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文化 | 風味小吃鐘山文化 | 風味小吃鐘山文化 | 風味小吃

鐘山風味小吃

鐘山油茶

鐘山縣的瑤家油茶,是原先主要在兩安瑤族人當中流行的一種民族風味小吃。說是小吃,可對於瑤族人來講,也算得上主食類。因為瑤族人天天都要喝,少的喝一餐,多的則要喝三四餐。瑤胞們還習慣用油茶泡飯吃,用油茶送玉米、紅薯等雜糧以及餈粑、餅乾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瑤族人不斷地改進油茶的質量,比如,在茶裡放入蒜米或者螺香,在喝油茶時加入蔥花、炒熟的花生米,還發明專門用來送油茶的炒米和油炸果子,進而使得瑤家油茶更豐富多彩,更具民族特色。為此,喜歡喝瑤家油茶的隊伍也就越來越龐大。如今,有不少人不僅把瑤家油茶當成很有情趣的風味小吃,有人還把它當作治病的良藥,有預防感冒的功效。

要想喝上色香味美的瑤家油茶,必須同時具備五個條件:第一,選好料(生薑、茶葉和各種配料,尤其是油);第二,選好煮(打)油茶的用具(專用的灶、鍋、錘等);第三,煮(打)油茶的人要有手力,因為要經過敲、打、搓才能使姜和茶葉出味;第四,煮油茶的人要認真,有耐煩心;第五,煮油茶的人需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

目前,喝油茶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邊煮邊喝,一種是先將幾鍋油茶煮好裝一起綜合後再喝。第一種喝法,需要有一個寬敞的地方、有矮凳子坐、有專用的油茶桌,加上隨時可取的開水。這種喝法適應於煮油茶與喝油茶的人同時在一起,大家圍坐一塊,一邊煮(打)一邊喝。

這種喝法有幾大特點:一是煮油茶的和喝油茶的人可在一起聊天,互相增進感情;二是能根據各人的口味和需要來煮,如喝得苦的可多放茶葉,喝得辣的可多放姜,茶送、配料自己選。三是喝油茶的人數可隨時增減。第二種喝法,適用於有計劃的、時間緊的人喝。

鐘山文化 | 風味小吃

鐘山粘米餈

鐘山尖米餈,即用粳米做成的餈粑,鐘山土話稱“粳米”為“尖米”(實為粘米)的,就是除糯米外,所有米都稱為尖米。在鐘山各鄉鎮農村都有人做尖米餈粑。但是,最盛行的就數紅花鎮,而紅花鎮裡最普及的、經常(大小節日)做的、做得最漂亮的、質量最好的又是紅花大橋轉上到桃加這一片的村子。雖然,整個鐘山有相當一部分村民會做也喜歡做尖米餈粑,但多數村的尖米餈依然是過不了關的:不是開裂、難看,就是用筷子夾不起來,或者是菜心不香等等。

一般做尖米餈的工序是:先將米洗淨後放水泡脹,然後打成米漿水,再放入鍋裡煮熟,把熟漿倒出盆裡用力搓,直到搓得粉團有韌性為止,接著捏成小團(一個餈粑一小團),緊接著將小團捏開,放入菜心,最後包成梳子形狀即可。這些工序中,最最關鍵的就在煮米漿這一道,需要邊煮邊攪拌,以防止出現硬心和太乾或太稀;此外就是搓揉米槳團時,必須在冷卻之前搓揉好。

想做出優質尖米餈粑,選擇什麼樣的米是比較關鍵的,要選粘性大的粳米做原料,否則,餈粑易開裂和斷節。再就是菜心要炒得香,味道好。有柔軟、脆口的米皮,再配以芳香可口的菜心做成的尖米餈粑,那種味道才是最好不過的了,吃起來清香、脆口、不膩人,就是吃到肚子脹了,嘴巴依然想吃,直到無法再嚥下為止。

在鐘山吃尖米餈,共有四種吃法。第一種是邊整邊吃。整好餈粑即可開吃。這種吃法需在天氣暖和,或者菜心是熱的情況才得。第二種是蒸熱吃。這是多數人的吃法,就是把整好的餈粑放鍋裡蒸熱後才吃。蒸時要注意,不能蒸太久,火也不能太猛,否則不僅會把餈粑蒸爛,還會把米香味也蒸沒了。第三種是沾醬油或辣椒吃。第四種是配油茶吃。現在鐘山很多村子都興煮油茶了,用芳香的油茶配尖米餈,那才是最美的享受。

鐘山文化 | 風味小吃

鐘山大芋頭糕

做大芋頭糕需要的原料是梗米和大芋頭(香芋)。做時先把粳米打成漿,把大芋頭切成小果粒,然後拿淺鐵皮盆做煎盆。蒸時先在盆底擦上油,接著杓一層米漿進盆裡,將米漿搖均勻後,放一層芋頭粒,撒入適當的鹽,上面再杓一層米漿把芋頭粒蓋住,最後放入鍋裡蒸熟,待出鍋時在糕上面撒一些蔥花或香菜,吃時用刀將芋頭切成小塊即可。

做大芋頭糕,關鍵在於選擇好較粉的大芋頭。否則,做出的大芋頭糕不香,沒有口味。一般吃大芋頭糕有兩種吃法。一種是蘸醬油或辣椒醬吃,一種是用油茶來送著吃。大芋頭糕最大的優點是又香又脆。特點就是任由主人的喜好變化形狀,因為煎熟在盆裡是一大塊的,你想吃方塊形的,就用刀切成方塊形;你想吃三角形的,就切成三角形,任你選擇。此外,它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很容易吃飽肚子,因為一般蒸熟後的芋頭糕都有一寸半以上的厚度,所以,有三四塊下肚,也就基本解決飢餓問題了。

鐘山文化 | 風味小吃

鐘山三角包

三角包,就是一種用粉皮包餡的餈粑,原料是粳米粉皮,放餡進去後包成三角形的餈粑,有的人叫它粉角,鐘山人卻形象地稱其為三角包。三角包的質量好與差關鍵在於三方面:一是粉皮質量。若是粉皮韌性不夠,包餡時容易斷裂,包成三角包後又會開裂,直接影響了三角包的美觀,此外,吃的時候粉皮和餡也會四處散落;二是手工。做三角包時手工要細。先將粉皮切成約兩寸寬一卷,然後在桌面上展開粉皮,接著在粉皮的中間沿線放餡,放完餡後抓住粉皮的頭,連同餡一起疊成三角形,一般有三至四層即可將粉皮切斷,這時一個完整的三角包也就自然形成了;三是餡的質量。三角包餡要炒得香,吃起來才有味道。此外,三角包做好後,一般在吃之前放鍋裡蒸熱。

吃三角包也有兩種吃法:一種是蘸醬油或辣椒吃,一種是用油茶送著吃。採用哪種方法吃,就要看各人的口味與條件來決定了。

鐘山文化 | 風味小吃

鐘山大肚餈

鐘山大肚餈,就是把糯米粉煮熟後捏成小團,將小餈團捏開後放入餡包回,再放入鍋中煮過的餈粑。其原料是糯米粉,糯米粉越好做成的大肚餈就越漂亮。

做大肚餈的步驟有:首先,把糯米洗淨後泡脹;第二,把泡好的糯米打成粉;第三,將部分糯米粉放入鍋中煮熟,把煮熟的糯米糰倒入盆或簸箕中,然後加入生糯米粉,邊撈邊用力搓,直到徹底搓勻為止。第四,待粉團搓好以後分成小團(一個餈粑一團)。第五,將小餈粑團放入盆中滾過油後捏開。第六,將預先做好的餡(可放菜餡或甜餡)放進捏開的米皮中包回。第七,將包好的餈粑放進鍋中煮熟即可。

好吃的大肚餈,必須達到以下幾個條件:一是糯米質量要好。糯米的糯性越大越好;二是粉團搓得好。搓粉團的人要有手力才能搓得勻,不出現硬心;三是餡的質量好。為什麼稱其為大肚餈?就是餈粑的肚(餡)不但要足,使它成為“大肚子”,而且“肚子”要像樣,就是要看它“肚子”裡的東西合不合口味。如放菜餡的最好是用五花肉炒豆角、木耳、香菇、蒜子、蔥花等,要是吃甜的,應用剛炒熟的花生碾成粉,加入芝麻、白糖或紅糖。四是煮大肚餈要有經驗。煮大肚餈的水一定要放足,可以多卻不可以少,若放少了就會使餈粑相互粘起來不成樣子。開始燒水時火可以猛,待水開後放入大肚餈,隨即把火關小些,等到大肚餈從鍋底浮上來時,加入少許冷水,待水再次開時再次加入冷水,直到大肚餈徹底熟透為止。

鐘山文化 | 風味小吃

鐘山銅瓢餈

鐘山銅瓢餈,一種用粳米漿和一些雜糧、蔬菜等合成後,再放油鍋炸熟的餈粑。做銅瓢餈的粳米沒有講究,只要是粳米就行。配粳米漿一起炸的雜糧主要是紅薯、芋頭,蔬菜主要是南瓜、蘿蔔等。先將雜糧或蔬菜,切成一至兩寸不等,做時與磨好的粳米槳一起倒入桶或盆中,放入鹽攪勻,接著用專用餈模裝滿放入油鍋炸熟。為什麼叫銅瓢餈?這個是根據專用模具來起名的。

古時,這種模具是用銅皮做成的,形狀圓的,直徑約10公分,中間凹、旁邊高1公分,有一條1尺左右高、尾部帶半圓鉤狀把手。解放後由於國家的銅珍貴、稀有,模具便改用普通的鐵皮代替了。這種銅瓢餈以前在鐘山相當流行。

這主要因為它有兩大特點:一是製作容易、經營方便。只要提前將磨好的米漿用東西裝好,把雜糧絲、蔬菜絲切好,再用幾塊石支起油鍋燒上火,一個人即可製作,經常在路邊、在村頭巷尾,或在樹底下,隨時都能碰上賣主;二是這種即炸即吃的餈粑味道特香。

近年來由於食品種類多了,加上國家衛生條件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銅瓢餈的市場也就越來越小了。

鐘山文化 | 風味小吃

鐘山油冒餈

鐘山人普遍喜歡吃的還有一種餈粑叫油冒餈。它是用糯米做成再用油炸熟的餈粑。為什麼叫油冒餈?因為在用油炸餈粑的過程中,開始放餈粑進鍋時會從鍋底冒起許多水泡來,鐘山人便形象地用本地土話將它稱為油冒餈了。

做油冒餈時,就是先把糯米打成粉後用一部分放水在鍋裡煮熟,然後倒入盆或簸箕中,撈上生粉後用力搓成粉團,再捏成一個個小粉團。

捏成小粉團後做成什麼樣的形狀就由各人的喜好來定了。比如,有的捏成圓形、裡面空的,有的捏成餅形的,還有的為討小朋友高興便捏成小雞、小鳥等動物形狀的。捏成形後放入油鍋中炸(鐘山人講冒)熟即可。

鐘山人吃油冒餈有多種吃法:一種是即冒(炸)即吃,二種是放鍋中煎軟後才吃,第三種是送油茶吃。現在比較流行的是第三種,因為鐘山喝油茶已經是很普及的了。用油茶送著吃,比較開胃,不容易膩人,再就是容易消化。

鐘山文化 | 風味小吃

鐘山油冒果

鐘山油冒果,就是用油冒(炸)熟的小餈粑果粒子,以前,它是鐘山瑤族人專門用來當油茶送的。其原料是糯米粉。

做時也同做餈粑一樣,用一部分米粉加水放鍋裡煮熟,然後倒出和上生粉後搓成粉團,再分成約碗般大小的粉團,接著將粉團用擀麵杖把它趕開,趕成厚度在半公分左右的餈粑片,再把餈粑片切成寬約半公分的餈粑條,又把餈粑條切成冬豆粒大小的果粒,這時放油鍋炸(冒)熟即可。做得好油冒果是又脆又香。

而想做出優質的油冒果,關鍵要過好兩關:一是搓揉粉團關。當把熟粉團倒出來後,拌生粉時不能全部一起拌,而是邊搓邊撈,合一層搓一層,搓時必須用力,不能在粉團中留有硬心,直搓到用拳頭擂粉團感覺有彈力為止。二是冒(炸)關。冒油果子時,開始要猛火,待油果子從鍋底浮起時即調至中火,當看到油冒果開始呈現黃色時調成小火,到油果有硬皮時便可撈出鍋。

瑤族人通常是用這種油冒果與炒米、花生米(統稱三大茶送)一起招待客人喝油茶的。現在有些人,用它來作下酒菜,因為又香又脆,合下酒口味;有些人特別是小孩子平時卻喜歡抓來當零食吃,因為它香脆,爽口。

鐘山文化 | 風味小吃

鐘山炒米

鐘山炒米,就是用來送油茶吃的一種米花。它的原料是糯米。以前瑤族人做炒米用的糯米,是把糯谷放入一個用竹片和泥巴充成的磨中磨出的粗糙米,因米越粗、越大粒,做成的炒米也就越大個。現在,那種傳統磨具已經消失了,人們只有用碾米機碾出的米來做炒米了。

做炒米的步驟如下:首先,將糯米用水泡脹(一般需五六個小時)。最後一次晒乾,這次就要把米徹底晒乾。然後放入封閉的器具中裝好備用。炒米,這一步是最關鍵的,也是最講技術的一關。炒時(以一兩計)先將三匙油放進鍋,開大火燒熱,然後將米倒入,緊接著快速地翻炒,待米爆起來後將火關小,但翻炒的速度不能慢,以防變焦。待米呈現金黃色時即可。有的人則用油來將米炸起來。殊不知,用油炸起的不是炒米,也不適合於送油茶。

鐘山炒米,原本是送油茶的專用食品,可現在有的人又發現了炒米的新用途,如,有人在做釀心即豆腐釀、辣椒釀等釀心時放一些炒米進去,其味道特別的香,又特別的滑口。但是,千萬別吃多,否則會上火的。

鐘山文化 | 風味小吃

紅花米豆腐

紅花米豆腐,因為它是以前在紅花圩的小食部裡最先出現的小吃,故稱其為紅花米豆腐。

顧名思義,它的原料就是大米。做時先將米(粳米)磨成漿,接著像搖豆腐那樣在布袋裡隔出米渣,又像煮豆腐那樣把米漿放鍋裡煮,煮時特別注意不能用猛火,否則,就會使米漿煮老或煮焦。

煮成豆腐形狀後即可吃。吃時,可依各人的口味來配味,喜歡吃甜的放入糖,喜歡吃香辣的放入鹽、醬油和辣椒。它的特點就是鮮嫩,食而不膩。

鐘山文化 | 風味小吃

鐘山風味小吃花樣百出

看完這篇文章你想好

明天早餐吃什麼了嗎

鐘山文化 | 風味小吃鐘山文化 | 風味小吃鐘山文化 | 風味小吃鐘山文化 | 風味小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