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只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對這種重油高糖的點心便沒以前那般喜愛了。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只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對這種重油高糖的點心便沒以前那般喜愛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之所以說天津人不吃十八街麻花,多指那種手臂長手腕粗的大麻花。(當然也有人喜歡這種口感比較豐富的,也有人買碎麻花吃。)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只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對這種重油高糖的點心便沒以前那般喜愛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之所以說天津人不吃十八街麻花,多指那種手臂長手腕粗的大麻花。(當然也有人喜歡這種口感比較豐富的,也有人買碎麻花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吃貨人生

這種麻花看著好看,適合送禮,但口感一般,容易放硬。如果是天津本地人吃,大多會選擇買散裝的小麻花,想吃了拿出來一個,撕開包裝就能直接吃,也方便攜帶。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只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對這種重油高糖的點心便沒以前那般喜愛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之所以說天津人不吃十八街麻花,多指那種手臂長手腕粗的大麻花。(當然也有人喜歡這種口感比較豐富的,也有人買碎麻花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吃貨人生

這種麻花看著好看,適合送禮,但口感一般,容易放硬。如果是天津本地人吃,大多會選擇買散裝的小麻花,想吃了拿出來一個,撕開包裝就能直接吃,也方便攜帶。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說到這裡,如果有外地朋友問:“那我來天津買這種小麻花不就行了?”這個時候,作為天津本地人的我,還是要奉勸各位三思!

你問為啥?因為很可能被騙啊!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只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對這種重油高糖的點心便沒以前那般喜愛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之所以說天津人不吃十八街麻花,多指那種手臂長手腕粗的大麻花。(當然也有人喜歡這種口感比較豐富的,也有人買碎麻花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吃貨人生

這種麻花看著好看,適合送禮,但口感一般,容易放硬。如果是天津本地人吃,大多會選擇買散裝的小麻花,想吃了拿出來一個,撕開包裝就能直接吃,也方便攜帶。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說到這裡,如果有外地朋友問:“那我來天津買這種小麻花不就行了?”這個時候,作為天津本地人的我,還是要奉勸各位三思!

你問為啥?因為很可能被騙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來到天津,你可能會看到一些著名景點遍地都是賣十八街麻花的,隨便靠近一家,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爺或者老大媽就會湊上來,問你是哪裡來的,說他也是來買麻花的,本地人都來這邊買之類的。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只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對這種重油高糖的點心便沒以前那般喜愛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之所以說天津人不吃十八街麻花,多指那種手臂長手腕粗的大麻花。(當然也有人喜歡這種口感比較豐富的,也有人買碎麻花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吃貨人生

這種麻花看著好看,適合送禮,但口感一般,容易放硬。如果是天津本地人吃,大多會選擇買散裝的小麻花,想吃了拿出來一個,撕開包裝就能直接吃,也方便攜帶。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說到這裡,如果有外地朋友問:“那我來天津買這種小麻花不就行了?”這個時候,作為天津本地人的我,還是要奉勸各位三思!

你問為啥?因為很可能被騙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來到天津,你可能會看到一些著名景點遍地都是賣十八街麻花的,隨便靠近一家,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爺或者老大媽就會湊上來,問你是哪裡來的,說他也是來買麻花的,本地人都來這邊買之類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一般這種特產店都會有郵遞服務,若是遇到好點的騙子,可能給你寄過去一箱三無麻花;若是遇到普通騙子,你出了這個門,快遞這事兒就算完了;若是遇到賊心黑的,給你來個到付,快遞費可能比麻花還要高!如果不郵遞,拿回家便不一定是哪個小廠子出的麻花了。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只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對這種重油高糖的點心便沒以前那般喜愛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之所以說天津人不吃十八街麻花,多指那種手臂長手腕粗的大麻花。(當然也有人喜歡這種口感比較豐富的,也有人買碎麻花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吃貨人生

這種麻花看著好看,適合送禮,但口感一般,容易放硬。如果是天津本地人吃,大多會選擇買散裝的小麻花,想吃了拿出來一個,撕開包裝就能直接吃,也方便攜帶。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說到這裡,如果有外地朋友問:“那我來天津買這種小麻花不就行了?”這個時候,作為天津本地人的我,還是要奉勸各位三思!

你問為啥?因為很可能被騙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來到天津,你可能會看到一些著名景點遍地都是賣十八街麻花的,隨便靠近一家,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爺或者老大媽就會湊上來,問你是哪裡來的,說他也是來買麻花的,本地人都來這邊買之類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一般這種特產店都會有郵遞服務,若是遇到好點的騙子,可能給你寄過去一箱三無麻花;若是遇到普通騙子,你出了這個門,快遞這事兒就算完了;若是遇到賊心黑的,給你來個到付,快遞費可能比麻花還要高!如果不郵遞,拿回家便不一定是哪個小廠子出的麻花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案例來源:@知乎網友

如果想要買到真正的十八街麻花,不妨去濱江道的總店或者南市食品街看看,若嫌提著麻煩,到官網購買郵遞迴家也是很有保障的。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只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對這種重油高糖的點心便沒以前那般喜愛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之所以說天津人不吃十八街麻花,多指那種手臂長手腕粗的大麻花。(當然也有人喜歡這種口感比較豐富的,也有人買碎麻花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吃貨人生

這種麻花看著好看,適合送禮,但口感一般,容易放硬。如果是天津本地人吃,大多會選擇買散裝的小麻花,想吃了拿出來一個,撕開包裝就能直接吃,也方便攜帶。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說到這裡,如果有外地朋友問:“那我來天津買這種小麻花不就行了?”這個時候,作為天津本地人的我,還是要奉勸各位三思!

你問為啥?因為很可能被騙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來到天津,你可能會看到一些著名景點遍地都是賣十八街麻花的,隨便靠近一家,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爺或者老大媽就會湊上來,問你是哪裡來的,說他也是來買麻花的,本地人都來這邊買之類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一般這種特產店都會有郵遞服務,若是遇到好點的騙子,可能給你寄過去一箱三無麻花;若是遇到普通騙子,你出了這個門,快遞這事兒就算完了;若是遇到賊心黑的,給你來個到付,快遞費可能比麻花還要高!如果不郵遞,拿回家便不一定是哪個小廠子出的麻花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案例來源:@知乎網友

如果想要買到真正的十八街麻花,不妨去濱江道的總店或者南市食品街看看,若嫌提著麻煩,到官網購買郵遞迴家也是很有保障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愛吃耳朵眼兒的炸糕?

——其實耳朵眼炸糕真的很冤,被黑的很大原因是位列“三絕”順便背鍋。

清光緒年間,耳朵眼炸糕的第一代掌櫃推著獨輪車在鼓樓附近叫賣。後來賺得錢多了,便在北門附近的耳朵眼衚衕租了店面,被食客戲稱耳朵眼炸糕。但在戰亂時期,耳朵眼炸糕被迫加入商會,改名為增盛成。但這個商號並不為人們所接受,耳朵眼炸糕的名號反倒流傳至今。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只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對這種重油高糖的點心便沒以前那般喜愛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之所以說天津人不吃十八街麻花,多指那種手臂長手腕粗的大麻花。(當然也有人喜歡這種口感比較豐富的,也有人買碎麻花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吃貨人生

這種麻花看著好看,適合送禮,但口感一般,容易放硬。如果是天津本地人吃,大多會選擇買散裝的小麻花,想吃了拿出來一個,撕開包裝就能直接吃,也方便攜帶。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說到這裡,如果有外地朋友問:“那我來天津買這種小麻花不就行了?”這個時候,作為天津本地人的我,還是要奉勸各位三思!

你問為啥?因為很可能被騙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來到天津,你可能會看到一些著名景點遍地都是賣十八街麻花的,隨便靠近一家,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爺或者老大媽就會湊上來,問你是哪裡來的,說他也是來買麻花的,本地人都來這邊買之類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一般這種特產店都會有郵遞服務,若是遇到好點的騙子,可能給你寄過去一箱三無麻花;若是遇到普通騙子,你出了這個門,快遞這事兒就算完了;若是遇到賊心黑的,給你來個到付,快遞費可能比麻花還要高!如果不郵遞,拿回家便不一定是哪個小廠子出的麻花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案例來源:@知乎網友

如果想要買到真正的十八街麻花,不妨去濱江道的總店或者南市食品街看看,若嫌提著麻煩,到官網購買郵遞迴家也是很有保障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愛吃耳朵眼兒的炸糕?

——其實耳朵眼炸糕真的很冤,被黑的很大原因是位列“三絕”順便背鍋。

清光緒年間,耳朵眼炸糕的第一代掌櫃推著獨輪車在鼓樓附近叫賣。後來賺得錢多了,便在北門附近的耳朵眼衚衕租了店面,被食客戲稱耳朵眼炸糕。但在戰亂時期,耳朵眼炸糕被迫加入商會,改名為增盛成。但這個商號並不為人們所接受,耳朵眼炸糕的名號反倒流傳至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對耳朵眼炸糕還是蠻喜歡的,只是不天天都吃。畢竟這種油炸黏食實在和現在推崇的健康飲食有衝突。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只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對這種重油高糖的點心便沒以前那般喜愛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之所以說天津人不吃十八街麻花,多指那種手臂長手腕粗的大麻花。(當然也有人喜歡這種口感比較豐富的,也有人買碎麻花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吃貨人生

這種麻花看著好看,適合送禮,但口感一般,容易放硬。如果是天津本地人吃,大多會選擇買散裝的小麻花,想吃了拿出來一個,撕開包裝就能直接吃,也方便攜帶。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說到這裡,如果有外地朋友問:“那我來天津買這種小麻花不就行了?”這個時候,作為天津本地人的我,還是要奉勸各位三思!

你問為啥?因為很可能被騙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來到天津,你可能會看到一些著名景點遍地都是賣十八街麻花的,隨便靠近一家,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爺或者老大媽就會湊上來,問你是哪裡來的,說他也是來買麻花的,本地人都來這邊買之類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一般這種特產店都會有郵遞服務,若是遇到好點的騙子,可能給你寄過去一箱三無麻花;若是遇到普通騙子,你出了這個門,快遞這事兒就算完了;若是遇到賊心黑的,給你來個到付,快遞費可能比麻花還要高!如果不郵遞,拿回家便不一定是哪個小廠子出的麻花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案例來源:@知乎網友

如果想要買到真正的十八街麻花,不妨去濱江道的總店或者南市食品街看看,若嫌提著麻煩,到官網購買郵遞迴家也是很有保障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愛吃耳朵眼兒的炸糕?

——其實耳朵眼炸糕真的很冤,被黑的很大原因是位列“三絕”順便背鍋。

清光緒年間,耳朵眼炸糕的第一代掌櫃推著獨輪車在鼓樓附近叫賣。後來賺得錢多了,便在北門附近的耳朵眼衚衕租了店面,被食客戲稱耳朵眼炸糕。但在戰亂時期,耳朵眼炸糕被迫加入商會,改名為增盛成。但這個商號並不為人們所接受,耳朵眼炸糕的名號反倒流傳至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對耳朵眼炸糕還是蠻喜歡的,只是不天天都吃。畢竟這種油炸黏食實在和現在推崇的健康飲食有衝突。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去哪兒網@Miss不冷靜

耳朵眼的炸糕雖然相比較其他品牌的炸糕要貴一點,但價格還在合理範圍內。而且最近順應潮流,新推出了紫薯、紅果、黑芝麻跟桂花等餡的炸糕,甚至還有各類酥點。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只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對這種重油高糖的點心便沒以前那般喜愛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之所以說天津人不吃十八街麻花,多指那種手臂長手腕粗的大麻花。(當然也有人喜歡這種口感比較豐富的,也有人買碎麻花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吃貨人生

這種麻花看著好看,適合送禮,但口感一般,容易放硬。如果是天津本地人吃,大多會選擇買散裝的小麻花,想吃了拿出來一個,撕開包裝就能直接吃,也方便攜帶。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說到這裡,如果有外地朋友問:“那我來天津買這種小麻花不就行了?”這個時候,作為天津本地人的我,還是要奉勸各位三思!

你問為啥?因為很可能被騙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來到天津,你可能會看到一些著名景點遍地都是賣十八街麻花的,隨便靠近一家,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爺或者老大媽就會湊上來,問你是哪裡來的,說他也是來買麻花的,本地人都來這邊買之類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一般這種特產店都會有郵遞服務,若是遇到好點的騙子,可能給你寄過去一箱三無麻花;若是遇到普通騙子,你出了這個門,快遞這事兒就算完了;若是遇到賊心黑的,給你來個到付,快遞費可能比麻花還要高!如果不郵遞,拿回家便不一定是哪個小廠子出的麻花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案例來源:@知乎網友

如果想要買到真正的十八街麻花,不妨去濱江道的總店或者南市食品街看看,若嫌提著麻煩,到官網購買郵遞迴家也是很有保障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愛吃耳朵眼兒的炸糕?

——其實耳朵眼炸糕真的很冤,被黑的很大原因是位列“三絕”順便背鍋。

清光緒年間,耳朵眼炸糕的第一代掌櫃推著獨輪車在鼓樓附近叫賣。後來賺得錢多了,便在北門附近的耳朵眼衚衕租了店面,被食客戲稱耳朵眼炸糕。但在戰亂時期,耳朵眼炸糕被迫加入商會,改名為增盛成。但這個商號並不為人們所接受,耳朵眼炸糕的名號反倒流傳至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對耳朵眼炸糕還是蠻喜歡的,只是不天天都吃。畢竟這種油炸黏食實在和現在推崇的健康飲食有衝突。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去哪兒網@Miss不冷靜

耳朵眼的炸糕雖然相比較其他品牌的炸糕要貴一點,但價格還在合理範圍內。而且最近順應潮流,新推出了紫薯、紅果、黑芝麻跟桂花等餡的炸糕,甚至還有各類酥點。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雖然也都蠻好吃的,但總感覺沒有傳統豆沙餡吃著順口。而且有些分店為了縮短顧客排隊時間,出貨量大導致無法及時賣光,以至於顧客拿到手裡的炸糕都成了涼的,這些也是讓不少衛嘴子詬病的原因吧。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只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對這種重油高糖的點心便沒以前那般喜愛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之所以說天津人不吃十八街麻花,多指那種手臂長手腕粗的大麻花。(當然也有人喜歡這種口感比較豐富的,也有人買碎麻花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吃貨人生

這種麻花看著好看,適合送禮,但口感一般,容易放硬。如果是天津本地人吃,大多會選擇買散裝的小麻花,想吃了拿出來一個,撕開包裝就能直接吃,也方便攜帶。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說到這裡,如果有外地朋友問:“那我來天津買這種小麻花不就行了?”這個時候,作為天津本地人的我,還是要奉勸各位三思!

你問為啥?因為很可能被騙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來到天津,你可能會看到一些著名景點遍地都是賣十八街麻花的,隨便靠近一家,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爺或者老大媽就會湊上來,問你是哪裡來的,說他也是來買麻花的,本地人都來這邊買之類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一般這種特產店都會有郵遞服務,若是遇到好點的騙子,可能給你寄過去一箱三無麻花;若是遇到普通騙子,你出了這個門,快遞這事兒就算完了;若是遇到賊心黑的,給你來個到付,快遞費可能比麻花還要高!如果不郵遞,拿回家便不一定是哪個小廠子出的麻花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案例來源:@知乎網友

如果想要買到真正的十八街麻花,不妨去濱江道的總店或者南市食品街看看,若嫌提著麻煩,到官網購買郵遞迴家也是很有保障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愛吃耳朵眼兒的炸糕?

——其實耳朵眼炸糕真的很冤,被黑的很大原因是位列“三絕”順便背鍋。

清光緒年間,耳朵眼炸糕的第一代掌櫃推著獨輪車在鼓樓附近叫賣。後來賺得錢多了,便在北門附近的耳朵眼衚衕租了店面,被食客戲稱耳朵眼炸糕。但在戰亂時期,耳朵眼炸糕被迫加入商會,改名為增盛成。但這個商號並不為人們所接受,耳朵眼炸糕的名號反倒流傳至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對耳朵眼炸糕還是蠻喜歡的,只是不天天都吃。畢竟這種油炸黏食實在和現在推崇的健康飲食有衝突。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去哪兒網@Miss不冷靜

耳朵眼的炸糕雖然相比較其他品牌的炸糕要貴一點,但價格還在合理範圍內。而且最近順應潮流,新推出了紫薯、紅果、黑芝麻跟桂花等餡的炸糕,甚至還有各類酥點。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雖然也都蠻好吃的,但總感覺沒有傳統豆沙餡吃著順口。而且有些分店為了縮短顧客排隊時間,出貨量大導致無法及時賣光,以至於顧客拿到手裡的炸糕都成了涼的,這些也是讓不少衛嘴子詬病的原因吧。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吃狗不理包子嗎?

——不吃。

——有異議的先別急著生氣,聽我慢慢兒跟您說。

清咸豐年間,當滿三年學徒的天津人高貴友開了家包子鋪“德聚號”,用精面制皮,用排骨湯調餡,點小磨香油增香,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一般。皮薄餡大,咬進嘴裡香而不膩,很快就在天津衛闖出了名堂。因掌櫃的小名喚作狗子,又時常忙到沒空跟客人聊天,久而久之德聚號小吃鋪便被人戲稱為“狗不理”。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只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對這種重油高糖的點心便沒以前那般喜愛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之所以說天津人不吃十八街麻花,多指那種手臂長手腕粗的大麻花。(當然也有人喜歡這種口感比較豐富的,也有人買碎麻花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吃貨人生

這種麻花看著好看,適合送禮,但口感一般,容易放硬。如果是天津本地人吃,大多會選擇買散裝的小麻花,想吃了拿出來一個,撕開包裝就能直接吃,也方便攜帶。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說到這裡,如果有外地朋友問:“那我來天津買這種小麻花不就行了?”這個時候,作為天津本地人的我,還是要奉勸各位三思!

你問為啥?因為很可能被騙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來到天津,你可能會看到一些著名景點遍地都是賣十八街麻花的,隨便靠近一家,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爺或者老大媽就會湊上來,問你是哪裡來的,說他也是來買麻花的,本地人都來這邊買之類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一般這種特產店都會有郵遞服務,若是遇到好點的騙子,可能給你寄過去一箱三無麻花;若是遇到普通騙子,你出了這個門,快遞這事兒就算完了;若是遇到賊心黑的,給你來個到付,快遞費可能比麻花還要高!如果不郵遞,拿回家便不一定是哪個小廠子出的麻花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案例來源:@知乎網友

如果想要買到真正的十八街麻花,不妨去濱江道的總店或者南市食品街看看,若嫌提著麻煩,到官網購買郵遞迴家也是很有保障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愛吃耳朵眼兒的炸糕?

——其實耳朵眼炸糕真的很冤,被黑的很大原因是位列“三絕”順便背鍋。

清光緒年間,耳朵眼炸糕的第一代掌櫃推著獨輪車在鼓樓附近叫賣。後來賺得錢多了,便在北門附近的耳朵眼衚衕租了店面,被食客戲稱耳朵眼炸糕。但在戰亂時期,耳朵眼炸糕被迫加入商會,改名為增盛成。但這個商號並不為人們所接受,耳朵眼炸糕的名號反倒流傳至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對耳朵眼炸糕還是蠻喜歡的,只是不天天都吃。畢竟這種油炸黏食實在和現在推崇的健康飲食有衝突。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去哪兒網@Miss不冷靜

耳朵眼的炸糕雖然相比較其他品牌的炸糕要貴一點,但價格還在合理範圍內。而且最近順應潮流,新推出了紫薯、紅果、黑芝麻跟桂花等餡的炸糕,甚至還有各類酥點。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雖然也都蠻好吃的,但總感覺沒有傳統豆沙餡吃著順口。而且有些分店為了縮短顧客排隊時間,出貨量大導致無法及時賣光,以至於顧客拿到手裡的炸糕都成了涼的,這些也是讓不少衛嘴子詬病的原因吧。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吃狗不理包子嗎?

——不吃。

——有異議的先別急著生氣,聽我慢慢兒跟您說。

清咸豐年間,當滿三年學徒的天津人高貴友開了家包子鋪“德聚號”,用精面制皮,用排骨湯調餡,點小磨香油增香,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一般。皮薄餡大,咬進嘴裡香而不膩,很快就在天津衛闖出了名堂。因掌櫃的小名喚作狗子,又時常忙到沒空跟客人聊天,久而久之德聚號小吃鋪便被人戲稱為“狗不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現在有外地朋友來津,幾乎所有迎客的東道主都不推薦去狗不理吃飯。甚至剛剛說得那些“麻花托”都拿“別去吃狗不理”同你拉近關係。這個幾乎成為天津衛標誌性小吃的狗不理,真就這麼難吃嗎?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只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對這種重油高糖的點心便沒以前那般喜愛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之所以說天津人不吃十八街麻花,多指那種手臂長手腕粗的大麻花。(當然也有人喜歡這種口感比較豐富的,也有人買碎麻花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吃貨人生

這種麻花看著好看,適合送禮,但口感一般,容易放硬。如果是天津本地人吃,大多會選擇買散裝的小麻花,想吃了拿出來一個,撕開包裝就能直接吃,也方便攜帶。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說到這裡,如果有外地朋友問:“那我來天津買這種小麻花不就行了?”這個時候,作為天津本地人的我,還是要奉勸各位三思!

你問為啥?因為很可能被騙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來到天津,你可能會看到一些著名景點遍地都是賣十八街麻花的,隨便靠近一家,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爺或者老大媽就會湊上來,問你是哪裡來的,說他也是來買麻花的,本地人都來這邊買之類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一般這種特產店都會有郵遞服務,若是遇到好點的騙子,可能給你寄過去一箱三無麻花;若是遇到普通騙子,你出了這個門,快遞這事兒就算完了;若是遇到賊心黑的,給你來個到付,快遞費可能比麻花還要高!如果不郵遞,拿回家便不一定是哪個小廠子出的麻花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案例來源:@知乎網友

如果想要買到真正的十八街麻花,不妨去濱江道的總店或者南市食品街看看,若嫌提著麻煩,到官網購買郵遞迴家也是很有保障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愛吃耳朵眼兒的炸糕?

——其實耳朵眼炸糕真的很冤,被黑的很大原因是位列“三絕”順便背鍋。

清光緒年間,耳朵眼炸糕的第一代掌櫃推著獨輪車在鼓樓附近叫賣。後來賺得錢多了,便在北門附近的耳朵眼衚衕租了店面,被食客戲稱耳朵眼炸糕。但在戰亂時期,耳朵眼炸糕被迫加入商會,改名為增盛成。但這個商號並不為人們所接受,耳朵眼炸糕的名號反倒流傳至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對耳朵眼炸糕還是蠻喜歡的,只是不天天都吃。畢竟這種油炸黏食實在和現在推崇的健康飲食有衝突。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去哪兒網@Miss不冷靜

耳朵眼的炸糕雖然相比較其他品牌的炸糕要貴一點,但價格還在合理範圍內。而且最近順應潮流,新推出了紫薯、紅果、黑芝麻跟桂花等餡的炸糕,甚至還有各類酥點。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雖然也都蠻好吃的,但總感覺沒有傳統豆沙餡吃著順口。而且有些分店為了縮短顧客排隊時間,出貨量大導致無法及時賣光,以至於顧客拿到手裡的炸糕都成了涼的,這些也是讓不少衛嘴子詬病的原因吧。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吃狗不理包子嗎?

——不吃。

——有異議的先別急著生氣,聽我慢慢兒跟您說。

清咸豐年間,當滿三年學徒的天津人高貴友開了家包子鋪“德聚號”,用精面制皮,用排骨湯調餡,點小磨香油增香,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一般。皮薄餡大,咬進嘴裡香而不膩,很快就在天津衛闖出了名堂。因掌櫃的小名喚作狗子,又時常忙到沒空跟客人聊天,久而久之德聚號小吃鋪便被人戲稱為“狗不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現在有外地朋友來津,幾乎所有迎客的東道主都不推薦去狗不理吃飯。甚至剛剛說得那些“麻花托”都拿“別去吃狗不理”同你拉近關係。這個幾乎成為天津衛標誌性小吃的狗不理,真就這麼難吃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關於現在狗不理好不好吃這個問題,我們賣個關子。先來說說老年間的狗不理是什麼樣的。那時候人窮,出外下館子講究得多吃點油水。所以當時的狗不理一口咬下去能流出來半碟油。要問那個時候好不好吃,那自然是好吃!儘管也貴,但貴得有道理。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只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對這種重油高糖的點心便沒以前那般喜愛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之所以說天津人不吃十八街麻花,多指那種手臂長手腕粗的大麻花。(當然也有人喜歡這種口感比較豐富的,也有人買碎麻花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吃貨人生

這種麻花看著好看,適合送禮,但口感一般,容易放硬。如果是天津本地人吃,大多會選擇買散裝的小麻花,想吃了拿出來一個,撕開包裝就能直接吃,也方便攜帶。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說到這裡,如果有外地朋友問:“那我來天津買這種小麻花不就行了?”這個時候,作為天津本地人的我,還是要奉勸各位三思!

你問為啥?因為很可能被騙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來到天津,你可能會看到一些著名景點遍地都是賣十八街麻花的,隨便靠近一家,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爺或者老大媽就會湊上來,問你是哪裡來的,說他也是來買麻花的,本地人都來這邊買之類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一般這種特產店都會有郵遞服務,若是遇到好點的騙子,可能給你寄過去一箱三無麻花;若是遇到普通騙子,你出了這個門,快遞這事兒就算完了;若是遇到賊心黑的,給你來個到付,快遞費可能比麻花還要高!如果不郵遞,拿回家便不一定是哪個小廠子出的麻花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案例來源:@知乎網友

如果想要買到真正的十八街麻花,不妨去濱江道的總店或者南市食品街看看,若嫌提著麻煩,到官網購買郵遞迴家也是很有保障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愛吃耳朵眼兒的炸糕?

——其實耳朵眼炸糕真的很冤,被黑的很大原因是位列“三絕”順便背鍋。

清光緒年間,耳朵眼炸糕的第一代掌櫃推著獨輪車在鼓樓附近叫賣。後來賺得錢多了,便在北門附近的耳朵眼衚衕租了店面,被食客戲稱耳朵眼炸糕。但在戰亂時期,耳朵眼炸糕被迫加入商會,改名為增盛成。但這個商號並不為人們所接受,耳朵眼炸糕的名號反倒流傳至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對耳朵眼炸糕還是蠻喜歡的,只是不天天都吃。畢竟這種油炸黏食實在和現在推崇的健康飲食有衝突。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去哪兒網@Miss不冷靜

耳朵眼的炸糕雖然相比較其他品牌的炸糕要貴一點,但價格還在合理範圍內。而且最近順應潮流,新推出了紫薯、紅果、黑芝麻跟桂花等餡的炸糕,甚至還有各類酥點。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雖然也都蠻好吃的,但總感覺沒有傳統豆沙餡吃著順口。而且有些分店為了縮短顧客排隊時間,出貨量大導致無法及時賣光,以至於顧客拿到手裡的炸糕都成了涼的,這些也是讓不少衛嘴子詬病的原因吧。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吃狗不理包子嗎?

——不吃。

——有異議的先別急著生氣,聽我慢慢兒跟您說。

清咸豐年間,當滿三年學徒的天津人高貴友開了家包子鋪“德聚號”,用精面制皮,用排骨湯調餡,點小磨香油增香,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一般。皮薄餡大,咬進嘴裡香而不膩,很快就在天津衛闖出了名堂。因掌櫃的小名喚作狗子,又時常忙到沒空跟客人聊天,久而久之德聚號小吃鋪便被人戲稱為“狗不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現在有外地朋友來津,幾乎所有迎客的東道主都不推薦去狗不理吃飯。甚至剛剛說得那些“麻花托”都拿“別去吃狗不理”同你拉近關係。這個幾乎成為天津衛標誌性小吃的狗不理,真就這麼難吃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關於現在狗不理好不好吃這個問題,我們賣個關子。先來說說老年間的狗不理是什麼樣的。那時候人窮,出外下館子講究得多吃點油水。所以當時的狗不理一口咬下去能流出來半碟油。要問那個時候好不好吃,那自然是好吃!儘管也貴,但貴得有道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網易財經

到了現代,狗不理也秉承著用好料的原則,只是精面變成了澳大利亞小麥,豬肉也變成了特種豬。外國小麥跟特種豬好是好,可老輩子的時候,有這東西嗎?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只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對這種重油高糖的點心便沒以前那般喜愛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之所以說天津人不吃十八街麻花,多指那種手臂長手腕粗的大麻花。(當然也有人喜歡這種口感比較豐富的,也有人買碎麻花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吃貨人生

這種麻花看著好看,適合送禮,但口感一般,容易放硬。如果是天津本地人吃,大多會選擇買散裝的小麻花,想吃了拿出來一個,撕開包裝就能直接吃,也方便攜帶。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說到這裡,如果有外地朋友問:“那我來天津買這種小麻花不就行了?”這個時候,作為天津本地人的我,還是要奉勸各位三思!

你問為啥?因為很可能被騙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來到天津,你可能會看到一些著名景點遍地都是賣十八街麻花的,隨便靠近一家,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爺或者老大媽就會湊上來,問你是哪裡來的,說他也是來買麻花的,本地人都來這邊買之類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一般這種特產店都會有郵遞服務,若是遇到好點的騙子,可能給你寄過去一箱三無麻花;若是遇到普通騙子,你出了這個門,快遞這事兒就算完了;若是遇到賊心黑的,給你來個到付,快遞費可能比麻花還要高!如果不郵遞,拿回家便不一定是哪個小廠子出的麻花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案例來源:@知乎網友

如果想要買到真正的十八街麻花,不妨去濱江道的總店或者南市食品街看看,若嫌提著麻煩,到官網購買郵遞迴家也是很有保障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愛吃耳朵眼兒的炸糕?

——其實耳朵眼炸糕真的很冤,被黑的很大原因是位列“三絕”順便背鍋。

清光緒年間,耳朵眼炸糕的第一代掌櫃推著獨輪車在鼓樓附近叫賣。後來賺得錢多了,便在北門附近的耳朵眼衚衕租了店面,被食客戲稱耳朵眼炸糕。但在戰亂時期,耳朵眼炸糕被迫加入商會,改名為增盛成。但這個商號並不為人們所接受,耳朵眼炸糕的名號反倒流傳至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對耳朵眼炸糕還是蠻喜歡的,只是不天天都吃。畢竟這種油炸黏食實在和現在推崇的健康飲食有衝突。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去哪兒網@Miss不冷靜

耳朵眼的炸糕雖然相比較其他品牌的炸糕要貴一點,但價格還在合理範圍內。而且最近順應潮流,新推出了紫薯、紅果、黑芝麻跟桂花等餡的炸糕,甚至還有各類酥點。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雖然也都蠻好吃的,但總感覺沒有傳統豆沙餡吃著順口。而且有些分店為了縮短顧客排隊時間,出貨量大導致無法及時賣光,以至於顧客拿到手裡的炸糕都成了涼的,這些也是讓不少衛嘴子詬病的原因吧。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吃狗不理包子嗎?

——不吃。

——有異議的先別急著生氣,聽我慢慢兒跟您說。

清咸豐年間,當滿三年學徒的天津人高貴友開了家包子鋪“德聚號”,用精面制皮,用排骨湯調餡,點小磨香油增香,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一般。皮薄餡大,咬進嘴裡香而不膩,很快就在天津衛闖出了名堂。因掌櫃的小名喚作狗子,又時常忙到沒空跟客人聊天,久而久之德聚號小吃鋪便被人戲稱為“狗不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現在有外地朋友來津,幾乎所有迎客的東道主都不推薦去狗不理吃飯。甚至剛剛說得那些“麻花托”都拿“別去吃狗不理”同你拉近關係。這個幾乎成為天津衛標誌性小吃的狗不理,真就這麼難吃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關於現在狗不理好不好吃這個問題,我們賣個關子。先來說說老年間的狗不理是什麼樣的。那時候人窮,出外下館子講究得多吃點油水。所以當時的狗不理一口咬下去能流出來半碟油。要問那個時候好不好吃,那自然是好吃!儘管也貴,但貴得有道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網易財經

到了現代,狗不理也秉承著用好料的原則,只是精面變成了澳大利亞小麥,豬肉也變成了特種豬。外國小麥跟特種豬好是好,可老輩子的時候,有這東西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狗不理店內墊桌宣傳單/圖片來源:@知乎網友

似乎在狗不理愈加出名的同時,一些東西也被他們丟棄了。於是我們現在來回答之前的那個問題,狗不理包子好吃嗎?

——作為狗不理包子,它不夠好吃;作為普通包子,它還算及格。

僅僅是這樣,狗不理包子也不會落到連黑車司機都勸外地朋友不吃的地步。更嚴重的,是因為它貴。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只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對這種重油高糖的點心便沒以前那般喜愛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之所以說天津人不吃十八街麻花,多指那種手臂長手腕粗的大麻花。(當然也有人喜歡這種口感比較豐富的,也有人買碎麻花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吃貨人生

這種麻花看著好看,適合送禮,但口感一般,容易放硬。如果是天津本地人吃,大多會選擇買散裝的小麻花,想吃了拿出來一個,撕開包裝就能直接吃,也方便攜帶。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說到這裡,如果有外地朋友問:“那我來天津買這種小麻花不就行了?”這個時候,作為天津本地人的我,還是要奉勸各位三思!

你問為啥?因為很可能被騙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來到天津,你可能會看到一些著名景點遍地都是賣十八街麻花的,隨便靠近一家,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爺或者老大媽就會湊上來,問你是哪裡來的,說他也是來買麻花的,本地人都來這邊買之類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一般這種特產店都會有郵遞服務,若是遇到好點的騙子,可能給你寄過去一箱三無麻花;若是遇到普通騙子,你出了這個門,快遞這事兒就算完了;若是遇到賊心黑的,給你來個到付,快遞費可能比麻花還要高!如果不郵遞,拿回家便不一定是哪個小廠子出的麻花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案例來源:@知乎網友

如果想要買到真正的十八街麻花,不妨去濱江道的總店或者南市食品街看看,若嫌提著麻煩,到官網購買郵遞迴家也是很有保障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愛吃耳朵眼兒的炸糕?

——其實耳朵眼炸糕真的很冤,被黑的很大原因是位列“三絕”順便背鍋。

清光緒年間,耳朵眼炸糕的第一代掌櫃推著獨輪車在鼓樓附近叫賣。後來賺得錢多了,便在北門附近的耳朵眼衚衕租了店面,被食客戲稱耳朵眼炸糕。但在戰亂時期,耳朵眼炸糕被迫加入商會,改名為增盛成。但這個商號並不為人們所接受,耳朵眼炸糕的名號反倒流傳至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對耳朵眼炸糕還是蠻喜歡的,只是不天天都吃。畢竟這種油炸黏食實在和現在推崇的健康飲食有衝突。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去哪兒網@Miss不冷靜

耳朵眼的炸糕雖然相比較其他品牌的炸糕要貴一點,但價格還在合理範圍內。而且最近順應潮流,新推出了紫薯、紅果、黑芝麻跟桂花等餡的炸糕,甚至還有各類酥點。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雖然也都蠻好吃的,但總感覺沒有傳統豆沙餡吃著順口。而且有些分店為了縮短顧客排隊時間,出貨量大導致無法及時賣光,以至於顧客拿到手裡的炸糕都成了涼的,這些也是讓不少衛嘴子詬病的原因吧。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吃狗不理包子嗎?

——不吃。

——有異議的先別急著生氣,聽我慢慢兒跟您說。

清咸豐年間,當滿三年學徒的天津人高貴友開了家包子鋪“德聚號”,用精面制皮,用排骨湯調餡,點小磨香油增香,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一般。皮薄餡大,咬進嘴裡香而不膩,很快就在天津衛闖出了名堂。因掌櫃的小名喚作狗子,又時常忙到沒空跟客人聊天,久而久之德聚號小吃鋪便被人戲稱為“狗不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現在有外地朋友來津,幾乎所有迎客的東道主都不推薦去狗不理吃飯。甚至剛剛說得那些“麻花托”都拿“別去吃狗不理”同你拉近關係。這個幾乎成為天津衛標誌性小吃的狗不理,真就這麼難吃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關於現在狗不理好不好吃這個問題,我們賣個關子。先來說說老年間的狗不理是什麼樣的。那時候人窮,出外下館子講究得多吃點油水。所以當時的狗不理一口咬下去能流出來半碟油。要問那個時候好不好吃,那自然是好吃!儘管也貴,但貴得有道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網易財經

到了現代,狗不理也秉承著用好料的原則,只是精面變成了澳大利亞小麥,豬肉也變成了特種豬。外國小麥跟特種豬好是好,可老輩子的時候,有這東西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狗不理店內墊桌宣傳單/圖片來源:@知乎網友

似乎在狗不理愈加出名的同時,一些東西也被他們丟棄了。於是我們現在來回答之前的那個問題,狗不理包子好吃嗎?

——作為狗不理包子,它不夠好吃;作為普通包子,它還算及格。

僅僅是這樣,狗不理包子也不會落到連黑車司機都勸外地朋友不吃的地步。更嚴重的,是因為它貴。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盜月社食遇記

普通來講,像是天津人比較喜歡的二姑包子,肉餡大概是40~60塊錢一斤,而狗不理的三鮮,一百多一屜,一屜只有八個。最貴的一品全蟹包更是高達44每隻。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只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對這種重油高糖的點心便沒以前那般喜愛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之所以說天津人不吃十八街麻花,多指那種手臂長手腕粗的大麻花。(當然也有人喜歡這種口感比較豐富的,也有人買碎麻花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吃貨人生

這種麻花看著好看,適合送禮,但口感一般,容易放硬。如果是天津本地人吃,大多會選擇買散裝的小麻花,想吃了拿出來一個,撕開包裝就能直接吃,也方便攜帶。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說到這裡,如果有外地朋友問:“那我來天津買這種小麻花不就行了?”這個時候,作為天津本地人的我,還是要奉勸各位三思!

你問為啥?因為很可能被騙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來到天津,你可能會看到一些著名景點遍地都是賣十八街麻花的,隨便靠近一家,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爺或者老大媽就會湊上來,問你是哪裡來的,說他也是來買麻花的,本地人都來這邊買之類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一般這種特產店都會有郵遞服務,若是遇到好點的騙子,可能給你寄過去一箱三無麻花;若是遇到普通騙子,你出了這個門,快遞這事兒就算完了;若是遇到賊心黑的,給你來個到付,快遞費可能比麻花還要高!如果不郵遞,拿回家便不一定是哪個小廠子出的麻花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案例來源:@知乎網友

如果想要買到真正的十八街麻花,不妨去濱江道的總店或者南市食品街看看,若嫌提著麻煩,到官網購買郵遞迴家也是很有保障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愛吃耳朵眼兒的炸糕?

——其實耳朵眼炸糕真的很冤,被黑的很大原因是位列“三絕”順便背鍋。

清光緒年間,耳朵眼炸糕的第一代掌櫃推著獨輪車在鼓樓附近叫賣。後來賺得錢多了,便在北門附近的耳朵眼衚衕租了店面,被食客戲稱耳朵眼炸糕。但在戰亂時期,耳朵眼炸糕被迫加入商會,改名為增盛成。但這個商號並不為人們所接受,耳朵眼炸糕的名號反倒流傳至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對耳朵眼炸糕還是蠻喜歡的,只是不天天都吃。畢竟這種油炸黏食實在和現在推崇的健康飲食有衝突。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去哪兒網@Miss不冷靜

耳朵眼的炸糕雖然相比較其他品牌的炸糕要貴一點,但價格還在合理範圍內。而且最近順應潮流,新推出了紫薯、紅果、黑芝麻跟桂花等餡的炸糕,甚至還有各類酥點。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雖然也都蠻好吃的,但總感覺沒有傳統豆沙餡吃著順口。而且有些分店為了縮短顧客排隊時間,出貨量大導致無法及時賣光,以至於顧客拿到手裡的炸糕都成了涼的,這些也是讓不少衛嘴子詬病的原因吧。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吃狗不理包子嗎?

——不吃。

——有異議的先別急著生氣,聽我慢慢兒跟您說。

清咸豐年間,當滿三年學徒的天津人高貴友開了家包子鋪“德聚號”,用精面制皮,用排骨湯調餡,點小磨香油增香,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一般。皮薄餡大,咬進嘴裡香而不膩,很快就在天津衛闖出了名堂。因掌櫃的小名喚作狗子,又時常忙到沒空跟客人聊天,久而久之德聚號小吃鋪便被人戲稱為“狗不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現在有外地朋友來津,幾乎所有迎客的東道主都不推薦去狗不理吃飯。甚至剛剛說得那些“麻花托”都拿“別去吃狗不理”同你拉近關係。這個幾乎成為天津衛標誌性小吃的狗不理,真就這麼難吃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關於現在狗不理好不好吃這個問題,我們賣個關子。先來說說老年間的狗不理是什麼樣的。那時候人窮,出外下館子講究得多吃點油水。所以當時的狗不理一口咬下去能流出來半碟油。要問那個時候好不好吃,那自然是好吃!儘管也貴,但貴得有道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網易財經

到了現代,狗不理也秉承著用好料的原則,只是精面變成了澳大利亞小麥,豬肉也變成了特種豬。外國小麥跟特種豬好是好,可老輩子的時候,有這東西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狗不理店內墊桌宣傳單/圖片來源:@知乎網友

似乎在狗不理愈加出名的同時,一些東西也被他們丟棄了。於是我們現在來回答之前的那個問題,狗不理包子好吃嗎?

——作為狗不理包子,它不夠好吃;作為普通包子,它還算及格。

僅僅是這樣,狗不理包子也不會落到連黑車司機都勸外地朋友不吃的地步。更嚴重的,是因為它貴。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盜月社食遇記

普通來講,像是天津人比較喜歡的二姑包子,肉餡大概是40~60塊錢一斤,而狗不理的三鮮,一百多一屜,一屜只有八個。最貴的一品全蟹包更是高達44每隻。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一品全蟹包/圖片來源:大眾點評@Taylor.S

而且有的店面二樓必點炒菜才能坐,一份最常見的老爆三要88,罾蹦鯉魚要168,遠超市價。咱也不是說不能接受貴,但貴得有貴的道理吧?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只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對這種重油高糖的點心便沒以前那般喜愛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之所以說天津人不吃十八街麻花,多指那種手臂長手腕粗的大麻花。(當然也有人喜歡這種口感比較豐富的,也有人買碎麻花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吃貨人生

這種麻花看著好看,適合送禮,但口感一般,容易放硬。如果是天津本地人吃,大多會選擇買散裝的小麻花,想吃了拿出來一個,撕開包裝就能直接吃,也方便攜帶。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說到這裡,如果有外地朋友問:“那我來天津買這種小麻花不就行了?”這個時候,作為天津本地人的我,還是要奉勸各位三思!

你問為啥?因為很可能被騙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來到天津,你可能會看到一些著名景點遍地都是賣十八街麻花的,隨便靠近一家,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爺或者老大媽就會湊上來,問你是哪裡來的,說他也是來買麻花的,本地人都來這邊買之類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一般這種特產店都會有郵遞服務,若是遇到好點的騙子,可能給你寄過去一箱三無麻花;若是遇到普通騙子,你出了這個門,快遞這事兒就算完了;若是遇到賊心黑的,給你來個到付,快遞費可能比麻花還要高!如果不郵遞,拿回家便不一定是哪個小廠子出的麻花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案例來源:@知乎網友

如果想要買到真正的十八街麻花,不妨去濱江道的總店或者南市食品街看看,若嫌提著麻煩,到官網購買郵遞迴家也是很有保障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愛吃耳朵眼兒的炸糕?

——其實耳朵眼炸糕真的很冤,被黑的很大原因是位列“三絕”順便背鍋。

清光緒年間,耳朵眼炸糕的第一代掌櫃推著獨輪車在鼓樓附近叫賣。後來賺得錢多了,便在北門附近的耳朵眼衚衕租了店面,被食客戲稱耳朵眼炸糕。但在戰亂時期,耳朵眼炸糕被迫加入商會,改名為增盛成。但這個商號並不為人們所接受,耳朵眼炸糕的名號反倒流傳至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對耳朵眼炸糕還是蠻喜歡的,只是不天天都吃。畢竟這種油炸黏食實在和現在推崇的健康飲食有衝突。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去哪兒網@Miss不冷靜

耳朵眼的炸糕雖然相比較其他品牌的炸糕要貴一點,但價格還在合理範圍內。而且最近順應潮流,新推出了紫薯、紅果、黑芝麻跟桂花等餡的炸糕,甚至還有各類酥點。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雖然也都蠻好吃的,但總感覺沒有傳統豆沙餡吃著順口。而且有些分店為了縮短顧客排隊時間,出貨量大導致無法及時賣光,以至於顧客拿到手裡的炸糕都成了涼的,這些也是讓不少衛嘴子詬病的原因吧。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吃狗不理包子嗎?

——不吃。

——有異議的先別急著生氣,聽我慢慢兒跟您說。

清咸豐年間,當滿三年學徒的天津人高貴友開了家包子鋪“德聚號”,用精面制皮,用排骨湯調餡,點小磨香油增香,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一般。皮薄餡大,咬進嘴裡香而不膩,很快就在天津衛闖出了名堂。因掌櫃的小名喚作狗子,又時常忙到沒空跟客人聊天,久而久之德聚號小吃鋪便被人戲稱為“狗不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現在有外地朋友來津,幾乎所有迎客的東道主都不推薦去狗不理吃飯。甚至剛剛說得那些“麻花托”都拿“別去吃狗不理”同你拉近關係。這個幾乎成為天津衛標誌性小吃的狗不理,真就這麼難吃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關於現在狗不理好不好吃這個問題,我們賣個關子。先來說說老年間的狗不理是什麼樣的。那時候人窮,出外下館子講究得多吃點油水。所以當時的狗不理一口咬下去能流出來半碟油。要問那個時候好不好吃,那自然是好吃!儘管也貴,但貴得有道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網易財經

到了現代,狗不理也秉承著用好料的原則,只是精面變成了澳大利亞小麥,豬肉也變成了特種豬。外國小麥跟特種豬好是好,可老輩子的時候,有這東西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狗不理店內墊桌宣傳單/圖片來源:@知乎網友

似乎在狗不理愈加出名的同時,一些東西也被他們丟棄了。於是我們現在來回答之前的那個問題,狗不理包子好吃嗎?

——作為狗不理包子,它不夠好吃;作為普通包子,它還算及格。

僅僅是這樣,狗不理包子也不會落到連黑車司機都勸外地朋友不吃的地步。更嚴重的,是因為它貴。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盜月社食遇記

普通來講,像是天津人比較喜歡的二姑包子,肉餡大概是40~60塊錢一斤,而狗不理的三鮮,一百多一屜,一屜只有八個。最貴的一品全蟹包更是高達44每隻。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一品全蟹包/圖片來源:大眾點評@Taylor.S

而且有的店面二樓必點炒菜才能坐,一份最常見的老爆三要88,罾蹦鯉魚要168,遠超市價。咱也不是說不能接受貴,但貴得有貴的道理吧?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點擊可看大圖/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儘管,狗不理也有便宜的,一屜包子大概4、50,且也沒有像網傳那般都是小包子。可6、7塊錢一個包子,您覺著值嗎?所以,天津人之所以說狗不理“難吃”,更多是因為它不值,而且頗有恨鐵不成鋼的扼腕之感。我們吃包子講究個填飽肚子省事還好吃,面對如此天價的狗不理,天津人又怎會買賬呢?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只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對這種重油高糖的點心便沒以前那般喜愛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之所以說天津人不吃十八街麻花,多指那種手臂長手腕粗的大麻花。(當然也有人喜歡這種口感比較豐富的,也有人買碎麻花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吃貨人生

這種麻花看著好看,適合送禮,但口感一般,容易放硬。如果是天津本地人吃,大多會選擇買散裝的小麻花,想吃了拿出來一個,撕開包裝就能直接吃,也方便攜帶。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說到這裡,如果有外地朋友問:“那我來天津買這種小麻花不就行了?”這個時候,作為天津本地人的我,還是要奉勸各位三思!

你問為啥?因為很可能被騙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來到天津,你可能會看到一些著名景點遍地都是賣十八街麻花的,隨便靠近一家,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爺或者老大媽就會湊上來,問你是哪裡來的,說他也是來買麻花的,本地人都來這邊買之類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一般這種特產店都會有郵遞服務,若是遇到好點的騙子,可能給你寄過去一箱三無麻花;若是遇到普通騙子,你出了這個門,快遞這事兒就算完了;若是遇到賊心黑的,給你來個到付,快遞費可能比麻花還要高!如果不郵遞,拿回家便不一定是哪個小廠子出的麻花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案例來源:@知乎網友

如果想要買到真正的十八街麻花,不妨去濱江道的總店或者南市食品街看看,若嫌提著麻煩,到官網購買郵遞迴家也是很有保障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愛吃耳朵眼兒的炸糕?

——其實耳朵眼炸糕真的很冤,被黑的很大原因是位列“三絕”順便背鍋。

清光緒年間,耳朵眼炸糕的第一代掌櫃推著獨輪車在鼓樓附近叫賣。後來賺得錢多了,便在北門附近的耳朵眼衚衕租了店面,被食客戲稱耳朵眼炸糕。但在戰亂時期,耳朵眼炸糕被迫加入商會,改名為增盛成。但這個商號並不為人們所接受,耳朵眼炸糕的名號反倒流傳至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對耳朵眼炸糕還是蠻喜歡的,只是不天天都吃。畢竟這種油炸黏食實在和現在推崇的健康飲食有衝突。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去哪兒網@Miss不冷靜

耳朵眼的炸糕雖然相比較其他品牌的炸糕要貴一點,但價格還在合理範圍內。而且最近順應潮流,新推出了紫薯、紅果、黑芝麻跟桂花等餡的炸糕,甚至還有各類酥點。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雖然也都蠻好吃的,但總感覺沒有傳統豆沙餡吃著順口。而且有些分店為了縮短顧客排隊時間,出貨量大導致無法及時賣光,以至於顧客拿到手裡的炸糕都成了涼的,這些也是讓不少衛嘴子詬病的原因吧。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吃狗不理包子嗎?

——不吃。

——有異議的先別急著生氣,聽我慢慢兒跟您說。

清咸豐年間,當滿三年學徒的天津人高貴友開了家包子鋪“德聚號”,用精面制皮,用排骨湯調餡,點小磨香油增香,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一般。皮薄餡大,咬進嘴裡香而不膩,很快就在天津衛闖出了名堂。因掌櫃的小名喚作狗子,又時常忙到沒空跟客人聊天,久而久之德聚號小吃鋪便被人戲稱為“狗不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現在有外地朋友來津,幾乎所有迎客的東道主都不推薦去狗不理吃飯。甚至剛剛說得那些“麻花托”都拿“別去吃狗不理”同你拉近關係。這個幾乎成為天津衛標誌性小吃的狗不理,真就這麼難吃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關於現在狗不理好不好吃這個問題,我們賣個關子。先來說說老年間的狗不理是什麼樣的。那時候人窮,出外下館子講究得多吃點油水。所以當時的狗不理一口咬下去能流出來半碟油。要問那個時候好不好吃,那自然是好吃!儘管也貴,但貴得有道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網易財經

到了現代,狗不理也秉承著用好料的原則,只是精面變成了澳大利亞小麥,豬肉也變成了特種豬。外國小麥跟特種豬好是好,可老輩子的時候,有這東西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狗不理店內墊桌宣傳單/圖片來源:@知乎網友

似乎在狗不理愈加出名的同時,一些東西也被他們丟棄了。於是我們現在來回答之前的那個問題,狗不理包子好吃嗎?

——作為狗不理包子,它不夠好吃;作為普通包子,它還算及格。

僅僅是這樣,狗不理包子也不會落到連黑車司機都勸外地朋友不吃的地步。更嚴重的,是因為它貴。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盜月社食遇記

普通來講,像是天津人比較喜歡的二姑包子,肉餡大概是40~60塊錢一斤,而狗不理的三鮮,一百多一屜,一屜只有八個。最貴的一品全蟹包更是高達44每隻。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一品全蟹包/圖片來源:大眾點評@Taylor.S

而且有的店面二樓必點炒菜才能坐,一份最常見的老爆三要88,罾蹦鯉魚要168,遠超市價。咱也不是說不能接受貴,但貴得有貴的道理吧?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點擊可看大圖/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儘管,狗不理也有便宜的,一屜包子大概4、50,且也沒有像網傳那般都是小包子。可6、7塊錢一個包子,您覺著值嗎?所以,天津人之所以說狗不理“難吃”,更多是因為它不值,而且頗有恨鐵不成鋼的扼腕之感。我們吃包子講究個填飽肚子省事還好吃,面對如此天價的狗不理,天津人又怎會買賬呢?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且,外地朋友也切勿抱著“來都來了”的想法去嘗試。雖然各店情況不同,並不都店大欺客,但全是一樣的貴!若是想吃包子,老城裡二姑包子跟石頭門檻都好吃得很啊!

"

正值暑假

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

也會有不少好友來家做客

作為熱情好客的天津人

自然得仔細盤算好了

要帶老友吃點嘛

玩點嘛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當你從火車站接到好友

順口問了句:想吃嘛?

外地朋友

彷彿約定俗成了一般

“天津三絕不不錯嘛,咱吃那個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每當這時

我們總會長吸一口氣

語重心長地說道:

“在天津,我們不吃三絕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然而

這是真的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買十八街麻花吃嗎?!

——當然不是!

——天津人是吃麻花的,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愛吃而已!

清朝末年,天津十八街巷子有個叫劉老八的人開了一家麻花鋪,名叫桂發祥。他家的麻花選料考究,個頭大,又實惠又好吃,很快就打出去了名堂。可麻花發膩,再好吃也吃不了很多,慢慢的,麻花鋪的生意也就低迷了下去。這時候有一位少掌櫃的出去遊玩,回鋪子裡餓了,但只剩下些點心渣,他靈機一動,用面裹點心渣下鍋炸,這一炸可了不得,比以前更酥香甜脆,後來他又加了果脯去膩,冰糖提甜,口感豐富越嚼越香,這才慢慢成為了津門名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只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大家對這種重油高糖的點心便沒以前那般喜愛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之所以說天津人不吃十八街麻花,多指那種手臂長手腕粗的大麻花。(當然也有人喜歡這種口感比較豐富的,也有人買碎麻花吃。)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吃貨人生

這種麻花看著好看,適合送禮,但口感一般,容易放硬。如果是天津本地人吃,大多會選擇買散裝的小麻花,想吃了拿出來一個,撕開包裝就能直接吃,也方便攜帶。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說到這裡,如果有外地朋友問:“那我來天津買這種小麻花不就行了?”這個時候,作為天津本地人的我,還是要奉勸各位三思!

你問為啥?因為很可能被騙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來到天津,你可能會看到一些著名景點遍地都是賣十八街麻花的,隨便靠近一家,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爺或者老大媽就會湊上來,問你是哪裡來的,說他也是來買麻花的,本地人都來這邊買之類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一般這種特產店都會有郵遞服務,若是遇到好點的騙子,可能給你寄過去一箱三無麻花;若是遇到普通騙子,你出了這個門,快遞這事兒就算完了;若是遇到賊心黑的,給你來個到付,快遞費可能比麻花還要高!如果不郵遞,拿回家便不一定是哪個小廠子出的麻花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案例來源:@知乎網友

如果想要買到真正的十八街麻花,不妨去濱江道的總店或者南市食品街看看,若嫌提著麻煩,到官網購買郵遞迴家也是很有保障的。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愛吃耳朵眼兒的炸糕?

——其實耳朵眼炸糕真的很冤,被黑的很大原因是位列“三絕”順便背鍋。

清光緒年間,耳朵眼炸糕的第一代掌櫃推著獨輪車在鼓樓附近叫賣。後來賺得錢多了,便在北門附近的耳朵眼衚衕租了店面,被食客戲稱耳朵眼炸糕。但在戰亂時期,耳朵眼炸糕被迫加入商會,改名為增盛成。但這個商號並不為人們所接受,耳朵眼炸糕的名號反倒流傳至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對耳朵眼炸糕還是蠻喜歡的,只是不天天都吃。畢竟這種油炸黏食實在和現在推崇的健康飲食有衝突。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去哪兒網@Miss不冷靜

耳朵眼的炸糕雖然相比較其他品牌的炸糕要貴一點,但價格還在合理範圍內。而且最近順應潮流,新推出了紫薯、紅果、黑芝麻跟桂花等餡的炸糕,甚至還有各類酥點。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雖然也都蠻好吃的,但總感覺沒有傳統豆沙餡吃著順口。而且有些分店為了縮短顧客排隊時間,出貨量大導致無法及時賣光,以至於顧客拿到手裡的炸糕都成了涼的,這些也是讓不少衛嘴子詬病的原因吧。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天津人真的不吃狗不理包子嗎?

——不吃。

——有異議的先別急著生氣,聽我慢慢兒跟您說。

清咸豐年間,當滿三年學徒的天津人高貴友開了家包子鋪“德聚號”,用精面制皮,用排骨湯調餡,點小磨香油增香,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一般。皮薄餡大,咬進嘴裡香而不膩,很快就在天津衛闖出了名堂。因掌櫃的小名喚作狗子,又時常忙到沒空跟客人聊天,久而久之德聚號小吃鋪便被人戲稱為“狗不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現在有外地朋友來津,幾乎所有迎客的東道主都不推薦去狗不理吃飯。甚至剛剛說得那些“麻花托”都拿“別去吃狗不理”同你拉近關係。這個幾乎成為天津衛標誌性小吃的狗不理,真就這麼難吃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關於現在狗不理好不好吃這個問題,我們賣個關子。先來說說老年間的狗不理是什麼樣的。那時候人窮,出外下館子講究得多吃點油水。所以當時的狗不理一口咬下去能流出來半碟油。要問那個時候好不好吃,那自然是好吃!儘管也貴,但貴得有道理。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網易財經

到了現代,狗不理也秉承著用好料的原則,只是精面變成了澳大利亞小麥,豬肉也變成了特種豬。外國小麥跟特種豬好是好,可老輩子的時候,有這東西嗎?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狗不理店內墊桌宣傳單/圖片來源:@知乎網友

似乎在狗不理愈加出名的同時,一些東西也被他們丟棄了。於是我們現在來回答之前的那個問題,狗不理包子好吃嗎?

——作為狗不理包子,它不夠好吃;作為普通包子,它還算及格。

僅僅是這樣,狗不理包子也不會落到連黑車司機都勸外地朋友不吃的地步。更嚴重的,是因為它貴。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圖片來源:@盜月社食遇記

普通來講,像是天津人比較喜歡的二姑包子,肉餡大概是40~60塊錢一斤,而狗不理的三鮮,一百多一屜,一屜只有八個。最貴的一品全蟹包更是高達44每隻。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一品全蟹包/圖片來源:大眾點評@Taylor.S

而且有的店面二樓必點炒菜才能坐,一份最常見的老爆三要88,罾蹦鯉魚要168,遠超市價。咱也不是說不能接受貴,但貴得有貴的道理吧?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點擊可看大圖/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儘管,狗不理也有便宜的,一屜包子大概4、50,且也沒有像網傳那般都是小包子。可6、7塊錢一個包子,您覺著值嗎?所以,天津人之所以說狗不理“難吃”,更多是因為它不值,而且頗有恨鐵不成鋼的扼腕之感。我們吃包子講究個填飽肚子省事還好吃,面對如此天價的狗不理,天津人又怎會買賬呢?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而且,外地朋友也切勿抱著“來都來了”的想法去嘗試。雖然各店情況不同,並不都店大欺客,但全是一樣的貴!若是想吃包子,老城裡二姑包子跟石頭門檻都好吃得很啊!

天津人真的不吃天津三絕?

說了這麼多

也只是想讓大家

對“三絕”有更為客觀的瞭解

不要聽信跟風言論

錯過了美食

也不要因為“三絕”是天津人的情懷

就一味追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