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時節

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這時大麥、冬小麥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後期,所以叫小滿。我國古代將小滿分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是說小滿節氣中,苦菜已經枝葉繁茂,而喜陰的一些枝條細軟的草類在強烈的陽光下開始枯死,麥子開始成熟。小滿是收穫的前奏,夏收、夏種、夏管,三夏大忙的序幕從此時拉開,是農民一年中又一個繁忙的季節。

小滿時節 五穀為養

詩云:“小滿天逐熱,溫風沐麥圓。園中桑樹壯,棚裡菜瓜甜。”此時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對小麥灌漿有利。諺語說“小滿小滿,麥粒漸滿”,麥子作為五穀之一,其種植、收穫自古都是農事活動重要環節,在麥田殷實,風晴日暖之時,我們來了解一下五穀養生常識。

五穀文化源遠流長,現代醫學十分重視五穀養生,認為五穀是攝取營養的主體和根本,在人們的飲食結構中五穀排首位的,早在《黃帝內經》就精闢地論述了中華民族傳統膳食養生方法:“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其中的“五穀”是指稻(米)、黍(高粱)、麥(麥類)、菽(豆類)、粟(穀子)五種主要的糧食作物。

小滿時節 五穀為養

俗話有“得谷者昌,失谷者亡”,《本草綱目》記載了多種五穀的性味、功效,如大麥“補虛劣,壯血脈,益顏色,實五臟”,小米“安中利胃宜脾”,綠豆“補益元氣,和調五臟,安靜神”等。傳統醫學把五穀與中醫四氣五味相對應,有“一谷補一髒”說法,即高粱養肝,小麥益心,小米健脾、大米益肺,大豆補腎。

小滿時節 五穀為養

五穀的營養價值

1.含豐富的B族維生素。在體內主要以輔酶形式參與營養代謝,有增進食慾、促進消化,維護神經系統正常功能等作用,還有助於改善皮膚過多出油、生痘、開裂及脂溢性皮炎等。值得注意的是B族維生素主要集中在穀粒外層,故新鮮的糙米比精米對健康更為有利,因糧食加工得愈精,維生素、蛋白質、纖維素損失愈多。

2.膳食纖維含量高。五穀粗糧中的膳食纖維雖然不能被人體消化利用,但膳食纖維進入腸道,能吸水膨脹,使腸內容物體積增大,大便變軟變鬆,促進腸道蠕動,防止便祕,同時縮短糞便通過腸道的時間,使酚、氨、細菌毒素在腸道內停留時間縮短,促進食物殘渣儘早排出。且其能量密度低,有利於控制體重,排毒養顏。

小滿時節 五穀為養

3.可防治某些疾病。(1)調節血糖,粗糧和全穀類食物可延緩糖的吸收,有助於改善糖耐量,維持血糖水平。(2)防治心血管疾病,粗糧中含豐富的可溶膳食纖維,可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促進膽汁排洩。如玉米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的“黃金作物”,其纖維素比精米、精麵粉高4~10倍。纖維素可降低膽固醇吸收,預防冠心病。(3)五穀雜糧中多含有輔助抗癌的物質成分,如大豆中的黃銅是腫瘤的剋星,對食道癌、結腸癌、肺癌等癌細胞增殖方面有一定遏制作用。

五穀怎樣吃最合理?

1.精細搭配,雜食五穀

“五穀為養”的基本原則是“精細搭配,雜食五穀”,1997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條就是“食物多樣,穀類為主”,俗話說:“雜食者,美食也。”古今眾多長壽老人的共同飲食特點是清淡為主,食少而雜。五穀相配,性味平和,優勢互補。如豆類素有“植物肉”和“綠色牛乳”之稱,而豆類蛋白質缺蛋氨酸,穀類蛋白質缺賴氨酸,谷豆混合,蛋白互補,營養翻番。

2.五穀為粥,調和五臟

小滿時節 五穀為養

五穀宜為養,失豆則不良,膳食營養需要豆類的科學攝入。同時,豆有五色,各治五臟,具有調節平衡的作用。豆,是我們日常餐桌上的好夥伴,一日也不可離。每天堅持實用豆類食品,人體就可以減少脂肪含量,增加免疫力,降低患病的概率。

3.因人而異,適度為先

五穀粗糧雖好,如果完全用粗糧代替細糧,不僅口感上不易接受,而且營養也不盡合理。粗糧對於從事體力勞動者、生長髮育的青少年而言營養提供不足。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減退,小兒的消化功能尚未完善,大量的食物纖維會加重胃腸負擔。對於患消化道潰瘍、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者應少吃粗糧,以防膳食纖維刺激腸胃,誘發消化道出血,使病情惡化。所以五穀也要因人而異,飲食適量,才更有利於營養的均衡吸收。

小滿時節 五穀為養

【免責:本平臺部分文章改編自網絡及其他公眾平臺,重在分享信息,版權原作者所有】

編輯:袁麗麗 責任編輯:韓力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電話:0431-12320

小滿時節 五穀為養

關注我們

獲取更多健康知識!

小滿時節 五穀為養

喜歡這篇文章點個在看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