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岩羊:懸崖峭壁上舞動的精靈


賀蘭山岩羊:懸崖峭壁上舞動的精靈

據綜合考察結果顯示,賀蘭山東麓野生動物在地理區劃上屬於蒙新區西部荒漠亞區的東端,除與東部草原亞區相鄰外,還與青藏區、華北區相距不遠,因而動物區系成分混雜,既有高山森林動物,又有荒漠草原動物。

賀蘭山東麓共有野生脊椎動物179種。

其中:鳥類115種5個亞種,分屬10目30科;獸類51種,分屬10目14科;爬行類8種,分屬2目4科;兩棲類3種,分屬1目2科;魚類2種,分屬2科。

在179種野生動物中,有經濟動物104種。分屬於兩棲類3種,爬行類8種,鳥類63種,獸類30種。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鳥類新紀錄有黑鸛、雀鷹、金雕、鵲鷂、遊隼、耳鶚等38種。

保護區的野生動物中屬於國家規定的重點保護動物有16種,其中:一級保護的3種,二級保護的13種。有黑鸛、猞猁、馬鹿、馬麝、岩羊、藍馬雞等。

在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中,數量最多的是岩羊。

賀蘭山岩羊:懸崖峭壁上舞動的精靈

在賀蘭山中段的各山口內,會經常看到岩羊活動的矯健身影。

它們從山巔上三五成群地向下跳躍,在陡峭的山壁上箭步如飛,穿過嶙峋的山石,順著崢嶸的山勢直抵溝谷,悠閒地漫步在泉水潺潺的景區裡。

一有動靜,便奮蹄飛奔,躲過遊客,直上山峰,不一會兒,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賀蘭山岩羊又叫“石羊”,寧夏人又稱其為“青羊”。

在動物學種屬劃分上,賀蘭山岩羊屬於偶蹄目,牛科,羊亞科,四川亞種。

除寧夏外,岩羊主要分佈在青藏高原及其毗鄰地區的西藏、青海、四川、雲南、新疆和內蒙古等省(區),為典型的高山動物。

在寧夏,岩羊只活動在賀蘭山。

賀蘭山岩羊棲息活動於海拔1800~2000米之間的高山裸岩地帶、高山草甸地帶和山谷草地。主要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為食。岩羊每天有兩個活動高峰,而且很有規律。

在早晨5~8時,傍晚5~8時,是岩羊出沒最頻繁的時候。

在這兩個時段裡,賀蘭山各山口內總是可以看到岩羊活動的身影。

岩羊的體色與賀蘭山岩石的顏色非常接近,如果站立不動或臥於裸岩處,人們很難辨認出來。

岩羊的聽、視覺非常靈敏,行動極為敏捷,善於登高走險,即使只有一蹄之稜,也可登攀上跳。

不可思議的是,在極其陡峭的立壁上,只要有些坡度,它也能履險如平地,逍遙通過。

賀蘭山岩羊:懸崖峭壁上舞動的精靈

岩羊的跳躍能力極強,一跳可躍出2~3米,從高處往下跳,縱深可達10米。

賀蘭山岩羊的壽命一般在6.5~10.5歲。其中9.5歲是岩羊自然死亡的高峰時期。

每年12月至翌年1月,為岩羊的交配期。在交配期間,往往有為爭雌而相鬥的行為,但不甚激烈。

岩羊懷胎在6個月左右,每年6~7月份為產仔期,產仔多選擇在幽靜隱蔽處,很難被人發現,一般產一羔,也有產兩羔的,哺乳期為3個月。

岩羊在生長期內,往往以群體活動為主,很少見單獨行動的岩羊,一般以2~8只小群活動為多。

在賀蘭口巖畫景區,曾見到過20幾隻岩羊群體出沒在山岩上,蔚為壯觀。

2004年5月,賀蘭山禁牧後,人們多次見到成群的岩羊下山,在賀蘭口溝口外草地上棲息、角鬥、歡躍的場面。

1983年以前,獵殺岩羊的情況非常嚴重。

獵取賀蘭山岩羊最多的是1978年,當年收購的岩羊皮多達3841張。據統計,1983年,賀蘭山岩羊的數量已不足1800只。

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賀蘭山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後,通過對賀蘭山進行的禁伐禁獵,使岩羊資源逐步得到了恢復。

1999~2001年,西北瀕危動物研究所對賀蘭山岩羊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岩羊數量已達到12000只,每平方公里11.54只,種群密度居世界之首。

賀蘭山岩羊:懸崖峭壁上舞動的精靈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動物學界對於賀蘭山岩羊被歸入四川亞種的觀點提出了質疑。

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首席顧問、美國著名動物學家夏勒博士在他所著的《青藏高原上的生靈》一書中提出,賀蘭山岩羊可能是偶蹄目牛科羊亞科中“四川亞種”和“西藏亞種”之外的另一個新的亞種。

中國動物生態學專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王小明領導的研究小組,是我國最早對賀蘭山岩羊進行專項研究的科研單位。小組成員劉振生博士通過對四川岩羊和賀蘭山岩羊的形態比較,認為兩者在外形及毛色、體型上都有著較為明顯的差別。

四川岩羊個體較大,角形舒展,兩角間最大距離在角尖之間,而賀蘭山岩羊的體型較小,兩角間的最大距離在兩角的外弧之間。

確證賀蘭山岩羊為“四川亞種”之外的新亞種的研究還在繼續。

賀蘭山岩羊:懸崖峭壁上舞動的精靈

本文來源:《雄渾賀蘭 多彩銀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