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 成都成為14個計劃單列市之一'

"

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大量新鮮事物迅速填滿了這個生機勃勃的國度,成都也以奔跑的速度加快發展。

日月如流,尺璧寸陰。1982版城市總體規劃形成;被國家列為全國14個計劃單列市之一;雙流機場實現國際航線“零”的突破;火車北站由簡易車站一躍成為西南地區最好的火車站;蜀都大道建成通車,城市骨幹道路形成;第一座立交橋——府青立交投入使用;全國糖酒會首次與成都“結緣”;固定電話首次升位;青年路上誕生了“蚊帳大王”“楊百萬”;全國首個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宣告成立;有了中國第一家“農家樂”;最早的民營汽車企業——天駒汽車,生產出當時最便宜的小汽車“夜明珠”……

熱火朝天、繁華熱鬧、開拓創新,這些詞彙的背後,蘊含著成都敢闖敢試的故事,故事裡的人們改變著城市、豐富著生活、充實著日子。

城市建設

國際航線有了第一條

立交橋有了第一座

一個城市的總體規劃,繪下彰顯時代特色的未來藍圖。1978年改革開放後,成都立即開展了城市總體規劃修編。1982版總規形成東城生產、西城居住的格局,強調保護傳統歷史城區格局,並將成都定位為“四川省省會、歷史文化名城、四川省的科學文化中心,以機械、電子、輕工為主的工業基地。”在這一階段,成都城市建設發展迅速,城市人口大大增加,城市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消費需求日益膨脹。商業店鋪、集市貿易如雨後春筍,攤點星羅棋佈、遍地開花。

1983年,國務院批准原溫江地區併入成都市,成都行政管轄範圍擴大至12121平方公里。1987年,提出中心城區的概念,並提出積極發展小城鎮。1989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都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享有省一級經濟管理權限,成為全國14個計劃單列市之一。

成都不沿邊、不靠海,想要取得更大發展,必須依靠“通天之門”。此時航班量很少,但當時雙流機場的區位優勢已經漸漸凸顯。作為全國唯一開通直飛拉薩高原航線的機場,北京、上海等地旅客飛拉薩都需要到成都中轉。1987年9月12日,雙流機場開通了飛往加德滿都的航線,成都的空中橋樑延伸到國外,實現國際航線“零”的突破。

城市空中交通高歌猛進,地面交通亦在緊鑼密鼓建設著。1952年7月,成都火車站正式投入運營,那時候,它只是一個臨時性的簡易站,售票、候車、行包都聚在一起,站務員用鐵皮喇叭和手搖鈴通知列車到站、旅客上下車。經歷一步步改擴建,1984年一躍成為西南地區最好的火車站。這一年9月28日的《成都晚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刊載了《蓉城的“門戶”》,第一時間向蓉城市民發佈了火車北站將改建完成的消息,新貌躍然紙上:“站房大樓具有中國建築特點,左右對稱,平面為‘一’字形。站房的簷頂正中是‘成都’紅色大字站名。”爾後,火車北站越來越繁忙,許多人對於春運的“最初印象”從這裡打開。

1984年9月,東西向的城市主幹道——蜀都大道建成通車,至此,與南北向的人民路十字相交的城市骨幹道路形成。隨後,成都又開始環線道路的建設或者擴建。1987年12月,一環路擴建工程完工,橋隨路生,成都的第一座立交橋——府青立交隨之修建,承擔起交通轉換功能。

城市名片

劇目最繁、名家最多

川劇大匯演盛況空前

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無疑是成都最具國際知名度的動物,上至七旬老人,下至懵懂小孩,無不折服在它們的魅力之下。來到成都,去看看大熊貓幾乎是每個人心中的首選,它們或吃、或睡、或玩耍,無論做些什麼總能引來陣陣歡呼:“真的是太可愛了!”

1987年3月26日,春雨洗滌後的成都北郊斧頭山一派蔥蘢,一個全新的單位——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宣告成立。這個當時全國首個大熊貓繁育基地掀開了成都大熊貓保護事業的嶄新一頁。對於成都而言,大熊貓已經從最初單純的科研意義與生態標杆,逐漸演化為成都的城市“名片”,不僅是成都對外展示的“蓋面菜”,更因此讓成都對外交往的“朋友圈”愈加豐富。

談及成都的城市名片,那麼,川劇一定榜上有名,而在振興川劇的道路上,我們從未缺席。30年後的今天,成都老戲迷還能描繪出《成都晚報》為慶祝成都解放40週年組織的“川劇精品大匯演”。那場氣勢恢宏的大匯演從1989年12月16日開始,前後6臺演出,薈萃了《櫃中緣》《思凡》《秋江》《逼侄赴科》《田姐與莊周》《四川好人》《芙蓉花仙》等千錘百煉的川劇精品,幾乎囊括了成都地區所有的優秀演員,展示了川劇的強大藝術魅力。

報紙在半個多月裡,全方位持續報道了“成都地區多年來劇目最繁、名家最多、規模宏大的川劇大匯演”。12月29日,匯演成功落下帷幕,從次日刊發的通訊《魅力——“川劇精品大匯演”記盛》裡,可以遙想當時的盛況:首場演出,一位回蓉探親的臺胞沒有買到票,但離鄉40載,濃濃的鄉情裡也浸透著對故鄉藝術的思念。他找到劇場工作人員請求無論如何要看一場……工作人員破例為他加了一個座位。17日,“大匯演”的午場更是盛況空前,要求加座的觀眾裡三層外三層把錦江劇場圍得水洩不通。難以招架的劇場只得臨時決定:只給老幼病殘、出差人員和遠地趕來的戲迷以照顧。

市民生活

第一家“農家樂”誕生

新型旅遊休閒方式火遍全國

固定電話的使用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特別是改革開放後,電話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自1957年起使用的4位數號碼容量漸漸到了極限。

1981年5月22日,成都正式迎來固定電話首次升位,經過漫長的24年後,成都的電話號碼終於從4位升到5位。之後,成都的通訊產業發展開始“起跑”,固定電話進入越來越多人的生活,7年後的1988年10月,成都固定電話升至6位。這升位的背後,折射出的是成都經濟的快速發展,市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如今的成都,有著一個又一個讓市民引以為傲的時尚地標,而在上世紀80年代,成都人的新潮時尚,大多源自青年路,那短短的一條街匯聚了成都最早的一批個體戶,是財富神話的誕生地,更見證了改革開放初期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這條路上有個聞名遐邇的“楊百萬”,本名楊義安,他的新型尼龍蚊帳風靡一時,人稱“蚊帳大王”,傳奇致富故事廣為流傳,轟動全國。1987年,楊百萬蚊帳公司成立,據市工商部門的記錄,其申請的執照是0001號,這意味著它是全市首家註冊的私營企業,也正是這個家喻戶曉的“楊百萬”安裝了全市第一部私人電話。

成都還是中國“農家樂”旅遊的發源地,這種新型的旅遊休閒方式一經產生便迅速火遍全國。1987年春天,中國第一家“農家樂”在成都市郫縣(現郫都區)友愛鄉農科村誕生,而首次報道“農家樂”的,正是中共成都市委機關報《成都晚報》。

1987年5月7日,《成都晚報》攝影記者王學成來到農科村採訪,看見家家都栽花種草,房前屋後佈置得特別漂亮,引得省內外眾多客人前來參觀。他將所見所聞作了連續4期報道,其中一篇以《鮮花盛開的農科村》為題,後來,“開滿鮮花的村莊,沒有圍牆的公園”成了農科村的代名詞。飽嘗農家風味佳餚,接受鄉村好風光薰陶,返璞歸真迴歸自然,至今仍引得眾人紛至沓來。

經濟發展

全國糖酒會首次與成都“結緣”

實際上,全國糖酒會可以被看作是一部濃縮的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史。隨著市場越來越活躍,人民生活水平日新月異的改善,第三類商品日漸豐富、品種繁多,大量第三類商品工業企業強烈希望在全國範圍進行商業交流。糖酒會從1972年迎來快速發展期,並在1984年明確提出不按經濟成分、不分企業大小、不按地區劃分,面向社會開放辦會的原則。

1987年,全國糖酒會首次與成都“結緣”,3月10日,《成都晚報》頭版頭條報道《全國糖酒三類商品春交會今日隆重開幕》,描繪出當時數萬客商雲集蓉城,各地商品薈萃蜀都的盛況:“據不完全統計,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已大大超過5萬人,代表自帶宣傳車2000多輛,代表住所和7個攤區擺設了1萬多個攤位和展室,商品樣品多達4萬種。”

3月15日,本屆春交會閉幕當日,《成都晚報》在頭版位置以“規模之大、人員之多、成交額超過以往任何一屆”為副標題進行了總結,當年這一盛會的成交總額達到29.8億元,同比增長16.8%。

從那以後,成都人對於會展業最初的記憶,都來自於糖酒會——春暖花開的時節,當五彩的燈杆道旗、新穎的造型廣告擺放在路旁,那便是糖酒會要開了、數萬客商要來了、酒店要擠爆了、酒樓要忙歡了……

就成都的汽車工業而言,可以說是從零起步,但在這個10年裡,趕上了全國的步伐。1976年,成都錦城汽車修理廠在一個簡易工棚裡生產出了第一臺“成都”牌旅行車,隨著技術不斷提升,到了1980年,“成都”牌旅行車已成為全國60多家同類車企中的佼佼者,不斷接到來自全國甚至海外的訂單。自此,成都汽車製造產業風生水起!

1988年,成都誕生了最早的民營汽車企業——天駒汽車,生產出了當時最便宜的小汽車“夜明珠”。要知道,那時一輛奧拓要賣8萬至9萬元,而一輛“夜明珠”汽車只需要不到3萬元,很快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買家。同時,成都周邊也崛起了不少汽車生產企業,“通工”“野馬”“大地”等廠家紛紛快速佔領市場,“華西”牌客車更是風行一時,都展示著當年成都汽車製造產業的雄厚基礎與實力。

成都大事記

1981年5月22日 固定電話首次升位,成都的電話號碼終於從4位升到5位

1980年6月11日 蜀都公司前身——成都市工業展銷信託股份公司成立,公司的股票對外發行,成了新中國的首批股票之一

1984年 火車北站由臨時性的簡易站一躍成為西南地區最好的火車站

1984年4月 青年路上誕生了“蚊帳大王”“楊百萬”,傳奇致富故事廣為流傳,轟動全國

1984年9月 東西向的城市主幹道——蜀都大道建成通車,至此,與南北向的人民路十字相交的城市骨幹道路形成

1987年3月 全國糖酒會首次與成都“結緣”,規模之大、人員之多、成交額超過以往任何一屆

1987年3月26日 全國首個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立

1987年春 中國第一家“農家樂”在成都市郫縣(現郫都區)友愛鄉農科村誕生

1987年9月12日 成都-加德滿都航線開通,雙流機場實現國際航線“零”的突破

1987年12月 一環路擴建工程完工,橋隨路生,成都的第一座立交橋——府青立交隨之修建投用

1988年 誕生了最早的民營汽車企業——天駒汽車,生產出當時最便宜的小汽車“夜明珠”

1989年 被國家列為全國14個計劃單列市之一

本報記者 王靜宇 製圖 申娟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