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

有言道:“男兒無懼尿酸高,怒吃大腰在今宵。”

《人生一串》說:好吃莫過下三路,刺激還需重口味。這話說得不錯,換到脊椎動物身上,基本就是以盆腔為容器的那些個系統。一提盆腔,這話就容易說噁心了,怕是今晚吃肥腸炒刀削麵的時候,心裡頭得咯噔一下。

偏偏這些系統味道豐厚,帶有一種常年運行後積累的原始氣息,如果烹製得太好,就抹殺了它們渾然天成的味道。人這一輩子,一直在剋制自己各種各樣的慾望,雖然慾望的發出者都是大腦皮層,可責任老是往腰一下歸攏。

有些慾望不好滿足,把大腰子和大腸一吃,正好脊椎動物的形,跟自己的形能做個抱元守一,任督二脈在五臟廟裡做一次深度打通。

也算是完美。

一千五百多年前,賈思勰寫《齊民要術》的時候,可沒這好運氣。

他收集整理了當時能對動物內臟進行烹飪的有限方法。整出來一套總結,核心的就倆字:羹臛

東漢·王逸注《楚辭·招魂》寫到:“有菜曰羹,無菜曰臛。”羹臛在《齊民要術》說得簡單:羹中可無菜,臛中可有菜,湯汁多少也隨菜而定,總的特徵是濃厚少汁。《羹臛法第七十六》記載用畜禽肉作羹臛的方法有19種,但其製法並不複雜,只是“煮”而己。如“芋子酸臛法”雲:“豬羊肉各一斤,水一斗,煮令熟。成治芋子一升—別蒸之—蔥白一升,著肉中合煮,使熟。”


"

有言道:“男兒無懼尿酸高,怒吃大腰在今宵。”

《人生一串》說:好吃莫過下三路,刺激還需重口味。這話說得不錯,換到脊椎動物身上,基本就是以盆腔為容器的那些個系統。一提盆腔,這話就容易說噁心了,怕是今晚吃肥腸炒刀削麵的時候,心裡頭得咯噔一下。

偏偏這些系統味道豐厚,帶有一種常年運行後積累的原始氣息,如果烹製得太好,就抹殺了它們渾然天成的味道。人這一輩子,一直在剋制自己各種各樣的慾望,雖然慾望的發出者都是大腦皮層,可責任老是往腰一下歸攏。

有些慾望不好滿足,把大腰子和大腸一吃,正好脊椎動物的形,跟自己的形能做個抱元守一,任督二脈在五臟廟裡做一次深度打通。

也算是完美。

一千五百多年前,賈思勰寫《齊民要術》的時候,可沒這好運氣。

他收集整理了當時能對動物內臟進行烹飪的有限方法。整出來一套總結,核心的就倆字:羹臛

東漢·王逸注《楚辭·招魂》寫到:“有菜曰羹,無菜曰臛。”羹臛在《齊民要術》說得簡單:羹中可無菜,臛中可有菜,湯汁多少也隨菜而定,總的特徵是濃厚少汁。《羹臛法第七十六》記載用畜禽肉作羹臛的方法有19種,但其製法並不複雜,只是“煮”而己。如“芋子酸臛法”雲:“豬羊肉各一斤,水一斗,煮令熟。成治芋子一升—別蒸之—蔥白一升,著肉中合煮,使熟。”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說白了,不就是煮肉嘛。

不過重點來了,羹臛裡面有種重要的技法叫做:“損腎”。

比如“用牛羊百葉,淨治令白,燕葉切,長四寸,下鹽、豉中,不令大沸—大熟則朋,但令小卷止。”這裡要求根據原料特點掌握煮的火候,如果大火燒開,牛羊百葉太熟就會變得老朋不中食。羊百葉洗淨切絲用加鹽、豉的湯煮稍熟便可,後加蘇葉、薑末。

腎做法與百葉一樣。這算是我國較早記錄怎麼烹飪大腰子的核心文獻。

想到北朝戰亂紛紛,漢人都被當成兩腳羊吃了,能吃個葷菜就不錯,還管這個那個的。

大鍋一放,大腰子切了鍋裡一扔,然後加鹽加調料。


"

有言道:“男兒無懼尿酸高,怒吃大腰在今宵。”

《人生一串》說:好吃莫過下三路,刺激還需重口味。這話說得不錯,換到脊椎動物身上,基本就是以盆腔為容器的那些個系統。一提盆腔,這話就容易說噁心了,怕是今晚吃肥腸炒刀削麵的時候,心裡頭得咯噔一下。

偏偏這些系統味道豐厚,帶有一種常年運行後積累的原始氣息,如果烹製得太好,就抹殺了它們渾然天成的味道。人這一輩子,一直在剋制自己各種各樣的慾望,雖然慾望的發出者都是大腦皮層,可責任老是往腰一下歸攏。

有些慾望不好滿足,把大腰子和大腸一吃,正好脊椎動物的形,跟自己的形能做個抱元守一,任督二脈在五臟廟裡做一次深度打通。

也算是完美。

一千五百多年前,賈思勰寫《齊民要術》的時候,可沒這好運氣。

他收集整理了當時能對動物內臟進行烹飪的有限方法。整出來一套總結,核心的就倆字:羹臛

東漢·王逸注《楚辭·招魂》寫到:“有菜曰羹,無菜曰臛。”羹臛在《齊民要術》說得簡單:羹中可無菜,臛中可有菜,湯汁多少也隨菜而定,總的特徵是濃厚少汁。《羹臛法第七十六》記載用畜禽肉作羹臛的方法有19種,但其製法並不複雜,只是“煮”而己。如“芋子酸臛法”雲:“豬羊肉各一斤,水一斗,煮令熟。成治芋子一升—別蒸之—蔥白一升,著肉中合煮,使熟。”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說白了,不就是煮肉嘛。

不過重點來了,羹臛裡面有種重要的技法叫做:“損腎”。

比如“用牛羊百葉,淨治令白,燕葉切,長四寸,下鹽、豉中,不令大沸—大熟則朋,但令小卷止。”這裡要求根據原料特點掌握煮的火候,如果大火燒開,牛羊百葉太熟就會變得老朋不中食。羊百葉洗淨切絲用加鹽、豉的湯煮稍熟便可,後加蘇葉、薑末。

腎做法與百葉一樣。這算是我國較早記錄怎麼烹飪大腰子的核心文獻。

想到北朝戰亂紛紛,漢人都被當成兩腳羊吃了,能吃個葷菜就不錯,還管這個那個的。

大鍋一放,大腰子切了鍋裡一扔,然後加鹽加調料。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炒菜興起於北宋,所以在那之前,銅鼎是最高端的烹飪器皿

就是得捏著鼻子問問,這玩意你敢吃麼?

這種情況一口氣要延續到唐代,昝殷《食醫心鑑》提到了豬腎羹,估計依然是羹臛的延續。孫思邀在《備急千金要方》裡面也記載了:羊胃與羊腎和其他九味藥合在一起乾製成散,可以補氣。基本就是個燉煮的食療套路。

烤、蒸、煮,這是唐代以前最核心的三個烹飪技法。那會的人對普通家畜、家禽雜碎的利用,主要就是頭、腳、尾、皮等硬雜碎和(的心、肝、胃等軟雜碎,而腸、腎、肺、脾等很少被人們烹飪成菜。這與唐代以前的烹飪技術還不十分發達有關。頭、腳、尾、皮等“硬雜碎”和“軟雜碎”中的心肝胃等味道鮮美,異味較輕,而腸、腎、肺、脾等或油膩肥厚,或腥臊乾枯、異味較重。

唐代以後,由於中國烹飪技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新興的炒菜技術開始逐漸興起。於是唐人就有了“物無不堪吃,惟在火候,善均五味”的思想,意識到只要火候和調味適當,就能化解動物五臟六腑中的腥臊異味,使之成為珍饈。

不過,這些烹飪大腰子的美好願望,得在宋代才能變成現實。

宋代禽畜肉類已據其不同部位分成三大部分:肉、骨、事件。

所謂“事件”,是指禽獸的頭、蹄、血及肝、腸、肺等內臟。它們的地位,隨著宋代的人口增長、商業發達而快速提升。汴梁洛陽二京的肉行專將內臟煮熟出售。如東京肉行,“至晚即有爊爆熟食上市,凡買物,不上數錢,得者是數”。十分便宜。臨安肉鋪,“至飯前,所掛肉骨已盡矣,蓋人煙稠密,食之者眾故也。更待日午,各鋪又市爊爆熟食:頭、蹄、肝、肺四件,雜爊蹄爪事件,紅白爊肉等。”宋代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卷二“湯餅”就記載:“元和中,有奸僧鑑虛,以羊之六腑特造一味,傳之於今。時人不得其名,遂以其號目之曰`鑑虛'。”

"

有言道:“男兒無懼尿酸高,怒吃大腰在今宵。”

《人生一串》說:好吃莫過下三路,刺激還需重口味。這話說得不錯,換到脊椎動物身上,基本就是以盆腔為容器的那些個系統。一提盆腔,這話就容易說噁心了,怕是今晚吃肥腸炒刀削麵的時候,心裡頭得咯噔一下。

偏偏這些系統味道豐厚,帶有一種常年運行後積累的原始氣息,如果烹製得太好,就抹殺了它們渾然天成的味道。人這一輩子,一直在剋制自己各種各樣的慾望,雖然慾望的發出者都是大腦皮層,可責任老是往腰一下歸攏。

有些慾望不好滿足,把大腰子和大腸一吃,正好脊椎動物的形,跟自己的形能做個抱元守一,任督二脈在五臟廟裡做一次深度打通。

也算是完美。

一千五百多年前,賈思勰寫《齊民要術》的時候,可沒這好運氣。

他收集整理了當時能對動物內臟進行烹飪的有限方法。整出來一套總結,核心的就倆字:羹臛

東漢·王逸注《楚辭·招魂》寫到:“有菜曰羹,無菜曰臛。”羹臛在《齊民要術》說得簡單:羹中可無菜,臛中可有菜,湯汁多少也隨菜而定,總的特徵是濃厚少汁。《羹臛法第七十六》記載用畜禽肉作羹臛的方法有19種,但其製法並不複雜,只是“煮”而己。如“芋子酸臛法”雲:“豬羊肉各一斤,水一斗,煮令熟。成治芋子一升—別蒸之—蔥白一升,著肉中合煮,使熟。”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說白了,不就是煮肉嘛。

不過重點來了,羹臛裡面有種重要的技法叫做:“損腎”。

比如“用牛羊百葉,淨治令白,燕葉切,長四寸,下鹽、豉中,不令大沸—大熟則朋,但令小卷止。”這裡要求根據原料特點掌握煮的火候,如果大火燒開,牛羊百葉太熟就會變得老朋不中食。羊百葉洗淨切絲用加鹽、豉的湯煮稍熟便可,後加蘇葉、薑末。

腎做法與百葉一樣。這算是我國較早記錄怎麼烹飪大腰子的核心文獻。

想到北朝戰亂紛紛,漢人都被當成兩腳羊吃了,能吃個葷菜就不錯,還管這個那個的。

大鍋一放,大腰子切了鍋裡一扔,然後加鹽加調料。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炒菜興起於北宋,所以在那之前,銅鼎是最高端的烹飪器皿

就是得捏著鼻子問問,這玩意你敢吃麼?

這種情況一口氣要延續到唐代,昝殷《食醫心鑑》提到了豬腎羹,估計依然是羹臛的延續。孫思邀在《備急千金要方》裡面也記載了:羊胃與羊腎和其他九味藥合在一起乾製成散,可以補氣。基本就是個燉煮的食療套路。

烤、蒸、煮,這是唐代以前最核心的三個烹飪技法。那會的人對普通家畜、家禽雜碎的利用,主要就是頭、腳、尾、皮等硬雜碎和(的心、肝、胃等軟雜碎,而腸、腎、肺、脾等很少被人們烹飪成菜。這與唐代以前的烹飪技術還不十分發達有關。頭、腳、尾、皮等“硬雜碎”和“軟雜碎”中的心肝胃等味道鮮美,異味較輕,而腸、腎、肺、脾等或油膩肥厚,或腥臊乾枯、異味較重。

唐代以後,由於中國烹飪技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新興的炒菜技術開始逐漸興起。於是唐人就有了“物無不堪吃,惟在火候,善均五味”的思想,意識到只要火候和調味適當,就能化解動物五臟六腑中的腥臊異味,使之成為珍饈。

不過,這些烹飪大腰子的美好願望,得在宋代才能變成現實。

宋代禽畜肉類已據其不同部位分成三大部分:肉、骨、事件。

所謂“事件”,是指禽獸的頭、蹄、血及肝、腸、肺等內臟。它們的地位,隨著宋代的人口增長、商業發達而快速提升。汴梁洛陽二京的肉行專將內臟煮熟出售。如東京肉行,“至晚即有爊爆熟食上市,凡買物,不上數錢,得者是數”。十分便宜。臨安肉鋪,“至飯前,所掛肉骨已盡矣,蓋人煙稠密,食之者眾故也。更待日午,各鋪又市爊爆熟食:頭、蹄、肝、肺四件,雜爊蹄爪事件,紅白爊肉等。”宋代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卷二“湯餅”就記載:“元和中,有奸僧鑑虛,以羊之六腑特造一味,傳之於今。時人不得其名,遂以其號目之曰`鑑虛'。”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宋代時,利用動物雜碎製作的菜餚因此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東京市場上的雜碎菜餚品種眾多,如夜市上賣的麻腐雞皮、旋炙豬皮肉、豬髒、雞皮、腰腎、雞碎、抹髒、紅絲,價格也實惠,每個不過15文;大街小巷裡賣的羊頭、肚肺、赤白腰子;就連高檔的飯店、酒店也備有用動物雜碎烹製的頭羹、角炙犒腰子、石肚羹、齏頭羹、血羹,以供人們選用。平常百姓家,社日所造社飯,除了用豬羊肉之外,也要用腰子之類。臨安居民小孩出生後的三臘日,舅家及親朋送豬腰、肚、蹄等作禮物。


"

有言道:“男兒無懼尿酸高,怒吃大腰在今宵。”

《人生一串》說:好吃莫過下三路,刺激還需重口味。這話說得不錯,換到脊椎動物身上,基本就是以盆腔為容器的那些個系統。一提盆腔,這話就容易說噁心了,怕是今晚吃肥腸炒刀削麵的時候,心裡頭得咯噔一下。

偏偏這些系統味道豐厚,帶有一種常年運行後積累的原始氣息,如果烹製得太好,就抹殺了它們渾然天成的味道。人這一輩子,一直在剋制自己各種各樣的慾望,雖然慾望的發出者都是大腦皮層,可責任老是往腰一下歸攏。

有些慾望不好滿足,把大腰子和大腸一吃,正好脊椎動物的形,跟自己的形能做個抱元守一,任督二脈在五臟廟裡做一次深度打通。

也算是完美。

一千五百多年前,賈思勰寫《齊民要術》的時候,可沒這好運氣。

他收集整理了當時能對動物內臟進行烹飪的有限方法。整出來一套總結,核心的就倆字:羹臛

東漢·王逸注《楚辭·招魂》寫到:“有菜曰羹,無菜曰臛。”羹臛在《齊民要術》說得簡單:羹中可無菜,臛中可有菜,湯汁多少也隨菜而定,總的特徵是濃厚少汁。《羹臛法第七十六》記載用畜禽肉作羹臛的方法有19種,但其製法並不複雜,只是“煮”而己。如“芋子酸臛法”雲:“豬羊肉各一斤,水一斗,煮令熟。成治芋子一升—別蒸之—蔥白一升,著肉中合煮,使熟。”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說白了,不就是煮肉嘛。

不過重點來了,羹臛裡面有種重要的技法叫做:“損腎”。

比如“用牛羊百葉,淨治令白,燕葉切,長四寸,下鹽、豉中,不令大沸—大熟則朋,但令小卷止。”這裡要求根據原料特點掌握煮的火候,如果大火燒開,牛羊百葉太熟就會變得老朋不中食。羊百葉洗淨切絲用加鹽、豉的湯煮稍熟便可,後加蘇葉、薑末。

腎做法與百葉一樣。這算是我國較早記錄怎麼烹飪大腰子的核心文獻。

想到北朝戰亂紛紛,漢人都被當成兩腳羊吃了,能吃個葷菜就不錯,還管這個那個的。

大鍋一放,大腰子切了鍋裡一扔,然後加鹽加調料。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炒菜興起於北宋,所以在那之前,銅鼎是最高端的烹飪器皿

就是得捏著鼻子問問,這玩意你敢吃麼?

這種情況一口氣要延續到唐代,昝殷《食醫心鑑》提到了豬腎羹,估計依然是羹臛的延續。孫思邀在《備急千金要方》裡面也記載了:羊胃與羊腎和其他九味藥合在一起乾製成散,可以補氣。基本就是個燉煮的食療套路。

烤、蒸、煮,這是唐代以前最核心的三個烹飪技法。那會的人對普通家畜、家禽雜碎的利用,主要就是頭、腳、尾、皮等硬雜碎和(的心、肝、胃等軟雜碎,而腸、腎、肺、脾等很少被人們烹飪成菜。這與唐代以前的烹飪技術還不十分發達有關。頭、腳、尾、皮等“硬雜碎”和“軟雜碎”中的心肝胃等味道鮮美,異味較輕,而腸、腎、肺、脾等或油膩肥厚,或腥臊乾枯、異味較重。

唐代以後,由於中國烹飪技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新興的炒菜技術開始逐漸興起。於是唐人就有了“物無不堪吃,惟在火候,善均五味”的思想,意識到只要火候和調味適當,就能化解動物五臟六腑中的腥臊異味,使之成為珍饈。

不過,這些烹飪大腰子的美好願望,得在宋代才能變成現實。

宋代禽畜肉類已據其不同部位分成三大部分:肉、骨、事件。

所謂“事件”,是指禽獸的頭、蹄、血及肝、腸、肺等內臟。它們的地位,隨著宋代的人口增長、商業發達而快速提升。汴梁洛陽二京的肉行專將內臟煮熟出售。如東京肉行,“至晚即有爊爆熟食上市,凡買物,不上數錢,得者是數”。十分便宜。臨安肉鋪,“至飯前,所掛肉骨已盡矣,蓋人煙稠密,食之者眾故也。更待日午,各鋪又市爊爆熟食:頭、蹄、肝、肺四件,雜爊蹄爪事件,紅白爊肉等。”宋代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卷二“湯餅”就記載:“元和中,有奸僧鑑虛,以羊之六腑特造一味,傳之於今。時人不得其名,遂以其號目之曰`鑑虛'。”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宋代時,利用動物雜碎製作的菜餚因此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東京市場上的雜碎菜餚品種眾多,如夜市上賣的麻腐雞皮、旋炙豬皮肉、豬髒、雞皮、腰腎、雞碎、抹髒、紅絲,價格也實惠,每個不過15文;大街小巷裡賣的羊頭、肚肺、赤白腰子;就連高檔的飯店、酒店也備有用動物雜碎烹製的頭羹、角炙犒腰子、石肚羹、齏頭羹、血羹,以供人們選用。平常百姓家,社日所造社飯,除了用豬羊肉之外,也要用腰子之類。臨安居民小孩出生後的三臘日,舅家及親朋送豬腰、肚、蹄等作禮物。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所以,瞅瞅,一千年前,大腰子就被中國人民吃定了。

更系統地說,《東京夢華錄》裡所記的羊內臟菜餚有:旋煎羊白腸、批切羊頭、虛汁垂絲羊頭、入爐羊頭、羊頭籤、蒸羊頭、羊腳子、湯骨、羊腰等。尤其是豬腰子,宋代採用酒醋等調料烹製,有利於腰子的去腥增香,再加刀工、調料等的變化,已烹製出白腰子、人字焙腰子、二色腰子、酒醋腰子、脂蒸腰子、釀腰子、荔子腰子、腰子假妙肺、水龍腰子、假淳菜腰子、軟羊焙腰子、大片腰子等十餘種菜餚。

其中酒醋白腰子、人字焙腰子、炒白腰子、荔枝焙腰子等四種已進入宮廷菜單中。《司膳內人玉食批》菜單中有酒醋白腰子,南宋名將張俊在府邸宴請高宗的菜單中也有荔子白腰子,炒白腰子等。

大腰子烹飪,也算是當時宋代內臟烹飪的精華所在。找兩個來單獨說一下:

元代時人周密追憶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的《武林舊事》裡,記載了張俊宴請宋高宗的菜單,其中第一盞就是:花炊鵪子、荔枝白腰子。

菜名的“荔枝”是指豬腰片花刀,腰片受熱後自然捲起,表面呈一粒粒形似荔枝球面表皮的顆粒狀。


"

有言道:“男兒無懼尿酸高,怒吃大腰在今宵。”

《人生一串》說:好吃莫過下三路,刺激還需重口味。這話說得不錯,換到脊椎動物身上,基本就是以盆腔為容器的那些個系統。一提盆腔,這話就容易說噁心了,怕是今晚吃肥腸炒刀削麵的時候,心裡頭得咯噔一下。

偏偏這些系統味道豐厚,帶有一種常年運行後積累的原始氣息,如果烹製得太好,就抹殺了它們渾然天成的味道。人這一輩子,一直在剋制自己各種各樣的慾望,雖然慾望的發出者都是大腦皮層,可責任老是往腰一下歸攏。

有些慾望不好滿足,把大腰子和大腸一吃,正好脊椎動物的形,跟自己的形能做個抱元守一,任督二脈在五臟廟裡做一次深度打通。

也算是完美。

一千五百多年前,賈思勰寫《齊民要術》的時候,可沒這好運氣。

他收集整理了當時能對動物內臟進行烹飪的有限方法。整出來一套總結,核心的就倆字:羹臛

東漢·王逸注《楚辭·招魂》寫到:“有菜曰羹,無菜曰臛。”羹臛在《齊民要術》說得簡單:羹中可無菜,臛中可有菜,湯汁多少也隨菜而定,總的特徵是濃厚少汁。《羹臛法第七十六》記載用畜禽肉作羹臛的方法有19種,但其製法並不複雜,只是“煮”而己。如“芋子酸臛法”雲:“豬羊肉各一斤,水一斗,煮令熟。成治芋子一升—別蒸之—蔥白一升,著肉中合煮,使熟。”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說白了,不就是煮肉嘛。

不過重點來了,羹臛裡面有種重要的技法叫做:“損腎”。

比如“用牛羊百葉,淨治令白,燕葉切,長四寸,下鹽、豉中,不令大沸—大熟則朋,但令小卷止。”這裡要求根據原料特點掌握煮的火候,如果大火燒開,牛羊百葉太熟就會變得老朋不中食。羊百葉洗淨切絲用加鹽、豉的湯煮稍熟便可,後加蘇葉、薑末。

腎做法與百葉一樣。這算是我國較早記錄怎麼烹飪大腰子的核心文獻。

想到北朝戰亂紛紛,漢人都被當成兩腳羊吃了,能吃個葷菜就不錯,還管這個那個的。

大鍋一放,大腰子切了鍋裡一扔,然後加鹽加調料。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炒菜興起於北宋,所以在那之前,銅鼎是最高端的烹飪器皿

就是得捏著鼻子問問,這玩意你敢吃麼?

這種情況一口氣要延續到唐代,昝殷《食醫心鑑》提到了豬腎羹,估計依然是羹臛的延續。孫思邀在《備急千金要方》裡面也記載了:羊胃與羊腎和其他九味藥合在一起乾製成散,可以補氣。基本就是個燉煮的食療套路。

烤、蒸、煮,這是唐代以前最核心的三個烹飪技法。那會的人對普通家畜、家禽雜碎的利用,主要就是頭、腳、尾、皮等硬雜碎和(的心、肝、胃等軟雜碎,而腸、腎、肺、脾等很少被人們烹飪成菜。這與唐代以前的烹飪技術還不十分發達有關。頭、腳、尾、皮等“硬雜碎”和“軟雜碎”中的心肝胃等味道鮮美,異味較輕,而腸、腎、肺、脾等或油膩肥厚,或腥臊乾枯、異味較重。

唐代以後,由於中國烹飪技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新興的炒菜技術開始逐漸興起。於是唐人就有了“物無不堪吃,惟在火候,善均五味”的思想,意識到只要火候和調味適當,就能化解動物五臟六腑中的腥臊異味,使之成為珍饈。

不過,這些烹飪大腰子的美好願望,得在宋代才能變成現實。

宋代禽畜肉類已據其不同部位分成三大部分:肉、骨、事件。

所謂“事件”,是指禽獸的頭、蹄、血及肝、腸、肺等內臟。它們的地位,隨著宋代的人口增長、商業發達而快速提升。汴梁洛陽二京的肉行專將內臟煮熟出售。如東京肉行,“至晚即有爊爆熟食上市,凡買物,不上數錢,得者是數”。十分便宜。臨安肉鋪,“至飯前,所掛肉骨已盡矣,蓋人煙稠密,食之者眾故也。更待日午,各鋪又市爊爆熟食:頭、蹄、肝、肺四件,雜爊蹄爪事件,紅白爊肉等。”宋代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卷二“湯餅”就記載:“元和中,有奸僧鑑虛,以羊之六腑特造一味,傳之於今。時人不得其名,遂以其號目之曰`鑑虛'。”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宋代時,利用動物雜碎製作的菜餚因此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東京市場上的雜碎菜餚品種眾多,如夜市上賣的麻腐雞皮、旋炙豬皮肉、豬髒、雞皮、腰腎、雞碎、抹髒、紅絲,價格也實惠,每個不過15文;大街小巷裡賣的羊頭、肚肺、赤白腰子;就連高檔的飯店、酒店也備有用動物雜碎烹製的頭羹、角炙犒腰子、石肚羹、齏頭羹、血羹,以供人們選用。平常百姓家,社日所造社飯,除了用豬羊肉之外,也要用腰子之類。臨安居民小孩出生後的三臘日,舅家及親朋送豬腰、肚、蹄等作禮物。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所以,瞅瞅,一千年前,大腰子就被中國人民吃定了。

更系統地說,《東京夢華錄》裡所記的羊內臟菜餚有:旋煎羊白腸、批切羊頭、虛汁垂絲羊頭、入爐羊頭、羊頭籤、蒸羊頭、羊腳子、湯骨、羊腰等。尤其是豬腰子,宋代採用酒醋等調料烹製,有利於腰子的去腥增香,再加刀工、調料等的變化,已烹製出白腰子、人字焙腰子、二色腰子、酒醋腰子、脂蒸腰子、釀腰子、荔子腰子、腰子假妙肺、水龍腰子、假淳菜腰子、軟羊焙腰子、大片腰子等十餘種菜餚。

其中酒醋白腰子、人字焙腰子、炒白腰子、荔枝焙腰子等四種已進入宮廷菜單中。《司膳內人玉食批》菜單中有酒醋白腰子,南宋名將張俊在府邸宴請高宗的菜單中也有荔子白腰子,炒白腰子等。

大腰子烹飪,也算是當時宋代內臟烹飪的精華所在。找兩個來單獨說一下:

元代時人周密追憶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的《武林舊事》裡,記載了張俊宴請宋高宗的菜單,其中第一盞就是:花炊鵪子、荔枝白腰子。

菜名的“荔枝”是指豬腰片花刀,腰片受熱後自然捲起,表面呈一粒粒形似荔枝球面表皮的顆粒狀。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

有言道:“男兒無懼尿酸高,怒吃大腰在今宵。”

《人生一串》說:好吃莫過下三路,刺激還需重口味。這話說得不錯,換到脊椎動物身上,基本就是以盆腔為容器的那些個系統。一提盆腔,這話就容易說噁心了,怕是今晚吃肥腸炒刀削麵的時候,心裡頭得咯噔一下。

偏偏這些系統味道豐厚,帶有一種常年運行後積累的原始氣息,如果烹製得太好,就抹殺了它們渾然天成的味道。人這一輩子,一直在剋制自己各種各樣的慾望,雖然慾望的發出者都是大腦皮層,可責任老是往腰一下歸攏。

有些慾望不好滿足,把大腰子和大腸一吃,正好脊椎動物的形,跟自己的形能做個抱元守一,任督二脈在五臟廟裡做一次深度打通。

也算是完美。

一千五百多年前,賈思勰寫《齊民要術》的時候,可沒這好運氣。

他收集整理了當時能對動物內臟進行烹飪的有限方法。整出來一套總結,核心的就倆字:羹臛

東漢·王逸注《楚辭·招魂》寫到:“有菜曰羹,無菜曰臛。”羹臛在《齊民要術》說得簡單:羹中可無菜,臛中可有菜,湯汁多少也隨菜而定,總的特徵是濃厚少汁。《羹臛法第七十六》記載用畜禽肉作羹臛的方法有19種,但其製法並不複雜,只是“煮”而己。如“芋子酸臛法”雲:“豬羊肉各一斤,水一斗,煮令熟。成治芋子一升—別蒸之—蔥白一升,著肉中合煮,使熟。”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說白了,不就是煮肉嘛。

不過重點來了,羹臛裡面有種重要的技法叫做:“損腎”。

比如“用牛羊百葉,淨治令白,燕葉切,長四寸,下鹽、豉中,不令大沸—大熟則朋,但令小卷止。”這裡要求根據原料特點掌握煮的火候,如果大火燒開,牛羊百葉太熟就會變得老朋不中食。羊百葉洗淨切絲用加鹽、豉的湯煮稍熟便可,後加蘇葉、薑末。

腎做法與百葉一樣。這算是我國較早記錄怎麼烹飪大腰子的核心文獻。

想到北朝戰亂紛紛,漢人都被當成兩腳羊吃了,能吃個葷菜就不錯,還管這個那個的。

大鍋一放,大腰子切了鍋裡一扔,然後加鹽加調料。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炒菜興起於北宋,所以在那之前,銅鼎是最高端的烹飪器皿

就是得捏著鼻子問問,這玩意你敢吃麼?

這種情況一口氣要延續到唐代,昝殷《食醫心鑑》提到了豬腎羹,估計依然是羹臛的延續。孫思邀在《備急千金要方》裡面也記載了:羊胃與羊腎和其他九味藥合在一起乾製成散,可以補氣。基本就是個燉煮的食療套路。

烤、蒸、煮,這是唐代以前最核心的三個烹飪技法。那會的人對普通家畜、家禽雜碎的利用,主要就是頭、腳、尾、皮等硬雜碎和(的心、肝、胃等軟雜碎,而腸、腎、肺、脾等很少被人們烹飪成菜。這與唐代以前的烹飪技術還不十分發達有關。頭、腳、尾、皮等“硬雜碎”和“軟雜碎”中的心肝胃等味道鮮美,異味較輕,而腸、腎、肺、脾等或油膩肥厚,或腥臊乾枯、異味較重。

唐代以後,由於中國烹飪技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新興的炒菜技術開始逐漸興起。於是唐人就有了“物無不堪吃,惟在火候,善均五味”的思想,意識到只要火候和調味適當,就能化解動物五臟六腑中的腥臊異味,使之成為珍饈。

不過,這些烹飪大腰子的美好願望,得在宋代才能變成現實。

宋代禽畜肉類已據其不同部位分成三大部分:肉、骨、事件。

所謂“事件”,是指禽獸的頭、蹄、血及肝、腸、肺等內臟。它們的地位,隨著宋代的人口增長、商業發達而快速提升。汴梁洛陽二京的肉行專將內臟煮熟出售。如東京肉行,“至晚即有爊爆熟食上市,凡買物,不上數錢,得者是數”。十分便宜。臨安肉鋪,“至飯前,所掛肉骨已盡矣,蓋人煙稠密,食之者眾故也。更待日午,各鋪又市爊爆熟食:頭、蹄、肝、肺四件,雜爊蹄爪事件,紅白爊肉等。”宋代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卷二“湯餅”就記載:“元和中,有奸僧鑑虛,以羊之六腑特造一味,傳之於今。時人不得其名,遂以其號目之曰`鑑虛'。”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宋代時,利用動物雜碎製作的菜餚因此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東京市場上的雜碎菜餚品種眾多,如夜市上賣的麻腐雞皮、旋炙豬皮肉、豬髒、雞皮、腰腎、雞碎、抹髒、紅絲,價格也實惠,每個不過15文;大街小巷裡賣的羊頭、肚肺、赤白腰子;就連高檔的飯店、酒店也備有用動物雜碎烹製的頭羹、角炙犒腰子、石肚羹、齏頭羹、血羹,以供人們選用。平常百姓家,社日所造社飯,除了用豬羊肉之外,也要用腰子之類。臨安居民小孩出生後的三臘日,舅家及親朋送豬腰、肚、蹄等作禮物。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所以,瞅瞅,一千年前,大腰子就被中國人民吃定了。

更系統地說,《東京夢華錄》裡所記的羊內臟菜餚有:旋煎羊白腸、批切羊頭、虛汁垂絲羊頭、入爐羊頭、羊頭籤、蒸羊頭、羊腳子、湯骨、羊腰等。尤其是豬腰子,宋代採用酒醋等調料烹製,有利於腰子的去腥增香,再加刀工、調料等的變化,已烹製出白腰子、人字焙腰子、二色腰子、酒醋腰子、脂蒸腰子、釀腰子、荔子腰子、腰子假妙肺、水龍腰子、假淳菜腰子、軟羊焙腰子、大片腰子等十餘種菜餚。

其中酒醋白腰子、人字焙腰子、炒白腰子、荔枝焙腰子等四種已進入宮廷菜單中。《司膳內人玉食批》菜單中有酒醋白腰子,南宋名將張俊在府邸宴請高宗的菜單中也有荔子白腰子,炒白腰子等。

大腰子烹飪,也算是當時宋代內臟烹飪的精華所在。找兩個來單獨說一下:

元代時人周密追憶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的《武林舊事》裡,記載了張俊宴請宋高宗的菜單,其中第一盞就是:花炊鵪子、荔枝白腰子。

菜名的“荔枝”是指豬腰片花刀,腰片受熱後自然捲起,表面呈一粒粒形似荔枝球面表皮的顆粒狀。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二色腰子,則是一個內涵豐富的菜,選豬腰、雞腰兩種主料,同時以兩種烹調技法烹製。菜餚紅白相映,色豔形美,豬腰脆嫩,雞腰鮮美,且營養豐富。為中州傳統名餚。


"

有言道:“男兒無懼尿酸高,怒吃大腰在今宵。”

《人生一串》說:好吃莫過下三路,刺激還需重口味。這話說得不錯,換到脊椎動物身上,基本就是以盆腔為容器的那些個系統。一提盆腔,這話就容易說噁心了,怕是今晚吃肥腸炒刀削麵的時候,心裡頭得咯噔一下。

偏偏這些系統味道豐厚,帶有一種常年運行後積累的原始氣息,如果烹製得太好,就抹殺了它們渾然天成的味道。人這一輩子,一直在剋制自己各種各樣的慾望,雖然慾望的發出者都是大腦皮層,可責任老是往腰一下歸攏。

有些慾望不好滿足,把大腰子和大腸一吃,正好脊椎動物的形,跟自己的形能做個抱元守一,任督二脈在五臟廟裡做一次深度打通。

也算是完美。

一千五百多年前,賈思勰寫《齊民要術》的時候,可沒這好運氣。

他收集整理了當時能對動物內臟進行烹飪的有限方法。整出來一套總結,核心的就倆字:羹臛

東漢·王逸注《楚辭·招魂》寫到:“有菜曰羹,無菜曰臛。”羹臛在《齊民要術》說得簡單:羹中可無菜,臛中可有菜,湯汁多少也隨菜而定,總的特徵是濃厚少汁。《羹臛法第七十六》記載用畜禽肉作羹臛的方法有19種,但其製法並不複雜,只是“煮”而己。如“芋子酸臛法”雲:“豬羊肉各一斤,水一斗,煮令熟。成治芋子一升—別蒸之—蔥白一升,著肉中合煮,使熟。”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說白了,不就是煮肉嘛。

不過重點來了,羹臛裡面有種重要的技法叫做:“損腎”。

比如“用牛羊百葉,淨治令白,燕葉切,長四寸,下鹽、豉中,不令大沸—大熟則朋,但令小卷止。”這裡要求根據原料特點掌握煮的火候,如果大火燒開,牛羊百葉太熟就會變得老朋不中食。羊百葉洗淨切絲用加鹽、豉的湯煮稍熟便可,後加蘇葉、薑末。

腎做法與百葉一樣。這算是我國較早記錄怎麼烹飪大腰子的核心文獻。

想到北朝戰亂紛紛,漢人都被當成兩腳羊吃了,能吃個葷菜就不錯,還管這個那個的。

大鍋一放,大腰子切了鍋裡一扔,然後加鹽加調料。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炒菜興起於北宋,所以在那之前,銅鼎是最高端的烹飪器皿

就是得捏著鼻子問問,這玩意你敢吃麼?

這種情況一口氣要延續到唐代,昝殷《食醫心鑑》提到了豬腎羹,估計依然是羹臛的延續。孫思邀在《備急千金要方》裡面也記載了:羊胃與羊腎和其他九味藥合在一起乾製成散,可以補氣。基本就是個燉煮的食療套路。

烤、蒸、煮,這是唐代以前最核心的三個烹飪技法。那會的人對普通家畜、家禽雜碎的利用,主要就是頭、腳、尾、皮等硬雜碎和(的心、肝、胃等軟雜碎,而腸、腎、肺、脾等很少被人們烹飪成菜。這與唐代以前的烹飪技術還不十分發達有關。頭、腳、尾、皮等“硬雜碎”和“軟雜碎”中的心肝胃等味道鮮美,異味較輕,而腸、腎、肺、脾等或油膩肥厚,或腥臊乾枯、異味較重。

唐代以後,由於中國烹飪技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新興的炒菜技術開始逐漸興起。於是唐人就有了“物無不堪吃,惟在火候,善均五味”的思想,意識到只要火候和調味適當,就能化解動物五臟六腑中的腥臊異味,使之成為珍饈。

不過,這些烹飪大腰子的美好願望,得在宋代才能變成現實。

宋代禽畜肉類已據其不同部位分成三大部分:肉、骨、事件。

所謂“事件”,是指禽獸的頭、蹄、血及肝、腸、肺等內臟。它們的地位,隨著宋代的人口增長、商業發達而快速提升。汴梁洛陽二京的肉行專將內臟煮熟出售。如東京肉行,“至晚即有爊爆熟食上市,凡買物,不上數錢,得者是數”。十分便宜。臨安肉鋪,“至飯前,所掛肉骨已盡矣,蓋人煙稠密,食之者眾故也。更待日午,各鋪又市爊爆熟食:頭、蹄、肝、肺四件,雜爊蹄爪事件,紅白爊肉等。”宋代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卷二“湯餅”就記載:“元和中,有奸僧鑑虛,以羊之六腑特造一味,傳之於今。時人不得其名,遂以其號目之曰`鑑虛'。”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宋代時,利用動物雜碎製作的菜餚因此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東京市場上的雜碎菜餚品種眾多,如夜市上賣的麻腐雞皮、旋炙豬皮肉、豬髒、雞皮、腰腎、雞碎、抹髒、紅絲,價格也實惠,每個不過15文;大街小巷裡賣的羊頭、肚肺、赤白腰子;就連高檔的飯店、酒店也備有用動物雜碎烹製的頭羹、角炙犒腰子、石肚羹、齏頭羹、血羹,以供人們選用。平常百姓家,社日所造社飯,除了用豬羊肉之外,也要用腰子之類。臨安居民小孩出生後的三臘日,舅家及親朋送豬腰、肚、蹄等作禮物。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所以,瞅瞅,一千年前,大腰子就被中國人民吃定了。

更系統地說,《東京夢華錄》裡所記的羊內臟菜餚有:旋煎羊白腸、批切羊頭、虛汁垂絲羊頭、入爐羊頭、羊頭籤、蒸羊頭、羊腳子、湯骨、羊腰等。尤其是豬腰子,宋代採用酒醋等調料烹製,有利於腰子的去腥增香,再加刀工、調料等的變化,已烹製出白腰子、人字焙腰子、二色腰子、酒醋腰子、脂蒸腰子、釀腰子、荔子腰子、腰子假妙肺、水龍腰子、假淳菜腰子、軟羊焙腰子、大片腰子等十餘種菜餚。

其中酒醋白腰子、人字焙腰子、炒白腰子、荔枝焙腰子等四種已進入宮廷菜單中。《司膳內人玉食批》菜單中有酒醋白腰子,南宋名將張俊在府邸宴請高宗的菜單中也有荔子白腰子,炒白腰子等。

大腰子烹飪,也算是當時宋代內臟烹飪的精華所在。找兩個來單獨說一下:

元代時人周密追憶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的《武林舊事》裡,記載了張俊宴請宋高宗的菜單,其中第一盞就是:花炊鵪子、荔枝白腰子。

菜名的“荔枝”是指豬腰片花刀,腰片受熱後自然捲起,表面呈一粒粒形似荔枝球面表皮的顆粒狀。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二色腰子,則是一個內涵豐富的菜,選豬腰、雞腰兩種主料,同時以兩種烹調技法烹製。菜餚紅白相映,色豔形美,豬腰脆嫩,雞腰鮮美,且營養豐富。為中州傳統名餚。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大宋光顧著吃呢,北邊的大金也沒閒著。金大定九年,宋人樓鑰使金獲得皇帝賜宴,對該時期皇室宮廷飲食狀況作了詳細記錄。飲食次序為:“初盞燥子粉,次肉油餅,次腰子羹,次茶食。大盤化四十碟,比平日又加工巧”,接著“別下松子、糖粥、糕糜、裡蒸蠟黃、批羊餅子之類,不能悉計。”


"

有言道:“男兒無懼尿酸高,怒吃大腰在今宵。”

《人生一串》說:好吃莫過下三路,刺激還需重口味。這話說得不錯,換到脊椎動物身上,基本就是以盆腔為容器的那些個系統。一提盆腔,這話就容易說噁心了,怕是今晚吃肥腸炒刀削麵的時候,心裡頭得咯噔一下。

偏偏這些系統味道豐厚,帶有一種常年運行後積累的原始氣息,如果烹製得太好,就抹殺了它們渾然天成的味道。人這一輩子,一直在剋制自己各種各樣的慾望,雖然慾望的發出者都是大腦皮層,可責任老是往腰一下歸攏。

有些慾望不好滿足,把大腰子和大腸一吃,正好脊椎動物的形,跟自己的形能做個抱元守一,任督二脈在五臟廟裡做一次深度打通。

也算是完美。

一千五百多年前,賈思勰寫《齊民要術》的時候,可沒這好運氣。

他收集整理了當時能對動物內臟進行烹飪的有限方法。整出來一套總結,核心的就倆字:羹臛

東漢·王逸注《楚辭·招魂》寫到:“有菜曰羹,無菜曰臛。”羹臛在《齊民要術》說得簡單:羹中可無菜,臛中可有菜,湯汁多少也隨菜而定,總的特徵是濃厚少汁。《羹臛法第七十六》記載用畜禽肉作羹臛的方法有19種,但其製法並不複雜,只是“煮”而己。如“芋子酸臛法”雲:“豬羊肉各一斤,水一斗,煮令熟。成治芋子一升—別蒸之—蔥白一升,著肉中合煮,使熟。”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說白了,不就是煮肉嘛。

不過重點來了,羹臛裡面有種重要的技法叫做:“損腎”。

比如“用牛羊百葉,淨治令白,燕葉切,長四寸,下鹽、豉中,不令大沸—大熟則朋,但令小卷止。”這裡要求根據原料特點掌握煮的火候,如果大火燒開,牛羊百葉太熟就會變得老朋不中食。羊百葉洗淨切絲用加鹽、豉的湯煮稍熟便可,後加蘇葉、薑末。

腎做法與百葉一樣。這算是我國較早記錄怎麼烹飪大腰子的核心文獻。

想到北朝戰亂紛紛,漢人都被當成兩腳羊吃了,能吃個葷菜就不錯,還管這個那個的。

大鍋一放,大腰子切了鍋裡一扔,然後加鹽加調料。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炒菜興起於北宋,所以在那之前,銅鼎是最高端的烹飪器皿

就是得捏著鼻子問問,這玩意你敢吃麼?

這種情況一口氣要延續到唐代,昝殷《食醫心鑑》提到了豬腎羹,估計依然是羹臛的延續。孫思邀在《備急千金要方》裡面也記載了:羊胃與羊腎和其他九味藥合在一起乾製成散,可以補氣。基本就是個燉煮的食療套路。

烤、蒸、煮,這是唐代以前最核心的三個烹飪技法。那會的人對普通家畜、家禽雜碎的利用,主要就是頭、腳、尾、皮等硬雜碎和(的心、肝、胃等軟雜碎,而腸、腎、肺、脾等很少被人們烹飪成菜。這與唐代以前的烹飪技術還不十分發達有關。頭、腳、尾、皮等“硬雜碎”和“軟雜碎”中的心肝胃等味道鮮美,異味較輕,而腸、腎、肺、脾等或油膩肥厚,或腥臊乾枯、異味較重。

唐代以後,由於中國烹飪技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新興的炒菜技術開始逐漸興起。於是唐人就有了“物無不堪吃,惟在火候,善均五味”的思想,意識到只要火候和調味適當,就能化解動物五臟六腑中的腥臊異味,使之成為珍饈。

不過,這些烹飪大腰子的美好願望,得在宋代才能變成現實。

宋代禽畜肉類已據其不同部位分成三大部分:肉、骨、事件。

所謂“事件”,是指禽獸的頭、蹄、血及肝、腸、肺等內臟。它們的地位,隨著宋代的人口增長、商業發達而快速提升。汴梁洛陽二京的肉行專將內臟煮熟出售。如東京肉行,“至晚即有爊爆熟食上市,凡買物,不上數錢,得者是數”。十分便宜。臨安肉鋪,“至飯前,所掛肉骨已盡矣,蓋人煙稠密,食之者眾故也。更待日午,各鋪又市爊爆熟食:頭、蹄、肝、肺四件,雜爊蹄爪事件,紅白爊肉等。”宋代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卷二“湯餅”就記載:“元和中,有奸僧鑑虛,以羊之六腑特造一味,傳之於今。時人不得其名,遂以其號目之曰`鑑虛'。”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宋代時,利用動物雜碎製作的菜餚因此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東京市場上的雜碎菜餚品種眾多,如夜市上賣的麻腐雞皮、旋炙豬皮肉、豬髒、雞皮、腰腎、雞碎、抹髒、紅絲,價格也實惠,每個不過15文;大街小巷裡賣的羊頭、肚肺、赤白腰子;就連高檔的飯店、酒店也備有用動物雜碎烹製的頭羹、角炙犒腰子、石肚羹、齏頭羹、血羹,以供人們選用。平常百姓家,社日所造社飯,除了用豬羊肉之外,也要用腰子之類。臨安居民小孩出生後的三臘日,舅家及親朋送豬腰、肚、蹄等作禮物。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所以,瞅瞅,一千年前,大腰子就被中國人民吃定了。

更系統地說,《東京夢華錄》裡所記的羊內臟菜餚有:旋煎羊白腸、批切羊頭、虛汁垂絲羊頭、入爐羊頭、羊頭籤、蒸羊頭、羊腳子、湯骨、羊腰等。尤其是豬腰子,宋代採用酒醋等調料烹製,有利於腰子的去腥增香,再加刀工、調料等的變化,已烹製出白腰子、人字焙腰子、二色腰子、酒醋腰子、脂蒸腰子、釀腰子、荔子腰子、腰子假妙肺、水龍腰子、假淳菜腰子、軟羊焙腰子、大片腰子等十餘種菜餚。

其中酒醋白腰子、人字焙腰子、炒白腰子、荔枝焙腰子等四種已進入宮廷菜單中。《司膳內人玉食批》菜單中有酒醋白腰子,南宋名將張俊在府邸宴請高宗的菜單中也有荔子白腰子,炒白腰子等。

大腰子烹飪,也算是當時宋代內臟烹飪的精華所在。找兩個來單獨說一下:

元代時人周密追憶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的《武林舊事》裡,記載了張俊宴請宋高宗的菜單,其中第一盞就是:花炊鵪子、荔枝白腰子。

菜名的“荔枝”是指豬腰片花刀,腰片受熱後自然捲起,表面呈一粒粒形似荔枝球面表皮的顆粒狀。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二色腰子,則是一個內涵豐富的菜,選豬腰、雞腰兩種主料,同時以兩種烹調技法烹製。菜餚紅白相映,色豔形美,豬腰脆嫩,雞腰鮮美,且營養豐富。為中州傳統名餚。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大宋光顧著吃呢,北邊的大金也沒閒著。金大定九年,宋人樓鑰使金獲得皇帝賜宴,對該時期皇室宮廷飲食狀況作了詳細記錄。飲食次序為:“初盞燥子粉,次肉油餅,次腰子羹,次茶食。大盤化四十碟,比平日又加工巧”,接著“別下松子、糖粥、糕糜、裡蒸蠟黃、批羊餅子之類,不能悉計。”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樓鑰,哥們長得頗有喜感


反映到文學作品裡,就更直觀了。

在《金瓶梅》第34回中,蘭陵笑笑生對西門慶家午餐情景的描寫:“先放了四碟菜果,然後又放了四碟案鮮;紅鄧鄧的泰州鴨蛋,曲彎彎王瓜拌遼東金蝦,香噴噴油炸的燒骨,禿肥肥幹蒸的劈晒雞。第二道又是四碗嘎飯:一甌兒濾蒸的燒鴨,一甌兒水晶膀蹄,一甌兒白炸豬肉,一甌兒炮炒的腰子。落後才是裡外青花白地磁盤,盛著一盤紅馥馥柳蒸的糟鰣魚,馨香美味,入口而化,骨刺皆香。”


"

有言道:“男兒無懼尿酸高,怒吃大腰在今宵。”

《人生一串》說:好吃莫過下三路,刺激還需重口味。這話說得不錯,換到脊椎動物身上,基本就是以盆腔為容器的那些個系統。一提盆腔,這話就容易說噁心了,怕是今晚吃肥腸炒刀削麵的時候,心裡頭得咯噔一下。

偏偏這些系統味道豐厚,帶有一種常年運行後積累的原始氣息,如果烹製得太好,就抹殺了它們渾然天成的味道。人這一輩子,一直在剋制自己各種各樣的慾望,雖然慾望的發出者都是大腦皮層,可責任老是往腰一下歸攏。

有些慾望不好滿足,把大腰子和大腸一吃,正好脊椎動物的形,跟自己的形能做個抱元守一,任督二脈在五臟廟裡做一次深度打通。

也算是完美。

一千五百多年前,賈思勰寫《齊民要術》的時候,可沒這好運氣。

他收集整理了當時能對動物內臟進行烹飪的有限方法。整出來一套總結,核心的就倆字:羹臛

東漢·王逸注《楚辭·招魂》寫到:“有菜曰羹,無菜曰臛。”羹臛在《齊民要術》說得簡單:羹中可無菜,臛中可有菜,湯汁多少也隨菜而定,總的特徵是濃厚少汁。《羹臛法第七十六》記載用畜禽肉作羹臛的方法有19種,但其製法並不複雜,只是“煮”而己。如“芋子酸臛法”雲:“豬羊肉各一斤,水一斗,煮令熟。成治芋子一升—別蒸之—蔥白一升,著肉中合煮,使熟。”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說白了,不就是煮肉嘛。

不過重點來了,羹臛裡面有種重要的技法叫做:“損腎”。

比如“用牛羊百葉,淨治令白,燕葉切,長四寸,下鹽、豉中,不令大沸—大熟則朋,但令小卷止。”這裡要求根據原料特點掌握煮的火候,如果大火燒開,牛羊百葉太熟就會變得老朋不中食。羊百葉洗淨切絲用加鹽、豉的湯煮稍熟便可,後加蘇葉、薑末。

腎做法與百葉一樣。這算是我國較早記錄怎麼烹飪大腰子的核心文獻。

想到北朝戰亂紛紛,漢人都被當成兩腳羊吃了,能吃個葷菜就不錯,還管這個那個的。

大鍋一放,大腰子切了鍋裡一扔,然後加鹽加調料。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炒菜興起於北宋,所以在那之前,銅鼎是最高端的烹飪器皿

就是得捏著鼻子問問,這玩意你敢吃麼?

這種情況一口氣要延續到唐代,昝殷《食醫心鑑》提到了豬腎羹,估計依然是羹臛的延續。孫思邀在《備急千金要方》裡面也記載了:羊胃與羊腎和其他九味藥合在一起乾製成散,可以補氣。基本就是個燉煮的食療套路。

烤、蒸、煮,這是唐代以前最核心的三個烹飪技法。那會的人對普通家畜、家禽雜碎的利用,主要就是頭、腳、尾、皮等硬雜碎和(的心、肝、胃等軟雜碎,而腸、腎、肺、脾等很少被人們烹飪成菜。這與唐代以前的烹飪技術還不十分發達有關。頭、腳、尾、皮等“硬雜碎”和“軟雜碎”中的心肝胃等味道鮮美,異味較輕,而腸、腎、肺、脾等或油膩肥厚,或腥臊乾枯、異味較重。

唐代以後,由於中國烹飪技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新興的炒菜技術開始逐漸興起。於是唐人就有了“物無不堪吃,惟在火候,善均五味”的思想,意識到只要火候和調味適當,就能化解動物五臟六腑中的腥臊異味,使之成為珍饈。

不過,這些烹飪大腰子的美好願望,得在宋代才能變成現實。

宋代禽畜肉類已據其不同部位分成三大部分:肉、骨、事件。

所謂“事件”,是指禽獸的頭、蹄、血及肝、腸、肺等內臟。它們的地位,隨著宋代的人口增長、商業發達而快速提升。汴梁洛陽二京的肉行專將內臟煮熟出售。如東京肉行,“至晚即有爊爆熟食上市,凡買物,不上數錢,得者是數”。十分便宜。臨安肉鋪,“至飯前,所掛肉骨已盡矣,蓋人煙稠密,食之者眾故也。更待日午,各鋪又市爊爆熟食:頭、蹄、肝、肺四件,雜爊蹄爪事件,紅白爊肉等。”宋代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卷二“湯餅”就記載:“元和中,有奸僧鑑虛,以羊之六腑特造一味,傳之於今。時人不得其名,遂以其號目之曰`鑑虛'。”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宋代時,利用動物雜碎製作的菜餚因此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東京市場上的雜碎菜餚品種眾多,如夜市上賣的麻腐雞皮、旋炙豬皮肉、豬髒、雞皮、腰腎、雞碎、抹髒、紅絲,價格也實惠,每個不過15文;大街小巷裡賣的羊頭、肚肺、赤白腰子;就連高檔的飯店、酒店也備有用動物雜碎烹製的頭羹、角炙犒腰子、石肚羹、齏頭羹、血羹,以供人們選用。平常百姓家,社日所造社飯,除了用豬羊肉之外,也要用腰子之類。臨安居民小孩出生後的三臘日,舅家及親朋送豬腰、肚、蹄等作禮物。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所以,瞅瞅,一千年前,大腰子就被中國人民吃定了。

更系統地說,《東京夢華錄》裡所記的羊內臟菜餚有:旋煎羊白腸、批切羊頭、虛汁垂絲羊頭、入爐羊頭、羊頭籤、蒸羊頭、羊腳子、湯骨、羊腰等。尤其是豬腰子,宋代採用酒醋等調料烹製,有利於腰子的去腥增香,再加刀工、調料等的變化,已烹製出白腰子、人字焙腰子、二色腰子、酒醋腰子、脂蒸腰子、釀腰子、荔子腰子、腰子假妙肺、水龍腰子、假淳菜腰子、軟羊焙腰子、大片腰子等十餘種菜餚。

其中酒醋白腰子、人字焙腰子、炒白腰子、荔枝焙腰子等四種已進入宮廷菜單中。《司膳內人玉食批》菜單中有酒醋白腰子,南宋名將張俊在府邸宴請高宗的菜單中也有荔子白腰子,炒白腰子等。

大腰子烹飪,也算是當時宋代內臟烹飪的精華所在。找兩個來單獨說一下:

元代時人周密追憶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的《武林舊事》裡,記載了張俊宴請宋高宗的菜單,其中第一盞就是:花炊鵪子、荔枝白腰子。

菜名的“荔枝”是指豬腰片花刀,腰片受熱後自然捲起,表面呈一粒粒形似荔枝球面表皮的顆粒狀。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二色腰子,則是一個內涵豐富的菜,選豬腰、雞腰兩種主料,同時以兩種烹調技法烹製。菜餚紅白相映,色豔形美,豬腰脆嫩,雞腰鮮美,且營養豐富。為中州傳統名餚。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大宋光顧著吃呢,北邊的大金也沒閒著。金大定九年,宋人樓鑰使金獲得皇帝賜宴,對該時期皇室宮廷飲食狀況作了詳細記錄。飲食次序為:“初盞燥子粉,次肉油餅,次腰子羹,次茶食。大盤化四十碟,比平日又加工巧”,接著“別下松子、糖粥、糕糜、裡蒸蠟黃、批羊餅子之類,不能悉計。”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樓鑰,哥們長得頗有喜感


反映到文學作品裡,就更直觀了。

在《金瓶梅》第34回中,蘭陵笑笑生對西門慶家午餐情景的描寫:“先放了四碟菜果,然後又放了四碟案鮮;紅鄧鄧的泰州鴨蛋,曲彎彎王瓜拌遼東金蝦,香噴噴油炸的燒骨,禿肥肥幹蒸的劈晒雞。第二道又是四碗嘎飯:一甌兒濾蒸的燒鴨,一甌兒水晶膀蹄,一甌兒白炸豬肉,一甌兒炮炒的腰子。落後才是裡外青花白地磁盤,盛著一盤紅馥馥柳蒸的糟鰣魚,馨香美味,入口而化,骨刺皆香。”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院中一腳,裁掉了什麼,你們懂得


這個炮炒的腰子,在明代的《遵生八箋》中可以找到答案,具體做法是:“將豬腰子切開,剔去白膜觔絲,背面刀界花兒,落滾水微焯,漉起,入油鍋一炒,加小料蔥花、芫荽、蒜片、椒、姜、醬汁、酒、醋,一烹即起。”

整個製作過程與今天的“炒腰花”一脈相承,其小料配製有過之而無不及。


"

有言道:“男兒無懼尿酸高,怒吃大腰在今宵。”

《人生一串》說:好吃莫過下三路,刺激還需重口味。這話說得不錯,換到脊椎動物身上,基本就是以盆腔為容器的那些個系統。一提盆腔,這話就容易說噁心了,怕是今晚吃肥腸炒刀削麵的時候,心裡頭得咯噔一下。

偏偏這些系統味道豐厚,帶有一種常年運行後積累的原始氣息,如果烹製得太好,就抹殺了它們渾然天成的味道。人這一輩子,一直在剋制自己各種各樣的慾望,雖然慾望的發出者都是大腦皮層,可責任老是往腰一下歸攏。

有些慾望不好滿足,把大腰子和大腸一吃,正好脊椎動物的形,跟自己的形能做個抱元守一,任督二脈在五臟廟裡做一次深度打通。

也算是完美。

一千五百多年前,賈思勰寫《齊民要術》的時候,可沒這好運氣。

他收集整理了當時能對動物內臟進行烹飪的有限方法。整出來一套總結,核心的就倆字:羹臛

東漢·王逸注《楚辭·招魂》寫到:“有菜曰羹,無菜曰臛。”羹臛在《齊民要術》說得簡單:羹中可無菜,臛中可有菜,湯汁多少也隨菜而定,總的特徵是濃厚少汁。《羹臛法第七十六》記載用畜禽肉作羹臛的方法有19種,但其製法並不複雜,只是“煮”而己。如“芋子酸臛法”雲:“豬羊肉各一斤,水一斗,煮令熟。成治芋子一升—別蒸之—蔥白一升,著肉中合煮,使熟。”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說白了,不就是煮肉嘛。

不過重點來了,羹臛裡面有種重要的技法叫做:“損腎”。

比如“用牛羊百葉,淨治令白,燕葉切,長四寸,下鹽、豉中,不令大沸—大熟則朋,但令小卷止。”這裡要求根據原料特點掌握煮的火候,如果大火燒開,牛羊百葉太熟就會變得老朋不中食。羊百葉洗淨切絲用加鹽、豉的湯煮稍熟便可,後加蘇葉、薑末。

腎做法與百葉一樣。這算是我國較早記錄怎麼烹飪大腰子的核心文獻。

想到北朝戰亂紛紛,漢人都被當成兩腳羊吃了,能吃個葷菜就不錯,還管這個那個的。

大鍋一放,大腰子切了鍋裡一扔,然後加鹽加調料。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炒菜興起於北宋,所以在那之前,銅鼎是最高端的烹飪器皿

就是得捏著鼻子問問,這玩意你敢吃麼?

這種情況一口氣要延續到唐代,昝殷《食醫心鑑》提到了豬腎羹,估計依然是羹臛的延續。孫思邀在《備急千金要方》裡面也記載了:羊胃與羊腎和其他九味藥合在一起乾製成散,可以補氣。基本就是個燉煮的食療套路。

烤、蒸、煮,這是唐代以前最核心的三個烹飪技法。那會的人對普通家畜、家禽雜碎的利用,主要就是頭、腳、尾、皮等硬雜碎和(的心、肝、胃等軟雜碎,而腸、腎、肺、脾等很少被人們烹飪成菜。這與唐代以前的烹飪技術還不十分發達有關。頭、腳、尾、皮等“硬雜碎”和“軟雜碎”中的心肝胃等味道鮮美,異味較輕,而腸、腎、肺、脾等或油膩肥厚,或腥臊乾枯、異味較重。

唐代以後,由於中國烹飪技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新興的炒菜技術開始逐漸興起。於是唐人就有了“物無不堪吃,惟在火候,善均五味”的思想,意識到只要火候和調味適當,就能化解動物五臟六腑中的腥臊異味,使之成為珍饈。

不過,這些烹飪大腰子的美好願望,得在宋代才能變成現實。

宋代禽畜肉類已據其不同部位分成三大部分:肉、骨、事件。

所謂“事件”,是指禽獸的頭、蹄、血及肝、腸、肺等內臟。它們的地位,隨著宋代的人口增長、商業發達而快速提升。汴梁洛陽二京的肉行專將內臟煮熟出售。如東京肉行,“至晚即有爊爆熟食上市,凡買物,不上數錢,得者是數”。十分便宜。臨安肉鋪,“至飯前,所掛肉骨已盡矣,蓋人煙稠密,食之者眾故也。更待日午,各鋪又市爊爆熟食:頭、蹄、肝、肺四件,雜爊蹄爪事件,紅白爊肉等。”宋代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卷二“湯餅”就記載:“元和中,有奸僧鑑虛,以羊之六腑特造一味,傳之於今。時人不得其名,遂以其號目之曰`鑑虛'。”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宋代時,利用動物雜碎製作的菜餚因此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東京市場上的雜碎菜餚品種眾多,如夜市上賣的麻腐雞皮、旋炙豬皮肉、豬髒、雞皮、腰腎、雞碎、抹髒、紅絲,價格也實惠,每個不過15文;大街小巷裡賣的羊頭、肚肺、赤白腰子;就連高檔的飯店、酒店也備有用動物雜碎烹製的頭羹、角炙犒腰子、石肚羹、齏頭羹、血羹,以供人們選用。平常百姓家,社日所造社飯,除了用豬羊肉之外,也要用腰子之類。臨安居民小孩出生後的三臘日,舅家及親朋送豬腰、肚、蹄等作禮物。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所以,瞅瞅,一千年前,大腰子就被中國人民吃定了。

更系統地說,《東京夢華錄》裡所記的羊內臟菜餚有:旋煎羊白腸、批切羊頭、虛汁垂絲羊頭、入爐羊頭、羊頭籤、蒸羊頭、羊腳子、湯骨、羊腰等。尤其是豬腰子,宋代採用酒醋等調料烹製,有利於腰子的去腥增香,再加刀工、調料等的變化,已烹製出白腰子、人字焙腰子、二色腰子、酒醋腰子、脂蒸腰子、釀腰子、荔子腰子、腰子假妙肺、水龍腰子、假淳菜腰子、軟羊焙腰子、大片腰子等十餘種菜餚。

其中酒醋白腰子、人字焙腰子、炒白腰子、荔枝焙腰子等四種已進入宮廷菜單中。《司膳內人玉食批》菜單中有酒醋白腰子,南宋名將張俊在府邸宴請高宗的菜單中也有荔子白腰子,炒白腰子等。

大腰子烹飪,也算是當時宋代內臟烹飪的精華所在。找兩個來單獨說一下:

元代時人周密追憶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的《武林舊事》裡,記載了張俊宴請宋高宗的菜單,其中第一盞就是:花炊鵪子、荔枝白腰子。

菜名的“荔枝”是指豬腰片花刀,腰片受熱後自然捲起,表面呈一粒粒形似荔枝球面表皮的顆粒狀。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二色腰子,則是一個內涵豐富的菜,選豬腰、雞腰兩種主料,同時以兩種烹調技法烹製。菜餚紅白相映,色豔形美,豬腰脆嫩,雞腰鮮美,且營養豐富。為中州傳統名餚。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大宋光顧著吃呢,北邊的大金也沒閒著。金大定九年,宋人樓鑰使金獲得皇帝賜宴,對該時期皇室宮廷飲食狀況作了詳細記錄。飲食次序為:“初盞燥子粉,次肉油餅,次腰子羹,次茶食。大盤化四十碟,比平日又加工巧”,接著“別下松子、糖粥、糕糜、裡蒸蠟黃、批羊餅子之類,不能悉計。”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樓鑰,哥們長得頗有喜感


反映到文學作品裡,就更直觀了。

在《金瓶梅》第34回中,蘭陵笑笑生對西門慶家午餐情景的描寫:“先放了四碟菜果,然後又放了四碟案鮮;紅鄧鄧的泰州鴨蛋,曲彎彎王瓜拌遼東金蝦,香噴噴油炸的燒骨,禿肥肥幹蒸的劈晒雞。第二道又是四碗嘎飯:一甌兒濾蒸的燒鴨,一甌兒水晶膀蹄,一甌兒白炸豬肉,一甌兒炮炒的腰子。落後才是裡外青花白地磁盤,盛著一盤紅馥馥柳蒸的糟鰣魚,馨香美味,入口而化,骨刺皆香。”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院中一腳,裁掉了什麼,你們懂得


這個炮炒的腰子,在明代的《遵生八箋》中可以找到答案,具體做法是:“將豬腰子切開,剔去白膜觔絲,背面刀界花兒,落滾水微焯,漉起,入油鍋一炒,加小料蔥花、芫荽、蒜片、椒、姜、醬汁、酒、醋,一烹即起。”

整個製作過程與今天的“炒腰花”一脈相承,其小料配製有過之而無不及。


真香!從南北朝到南宋,我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吃上了大腰子


所以你說,八九百年前,杭州人民已經把大腰子吃出了這麼多花樣。

怎麼今天就剩下一個烤大腰子留給我們了呢。

想吃個爆炒腰花,還要擔心腰筋剔的不夠通透,滿嘴一股味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