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最愛的這口小吃

小吃 糕點 甜品 麻醬 美食 非遺味蕾 2018-12-10
老北京人最愛的這口小吃

北京通州大順齋的糖火燒是北京著名的傳統風味小吃。大順齋創建於1637年,距今已有三百餘個春秋。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來自南京的回民劉大順,帶著全家在當時市井繁華的通州鎮落腳謀生,他先是在通州城內走街串巷挑擔叫賣,專門製做經營糖火燒。後因生意興旺,便在街上開了幾間門面的鋪子,老婆掌櫃,他和兒子製作,取名“大順齋”,一來表示劉家字號,二求買賣順利。

至清朝乾隆年間,生意更旺,於是在毗鄰鬧市的回民衚衕買下五間門面,兩間為店,三間當作坊,經營糖火燒及南味糕點,並請京城書法家吳春鴻題寫了“大順齋南果鋪”的字號,鏤刻在門楣的青磚上。

老北京人最愛的這口小吃

清末,在劉大順的第六代孫,劉九爸的苦心經營下,大順齋進入鼎盛期,先後設立四個分號。設在通縣的大來號,專管供應油、面等原料。設在北京城內的大生號、大新號、大興號則出售糖火燒,兼營油鹽醬醋。

老北京人最愛的這口小吃

大順齋的糖火燒之所以好吃,和它的製作工藝也是分不開的。火燒外形扁圓,規格整齊,口面一致,直徑五點五至六釐米,每公斤二十四塊。糖火燒表面呈深棕色,具有濃郁的麻醬、紅糖、桂花香味,香甜可口,不黏牙。內部面餡均勻,沒有白色麵皮和硬心,不含雜質,甜美可口。

老北京人最愛的這口小吃

大順齋的糖火燒之所以受歡迎,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夏不易黴,冬不易幹,一般可以放一個月。本世紀20年代,北京回民張遷去聖地麥加朝覲,當時烈日炎炎,多數教徒所帶乾糧變質,唯有張遷帶的大順齋糖火燒安然無恙,滋潤如初,隨行者羨慕不已。

您日常買來的糖火燒一時吃不完,這不要緊,可以用瓷罐、玻璃瓶和衛生食品袋盛放保存。但不宜用紙包裹,主要是防止火燒跑油。保存的溫度在二十攝氏度以下為宜,一般可存放一個月左右,冬季貯藏容器蓋嚴,可以保存二、三個月。夏季要注意適當通風,不過也不要超過兩三個星期。

老北京人最愛的這口小吃

因為北京伊斯蘭教徒去麥加朝覲,都要帶大順齋的糖火燒作為旅途乾糧,致使大順齋的糖火燒揚名海外。大順齋的主顧多為普通百姓,因此物美價廉成為它的又一特點。大順齋經營模式也特別好,它以九折價把糕點批發給小販到車站叫賣。並在周圍村子裡設代銷站,允許賒賬。次貨低價,賣者不虧心,買者不提心。

大順齋敬客如敬神,顧客進店,夥計先讓座、敬茶。不買貨沒關係,看看貨、聊聊天、客人走了,成了義務宣傳員;買貨,立即送上各式點心供您品嚐挑選。如果買得多,店裡代送;買得少,也幫您打點好,包上一張印有“大順齋”LOGO的紙,既為好看又可傳名。

隨著時代的變遷好吃的東西越來越多,閒暇的時候不要忘記品嚐一下老北京人最愛吃的這口糖火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