘不能逮乎師,較人也重數倍。可以驗之矣。”這足以證明楊大師腎氣的充足。


太極拳第一步是要把鬆沉的感覺練出來,走路好像貓一樣鬆柔。再按照其要求逐步練習,內氣漸漸斂入骨髓,腎氣就會逐漸充盈,骨髓就會充足,骨骼就會堅硬沉重,密度大,這種人給人的感覺就是沉穩厚重。


我有一個練習傳統內家拳的朋友小W,跟隨一位大內高手的後代學習家傳武功。我們經常在一起交流武術心得,有一天無意中說到體重的時候,小W說:“真奇怪,我們老師身高不到1.7米,也看不出他多麼胖,但是體重和我差不多,80多千克。”


我聽完之後告訴他說:“你們老師不愧是名門之後,有真功夫,這種表現都是腎氣非常充足的人才會出現的!”因為腎氣足骨髓就滿,密度就大,外表看來平平,但是體重卻非常沉重,傳統內家拳練習得法就會達到這種效果。


小W的老師並不是練習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而是練習一門家傳武功,但是其訓練機理符合上文講的道理,所謂“拳不同拳理通”,人的身體只有一個,因此規律也只有一個,遵循規律,自然就科學,出功夫就會比較快而直接。


在自然界裡,我們看到老虎、獅子、豹子等猛獸走路的時候全身鬆鬆垮垮,筋肉特別放鬆;與之相反的是,牛、馬、驢、騾子等動物卻是一身輪廓分明的肌肉,然而這兩類動物如果相搏的話,除非特殊情況,勝負不言而喻。所以內家拳的第一個階段的要求是:換力!即將身上笨拙粗硬的牛馬之力換成靈動威猛的獅虎之力。


因為老虎的運動方式符合養生原則,而且老虎一年僅交配一次,腎氣特別充足,腎氣足,骨髓就充滿。所以老虎的骨髓充滿,緻密而無縫隙,好像岩石一樣堅硬無比。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這話怎麼講呢?我們看看生活中的印證,凡是腎氣不足的人,骨髓就不能充滿,骨質就會疏鬆,非常容易骨折。


我有一個朋友在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看黃色錄像,經常手淫,體質非常不好,一年之內打籃球骨折兩次,別人也會衝撞而沒有什麼,但是隻要他撞到便會骨折,同學們趕緊停止打球,陪他去醫院整復接骨,這就是骨頭特別脆弱不堅實的表現。


大家都知道老人也容易骨折,為什麼呢?因為老人腎氣慢慢衰弱,骨質漸漸疏鬆,就容易骨折,這是自然衰老的過程,這些都是腎氣不足的表現。


太極拳將第一步換力稱為“催僵化柔”,也就是通過練習拳架,把身上的拙力化掉,變成鬆柔的內力。一般的正統內家拳入門武功就是“抻筋拔骨”,就是將身上用了數十年的習慣用力通過抻和拔的方式,使之舒展,而達到“骨正筋柔”的效果。


我們看著名太極拳師吳圖南老先生年輕時的練拳回憶就會知道,那個時候叫做“吊腿”,把腿用繩子拴好吊在大樹上,拉開腿筋。此外,還有溜腿等的反覆練習。


形意拳、大成拳等拳種則直接放棄繁瑣的訓練,而通過站樁達到換力的效果,因為站樁入了定,練出了內勁,氣血自動便會將筋骨鬆開,有一種全身放長的感覺,這與抻筋拔骨達到的效果相似。八卦掌的練習方法比較特殊,與其他各種拳術都不太一樣,前面的篇章“走圈法”裡有詳細介紹。


此外,形意拳的練習方法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形氣同步,通過練習固定的動作,直接將筋骨改造,這比較適合沒有破身的童子和腎氣強壯的年輕人來練習,一般腎氣不足的人過分用力練習,不得法的話便會傷及內臟。


我在大學看到一個小夥子練習固丹田,小臉鐵青、表情凝重,一看就知道內氣阻滯住了,等他練完之後,我便問他:“最近有沒有半夜醒來睡不著覺,眼睛乾澀,心慌心悸。”


他說:“有!你怎麼知道的?”


我說:“從外表看出來的,你這算輕的,還有的人會因此而短命,就更麻煩了。”其實練拳時需要根據個體差異進行選擇的。


總之,經過第一個階段的訓練,全身筋肉變得鬆緊適度而有彈性,骨骼變得堅硬而密度大,這些都是肝腎二髒充足、氣血通暢的表現。最重要的是,第一個階段一定要節制性生活,保存元氣。否則精枯髓幹,沒有物質基礎根本就談不上上層建築。


未完待續,明天內容更精彩……

溫馨提示:上文中所提及藥方和中藥,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應用,切勿擅用。

本文作者彭鑫,文章摘選自《彭鑫談內壯健康法》,轉載及引用請註明出處。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