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的味道不止一碗粥

臘八粥 豆腐 釋迦牟尼 烹飪技巧 明朝 大河藝術與收藏 2019-01-13
臘八的味道不止一碗粥

願有人與你共黃昏

有人與你粥可溫

……

明日臘八。

小孩小孩你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一到,意味著農曆年的結束,

也意味著春節的序幕即將拉起。

臘八的味道不止一碗粥

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

冬至的餃子,臘八的粥……

每一個節日都有它獨特的食物,

每一種食物都讓我們在酸甜苦辣鹹中,

重新體味一番這一年的味道,

更對來年有了新的期許。

臘八的味道不止一碗粥

中國的節日,

好像都跟吃有點關係,

但是,除了吃,

你還應該知道點別的。

傳 · 說

一碗改變世界的粥

佛教曰: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靜坐六年,餓的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才盤腿繼續修行。

臘月初八日凌晨,明星出現天上,他豁然大悟,得無上大道,成為圓滿正等正覺的佛陀。

從此,臘月初八,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便成為佛教的一個盛大、隆重的紀念日,臘八節即由此而來。

臘八的味道不止一碗粥

朱元璋的自尊心

傳說朱元璋落難於牢獄時正值寒冬,又冷又餓的朱元璋從老鼠洞中刨出五穀雜糧,煮粥充飢,因為當天正是臘八,故美曰“臘八粥”。

臘八的味道不止一碗粥

傳說歸傳說,真假且不論。

那麼【臘八節】真正的來歷是什麼呢?

溯 · 源

我國的傳統節日,

歷來都和祭祀、悼念、祈福有關,

據史書記載,從先秦開始,

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

祈求豐收和吉祥。

逐 疫

臘八的味道不止一碗粥

▲跳“逐疫舞”

逐疫,來源於古代的儺,

(nuó,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

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

人們希望通過“逐疫”儀式,

來獲取新一年的健康平順。

臘 祭

臘八的味道不止一碗粥

▲“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臘,漢改曰臘。臘者,獵也,田獵取獸祭先祖也。”——《風俗通》

各種禽獸經過一年的生長膘肥毛美,

歇冬的農人獵之用於祭祀。

但當時臘祭的日期並不固定,

規定在每年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舉行,

並將這個日子稱為“臘日”。

到南北朝時,才有明確記載,

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自此相沿成俗。

食 · 味

中國自古地大物博,

吃飯也是東南西北各異,

哪怕同一個節日,

也總有五花八門的各式美食。

臘 八 粥

木心說:

沒有比粥更溫柔的了。

畢生流離紅塵,

就找不到一個似粥溫柔的人。

臘八的味道不止一碗粥

追蹤溯源,

中國人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千年,

最早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

朝廷、官府、寺院和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臘八的味道不止一碗粥

但是做臘八粥也是有講究的。

在初七晚上就要把煮粥的材料準備好,

後半夜就開始煮,然後慢慢燉至清晨。

臘八粥煮好後,先用來拜祖祭神,

再在中午之前送出,來饋贈親友,

最後才能輪到家人來食用。

就算是有吃剩的臘八粥也沒關係,

隨了個“年年有餘”的好兆頭!

臘八的味道不止一碗粥

臘 八 面

北方,多喜麵食,

初七提前擀好麵條,備好果蔬臊子,

在臘八清晨,全家一起吃臘八面。

臘八的味道不止一碗粥

然而吃臘八面也是有講究的。

第一碗獻給灶王爺——民以食為天。

第二碗敬財神爺——祈福賜財。

第三碗上供到列祖列宗——

保佑子孫,家業興旺。

最後將這三次獻的“臘八面”回到鍋裡——

寓意有福同享。

臘八的味道不止一碗粥

一切停當後,

這才長幼有序地盛上一碗“臘八面”,

圍著桌子或灶臺來享用。

臘 八 蒜

有民俗研究者說,

蒜瓣多瓣且長勢快,

在中國眼中是多子多福的好兆頭。

因此,每到臘八家家都會醃製一些臘八蒜,

用醋醃製的蒜,將辣、酸、鹹合成了鮮,

在過年期間吃臘八蒜既美味又養生。

臘八的味道不止一碗粥
臘八的味道不止一碗粥

吃冰

臘八前一天,

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

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

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

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臘八的味道不止一碗粥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

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

在春節前夕的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

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晒制豆腐,

民間將這種自然晒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的味道不止一碗粥

年·節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煮白肉,

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鬧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臘八的味道不止一碗粥

臘八一過,年味兒就濃了,

人們開始陸續置辦年貨迎新春,

直到臘月的最後一夜——除夕。

臘八的味道不止一碗粥

在舊年的最後一個月,

在家的人忙著收拾家裡,在外的人趕著回家,

“茅舍春回事事歡,屋塵收拾號除殘”,

臘月雖忙,卻充滿了團聚和希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